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分析--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极少延伸到暗淡煤分层中 。 育在光亮煤分层中, 因此, 从显微组分的组成上讲, 镜质组含量越高, 割 [5 ]
段割理间距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倒数呈指数关系 , 即 从褐煤到烟煤阶段, 割理密度迅速增大, 从烟煤至无 。 这与 Ammosov 提出的呈正 态分布的理论有所不同。Law 认为是构造形变背景 的差异所致。 另外, 硬度和脆度同属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存在 的性质。对于同一煤层来讲, 随着地层的埋深、 温度 的升高, 煤储层从低变质煤向中变质煤演化 , 脆度逐 , ; 中 渐增强 容易生成裂缝 随着煤层进一步被埋深, 硬度逐渐增大, 脆度逐 变质煤逐渐向高变质煤演化, 渐降低, 不容易形成裂缝。 随着上覆地层的压实作 用、 充填与胶合作用, 割理会发生闭合。 虽然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割理对渗透率有不同程 但煤的渗透性更受到其它多种因素的控 度的贡献, 只有当煤变质程度占主导地位时 , 煤的渗透性变 制, 化及煤层渗透率测试才会明显反映出煤变质程度的 影响。 烟煤阶段基本不变
5
煤基质收缩
基质收缩效应是指当储层压力低于临界解吸压 力后, 吸附的煤层气发生解吸导致煤基质收缩 , 储层 由于煤层气解吸时, 物性改善的效应。 Gray 认为, 煤基质会收缩使得裂隙扩张, 从而导致煤层渗透率 的增大
3
煤变质程度
煤变质作用指由褐煤转变为烟煤 、 无烟煤、 超无 烟煤的物理化学作用。煤变质的范围是从褐煤到石 压力和时间长期作用 墨的演变。煤的变质是温度、 的结果, 其中温度是煤变质的主导因素, 在煤的埋藏 过程中, 温度加速化学煤化作用, 而压力可以促进物 , 理结构煤化作用 时间无疑是煤变质的因素之一。 煤变质作用是促使煤中显微裂隙和内生裂隙发育的 重要外部因素, 煤变质作用可使煤中孔隙产生次生 变化, 也可经过煤层中孔隙、 裂隙的发育改变煤的机 进而对其渗透性产生影响。 一般低变 械力学性质, 质和高变质程度的煤割理欠发育 , 渗透性差; 中变质 程度的煤割理发育, 渗透性好。 Ammosov 等在研究割理密度与煤级之间的关系 割理密度从褐煤向烟煤 ( 肥煤、 焦煤 ) 方向 时发现, 增大, 而从烟煤向无烟煤方向减小, 呈正态分布, 即 低变质和高变质程度的煤割理欠发育, 中变质程度 [8 ] 的煤割理发育 。 但 Law 在对阿伯拉契亚盆地群 和落矶山盆地群的研究中发现, 从褐煤到无烟煤阶
我国煤层普遍属于低渗透储层, 一般在 1. 0 × 2 10 μm 左右, 气体滑脱效应十分显著。 Klinkenberg 早在 1941 年通过实验观察提出了气体分子滑 脱现象; 随后 Rushing 等通过实验研究了致密砂岩 气藏气水两相流动时滑脱效应对有效渗透率和相对 [18 ] 渗透率的影响 ; 为了研究储层条件下气体滑脱效 Ertekin 等建立了致密气藏混合动力学模 应的影响, [19 , 20 ] ; HuGuozhong 等进一步给出了多物理场条件 型 下考虑克林伯格效应的煤层气单相渗流模型的解析 [21 ] 解 ; YushuWu 建立了受滑脱效应影响的天然气运 移理论模型; 周世宁建立了煤层瓦斯赋存和流动理 论。上述研究为滑脱效应影响的低渗储层煤层气运 移采出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Klinkenberg 给出的滑脱效应情况下渗 透 率 表 [22 ] 达式为 : 4 cλ k g∞ = k g 1 + ( 7) r k g∞ 为气 式中: k g 为平均压力 p m 下气体渗透率,
问题探讨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 - 2798. 2011. 05. 014
总第 140 期
煤层气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分析
彭春洋, 陈

健, 原晓珠, 湛祥惠
( 长江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 湖北 荆州 434023 ) 要:煤的渗透性是控制煤层气在煤储层中流动的最关键参数 。 探讨煤的渗透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
[2 ]
。 ( 1)
-3 2 式中: K 为有效渗透率,× 10 μm ; W 为割理 壁距, μm; S 为割理间距,mm; C 为割理粗糙系数。
傅雪海等在对沁水盆地各煤样的研究中发现煤 [3 ] 样渗透率随裂隙面密度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大 。 K = C 1 e C2 S f ( 2)
-3 式中: K 为 裂 隙 面 密 度 模 拟 渗 透 率,× 10 2 2 C2 为拟合系数。 μm ; S f 为裂隙面密度, 条 / m ; C1 、
第 20 卷第 5 期
识别的各种有机显微成分。 在显微镜下, 煤岩的显 微组分主要包括镜质组、 惰质组和壳质组 3 类。 J. C. Close 认为割理常产生于镜质组分层中, 终 结于镜质组分层及煤与非煤岩石的交界处 。 镜 均匀、 块体大, 有利 质组( 尤其是均质镜质体 ) 致密、 于割理顺利延伸和发展; 惰质组是多孔状的、 纤维状 的, 有释放应力、 减弱割理和阻挡割理的作用, 对割 理发育不利; 壳质组的机械强度大于镜质组和惰质 组, 其形变过程类似于镜质组, 多数煤层含壳质组很 故壳质组对煤层割理发育影响不大 。 少, 宏观煤岩成分主要是指用肉眼可以分辨出来的 煤的基本组成部分, 包括镜煤、 亮煤、 暗煤和丝炭 4 种。根据镜煤和亮煤在煤层中的含量而反映出来的 煤岩可由强到弱划分为光亮煤、 总体相对光泽强度, 半亮煤、 半暗煤和暗淡煤 4 种类型。 一般在富含镜 煤和亮煤的光亮煤中镜质组含量较高, 在暗煤和丝 炭含量高的暗淡煤中惰质组含量高 。 Macrea 等通过对英国约克郡地区煤层中割理 间距的研究指出: 暗淡型条带状煤中的割理间距宽 [1 ] 光亮煤 于光亮型条带状煤 。 张胜利等研究表明, 中割理比较发育, 暗淡煤中也可见割理, 但其割理密 [6 ] 度远小于光亮煤 。 毕建军等也发现, 割理一般发
Enever 等通过对澳大利亚煤层渗透率与有效应 力的相关研究发现, 煤层渗透率变化值与地应力的 [10 ] 变化呈指数关系,如下式 K / K0 = e3gC△σ ( 4) 式中: K / K0 为给定应力条件下的渗透率与初始 渗透率的比值; C 为煤的孔隙压缩系数; △σ 为从 初始到某一应力状态下的有效应力变化量 。 上式表明, 有效应力越高, 渗透率越低。这主要 是由于地应力增大, 煤被压缩, 其中孔隙变得更小, 。 裂隙更为紧闭的结果 随着流体压力降低, 有效应 力增大, 煤岩在外压的作用下, 割理有闭合的趋势, 从而导致孔隙度降低, 渗透率也随之降低。 Mckee 等通过对美国皮申斯、 圣胡安和黑勇士 盆地煤层渗透率与埋藏深度关系的研究发现 , 随着 煤层埋藏深度和有效应力增加, 煤层割理缝的宽度 [11 ] 减小, 渗透率呈指数降低 。 Harpalani 和 McPherson 研究了应力对美国中西 部煤的气体渗透率的影响, 测定在静压力和三轴应 力方式下煤样棒对氮的渗透率。对给定煤样进行重 复试验表明, 当静应力变化 7 MPa 时, 渗透率变化了 3 个数量级, 渗透率随应力呈指数下降。 一般而言, 煤层的渗透率随着深度增加而显著 39
煤层天然裂隙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是渗透率的重 要影响因素, 一旦天然裂隙发育好, 煤层渗透率就 好, 其它因素如煤岩类型、 煤质、 煤级等均为次要作 [4 ] 。 用 总体来讲, 裂隙延伸方向、 裂隙宽度、 密度、 裂隙 的发育程度是影响煤储层高渗区分布的关键特征 。 裂隙延伸方向上渗透率较高, 裂隙宽度越大、 密度越 大、 连通性越好, 渗透率越高, 越利于流体的渗流, 这 对煤层气可采性评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
扩散出来, 并以渗透 气体从煤基质微孔隙表面解吸、 流动的方式通过裂隙网络系统流入井眼 , 从而形成 煤层气的 具有工业开采潜势的煤层气气流。 可见, 主要运移通道是煤层裂隙网络系统, 煤层的渗透性 主要取决于裂隙系统的发育程度 。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煤层渗透率主要与裂隙 的延伸方向、 裂隙的宽度、 密度、 裂隙的连通性有关。 Levine J R 在实验研究中发现煤层的水平渗透率与 割理壁距三次方和割理间距的倒数成正比 1 . 013 × 10 9 W3 K= 12 SC
[1 ]
4
有效应力
煤岩本身不同于常规储集岩, 其塑性强, 应力敏 有效应力对其渗透率影响较大。 Somer感性较大, ton 的实验研究发现有效应力 ( σ ) 与渗透率 ( k f ) 存 在如下关系
[9 ]
: k f = 1 . 03 × 10 - 0. 31σ ( 3)
理越发育, 渗透性越好。从煤岩类型看, 光亮煤的渗 , 、 、 透性为最好 其次为半亮煤 半暗煤 暗淡煤。
[12 ]
高。关于煤体因解吸或吸附引起基质收缩应变的实 验数据极少, 这是由于实验的难度和涉足的研究较 少所致。
6
克林伯格效应
- 3

鉴于此, 笔者建议, 在室内做煤样实验时, 要注 意有效应力的控制, 使加在煤样上的有效应力保持 不变, 以消除有效应力对裂隙压缩的影响。 有效应 : 力 ( 5) σ = p C - αp av MPa; p C 为围压, MPa; α 为 式中: σ 为有效应力, 即进口 有效应力系数或 boit 系数; p av 为平均压力, 压力与出口压力的平均值。 随着压力的变化, 时刻 调整围压使有效应力保持恒定。
系统则被水饱和。 当储层压力降低时, 煤储层中的
0228 收稿日期:201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 2008ZX05036 - 001 ) 作者简介:彭春洋( 1986 - ) , 男, 湖北松滋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从事油气田开采技术与理论的研究工作 。
38
2011 年 5 月
彭春洋等: 煤层气储层渗透百度文库影响因素分析
2011 年 5 月
彭春洋等: 煤层气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分析
第 20 卷第 5 期
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深度加大, 上覆岩层压力增大, 有效应力亦随之加大, 引起渗透率降低。 据 Harpalani 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证明, 在高压阶段, 有效应力 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随着压力的下降, 在有效应力的 煤储层裂隙闭合, 使煤层气储层的渗透率下 作用下, 降
1
裂隙系统发育
对于煤层气而言, 煤是一种双重孔隙的储层。 B. E. Law 认为煤中割理系统由天然裂隙构成, 形成 了由近于正交的面割理和端割理组成的裂隙系统 , 它既含有 煤 基 质 微 孔 隙 系 统, 又含有裂隙网络系 统
[1 ]
。微孔隙系统是煤层气的储集空间, 裂隙网络
2
煤岩组分类型
煤是一种不均一的固体有机岩石, 含有微观可
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开采及动态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文章详细分析了裂隙系统 、 煤岩 变化规律, 组分类型、 煤的变质程度、 有效应力、 基质收缩、 克林伯格效应等方面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 。 关键词:煤层气; 渗透性;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P618. 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98 ( 2011 ) 05-0038-05
煤层气 ( 或称煤层甲烷 ) 是指与煤同生共体以 甲烷为主要成分、 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煤层之中 , 可从地面上进行采收的非常规天然气, 是蕴藏量巨 将煤层气作为天然气的补充能 大的新兴潜在能源, 源, 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 煤体的渗透性是指煤对煤层气 ( 瓦斯 ) 流动的 阻力特性, 煤的渗透性是控制煤层气在煤储层中流 煤层气储层自身的特点和煤层气 动的最关键参数, 开采过程中外界条件的改变都会影响其渗透性 。煤 储层渗透性研究涉及到岩石力学 、 流体力学、 计算力 且其作用因素十分复杂。 学和采矿工程诸多学科, 裂隙系统的发育、 煤岩组分类型、 煤的变质程度、 有 效应力、 煤基质收缩和克林伯格效应等对煤储层的 渗透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 中国多数煤层气单井产量不高, 衰减快, 除了渗透率低这个客观因素外,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对煤储层渗透率变化特征认识不全面 , 国内有 关此类报道较少, 因此加强煤层气储层的渗透性及 其开发过程中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势在必行 。笔者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全面分析了煤层气 储层的渗透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