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模板szm分析解析
实验报告结果分析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名称)实验,探究(实验目的),以验证(实验假设)的正确性。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包括实验原理的来源、实验原理的应用等)2. 实验仪器与材料(列举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和材料,并简要说明其作用)3.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等)三、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整理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经过处理后的数据)2. 实验现象(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泡产生等)四、结果分析1.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2.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目的、实验假设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探讨原因)(1)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一致性,说明实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2)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性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性,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如实验误差、实验条件控制不当等。
(3)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3.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目的达成(2)实验假设成立或不成立(3)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五、实验改进建议1. 实验方法改进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实验方法的具体措施。
2. 实验条件优化针对实验条件控制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优化实验条件的方法。
3.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改进针对实验数据分析方法不合理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改进数据分析方法的具体措施。
六、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文献,按照规范格式进行标注)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报告应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便于阅读。
2. 实验结果应真实可靠,数据准确。
3. 结果分析应深入、全面,具有说服力。
生物解刨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实验名称:(例如:哺乳动物心脏解剖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哺乳动物心脏的解剖结构。
2. 学习心脏各部分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 培养解剖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
实验原理:(简述心脏的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哺乳动物心脏标本、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针、解剖盘、放大镜等。
2. 实验工具:显微镜、解剖显微镜、解剖针、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解剖盘、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实验材料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剪将心脏标本的外膜剪开。
- 观察心脏的整体形状和大小,描述其基本结构。
2. 心脏外膜解剖:- 用解剖剪沿心脏长轴将心脏外膜剪开,暴露心脏内部结构。
- 观察心脏瓣膜、心房和心室等结构,并描述其形态和位置。
3. 心脏内部结构解剖:- 用解剖刀小心切开心房和心室之间的隔膜,暴露心脏的四个腔室。
- 观察心脏瓣膜、心房和心室的结构,描述其形态、位置和功能。
4. 心脏血管解剖:- 用解剖剪剪开心脏血管,观察心脏的动脉、静脉和血管瓣膜。
- 描述心脏血管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5. 心脏肌肉解剖:- 用解剖刀将心脏肌肉剪开,观察心肌的纤维走向和心脏肌肉的层次结构。
- 描述心肌的纤维走向和心脏肌肉的层次结构。
6. 心脏神经解剖:- 用解剖针在心脏表面寻找神经分布,观察心脏神经的名称和位置。
- 描述心脏神经的名称和位置。
7.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将观察到的解剖结构、形态和功能详细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实验结果:(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讨论与结论: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2. 讨论心脏解剖实验的意义和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3.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反思:1. 总结实验过程中掌握的解剖操作技能和观察方法。
2. 反思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EViews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多重共线性的诊断与修正的讨论

实验题目 多重共线性的诊断与修正一、实验目的与要求:要求目的:1、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的诊断;2、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的修正。
二、实验内容根据书上第四章引子“农业的发展反而会减少财政收入”,1978-2007年的财政收入,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等数据,运用EV 软件,做回归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以及修正。
三、实验过程:(实践过程、实践所有参数与指标、理论依据说明等)(一)模型设定及其估计经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除了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以外,还可能与总人口等因素有关。
研究“农业的发展反而会减少财政收入”这个问题。
设定如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i Y =1β+2β2X +3β3X +4β4X +5β5X +6β6X +7β7X +i μ其中,i Y 为财政收入CS/亿元;2X 为农业增加值NZ/亿元;3X 为工业增加值GZ/亿元;4X 为建筑业增加值JZZ/亿元;5X 为总人口TPOP/万人;6X 为最终消费CUM/亿元;7X 为受灾面积SZM/千公顷。
图1: 1978~2007年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年份财政收入CS/亿元 农业增加值NZ/亿元 工业增加值GZ/亿元 建筑业增加值JZZ/亿元总人口TPOP/万人最终消费CUM/亿元受灾面积SZM/千公顷 1978 1132.3 1027.5 1607 138.2 96259 2239.1 50790 1979 1146.4 1270.2 1769.7 143.8 97542 2633.7 39370 1980 1159.9 1371.6 1996.5 195.5 98705 3007.9 44526 1981 1175.8 1559.5 2048.4 207.1 100072 3361.5 39790 1982 1212.3 1777.4 2162.3 220.7 101654 3714.8 33130 1983 1367 1978.4 2375.6 270.6 103008 4126.4 34710 1984 1642.9 2316.1 2789 316.7 104357 4846.3 31890 1985 2004.8 2564.4 3448.7 417.9 105851 5986.3 44365 1986 2122 2788.7 3967 525.7 107507 6821.8 47140 1987 2199.4 3233 4585.8 665.8 109300 7804.6 42090 1988 2357.2 3865.4 5777.2 810 111026 9839.5 50870 1989 2664.9 4265.9 6484 794 112704 11164.2 46991 1990 2937.1 5062 6858 859.4 114333 12090.5 38474 1991 3149.48 5342.2 8087.1 1015.1 115823 14091.9 55472 1992 3483.37 5866.6 10284.5 1415 117171 17203.3 51333 1993 4348.95 6963.8 14188 2266.5 118517 21899.9 48829 1994 5218.1 9572.7 19480.7 2964.7 119850 29242.2 55043 19956242.2 12135.8 24950.6 3728.8 12112136748.2458211996 7407.99 14015.4 29447.6 4387.4 122389 43919.5 46989 1997 8651.14 14441.9 32921.4 4621.6 123626 48140.6 53429 1998 9875.95 14817.6 34018.4 4985.8 124761 51588.2 50145 1999 11444.08 14770 35861.5 5172.1 125786 55636.9 49981 2000 13395.23 14944.7 40036 5522.3 126743 61516 54688 2001 16386.04 15781.3 43580.6 5931.7 127627 66878.3 52215 2002 18903.64 16537 47431.3 6465.5 128453 71691.2 47119 2003 21715.25 17381.7 54945.5 7490.8 129227 77449.5 54506 2004 26396.47 21412.7 65210 8694.3 129988 87032.9 37106 2005 31649.29 22420 76912.9 10133.8 130756 96918.1 38818 2006 38760.2 24040 91310.9 11851.1 131448 110595.3 41091 2007 51321.78 28095 107367.2 14014.1 132129 128444.6 48992利用EV 软件,生成i Y 、2X 、3X 、4X 、5X 、6X 、7X 等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 回归。
凝胶电泳实验分析报告模板

凝胶电泳实验报告模板————————————————————————————————作者:————————————————————————————————日期: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实验报告书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实验课程名称: 凝胶电泳实验实验指导教师: 学 院:专业及类别: 生物学学 号: 姓 名: 实验日期: 成 绩:一、实验目的1.理解凝胶电泳的分类及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的基本原理。
2.熟练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的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了解凝胶电泳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在以后的实验中尽量避免。
4.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纯度、浓度和分子量以及分离大小不同的DNA 片段。
5.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DNA和蛋白分子量大小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1.材料:菌落PCR产物(待检测DNA片段);2.用具:①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仪,水平板型电泳槽,电子天平,微量移液器(10µl),枪头,三角瓶,点样板,梳子,微波炉,凝胶成像仪;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垂直板电泳槽,稳压稳流电泳仪,梳子;3.试剂:琼脂糖,1×TAE缓冲液,载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goldviwe染料,DL5,000 DNA Marker (Takara)。
三、实验原理核酸凝胶电泳是分子克隆核心技术之一,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或RNA 片段,具有以下优点:便于分离、便于检测和便于回收。
其工作原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主要用到了物理学的电荷理论。
当一种分子被放置在电场当中时,它们就会以一定的速度移向适当的电极,这种电泳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叫做电泳的迁移率。
它同电场的强度和电泳分子本身所携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
也就是说,电场强度越大、电泳分子所携带的净电荷数量越多,其迁移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则较慢。
由于在电泳中使用了一种无反应活性的稳定的支持介质,如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胶等,从而降低了对流运动,故电泳的迁移率又是同分子的摩擦系数成反比的。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模板

原 始 记验报告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
学号:
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部制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装置、设备及试剂: 4、实验步骤:
5、实验记录:
6、数据处理分析:
7、实验结论: 8、思考题: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 没有误差来源分析
4、结论及总结讨论(该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列举主要结论):
□ 结论完整
□ 结论不全
□ 没有列出主要结论
□ 不是结论
5、思考题: □ 思考题完整、正确 □ 思考题有误
□ 思考题不完整 □ 没有思考题
成绩评定:
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 10 日内。
1、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完整的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设
备及试剂、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结论和原始数据等部分):
□ 实验报告完整
□ 实验报告不完整
2、图表的规范性(表应该采用三线表,有表头,有编号;图应该用 origin 软件进行
绘制,有图释,有编号):
□ 图表绘制规范
□ 图表绘制规范尚可
□ 图表绘制不规范
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原始数据有效数字正确;数据处理有计算过程、
文字解释或/和说明、图表等;误差分析应该包括误差计算和误差来源分析):
□ 数据处理合理
□ 误差分析合理
□ 数据处理较合理
□ 误差来源分析较合理
模流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模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模流分析实验,掌握熔融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规律。
3. 优化模具设计,提高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
二、实验原理模流分析是一种模拟熔融塑料在模具中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建立熔融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模型,分析熔融塑料的流动特性,为模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模流分析软件、计算机、打印机等。
2. 实验材料:聚丙烯(PP)颗粒。
四、实验步骤1. 模具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合适的模具结构,包括浇注系统、流道、冷却系统等。
2. 模具建立:利用模流分析软件建立模具的三维模型。
3. 材料属性设置:根据实验材料(PP)的特性,设置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如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粘度等。
4. 浇注系统设置:设置浇注系统参数,如浇口类型、浇口位置、浇口尺寸等。
5. 冷却系统设置:设置冷却水道参数,如水道位置、水道尺寸、水道流量等。
6. 模流分析:运行模流分析软件,模拟熔融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过程。
7. 结果分析:分析模拟结果,如熔融塑料的流动速度、压力分布、温度分布等。
8. 优化模具设计:根据模拟结果,对模具设计进行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熔融塑料的流动速度:在模具入口处,熔融塑料的流动速度较大,随着流动距离的增加,流动速度逐渐减小。
在模具的狭窄部位,流动速度较大,而在宽大部位,流动速度较小。
2. 压力分布:在模具的狭窄部位,压力较大,而在宽大部位,压力较小。
在浇口处,压力最大。
3. 温度分布:在模具的冷却水道附近,温度较低,而在模具的加热部位,温度较高。
4. 优化模具设计:根据模拟结果,对模具设计进行优化,如调整浇口位置、改变冷却水道尺寸等。
六、实验结论1. 模流分析实验能够有效地模拟熔融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过程,为模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 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可以优化模具设计,提高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
3. 模流分析实验有助于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数学教改实验报告案例

“高中数学三级自学教学法”实验报告【摘要】该项教改实验进行了5轮共15个学年。
本报告对实验课题的创立过程、所遵循的教学原则、实验程序与操作认真进行了归纳,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严格地分析了实验中得到的有关数据,并从理论上对多年的教改实验进行了总结与探索。
该项教改实验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使自学能力得到有效迁移,从而使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全面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讲授法、练习法等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我国从19世纪末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客观地说,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和应对考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激增,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深化,我们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凸现以下不足:1.教师为了把教学内容讲深讲透,几乎占用了课堂内的全部时间。
这样做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但达不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目的。
这种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在备课、上课和辅导时,总是以班上的中等生水平为参照进行。
这种教学使优秀学生受益不多,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消化不了。
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个性、智力以及成绩的差异。
3.在数学教学中,小学、初中、高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大致相同。
忽视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三者之间在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显示数学教学方法的呆板和不科学。
4.在课外,教师仍然支配学生,学生很难做到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自己掌握学习速度,自己组织讨论、交流和探索。
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权。
因此,学生觉得读书是为老师而读,从而丧失读书的乐趣。
以上主要的四种不足,较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因此,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显得紧迫和必要。
二、实验的设计(一)课题的创立与其理论依据如何找到一种适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数学教学方法呢?“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赞可夫语)。
斯金纳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每个学生以他最适宜的速度进行。
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测分析仪测试报告

苏州市常熟环境监测站
11892-1989)手工各平行测定 3 次。结果见表 5。
表 5 实际水样的测试结果
手工测定 GB/T 11892-1989
ST108M 自动分析仪
水样
测定值 平均值 相对标准偏差 测定值 平均值 相对标准偏差 相对误差
(mg/L) (mg/L) (%) (mg/L) (mg/L) (%)
(%)
4.9
滴定方法
ST108M 自动分析仪
项目
手工滴定 GB/T 11892-1989
测定结果(mg/L)
结果均值(mg/L) 标准偏差(mg/L) 相对标准偏差(%)
相对误差(%) 浓度值 (mg/L)
1.83 1.95 1.96 1.99 1.86 1.97
1.93 0.07 3.4 -3.5
2.0
1.8 2.0 1.9 2.1 2.0 1.9
测定结果(mg/L)
结果均值(mg/L) 标准偏差(mg/L) 相对标准偏差(%) 保证值 (mg/L)
8.25 8.49 8.52 8.35 8.55 8.48
8.6 8.5 8.4 8.5 8.6 8.1
8.44 0.12 1.4
8.18±0.57
8.45 0.19 2.2
表 2 2.0mg/L 自配质控样品的测试结果
1.95 0.10 5.4 -2.5
表 3 4.0mg/L 自配质控样品的测试结果
滴定方法
ST108M 自动分析仪
项目
手工测定 GB/T 11892-1989
测定结果(mg/L)
结果均值(mg/L) 标准偏差(mg/L) 相对标准偏差(%)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模板

评分项目 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据
实 数据分析与处理
验证性实验(报告)评分细则表
满分标准
成绩
准确、真实可信,记录完整
分析与处理正确,有必要的过程, 能恰当运用图表,分析全面、正
确结论合理。
权重 40%
20%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内容完整
10%
撰写质量 实验心得与思考题
撰写认真、报告整洁、清晰 有心得体会,完成思考题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 分组号:
学号:
班级:
座位号: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部制
1/7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原理:
2/7
3/7
实验过程及内容: 4/7
数据处理分析: 5/7
6/7
深圳大学学生实验报告用纸 实验结论: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10% 20%
A(100~85) B(84~75) C(74~65) D(64~60) F(<60)
成绩评定:
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7/7
压力时域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压力时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3.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使用压力传感器采集数据,并进行时域分析。
4. 分析压力信号的变化规律,了解压力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压力时域分析是研究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压力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压力信号,并对其进行时域分析。
时域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信号的波形分析:观察压力信号的波形,了解压力的变化趋势。
2. 压力信号的频率分析:分析压力信号的频率成分,判断压力的稳定性。
3. 压力信号的统计分析:计算压力信号的平均值、方差等统计量,评估压力的波动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力信号。
2.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压力传感器输出的信号。
3. 计算机及软件:用于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将压力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
- 打开数据采集系统,设置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 将实验装置安装好,确保压力传感器正确安装。
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装置进行操作,使压力发生变化。
- 观察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采集:- 使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压力信号。
- 保存采集到的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4. 数据分析:- 使用计算机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时域分析。
- 绘制压力信号的波形图,观察压力的变化趋势。
- 计算压力信号的平均值、方差等统计量,评估压力的波动情况。
- 分析压力信号的频率成分,判断压力的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波形分析:- 通过观察压力信号的波形图,可以看出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当压力变化较大时,波形会出现明显的波动。
2. 频率分析:- 通过分析压力信号的频率成分,可以判断压力的稳定性。
- 如果压力信号中存在明显的频率成分,说明压力不稳定。
3. 统计分析:- 通过计算压力信号的平均值、方差等统计量,可以评估压力的波动情况。
直线电机实验报告模板

直线电机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目的:
验证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装置:
- 直线电机
- 电源
- 电动滑台
- 磁铁
实验步骤:
1. 将直线电机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连接电源。
2. 将电源开关打开,调节电源电压为合适的数值。
3. 将电源正极与直线电机的正极相连,将电源负极与直线电机的负极相连。
4. 将磁铁放置在电动滑台的位置上。
5. 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和调节电压,观察并记录电动滑台的运动情况。
6.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原理:
直线电机是一种通过电磁力作用实现直线运动的电动机。
其原理是利用磁铁与电源中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使电动滑台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
当电流通过直线电机的线圈时,会产生一个磁场,与磁铁产生相互作用,产生力的作用,从而推动电动滑台运动。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到直线电机的运动情况。
在给定的电压下,根据电磁力的大小,电动滑台的运动速度可以调节,而且根据电磁力的方向不同,电动滑台也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运动。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验证了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直线电机利用电磁力的作用可以实现直线运动,且其运动速度和方向可以通过控制电压和电流方向来调节。
直线电机在工业和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实验者:张子科、刘开鑫实验时间: 2019/4/17气温: ℃大气压: kPa实验一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1目的要求了解恒温水浴的构造及其构造原理,学会恒温水浴的装配技术;测绘恒温水浴的灵敏度曲线;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节技术和正确使用方法。
2仪器与试剂5升大烧杯贝克曼温度计精密温度计加热器水银接触温度计继电器搅拌器调压变压器3数据处理:实验时间4/17/2019室温℃大气压Pa*10123曲线图:4思考:影响恒温浴灵敏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试作简要分析.答: 影响灵敏度的因素与所采用的工作介质、感温元件、搅拌速度、加热器功率大小、继电器的物理性能等均有关系。
如果加热器功率过大或过低,就不易控制水浴的温度,使得其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较大,其灵敏度就低;如果搅拌速度时高时低或一直均过低,则恒温水浴的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就大,所测灵敏度就低。
若贝克曼温度计精密度较低,在不同时间记下的温度变化值相差就大,即水浴温度在所设定温度下波动大,其灵敏度也就低,同样地,接触温度计的感温效果较差,在高于所设定的温度时,加热器还不停止加热,使得浴槽温度下降慢,这样在不同的时间内记录水浴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大,所测灵敏度就低。
欲提高恒温浴的控温精度(或灵敏度),应采取些什么措施?答: 要提高恒温浴的灵敏度,应使用功率适中的加热器、精密度高的贝克曼温度计接触温度计,及水银温度计所使用搅拌器的搅拌速度要固定在一个较适中的值,同时要根据恒温范围选择适当的工作介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实验报告模板szm分析解析.doc

实验一:RGB图像分层及分层加强一:实验目的:(1)了解图像的基本的类型和表示方式。
(2)了解索引图像中图像矩阵与调色板的关系。
(3)掌握RGB图像分层结构及分层加强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熟悉并尝试使用Matlab的命令方式和程序方式处理数组及图像。
(2)用Matlab对RGB图像分层,并将图像的指定层加强。
三:实验过程:1.3.1 索引图像的操作:>> [data,map]=imread('c:\lenna256.jpg','jpg');%从C盘中读取jpg图像>> image(data),colormap(map);%将读取的索引图像显示出来。
图1.1 索引图像1.3.2 RGB颜色色谱的分层显示:>> RGB=reshape(ones(64,1)*reshape(jet(64),1,192),[64,64,3]);>> R=RGB(:,:,1);>> G=RGB(:,:,2);>> B=RGB(:,:,3);>> subplot(141),imshow(R),title('红色分量');>> subplot(142),imshow(G),title('绿色分量');>> subplot(143),imshow(B),title('蓝色分量');图1.2 RGB颜色色谱的分层显示1.3.3 RGB图像分层显示和指定层的加强:打开Matlab实验环境,在File选项中新建M-Flie。
并在M-file中写入操作代码:%将输入的RGB图像分层,并将图像的指定层加强%输入格式举例:【imageRGB,imageR,imageG,imageB,result】=rgbanalysis('c:\lenna256.jpg','jpg',1)function [imageRGB,imageR,imageG,imageB,result]=rgbanalysis(image,permission,level); imageRGB=imread(image,permission);imageRGB=double(imageRGB)/255;result=imageRGB;%对图像进行分层提取imageR=imageRGB(:,:,1);imageG=imageRGB(:,:,2);imageB=imageRGB(:,:,3);%显示结果subplot(321),imshow(imageRGB),title('原始图像');subplot(322),imshow(imageR),title('R层灰度图像');subplot(323),imshow(imageG),title('G层灰度图像');subplot(324),imshow(imageB),title('B层灰度图像');%对相应的层进行颜色加强if level ==1imageR=imageR+0.2;endif level==2imageG=imageG+0.2;endif level==3imageB=imageB+0.2;endresult(:,:,1)=imageR;result(:,:,2)=imageG;result(:,:,3)=imageB;imwrite(result,'temp.jpg','jpg');result=imread('temp.jpg','jpg');subplot(325),imshow(result),title('色彩增强的结果');在Matlab命令行中输入如下指令:>> [imageRGB,imageR,imageG,imageB,result]=rgbanalysis('c:\lenna256.jpg','jpg',1);可得到实验结果图:图1.3 RGB分层显示和加强图像四:试验总结:本实验是对RGB图像的分层及强化处理,而MATLAB在处理图像的时候是要将图像化为矩阵来处理,所以,在对图像处理前需要将图像转化为RGB图像矩阵,并分层提取,之后才能进行加强操作。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名称:《现代控制理论基础》题目:状态空间模型分析院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___学号:__学生姓名: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成绩:日期:2017年4月15日线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得::l。
加强对现代控制理论相关知识得理解;2、掌握用matlab进行系统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能控能观性分析;二、实验内容第一题:已知某系统得传递函数为求解下列问题:(1)用matlab表示系统传递函数num=[1];den=[132];sys=tf(num,den);sys1=zpk([],[-1-2],1);结果:sys=1—-------——--—s^2+3s+2sys1=1--——-——--——(s+1)(s+2)(2)求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A1,B1,C1,D1]=tf2ss(num,den);A=-3—210B=10C=1第二题:已知某系统得状态空间表达式为::求解下列问题:(1)求该系统得传递函数矩阵:(2)该系统得能观性与能空性:(3)求该系统得对角标准型:(4)求该系统能控标准型:(5)求该系统能观标准型:(6)求该系统得单位阶跃状态响应以及零输入响应:解题过程:程序:A=[—3-2;10];B=[10]';C=[01];D=0;[num,den]=ss2tf(A,B,C,D);co=ctrb(A,B);t1=rank(co);ob=obsv(A,C);t2=rank(ob);[At,Bt,Ct,Dt,T]=canon(A,B,C,D,'modal’);[Ac,Bc,Cc,Dc,Tc]=canon(A,B,C,D,"companion');Ao=Ac";Bo=Cc";Co=Bc';结果:(1)num=01den=132(2)能控判别矩阵为:co=1—31能控判别矩阵得秩为:t1=2故系统能控。
指标分析实验报告

指标分析实验报告第一篇:指标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技术分析指标的研判作用二、实验内容趋势指标: 趋势指标(cye)就是是根据市场趋势理论,趋势一旦形成就将延续,该趋势运行一定幅度后又完结这一原理而设计的。
动量指标: 动量指标(mtm)也称为动力指标。
在证券市场上有类似于物理学上的恒速原理的现象:如果股价的上涨(下跌)趋势在继续,则股价的上涨(下跌)速度会大体保持一致。
动量指标(mtm)正是从股票的恒速原理出发,考察股价的涨跌速度,以股价涨跌速度的变化分析股价趋势的指标。
人气指标: 人气指标(ar)和意愿指标(br)都是以分析历史股价为手段的技术指标,其中人气指标比较重视开盘价格,从而反映市场买卖的人气;意愿指标则重视收盘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买卖意愿的程度,两项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股价波动进行分析,达到追踪股价未来动向的共同目的。
人气指标是以当天开市价为基础,即以当天市价分别比较当天最高、最低价,通过一定时期内开市价在股价中的地位,反映市场买卖人气。
三、实验步骤(具体操作流程):计算公式如下:expma1=(当日收盘价-昨日expma)/12+昨日expma expma2=(当日收盘价-昨日expma)/50+昨日expma 首次计算时,昨日expma用前一天的收盘价代替。
应用原则:1)当expma1曲线由下向上穿越expma2曲线时,expma1对股价有助涨作用。
2)当expma1曲线由上向下穿越expma2曲线时,expma2对股价有助跌作用。
3)股价由下向上碰触expma时,很容易遭受很大的阻力而回档。
4)股价由上向下碰触expma时,很容易受到支撑而反弹。
5)当expma1向上交叉时,股价会先形成一个短暂的高点,然后微幅回档至expma2附近,此时为最佳买入点。
6)当expma1向下交叉时,股价会先形成一个短暂的低点,然后微幅反弹至expma2附近,此时为最佳卖出点。
7)当股价瞬间行情波动过大时,应放弃使用expma指标,改用顺势指标(cci)加变动率指标(roc)研判。
质谱法实验报告结果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是一种强大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医学等多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利用质谱法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标准谱图,实现对未知化合物的鉴定。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样品:未知有机化合物- 试剂:溶剂(如甲醇、乙腈等)- 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2. 实验方法:- 样品制备:将未知有机化合物用适量溶剂溶解,制成溶液。
- GC-MS分析:将制备好的溶液注入GC-MS仪,进行气相色谱分离,然后进入质谱检测器进行质谱分析。
- 数据处理:将得到的质谱数据与标准谱图库进行比对,分析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三、实验结果1. 质谱图分析:- 通过GC-MS分析,得到了未知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
- 质谱图中,基峰(m/z)为261,碎片离子为m/z 85、137、181等。
- 根据碎片离子的组合,初步判断未知化合物可能为芳香族化合物。
2. 标准谱图比对:- 将得到的质谱数据与标准谱图库进行比对,发现与化合物编号为C15H12的化合物谱图高度相似。
- 该化合物结构式为苯并[a]芘,属于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四、结果分析1. 定性分析:- 通过GC-MS分析,成功鉴定出未知有机化合物为苯并[a]芘。
- 该结果与标准谱图比对结果一致,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定量分析:- 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未知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为0.15%。
- 该结果与实际样品含量相符,表明实验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 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污染、仪器操作误差、数据处理误差等。
- 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操作,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结论本实验利用GC-MS对未知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成功鉴定出其为苯并[a]芘。
实验结果表明,GC-MS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在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报告总结模板5篇

实验报告总结模板5篇()集装箱码头管理就是管理码头的整个业务流程及所有的职能岗位,它的业务流程有:客户管理、船舶管理、堆场管理、装卸船管理、闸口管理、中控管理、设备管理。
集装箱码头与堆场管理系统是港口码头集装箱业务操作和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涵盖了集装箱码头的所有基本业务功能。
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是模拟现代物流企业在集装箱码头管理业务中的进口、出口和中转等操作,最终使集装箱码头管理环节的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响应时间最短化。
经过在学校实验室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软件平台进行相关角色的模拟实训操作,我们基本达到了解和初步掌握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系统软件的使用,港口码头集装箱业务操作和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的操作,初步了解并掌握集装箱码头的基本业务功能,了解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提高码头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内容。
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是以实验的方式体现集装箱码头管理的实践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熟悉集装箱码头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集装箱码头管理理论知识,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系统以实验的方式体现集装箱码头管理的实践过程。
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熟悉集装箱码头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集装箱码头管理理论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个实验掌握集装箱码头管理的具体流程,迅速掌握集装箱码头管理的流程和细节,熟悉集装箱码头管理的运作模式,切身体会到集装箱码头管理各个环节中面临的具体工作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制约关系。
为学生参与未来集装箱码头管理领域复杂、庞大、越发激烈的竞争打下扎实基础。
通过实训,明白了进行集装箱码头与堆场管理的相关程序,基本与理论进行了比较有机的结合,还了解了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运用到实践中,能更好的巩固我们课本所学的内容,也为我们将来从事真正的集装箱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备C m k 值检测评定报告

时 噪音 间隔抽样
分
5.3 5.28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件) 5.3208 Cmk 分析评定: X S 0.028 T 0.15 1.145
序号 实测值 序号 实测值 序号 实测值 序号 实测值 序号 实测值 5.3 11 5.3 21 5.3 31 5.3 41 5.3 1 2 5.34 12 5.34 22 5.3 32 5.3 42 5.3 3 5.3 13 5.32 23 5.3 33 5.34 43 5.35 4 5.32 14 5.3 24 5.33 34 5.3 44 5.3 5 5.33 15 5.3 25 5.32 35 5.3 45 5.34 6 5.3 16 5.34 26 5.3 36 5.34 46 5.3 7 5.3 17 5.34 27 5.3 37 5.4 47 5.3 8 5.33 18 5.33 28 5.3 38 5.38 48 5.38 9 5.3 19 5.3 29 5.34 39 5.33 49 5.3 10 5.34 20 5.34 30 5.42 40 5.3 50 5.3 计算分析:
ε
0.0542
需采取对策:
X = nΣX T = Tu − Tl
i =1 i
−−
1
nσ=来自1 nn∑(i =1
Xi − X
−−
)
2
T-----公差范围
项目负责人: 操作者: 机械员: 工艺员:
机动部经理:
设
单位:
备
C
m k
值
检
测
评
定
报
告
QR0903.10
测量时间:
检测理由 设备型号及名称 零件号及名称 上道工序(毛坯)尺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RGB图像分层及分层加强一:实验目的:(1)了解图像的基本的类型和表示方式。
(2)了解索引图像中图像矩阵与调色板的关系。
(3)掌握RGB图像分层结构及分层加强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熟悉并尝试使用Matlab的命令方式和程序方式处理数组及图像。
(2)用Matlab对RGB图像分层,并将图像的指定层加强。
三:实验过程:1.3.1 索引图像的操作:>> [data,map]=imread('c:\lenna256.jpg','jpg');%从C盘中读取jpg图像>> image(data),colormap(map);%将读取的索引图像显示出来。
图1.1 索引图像1.3.2 RGB颜色色谱的分层显示:>> RGB=reshape(ones(64,1)*reshape(jet(64),1,192),[64,64,3]);>> R=RGB(:,:,1);>> G=RGB(:,:,2);>> B=RGB(:,:,3);>> subplot(141),imshow(R),title('红色分量');>> subplot(142),imshow(G),title('绿色分量');>> subplot(143),imshow(B),title('蓝色分量');图1.2 RGB颜色色谱的分层显示1.3.3 RGB图像分层显示和指定层的加强:打开Matlab实验环境,在File选项中新建M-Flie。
并在M-file中写入操作代码:%将输入的RGB图像分层,并将图像的指定层加强%输入格式举例:【imageRGB,imageR,imageG,imageB,result】=rgbanalysis('c:\lenna256.jpg','jpg',1)function [imageRGB,imageR,imageG,imageB,result]=rgbanalysis(image,permission,level); imageRGB=imread(image,permission);imageRGB=double(imageRGB)/255;result=imageRGB;%对图像进行分层提取imageR=imageRGB(:,:,1);imageG=imageRGB(:,:,2);imageB=imageRGB(:,:,3);%显示结果subplot(321),imshow(imageRGB),title('原始图像');subplot(322),imshow(imageR),title('R层灰度图像');subplot(323),imshow(imageG),title('G层灰度图像');subplot(324),imshow(imageB),title('B层灰度图像');%对相应的层进行颜色加强if level ==1imageR=imageR+0.2;endif level==2imageG=imageG+0.2;endif level==3imageB=imageB+0.2;endresult(:,:,1)=imageR;result(:,:,2)=imageG;result(:,:,3)=imageB;imwrite(result,'temp.jpg','jpg');result=imread('temp.jpg','jpg');subplot(325),imshow(result),title('色彩增强的结果');在Matlab命令行中输入如下指令:>> [imageRGB,imageR,imageG,imageB,result]=rgbanalysis('c:\lenna256.jpg','jpg',1);可得到实验结果图:图1.3 RGB分层显示和加强图像四:试验总结:本实验是对RGB图像的分层及强化处理,而MATLAB在处理图像的时候是要将图像化为矩阵来处理,所以,在对图像处理前需要将图像转化为RGB图像矩阵,并分层提取,之后才能进行加强操作。
在分层加强层时,R、G、B分别是1、2.、3对应该层。
本次实验加深了我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加强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动手对图像进行操作更是从另一方面让我们学习MA TLAB知识。
实验二:LSB信息隐藏和提取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信息隐藏的相关内容,能进行简单的信息隐写和数字水印操作。
(2)掌握顺序选择像素点及随机选择像素点,将消息嵌入LSB并提取消息。
(3) 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 顺序选择像素点将消息嵌入LSB并提取消息。
(2) 随机选择像素点将消息嵌入LSB并提取消息。
(3)分析LSB算法的抗攻击能力。
三:实验详细过程:2.3.1:顺序选择像素点将消息嵌入LSB并提取消息。
新建M-file编写顺序隐藏代码:%函数功能:本函数将完成在LSB上的顺序信息隐秘function [ste_cover,len_total]=lsbhide(input,file,output)%读入图像矩阵cover=imread(input);ste_cover=cover;ste_cover=double(ste_cover);%将文本文件转换为二进制序列f_id=fopen(file,'r');[msg,len_total]=fread(f_id,'ubit1');%判断嵌入消息量是否过大[m,n]=size(ste_cover);if len_total>m*nerror('嵌入消息量过大,请更换图像');end%p作为消息嵌入位数计数器p=1;for f2=1:nfor f1=1:mste_cover(f1,f2)=ste_cover(f1,f2)-mod(ste_cover(f1,f2),2)+msg(p,1);if p==len_totalbreak;endp=p+1;endif p==len_totalbreak;endendste_cover=uint8(ste_cover);imwrite(ste_cover,output);%显示实验结果subplot(1,2,1);imshow(cover); title(' 原始图像');subplot(1,2,2);imshow(output);title('隐藏信息的图像');保存后在命令行执行:>> [ste_cover,len_total]=lsbhide('lenna512.bmp','1.txt','d.bmp'); 得到如下对比图像:图2.1 LSB空域信息隐藏后图像与原始图像对比2.3.2:随机选择像素点将消息嵌入LSB并提取消息:新建M-file文件写入代码:%函数功能:本函数将完成随机选择LSB的信息隐秘function [ste_cover,len_total]=randlsbhide(input,file,output,key)%读入图像矩阵cover=imread(input);ste_cover=cover;ste_cover=double(ste_cover);%将文本文件转换为二进制序列f_id=fopen(file,'r');[msg,len_total]=fread(f_id,'ubit1');%判断嵌入消息量是否过大[m,n]=size(ste_cover);if len_total>m*nerror('嵌入消息量过大,请更换图像');end%p作为消息嵌入位数计数器p=1;%调用随机间隔函数选取像素点[row,col]=randinterval(ste_cover,len_total,key);%在LSB隐秘消息for i=1:len_totalste_cover(row(i),col(i))=ste_cover(row(i),col(i))-mod(ste_cover(row(i),col(i)),2)+msg(p,1); if p==len_totalbreak;endp=p+1;endste_cover=uint8(ste_cover);imwrite(ste_cover,output);%显示实验结果subplot(1,2,1);imshow(cover); title(' 原始图像');subplot(1,2,2);imshow(output);title('隐藏信息的图像');在命令行输入如下指令:>> [ste_cover,len_total]=randlsbhide('lenna512.bmp','1.txt','hided.bmp',213)得到随机隐藏信息的图像:图3.2随机选择像素点将消息嵌入LSB并提取消息2.3.3:隐藏信息的提取:前面通过实验已经将秘密信息隐藏在图像中,下面通过实验将隐藏的秘密信息提取出来:新建M-file文件:%函数功能:本函数将完成提取隐秘于LSB上的秘密消息function result=lsbget(output,len_total,goalfile)ste_cover=imread(output);ste_cover=double(ste_cover);%判断嵌入消息量是否过大[m,n]=size(ste_cover);frr=fopen(goalfile,'a');%p作为消息嵌入位数计数器,将消息序列写回文本文件p=1;for f2=1:nfor f1=1:mif bitand(ste_cover(f1,f2),1)==1fwrite(frr,1,'bit1');result(p,1)=1;elsefwrite(frr,0,'bit1');result(p,1)=0;endif p==len_totalbreak;endp=p+1;endif p==len_totalbreak;endendfclose(frr);在命令行执行如下代码:result=lsbget('d.bmp',1736,'secret.txt');可得到隐藏信息文件secret.txt,打开原文件对比:图3.3 隐藏信息与提取信息对比在新建随机信息提取文件M-file:%函数功能:本函数将完成提取隐秘于LSB上的秘密消息function result=randlsbget(output,len_total,goalfile,key)ste_cover=imread(output);ste_cover=double(ste_cover);%判断嵌入消息量是否过大[m,n]=size(ste_cover);frr=fopen(goalfile,'a');%p作为消息嵌入位数计数器,将消息序列写回文本文件p=1;%调用随机间隔函数选取像素点[row,col]=randinterval(ste_cover,len_total,key);for i=1:len_totalif bitand(ste_cover(row(i),col(i)),1)==1fwrite(frr,1,'bit1');result(p,1)=1;elsefwrite(frr,0,'bit1');result(p,1)=0;endif p==len_totalbreak;endp=p+1;endfclose(frr);在命令行执行如下代码:result=randlsbget('hided.jpg',424,'secret2.txt',1988)即可得到隐藏的信息共424,(原始隐藏文件是53个字符,对应与2进制正好424)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图像处理和信息隐藏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