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笔记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多方面的

1: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的节奏

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

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4:天体引力产生潮汐,由于自转,相反的潮汐又阻碍它的运动。

5:地球整体的自转,同它的局部运动也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影响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

此外,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也是影响地球形状的原因。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的多少。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

3:四季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的现象,南北两个半球没有同事来临的同一季节,而总是彼此相反。这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的因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半球性的。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两个半球之间的分配。

(三)、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在人类的参与下,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二:大气环流

(一):全球环流

1:全球气压带当空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时,开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很小,基本上按气压梯度力方向沿经圈运动。往后,随纬度增高偏转力加大,气流逐渐具有西风的成分,至纬度20°—30°,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大致平衡,气流运动方向大致与纬圈平行,不可能向极地运动。但是,上空不断有空气来补充,在此堆积的空气必然作下沉运动,以致近地面层空气密度增大,形成动力高压带,这就是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区之间是一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压带。这样,全球近地面气层就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区。

2:行星风系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的全球型式称为行星风系。P126.

3:经向环流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均匀。这样形成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圈。P127.

(二)季风环流大陆和海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季风是海陆之间季风环流的简称。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三)局地环流:由于局部环境比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为局地环流。

1:海陆风:海陆风也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但影响范围局限于沿海,风向转换以一天为周期。白天,陆地增温比海面快,陆面气温高于海面,因而形成热力环流。下层风由海面吹向陆地,叫海风,上层则有反向气流。夜间,陆地降温快,地面冷却,而海面降温缓慢,海面气温高于陆面,海岸和附近海面间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气流由陆地吹向海面,为陆风。陆海风的转换时间因地区和天气条件而不同。一般说来,陆风在上午转为海风,13—15时海风最盛,日没以后,海风逐渐减弱并转为陆风。阴天,海风要推迟到中午前后才出现。

2:山谷风在山地区域,日出以后山坡受热,其上空气增温很快,而山谷中同一高度上的空气,由于距地面较远,增温较慢,因而产生由山谷指向山坡的气压梯度力,风由山谷吹向山坡,这就是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很快,而谷中同一高度的空气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这就是山风。

在山地区域,只要大范围气压场气压梯度比较小,就能出现山谷风现象。在平原与高原相接地区。由于高原边缘地面气温与平原上空同高度上的气温差异,也会出现类似山谷风现象。

3:焚风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空气冷却,水汽凝结;气流越山之后顺坡下沉,此时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为减少,下沉气流按干绝热递减率增温,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一高度气温为高,从而形成相对干而热的风,这就是焚风。

二:气候形成影响因素p143 (厄尔尼若)重点

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因子(海陆分布、洋流、地形)。

1.辐射因素地表热能的收支状况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而太阳辐射是受纬度制约的,太阳辐射因素,可以说就是纬度因素。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调整了热能因纬度分布不均而使差异减小。通过气流的运动,还同时进行水分的输送。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的

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就是在一定的大气环流条件下产生的。

比如,赤道带,全年以上升气流占优势,水汽来源充沛,气温高,所以赤道带的气候具有全年高温、高湿的特点。副热带,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很少,尤其是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气候干旱。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盛行气流来向不一样,以致纬度相同,气候差异悬殊。

3.地理因素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考试要求

1、掌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特点

2、掌握海水运动基本规律和类型

3、掌握河流、水系、河川径流的有关概念及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4、掌握地下水的有关性质及地下水的类型

5、掌握冰川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掌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特点

一:水分循环

地球上的水并不是处于静止状态的。海洋、大气和陆地的水,随时随地都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连续的大规模的交换。这种交换过程,就是水分循环。由于太阳辐射,海面和陆面水分蒸发到空中。自海洋表面蒸发的水分,直接降落海洋中,就形成海洋水分的内循环。当海洋上蒸发的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