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周组织疾病

合集下载

牙周组织病患者的护理

牙周组织病患者的护理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有无牙龈炎、牙齿解剖形态异常等病史。 (2)身体状况评估。 ①牙龈红肿、出血。患者的一组或数个牙齿的牙龈充血、水肿、颜色变红或呈暗红色、点彩消失, 在刷牙、进食、说话时有牙龈出血。 ②牙周袋形成。由于炎症刺激,患者的牙周膜纤维被破坏,牙槽骨逐渐被吸收,牙龈与牙根面分离,龈 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 ③牙龈溢脓及牙周脓肿。牙周袋内有细菌感染而引起化脓性炎症,轻压牙周袋外壁有脓液溢出,伴 有口臭。机体免疫力下降或牙周袋内的炎性渗出物排流不畅可引起急性炎症,形成牙周脓肿。近龈缘 处局部呈卵圆形突起,探有深牙周袋。如出现多个脓肿,则患者可出现全身不适、体温升高、局部淋巴 结肿大等症状。
①术前准备。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及操作方法,消除患者的焦虑及紧张情绪,以取得患者 的配合;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做血液检查,如出血及凝血时间测定、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测定。 有血液疾病或局部急性炎症者不宜进行手术。护士应准备好消毒的洁治器械或超声波洁牙机。龈上 洁治器包括镰形器、锄形器,龈下刮治器包括锄形器、匙形器、锉形器,另 备电机、低速手机、橡皮 磨光杯、磨光粉或脱敏糊剂。
(2)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3)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护理措施 (1)用药护理。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患者可服螺旋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杀灭细菌,控 制感染。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牙周袋,拭干后用探针或镊子取少许复方碘液置于袋内,使用该药时应 避免烧灼邻近的黏膜组织。用0.1%氯己定或1%过氧化氢溶液棉签局部擦洗,以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2)龈上洁治术和龈下洁治术护理。龈上洁治术和龈下洁治术是清除牙结石与牙菌斑,减缓牙周袋 形成的重要手段,其操作步骤及护理配合见牙龈炎患者的护理。 (3)消除牙周袋。经局部治疗,牙周袋仍不能消除者可行牙周手术清除牙周袋。常用方法有牙龈切 除术或牙龈翻瓣术。牙龈切除术使用外科手术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或牙周袋,重新建立牙龈缘和 正常牙龈沟;牙龈翻瓣术是将黏膜与其下层组织分离,暴露病变区,彻底消除病理组织至根面光滑后再将 龈瓣复位缝合,以使牙体与龈瓣附着。

口腔科学牙周疾病医学PPT课件

口腔科学牙周疾病医学PPT课件

预防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脱落策略
01
定期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牙周 问题。
02
牙周基础治疗
通过洁治、刮治等手 段清除牙菌斑和牙石 ,控制牙周炎症。
03
咬合调整
对于咬合异常的患者 ,进行咬合调整以减 轻牙齿受力不均的情 况。
04
生活习惯改善
戒烟、限酒,保持良 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有助于维护牙周健 康。
牙周脓肿
定义
牙周脓肿是指牙周组织内形成的局限性化脓性炎 症。
症状
牙龈红肿、疼痛、局部波动感等。
治疗
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等。
牙齿松动和脱落
定义
牙齿松动是指牙齿在牙槽骨中的 位置发生移动,脱落则是指牙齿
完全离开牙槽骨。
症状
牙齿松动、咀嚼不适、牙齿脱落等 。
治疗
牙齿固定、牙周手术、种植牙等。
03
牙周疾病治疗原则及方法
05
牙周健康保健知识普及
Chapter
正确刷牙方法及使用牙线技巧
刷牙方法
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 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颤动时 牙刷移动仅约1mm,每次刷2~3个牙。
Chapter
基础治疗:口腔卫生指导与洁治术
口腔卫生指导
教育患者正确的刷牙、使用牙线、漱 口水等方法,保持口腔清洁。
洁治术
通过超声波洁牙机或手动刮治器清除 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石,减少牙周 炎症的刺激因素。
药物治疗: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选择
局部用药
如氯己定漱口水、米诺环素软膏等,可直接作用于牙周组织,具有消炎、抗菌 作用。

牙周病的病因与治疗方式

牙周病的病因与治疗方式

牙周病的病因与治疗方式一、引言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于牙齿周围组织发生慢性感染而引起。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对于牙周病的病因和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牙周病的病因以及常用的治疗方式,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二、牙周病的病因1. 细菌感染:牙周组织感染是导致牙龈发红、肿胀和出血等初期牙周炎的主要原因。

斑龈链球菌、放线菌等细菌侵入了口腔中,并在齿面和龈缘形成生物膜(即牙菌斑),堆积过多会刺激牙龈引发感染。

2. 特定菌群的增殖:在未及时有效清洁口腔卫生或免疫力较低情况下,具有致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能力的某些细菌,如放线菌、厌氧菌等,会在牙龈和牙根附着区域迅速繁殖,导致炎症反应的加重。

3. 个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等也对牙周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个体免疫差异以及生物学特性可能使一些人更容易罹患牙周病。

三、牙周病的治疗方式1. 口腔卫生教育:指导患者正确刷牙和使用间隔刷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包括正确的刷牙姿势、时间和方法。

此外,医生还需向患者科普清洁舌面和使用漱口水等个人卫生习惯。

2. 基础治疗:对于轻度牙周炎或早期牙周病患者,基础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它主要包括超声去除软垢和细菌团以及机械刮治术(常称为洁牙),以消除牙齿表面和根部附着的环境中有害微生物群和炎症组织。

3. 特殊治疗方法:对于复杂的牙周病,可能需要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局部应用抗生素(如米诺环素口腔黏膜保持剂)、氯己定或其他药物来减少感染也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4. 复诊与维护治疗:定期复查和进一步评估患者口腔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并提供个人卫生指导。

此外,定期洁牙和使用处方牙膏或漱口水等也有助于维持口腔清洁和减少细菌再次滋生。

四、牙周病的预防1. 定期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龋齿、结石和其他问题。

2.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使用口香糖、洁丝和间隙刷,清除食物残渣,并帮助消除细菌聚集。

牙周组织病知识点总结

牙周组织病知识点总结

牙周组织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主要指的是由于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牙周组织病的病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口腔内因素、全身性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

而牙周组织病的临床表现也非常多样化,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疼痛等症状。

同时,牙周组织病还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全身疾病。

因此,对于牙周组织病,我们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一、牙周组织病的分类根据其病变的范围和表现,牙周组织病可以被分为牙周炎和牙周病两大类。

1. 牙周炎牙周炎是指由于牙菌斑引起的牙龈边缘慢性炎症。

它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脓肿两种类型。

(1)牙龈炎牙龈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牙周炎,其病因主要是牙菌斑和牙石的堆积。

患者常常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疼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龈下结缔组织的破坏,出现龈袋。

(2)牙周脓肿牙周脓肿是指由于牙周组织的急性感染所引起的病变。

患者常常出现牙龈肿胀、脓液排出口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等并发症。

2. 牙周病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的牙周组织炎症,主要包括牙周炎和牙周炎合并牙周内容性病,牙周病还包括牙周软组织病变和牙周硬组织病变两大类型。

(1)牙周炎合并牙周内容性病这种类型的牙周病除了拥有牙龈炎的表现外,还会出现龈下骨质破坏和牙周袋的形成。

患者会出现牙齿松动、牙周袋、骨质吸收等症状。

(2)牙周软组织病变牙周软组织病变是指由于牙周组织的长期刺激所引起的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等病变。

患者会出现牙龈下降、龈退缩、颌骨暴露等症状。

(3)牙周硬组织病变牙周硬组织病变是指由于牙周组织的长期炎症所引起的牙周骨质破坏。

患者会出现颌骨吸收、牙周袋、牙齿移位等症状。

牙周组织病的病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口腔内因素、全身性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1. 口腔内因素(1)牙菌斑牙周组织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牙菌斑的形成。

当我们的口腔内积累了大量的牙菌斑时,会刺激牙龈的炎症反应,从而形成牙周组织病的病变。

牙和牙周疾病的影像

牙和牙周疾病的影像
第56页
Hale Waihona Puke 牙和牙周疾病的影像第57页
X线检验目标1、阻生牙位置2、阻生牙方向3、阻生牙本身情况4、阻生牙与邻牙关系5、牙根数目及形态6、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距离和磨牙后间隙大小7、患牙伴随其它病变
牙和牙周疾病的影像
第58页
牙和牙周疾病的影像
第59页
第五节、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炎症性破坏性病变。病变主要开始于边缘部牙周组织,由此逐步向根尖方向发展,引发牙槽骨吸收和牙周袋形成,晚期牙松动、脱落。牙周炎发生率高,为50%~60%以上,和龋病同为口腔两大常见病。牙周炎常侵犯一组牙或全口牙牙周组织。磨牙区发病最多,其次为下前牙区。常有一定对称性。
牙和牙周疾病的影像
第4页
四、X线表现
1、X线检验目标:了解龋坏部位、数目、程度,是否伴有根尖周炎症。2、龋病在X线片上表现为破坏区密度减低,形状多为口小底大,龋洞底常呈圆弧形,龋齿中心密度最低,其边缘密度逐步增高。
牙和牙周疾病的影像
第5页
1、浅龋 只累于牙釉质或牙骨质。2、牙颈部浅中龋需与正常牙牙釉质牙骨质交界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判别
牙和牙周疾病的影像
第38页
六、牙骨质结构不良
[临床表现]牙骨质结构不良又称假性牙骨质瘤,不是一个真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平均年纪为40岁左右。以下切牙多见,常为多发性损害。
牙和牙周疾病的影像
第39页
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纤维结缔组织。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牙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2、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在纤维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组织和骨组织。X线表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点状或小片状团状钙化影

牙周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牙周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牙周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口腔科。

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因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牙齿丧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但患者并非所有这些组织都同时患病,视局部炎症的轻重及范围,实际上牙周病可分为龈炎和牙周炎二大类。

二、临床表现:1、物理刺激牙龈易出血。

2、患病区牙龈充血,水肿。

牙周炎者可探及牙周袋,牙齿呈不同程度松动。

3、X光照片可见牙周炎者的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

而龈炎无牙槽骨吸收现象。

临床表现1、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和龈乳头变圆纯,光亮,点彩消失,龈质粉软脆弱,缺乏弹性,龈探诊易出血,局部有牙垢或牙结石存在。

2、牙周炎除龈炎的表现外,还有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内可有脓液溢出,牙齿不同程度松动,X光照片可见牙槽骨呈不同程度吸收。

三、检查:1、血液常规检查2、X光摄片检查3、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敏四、治疗:1、去除局部不良刺激因素,清除牙结石及菌斑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2、较严重的牙周炎可行龈翻瓣术,龈增生过度者可行增生龈切除术。

3、抗生素治疗。

4、中药治疗。

5、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和保健。

对于牙周病的用药治疗问题主要是针对急性炎症期间,通过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来控制炎症的发展及改善症状,在炎症得到控制后更重要的处理是进行局部治疗,例如彻底清除牙垢,牙石或拆除不良修复体,这样既治标又治本。

如果由全身性疾病所致,应由有关专科用药配合治疗。

五、预防: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

2、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3、未愈:症状及体征未改善。

牙周病(一)

牙周病(一)

牙周病(上)1:什么是牙周组织?牙周组织是由牙骨质、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4部分组成,牙槽骨是包围在牙根周围的颌骨的突起部分,形成牙槽窝容纳牙根。

牙周膜一端埋入牙根的牙骨质内,一端连接牙槽骨,牙根通过牙周膜使牙齿和牙槽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使牙齿能牢固地固定在颌骨的牙槽窝内,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缓冲牙齿承受的咀嚼力。

牙龈是覆盖在牙槽骨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组织,两牙之间的牙龈呈楔形,称为牙龈乳头。

2:什么是牙周病?牙周病是口腔两类主要疾病之一,患病率高于龋病,是造成人们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疾病,它有两种含义,广义的牙周病泛指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情况,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而狭义的牙周病则仅指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破坏的牙周炎,而不包括牙龈病。

3:牙周病的病因是什么?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牙菌斑,还有口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口腔局部因素有牙结石(牙垢)、色素沉着、食物嵌塞、咬合关系不良、不良习惯(如不正确的刷牙方法、磨牙症、张口呼吸等)、不良修复体等,人体抵抗力的好坏也会影响牙周病的发病。

全身因素涉及营养、遗传、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月经紊乱、性激素平衡失调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的人容易患牙周病。

吸烟,精神压力也是引起牙周病的重要因素。

4:牙菌斑是怎样形成的?在清洁的牙面上,很快就会有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上去,形成获得性膜。

获得性膜上的一些蛋白可以是某些细菌的受体,开始是单个细菌出现在获得性膜上,随后多种细菌聚集并繁殖,24小时便可形成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菌斑。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①获得性膜形成;②细菌黏附和共聚;③菌斑成熟。

5:如何自我控制牙菌斑?牙菌斑不会自行脱落,漱口只能清除牙菌斑表面的白垢,如何控制牙菌斑呢?使用牙刷及牙线等工具是自我菌斑控制的最好方法,刷牙最高的菌斑清除率是80%,刷牙一般只有40%~60%的清除率,余下的主要存在牙间隙,应用牙线可以将其清除,对于牙周病患者,牙龈退缩致使牙缝暴露,可使用牙缝刷清洁牙间隙。

牙周病口腔健康宣讲

牙周病口腔健康宣讲

牙周病口腔健康宣讲口腔是人体的一部分,牙周健康对于维持整体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于牙周病的认识和了解还比较有限。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场关于牙周病的口腔健康宣讲。

牙周病,即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缺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9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

然而,这个数据却很少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牙周病主要由牙菌斑引起,它是一种在牙齿表面形成的黏性菌群。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口腔卫生,牙菌斑会堆积在牙齿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会向牙龈下移动,导致牙龈发炎。

进一步发展,牙周病会导致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甚至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在宣讲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牙周病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除了导致牙齿脱落外,牙周病还可能引起口臭、牙齿敏感、咀嚼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牙周病还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患有牙周病的人可能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风险更高。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如何预防和控制牙周病。

预防牙周病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首先,我们每天都需要刷牙,建议每天早晚各刷牙两次,每次刷牙不少于两分钟。

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也非常重要,牙刷要选择软毛刷,牙膏要含有抗菌成分。

除了刷牙,我们还需要使用牙线或牙间刷进行牙齿间的清洁。

牙线可以清除刷牙过程中难以达到的缝隙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

此外,定期口腔检查也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措施。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如果发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除了个人口腔卫生,我们还需要关注饮食习惯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多吃富含维生素C、钙和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奶制品和谷物等,有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同时,减少烟酒的摄入也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宣讲的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牙周病的认识,重视口腔健康。

口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牙周病的防治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重视。

通过加强口腔健康宣讲,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牙周病的认识,促进口腔健康意识的普及,从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美丽的笑容。

牙周组织疾病相关介绍

牙周组织疾病相关介绍

牙菌斑性牙龈 病
• 病因 • 病理变化
特点:水肿、出血 陈旧出血灶周围含铁血黄素颗粒 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胶原纤维减少,纤维水肿 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出血
临床联系
特征性:牙龈紫红色炎症性增生 牙龈易出血,质松软,肿胀,增生;瘀斑
牙菌斑性牙龈 病
• 病理变化:
黏膜下层大量不成熟的幼稚白细胞密集浸润
– 口腔细菌及其毒性产物→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 可疑致病菌:黏性放线菌( Av )、牙龈二氧化碳嗜纤维菌
等;
– 软垢、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习惯、不良修复 体等局部刺激因素,促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重龈炎的发生、 发展
• 临床:
口腔卫生不良者
边缘性龈炎 (marginal gingivitis)
牙龈乳头炎 (papillary gingivitis)
牙龈
广义:牙龈病和牙周炎 狭义:牙周炎(牙周组织的炎症性、破坏 性疾病)
细菌感染性疾病 牙菌斑微生物
炎症( inflammation ) 营养不良( dystrophy ):由系统性疾病引发
的变性( degeneration )以及创伤( trauma )引起
萎缩( atrophy )
• 临床联系
– 牙龈弥漫性增生 – 粉红色、质地坚韧,表面可呈结节状 – 口唇向前突出并外翻
非菌斑性牙龈病 损
• 病因:过敏反应;与真菌感染相关
• 病理变化
– 特征:浆细胞密集浸润 – 区别于浆细胞肉芽肿:肉芽组织结构,伴有少量淋巴细胞
• 临床表现
– 年轻女性 – 牙龈红肿、光亮
非菌斑性牙龈病 损
fibromatosis )
• 浆细胞龈炎( plasma cell gingivitis ) • 剥脱性龈病损( desquamative lesion of gingiva )

牙周病的知识科普

牙周病的知识科普

牙周病的知识科普牙周病,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

随着人们对于口腔健康的重视,牙周病的发病率和对于它的认识也越来越高。

本篇文章将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牙周病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这一疾病提供一些帮助。

什么是牙周病?牙周病是一种由于牙龈周围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口腔疾病的范畴。

牙周病是牙齿脱落最常见的危害之一,主要是由于牙周菌斑不断沉积在牙齿上,形成牙石,导致牙周组织出现红肿、出血等情况。

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病还会导致牙周骨质流失和牙齿松动,最终形成牙齿松动和牙齿脱落等情况。

牙周病会引起牙齿周围组织的破坏,严重的还会导致牙齿的脱落。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牙龈出血、牙龈疼痛、牙齿变色或松动、口腔异味等。

如果长期忽略治疗,牙周病还会引起心脏病、中风等其他疾病。

牙周病的原因有哪些?1. 细菌感染:细菌是牙周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口腔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它们会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

如果牙菌斑没有及时清理,细菌就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龈发炎和红肿。

长期缺乏有效清洁,牙菌斑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牙石,造成持续性的感染,引发牙周病。

2. 健康习惯不良: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引起牙周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不规律的刷牙、不正确的刷牙姿势、不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工具清理牙缝,都会导致牙菌斑的聚积和发展。

3. 饮食习惯:高糖高酸饮食习惯会增加牙菌斑的形成和细菌的滋生,进而加重牙周病的发展。

过量的糖分和酸性食物会破坏牙釉质,使牙齿表面更容易附着菌斑。

4. 遗传因素:牙周病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些人天生牙龈组织就较脆弱,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5. 口腔结构异常:牙齿排列不齐、牙齿拥挤、牙齿缺失等口腔结构异常也会增加牙周病的发生风险。

这些异常可以使清洁困难,容易滋生细菌和牙菌斑。

6. 生活习惯:吸烟和嗜酒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影响牙周组织的供血和营养,嗜酒会使牙龈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第十二章牙周组织病

第十二章牙周组织病

第十二章牙周组织病牙周组织病是指发生在牙的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又称之为牙周病(periondontal disease)。

牙周病广义上.包括牙龈病(gingjval diseases)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

狭义上,牙周病专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即通常所说的牙周炎,不包括牙龈病。

牙龈病是指局限于牙龈组织的一组疾病,不侵犯深部牙周组织,其以牙龈炎最为多见,此外,还有龈增生、溃疡、坏死等病理改变。

牙周炎的病变从牙龈波及到深部牙周组织的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可导致牙松动、脱落,甚至丧失咀嚼功能。

牙龈炎与牙周炎是人类口腔中多发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

牙菌斑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源因子,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子,是引发牙周组织初期炎症的必要因素。

临床所说的牙周病专指由牙菌斑诱发的牙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即口腔两大主要疾病之一(龋病与牙周病)。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和疾病相互存在双向联系,牙周病可能成为某些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某些全身疾病可加重牙周病的发展(如骨质疏松症、艾滋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4)提出的人类健康的十项标准中的第八项就是关于牙周健康的客观标志,这表明牙周健康是衡量人体健康所必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之一。

牙周疾病也不只是口腔局部问题,它可对全身许多器官系统产生潜在的影响,全身疾病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又可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因此,口腔医学和整体医学的密切结合。

必将成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共识和举措。

发生于牙周组织的病理改变包括:炎症(inflammation)、营养不良(dystrophy)、萎缩(atrophy)及肿瘤(neoplasia)。

营养不良变化可由于系统性疾病引发的变性(degeneration)以及创伤(trauma)引起。

关于牙周病的分类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难题,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曾有过一些分类,但均不够完善,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准确明了之前,公认、完善的分类是困难的。

牙周病科普知识

牙周病科普知识

牙周病科普知识牙周病是口腔疾病的一种,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会导致牙龈发炎、牙齿周围组织损害,甚至最终导致牙槽骨丧失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关于牙周病的科普知识:1.牙周病的类型:牙龈炎(Gingivitis):主要表现为牙龈发炎、红肿、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阶段,通常可通过改善口腔卫生来逆转。

牙周炎(Periodontitis):牙龈炎未得到治疗,病情发展为更严重的牙周炎,可导致牙齿周围骨质破坏,牙槽骨丧失。

2.牙周病的症状:牙龈出血,尤其是在刷牙或使用牙线时。

牙龈红肿和疼痛。

牙齿松动或移位。

牙齿周围的脓液分泌。

恶臭的口气。

3.牙周病的原因: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包括不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

吸烟和酗酒。

遗传因素。

具有一些慢性疾病的人,如糖尿病。

口腔解剖结构异常。

4.预防和治疗: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

定期接受牙科检查和清洁。

戒烟、限制酒精摄入。

饮食要均衡,避免高糖和高酸食物。

牙周病早期可通过非手术治疗,如洗牙、刮治、抛光等进行控制。

5.牙周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存在一定关联,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风险。

孕妇患有牙周病可能与早产、低出生体重等有关。

6.就诊和咨询:定期看牙医,及早发现和治疗牙周病。

遇到牙龈出血、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7.牙周病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包括洗牙、刮治、抛光等。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根面平整术、植骨术等。

理解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减少牙周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牙髓炎
一、定义:牙髓炎是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 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对细菌感染或其他 物理、化学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防御性 炎症。
二、病因:
细菌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免疫因 素
牙髓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急性牙髓炎:剧烈疼痛、硬组织疾患、偶有 微小穿髓孔、温度测试疼痛持续。
慢性牙髓炎:间歇钝痛、深龋或已穿髓、牙 髓溃疡增生、叩痛。
治疗: 去除菌斑,牙石,过氧化氢冲洗后碘甘油
涂敷 。 牙龈增生明显可切除。
牙周炎 病因: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
体、咬合创伤、营养代谢障碍、免疫功能 障碍、系统性疾病。 病理变化:牙周袋形成与牙槽骨吸收。
临床表现: 1.牙龈肿胀出血 2.牙周袋形成 3.牙周溢脓 4.牙齿松动 5.牙龈退缩 6.牙槽骨吸收
二、饮食因素: 1.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2.蛋白质 3.矿物质:氟、磷酸盐、微量元素 4.脂肪
三、宿主 牙 唾液
四、其它元素: 年龄、性别、种族、家族与遗传、地理因
素。
龋病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
1.急性龋、慢性龋、继发龋 2.窝沟龋和平滑面龋、根面龋、线形釉质龋 3.浅龋、中龋、深龋
临床表现: 边缘性龈炎:局限与龈乳头和游离龈。龈乳头炎常有明显胀痛,有时甚至很
剧烈,并向深层放散,多有食物嵌塞史。 增生性龈炎:多见于青年女性,前牙唇侧好发,表现为龈肿胀,增生肥大,
质地松软,颜色暗红,触之易出血,可形成假性牙周袋。 妊娠期龈炎:个别龈乳头增生呈球状。 药物性龈炎:牙龈纤维增生明显。 白血病龈炎:自发出血严重。
因位置不够或周围存在阻力,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者,称为阻生 牙。
1.临床:
⑴好发牙: 8 >8 >3 >1 额外牙多伴阻生
⑵分类:
①近中阻生 ②远中阻生 ③水平阻生 ⑤颊侧阻生 ⑥舌侧阻生 ⑦倒置阻生
④垂直阻生
⑶X线检查作用:
①阻生牙的位置:低位或高位阻生;部分或完全阻生;软组织内阻
生或骨内阻生;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的口腔医学,特别是关于龋病的研究 有了较大发展。19世纪末,Miller在德国进行了一系列细菌学研 究,提出了解释龋病病因的化学细菌学说,推动了龋病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Keyes提出龋病的三联因素学说,以及随后发展 的四联因素学说,都丰富了化学细菌说的内容。
龋病的好发部位
①牙体形态异常,呈圆锥状,可见与牙冠重叠的高密度小牙尖,为畸形 舌侧尖;
②也可在舌侧窝出现一透射的纵形裂沟,为畸形舌侧窝或畸形舌侧沟; ③牙内陷过深,由于釉质密度较高,在牙中央形成类似小牙的结构与患
牙重叠,称“牙中牙”.
(三)融合牙 是由两个正常牙胚相互融合而成。分为牙冠融合、牙根融合和冠 根融合。 1.临床:好发于下颌乳前牙 2.影像学表现:分为完全性融合和不完全性融合,完全性融合为 牙冠和牙根融合成一个巨大畸形牙;不完全性融合是牙冠或牙根 融合,牙冠融合表现为两个根管,牙根融合为一个粗大的根管, 可伴有根尖感染。
氟斑牙
又叫氟牙症(dental flurosis)或斑釉牙 (mottled enamel),是氟中毒的表现之一, 多个牙表面釉质色素沉着,此牙耐酸不耐 磨,影像学表现同釉质发育不全。
(一)额外牙
1.临床:额外牙又叫多余牙,多位于上颌两中切牙之间, 此牙称为正中牙,其次为第三磨牙远中的第四磨牙。
好发牙:下颌第一磨牙患龋的频率最高,其次是第二磨牙,患龋 率最低的是下颌前牙。乳牙中,患龋率最高的牙是下颌第二乳磨 牙,其次是上颌第二乳磨牙。
6易龋坏的原因:萌出早,咀嚼力大,食物停留时间长。
好发牙面:咬合面居首位,其次是临面,再次是颊面。
病因及发病过程
一、牙菌斑:
依其所在部位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龈上菌斑以G﹢菌为主,占61.5%, 龈下菌斑以G为主,占52.5%。书中提到菌斑一般指龈上菌斑。
收,牙槽骨变低变矮;多见于成人单纯性牙周炎; ②垂直型吸收:牙槽骨吸收不均匀,呈偏在向吸收,楔形、
角形、弧形吸收;多见于成人复合型牙周炎,下颌切牙 和第一磨牙; ③混合型吸收:水平型+垂直型,多见于青少年牙周炎。
治疗: 局部治疗:去除局部因素、清理牙周袋、固定松
动牙、拔牙。 全身治疗: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抗感染、增加
2.影像学表现:正中牙表现为上颌中切牙之间一小的圆锥 形牙,根短小。X线检查可确定额外牙的数目、位置、 形态及与邻牙的关系。
先天缺牙(congenital absence of teeth)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缺牙数 目可多可少,甚至全口无牙。缺牙常为对称性。
1.临床:多发生于恒牙列,多发生8、8、2、3、5、5,临床常见乳 牙滞留。先天性无牙畸形常伴外胚叶来源的组织发育不全。一般 摄曲面平展,X线可见乳牙滞留,牙根完整或不同程度吸收。牙 列稀疏不齐,邻牙间隙增宽。
诊断:根据病史及检查即可诊断 治疗:药物、开髓、局部封闭、根管治疗。
第三节 根尖周炎
定义:牙齿根尖部牙骨质及其周围的牙周 膜和牙槽骨的炎症,多由于牙髓病的感染 通过根管扩散而来。
病因: 1.感染 2.化学刺激 3.创伤
临床表现: 急性根尖周炎:多为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原发少见。
牙体牙周组织疾病
第一节 龋病
一、定义:龋病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 共同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 病,患龋病的牙齿称为龋齿。
龋齿不仅妨碍咀嚼功能,影响美观,而且可以引 起牙髓炎、根尖周炎、颌骨及颌周组织炎症,甚 至成为病灶,引起远隔脏器疾病。
龋病是现代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患病 情况各地报道不一,由于地域、民族、年龄、调 查对象、生活习惯不同,患病率差异很大。由于 其发病率高、危害大,WHO已将其与肿瘤、心 血管疾病并列为 世界三个重点防治的疾病,应 引起足够的重视。
营养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谢障碍。
一、牙体形态异常 (一)畸形中央尖 1.病理及临床:由造釉器异常突起所致,好发于下颌或上颌第二前磨牙; 2.影像学表现: ⑴高出牙面2—3㎜ 的圆锥形突起; ⑵多伴牙根短小,髓室根管粗大,根尖孔呈喇叭口样; ⑶合并龋坏及根尖感染。
(二)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牙中牙
1.病理及临床:是常见的发育畸形,统称为牙内陷.由于造釉器突出或内 陷到牙乳头中;易发生龋坏,好发于上颌侧切牙;
龋病的诊断
视诊、探诊、温度刺激实验、X线检查、透 照法
牙内吸收
1.成因:不良刺激导致牙髓组织肉芽性变, 其内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腔内牙本质吸 收,一般由外伤或慢性炎症所致。
2.影像学表现: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 椭圆形或不规则低密度影,牙体硬组织 变薄。
龋病的治疗
浅龋与中龋采用牙钻备洞充填修复 深龋垫底充填 乳牙龋齿采用保守治疗
影像学表现: ①牙槽突吸收,骨质疏松,牙槽突顶低平; ②牙根裸露; ③牙周膜模糊、增宽,宽窄不均,个别间隙消失; ④硬骨板模糊、消失,骨小梁排列紊乱; ⑤牙根表面不光滑; ⑥常并发龋洞,伴有慢性根尖周病变; ⑦牙周病进展期,以上表现明显,静止期仅见牙周膜增宽但较规整。
牙槽骨吸收类型: ①水平型吸收:各面牙槽骨均匀一致以水平方式向根端吸
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细菌性沉积物,牢固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 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致龋微生物包括:链球菌属、乳杆菌属、放线菌属。 1.血链球菌: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 2.变形链球菌:其致龋性取决于其产酸性和耐酸性。在菌斑中生存的变形链
球菌可使局部pH下降至5.5以下,并维持相当长时间,造成局部脱矿,龋病过 程开始,致龋主要菌。 3.轻链球菌:牙菌斑最常分离到的细菌。 4.乳杆菌术:包括G﹢兼性厌氧菌核专性厌氧菌。 5.放线菌属:发酵葡萄糖产酸。
牙根异常 是牙在发育期间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牙 根数目异常和形态异常。 好发于恒磨牙,尤其是第三磨牙,多为融合根, 变化多种多样,数目可多可少。
釉质发育不全 1. 病理:釉质发育不全是牙发育期间由于某种原因使牙
釉质发育障碍,釉质基质不能形成或已形成不能及时矿 化,形成永久性釉质缺损。原因不清,有人认为是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无性连锁。 2.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釉质层变薄,表面不光滑缺损,牙 冠短小失去正常形态,但牙本质发育正常,牙根、牙周、 髓腔等无异常改变。
主要表现为牙齿自发性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患牙伸长感。 当根尖化脓时则持续性跳痛、叩痛,体温升高,局部淋巴 结肿大。 慢性根尖周炎:炎性肉芽组织生成和牙槽骨破坏。 治疗:去除病因,引流,消炎止痛。
牙周组织疾病
牙龈炎:指局限于未侵犯深部牙周组织的炎症,以儿童与青少年 较为普遍。
病因:口腔不洁、菌斑与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正畸装 置等局部因素刺激,某些全身因素如内分泌紊乱、维生素C缺乏、 营养障碍与系统性疾病也可引起或加重牙龈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