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精华与糟粕

合集下载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浅论现代眼光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提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当代中国人的共识,但传统文化精华多还是糟粕多及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个人理解又各不相同。

我们要很好的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跟糟粕,并且吸收其中的精华,去除糟粕,这样才能在很好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文化,丰富传统文化。

怎样区分精华与糟粕?1 、从评判权上考虑。

从时间上说,涉及前代人的评判权,当代人的评判权,后代人的评判权。

从空间上说,涉及到政府(官方)评判权,民众(民间)评判权,学者评判权,以及当事人评判权。

在这里,最终评判权的缺位是可以接受的。

2 、评判的依据。

某种文化或文化现象是精华还是糟粕抑或灰色中性,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评判依据。

我觉得使用的依据包括,一、这种文化对当事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否有利?二、这种文化对当事人是否带来生存乐趣?三、这种文化对当事人的心灵是导致堕落还是促成升华?四、这种文化是否伤害了其他人的生存与乐趣?3 、文化效应的多样性。

文化不仅存在着使用者追求的功能,而且也对使用者和其它人产生着广泛的效应。

这些效应既有好的,也有坏的;或者说,既可以成为好的,也可以变成坏的。

这里的问题是,对某种文化的识别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应对的心态,都可能导致不同的效应。

与此同时,当事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对同一文化的不同评判。

如果人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和良好的修养,那么就可以更宽容地对待不同的文化形态,而且也可能更多地吸收某种文化的有益的一面。

4 、文化形态实际上是与生存条件、生存方式密切相关的。

中国北方缺水地区的人们,与中国南方多水地区的人们,他们在卫生习俗上的文化表现,可以说主要是客观条件的问题,而不是人性的差异。

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信息载体对文化形态具有强大的作用,中国的方块汉字,既促成了中国大一统国家的超前形成(对比欧洲而言),又促成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诗词、对联、字谜等等文化形态。

思修题库1

思修题库1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统加强道德实践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1、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2、中华传统美德中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和良好行为规范,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

()3、中国传统道德已成为历史,某些还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抛弃。

()4、中华传统美德虽然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但并不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5、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谦敬既是个人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

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6、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7、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8、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9、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0、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调节人类关系的唯一手段()11、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都需要遵守道德规范,所以道德没有阶级性()12、我们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没有必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13、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为人民服务()14、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15、在集体的束缚中个人无法获得自由()16、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17、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18、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19、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文1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曾说过,文化是不能随便拿来的,也就是说文化在其传承融合过程,是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随便“拿来”。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全球正逐渐走向地球村时,各国文化也在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其中不乏文化的优质基因,亦不乏因时代和地域制约的文化局限性基因,因此,我们无论在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在接受容纳学习西方文化之时,都应该要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给我们中国文化注入一股新力量,让其更博大精深。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各种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涵义。

如积极入世的儒学倡导“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生信条;潇洒自由的道学倡导“无为而治”“天下大事比作于细”等人生哲理;爱好和平朴素的墨学倡导“兼爱”“非攻”等人生思想……这些文化在历史天空中灿烂发光,它们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我们今天要继承的就是这些精华,而不是那些文化糟粕。

文化中的精华可以开智,修德,养心,励志,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的载体,而文化的糟粕只会让我们形容枯槁,精神萎靡。

因此无论面对着异质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我们更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取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传播文化精华的明智之作文举。

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只取其精华,让受众领略文化精华的曼妙,感受其精华之灵性,让他们受益匪浅。

西南财经科技大学副教授张亚宁将课堂延伸到社区,用唐诗宋词等文化之精华化如春雨“润人细无声”,让受众如坐春风,受益匪浅。

正是因张亚宁只取文化之精华给草根们授课。

让百姓感受到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甘愿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生命。

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入人心,这也是一种智慧。

取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汲其所长,为我所用。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到文化之精华,去之糟粕了,为达到为我所用的境界,还需懂得融合。

将文化之精华融合为一体,铸造的是经典。

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_精华_与_糟粕_罗国杰

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_精华_与_糟粕_罗国杰

【特别推荐】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与“糟粕”罗国杰* 〔摘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既包括优良的美德,也包含腐朽的糟粕,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剔除其腐朽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概括说来,“三纲”基本上属于腐朽和束缚人性的“糟粕”,应当彻底予以否定,而“五常”则可以视为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我们要持分析和“扬弃”的态度。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必须同弘扬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传统道德 五常 三纲〔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2)01-0005-05 一、对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继承的基本原则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今天,如何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中国传统道德,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在今天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这就是说,要不要区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应当而且必须明确区分传统道德的“精华”和“糟粕”的标准,只有确定了这个区分的“标准”,才能清楚我们所应当继承和弘扬的“精华”是什么,才能明确我们应当否定和抛弃哪些“糟粕”。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正确态度,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有明确的说明。

他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评地兼收并蓄。

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1]正像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1](708)。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评价标准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评价标准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评价标准本文旨在讨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评价标准,以及如何根据评价标准来评判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首先,要衡量一种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我们首先需要确定评价标准,即衡量文化精华或糟粕的标准。

传统上,这些标准主要包括熏陶力、通用价值、社会效益、价值观以及历史价值等。

熏陶力指的是文化对社会熏陶的能力,它可以帮助塑造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使人们认识到道德标准,形成社会共同的道德底蕴。

通用价值是指文化对所有人有用的价值。

如果一种文化可以向社会提供广泛的通用价值,如创造力、创新力、勤奋力以及尊重他人的能力等,那么它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引擎,从而实现社会的进步。

社会效益是指文化能够为社会提供有形或无形的实际效益。

文化可以为社会产生很多实际效益,例如帮助社会中贫困人口脱离贫困、宣传社会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团结等。

价值观是指文化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生活,也帮助人们辩证思考和审视自身存在的道德价值。

最后,历史价值是指文化的历史价值,它是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从历史中学习经验,并以此作为未来发展的基础。

以上是评价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或糟粕的五个标准,它们涵盖了文化的道义观、价值观以及历史价值。

此外,根据这五项标准,我们还可以找出一种文化的具体精华和糟粕。

例如,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道德、仁慈、礼仪等,糟粕则包括宗族偏见、社会偏见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具体的历史案例中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中所揭露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例如,《红楼梦》中描述的中国封建社会尊贵而庄严的礼教;《西游记》中记录的热心求知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水浒传》中描绘的对抗暴政的勇气,以及《三国演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也有许多糟粕,例如偏见、不平等和贫富鸿沟等。

这些糟粕主要源于封建时代传统文化所秉持的迷信思想、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以及政府对社会责任的严重疏忽。

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中华文化的糟粕
3. 过于强调权威和传统
中华文化中存在过于强调权威和 传统的现象。在一些人眼中,传 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是不可侵 犯的,这种态度往往导致人们忽 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此 外,一些人过于追求权威和名利 ,这种行为也会导致一些不良后 果
中华文化的糟粕
4. 过于强调面子和形式主义
中华文化中存在过于强调面子和形式主义的现象。在一些人眼中,面子和形式主义比实质 和内容更为重要。这种态度导致了人们过于注重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实质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这种行为也会导致人们追求虚荣和浮华的东西,从而影响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Part 3
对于我们的影响 和启示
对于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中华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对于我们都有着重 要的影响和启示。首先,我们应该继承和 发扬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如哲学思想、 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等。同时,我们也应 该批判性地看待中华文化的糟粕部分,如 封建迷信、性别歧视、权威传统等。我们 应该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 去除其中的糟粕,发扬其中的精华
除了以上提到的精华和糟粕,中华 文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和启 示
对于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1. 社会和谐
中华文化中强调的"和为贵"、"以和为美" 等价值观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 的作用。这些观念鼓励人们以和谐、合作 、团结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 ,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对于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中华文化的精华
4. 科技成就
中华文化中的科技成就也是其精 华之一。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 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 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此外,中国的传统医学、 天文学、数学等也有着独特的成 就和发展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今天给各位分享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4、高二政治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应持有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拓展资料: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cultureof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思修题库

思修题库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统加强道德实践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1、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2、中华传统美德中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和良好行为规范,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

()3、中国传统道德已成为历史,某些还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抛弃。

()4、中华传统美德虽然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但并不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5、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谦敬既是个人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

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6、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7、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8、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9、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0、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调节人类关系的唯一手段()11、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都需要遵守道德规范,所以道德没有阶级性()12、我们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没有必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13、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为人民服务()14、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15、在集体的束缚中个人无法获得自由()16、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17、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18、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19、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消极的一面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消极的一面

浅论中国传统⽂化消极的⼀⾯最近,在论⽂答辩中,答辩⽼师就我论⽂中的⼀句话提出了疑问。

⽼师让我就论⽂中“中国传统⽂化就其实质⽽⾔,呈现出⼀种整体扼杀组成整体的个体的现象。

”这句话作进⼀步解释。

虽然当时我从论⽂中提及的“宗族⽂化”作了解释,也从中国传统⽂化的代表——儒家⽂化作了拓展性回答。

但⾄今这个问题⼀直在困扰着我。

(⼀)中国传统⽂化有其积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糟粕。

特别是对个体个性的扼杀,影响深远。

从宗族⽂化⽅⾯来说,既有道德传家、耕读⼈家等的优良⽂化,也有着宗族家法等与现今道德与法律相悖的糟粕。

在⼀定意义上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家庭的放⼤就是宗族,宗族的放⼤就是国家。

这种⽂化背景下,家庭成员⽚⾯地依赖并服从家长,⽽⼴⼤⾂民也是⽚⾯地依赖并服从国君。

它强调的是个体服从整体,并不是服从⾃我,⽽是服从他⼈。

服从是以奉献或者说⾃我牺牲为前提的。

这种宗族⽂化环境中,个体只有服从意识,不具⾃我主张。

⼀旦出现反叛⾏为,那将是⼤逆不道,将成为众⽮之的。

因此,不论宗族的⾏为是否符合⼀个社会的潮流,这个宗族中的所有的个体都得服从。

在这样的传统⽂化中,整体意志代表了个体意志,个体的意志根本不能体现,整体也就实质性地扼杀了个体的个性。

从中国传统⽂化的主要代表——儒家⽂化来说,也同样存在着精华与糟粕,也同样存在着对个性的扼杀。

这种糟粕依然在影响着中国社会。

这其中有可以作为现时代精神传承的“天⾏健,君⼦以⾃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优秀品质,“⼠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执政思想等等,其实这些都已转化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还有⼀些儒家思想也⼀直在积极地影响着我们思想。

如传统的“孝”⽂化,“修⼰安⼈”、“正⼼修⾝”等命题。

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仍不乏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姓名:袁骏翼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学号:2011118 指导老师:杨志钢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

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

但一个事物往往有其两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糟粕所谓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之所以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也是开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与新道德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

然而根据时代的推移与变迁,在21世纪现代观念下衡量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动力,还是一种阻力?它的哪些精华值得我们传扬,而哪些糟粕又值得我们摒弃呢?这是一个纠缠了近百年的老问题了。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1、中华文明的核心元素易经:可以说是百家思想之源:天行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乃阴阳五行辩证思想的源头,具有超越古今的大智慧!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世界客观规律本质的科学观,也是追求自然和谐的生命观!儒家:人之初,性本善!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以人性本善为出发点,追求博爱与大同世界,追求和谐完美的人文主义,讲究人文伦理,是人文思想的集中表现。

法家:人之初,性本恶!洞悉人性中恶的部分,以严明的法律约束一切,短短几百年,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兵家:智慧超越古今的兵家---孙子兵法,这些先人高度的战争智慧的结晶,可是当今最发达的美国也在学习的瑰宝!也是确保华夏民族5000年长盛不衰的强大的军事思想保障!医家:中医,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超越时空的科学性实用性与高效性!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2、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①包容博大的精神。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 , 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元点。

中国传统文化纷繁多样,本文从现代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寻出其精华与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的出路提出:要继承精华,同时也要创造新文化,让其成为祖国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观念精华与糟粕出路血缘,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文化,使一个民族拥有了延续发展的内在精神源泉;相同的精神又使无数不同的民族融会在一起,相互渗透着、展现着各自的精彩,和谐相处——无论是伏羲的东夷部族,还是神农的南蛮部族,或者是黄帝的西戎部族,这就是今天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文化。

更实际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当说是以“道释儒三教为中心的十多种文化”。

中国语言文字文化。

汉字是人类的历史上最古老最神奇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中国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第五大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名篇。

《山海经》里的奇文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魏晋时期的文人风骨;回荡千载、扬名海内外的唐诗、宋词、元曲;在这支滚滚东去的中国文学浪涛之中,沉淀出了无数篇美妙醉人的诗词文赋;遗落出了一篇篇沁人心脾的哲理铭文、寓言典故……中国文史典籍。

古人云:春读诸集;夏读史;秋读诸子,冬读经。

经,万学之源,铸成华夏文明基本肌骨,博大精深;史,钩沉上下三千年文明线索,一以贯之;子,海纳百川,融哲人智慧,百家争鸣;集,汇聚宇宙灵秀,孕育蓬勃昂扬生机,汪洋恣肆。

中国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文化,林林总总,构成了中国多姿多彩宗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元素之一。

国国学思想。

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他们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丢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遵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推行文化复古主义。
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猛烈批判。“文化复古主义”以康有为、严复等为代表 。
历史虚无主义不但颠倒了历史,而且也搞乱了人们的历史观。科学的历史观对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极大。对历史的颠倒,必然会导致是非、美丑、荣辱标准的颠倒。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失去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它的严重危害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重视。
还有就是文化复古主义
但要做到批判的继承,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文化具有历史性,因此,并不都是优点和缺点,精华或糟粕,鉴别是一种作出事实判断的重要认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区分优与劣,好与坏,进行正确的选择与取舍,去粗存精,正本清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注入新的,正确的道德理念,推动传统道德文化的发展与延续。但是精华的汲取,并不意味着可以全盘照搬,直接沿用,即使是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也应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客观地改造与创新。总之,要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方针,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特别是在这个历史新时期,我们大学生更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要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

中国传统道德

中国传统道德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2)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4)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
22、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这句话表达了董仲舒的义利观。“正其谊”与“明其道”都是指义的要求,特别指公利。“谋其利”和“计其功”则指的是利,多为私利,表达了董仲舒重公利而轻私利的思想。
6、孔子的人品与性格特点
第一、积极进取的精神。第二、中庸的风格。第三、求实的态度第四、淡泊功利。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点及主要传统美德的传承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点及主要传统美德的传承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点及主要传统美德的传承第二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点及主要传统美德的传承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特点1.历史悠久,良莠杂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但主要形成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他在这新旧制度交替的大变革时代,形成了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将“孝”、“悌”、“礼”、“信”等置于其下的,中国最早的道德学说。

虽然孔子的思想中也有我们不能接受的内容,但总体上是积极开明的。

孔子的道德学说经其弟子,特别是孟子的继承发扬,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儒家学说在孔孟在世时并不被统治阶级所认可,仅仅以一种学术思想存在着。

经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了汉武帝的时代,统治者不能再把武装力量作为维护自己统治的首选工具,而是需要利用文化的力量统一人民的思想,稳定社会秩序。

在这时,孔孟的道德观,作为文化遗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推崇。

汉代董仲舒应运而生,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三纲”,所谓“三纲”,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妻这三种最重要的伦理道德关系;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路线。

这标志着,孔孟的伦理道德文化上升为“御用”的政治伦理文化。

这一阶段,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政治性明显增强,它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

当然,此时中国地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他们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社会的方向,作为政治伦理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也同样具有思想上、文化上的先进性。

不可否认的是,统治阶级也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之不断地进行整理和改造,使之服务于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到宋代开始走下坡路,地主阶级在上升和发展时期的勃勃生机逐渐窒息,它狭隘的阶级私利日益膨胀,与此相应,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们适应这一时期的社会需要所拦出望道德观念也趋于僵化并走向极端。

朱熹认为“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程颐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摘要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创造,传承,发展的总和。

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

具体的人类文化是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具体人类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哲学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化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然而在,人无完人,中国传统文化也一样,有其精华,好的内容,也有它自己不好的方面。

关键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糟粕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仁"仁"的思想可谓是孔家思想的核心,贯穿论语始终。

子曰:"仁者,爱人也"。

所以简单来讲,仁就是爱人,真心爱人。

从《论语》及孔子的言行,孔子的"仁"是有丰富的内涵的,概括来说,有四种意识:人格意识、人类意识、人为贵意识及人和意识。

孔子的"仁"包含的第二层面的意识是"人类意识"。

在当时的环境中,提出这样的意识是很伟大的。

子曰:四海之内皆兄弟子,正是这种意识的一个体现。

孔子的人类意识,突破了家族思想的局限,突破了血缘群体意识的局限,更为难得的是突破了人与我的局限。

如"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想法,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 仁"的另一个内涵是"人为贵"意识。

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姓名:班级:学号:内容提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当代中国人的共识,但传统文化精华多还是糟粕多及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个人理解又各不相同。

那么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什么是精华和糟粕呢?对于这些精华和糟粕又该怎么做我们呢?关键词:中华文化精华糟粕一、中华文化的概念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那么,我们就以中华的儒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

二、儒家文化的精华与糟粕1、儒家文化的精华(1)修身立德、培养高尚情操、成就理想人格儒家最讲求修身做人之道。

修身的目的在于以德润身、“以美其身”,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就理想人格。

个人的修身需要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深造之以道而自得”,所以儒家的修身立德之学,也就是所谓的“为己之学”。

如孔子讲“修己以敬”、涵养智仁勇“三达德”,孟子讲存心养性、善养浩然之气,《大学》讲“正心诚意”,《中庸》讲“至诚尽性”,荀子讲“以诚养心、以礼正身”等等,都体现了儒家反求诸己、以德润身的修身为己之学的精义。

儒家要求“士志于道”、“居仁由义”,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以经世济民为职志,以担当道义为己任;具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智大勇,为实现社会、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历代志士仁人包括一些近现代革命家都深受儒家人生哲学的影响,吸取并践行了其中的思想精华,为国家、民族以至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借鉴了儒家“慎独”、“吾日三省吾身”等修养方法,说明这些方法运用于个人德性修养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摘要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创造,传承,发展的总和。

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

具体的人类文化是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具体人类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哲学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化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然而在,人无完人,中国传统文化也一样,有其精华,好的内容,也有它自己不好的方面。

关键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糟粕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仁"仁"的思想可谓是孔家思想的核心,贯穿论语始终。

子曰:"仁者,爱人也"。

所以简单来讲,仁就是爱人,真心爱人。

从《论语》及孔子的言行,孔子的"仁"是有丰富的内涵的,概括来说,有四种意识:人格意识、人类意识、人为贵意识及人和意识。

孔子的"仁"包含的第二层面的意识是"人类意识"。

在当时的环境中,提出这样的意识是很伟大的。

子曰:四海之内皆兄弟子,正是这种意识的一个体现。

孔子的人类意识,突破了家族思想的局限,突破了血缘群体意识的局限,更为难得的是突破了人与我的局限。

如"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想法,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 仁"的另一个内涵是"人为贵"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待中华名族的道德传统 •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应该在对待 其他名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 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全盘西 化、机械照搬,又反对全盘否定、盲目排 外,在批评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剔 除其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糟粕,吸取 其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今天又积极意 义的精华。
两种错误的思潮 • 一、文化复古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 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 化的失落。所以,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 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并通 过这种传统道德的复兴来衍生出现代的 科学和民主。即所谓的“返本开新”。
•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 中国道德传统从整体上来说在 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 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
•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强调整体精神,提 倡关心社稷民生,为社会、为民族、为国 家而献身。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的结晶。
•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许多 感人的事迹。如《戚继光 抗倭》、《苏武牧羊》。
以“五教”原则为核心的人伦道德
• 从《尚书》中最早提出“五教”,即“父 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 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规范了封建 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伦关系。
《中华名族道德传统精华与糟粕》
小组成员:邱 伟 吕 帅 制作人: 邱 伟
冯雪峰 段鹏飞 冯雪峰
中华名族的道德传统
•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 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 流长的道德传统,这些道 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 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式一个矛 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 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 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 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 面。 • 所以正确的对待中华民族的道 德传统就显得相当有必要。
儒家文化
• 说到中华名族的道德传统, 就不得不提孔子及其弟子所 遗留的儒家文化了。 • 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 提倡“仁”、“礼”,并把 “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 想的核心这种社会伦理道德 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以仁爱 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思想 。
• 在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 下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 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的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的 代表人,如《侯可急人 之难》、《孔融让梨》 等。
•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的伦 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着 强大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 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决不是脱离中国传统道德而产 生的,它必然而且应当是对中国历史上优秀传统 道德的继承和发展.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同中 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要求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人类 更高的精神文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发 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 条件下,强调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必将极 大地丰富社会士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 自古以来,就连在最简单的人伦 关系上也有涌现中华民族道德传 统的地方。如《李冰父子治水造 福万世》。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糟粕
• 但是这仅仅只是中华名族道德传统的精 华之处。古人云: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同样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有精华,自 然也就会有糟粕了。
儒家思想中流露糟粕出来的 “三纲”奠定了奴才思想的架 构; 等级观念造就了不平等的社会; 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 勿言,非礼勿 动。” 的训条更是扼杀了人 民的创造性。
爱国主义和人伦道德中的糟粕
•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忠、孝的传统美德,但 是有些人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利,往往盲 目爱国、守旧”的愚忠和“父为 子纲”的愚孝,以及“夫为妻纲”的愚昧。
• 女子的“三从四德”其实也属于中华民族 文化的糟粕部分,因为它扭曲了人们的道 德观。 • 而“男尊女卑”的提出,更是让女子的社 会地位急剧下降,得不到公平的对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