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ppt课件

合集下载

9《桃花源记》 课件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9《桃花源记》 课件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个是“皆出酒食”的热情好客; 一个是“处处志之”的背信弃义。
一个是岁月静好; 一个是负重前行。
三次寻觅
➢ 桃花是美好的象征,桃花源也是浪漫所在。渔人世界的人们对桃花源 开始了一次次地寻觅。朗读最后两段,关注字数变化、用词炼字。
浔阳柴既桑出(,今得江其西船省,九便江扶市向)路人,,处别处著志名之诗。人及、郡辞下赋,家诣、太散守文,家。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以“迷路”始,以“迷路”终
双重世界
➢ 文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渔人生活的“世内”,一个 是“世外”桃源。请用一个字概括你对桃花源的印象,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别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结合文本,阐释理由。
世外桃源——绝( )之境?
双重世界
➢ 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要与世隔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陶渊明
桃花源记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别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趟出行
➢ 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请画出表明 其行踪的词句,然后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浔阳柴桑(缘今溪江行西—省—九复江前市行)—人—,从别口著入名—诗—人复、行辞数赋十家步、—散—文家。 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辞去——及郡 下——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三次寻觅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渔人偶遇桃花源,而后来者多次刻意 找寻却无果。再读下面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浔阳柴桑遂(迷今,江不西复省得九路江。市未)果人,,寻别病著终名,诗后人遂、无辞问赋津家者、。散文家。
桃花源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 (余秋雨)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者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桃花林美景?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景物描写富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 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神秘气氛, 也为下文描绘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做了铺垫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源的?有什么用意?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源的?有什么用意?
桃花源的美好意境 ① 自然环境优美 ② 社会安定和平 ③ 百姓生活和乐
(三) 离开桃花源,探本心
学习任务:当我们徜徉在桃花源中流连忘返时,我听到这样一种 观点:桃花源根本不存在,它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你同意吗?小 组探究考证,考证桃花源是否存在,不存在,证据何在?
示例1:不存在,证据:(课文中句子)既然桃花源不存在,陶公为何 虚构这样一个社会?作者当时所处的东晋社会现实是士族、地主 把持朝政,社会黑暗。作者抑郁不得志,辞官归隐,于是创造了 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时 代局限,是不能实现的。
处处志之( 名词做动词,做记号

未果,寻病终( 名词做动词,实现

3.详略得当,主题鲜明
本文开头、结尾写得极其简略,中间写得 详细具体,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作者写 此文的目的是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因而仅用 寥寥数语便点明了故事的背景和结果,而对进 入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描写得 极为详细。
主旨:本文以
为线索,描绘了一
个没有
,没有
,人人
,彼
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可读 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渔人离开的时 候,“处处志之”,所经所历也是真实可感。此外,渔人往来所坐的 交通工具——船,也是日常所见之物。这一切都是人间经历,没有任 何奇幻的仙界色彩,都使人感到真实。 (2)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气象。 (3)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开篇以一个捕鱼人 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很 肯定,似乎真有其事;结尾的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真实人物,这 便更加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9 桃花源记 课件(共45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9 桃花源记 课件(共45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引导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感叹惋惜
邀请
告诉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值得,不必
“不足为外人道也。”
学习引导
村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 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缘( yuán ) 诣( yì ) 语( yù ) 要( yāo )
俨然( yǎn ) 间隔( jiàn ) 垂髫( tiáo ) 怡然( yí )
huò然( 豁 )
qiān mò( 阡陌 )
bīn fēn ( 缤纷 )
学习引导
1.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1)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 世外桃源 ,现 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 好的世界。 (2)根据提示,把渔人的行踪写完整。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 桃花源→ __再__访__桃__花__源___
局外人

古义:
隔离
;今义:
距离

预学检测
2.指出下列标蓝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 (2)处处志之
(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 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
3.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省略句) ( 判断句)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2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2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并:全部)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一同)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给)
①忘路之远近 (的,助词) ②渔人甚异之 (它,代词,所看到的景象)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这件事)
指渔人去过桃花源这件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高兴的样子
末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打算
不久
渡口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 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文言知识
通假字
便要还家 ( 要,通邀,邀请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通俱,全部,详尽。
来问讯。
打听,探问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 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 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说 逝去的祖先 动乱 带领 同乡,相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
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妻子和儿女
于是,就
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 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 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渔人”的行踪。
参考答案: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 开桃花源→再访未果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其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世外桃源的生活十分美好,那里有良田美池, 人们生活富足且怡然自乐。是不是桃花源外的世界 也如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结合社会背景,联 系课文作答。
环节二:悟读课文,剖析作者意图。 1.结合背景,了解社会。
世外桃源的生活十分美好,那里有良田美池, 人们生活富足且怡然自乐。是不是桃花源外的世界 也如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结合社会背景,联 系课文作答。
3.自由诵读,熟读成诵。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文章以渔人进 出桃花源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奇异的“世外桃 源”。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诵读,进一步理解桃 花源奇异之处,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 个美好的地方。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桃源 — 进入桃源— 访问桃源— 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渔人的行踪 为线索
见渔人,乃大惊( 连词,于是,就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副词,竟然,居然 )
(3)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问所从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问从所来”) 省略句: ①林尽水源[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林尽(于) 水源”]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新鲜 落花。一说, 美好 初开的花。 繁多的样子
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惊异,诧异。这 想要走到那片林子
里是对……感到诧异。 的尽头。穷,尽。 ①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 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 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 花纷纷。渔人对此非常诧异,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 子的尽头。

统编版八年级下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下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已经
沿
动词,做标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名词,标志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计划前往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不久
译文: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 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下, 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 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 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屋舍俨然( 房屋 ) 3、捕鱼为业 ( 作为 )
便扶向路 ( 原路 ) 4、乃大惊 ( 就 )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乃不知有汉( 竟然 )
5、往来种作( 劳作 ) 6、阡陌交通( 相通连 )
设酒杀鸡作食中(准备 ) 才通人 ( 通过 )
7、寻向所志 ( 寻找 ) 8、既出( 出来

寻病终 ( 不久 )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 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 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 说了。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不值得对外 边的人说啊!”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今 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间隔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间离断绝 今义 事物在时空上的距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全原 文文 注翻 释译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3)为业:把……作为职业, 以……为生。为,作为。(4)缘:顺着、沿着。(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7)忽逢:忽然遇 到。逢,遇见。(8)夹岸:两岸。(9)杂:别的,其他的。(10)鲜美:鲜艳美丽。(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12)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 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14)复:又,再。(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16)欲:想 要。(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桃花源记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3)既:已经。(7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 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76)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77)诣(yì):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78)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79)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 前。志,名词,标记。(80)遂:终于。(81)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82)高尚:品德高尚。(83)士:人士。(84) 也:表判断。(85)欣然:高兴的样子。(86)规:计划。(87)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88)寻:随即,不久。(89)终:死亡。 (9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91)津:渡口。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9《桃花源记》课件(39张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9《桃花源记》课件(39张PPT)

形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诧异
落花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形作动 穷尽,走到头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溪水 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流两岸几百步远,中间没 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纷纷。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 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林和沿途所见到的美丽 景色。 第二部分(2、3):渔人进入桃花源后见到的宁静美好的生 活环境和淳朴的民风。 第三部分(4、5):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再访桃花源未果。
课文精讲【第一部分(1)】
这一句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
地点 人物及其职业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计划
不久
渡口
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前 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 )了。
当堂训练
落实基础知识
第三课时
1.古今异义
鲜美: 古义 新鲜美好 今义 食物味道新鲜、可口
样子” (有时可不翻译)。
“豁然” 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 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 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 高兴的样子

8.用原文句子填空。
①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翻译文章。 2.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证据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据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实的理由: 证据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证据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据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借助课本注释与词典,扫清字词障碍;通过诵读,联系上下文结 合语境,理解课文中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字词含义;
➢ 2.抓住渔人的行踪,明确桃花源这个美好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巨大 差异;
➢ பைடு நூலகம்.作者通过虚实结合,详略的安排表达出作者寄托的美好理想,及 难以实现的失落之情;
➢ 4.品味本文简练的语言风格; ➢ 5.理解“世外桃源”文化价值。
桃花流水自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品读《桃花源记》
桃花源这个网红打卡 地为何经久不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潜,陶私渊谥明“(靖3节65”年,—世42称7年靖)节,字先元生亮,,浔又阳柴名 桑(东今江晋西末省至九南江朝市宋)初人。
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异常不满,但他又无法改变,只好描绘一个美好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 理想。
文体介绍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叙事、山川 名胜、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 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 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本课学习目标
赏美景
偶遇桃花源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4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4张ppt)

试一试:你能找 到几个出自本文
的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落英缤纷
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 落。津:渡口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 开阔明亮。(总意):从狭隘幽暗一转而为开阔 明亮。今指一下子就明白了或指眼界一下子变开 阔。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 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末果,寻病终。后遂无 问津者。
22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不用说、更不用说 无论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特殊句式:
a.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b.省略句: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村民)问(之)所从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社会。
世外桃源
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 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 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 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 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 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 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桃花在古文中的意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 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 其家室。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2张PPT)

文言现象——文言句式
省略句 便舍船,从口入 省略主语“渔人”,可补充为“(渔人)
便舍船,从口入”。
便要还家 省略主语“桃花源人”和宾语“渔人”,可补充
为“(桃花源人)便要(渔人)还家”。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此人
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林尽水源 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林尽(于)水源”。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自学指导二
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翻译时注意蓝色字词的解释)
自学检测二
沿着、顺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 为
详细地说出
邀请
具言所闻,皆叹 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感叹 惋惜
告辞 离开

对,向 说
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告诉
不值得、不必
译文: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
9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学习目标
在熟练诵读诗词的基础上,能够有意识 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重点字词中,提高自 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记”文体名。古人将以“记”名篇的文章称为“杂记体”。杂记 内容复杂,有的记人叙事,有的记物状景。写法上灵活多样,有的主记 叙议论,有的尚描写抒情。今人一般将古代的“记”分为台阁名胜记、 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四类。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9、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黄发:借指老年人 两个借代 垂髫:借指儿童
四对同义词
咸=悉=皆=并 (全、都) 缘=扶 (沿着、顺着) 要=延 (邀请) 乃=遂 (于是,就)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桃 花 源陶 记渊

全国有许多叫作“桃花源”的地方——














安徽歙【shè】县的“桃花源”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无论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还是人 们对某地美好风光的赞誉“世外桃源”, 都有着同一个出处——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 就到头了,(紧接着)就看见 了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 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 (渔人)便离开小船,从小口 进入。起初时,洞口很窄,仅 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 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 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满院春色尚留香 望君珍惜韶华 莫负春光!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了解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的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 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 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读准字音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 豁然开朗( huò) 屋舍俨然( yǎn ) 黄发垂髫( tiáo) 便要还家( yāo) 无人问津( jīn ) 间隔( jiàn ) 诣太守( yì ) 刘子骥( jì ) 阡陌交通( qiān mò )
33
巩固提升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蓝色字。 (1)缘溪行( 沿着 ) (2)欲穷其林( 走完 ) (3)并怡然自乐( 愉快 ) (4)咸来问讯( 都 )
巩固提升
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得其船”的其 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其一犬坐于前。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惧其不已也。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源内之美
2.桃花源外桃林迷人,桃花源内风景如画。那么 ,这般美好的只是这里的环境吗?有人说:“最美的 风景应是人。”在这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中,人们的 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源里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自给 自足的农耕生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高寿头发会由白变黄,所以称“黄发”; “垂髫”,古时候童子没成年时头发是垂着的。没有 直接说老人小孩,而是说他们的特征“黄发垂髫”, 这种修辞叫借代,使得语言更生动形象。
借代老人小孩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8
课文解读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
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 好像有点光亮。
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 走了很多步,(眼前)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 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 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 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 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 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 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3、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 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 路”。作者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 情?
这样写,暗示美好的桃花源似有而无、似真而 幻,是虚构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
表达作者对不能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惋惜之情 。
14、小结: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 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 津者。
5、解词、翻译、 研读课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 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对立的 “世外桃源”,寄托自己追求平等安乐、和平 安宁,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动荡的美好理 想,也反映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链接背景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
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 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 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 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眼前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 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 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 达,(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都能听到。人 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 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都安闲快乐。
归纳第2段: 渔人进入桃花源。
研读课文
4、找出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
(桃源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 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邀请他到 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 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再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shè)俨(yǎn)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 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学习重点
1.理解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及影响。 2.正确流利地诵读默写,掌握重点实词。 3.理解课文大意,品味语言。
1、走近作者
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又 名陶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自 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 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本文以 渔人进出桃花源 为线索,依次写了:
一、渔人发现桃花林(开端) 二、渔人进入桃花源(发展) 三、渔人做客桃花源(高潮) 四、渔人离开桃花源(结局) 五、众人再未寻到桃花源(尾声)
6、解读: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 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民风淳朴、热情友善、人人劳作;没有剥削压 迫、没有战乱动荡;平等安乐、和平安宁。
生活景象: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人人劳作、老幼安乐、和平安宁。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缘溪行 逢桃林 穷其林 得一山 从口入
5、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景象和生 活?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渔人“具言”现实世界的见闻遭遇,因为 这不是作者描述的重点,所以一笔带过。
桃源人“叹惋”是因为渔人说的世上情形 与桃源生活相比差别巨大:一边是战乱频繁、 混乱不堪、苛捐杂税,一边是和平安宁、安静 自然、怡然自乐。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 原因是什么?
一是桃花源和平安宁、人人耕作、民风淳朴,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
归纳第1段: 渔人发现桃花林。
研读课文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用原文回答。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用原文回答。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风景优美)
3、 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桃花林的神奇、美丽; 为下文渔人进入做客桃源作铺垫;暗示将会出 现“奇境”。
归纳第4段: 渔人离别桃花源。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 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 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 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归纳第5段: 众人再未寻到桃花源。
12、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请用原文回答。
3、读准字音
.豁然( huò)
·俨qiān mò) 邑人( yì )
··
·
间隔( jiàn )
·
垂髫( tiáo )
·
语云( yù )
·
· 平旷( kuàng )
缘(yuán) 诣( yì) 遣( qiǎn ) 要( yāo)
···
·
· ·· · 刘子骥( jì ) 落英缤纷( bīn fēn ) 郡下(jùn )
4、朗读课文
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 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
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1.晋 /太元中,武陵人/ 捕鱼为业。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 良田美池 /桑竹
之属, 阡陌 / 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 垂髫,并/ 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 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 点光亮。(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 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 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社会现实
生活 环境
赋税繁重 苦不堪言
黑暗压迫 连年战乱
桃花源
自食其力 怡然自得
平等互爱 和平安宁
7、试背全文 “我”来试一试
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桃花源平静生活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8.描写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诣(yì):拜访。
规:打算,计划。 问津:问路,这里为“访求,探求”。
为:
。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缘:顺着,沿着。 异:对……感到惊异。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几 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 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 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具:通“俱”,详细。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还(huán):返回。 延:邀请。
妻子:妻子和儿女。 语(yù):告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 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 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 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 外边的人说啊。”
归纳第3段: 渔人做客桃花源。
二是为下文再次寻找桃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11、这段描绘了桃花源怎样的生活图景?请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桃花源生活图景:民风淳朴、热情友善、 没有压迫剥削、没有战乱、和平安宁。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