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探析
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在这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经费管理不规范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
问题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由于城乡差异等原因,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导致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的充足。
二、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在教育经费分配均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三、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协调发展。
减少教育区域差异,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索跨区域集群化管理模式。
问题二:教育经费管理不规范教育经费管理不规范,造成了教育质量并不优良,有时还会浪费国家财政资金的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强化教育经费使用监管,遵循公开、透明、有序的原则,加强对学校及有关单位的监督检查。
二、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规范和制度的完善,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经费管理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指标管理和有效控制。
三、鼓励学校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师生代表大会及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实现教育经费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问题三: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低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低,也是当前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建立和完善评估机制,及时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把握经费使用情况的有效性。
二、优化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确保经费得到合理利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开展职业教育等。
三、倡导节约、崇尚劳动的理念,从启迪教育主义的角度,提倡在教育教学中开展校内劳动、工学一体化等多种措施。
总之,教育财政支出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育财政的理论分析
02
教育财政的理论基础
公共产品理论
总结词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政府应该承担提供教育的责任。
详细描述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教育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增加社会福利,其利益具有外溢性。此外, 由于教育的成本较高,私人部门难以独自承担,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提供教育经费,以确保教育的 普及和质量。
人力资本理论
总和社会 发展。
详细描述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生产能力,从而增加其 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 本水平,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教育公平理论
总结词
教育公平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
投入产出比失衡
一些教育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但产出效果不明显或效益不高,需要 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投入产出比。
提高教育财政使用效益的建议
加强预算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加强监督与评估
建立健全教育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避免资金浪 费。
根据地区和学校的实际需求,优化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资 源使用效益。
教育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01
教育财政通过合理分配财政资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
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
02
教育财政通过税收、收费等手段,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事
业的正常运转。
监督管理职能
03
教育财政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教育经费的
合法、合规、有效使用。
教育财政的重要性
保障教育公平
教育财政的理论分析
试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以 下特 点 :
地方管理为主 ,基础教育经费在 中央安排下达 国家预 算时 “ 戴帽”下达 ,专款专用。
18 9 0年 以后 , 国家 实 行 划 分 收入 、分 级 包 干 的 财
政 “ 分灶吃饭”体制 ,各省 、市 、自治 区的教 育事业
费 用 由各 地 自行 安 排 ,中央 财政 给 予 专项 补 助 。
2 现 行 义 务 教 育 财 政 体 制 的 特 点 .
第 一 ,义 务教 育 经 费 由受 教 育者 和 政府 共 同负担 ;
第 二,政 府义务教育经费以地方负担为主;
第 三 ,居 民 义务 教 育经 费 负 担城 乡 有别 。
府 利 用 这 一 政 策 的确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效 果 。从 光 绪 三 十
一
科 举废止 之后 。 “ 科举情结 ”仍 盘踞在 民众 的心头 。
奖 励 出身 制 度 正 好 符 合 了这 种 普 遍 的社 会 心 理 。 即 便 是 晚 清 著 名 学 者 严 复 ,也 深 感 “ 出身 不 由科 第 ,所 言
3 现 行 义务 教 育 财政 体 制 的主 要 弊 端 .
‘
18 颁 布 的 《 96年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义务 教 育 法》 和
19 9 5年 颁 布 的 《 华人 民共 和 国 教育 法》 及 其 相 关 的 中
第 一 ,义 务 教 育 经 费投 入 区域 不 平 衡 。 我 国幅 员
实 施细则和规定 ,各地制定 的实施这两个法 律的条例 和规定 ,初步形成 了我 国多渠道筹集 、地方 负责的义
务 教 育 财 政体 制 框 架 。这 一 体 制 的突 出特 征 是 受 教 育 者 和 政 府 共 同 负 担 经 费 ,政 府 经 费 以 地 方 负担 为 主 ,
我国基础教育与财政分权改革的发展路径研究
府 进 行有 效 的监 督 和 约束 。教 育 是 一 项 投 资周 期 较 没 有 随着 财权 的增 大 而 相 应 程 度增 加 对 小 学 义 务 教
长 的 事业 , 每届 政 府 的 任 期 又是 有 限 的 , 就 导 致 育 的 投入 ; 于 教 育 投 资 的 收 益 具 有 严 重 滞 后 性 , 而 这 由
用。
育的财政支出。
财政 分 权 改革 与 基 础 教 育发 展
路 径 关 系的 实 证 分 析
结 合传 统 的 与 新 一 代 财 政 分 权 理 论 , 我 国 的 从 现 实 情 况 出发 , 出如 下 理 论 假设 : 提 1地 方 的 财 政 分 权 硬 化 了 地 方 政 府 的 预 算 约 . 束 。 地 方 政府 的财 政 收 人 与 财政 支 出 相 挂 钩 , 时 使 同
的业绩。 2 由于 基 础 教 育 服 务 主 要 由 地 方 政 府 提 供 , . 在
1对 于小 学 教 育 .
( ) 全 国 的 面板 数 据 来 看 , 政 分 权 对 我 国 的 1从 财
我 国 目前 政 治 体 制 下 , 税 人 和 选 民难 以 对 地 方 政 小 学 义务 教育 带 来 了显 著 的 负 面 影 响 , 方 政 府 并 纳 地
一
通过 对 内地 3 O个 省 级 单 位 的 2 8个 ( 省 、 含 自治
些 大型 企 业 下 放归 地 方 管 理 ; 以 G 在 DP为 主 要 指 区 和 直辖 市 ) 19 自 9 1年 至 20 0 4年 的 面 板 数 据 进 行
标 的 政 府 考 核 体 系 下 , 地 政 府 为 了追 求 当地 的 经 实 证 分析 , 出 关 于 基 础 教 育 体 制 与 财 政 分 权 改 革 各 得 济 增 长 率 而加 大 了 对 资 本 的投 入 。 实 现 经 济 增 长 发 展 路 径 关 系 的基 本 结 论 。 以
我国基层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体制问题探析
圈鞫 一 麟 殛 i
一 § 《 8 %% §§& § § §§ i§ 8B∞ §§ _ §
l l
。l _
一
毒
神 ≈0§蠢 目目目目 ■ ■■■ ■■ ’
簟 羹 蕤
黼 m 强 l 。
( 简称 专员 办 ) 地 方财政 监督机构 包括 。
频繁, 导致 财政职 能部 门设置 和调 整相 应 变动 .一 些机 构撤 并 了又重新 设立 ,
一
些机 构 新 组 建 又进行 裁 并 ,变化 频
繁, 财政 监 管部 门也是 如 此 ; 是财 政 二
监 督 机 构 设 置 缺 乏 制 度 依 据 . 目 前 为 到
、
基 层 财政 监 管存 在 的 问题
跟上财 政改革 实践 的步伐 , 理机 制滞 管
后 、 理手 段 落后 、 度规 范 缺 失等 问 管 制
立 开展 监 管 任务 ,如何 与 其 他外 部 监 督、 审计监督 和人大 监督机 制对 接 和协 调 , 缺乏 通 盘考 虑 和统 筹 研究 ; 是 均 二
监 管队伍 落后 。 一些地 方组 建财政监督 检查 机构 .名义 上是 承担监 督职 能 , 实 际上是考 虑解决 领导 职数 、 均衡 利益 分 配 等 因素 较 多 。 于人 员 结 构 、 业 构 至 专
省 、 、 各 级 财 政 部 门 的 监 督 机 构 和 市 县
财政部 门 内部设 置 了监督 检查机 梅 , 市
和 县 财 政 监 管 机 构 缺 腿 ; 是 基 层 财 政 四
派出机 构 。 级财政 监督机 构及其 派 出 各
监管特 别是县 级财政 监管 大多缺 腿 , 普
机梅 向同级人 民政府 负责 , 接受 上级 并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背景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确保人民获得平等的机会和权益,教育经费的分配和负担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
本文将探讨这个观点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主要优势公平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可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如果将教育经费的负担推给个人或家庭,那么经济条件相对较弱的人将更难以承担教育费用,这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财政负担可以消除这种不公平,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财政负担可以帮助提高教育质量。
如果教育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改善教育设施、培训教师、更新教学材料等。
这些投入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给学生,从而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
国家发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由财政负担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国家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财政负担可以确保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持续性,使得教育体系能够持续发展,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劣势财政压力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可能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教育经费需要庞大的投入,如果全部由财政负担,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困难。
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财政资源有限,而需求却很大,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缺乏自主性如果教育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学校可能会缺乏自主权。
政府可能会对学校的经费分配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限制学校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这可能会影响学校管理的灵活性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缺乏多元来源将教育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可能限制了资金来源的多样性。
如果教育经费仅由财政承担,那么教育体系将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
这样一来,一旦政府经济出现困难,教育经费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教育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基础教育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基础教育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教育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基础教育领域,财务管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基础教育财务管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资金不足基础教育财务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
尤其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由于资源匮乏和经济状况不佳,很难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持。
这导致这些学校师资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2. 资金使用效率低另一个问题是基础教育财务管理的资金使用效率低。
部分学校管理不善,导致校内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一些学校在采购教学设备和教辅材料时缺乏规划和科学管理,导致资金的浪费。
一些学校在工资待遇上存在着不合理和不透明的情况,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资金的浪费。
3. 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基础教育财务管理的体制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的执行和监督不到位,财务管理体制存在薄弱环节,容易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资金流失等问题。
4. 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技术基础教育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技术,导致财务数据的不准确和不透明。
一些学校财务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缺乏科学的核算和统计方法,不利于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5. 缺乏监督和控制基础教育财务管理缺乏监督和控制。
一些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机制,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如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等问题。
以上就是基础教育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接下来,将提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 提高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为解决基础教育财务管理中的资金不足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教育经费投入。
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确保这些学校能够得到充分的财政支持,解决师资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培养人才和提升人民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是保障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和完善管理体制。
一、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两个层面构成。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教育政策、管理学校以及监督评估等职责;学校则负责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教育的顺利进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权力集中、决策效率低下。
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较大,导致政策制定和决策常常过于繁琐、周期过长,难以及时调整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其次,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管理盲点。
由于学校管理主要侧重于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管理相对薄弱,也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来承担这些任务。
最后,学校间的差距和资源分配不均衡。
在现有体制下,一些富裕的地区和学校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一些贫困地区和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设施条件落后等困扰。
二、改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议为了改进和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推进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应当注重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权力平衡,减少冗长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同时,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能,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2. 加强学校的自主权。
鼓励学校依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灵活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教育方案。
同时,要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3. 加大基础教育资源的统筹和调配力度。
通过完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确保各地区和学校能够公平分享教育资源。
此外,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4. 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管理体制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制定一些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引导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作为重要任务。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近年来,我国教育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但仍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首先深入分析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优化策略。
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1. 教育财政投入不足尽管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多年来持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人均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城乡教育差距较大。
这导致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简陋,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制约了教育公平发展。
2. 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当前,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亟待提高。
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过度重视规模,而不注重教学功能。
另一些学校在教育经费使用上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资源浪费和效果不佳。
3. 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在教育财政支出中,重视基础教育领域,而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
由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高等教育就业率偏低,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4. 教育财政责任不明确当前,我国教育财政责任划分不明确。
中央和地方在教育财政支出上分担不均衡,地方政府对教育财政支出的责任感不够强,造成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二、优化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优化策略:1. 提高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教育财政支出比例,特别是在薄弱地区增加教育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公平发展。
建立合理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加强对教育投入的监督和评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2. 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加大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教育与就业需求的对接。
注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发展早期教育,为后续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3. 健全教育财政责任体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合理划分教育财政责任,确保中央和地方在教育财政支出上的合作与均衡发展。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增强政府对教育财政的监管和约束力度,提高教育财政的公平性和效率。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支出也越来越大,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尽管如此,教育方面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还是不断显现出一些问题,教育公平目标的达到看似越来越困难。
要想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就应该在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甚至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上进一步努力,从而实现国民教育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基础教育;师资流动;教育公平;资源均衡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在阐述2012年主要任务时着重强调,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尤其要重视农民工子女进城教育问题。
各级地方财政应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而近年来政府也在不断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支出,这都说明了基础教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何为基础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基础教育的定义,“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我国现今意义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
二、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其具有独立的、不依附于其他类型和层次教育的价值,教育体系内一项独立的存在。
(一)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本质在于培养人,实质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使其由无知、无能的自然人逐步转变为既具有生活能力,又自觉接受社会约束,同时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社会人。
[2]因此,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大教育中,要把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教育放在首位并将之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二)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基础教育的质量和规模,直接影响到高等国民教育的质量和规模。
中国教育的财政支持探析
‘
是 政 府 财 政 在 基 础 义 务 教 育 投 入 比重 过 低 从 国际 上 看 。 界 各 国 都 把 基 础 教 育 作 为政 府 财 政 投 资 的重 点 , 世 由政 府 承 担 其 主 要 投 资 义 务 . 府 财 政 的公 共投 资 占基 础 教 育 投 资 的 政 比重 达 到 8 % 0 二 是 在 高 等 教 育 中 。 业 和 社 会 团 体 投 资 0 9 %。 企 比例 过 低 , 自个 人 的 家 庭 投 资 比例 过 高 。 国际 上 看 , 等 教 来 从 高 育 资 金 来 源 于 政 府 与 民 间 的 分 担 比例 平 均 为 3 :1 虽 然 其 民 96 . 间 投 资 的 分 担 比 例 较 高 , 在 民 间 资金 来 源 中 。 于 社 会 捐 赠 但 由 和 高 等 学 校 的产 品销 售 所 占比 例 较 高 . 而 来 自个 人 的 家 庭 投 因 资负 担 并 不 重 。 如美 国 高 等 教 育 中 的 个 人 支 出 占家 庭 年 收 入 的 比重 为 2 %。 国 目前 高 等 教 育 资 金 来 源 于 政 府 与 民 间 的分 担 4 我 比例 为 5 : 。而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中 的 个 人 支 出 占家 庭 年 收 入 的 14 9 比重 已 经 达 到 了 6 % 是 我 国对 教 育 领 域 的公 用 经 费投 入 的 6 三 比例 偏 低 。 国 际 上 一 般 的认 可 标 准是 。 等 教 育 领 域 的人 员 经 高 费 和 公 用 经 费 的投 资 结 构 比 例 为 5 :6 44 :中 等 教 育 的人 员 经 费 和 公 用 经 费 的 投 资 结 构 比例 为 6 : : 小学 初 等 教 育 的人 员 经 04 0 费 和 公 用 经 费 的投 资结 构 比 例 为 7 :0 03 。从 我 国来 看 。高 等 教 育 、 中等 教 育 和初 等教 育 中 的公 用 经 费 投 入 比 例 都 相 对 偏 低 . 尤 其 是 中 小 学 的 公 用 经 费 投 入 比例 更 低 。2 0 02年 我 国财 政 预
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我国教育投资体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本文将从教育投资不足、分配不公、监管不力等方面探讨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革措施。
一、教育投资不足问题1.1 财政投入不够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偏低,尤其是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的资金短缺严重。
首先,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仍然较低,公共财政资金中教育占比不高。
其次,地方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力度也较小,导致了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1.2 学校设施落后教育投资不足也表现在学校设施的落后上。
许多地方的学校教室狭小、实验室设备陈旧、图书馆藏书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1.3 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投资不足导致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农村和薄弱学校。
师资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使得贫困地区的学生面临着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不足的问题。
二、教育投资分配不公问题2.1 区域教育资源差异大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则面临着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
这种不公平的分配使教育的机会和质量存在差异。
2.2 城乡教育差异明显城乡教育差异是教育投资分配不公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贫乏,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匮乏。
相对而言,城市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导致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之间存在较大教育差距。
三、教育投资监管不力问题3.1 教育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教育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教育项目审批时间长、流程繁琐。
这种情况使得教育投资项目的落地难度增大,影响了教育投资的效果。
3.2 教育投资监管机制不完善教育投资监管机制薄弱,容易产生监管漏洞,导致投资资金的浪费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也使得教育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难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而影响教育投资的效果。
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教育财政支出被广泛投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开始意识到了教育财政支出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教育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分配不均衡。
发达地区常常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而相对落后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2. 教师待遇不公平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教师待遇差距仍然很大。
这种差距既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公平性,也导致了高素质教师流失严重。
对策:加大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每个地区都能获得公平合理的教育财政支出。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提高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师待遇,吸引人才流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足1. 学校基础设施滞后许多学校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存在着教室拥挤、师生比例不合理以及缺少实验室、图书馆等问题。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
2. 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机制还没有形成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规划。
这导致了一些地区在发展综合素质教育方面面临困难,并造成大量学生承受过重课业压力的问题。
对策: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
同时,加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四、科研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1. 高校科研经费相对不足高校作为科研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其科研经费分配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依赖政府拨款,而企业和社会投入相对较少。
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缺乏支持虽然当前我国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活动,但是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还不够完善。
这导致了学生在实践和创新方面缺乏机会以及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国基础教育与财政分权改革的发展路径研究
辉 曹 淑江 ,
( .北京城市学 院 教育发展研究 所,北京 10 2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 1 0092 北京 1 0 8 ) 0 0 1 要] 财政分权化改革被普遍认为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的成 功的制度变革之一 , 在我 国现 有
情况下 , 如何把握财政分权的度 , 因地制宜地确立适 合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 况的基础教育体制是一个 重要问题。我们必须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之 间举办义务教育、 基础教育的办学责任和管理权限 , 确保基 础 教育的发展。在我 国东部沿海发达 的地 区, 地方政府有能力承担本地 区基础教育的办学 责任 , 应该实行
订基 础教育 发展 规 划 , 并且 协 调各 县 级 政府 之 间 的教 育事业 性经 费支 出 , 而实施 义务教 育 的责 任 。
提 出了基础教育 体制与 财政分权 改革 和谐发 展 的 政策建 议 。 基础教 育与 财政 分 权 改革 的发 展 路径 及
一
、
其发展 关 系
( 一)我 国基础教 育的体制 变革 纵 观我 国基 础教育 体制 5 0年 的变 革历程 , 可 以发现 , 教育体 制 与 基础教 育 发展 关 系 密切 。当 体 制改革 的政策 、 措施从 实情 出发 , 重教育 发展 尊 规律 的时 候 , 基础 教育 就得 到 健康 的发 展 , 反 , 相
分权程度较高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 而在我国经济较 为落后 的中西部 地区 , 财政分权对地方 的基础教育
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 明基础教育体制的分权程度 过高 , 说 尤其是对 于部 分西部地 区来说 , 不宜实 行 以县为主的基 础教育办学体制 , 应加大 省级 政府 和中央政府 的办学责任 , 建立规 范的财政 转移支付 制 度 ; 于贫 困地区 , 对 国家可以建立 教育成本补偿制度 , 通过 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 , 可以改善贫 困地区与发 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差距 , 弥补贫 困地区教育资源流向发达地 区所带来 的损失 , 使得 贫困地 区的基础教育 得到财政上的保 障。 [ 关键词] 财政分权 ; 蒂伯特分权定 理 ; 基础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的回顾与反思
务教 育财政转移 支付制度 、 建立义务教育财政 支出绩效评价体 系、 积极进行其他 领域的配套改革等方 面进一步改革义务教育
财政 体 制 。
关键词 :义务教育;教育财政体 制;体 制变迁
中图分类号 :G 5 2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2 2 1 9( 2 0 1 3 )1 2 - 0 1 3 6 — 0 0 3
革。
从1 9 8 5年开始 ,乡村政府就 已经成为 了义务教育的主 要承办方 , 乡村政府 的财 力薄弱 ,以至于教育经费无法持续 投入 ,1 9 9 4年分税制改革使得这些问题便更加突出 。为 了 解决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 教育法》将多元筹集教育 经费列为义务教育 经费筹集 的法制化途径 ,从此 ,学杂费、
政 压力 。1 9 8 6年 中国第一部 义 务教 育法 明确制定了 “ 在 国务院领导 下,由地 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乡镇为主” 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 。
在 这一 阶段 ,我 国义 务教 育财政体 制 的最大 的特点是
虽然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 以县为主”要 比 “ 以乡为主”
更有利于教育经费的落实与保障, 但不少贫困县本身财力紧
在2 0 0 0年 3月开始进行 的税 费改革 中,农村教育费 附
加和教育集资被取 消 , 这在减 轻了农 民负担 的同时, 却造成 义务教育经费 的紧张 ,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的改革势在必行 。 为 了缓解义务教育财政 困境 , 中央政府于 2 0 0 1 年 6月 6日, 颁布 了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明确规 定“ 义务教 育实行在 国务院领导下 ,由地方政 府负责 、分级
造 ,全 国绝大部分学校 的经费管理都纳入了这一体系。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促进了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但是现阶段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国家教育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
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关注公共财政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以及对贫困生资助等制度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公共资源分配;财政体制改革;资源合理配置;贫困生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也形成了新的体制,在对我国公共教育的拨款形式上改变为以政府拨款为主,在社会上多渠道的融资的新方式。
对其资金的筹措主要用于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同时非义务教育在普遍上仍实行加纳学费制度。
同时也加大了对校办企业的投入和地方产业的投资和融资,这种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更加体现出我国把对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快的提上了日程,建设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人”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1]。
一、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取得的突出成就(一)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建立纵观历史,随着经济建设中产生的新的经济体制,我国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提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就导致了我国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吻合,都极度的呈现出“中央集权”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也发生了演变,中央集权的特征演变为“简政放权”,而这种“放权”集中体现在中央将义务教育的支出任务下放给各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等,一步步下放到最低级。
通过了解,在2006年以后各级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力度建立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以县级政府分配支出”的新的财政体制[1]。
(二)完善了各级学校收费的相关机制为了促进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完善相关的收费制度,加强对各级学校收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加强对学校收费的管理,对学校的收费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我国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现状分析、不足原因及其对策
(二)财政投入与非财政投入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多主体多渠道的教育融资格局
(三)对三级教育实行有差别的财政投入政策,优化教育资金的分配结构
(四)建立有关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律法规
(五)建立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央
(六)把教育收费纳入合理化、规范化
(七)改进国家教育投入预算及管理制度
(八)加大财政支持教育的力度,调整财政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
(九)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
(十)建立合理教育财政分担体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中的责任
结 论……………….8
前 言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专门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保证,教育财政投入是我国教育投资的主要渠道。
1.三级教育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反映了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分布状况和国家对各级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育自身的发展。一个国家教育投资结构的比例变化应与本国教育、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在发展中国家,最迫切需要的是发展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因为中等、初等教育投资的社会效益要远远高于高等教育。所以三级教育投入的分配结构应呈“金字塔”形,即初等教育投资比例最高,其次是中等教育投资,高等教育投资比例最低。如果违反了三级教育投入分配的客观规律性,将会受到惩罚。埃及和委内瑞拉等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在1980年分别达到30. 9%和39.2%,比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发达国家都要高得多。结果,大学毕业生大量失业,人才流失严重。印度在1960年代高教经费开支将近占总开支25%,大大高于美国以外的任何发达国家,结果也造成人才大量外流和失业; 1970年代后,印度开始调整教育投资结构,高教经费开支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人才流失情况也随之缓和。我国教育水平较低,经济还处在欠发达阶段,对三级教育实行有差别的财政投入政策,在政府有限财力中用于教育支出的部分,应首先保证基础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金的分配结构。但是,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对于旨在增加个人收入的教育,如普通高校,中专以及提高劳动技能的各种岗前培训、轮训等,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作了相应的部分退出,但仍然出现了高等教育逐步扩张,初等教育却相对萎缩的状况。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比重依然偏高,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财力在三级教育间的分配比例严重失调
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问题的研究综述
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问题的研究综述内容摘要: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还比较低,已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还比较低,已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基本特点。
1.投入总量呈不断增长态势,近几年其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上升。
从1978-,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从50亿增长到2085亿,财政教育投入占历年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大约为7-15%不等,占历年财政购买性支出的比例大约为7-19%不等。
有资料表明,从1998-教育经费占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已经连续比上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财政教育投入的总量达到2640亿,这表明国家充分重视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中,教育愈加重要的作用。
2.近几年我国教育投入供给正在形成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的格局。
有数据表明以前我国社会捐集资办学及学杂费等教育投入仅占全部教育投入的15%以下,到这比例达到35.95%,到这一比例高达38.43%.这表明一个多渠道供给的局面正在形成,这一变化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对教育多方位增长的需求,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3.财政教育分配结构,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随公共财政理念的确立,财政教育投入的分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对于旨在增加个人收入的教育,如普通高校,中专以及提高劳动技能的各种岗前培训、轮训等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作了相应的部分退出;中、小学等则作为纯公共产品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在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近年先后投入200多亿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普及义务教育。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教育状况。
《1》第二种观点认为,从我国教育经费的现状分析。
1.从教育经费总量的角度分析。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探析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探析【摘要】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探析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背景,并阐述了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意义。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了分析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接着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提出了引导财政教育支出合理增长以及优化支出结构的路径,包括建立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等措施。
总结了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改革提供参考,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探析、现状分析、合理增长、评价体系、监督机制、建议、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探析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财政教育支出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支出过度集中于某些教育阶段、地区和学校类型,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教育公平和质量。
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的路径,本文将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引导财政教育支出合理增长,提出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实施路径,以及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支出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旨在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而本研究关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的探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财政教育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优化路径,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优化涉及教育投入的效益和效率问题,关系到国家财政负担和教育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探析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概念界定
1.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对我国适龄儿童实施的教育。
在21世纪以前,从狭义上来说,基础教育主要是指九年义务教育。
现如今基础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及普通高中教育。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将普通高中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范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预计将在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
2.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简称财政体制,它是处理国家与各级政权及企事业单位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管理制度。
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是教育财政的一部分,而教育财政体制又是国家财政体制的一部分。
教育财政体制是教育财政管理机构和教育财政管理规范的综合体,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学前以及中小学教育财政实施管理的制度,即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在学前教育及中小学教育的经费来源、分配和使用等方面职能与职责。
理论阐述
1.教育公平理论
张良才、李润洲认为教育公平是指人际间教育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且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平等以及教育机会均等,我们应对这三个概念加以详细的辨析。
袁敏从教育本体出发探讨了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有同等的入学机会、有同等的教育资源及同等的学业成就和就业就会。
2.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是相对私人产品来说的。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者A对这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消费者B对这一产品的消费。
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以及消费的非竞争性。
具体来说,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政府向社会全体人员提供,全体人员共同受益或者联合消费。
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无法用技术或者手段将不愿意付款的个人或者组织排除在受益的范围之外,即当下的消费者无法排除其他的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享用,也不能将那些不愿付费的消费者排除在外。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A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排斥或者妨碍消费者B的消费,换句话说,增加一个或者减少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的变化为零。
二、我国基础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历程
由于我国在不同时期政治、经济以及财政体制各不相同,因此导致基础教育财政体制也不断变化。
主要以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大背景来作为区分。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家关于财政具体做法:全国财政统收统支,实行三级预算,没收官僚资本,打击投机资本。
同期,基础教育经费列入中央教育事业费由财政部掌管,县级以上的中学经费由各行政区及省负责,乡村学校经费由县政府征收地方附加公粮解决。
在这一时期基础教育财政拨款都是由各级政府统一筹划、统一支出的。
此外,政府允许民众自愿办小学。
2.经济建设时期
1953年以后,国家实施“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相应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基础教育财政体制。
为了增加教育经费,1955年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决定基础教育应该缴纳学杂费,1957年国家提倡群众办学,1958年中央下放教育事业管理权,同时基础教育的管理权也下放到地方,基础教育经费由地方负责,改变过去“以条为主”体制,实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教育财政体制。
今后,无论是公办的中小学还是民办的中小学,都由地方自行安排。
3.“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7年以后,教育事业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曾一度陷入混亂的状态。
很多的学校要么被合并下放到地方,要么直接倒闭。
为了改变当时教育混乱的情况,1972年中央单
列教育事业费支出,在1974年为了多渠道筹集经费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对教育事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首先是中小学勤工俭学收入不上缴财政,并在税收上给予适当照顾;其次是逐步做到以国家财政补助的形式给予民办公助学校和民办教师补贴;最后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
市场经济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
1.经济体制改革初期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历史新时期,经济进行了全面改革。
经济改革带动了财政体制的变化。
1980年我国开始实施五年不变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体制。
2.经济体制改革中期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有所好转,国家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在1985年出台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并规定把基础教育管理权限交给地方。
1986年以法律形式确定九年义务教育。
从1985年到1988年,我国实施“划分税种,核定收成,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1988年到1993年,我国实施“财政包干”的财政体制。
在这一财政体制下,我国基础教育实施“分级负责,乡镇为主”。
3.经济体制改革后期
1993年以后,我国财政体制实施“分税制”,以中央和地方的事权确定财权,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实行“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制度、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
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相应的,我国实施“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
三、我国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受限制
21世纪,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相应实施“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
基础教育实施的这种体制很明确地联盟将基础教育的管理交给地方政府,县政府和乡政府经济状况就决定了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由政府负担基础教育经费并不困难。
发展基础教育主要困难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
当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实现了“普九”的计划,开始着手实施普及高中教育。
在偏远农村地区学生上学都很困难,依靠当地政府实现“普九”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
在现有的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下,要使基础教育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其前提是能够有效监督地方政府行为且地方官员思想道德水平较高。
目前我国地方对基础教育的管理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某些地方政府官员不重视教育发展,把教育放在次要位置上;其次,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某些政府官员为了自己业绩,将教育经费挪用到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支出;再者,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付上级政府的检查,做一些表面文章,资金紧缺时就想方设法胡乱收取学生的费
用;最后,上级监管不力以及横向监管做得不到位。
难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基础教育发展权限交于地方,经济发达地区有充足的经费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地方政府的财力无法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很好支撑,有些地区校舍都是危房改造而成的,更加谈不上优质的配套设施。
一些地方政府为减轻政府压力,基础教育阶段向学生收取学杂费用,或者变相收取附加费用,贫困家庭因无力支付这一费用导致孩子被迫辍学,使得他们失去教育机会。
四、完善我国现有基础教育财政体制的建议
完善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中央政府为了均衡地方政府财力状况,缩小地区差异,对各地区的财政状况实施调控,将中央掌握的财力转移给经济不景气的地方政府的一种调节制度。
在“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我国基础教育实施“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财政体制。
在这一教育财政体制下,我国基础教育由地方政府负责。
而上级政府之所以要提供财政资助,是因为我国是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地区无法全部承担基础教育经费,经费的不足会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
我国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地方
政府教育经费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一是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包括上级政府和上级教育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为了真实有效甚至可以偶尔采取突击检查。
二是在各级地方政府设置监察部门,这个部门应该由上级部门直接领导,工作直接向上级部门汇报,只对上级部门负责,不能隶属于同级政府,否则会出现部门的虚假设置,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构建多元的基础教育筹资渠道
基础教育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我国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提供,这只是规定了我国政府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即基础教育经费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并不是排斥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和私立学校的兴办。
当然,政府不能依靠外在力量办学,基础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必须是地方政府,只是社会捐赠和个人办学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