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篇1一、导入部分上课伊始,我先说了个牛顿的故事: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
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
然后说,随着气候渐渐转凉,学校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冬季锻炼——跳绳和踢毽。
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从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反思:自我感觉这样的导入效果不错,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
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规律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
)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无穷无尽,在这里肯定有着某种规律,大家想知道吗?(想)好,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等式里蕴藏的规律,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要说明表示的理由。
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也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逗号+句号=句号+逗号;a+b=b+a,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
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
然后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反思: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第【1】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抽象建模,大胆猜测,操作验证,合作总结这四个环节,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含义,并从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理解与运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极好时机。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孩子们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纵观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复习引用中,巩固学生的思维基础。
通过一组口算练习,让学生明确能够凑整十或整百数的两个数加起来比较简便,这个为后面学习结合律打下基础。
2、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我通过提问、设疑,让学生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四个环节,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发展。
3、多层次的巩固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
习题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节课在习题设计中,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①基本练习(填空)②变式练习(判断)③巩固练习(计算)④发展提高等。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也存在以下不足:1、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举出的例子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通过多个例子,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运算律。
2、通过例题和学生举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到用字母表示规律,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在这里,学生能体会出这两种运算律,但还应该让学生再说一说运算律的含义,可能学生语言表达起来有些困难,说不清楚,但不要求孩子要一字不差的把规律说出来,只要能理解就够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的小故事与本课知识联系不大,可以舍去。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李楼小学“535-雅行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李楼小学唐喜英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7—18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用字母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熟练运用。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策略:对于这两个人运算定律,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有相应的认知,过去“只知道这样做,不知道这样做”的依据。
本节课“再认识”对于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也是很有帮助。
“加法交换律”教学时,紧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并学会用符号、字母表示等。
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慨括能力。
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通过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初步感受规律。
接着在经过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学习、班级汇报交流学习、师生互动学习及验证,从而确认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
这样,既渗透了“猜想、验证、建模”的数学思想,又发展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慨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自主探究】(一)导学1、板书课题(以教材主题图为故事情节引入)2、出示学习目标①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
3、出示学法指导:⑴阅读教材例1思考①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么列式解答?有几种方法?仔细观察这几种算试,你能发现什么?自己举例验证一下?你能用几种形式表示?⑵阅读教材例2①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么列式解答?有几种方法?仔细观察这几种算试,你能发现什么?自己举例验证一下?你能用几种形式表示?(3)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对比看一看,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后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后反思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层面上看,学生学习和理解运用起来较为简单。
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有所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简便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有三个层次的教学。
第一层次是教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四个步骤,探索加法交换律;第二层次是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加法结合律;第三层次是两个规律的对比以及简单的练习应用。
本次教研活动主题是——生态结构化,让学习深度发生,因此,我围绕这一主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回忆旧知的环节,即以前我们在哪里应用过这样的运算律呢?同样这样的运算律对我们之后的学习又有怎样的用途呢?通过这样的环节和问题设置,使得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结构性。
本次活动老师们都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及对于这堂课的建议,我也对于老师提出的想法进行了提炼和简单的拓展,具体如下:一、对于加法交换律这一规律的探索较为简单,可以采取自学的形式进行。
学生该如何自学,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自学?1.学生要明确自己自学的任务、内容、目标。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清晰合理的自学单。
2.指导学生抓住知识的特点,自寻规律。
就是对一些规律性很强的内容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发现其中的关键点。
例如本节课要让学生说清楚什么变了?什么没变?3.平时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这样对于学生自学内容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有着很强的帮助性。
二、学生的猜想,发现都源于开始的观察,因此发现规律中,观察这一环节就尤为的重要。
那观察的方法有哪些呢?具体该如何观察呢?1.观察法是数学思维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是类比,归纳的前提,是分析抽象的基础,是形成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
2.正确灵活的使用观察法,可以避开常规解法中繁杂的运算,是解题过程简洁明快,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第【1】篇〗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加法运算定律的例子,只是他们没有明确的概念,只知道这样算起来简便,特别是对于加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本节课,我依据“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理念设计并实施教学,纵观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趣促学在复习旧知时设计了对口令的游戏不但复习了加法交换率的意义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有了探究渴望的基础上,我提出继续跟随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学生很快的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帮助李叔叔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
2、以学代教课堂上把学生的思考放在了第一位,为学生创设了思考、交流的平台。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交流等方式轻松愉快的展开了“加法结合律”的推理和验证,在教学中我力求把知识学活了,为学生构建了发表见解的空间,这个环节中我采取的是小组内交流的方法,转变枯燥的计算为口语数学,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怎样进行计算,这既是对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又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的探究过程,同时在学生的交流中也生成了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和优点。
在水到渠成之际我直接点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
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字母,符号来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表示的'形式很多,真正的实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思想。
最后适当的贯穿了运算定律的好处,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就点名了要点——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故事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
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围绕“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方法展开,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
不足之处:1.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情景,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投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3、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该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例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
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金州新区五一路小学谷云20XX年11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型
新授课
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文字、符号、字母表示出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又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做了一些铺垫。本节内容先安排加法交换律。再教学加法结合律,由易到难,便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巩固练习,应用反馈。
完成教材第19 页练习五第2题。
课堂总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体,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进一步促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生独立解答,示不同算法。
4.观察比较两种算法和结果,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5.举例观察,发现规律。
6.讨论交流汇报,师板书:加法交换律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板书:a+b=b+a
二、教学例2:
1.示例情景图,引导生寻找有用信息。
2.指导学生用线段表示数量关系。
3.生尝试解答示不同方法。
4.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5.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两个结果相同的等式?
6.引导学生比较下面两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69+172)+28○69+(172+
28)
155+(145+269)○(155+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反思第【1】篇〗《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沙井小学兰流香《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和加法运算律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着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学习笔算加法的验算时,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
所以从知识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感想:一、“情景”使学习充满兴趣我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校的体育活动为教学的切入点,提出“同学们喜欢那些体育活动,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请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自由地提出加法问题。
由于是学生身边熟悉、感兴趣的活动课,学生很快投入进来,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二、“体验”使学习充满乐趣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
因此,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考虑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28+17=45、17+28=45两道算式,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式子的特点,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
随后,我又引导学生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运用学生自己所写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其中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加法的运算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交流,再次让学生说出符号和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经历由数字上升到用符号、字母表示的一种抽象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加法交换律的形成,提高学生掌握能力。
三、“练习”使学习充满情趣学数学就是要学以致用,在教学完两个运算律后我设计了层次不同的练习及时巩固了新知。
本课不足之处:1.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举出的例子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通过多个例子,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加法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学生在初中阶段会遇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个概念。
加法的交换律表示加法运算的两个数的顺序可以互换,而结合律表示多个数相加时,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连加运算,结果是相同的。
这两个定律是数学运算的基本规则之一,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本文将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教学中的实施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反思进行探讨。
一、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是指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有a+b=b+a。
这个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比如我们常常会说“2+3等于3+2”。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引入:在教学开始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家里有几个人,然后让学生从左到右报出来,比如“爸爸、妈妈、我”,再让他们从右到左报出来,“我、妈妈、爸爸”。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顺序的不同,并且明白交换顺序不会改变结果。
2.图形化演示:借助图形化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
老师可以用小球或图形来表示不同的数,例如,用红色球代表2,蓝色球代表3,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这些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发现改变球的位置并不影响总数量的结果,进而理解加法交换律。
3.认识加法交换律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的必要性。
例如,让学生计算2+3+4和4+2+3,然后比较两个结果,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加法交换律的必要性,即改变顺序不会改变结果。
4.深化理解:在学生初步掌握加法交换律后,可以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来深化学生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加法具有交换律,可以引导他们找出加法运算中的一些特点,比如加法无论怎样交换,两个数的和都是相同的。
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交换律。
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加法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有(a+b)+c=a+(b+c)。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引言在数学教学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常见且重要的运算律之一。
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律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这两个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仍存在一些困惑。
本文将结合教学经验,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在讲解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我首先引入了一个简单的例子:2 + 3 = 3 + 2。
我提醒学生,无论是先加2再加3,还是先加3再加2,结果都是一样的。
然而,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解上仍有些困难。
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定势思维:有些学生存在定势思维,他们习惯性地按照先加小数再加大数的方式进行计算,难以接受先加大数再加小数的方式。
2.概念混淆:部分学生将加法交换律与减法混淆,导致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模糊。
他们在运算过程中会错误地应用减法的规则。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改进策略:1.多样化教学策略:在讲解加法交换律时,我将使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如通过引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使用图形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律的概念和意义。
2.问题导向学习:我会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
例如,给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应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3.巩固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增加一些巩固练习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操作熟练度。
结合律教学反思结合律是另一种重要的运算律,在加法和乘法中都存在。
在教学结合律时,我采取了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和示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记忆困难:学生们在记忆和应用结合律时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会混淆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使用。
2.抽象理解:部分学生在理解结合律时仅停留在字面层面而难以抽象化。
他们很难将结合律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导致运用时出现困难。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
56+40=96(千米)88+104+96 =288(千米)
104+96+88=288(千米)
40+56=56+40 192+96 =200+88=288(千米)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九.教学反思
(5)个性创造,构建模型。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2.学法迁移,探究加法结合律。
(1)出示29页例2.
(2)根据主题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的内容。
(3)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比较两个方案,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5)出示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得信息。
师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教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加法交换律。
学生自由说一说
拓展升华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小组学习等学习方式,因为它能激励学生发挥出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增进同学间的感情沟通,改善人际关系。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八、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教研反思两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教研反思两篇第一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一部分算式的简算,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简算做好铺垫。
一、了解本单元的特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习运算律的开始,学生比较陌生,对简便计算会有畏惧感。
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我这样在本单元开课,即总结本单元运用运算律的特点:一部分看似复杂的算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就能达到口算,所以本单元学习的是口算方法。
学生很好奇,同时心想口算多简单,于是会心一笑,有了学习新知的愿望和学会的信心。
二、辨清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涵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学生会新的验算方法,即交换加数的位置计算,比较结果。
孩子们的思维停留在交换律的表面形式上,即两个数相加的情况。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部分孩子对两个运算律界限模糊,认为只要有括号就是结合律。
我引导大家再次回到概念理解比较,发现:只要加数的位置变了,就和我们的座位位置变了一样,就是交换律;结合律是加数的位置不变,而是计算的顺序变了。
通过甄别感悟,大家终于明白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涵。
三、熟练运用运算定律凑百、凑十大家对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仍模糊,通过实例,发现若两数加起来能凑整千、整百或整十,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真正感悟出计算中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好处,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
所以看到题目一定要仔细观察,观察其特点,想清用什么方法能凑整千、整百或整十。
四、巧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计算本单元学习,就是利用凑千、百、十,使计算能口算,所以只要能达到口算目的,就可以。
如1+2+3+4+……+97+98+99+100,学生马上想到凑整百;99+98+97+96+10,学生也马上想到凑整百;99+97+98+96,学生只在加法能否凑百考虑,结果行不通,若把99看作100-1,依次类推,马上就能口算结果。
教学参考书上说,“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来说明两个运算定律的统一性。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在数学中,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不受它们的顺序影响,而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时,先计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的结果是相同的。
这两个法则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法则,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以下是我对这两个法则教学的反思:首先是加法交换律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例如,我可以给学生出示两个数字,要求他们先按顺序相加,然后再交换数字的顺序相加,通过对比结果,让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例如购物时计算总金额、分配物品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其次是加法结合律的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我通常会使用图形、模型或实物等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我可以使用色块或小球代表数字,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通过组合和重新排列,让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应用加法结合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加法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不同的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方面存在差异,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法则。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教学结束后,我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购物、分账、统计等方面。
通过实际应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法则,并将其变成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习惯。
总的来说,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法则,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实际问题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法则。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加法运算性质。
加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的相加顺序可以互换而结果不变,即a+b=b+a;加法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数相加时,先将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与第三个数相加,结果不变,即(a+b)+c=a+(b+c)。
通过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教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我发现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数学定律的普遍性和普遍性。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这些定律。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或活动,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如在一个游戏中,让学生们先进行自由的加法运算,然后让他们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游戏的结果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会从经验中逐渐体会到这些定律的普遍性和普遍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定律。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两个定律,我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例子,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例如,我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加法算式,比如3+5+7,通过让学生把3和5相加得到8,再把8和7相加得到15,进而引导他们发现(a+b)+c=a+(b+c)的规律。
我还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总结,从而加深他们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
此外,在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优势。
另外,我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例子和图像,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定律。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第【1】篇〗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动身,通过质疑、猜测、例证、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了胜利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只仅局限于让同学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置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同学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在“交换律”这节课中,教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只和同学研究了“交换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体验了数学问题的发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
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引导同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并提出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激励同学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主动获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胜利的情感。
2.注重教学内容的实际性。
新课标里曾指出,教学时应从同学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动身进行,开展教学活动。
这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指出了方向。
“交换律”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找准教学的起点。
对同学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合每个同学自立学习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程度。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别布置在第七册和第八册,而在过去的学习中,同学对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同学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同学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四年级下册第27-32页的内容,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不在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探究﹑尝试﹑交流﹑质疑到最后的灵活运用我抓住以下几点。
首先要理解定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是通过直观借助具体情节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我让学生把两个定律放在一起它们的异同点。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在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的情况下使用的。
加法的交换律(a+b=b+a)是加数不变改变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也就是说加法的交换律只改变了加数的位置。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是加数和加数的位置都不变,改变的是运算的顺序。
第二,适时运用定律。
运用运算定律是为了运算更加简便,那种定律用着方便就用那种定律。
比如:37+56+23在运算时用加法的交换律就行了。
而56+37+23就可以直接使用加法的结合律了。
第三,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扩展运用。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不单是把定律直接使用还可以把加数拆开了使用。
如:138+56拆成138+2+54就很快得出140+54得194。
特别是在做8+98+998+9998+99998一题时把8拆成4个2算式就变成(2+98)+(2+998)+(2+9998)+(2+99998)=100+1000+10000+100000=111100。
这个算式计算就变得十分简便了。
第四,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合并使用。
在做连加的计算中,常常是把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放在一起使用的。
我给学生举了个简单的例子:12+15+11+25+38+19可以把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使用写成(12+38)+(15+25)+(11+19)=50+40+30=120。
在计算连加的算式中,把能凑整十整百的两个数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直接加起来没有必要一步一步地使用这两个定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一、引言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数学运算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总结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教学设计在进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参考了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 清晰而简洁的目标在教学开始时,我们明确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即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并能够正确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游戏活动和小组讨论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多种形式的呈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形式的呈现,包括文字、图表和实际例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运用我们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运用,以加深他们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实施情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值得肯定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1. 亮点总结•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了清晰明确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兴趣引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活动,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呈现方式多样:在呈现知识内容时,我们使用了多种形式的呈现,如文字、图表和实际例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不足之处分析•缺乏足够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这可能是由于练习不足所致。
•缺乏巩固和复习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没有设置足够的巩固和复习环节,导致部分学生在应用知识时出现困难。
四、改进方案基于以上的实施情况分析,我们提出以下的改进方案:1. 增加练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增加足够的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6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6篇〕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6篇〕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篇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为《运算律》的第一课时,而在这一单元之前,学生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四那么运算学习,并对这些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根底: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着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结果不变这个道理。
最近教学完“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后,我进展了反思,对如何使学生经历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如何开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一、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究过程。
教学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解决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和分析^p ,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
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拟,发现规律。
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历,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认识由感性逐步开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二、注意数学学习方法的浸透。
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由于在探究加法交换律时,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在此根底上,再让学生探究加法结合律,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将已有学习方法浸透到探究加法结合律中,很容易感受到三个数相加蕴含的运算规律。
学生不但理解了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络。
在教学完加法交换律时,我及时把新学的知识和加法计算的验算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忆交换加数验算的方法,明确与加法交换律之间的联络。
在教学完加法结合律时,又出示了两道口算题9+7、34+27,让学生回忆口算过程。
这样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及时沟通,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经历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
在最后的进步稳固阶段,结合练习为下节课学习加法简便计算垫下了根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开展运用意识。
2、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初步培养符号感和归纳、推理的才能。
3、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运算律,并进展运算。
教学方法:主动探究法教学用具:挂图、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玩什么?〔师生做游戏进入新课〕2、出示情景图,仔细看图,读懂图中的信息。
〔1〕同桌间说信息,提加法问题。
〔2〕展示学习成果〔师相机贴出问题卡〕〔3〕老师小结进入课题并板书:加法运算律二、探究加法交换律1、解决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1〕学生自练,展示学习成果。
〔指两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展示〕〔2〕说说自己的发现。
〔同桌交流,展示〕〔3〕师小结并板书28+17=17+28〔4〕让学生举例〔自练〕展示老师相机板书2、讨论交流:A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的异同。
B这几组算式是不是都具有这样的特点?C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用自己的话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D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师生交流总结并板书〕Ea+b=b+a〔说说字母各表示什么?〕3、练习357+218〔计算并验算〕三、探究加法结合律〔1〕出示问题二“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己练习,师巡视指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上台板演〕〔2〕让学生观察比拟得出结果,师板书:〔28+17〕+23=28+〔17+23〕交流自己的发现〔3〕出示两组算式,观察并探究其中的规律。
用学习例1的方法总结出加法结合律,说说其中的字母及识字的含义。
四、稳固理解运算律卡片出示课后“想想做做”中的练习题〔自练,指名说〕〔同桌交流,展示〕五、总结进步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两个运算律?说说自己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导入部分
上课伊始,我先说了个牛顿的故事: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
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
然后说,随着气候渐渐转凉,学校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冬季锻炼——跳绳和踢毽。
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从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反思:自我感觉这样的导入效果不错,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
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规律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
)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无穷无尽,在这里肯定有着某种规律,大家想知道吗?(想)好,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等式里蕴藏的规律,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要说明表示的理由。
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也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逗号+句号=句号+逗号;a+b=b+a,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
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
然后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反思: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这节课我强调学生的发言要大声的说:我们小组的发现是……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呵呵,自我感觉良好,不过,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由于本人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设计还不够。
1、在学生得出了加法交换律时,没有让学生总结一下研究问题的方法,而是直接让他们去研究加法结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