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化陶瓷捏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a61d0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8.png)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珍品之一,而中国陶瓷的传承与发展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陶瓷艺术一直保持着活力,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创新发展,成为了世界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宜兴紫砂壶、景德镇瓷器和现代陶瓷三方面进行浅谈,探讨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自唐代兴起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备受世人关注。
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朴素风格、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之一。
紫砂壶在历代艺术家们的创新与传承下,不断实现着陶瓷艺术的升华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紫砂壶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如制作茶具、工艺品等,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成为了现代陶瓷艺术的一部分。
景德镇瓷器则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另一个亮点。
作为中国瓷器之乡,景德镇有着悠久的瓷器制作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瓷器历经千年而不衰,一直保持着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精髓,兼收并蓄各地瓷器之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德镇瓷器传统工艺。
景德镇瓷器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不衰,其精湛的制作工艺、玲珑剔透的器型、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景德镇瓷器不仅在传承古老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是与当代设计家、艺术家合作,使传统的景德镇瓷器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现代陶瓷艺术的一面旗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陶瓷艺术也在不断追求着创新与发展。
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因此现代陶瓷的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现代陶瓷在传承古老工艺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陶瓷艺术的精髓,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
现代陶瓷不仅在工艺上进行了创新,更是在造型、装饰、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的开发,如功能性陶瓷、装饰性陶瓷、艺术性陶瓷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瓷都德化:陶瓷文化是独特创意的文化
![瓷都德化:陶瓷文化是独特创意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c452565b84ae45c3b358c58.png)
瓷都德化 :陶瓷文化是独特创意 的文化
文/ 李秀琴
摘 要 :德 化县 陶瓷 生产 历 史悠久 ,文化 底 蕴 浓厚 ,是 我 国 陶瓷 文化 发祥 地 ,与江 西 景德 镇 湖 南醴 陵 并称 为 中国三大古瓷都。陶瓷文化是独特创意的文化 ,其独特性与创意性的韵味赋予这种文化具有生命和活 力,萦绕于
屈斗宫古窑址—— 历史文明碎片的见证 屈斗 宫 古 窑 址就 在 德 化 城 关 东部 ,人 文 气 息浓 厚 的 德 化 六 中校 园内 。 18 年 1 国 务院 公布 ,屈 斗宫 德 化 98 月 窑 址 列 为 国 家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在 书 香 的 熏 染 下 , 这 座 尘 封 已 久 的 古 窑 址 显 得 那 么古 朴 ,那 么 庄严 。 那 些残缺的瓷器经历 了近千年的腥风淫 雨 ,终 于 “ 云开 雾散”而重见天 日。 屈斗宫古窑址 ,为宋元时代古瓷窑址 ,窑炉类型属 于 “ 笼 窑 ” 。该 窑 址 挖 出的 窑 基 全 长 5 .米 ,宽 14 鸡 17 . 2 9 米 。共 有 1 间窑 室 , 出土 了8 0 .5 7 0 多件 生 产 工具 和 6 9 多件完、残瓷器标 本 ,其产品以纯净莹润的乳 白 70 色为特征 ,其造型和烧制方法具 有明显的宋元时代瓷 器的特点 。古窑址 出土的 器物有 白瓷 、青白瓷、象牙 白 瓷 、青 花 瓷 、五 彩 瓷 、色 釉 瓷 、黑 釉 瓷 等 。 这 些 古 窑址 和出土的大量器物 ,是伟大祖 国丰富 文化遗产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研 究 我 国瓷 业 发 展 历 史的 珍 贵 资 料 。特 别是 已 经有 大 量 的 窑 址 发 现 了外 销 瓷 产 品 ,在 我 国 陶 瓷外 销 史 上有 重要 的 地 位 。 记 得 有位 诗 人 曾说过 :一 切 只是 过 程 ,包 括生 命 , 而艺术永恒。我在为诗人所追求 的艺术真谛感到震撼 时 ,更 为 这 些 残 缺 古 朴 的 瓷 片 而 感 受 到先 人 智 慧 的 灵 光 。 历 史 文 明 正 是 在 这 些 不 起 眼 的碎 片 中 闪 烁 着 耀 眼 的光 芒 ,给 这 片 静 谧 的 神 奇 的 土 地 捎 来 一 片 亮 丽 的 色 彩 。 因此 瓷 器 文化 是 一 种 独 特 创 意 的 文 化 ,瓷 器 的造 型与 它的具 有独特 韵 味的 工艺 ,相得 益彰 ,为泉 州 “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陶瓷博物 馆——陶瓷文化展示的平台 德化 的陶 瓷 业 源远 流 长 。早 在宋 元 时 期 ,德 化 瓷 器 的生产和外销就十分兴旺 ,瓷窑大量兴 建 ,产品的数 量可观 ,质量稳定 ,是古代泉州 外销 瓷的一个重要基 地 。 德 化 陶 瓷 博 物 馆 就 是 一 朵 陶 瓷 创 业 史 、发 展 史 的 奇 葩 , 当 你 亲 临 时 ,你 会 仿 佛 置 身 于 一 座 五 彩 纷 呈 的 古 今 陶 瓷 艺术 画 廊 。 每 一 件 光 彩 照人 的 艺 术精 品 ,都 凝 聚着 工 艺 大 师们 继承传统 、锐意 创新 所倾洒的心血与汗水 。神态端 庄 慈 祥 的 观 音 、笑 口常 开 的 弥 勒 佛 、 形 貌 各 异 的 十 八 罗 汉 、琵 琶女 、惠安 女等惟 妙惟 肖的人物塑像 ,精美典 雅的龙凤花瓶 、薄胎 灯罩、鸣翠壶 ,羊脂美玉般光洁 亮丽的酒瓶 、茶壶 、餐具 ……真可 谓巧夺天工 。展柜 里 还 陈 列 着 出土 的 历代 古 瓷 有 :宋 代 的 瓷 粉 盒 、军 持
浅谈德化窑古瓷雕塑艺术
![浅谈德化窑古瓷雕塑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8609fd55022aaea998f0fdc.png)
刻 花 与划 花
、
印花 的 装 饰 技 艺
,
刻花与划花 的技法相近
两者相行并用
,
。
线纹较深 较宽
.
或 者 粗 细 转 折 较 为 复 杂 的 图 纹 以刻 划 为 主
且 较 浅 的简 单 图 纹
.
那 些 线条较流 畅而
。
则 以刻 刀 代 笔 而 划 之 了
.
印花 预 先 设 计 好
.
花 纹 的模 印
一
自然 进 化 中
.
德 化 窑 白瓷 雕 塑 技 艺
。
以 何 朝 宗派 为代 表 白成
格
.
在 芸 芸 的 瓷 林 中独 领 风 骚 德化窑作 为 民窑
,
她 不 受 宫 庭 政 治 艺 术 的规 范 束 缚
而 且 在雕塑 装饰上
、
.
不但
、
瓷 器 的生 产 品 类 丰 富 自由 刻花
上
,
、
.
,
也 更 显 她 的灵 活
器 鬻 然鞠
㈨
。
…
浅 谈 德 化 窑 古 瓷 雕 塑 艺 术
O
n
文 许 庆裕
th
e
Sta tu
a r
y A
r
t
o
f O ld P o
r c e
la in F r
o m
Deh
u a
K i ln
德 化 县 位 于 闽 中屋 脊 戴 云 山 下
土 矿 遍 布 十 八 个 乡镇
.
.
由于 山 高 林 密
。
.
优 质 的瓷
一
.
明快 利 落
有许 多纹 饰 刻
终身教育理念下德化陶瓷传统技艺校园传承刍议
![终身教育理念下德化陶瓷传统技艺校园传承刍议](https://img.taocdn.com/s3/m/c33db17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0.png)
终身教育理念下德化陶瓷传统技艺校园传承刍议摘要: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传统陶瓷艺术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逐渐式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这种美好却脆弱的艺术并不了解。
因此,迫切需要广大教师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陶瓷传统技艺的传承为方向,引领新一代青少年学生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推动传统陶瓷艺术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终身教育理念;陶瓷传统技艺;校园传承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广大教师在对青少年学生实施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时,将陶瓷艺术这种富含传统文化魅力的艺术形式融入到学生人生的方方面面,深化学生对于陶瓷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促使他们在多元化的陶瓷艺术感知、学习、实践和品位中逐步实现陶瓷艺术的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将会在陶瓷传统技艺的体验和实践中完成德化陶瓷艺术的创新、传承。
同时,为了在校园中践行德化陶瓷技艺的终身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借助陶瓷艺术的欣赏、陶瓷艺术实地探访、陶瓷艺术创作参与和陶瓷艺术校本课程的创设,循序渐进地为学生们构建丰富的陶瓷教育活动体系,可以促使学生形成陶瓷文化的传承意识与终身学习能力。
一、艺术资源欣赏:建立地区文化认同想要在校园中开展德化陶瓷教育活动,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育资源、德化陶瓷艺术品,引导学生进行直观的陶瓷艺术欣赏,促使学生们观察、感受德化陶瓷的特点和美感。
同时,借助艺术资源的欣赏和体验,学生们将建立本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进而主动投入到后续的德化陶瓷终身教育活动体验中去。
在实施陶瓷教育活动时,教师将德化陶瓷的发展历史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展示,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到德化陶瓷“始烧于唐,闻名于宋,鼎盛于明清”的发展历程;接着,通过德化陶瓷中的代表作品白瓷瓷器的实物请学生观察——德化白瓷通体雪白,瓷质细腻,感受瓷器周身覆盖的晶莹和温润。
看到学生在资源观察和欣赏中建立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了解和接触过德化瓷器?学生都能积极地回答:有的学生说自己家里有一只白瓷的花瓶,是自己爷爷那一辈留下来的;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家吃饭使用的碗碟是青花瓷器,听父母说,这也是德化陶瓷;还有的学生表示自家有一个鱼缸,也是德化陶瓷制品……可见,德化陶瓷已经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因此在校园中实践德化陶瓷的终身教育理念是可行的。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61175c9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9.png)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既注重传承,又积极探索创新。
本文将从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创新设计理念、材料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1.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传统工艺经过岁月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成为了推动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传统工艺的传承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创新则使陶瓷艺术得以与时俱进。
2. 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分布广泛,其中以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陶瓷和汝窑陶瓷最具代表性。
这些陶瓷工艺多以手工制作为主,工艺复杂、制作工序繁琐。
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陶瓷艺术家通过创新工艺和技术,提高了陶瓷作品的制作质量和艺术表现力。
例如,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结合现代技术,将传统的手工制作与3D打印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陶瓷作品。
这种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既传承了传统工艺,又实现了创新。
3. 创新的设计理念中国陶瓷艺术在设计理念上也不断创新。
传统陶瓷作品大多以自然景物、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为主题,追求纹饰的精致和细腻。
而在现代陶瓷艺术中,一些陶瓷艺术家开始提倡简约、抽象的设计理念,突破传统陶瓷的束缚,将陶瓷艺术引入到更多的当代艺术领域。
例如,陶瓷艺术家谢绍雄的作品《瓷之音》通过对瓷器形态和声音特性的探索,赋予了陶瓷作品更多的感官层面的表达。
这种富有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得中国陶瓷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4. 材料和技术创新材料和技术的创新也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陶瓷材料和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拓展。
例如,在陶瓷材料方面,陶瓷艺术家开始探索新的材料,如陶瓷纤维和陶瓷薄膜等,使得陶瓷作品在功能性和装饰性上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技术方面,近年来陶瓷3D打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制作复杂形状和结构的陶瓷作品成为可能。
浅谈德化陶瓷雕塑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的发展
![浅谈德化陶瓷雕塑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c657c74168884868762d68f.png)
瓷业开始逐渐的走 向衰落 , 直到新 中国成立后 , 经过 陶瓷艺术 家 们的不断努力 , 才使人们真 正的感受到德化 陶瓷文化的博大 精 深, 以及认识到它在我 国陶瓷文 明发展史 上的地位 和价 值。现 在经过广播 、 电视 、 电影等媒体 的宣传 , 我国陶瓷文 化旅游业 得 到了大力的发展 , 使得德化陶瓷文化能够再一次 的大放异彩 , 闪
“ 中国白” 的称 号 。
众所周知 , 德化 陶瓷雕 塑一 直以来都是 以一种 独具品格 的 艺术形式存在于中国陶瓷艺术史上 , 并且每个历史 时期都 出现 了大量 以不同材质和不同形式创作 出来 的 , 烙上不 同时代 印迹 的优 秀作品 。近年来 , 随着 时间的推移 , 人们对德化 陶瓷雕塑 的 认识也不断的加深 , 因此独具时代特 色的德化 陶瓷雕塑 也就开 始受 到越来越多大众 的青睐 。在长期 的发展 中 , 陶瓷雕 塑家们 不论是在装饰艺术上 , 还是在瓷器的花色和 品种上 , 都在不断 的 对德化 陶瓷雕塑进行着演化 、 扩展和提 升, 从 而使得德化陶瓷雕 塑在外观造型上能够 与其 工艺上所具有 的独特韵味相得 益彰 , 最终形成底蕴厚实 、 丰富多彩 、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持久生命 力 的文化资源 , 永久流传。 ‘
耀 着 新 的光 芒 。 2 德 化 陶 瓷雕 塑 的艺 术 特 色 .
德化 陶瓷雕塑制作工艺虽然繁杂 , 但是其品种繁多 , 造 型精 美, 因此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德化 陶瓷雕塑不但具有 很高 的观 赏价值 , 而且也被广泛 的应用到生活 中, 作 为陈设观 赏用 , 甚 至 远销海外。为了满足大多数消费者 的审美需 求 , 陶瓷雕 塑者不 断对作 品的外部形态进行改进 , 同时还将 当时 流行 的元素和形 式融入到作品中 , 使其无论在 大小尺寸上还是在加 工工艺上都 变得非常的细致 , 从 而吸引更 多人 的目光。
洪华山:浅谈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的传承与发展
![洪华山:浅谈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78ccc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0.png)
18浅谈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的传承与发展洪华山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而素有“瓷器之国”之称的景德镇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一件瓷器的制作,成型是其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步骤。
现代工业与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机械化的成型逐步走向主流市场,由此而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成型模式,致使一些传统的手工成型技法慢慢被人们所遗忘。
时至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景德镇的手工制瓷技艺囊括其中。
也正是因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保护,带动了新一批的年轻人开始对传统手工艺制瓷的追求与重视。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对传统的手工制造逐渐热捧。
这种新热点的出现,使得景德镇涌现了大批的手工作坊,这种手工作坊的形式是多元化的,是新一代传统的继承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结合。
在成型方面,这类作坊更加注重“手工”的重要性,包括传统的拉坯成型、模具成型等。
成型的着眼点更是放宽至原始的泥料选择,造型的返朴归真。
这种现象的产生,给现当代陶艺发展之路开辟了一条更为广阔而又不失民族特性的新途径。
一、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工艺概述景德镇陶瓷的成型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据由早期的古书记载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此时期的成型原始瓷坯,常采用泥条盘筑,手工辅助调整器型。
传统手工成型工序较系统化的形成在宋代才得以建立;成型的工序日渐细化并形成配套系的拉坯、印坯、利坯、修坯等程序。
至明清时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制瓷工具的使用有了更为先进的政变,也由此发明了陶车。
纵观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工艺,汇聚了无数陶瓷工匠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成型工艺的变革离不开材料的运用,杨永善《陶瓷传统工艺概论》:“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陶瓷制作的成型方法和装饰工艺类型,因而形成了各自的技术特点。
”景德镇因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天然的材料便利从而暂获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景德镇传统的手工制瓷成型电话:131****8303洪华山2016·3期·总163期19工艺不仅仅体现在其外表的造型结构上,而是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匠师们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技术的领悟力和思想创造力。
花卉捏塑的发展探索
![花卉捏塑的发展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89d2d2a524de518974b7d0a.png)
花卉捏塑的发展探索作者:赖荣伟单位: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在德化陶瓷产品发展的过程中,从“何氏八法〃中继承与发展起来的瓷塑技法,成功地塑造了各类工艺品,为德化陶瓷艺术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为陶瓷花卉捏塑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前期基础。
陶瓷新工艺的成功,开启了陶瓷花卉捏塑艺术新纪元尽管在德化传统工艺雕塑中不乏捏塑工艺的技法展现,但是,只能是以附属性的装饰内容存在, 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清朝末期,德化苏学金(1869-1919)又名光锥,号蕴玉,别号博及渔人,可为一代承前启后的匠师,在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与创新中,将之发扬光大。
不仅总结了先人,尤其是何氏技法,而且还从木雕、石雕等姊妹工艺雕刻中习得技法,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传统的瓷塑成型技法。
不仅如此,苏学金还将自己所发展的技艺广泛传播开来,使得德化传统瓷塑得到发扬和光大。
苏学金还是一代陶瓷捏塑高手,在陶瓷艺术产品的制作中,不仅制作了大量的雕塑作品,而且还将捏塑艺术作品推到了新的高度。
1915年,他创作的陶瓷捏塑艺术作品《瓷梅花》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到了空前的轰动,并获得奖金。
这不仅说明德化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成就, 也使德化窑陶瓷重温了世界荣誉的旧梦。
一使德化口瓷艺术再度漂洋过海,赢得了广泛的经济价值及社会经济文化效益。
在这种种荣誉的刺激下,德化陶瓷艺术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获得了成功,从此开启了陶瓷花卉捏塑艺术以主体性的形式展示的新纪元。
工艺品市场的巨大需求,促进陶瓷花卉捏塑艺术的繁荣发展人类有审美文化需求,工艺品的出现正是符合这种精神需要的产物;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是旷古不变的规律。
世界各地文化市场的形成,为德化陶瓷工艺品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
1国外工艺品市场需求,推动花卉捏塑技艺的挖掘与传承德化工艺陶瓷,在唐、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己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明、清两代,德化瓷器大量流传到欧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口)对欧洲瓷器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瓷花的新生——捏花工艺创作浅谈
![瓷花的新生——捏花工艺创作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252962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e.png)
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be576e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3.png)
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陶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珍贵财富。
陶瓷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人喜爱、收藏和研究的对象。
在中国,陶瓷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今天的陶瓷文化又如何传承和发展呢?一、传承:陶瓷的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运用粗陶制品。
到了唐代,中国的瓷器工艺达到了鼎盛时期。
而今天,陶瓷作为一门工艺已经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陶瓷传承的核心是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因此,陶瓷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徒制传承。
传统的陶瓷手工制作技艺大都是通过师傅与徒弟的亲身合作,世代相传而来。
陶瓷生产需要时间、精力和经验,需要有老师的指导和徒弟的认真学习。
在学徒制度中,陶瓷制作技术可以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2、承传七十二行、领军人才。
陶瓷手工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手艺,一些知名陶瓷工匠对于陶瓷工艺的突破与发展功不可没。
在传承的同时,还需要吸纳新人才推动陶瓷文化的发展。
在陶瓷工艺的传承中,需要选择出这些陶瓷文化领军人才来保障工艺的继续发展。
3、非遗文化保护。
中国的陶瓷技艺已被世界所知,但很多来自各地陶瓷技艺却日渐式微。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对陶瓷文化进行了保护。
相信这种非遗文化保护方式将会有效地保障文化的传承。
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陶瓷作为工艺品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陶瓷文化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陶土、釉料、烧制工艺到装饰工艺的全方位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出陶瓷文化适合现代消费者的产品,是陶瓷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1、结合现代时尚元素。
在陶瓷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结合现代时尚元素不可避免。
传统的陶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笔者注意到,现代的一些陶瓷工作室正在不断将陶瓷结合现代时尚元素进行创新。
如一些陶瓷茶具已经结合现代美学,使传统的茶文化更加形象化, 具有亲和力。
2、挖掘格局新方向陶瓷文化除了在手工工艺的传承上下工夫之外,通过发现新领域,挖掘新的潜在市场,可能也是一种发展的方向。
德化瓷雕创作的传承与艺术创新
![德化瓷雕创作的传承与艺术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43c6b48cbceb19e8b8f6ba1e.png)
声音清悦悠扬。这种 白瓷是德化窑采用优质高岭土等原料经 过反复研制实验 , 其原材料粘性大 , 塑性 非常 强 , 可 便于手工 捏塑而不断裂 ,为瓷雕艺术创作和 制作 者提供 了手工技能发 挥的绝好瓷泥材料 。 为了能尽释此项优势特性 , 创作者几乎是 在造型上下足了细腻 、 逸的工夫 , 与其它陶瓷产区的瓷睢 飘 这 艺术截 然不同 , 手法也全然 不一样 , 而这细腻 、 轻巧飘逸的手
德 化瓷雕 创 作 的传 承 与艺 术创 新
赖 荣 伟
( 化 陶瓷职业技 术 学院 , 建 泉 州 3 2 0 ) 德 福 650
摘 要 德化制瓷, 始于唐代 , 闻名于宋、 , 元 鼎盛 于明清两朝 , 当代的德化瓷雕 艺术创作者们继承和弘扬 了先辈艺术创作的文化 内涵 , 由历 史上的单一风格演绎 出一脉 多姿的艺术奇葩。艺术市场是创新的动力 , 使之 艺术水平的提 高伴随着德化瓷雕
大与小的对比 , 整体造型具有很强的方 向感 , 充分体现 了主题
布的工艺塑造 , 都能够达到 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 , 堪称世间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要 诉求的艺术境界,这是充分发挥德化白瓷优质材料的一 绝 。 将此等技艺应用在当代瓷雕作品上 , 那惟妙惟 肖的视觉效 个例子 , 使作品展示了德化 白瓷细致 、 飘逸的魅力 。 果, 震惊 了全球 瓷雕艺术界的同行 , 如德化大丰陶瓷研究所创
中 国 陶 瓷 工 业
21 0 0年第 6期
法也就成为德化瓷雕艺术的特色和风格 ,如 中国陶瓷艺术大
代 瓷雕艺术也 由单一的继承传统文化艺术 , 转向多元化表现 , 促进了德化瓷雎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 221手法创新 . . 传统的德化瓷雕表现手法 ,主要为明朝何朝宗大师独创 的“ 八字” 技法。而如今 , 在继承先人们艺术结 晶的基础上 , 大 胆采用写实的工 艺制 作手段 , 瓷花 卉的捏塑技 法 , 如 瓷毛 巾、
浅谈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0b74c8c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4.png)
浅谈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摘要: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其他天然矿物制成的陶瓷。
它也是陶瓷制品和瓷器的总称。
而我国陶瓷艺术领域十分广阔,在视觉语言和设计意象上可以分析审美趋势和趋势。
再加上陶器历史悠久,透过它所发生的变化,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意义,就像古代女性刺绣一样,依人们的用途而定,代表刺绣的意义等图案,如一对邮品是偶数鸭,刚结婚的女性使用刺绣,它象征着昂贵的婴儿的早期出生,等等。
陶艺也是陶艺,因此陶艺也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正文对当代陶艺的传递与创新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陶瓷艺术;传承;创新引言:瓷器是我国发明的,所以全世界的陶器都是中国的代表,而中文英文名称“China”不仅指中国,也指瓷器。
对外国人来说,陶瓷不仅是一门值得敬佩的工艺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的瑰宝。
因此,在现代社会,陶艺与陶艺的发展成为我国人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1.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完美性审美特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包括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口味和生活地点,因此不同民族的审美标准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陶瓷等工艺品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差异。
现代陶瓷艺术常指中国现代陶瓷产品,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一般指特殊的艺术陶瓷。
现代陶艺家在审美创作过程中,往往借用陶艺的素材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或更深层次的寓意,将其制作、加工于外。
1.1思想典范陶艺的艺术风格随现代生活特点等因素而变化,如史前陶艺呈现自然轻盈的感觉,这也是我们现代陶艺所追求的美的典范。
但史前陶艺文化的产生,不仅受到人们情绪的影响,也受到生产条件的影响,而新陶艺则将人们对史前陶艺的关注从其文化脉络上移开,集中在其中包含着适合现代美学的元素。
与后来出现的瓷器相比,陶瓷风格更倾向于纯净自然的感觉,但缺乏主观审美追求。
1.2完美性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审美观的完善,这些陶艺诞生以来长期积累的审美价值观是通过各种历史环境变迁形成的。
我国的陶瓷制品,无论其形式或内在对其意义的认识如何,都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产品,因为它的外观非常奇特,而且需要高技术,其隐含的意义是传统文化与我们这一代文化的结合。
陶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陶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d794cfc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9.png)
陶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一、陶艺文化的概述陶艺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陶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在中国,陶艺文化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二、陶艺文化的传承1.师徒制度在中国古代,陶艺通常是由师傅传授给徒弟,并且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
这种师徒制度可以保证技艺得到有效地传承,并且可以让学习者深入了解陶艺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家族传承在一些地方,陶艺也是通过家族传承来进行的。
这种方式可以让整个家族都参与其中,并且保证技术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发展。
3.机构培训现代社会中,一些机构也开始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来传承陶艺文化。
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陶艺,学习到技术,并且可以促进陶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陶艺文化的创新1.材料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陶艺家开始尝试使用新材料来进行创作。
比如说,一些陶艺家开始使用塑料等非传统材料来制作陶器。
这种创新不仅可以增加制作的灵活性,还能够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2.工艺创新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也为陶艺带来了很多机遇。
比如说,3D打印技术可以让设计师更加容易地将想法变成实物,并且可以大幅缩短制作时间。
这种工艺创新可以让设计师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3.风格创新在传承中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和风格是实现陶艺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比如说,在中国古代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海上贸易的兴起,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这种交流促进了中国陶器的风格创新,并且带来了更多的灵感。
四、陶艺文化的未来1.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陶艺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跨国文化。
在未来,可以预见到更多的中国陶艺家将会走向世界,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2.数字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陶艺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新兴领域。
浅析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bca7db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e.png)
浅析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陶瓷是中华文化的珍宝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传统陶瓷技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瓷器制作技艺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由于当今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陶瓷技艺正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是传统陶瓷技艺的重要特征,传承具有继承性、保存性和发扬性的特征。
一方面,传承需要传统技艺的承传者具备精湛的技艺和严格的传统文化自觉,他们需要把传统陶瓷技艺的精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依靠传承,让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传承还需要考虑到保护传统陶瓷技艺的传统特色和文化结构体系,防止传统文化的缺失和文化贫困现象的出现。
因此,对于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是必不可少的。
创新是我们时代的重要特征, 但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
对于传统陶瓷技艺,在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变革也是必切的。
但创新必须保留一定的传统元素。
这样才能确保新技术的使用不会破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同样,创新也需要技艺更加优秀的陶艺师来带领。
例如最近出现的降解塑料陶瓷纺车,创意新颖,让传统陶瓷技艺的使用更为方便和可持续发展。
另一种创新以材料为中心,利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新产品。
例如陶瓷的仿声陶瓷屏风、仿声墙砖,利用纳米技术使得陶瓷色彩更加丰富,而且便于清洗和维护。
总之,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必须并行不悖。
传承在使得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传递文化的同时,也保护纯正传统文化不被影响、不被颠覆。
创新是使传统技艺不被淘汰的力量之一。
陶瓷的开发新产品也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非遗陶瓷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
![非遗陶瓷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ac83a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6.png)
非遗陶瓷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非遗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陶瓷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非遗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不仅是对技术的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学习和传承非遗陶瓷制作技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非遗陶瓷制作技艺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
在传承的基础上,非遗陶瓷制作技艺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相结合。
传统的制作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可以为非遗陶瓷制作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通过引入新的材料和工艺,可以创造出更加精美和独特的陶瓷作品。
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可以开发出更多适应现代生活的陶瓷制品,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实用性的需求。
非遗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市场推广。
传承非遗陶瓷制作技艺需要有传师授业的机制,培养更多的技艺传承者。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非遗陶瓷制作技艺的市场推广,提高社会对其价值的认知和认可度。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市场推广,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陶瓷制作技艺,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非遗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
政府应加大对非遗陶瓷制作技艺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非遗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和支持非遗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购买和收藏非遗陶瓷作品,为其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非遗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通过传承与创新,非遗陶瓷制作技艺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然而,非遗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非遗陶瓷制作技艺一定能够传承发展,为我们的文化遗产增添新的辉煌。
德化瓷器发展史
![德化瓷器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03f4d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3.png)
德化瓷器发展史德化瓷器是中国福建省德化县的著名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白瓷和青瓷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德化瓷器的发展史:一、起源与早期发展德化瓷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福建地区的制瓷业已经开始发展。
然而,德化瓷器的独特风格和工艺技术是在宋代形成的。
在元代,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德化瓷器开始向外输出,并逐渐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二、明代时期的繁荣到了明代,德化瓷器迎来了繁荣时期。
在永乐年间,德化窑被指定为官窑,为宫廷烧制瓷器。
这一时期的德化瓷器以白瓷和青瓷为主,其工艺精湛,造型别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特别是以“象牙白”为代表的德化白瓷,其釉色乳白如凝脂,温润透亮,被誉为“中国白”或“瓷中珍品”。
三、清代至民国的传承与创新清代至民国时期,德化瓷器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
清代的德化瓷器除了传统的白瓷和青瓷外,还增加了釉上彩、釉下彩、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等多种装饰手法。
这一时期的德化瓷器不仅在造型上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在工艺和装饰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四、现代的复兴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器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在恢复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引进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德化瓷器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代表之一,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播。
近年来,德化瓷器在国际市场上也屡获殊荣,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工艺特点与艺术价值德化瓷器的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胎质细腻,釉面光洁如玉;其次是装饰手法多样,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等多种装饰手法;最后是造型别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这些特点使得德化瓷器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瑰宝之一。
六、传承与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德化瓷器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当地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通过建立博物馆、展览馆等平台,向公众展示德化瓷器的历史、文化和工艺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传承人、推广传统技艺等方式,确保德化瓷器的传承和发展后继有人。
薪火不息 德化白瓷的传承与创新
![薪火不息 德化白瓷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d1d682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c.png)
薪火不息德化白瓷的传承与创新
薪火不息,是一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也是德化白瓷工艺所秉持的理念。
德化白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历经千年的沉淀与发展,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众多人的喜爱与推崇。
而在当今时代,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成为了德化白瓷发展的关键。
德化白瓷的传承,首先体现在对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扬上。
德化白瓷的瓷泥采用当地特产的陶土,经过多次精细筛选和研磨,去除杂质,保证瓷质的纯净。
制作工艺上,德化白瓷注重手工制作,每一件作品都经过瓷匠的精心雕琢,凝聚着他们对工艺的执着和对艺术的追求。
同时,德化白瓷注重瓷器的造型和装饰,以简洁、雅致、纯净为设计理念,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美学观念。
然而,传承并不等于停滞不前,德化白瓷也在不断创新中前行。
在工艺上,德化白瓷引进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设计上,德化白瓷摒弃了过去沿袭的刻板和陈旧,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和创意灵感,使得德化白瓷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同时,德化白瓷也积极融入当代生活的需求,推出了更多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产品,如咖啡杯、花瓶等,丰富了产品线,拓宽了市场。
薪火不息的德化白瓷,不仅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文化,也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德化白瓷的传承与创新,是一种对过去的敬畏和
对未来的期许,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对时代发展的积极应对。
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德化白瓷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继续成为世界瓷器艺术的瑰宝。
让我们一起以薪火不息的精神,共同见证德化白瓷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华传统工艺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46b270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c.png)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传统。
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技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工艺在不同的朝代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陶瓷工艺的进步。
而到了汉代,随着中国统一和经济繁荣的时期,陶瓷工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众多的名瓷和陶俑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道。
中国陶瓷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著名的青花瓷和五彩瓷等艺术形式。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陶瓷艺术的传承依赖于工匠的传统技艺。
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一批批匠人以其高超的技艺和创新精神,将陶瓷艺术不断传承和发展下去。
传统的工艺传承需要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
中国的陶瓷艺术教育体系较为完善,从小学到大学,都有相应的专业课程和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陶瓷艺术教育。
传统工艺也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保护。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陶瓷工艺进行保护和扶持,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传统的陶瓷工匠始终坚持保持自己的传统风格和技艺,但也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影响。
在元代,中国陶瓷艺术受到了西亚和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出现了仿红瓷和仿青瓷等新形式。
在明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来自外国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形成了独特的明代瓷器风格。
而到了清代,中国陶瓷艺术开始向西方传播,出现了著名的粉彩瓷和洋彩瓷等新的艺术形式。
当前,中国陶瓷艺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陶瓷收藏和赏析者涌现。
这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陶瓷艺术也面临了来自其他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冲击。
中国陶瓷艺术需要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收藏家。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f2744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3.png)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陶瓷艺术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和标志。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陶瓷艺术不仅得到了传承,更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与发展,为世人留下了一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史的丰厚遗产。
中国陶瓷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陶瓷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这两种文化均在陶瓷制作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代开始,中国陶瓷工艺逐渐成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陶瓷器物,如汉代的汉白玉、三彩等。
唐代以后,陶瓷工艺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出现了五百多年的鼎盛时期,至今五彩、青花瓷等传世珍品仍然令人惊叹。
而宋代的青瓷更是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为后世所传颂。
中国陶瓷的传承中国陶瓷的传承可以说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这其中既有对传统工艺和技法的传承,更有对陶瓷文化内涵和精神的传承。
从古代至今,传统的制瓷工艺一直在中国陶瓷行业中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展,而窑炉制作、瓷胎制作、釉料配方等方面的技艺更是继承了源远流长的传统。
尤其是一些名家制瓷工艺,如景德镇的“手工陶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是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更包括了对于陶瓷文化内涵和精神的传承。
中国古代的陶瓷作品往往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如孔子所说“圣人不取,一瓷一石可也”,而古代的陶瓷器物也常常成为了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见证。
在现代,不少陶瓷艺术家也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保障。
中国陶瓷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与时代同步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
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陶瓷工艺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革新,如釉下彩、釉上彩等新的装饰艺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得到了创新,生产工艺也更加精湛和完善,从而使得中国陶瓷工艺在国际上获得了更高的认可度和地位。
浅谈德化白瓷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德化白瓷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dc0b12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f.png)
52行业探索HANGYETANSUO浅谈德化白瓷的传承与发展[摘 要] 德化白瓷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中国的陶瓷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德化白瓷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将创新性思维纳入德化白瓷的制作当中,促使德化白瓷在一代代的传承当中不断发展,是文化工作者以及陶瓷爱好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德化白瓷的传承与发展。
[关 键 词]德化;白瓷;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 J3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17)01-0052-01文 徐长选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发展,艺术市场的发展也不例外。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传承了诸多的艺术奇葩,德化白瓷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在保留自身历史厚重感与艺术观赏性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创新性元素,保证自身更好地传承下去是艺术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
只有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使得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德化白瓷不断地传承与发展,本文就该方向展开探讨分析。
一、德化白瓷的传承1.德化白瓷的传统艺术魅力德化白瓷在国际艺术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具备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魅力,在国际中享有盛誉, 有着“中国白” 以及“东方艺术”的美誉。
这就说明,德化白瓷具备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与张力。
这种美是由多个方面造成的,既与其特殊而又精细的制作工艺有关,又离不开其自身的质地与色泽,更多的原因体现在蕴含着静与动的外观上,其外观给欣赏者一种轻灵的感觉。
捏、雕、镂、刻每一步都是德化白瓷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2.德化白瓷的艺术风格德化白瓷的艺术风格是在一代又一代陶瓷人的传承当中不断地的积累,进而发展起来的。
其艺术风格的表现既离不开陶瓷制作的工艺技法,同样也离不开表现形式的设计。
为了使这两者都能够完美的表现,还需要采用优质的原料,在原料合格的基础上采用其独特的工艺手法进行德化白瓷的艺术外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化陶瓷捏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许秀月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0期
摘要:从古至今我国的历史文化历经五千年的时间,早已成了文明中外的鲜明标志。
中国的历史文化有许许多多,其中的陶瓷工艺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德化、景德镇和醴陵三个在瓷器文化上并称中国的三大瓷都,其中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上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德化的陶瓷制作开始于早期的新石器时代,尤其在唐宋和明清两个阶段尤为盛行,一直传承到今天,这为我国的陶瓷文化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关键词:德化陶瓷;捏花艺术;继承;发展
1 德化陶瓷的历史
德化陶瓷的历史非常的长远,至今德化县内还留有宋元时代的碗坪的古窑址。
在古代,勤劳的德化人从新石器开始就自己研究的烧制印纹陶器,从唐代又开始研究烧制青釉器,但最为出名的是在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而在元代德化的瓷器开始进贡于朝廷,并且得到了当代帝王的喜爱。
在后来的时期德化陶瓷在产业方面得到了猛烈的发展,成了我国陶瓷产量值和出口值都在首位的陶瓷产区。
德化不仅仅是在陶瓷的工艺上做得非常漂亮,在艺术感的造型上也有不错的成绩,雕通捏花陶瓷俗称通花瓷,是我国独一无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主要的特点是将造型镂空捏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其产生不一样的美。
其中的视觉感受是非常灵巧玲珑剔透,可谓是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品。
而作为新一代的陶瓷艺术设计师,如何更好地完美将历史文化延续下去,的确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思考和探索。
20世纪的60年代末期,德化陶瓷开始进入到一个讲究高精细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中高档陶瓷生产,德化的捏花艺术瓷同样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端到高雅,从单一到多元化以及功能相配套的过程。
而且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非常有收藏价值的经典之作。
今天,因为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意识,所以陶瓷的生产也进入到全盛的时代,许多观众在参观陶瓷艺术陈列馆时都对德化的陶瓷表示出了赞赏的表情。
尤其是德化的雕通捏花艺术的器型尤为深刻,都给出了花瓣薄如蝉翼、声如磐、白如玉等非常专业的点评,也因此激发了新一代陶瓷艺术设计人员的动力。
2 提高综合素质,继承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历史悠久,从陶到瓷的历史过程中,都是以传统的手工制作生产走出来的。
所以在人的内心中已经深深地种入了这种简单的概念,从内心深处去认识到平常生活中陶瓷真正的价值,也就慢慢地开始忽略了它们其中真正的艺术精华和那种文化的价值。
德化陶瓷选用优质白瓷土,结合石刻、木雕、泥塑等多种工艺技法的特点,并借鉴唐代画家吴道子的风格开创了德化陶瓷的八字技法: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其中捏是陶瓷制作过程中较为重要的。
捏需要把塑性比较好的泥料通过各个手指的揉搓或者推压来形成生动的形象。
多用于手、掌、水珠、挂珠、花瓣、花叶、飘带等的制作。
然后基本成型后要进行塑、雕、刻等精刻技法,让外观更加细致。
最后还要进行修饰,通过刮、削、接、贴让原本拼接的痕迹不复存在且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文化的发展,陶瓷文化的进程也开始慢慢地有了新的创新,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新颖,其实陶瓷器皿是一种生活中的物件,它也是一种艺术品,从而使人们慢慢地改变了对陶瓷的那种单方面的认知观念。
也感受和认识了陶瓷从那种简单单一的陶器发展到现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陶瓷器皿。
这都是随着历史的科学技术和现在生活方式的步伐创新的。
从简单的瓷器到现在完美的一整套的产品,从单一的装饰到各种各样的彩绘,与展现出来的形式有着鲜明的对比。
这些并不是与人类的发展没有关联的,而是隐藏着博厚的科学技术文化与艺术价值的美。
因此,作为一名现代陶瓷行业的技术人员,在学习和欣赏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时也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设计上的审美观,做到时时积累,为以后做打算,这样才能在继承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灿烂的陶瓷文化。
其中必须要做到的是:(1)在创造陶瓷艺术作品的时候,必须要研究它的构造知道它发展的规律和展现形式美的规律。
与此同时也要研究陶瓷造型的主体艺术,也要有空间艺术的可述性。
一件成功完美的雕通捏花陶瓷艺术作品,它凝聚着设计者的全部心血和他的思维方式,和平面设计师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它比平面设计更有美感,更多体现的是体量体积空间三大方面的要素,而且往往会受到材料烧制的过程等因素的制约,既要表现出艺术感,又要和科学相统一,这样才能创造出科学与艺术相统一相结合完美的艺术,才能创造出其中的艺术价值。
随着现在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艺术的实用功能和欣赏的品位也在提高,所以也就对捏花艺术其中的创作水平创新精神艺术境界又有了新的要求。
(2)在创作捏花陶瓷艺术作品的时候必须先学习运用线条与形体之间构成的美学,其一,陶瓷的器型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美学的范围,就其性质和方向来说,是各不相同的,也就能够引起了不同的视觉,而水平线也有较高的要求,要做到垂直线高耸,弧线饱满柔和。
其二,线的性质存在,是由线在人们日常活动中不同的形式反应。
当线条赋予具体造型的时候,要通过设计师的想象来表达端庄流畅圆润柔和的感觉。
其三,在学习研究分析线条的性质以及运动方向来加深理解线条在造型上的可能性,并且要善于利用这种可能性来鲜活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艺术作品。
(3)在创造雕通捏花艺术作品的时候应充分的学习认识到陶瓷的外观造型和陶瓷上的装饰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整体。
陶瓷的造型是体现在空间的表达方式,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先要确立陶瓷的造型,才能确立陶瓷上的花纹装饰,花纹必须是依附在外观造型上的,造型为花纹的思维提供了先决条件。
所以在进行捏花作品的时候必须先从整体来考虑,做出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完美的融合,整体协调统一的完美结果。
3 加强宣传力度
随着我国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人在不光追求经济上的提高,也在文化涵养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还是很多人对我国的历史没有高度的重视起来,在陶瓷文化上,很多人并不能看出其
中真正想要表达的历史文化,而只是为了看表面的结构,所以也未得到预想的结果。
所以我国的政府和当地的文化艺术部门,要改革政策,尽量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研究到我国的陶瓷文化。
例如,开放陶瓷文化艺术馆,可以做一个ppt来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了解到此艺术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状况下来进行制作的。
这就促进了人们对文化历史的提高也对陶瓷艺术有了一个新的观念,可以将研究陶瓷文化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民间来延续和传承我国的陶瓷历史文化。
4 结语
雕通捏花陶瓷艺术是一个充满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类的产物,为我国弘扬历史的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我们在弘扬历史文化的同时要清楚地意识到,每个设计师设计的作品,都代表着那段时期独特的精神与文明,它不光拥有着灿烂的一面,也有受到当时科学发展程度制约的一面。
所以,我们现在的新一代陶瓷设计师,应该学习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的精华,并把它融合到陶瓷艺术品之中,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国的独特文化瑰宝,为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玉新.浅谈陶瓷艺术创作[J] .中州大学学报,1991(Z1).
[2] 陈炎炎.浅谈实用陶瓷的审美与功能[J].职业技术,2007(06).
[3] 苏志勤.浅谈德化青花装饰技法的继承与创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