青海湖水生生物研究

合集下载

青海湖裸鲤的初步研究

青海湖裸鲤的初步研究

青海湖裸鲤的初步研究作者:谭生魁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7期摘要指出了青海湖裸鲤的分布及现状,从其外形特征、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结构、功能和特性、生活习性等方面作了介绍;同时说明了其食用方法及毒性。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分布;特征特性;生理结构;食用及毒性中图分类号 S965.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7-0269-01青海湖裸鲤即舱龙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俗称湟鱼、花鱼、狗鱼、无鳞鱼。

现将对青海湖裸鲤的初步研究介绍如下。

1分布及现状青海湖裸鲤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鲁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现。

它是青海省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

自20世纪60年代,青海湖周围数万公顷草原被开垦为农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条河流被人为拦河筑坝,阻塞繁殖通道,许多河流干涸断流,致使青海湖裸鲤无法到淡水中产卵,造成其大量在河口地带死亡。

有关资料表明,青海湖现有裸鲤资源量虽然较过去有所增加,但由于环湖地区村民的乱捕乱捞;加上鸟岛栖息的鸟类每年近千吨的吞食,所以形势依然很严峻。

其资源的衰竭无形中对鸟类的生存也造成严重威胁。

2外形特征青海湖裸鲤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呈马蹄形。

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

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

体裸露,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具退化鳞的痕迹。

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不明显。

背鳍具发达且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

体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均带浅红色。

生殖期间雄性个體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3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结构、功能和特性(1)心脏。

很小,一心室一心房,鱼只有单循环。

(2)鱼鳔。

有2个气囊,通称“鱼泡”,膨胀时鱼上浮,收缩时鱼下沉。

青海湖裸鲤的种群结构和线粒体DNA变异

青海湖裸鲤的种群结构和线粒体DNA变异
维普资讯
第 2卷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 4期
青 海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 a o Qnhi nvIt( aueSi c) orl f iga u i syN t ce e n ei r n
Vo . 4 No. 12 4 Au 2 0 g. 0 6
Z A a , ESu- n2 E GZ o g g,I u 一 H O K i H np g, N u — a L 【 h i P n J n
( . g cl r adA i l ub dyC l g , i h i n e i , ii 0 3 C i ; 1A r ut e n n sa r o ee Qn a U i rt Xnn 80 0 , h a i u ma H n l g v sy g1 n 2 I tu f yrb lg , h eeA ae yo S i csWu a 3 0 2 C ia . s tt o doioy C i s cdm f c ne, h 4 0 7 , hn ) ni e H o n e n
u s N ce t e c mp st n w s c luae s GA 2 1 S lc n G mn cp / eko i s o t l a . u lo i o o i o a ac td u i ME . . ee t d i l g n i g y oy r c ln a u — s
20 0 6年 8月
青 海 湖裸 鲤 的种 群 结构 和 线 粒 体 D A变 异 N
赵 凯 何 舜平2彭作 刚2李俊 兵2 , , ,
(. 1 青海 大学农牧学院 , 青海 西宁 800 ; . 1 3 2 中国科 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0 湖北 武汉 4 0 2 30 ) 7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1)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1)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摘要: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是全球高海拔地区唯一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

在高寒、高海拔等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史变迁过程中,该地区形成了诸多独特的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野生生物物种,这些物种维系了高原总体生态,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具有十分重要的物种保存、科学研发探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意义。

Pick to: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Qinghai Tibet plateau,Qinghai province is the only large global high altitude wetland ecosystem,is the Yangtze river the birthplace of the Yellow River,Lancing river three rivers In cold climate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uch as high altitud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long history,the region formed a number of unique wildlife species to adapt to the plateau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these species to maintain the overall ecological plateau, is also a important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ne pool,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ave speci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关键字:青海省青藏高原东北部湿地生态系统水生动物牦牛资源保护Key words: in the northeast Qinghai Tibet,plateau in Qinghai province ,Yak resource conservation ,wetland ecosystem of aquatic animals一、青海省主要生物资源(一)青海省水生动物资源青海水生野生生物资源分布情况青海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体资源较为丰富,江河湖泊水域面积共有136。

青海湖裸鲤的核型研究

青海湖裸鲤的核型研究

青海湖裸鲤的核型研究闫学春;史建全;孙效文;梁利群【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38)005【摘要】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制备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染色体.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染色体由92条染色体组成,接着丝粒位置可分为四组,m组有16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有1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t组有12对染色体,t组有11对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均有相应的同源染色体.青海湖裸鲤的2n=92,NF=146,其核型公式为:2n=32m+22sm+24st+14t.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的核型与其他裸鲤有相似之处.【总页数】4页(P645-648)【作者】闫学春;史建全;孙效文;梁利群【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西宁,81001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116;Q343.2+2【相关文献】1.青海湖裸鲤染色体核型及多倍性的初步研究 [J], 祁得林2.青海湖裸鲤和黄河裸裂尻鱼感染多子小瓜虫的病理学比较研究 [J], 马德昭; 田菲;刘思嘉; 汤永涛; 宋文珠; 王虹蕾; 史建全; 祁洪芳; 赵凯3.青海湖裸鲤不同繁殖群体繁殖特性的比较研究 [J], 谢振辉;吕红健;付梅;赵荣荣;陈灵涵;史建全;祁洪芳;姚维志4.茜素络合物对青海湖裸鲤幼鱼的耳石标记研究 [J], 江华敏;吴金平;吴艳红;祁洪芳;周卫国;付生云;杜浩5.青海湖裸鲤肠道乳酸菌多样性与抗生素抗性的研究 [J], 王露莹;齐博文;赵晨曦;崔美岩;谈重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湖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及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

青海湖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及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

青海湖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及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1. 引言1.1 概述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地质和生态资源。

近年来,关于青海湖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介形虫是一类微小的浮游动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环境中,并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不同环境因素灵敏响应。

通过对其体内含有的碳、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可以揭示青海湖过去几千年来的古环境变化情况,为理解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线索。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青海湖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及其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首先,在第2节我们将详细介绍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并结合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接下来,在第3节我们将侧重探讨这些分馏效应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并分别介绍碳、氧同位素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具体方法及其意义。

最后,在第4节我们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青海湖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及其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进行深入讨论,全面了解这些研究在古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领域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研究青海湖过去几千年来的古环境变化,我们可以获得有关长期气候趋势、异常事件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还能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2. 青海湖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2.1 碳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青海湖是一个古老且集中保存了大量古气候信息的湖泊,其沉积物记录可以提供有关过去气候变化的重要线索。

介形虫是青海湖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浮游生物,其化石残骸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重建。

碳同位素分馏效应作为一种关键指标,可以通过分析介形虫化石中碳同位素组成来揭示古环境变化和C3/C4植被类型等信息。

在青海湖的研究中,通过分析不同层次(年代)和不同时期沉积物样品中介形虫的碳同位素值,可以推断出古时期CO2浓度、降水量、植被类型以及植被覆盖率等环境参数。

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_)杂交子代胚胎发育情况分析

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_)杂交子代胚胎发育情况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23-24期动物科学基金项目凉山州科技项目(22ZDYF0181)。

作者简介董艳珍(1977—),女,四川眉山人,硕士,副教授,从事水产养殖和水生态研究。

收稿日期2023-10-13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杂交子代胚胎发育情况分析董艳珍1黄良鲜1高雪2邓思红3(1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13;2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四川西昌615000;3喜德正源水产有限公司,四川凉山616750)摘要对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杂交卵的受精情况和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探索了二者杂交的可能,并介绍杂交胚胎发育过程。

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卵子和花斑裸鲤精子能完成受精,水温15~17℃时受精率为92.5%。

受精卵淡黄色,微黏,沉性。

受精卵卵径1.9~2.1mm ,受精2~3min 后出现黏性,开始吸水后膨胀,吸水膨胀后卵径3.5~4.1mm 。

杂交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孵化7个时期,受精3h 20min 后进入卵裂期,16h 30min 后进入囊胚期,30h 20min 后进入原肠期,39h 后进入神经胚期,42h 50min 后进入器官形成期,100h 50min 后进入孵化期。

在水温为15~17℃下,受精卵历时136h 30min 后全部完成出膜,胚胎畸形率1.67%。

因此,青海湖裸鲤(♀)与花斑裸鲤(♂)能够进行杂交,杂交卵受精率、孵化率及畸形率与母本自交卵无显著差异(P >0.05)。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鱼类杂交育种;鱼类胚胎发育中图分类号S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23-24-0061-05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 )是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鱼类,体侧扁较长,俗称湟鱼,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区的盐碱水域青海湖水系,喜生活在海滩附近水流缓慢区,适应力强,生长缓慢[1]。

青海湖嗜盐菌多样性与四氢嘧啶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

青海湖嗜盐菌多样性与四氢嘧啶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

青海湖嗜盐菌多样性与四氢嘧啶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青海湖(Qinghai Lake或Blue Lake)是我国境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海拔3194m、面积4282.3km2,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收录。

青海湖是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宝库之一,水体与土壤中栖息有嗜盐、嗜冷和嗜碱等多种环境微生物,并且这些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生理生化特点和特殊环境适应性。

嗜盐微生物(Halophiles)是一类新型的极端环境微生物(Extremophiles)、因其应用广泛而颇受关注,如在嗜盐机理、嗜盐菌素(Halocin)、相溶物质(Compatible solute)、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等基础研究;如在精细化工、环境生物治理、生物电子和医药工业等应用研究方面。

鉴于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势,针对青海湖嗜盐菌的生长特性、种群多样性、系统进化和相容溶质四氢嘧啶(Ectoine)合成机制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

同时,了解与掌握区域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对于制定地区的自然保育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自然资源的应用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论文系统综述了嗜盐细菌的生存环境、基本分类以及渗透压调节机制的研究现状,并重点讨论四氢嘧啶生物合成与分解代谢、合成转录调节机制、工业化生产菌株以及过量化生产策略的研究进展。

通过分析青海湖嗜盐细菌的存在现状、生长优势种群、胞内四氢嘧啶的积聚与影响因素,以及解析四氢嘧啶生物合成ect操纵子的结构特征与调节模式等初步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本研究首次从青海湖水体中分离筛选嗜盐菌种资源,分析青海湖可培养嗜盐菌的种群多样性。

利用OSM培养基(Oesterhelt-Stoeckenius medium)获得了35株青海湖嗜盐菌种质资源,并构建了青海湖嗜盐菌的种群系统发育树和确定其进化定位。

青海湖裸鲤体外肝胰细胞原代与传代培养

青海湖裸鲤体外肝胰细胞原代与传代培养

35
第 26卷第 4 期 2009年 8 月
2. 2 细胞传代培养
生 物 学 杂 志 JOURNAL OF B I g , 2009
传代培养的细胞大约 3~ 4 d可长成致密 的单层细 胞。 DM E M 培养基中, 传代 培养至 第三 代的 肝胰 细胞 呈致密的单层 上皮 样细胞。细 胞大 小一致 分布 均匀, 细胞为圆 形, 膜 边 缘 清 晰, 细 胞核 圆 形 位 于 中 央 ( 图 6 ); 在 RP M I 1640培养基中, 传代培养至第三代肝胰细 胞呈疏松的单 层上 皮样细 胞。细胞 较大, 多 为圆 形或 椭圆形。细胞膜清楚, 细胞核 较大 ( 图 5); DM EM 中传 代培 养至第 四代的肝 胰细胞, 细胞仍 呈较为致 密的单 层细胞, 细胞多 呈圆形 或梭 形, 细胞 分裂旺 盛, 保 持良 好的生长状态 (图 8) ; RPM I 1640中传代培养至第四代 的肝胰细胞呈松散排列的单层细胞, 胞膜 清晰, 细胞多 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 也呈较 为旺 盛的分 裂状 态 (图 7 )。总之, RP M I1640 培养 基传 代培 养的 裸 鲤肝 胰细 胞形态较大, 细 胞呈松 散排 列, 细胞 膜和细 胞核 清晰, 细胞生长 略缓 慢; 胎盘 蓝 染色 有 衰老 和 凋亡 的 细胞。 DM E M 培养基传代培养的肝胰细胞形态大小 一致分布 均匀, 细胞增殖 的密度 较大, 细 胞生 长状态 良好; 细胞 膜形态完整, 细 胞核清 晰, 核较 小位 于细胞 中央; 台盼 蓝染色有少量 的衰 老和凋 亡的 细胞。本实 验表 明, 裸 鲤肝胰细胞在 DM EM 培养基中, 10% BCS、pH 值 7. 0 ~ 7. 5和 27 的培养条件下传代培养较为适宜。 3 讨论 组织块移植细 胞快速 培养 方法是 一种 高效、 快捷 的细胞培养方法。组织块对细胞的生长提供 了适宜的 生长环境, 使新 生的细 胞容 易贴壁 和生 长

青海湖夏季水生生物调查

青海湖夏季水生生物调查
1 9
20 年第 6 08 期
青海斟技
20 06年 8月 1 6~1 9日,20 07年 8月 8—1 2日。
12 采样 点设 置 .
检计算 出的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数量。 计数结果通过细胞体积法换算为生物量 ( 湿重) 。 各采样点 3 的计数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采样点 层
的结 果 。
卵和鸟类较集中地 区。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 中惟一 的 水生经济动物 ,处于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地位。 近年来 ,由于青海湖生态环境 的恶化和鱼类资源
的下 降 ,受 到 国 内地 质 、水 文 、鱼类 、环 保 、鸟类 等
湖研究资料 ,为恢复裸鲤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
1 材 料 和 方 法
沟、 六台、 西岔湾水库建设后 , 只剩下牙扎水库 的建设 。
祁 家 川 流域 水 量 相 对 丰 富 ,基本 满 足 目前 用水 需
求 ,若要改善和扩大农业灌溉面积 ,必须修建蓄水工
程—— 文祖 口水 库工 程 。
工程产权不清 、职责不 明、维修养护不及时和效益衰
减 的被 动局 面 ,促进 水 利 良l 展 。 生发
查 。在上世纪 6 年代 ,黎 尚豪对青海湖 的类型 、演 0 变及生 物学特性 等方面 ,沈嘉瑞对青 海湖桡 足类方 面 ,王家楫对青海湖浮游动物方面 ,蒋燮治对青海湖 枝角类方面 ,陈瑗对青海湖浮游动物方面 ,王基琳对 青海湖裸鲤饵料基础 ,进行过调查和报道。为了解和 掌握 4 0年来 青海湖生态环境 的变化对水生生物 的影
发展
根据 平 安 县 自然 地 理 、流 域 水 系 、水 资 源 开发 利 用 条件 ,适 当考虑 乡镇 、行 政 村 地 域 的完 整 性 ,全 县 分 为湟 水流 域 、祁 家 川 流域 、白沈 沟 流域 和 巴藏 沟流

青海湖裸鲤自主摄食节律与生长特性研究

青海湖裸鲤自主摄食节律与生长特性研究

第45卷 第3期 渔 业 科 学 进 展Vol.45, No.3 2024年6月Jun., 2024*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2273158)、国家重点研究计划(2019YFD0900404)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0TD52)共同资助。

卫宇星,E-mail:*****************① 通信作者:么宗利,研究员,E-mail:*************.cn 收稿日期: 2022-12-11, 收修改稿日期: 2023-01-16DOI: 10.19663/j.issn2095-9869.20221211001 /卫宇星, 么宗利, 来琦芳, 祁洪芳, 戴阳, 高鹏程, 杨建新, 周凯, 孙真, 李燕. 青海湖裸鲤自主摄食节律与生长特性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45(3): 66–75WEI Y X, YAO Z L, LAI Q F, QI H F, DAI Y, GAO P C, YANG J X, ZHOU K, SUN Z, LI Y. Self feeding rhythm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Gymnocypris przewalskii .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2024, 45(3): 66–75青海湖裸鲤自主摄食节律与生长特性研究*卫宇星1,2 么宗利1,2①来琦芳1,2 祁洪芳3 戴 阳2 高鹏程2 杨建新3 周 凯2 孙 真2 李 燕2(1.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 201306;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低洼盐碱地水产养殖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盐碱水域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上海 200090;3.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 青海 西宁 810016)摘要 为探究盐碱环境中鱼类的摄食和生长特性,为耐盐碱鱼类增殖保护和盐碱水养殖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 )为代表,研究其在盐碱水(青海湖湖水)环境中的自主摄食节律,设置自然光照(14L:10D)湖水组和全黑暗(24D)湖水组,以自然光照(14L:10D)淡水组为对照。

青海湖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及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

青海湖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及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

青海湖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咸水湖泊之一,其周围地区的沉积物中保存着丰富的古环境信息。

介形虫是一类微小的浮游生物,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可用于古气候重建研究中。

在青海湖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中,主要关注介形虫壳中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碳同位素(δ13C)的变化反映了生物和环境碳循环过程的特征,氧同位素(δ18O)的变化则与降水量和温度等气候条件有关。

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青海湖沉积物中介形虫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可以重建过去几千年乃至更久远时期的气候变化。

例如,较高的碳同位素值通常与较干旱的气候条件相关,而较低的碳同位素值则与较湿润的气候条件相关。

氧同位素值的变化可以提供降水量和温度的信息,例如较高的氧同位素值通常与较干燥和较冷的气候条件相关。

通过分析青海湖沉积物中介形虫壳中的碳、氧同位素,可以揭示过去几千年来青海湖周围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包括降水量、温度、干湿程度等。

这对于了解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演变、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以及未来气候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青海湖介形虫碳、氧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和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生物学、气
候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研究者在采集沉积物样品、分离介形虫壳、进行同位素分析等方面都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和标准。

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86·农技服务水产养殖2017,34(17)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刘 伟1,罗仕立2,周其椿1*,王 霞1,李建光1,杨 兴 1(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25;2.惠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贵州 惠水 558000)基金项目:青海湖裸鲤引种、驯养及与其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黔农科院青年基金[2017]21号”;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GZCYTX2013-011”;国家特色淡水渔业产业技术体系。

第一作者简介:刘伟(1992-),男,硕士,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

E-mai:892913900@,电话:152********;*通讯作者:周其椿(1987-),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研究与应用工作。

E-mail:zhou.qichun@。

[摘要]青海湖裸鲤是裂腹鱼亚科的高原特殊环境下的原始鱼类,为青海湖水系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总结了近年来青海研究湖裸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旨在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分子系统发育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青藏高原东北部。

青海湖鱼类区系相对简单,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是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裸鲤属(Gymnocypris)在青海湖水系分布的仅有的一个特有种[1]。

青海湖裸鲤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生长相对缓慢,耐盐碱、耐高寒,具有高原鱼类少见的生殖洄游特性,其产量长期以来占当地总鱼产量的80%以上,为青海湖水系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2]。

近年来,由于环境退化、人工捕捞及群体自身恢复能力低等原因,青海湖裸鲤的野生资源日益见下,2016年《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易危鱼类[3]。

开展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其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其水平差异分析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其水平差异分析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其水平差异分析青海湖是中国著名的内陆咸水湖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3200多米,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

在青藏高原这个特殊地理环境下,青海湖形成了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着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本文旨在探讨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水平差异。

一、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介绍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大致可以分为“湖-流-滩”三部分,其中湖区主要由青海湖和湖岸浅滩等组成;流区包括外围河流和从周围山区汇入湖泊的年轻水系;滩区由湖旁、河流、小湖泊周围的低洼滩涂组成,涵盖了水域、湿地、草地、荒漠等不同生境类型。

在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有浒苔、水气、鸭跖草、川滇迎春、石楠等。

动物方面则有黑颈鹤、雪雁、元宝鸡等候鸟以及湖鳖、青海蛇鲤、青海裂腹鱼等特有鱼类等。

此外,青海湖还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二、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鸟类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候鸟地区之一,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在这里越冬或停留繁殖。

根据统计,青海湖候鸟群落达到108个,约有240种鸟类在此地繁殖或越冬,其中黑颈鹤、雪雁、白头鹤、斑头雁等珍稀物种比较常见。

2. 鱼类青海湖是一个半封闭的湖泊,鱼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部深水区和北部浅滩区。

青海湖中共有11科37属21种鱼类,其中青海裂腹鱼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淡水鱼类,也是青海湖鱼类的代表物种。

3. 植物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展现了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独特性。

以青海湖为例,湖区周围有多种芦苇,尤以甘青芦苇和碱茅草最为常见。

此外,青藏高原草甸也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藏北高寒草甸和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等不同类型。

三、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差异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在不同生境之间存在差异。

以鸟类物种为例,南部深水区和北部浅滩区的鸟类物种演替有着明显的区别。

青海省水生植物名录及分布

青海省水生植物名录及分布

青海省水生植物名录及分布李柯懋;高桂香;简生龙【摘要】三江源头位于青海省境内,水域广阔,分布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构成了辽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水生植物是分布最广也最常见的种类,是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本文将近年来从事野外调查采集到的59种水生植物种类及分布结合相关资料整理成名录,以备参考.【期刊名称】《青海农林科技》【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青海省;水生植物;名录;分布【作者】李柯懋;高桂香;简生龙【作者单位】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高原水生及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高原水生及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高原水生及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32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约72.12×104km2,居全国第四位。

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繁复多彩。

有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最集中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

蕴藏着丰富的水体资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同时也有广阔的内陆水域,包括祁连山黑河水系及哈拉湖水系、柴达木盆地水系、青海湖水系、可可西里湖泊群水系、茶卡沙珠玉河水系。

但青海省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条件相对恶劣,水体冷凉,水中有机质少,水体基本为贫营养型水体,水生植物种类相对青海省下游省份地区种类比较少。

从近几年的野外调查及结合查阅相关资料,青海省分布有水生植物1门2纲15科24属59种,其中眼子菜科3属16种;莎草科3属14种;禾本科3属4种;毛茛科2属4种;泽泻科、浮萍科2属3种;蓼科、香蒲科1属3种;茨藻科、玄参科1属2种;冰沼草科、小二仙草科、水马齿科、杉叶藻科、狸藻科1属1种。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硅藻种类研究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硅藻种类研究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硅藻种类研究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湖泊,其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其硅藻种类对研究青海湖生态环境有一定意义。

本文从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提取硅藻并对其进行初步种属鉴定。

根据显微镜镜下检验,发现青海湖主要藻类主要有双菱藻属、异菱藻属、布纹藻属、双眉藻属、菱形藻属、窗纹藻属、小环藻属、舟形藻属及脆杆藻属。

标签:青海湖硅藻沉积物一、前言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坐标为36°32′~37°15′N,99°36′~100°47′E,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湖面海拔约3200m,现代湖泊面积约4200km2,流域面积约29660km2[1]。

湖盆平均水深17.9米,最大水深27米。

青海湖湖区年降水量300~400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2]。

青海湖属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

青海湖流域及周围山体岩性以变质岩、酸性岩浆岩为主,西部有碳酸岩露头出露[3]。

青海湖常见浮游生物包括35属,其中每年都出现的种类有9属,种类组成以硅藻为主[4]。

硅藻是具有色素体的一种单细胞植物,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个体连结成各式各样的群体。

硅藻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硅藻的踪迹,尤其是在温带和热带海区。

由于硅藻种类多、数量大,因而被称为海洋的”草原”。

硅藻的形态多种多样,其主要特点是硅藻细胞外覆硅质(主要是二氧化硅)的细胞壁。

硅藻在食物链中属于生产者,它们靠光合作用将海水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物。

硅藻一直以来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监测指示物种,其对水体酸碱性、盐度和营养物质浓度等非常敏感,因此常被用于水质研究。

二、样品采集与试验方法本人利用自制重力采样器采集青海湖浅层沉积物以研究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的硅藻种类,具体采样点见图1。

图1 青海湖采样点示意图(引自徐海等,2010[2])所采集样品沉积物-水界面清晰,表明样品未受扰动,符合后续试验要求。

利用青海湖裸鲤养殖废水培养生物饵料的初步研究

利用青海湖裸鲤养殖废水培养生物饵料的初步研究

利用青海湖裸鲤养殖废水培养生物饵料的初步研究作者:段江南苏宏王发艳杨希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7期摘要:利用青海湖裸鲤养殖废水对小球藻进行培养,以及在开放条件下对小球藻生长趋势进行研究,同时筛选土著淡水轮虫品种,为生物饵料的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本研究以BG11标准培养基为基础,在实验室和室内开放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的养殖废水,观察小球藻的生长情况及水化学指标,将通过筛绢过滤得到的土著淡水轮虫接种于小球藻内培养,定期用显微镜观察轮虫个体生长情况和数量等参数。

结果表明:小球藻能够较好地利用培养基中的氨态氮,添加鱼塘水的培养基培养的小球藻前期长势更好;室内开放条件下,小球藻的生长周期及生物量都明显缩短;分离筛选得到的龟甲轮虫和臂尾轮虫能够正常挂卵,但长期生长状态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关键词:青藏高原;小球藻;轮虫;叶绿素a;氨态氮1引言小球藻(Chlorella)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具有丰富的多糖、脂质、蛋白质、叶绿素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营养价值丰富,可作为天然水产饵料,改善水体化学环境条件,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在水产饲料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普遍见于淡水渔业生产[1]。

尤其作为培养轮虫的首选饵料,是淡水轮虫大规模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2]。

使用小球藻培养轮虫,可优化水质并且提高培养总量,也可以作为一种优质饵料用于轮虫的大规模培养[3]。

与天然水产饵料相比,轮虫的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优于其它,在适口性、易得性、饲养效果方面都属上等饵料[4-7]。

另外,轮虫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容易培养等特点,因而在水产行业多有应用 [8-10]。

在青藏高原水生动物养殖及物种与环境保护方面小球藻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高原特色物种青海湖裸鲤目前仍主要以鸡蛋黄作为开口饵料,这种方法会导致成本偏高,在水体中投放量过多会造成水体污染,从而影响幼苗生长。

为解决裸鲤开口饵料问题,本项目将小球藻作为轮虫繁殖的主要营养物质,同时以后期大规模培养为目的,利用鱼塘养殖废水与基础培养基的不同配比为实验手段,探讨适合小球藻大量快速生长的基本条件,为后期工厂化扩培小球藻提供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

青海水生生物生态优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海水生生物生态优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422019年第2期青海水生生物生态优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孕育了诸多独特的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水生生物物种。

本文概述了青海水生生物种类、分布现状、濒危程度和目前已开展的保护情况,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今后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进一步做好青海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文/简生龙 关弘弢 李柯懋 拉尔其布 王国杰 王振吉 李鲜存一、青海水生生物的地位及重要性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又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大江河干流在青海境内长度分别为长江1217km 、黄河1959km 、澜沧江448km ,该地区每年向下游地区的供水量达到600亿m 3,被喻为“中华水塔”,是全球高海拔地区唯一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分布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系统最为脆弱的地区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其生态环境关系到区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由于高寒、高海拔等青藏高原独有的环境条件,在悠长的岁月中,形成诸多独特的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水生生物物种,这些物种维系了高原水体生态环境,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特别是三江源水生生物是青藏高原地理、自然演变和全球生态变化的重要依据,许多种类己达到边缘分布和极限分布状态,尤其高原鱼类是三江源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在物种保存、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海水生生物分布情况青海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体资源较为丰富,江河湖泊水域面积共有131.36万ha,青海全省分布的各类水生生物中,鱼类分属3目5科18属51种,其中三江源区分布的土著鱼类43种,占到84%。

鱼类主要以裂腹鱼亚科和条鳅亚科为主,且多数种类为我国特有的高原珍稀物种。

按青海省内鱼类区系分布,产于长江水系21种、黄河水系23种,澜沧江水系8种,另外在内陆水系分布中柴达木水系10种、青海湖水系6种、可可西里水系6种、湟水河水系14种、黑河水系6种。

采自青海湖的刚毛藻属一新种——青海刚毛藻

采自青海湖的刚毛藻属一新种——青海刚毛藻

doi: 10.7541/2021.2020.113采自青海湖的刚毛藻属一新种——青海刚毛藻赵志娟1, 2朱 欢3熊 雄3何玉邦4敖鸿毅3吴辰熙3胡愈炘3刘国祥3(1. 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1; 2.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1; 3.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2;4.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西宁, 810007)摘要: 对青海湖的丝状藻类进行了样品采集, 分析引起水华的藻类种类和组成。

基于SSU-LSU 的联合进化分析和基于ITS 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 形成青海湖水华的丝状藻为一种刚毛藻, 该种与史氏刚毛藻Cladophora stimpsonii 和散束刚毛藻Cladophora vagabunda 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属于海洋刚毛藻和淡水刚毛藻的中间过渡种类。

和邻近种类的区别特征如下: 该种生长于咸水生境, 植物体纤细柔软, 呈绿色或浅绿色, 分枝旺盛, 具明显的顶端生长和居间生长。

细胞直径较小。

主轴细胞直径30.0—90.0 μm, 细胞长宽比2.4—8.0。

分枝细胞直径25.0—70.0 μm, 长宽比4.0—12.3。

顶端细胞直径25.0—50.0 μm, 长宽比3.6—12.0。

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将其定为一新种, 即青海刚毛藻Cladophora qinghaiensis sp. nov.。

关键词: 青海刚毛藻; 刚毛藻属; 咸水; 水华; 系统发育; 新种中图分类号: Q9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21)03-0663-07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湖泊面积约4400 km 2, 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泊(盐度约6‰—12‰)。

青海湖因其独特的海拔、气候和地理位置成为我国西部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青海湖裸鲤与花斑裸鲤MHCⅡ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多态性

青海湖裸鲤与花斑裸鲤MHCⅡ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多态性

青海湖裸鲤与花斑裸鲤MHCⅡ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多态性第一篇范文青海湖裸鲤与花斑裸鲤MHCⅡ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多态性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和花斑裸鲤(Gymnocypris argus)是我国特有的两种鱼类,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MHCⅡ基因是重要的免疫基因,对于了解这两种鱼类的免疫机制及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这两种鱼类的MHCⅡ基因进行了克隆、组织表达及多态性分析,以期为我国鱼类免疫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一、MHCⅡ基因克隆二、组织表达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我们对两种鱼类的MHCⅡ基因在各个组织器官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MHCⅡ基因在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的鳃、肠道、肾脏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这表明MHCⅡ基因在两种鱼类的免疫防御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三、多态性分析综上所述,本文对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的MHCⅡ基因进行了克隆、组织表达及多态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这两种鱼类的免疫机制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这对于保护这两种鱼类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范文探索青海湖裸鲤与花斑裸鲤:MHCⅡ基因的神秘之旅在广袤的青海湖畔,生活着两种备受关注的鱼类——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

它们的存在,不仅仅为这片水域增添了一抹生机,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则是它们体内一个名为MHCⅡ的重要基因。

MHCⅡ基因,对于免疫学来说,是个大名鼎鼎的分子。

它肩负着识别外来入侵者(如细菌、病毒等)的重任,并激活免疫细胞进行攻击,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位“勇士”。

那么,这个基因在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身上,又是如何展现其作用的昵?首先,我们要对MHCⅡ基因进行“克隆”,也就是复制出它的完整基因序列。

这一步骤,相当于拿到了一把钥匙,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基因在两种鱼类身上的功能和表达方式。

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我们得知,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而且需要对鱼类的组织进行精细的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水生生物研究
——内陆咸水湖生物多样性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借用2006—2007年两年来对青海湖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调查和定性分析,推算出青海湖水生生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与上世纪60年代的调查相比,浮游植物中硅藻门仍然是最重要的类群,浮游动物中咸水北镖水蚤是优势种,底栖动物属两个类群,即摇蚊类幼虫和钩虾,青海湖属于贫营养类型。

关键词:水生生物,内陆咸水湖,裸鲤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

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它长105公里,宽63公里,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9.76平方公里。

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

西北有布哈河注入。

在青海湖及个子湖水体和环湖地区生物种类虽然有限,但比较繁盛。

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各种鱼类以及陆生的高等植物都具有较高生物量。

其中仅浮游植物就有硅藻类、绿藻类、寄啊藻类、蓝藻类、黄藻类和螺旋藻等6类53属,其中硅藻24属、绿藻17属、蓝藻10属、甲藻1属、裸藻1属;浮游动物26种,其中原生动物1个属,轮虫类11个种,枝角类5种,桡足类6种;底栖动物包括介型类、摇蚊幼虫、寡毛类和端足类等4类22种;有裂腹鱼类1种(包括1个亚种)高原鳅4种。

与其他类似水体相比,青海湖在各种水生生物的含量上都是相对较丰富的。

这些水生生物成为青海湖近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此外青海湖流域内广泛分布的湿地植物以及主要河流中生长的何种水生和陆生的高等植物也是青海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

而沉积物中丰富的有机质又为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鱼类资源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

属高原冷水系鱼类,生长期缓慢,10年只长500克,其肉质鲜嫩,深受中外宾客喜爱。

青海湖裸鲤为冷水性鱼类。

喜欢生活在浅水中,也常见于滩边洄水区或大石堆间流水较缓的地方,入冬则潜居于深潭、岩石缝中。

适应性强,对生活条件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较小的水塘和较浅的湖边都能生活,在咸淡水里也可生活。

幼鱼孵出后,即成群游泳,多集群于河口浅水地
区。

幼鱼阶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食;成鱼杂食性,青海湖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其食料,主要食物对象为硅藻、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类、端足类、水生昆虫、摇蚊幼虫等,甚至其幼鱼及条鳅也为之吞食。

青海湖裸鲤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

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180吨,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

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1)外形特征:
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呈马蹄形。

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

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

体裸露,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具退化鳞的痕迹。

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不明显。

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

体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均带浅红色。

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2)生活环境:
由于青海湖地处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长缓慢,除第一年生长达3.5厘米外,一生中的体长生长无明显的阶段,4龄以下体重增长较快,体重250克者平均为8-9龄,500克者约为10龄;一般能长到50-60厘米,重约5公斤,25龄;最大个体长可达95厘米,重约6.5公斤。

群体中雄鱼多于雌鱼,繁殖力较低,怀卵量平均为16242粒。

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

产卵场所一般在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纱,水深在0.1-1.1米清澈见底的河道中。

在繁殖季节内,当水温低于6℃或超过17.5℃时,便无繁殖活动。

产卵旺季为5月中至6月中;产卵活动是昼夜进行,以23时至次日3时为最旺盛;卵产于聚卵窝内,卵沉性,微粘。

3)分布范围:
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鲁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产。

它是青海省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周围几十万亩草原被开垦为农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条河流被人为拦河筑坝,阻塞繁殖通道,许多河流干涸断流,致使湟鱼无法到淡水中产卵,造成大量湟鱼在河口地带死亡。

有关资料表明,青海湖现有湟鱼资源量约为7500吨,不足开发初期的1/10,而目前,鸟岛栖息的鸟类每年要吞食近千吨的湟鱼,湟鱼资源的衰竭无形中使鸟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鸟类资源
湖区鸟禽有163种,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余万只、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鹚1.12万余只。

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湿地,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减小、湖水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缩小至四十多年来最低点。

据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186平方公里,2008年青海湖水体面积较2004年同期,增加了131.69平方公里,是面积逐年增加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

今年6月至7月中旬,由于青海湖周边大部分地区气温正常,使得水面蒸发量较为稳定,仅青海湖主要支流布哈河上游天峻一站在6月份的降水较往年就偏多13%。

其次,今年1月份至3月份青海湖流域大范围的降雪天气后,山区积雪融水注入青海湖,使得今年青海湖水体面积得以连续增大。

此外,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并开展了人工增雨工作,使降水量增加,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微生物地球化学及其研究进展
地质论评
高校地质学报:——“青海湖”研究地质微生物的天然实验室
青海湖夏季水生生物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