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圣才出品】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圣才出品】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一、道德及其变化发展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1)道德的起源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①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

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也创造了道德,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②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正是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调节各种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需要,道德恰恰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③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

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意识到自我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意识到自我与他人或集体不同的利益关系,并由此产生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2)道德的本质①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a.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b.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d.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个人的道德风范来调节利益关系。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良道德传统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 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也是人立 于社会的重要条件。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故学至乎 礼而止矣,夫 是之谓道德之 极。”
——《荀子·劝学》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言为心声,对内诚于己就是不自欺。 信:恪守诺言,对外信于人就是不欺人。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思 潮。一种是文化复兴主义思潮,另一种是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批 判继承的原则,注意科学辨析,自觉避免 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
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 物,是对中国古代优 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 升华,是中国革命道 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 发展。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
渊》)
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墨家 :“兼爱”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
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 诈不欺愚” 韩愈《原道》: “博爱之谓仁”。 朱熹:“爱之理,心之德”,并以生释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 自己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第二章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3、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中的中介
德育文化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 在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学 校德育在不同文化形态中所起的作 用。 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生态 诸功能均赖其文化功能的实现而实 现。
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 产生的实际影响。 具体指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 享用发生的影响。其中享用性功能 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 高境界。
1、生产领域的功能; 2、经济形态领域的功能; 3、生活及消费领域的功能;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道德?道德的主要社会作用 2、怎么理解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3、什么是品德?
4、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什么意义?
5、怎么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6、何谓全面的德育社会性功能观? 7、试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8、何谓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9、何谓德育的享用功能? 10、怎么理解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阅读资料
1、《德育原理》檀传宝2006年版 2、《最新道德教育读本》李华林 2002年版 3、《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生活》龚群 1998年版 4、《道德教育评论2006》朱小蔓 2007年
“每一种活动、每一种探求、每一
种实践,其目的都在于某种善”. 亚里斯多德《尼可马科伦理学》
任何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存在 与发展都有相关的利益追求.而介入 于这一实践活动中的任何个人,他的 相应的德性品质,都与这个实践整体 的善内在相关.缺乏相应的个人德性, 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意义上败坏着 这种实践的善,有损于整体的善的目 标的实现.
3、社会伦理与个人德性的内在连接
点在于社会实践.
任何一种社会实践都是具体的、 客观的社会活动.任何一种社会实践 的展开,都有相关的社会形式、相应 的社会组织,有着相应的社会机构以 及要求技术技能.然而,任何一种社会 实践活动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都要 具有相关的社会伦理的规定以及相关 的个人的德性或说个体的道德.

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一、道德的本质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二者产生和存在的时间不同。 (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律具有明确的内容;而道德规范
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抽象、模糊。 (3)二者发生作用的范围和深度不尽相同。 (4)道德与法律所依靠的力量不同。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
一、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 的反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 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正如恩格斯 所说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 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 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 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
一、道德的本质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一切社会道德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与社会经
济关系的根本变革相联系的,当旧的经济关系 被新的经济关系代替后,旧的道德体系或迟或 早也要被新的道德体系所代替。由于社会经济 关系的变革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的过程,因而新的道德体系代替旧的道德体系 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变化过程。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一、道德的本质
(一)非马克思义的道德本质说 1、道德是由人的精神或理性决定的 2、物质生活水平决定道德 3、个人利益决定道德
一、道德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
道德观念,从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中考 察道德现象,认为道德是一种反映社会 经济关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利 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同时也是一种 实践精神。
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第二,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

道德与法律常识

道德与法律常识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那些?功能:1.认识功能。

2.调节功能。

3.教育功能。

作用:首先,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再次,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从本质上看,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一致的,两者都属于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为相同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两者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两者都体现相同的阶级意志和共同的历史使命。

2从历史上看,不论哪一个统治阶级,都是一方面借助本阶级的道德来为他们的法律规范及实施进行辩护;另一方面,又借助本阶级的法律来维护和推行他们的道德。

3.从内容上看,两者都是社会规范,都是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

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4.从作用上看,两者互相补充。

道德对法律的创制具有指导作用;对法律的实施具有保护作用;对法律的漏洞具有弥补作用。

职业道德概述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其本质是:第一,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联系。

第三,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4、职业道德具有哪些社会功能?1. 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

2.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影响。

3.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4.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人们自我完善。

职业道德的内容4、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有那些?一、正确认识职业价值。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一) 、道德与人类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 永远存在下去,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 史阶段产生的。 我们知道,道德是人对道的得,(同学们想象 我们在讲到的概念时那瞪的大大的眼睛),道 德是人的道德,是人的本质属性,没有人无所 谓道德不道德。要回到道德是从什么时候产生 的,首先要回答人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三、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二) 、道德与社会关系 上面我们说,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有了 人之后才产生的,人的产生出现实道德产生的 必要条件,没有人就不可能有道德。但人的产 生不是道德起源的充分条件,并不是说有了人 马上就有了道德。第一批从动物脱离出来的人, 虽然已不再象动物那样完全靠本能的指导来行 动,但作为正在形成的人,他们仍然在很大的 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本能。他们野处群居,没 有夫妇匹配之合,男女杂游,不媒不聘,没有 伦理可言,乱伦想象普遍存在。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提法是道德有没有明确的 根据或基础,能找到理由说明人应该善良、 做公正的事而不做坏人坏事吗?
1、如果一个人有宗教信仰,那么他就确实有 了他本人的道德的基础,他们认为当且仅当生 活中有上帝,来世或某种宗教时,他们的生存 才有意义、有目的、他们才有理由做到有道德。
2、一个人基于自觉的自身利益能证明,无论 如何,行善一般比作恶要好,创造一个好的世 界和社会一般比创造坏的好。需要说明的是, 并非暗示一个人应该追求自身利益,只是说如 果人人都尽力做好事,做好人而避免和制止坏 事,这就符合每一个人的自身利益。例如,一 个团体内没有任何人杀人、偷窃、说谎、欺诈, 那么该团体的每个成员就都会得益。任何一个 成员都会说:“我做好事不做坏事符合我的自 身利益,因为这样做我就受益,不这样做我就 会被排除团体或受到惩罚。”

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道德
本质 功能 作用
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由经 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 质 2.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 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 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4.社会经济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除了以上主要功能外,道德还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 向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 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
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 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具体表现在:影响 经济基础,影响社会生产力,对社会意识有重大 的影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相 联系。有道德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阶级利益所 决定。只有反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 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 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则阻碍。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 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 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 间关系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 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主要形式。 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 心的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 用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道 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而是 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密切配合, 共同发挥调节作用。
小结: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力量 是广泛的,深远的,他深刻的影响人们的意志,行为,和 品格,也深刻的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道德的力量随时 代的发展而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 量。
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 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它是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大一思政笔记第五章

大一思政笔记第五章

大一思政笔记第五章通常涉及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道德的起源、道德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第五章道德教育的笔记要点:1.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正当与不正当行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道德具有引导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等功能。

-道德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个人的道德素质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具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集体主义原则等鲜明特点。

-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4. 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集体主义原则、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包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6. 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

-道德实践是指个人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7.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

-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规范性行为准则,它是指人们所追求
的价值观、义务和责任。

道德是由社会、文化、宗教、传统和个人的因素
来塑造的,其本质是包含了让人们相互尊重、公正、诚实、宽容、负责、
自律等方面的规范和信仰。

它是由人类自身创造和实践出来的,是人类历
史和文化的产物,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道德具有以下特点:
1.原则性:道德准则是从伦理价值观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原则。

2.社会性:道德是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它体现了社会文化的传承和
演进。

3.自律性:道德是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培养个人品德健全的社会
义务。

4.个性化:道德的基础是个人个性的独特性,不同人由于其成长环境、与他人交往等的不同,其道德观的偏好也不同。

道德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个体意识和自我控制力。

道德准则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纪律,
并催促人们对自我和他人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2.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道德准则对人们交往和协作起到了调节
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并推动社会进步。

3.培养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准则对人们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勇气、责任感、创新等起到了培养和塑造作用。

4.强化家庭、社区和国家等群体的凝聚力。

道德准则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加强家庭、社区和国家等团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道德是人类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个人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董仲舒: 董仲舒: 王道之三纲,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 天人感应论:天不仅制定了道德准则, 天人感应论:天不仅制定了道德准则,还通 天人感应”来赏善罚恶。 过“天人感应”来赏善罚恶。
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 道德源于“自然法” 道德源于“自然法”。
1.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1)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也是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也是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社会关系 (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第三个历史前提。 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第三个历史前提。 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第三个历史前提 道德就是人们对自身行为在社会关系中的“应当” 道德就是人们对自身行为在社会关系中的“应当” 不应当”的自觉意识。 与“不应当”的自觉意识。
神是必然存在的,惟一的。 神是必然存在的,惟一的。神是万物的自由 原因,万物都在神之内,都依靠神, 原因,万物都在神之内,都依靠神,没有神 就既不能存在也不能被理解, 就既不能存在也不能被理解,我们的心灵都 是由神决定的。 是由神决定的。
2、先验论(天赋说) 、先验论(天赋说)
把道德说成是人与生俱来, 把道德说成是人与生俱来,内心固有的是非观念和 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 孟子: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孟子: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是非之心” 非右外铄我也, 心”、“是非之心”,“非右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也”。 柏拉图的“回忆说” 的理念是神把“ 柏拉图的“回忆说” : “善”的理念是神把“善 的理念”放进人的灵魂中去的结果, 的理念”放进人的灵魂中去的结果,灵魂在物质的 尘世生活中又一次看见这些同类的有形事物时, 尘世生活中又一次看见这些同类的有形事物时,便 能回忆起那些已被遗忘的形式。 能回忆起那些已被遗忘的形式。

第一篇职业道德

第一篇职业道德

第一篇 职业道德 第一章 职业道德概述 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动脉,识别社会发展方向,确定自身存在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

包括:①道德的认识功能。

②道德的调节功能。

③道德的教育功能。

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是道德的这种功能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现,它具体作用有: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

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③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调整一定职业活动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其本质是:①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②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

③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4.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具体有哪些? 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①爱岗敬业:爱岗敬业,通俗地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它是人类社会所有职业道德的一条核心规范,它要求从业者既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又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是职责,也是成才的内在要求。

②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人类共同遵循的普遍价值观,它既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速记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速记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速记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知识点总结: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和交往,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内在需要。

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规范和准则,旨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功能:道德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等。

作用:道德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爱国奉献: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贡献。

勤劳勇敢:强调勤劳节俭、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

自强不息:强调个人不断努力进取、追求进步和成长。

厚德载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仁爱和互助精神。

博大宽和:强调个人心胸开阔、待人宽容、和谐共处的品质。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四讲 道德的概念、本质、结构、功能

第四讲 道德的概念、本质、结构、功能

(二)道德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道德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体现为 “不太情愿的自愿”、“被动的主 动”。每个人的道德中都有他律的 成分,道德水平的不同只是他律性 和自律性的程度不同而已,并不是 他律性或自律性的消失。 “有红绿灯为啥还要交警”
(三)道德是阶级性和全民性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的阶级性与 全民性是交融互渗、相互统一的: 阶级性中包含着全民性的因素,全 民性寓于阶级性之中;全民性带有 阶级性的烙印,阶级性渗透在全民 性之中,实质上是道德的特殊性和 普遍性的关系。
(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道德根源于现实,受现实关系的制 约并适应着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同人 的世俗生活密不可分。任何一种道德要 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就必须立足现 实生活、面向社会生活实际,考虑到大 多数社会成员的接受程度和觉悟程度。 道德虽然源于现实,但更指向理想, 由“是什么”指向“应当是什么”。
二、道德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 现象的特殊性
(一)道德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二)道德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三)道德是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 (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五)道德是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
(一)道德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客观的外在的社会道德,只 有内化和体现为个人道德才能实 现其功能,主观性的个人道德只 有外化和提升为社会的道德才能 获得现实的生命。
二、道德的基本功能
(六)道德的激励功能 道德能够激励人们通过对“应 有”的追求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促使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完 善,使社会关系更加融洽。 学习道德榜样 自我激励(座右铭)
思考题
1、道德的本质 2、道德的结构与功能
参考书目
1、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2、甘葆露主编;《伦理学概论》,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周中之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 社,2004年版;

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

1>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体系 (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
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深层本质)
1.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
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
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1>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般本质)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 的 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 和 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 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 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 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 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 意义上关系中华名族的未来。
激励、沟通等方式,得以实现。
3、教育功能
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人 们,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
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
道德水平。
4、辩护功能
又可称为道德的论证功能,即 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特别是制度 和秩序的合理性进行道德的辩 护和论证。
三、道德的作用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要结合起来
道 德 规 范
关于道德的三个方面
一、道德的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
三、 道德的作用
一、道德的本质
1>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般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般本质)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体系(特殊本质)

道德

道德
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 献精神 公私之辨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一条主线,在公私之辨种,把“公义胜私欲”作为道 德的根本要求,乃至把公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主张克己奉公。 《诗经》:夙夜在公 《尚书》: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西汉贾谊《战国策》: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发生冲突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 利”、“见利思义”,主张“以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这些思想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于提高我国当前的道 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 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在人和 人相处中,应当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凡是我不愿意别人施加于我的一切事情,我都 应当自觉地不施加于别人,以免别人受到伤害。我希望达成的事情,也要允许和帮助 别人能够达成。他认为“克己复礼为仁”。 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荀子强调“仁者自爱”。 墨子强调“兼相爱,交相利”。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精神道德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因而,人们除 了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 德需要。道德需要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要实现这种追求,就应当明智。孟 子把之看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认为“是非之心,智也”。在古人 看来,明智则必须好学,学习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圣贤由学而成, 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离开学将一事无成。《礼记中庸》强调,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人们通过勤奋的学习, 学以成德,学以成性。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 自己的能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儒、道、墨、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 要的就是要修身养性。孔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 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 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人们应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 日三省吾身”。荀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墨 家也非常重视修身,注重社会环境对仁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2015年考研政治思修第四章PPT及习题

2015年考研政治思修第四章PPT及习题

• • • • • • • • •
三、分析题 1、有一种说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可有可无”,请加以评析。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材料2 对温州人来说,8月8日曾是他们的“耻辱日”。1987年8月8日,一批温州产劣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当众烧毁 。如今,温州人将这一天定为“信用日”,可谓意味深长。温州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初地之一,从最初消费者抵制温 州货到现在消费者信任温州名牌,温州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信用、道德的力量。提起大名鼎鼎的松下电器,人们恐怕 都不会陌生。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做生意时也要 做对方的掌拒,意思是说,要想到对方的利益。正是袍着这_种精神,而不仅是商业盈利目的,松下电器才能生产 出高品质的产品。那种不讲道德、黑心“宰人”的行径,虽可一时得手,但永远做不大生意。只有为消费者着想的 人,才能成就大事业。当然,提高质量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是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的,但为消费者着想、提高和保证 产品质量是会有回报的,长时期建立起来的市场声誉是有价格的。为什么优质品牌的产品能比同类产品卖得贵?因 为对消费者来说,花钱买声誉就是花钱买安全和可靠。 请回答: (1)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谈谈诚信道德建设的主要意义。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道德是善恶美为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所维系的, 调整社会关系,评价人们行为的准则、规范和观念的总和。 道德产生于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社会实践;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主观条件;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历史前 提。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 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经济关 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的功能 调节功能,指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 们之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道德最突出的功能。其中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 主要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

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

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

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

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
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社会意识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又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一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对这种能动作用的夸大或贬低乃至否认都是错误的。

因此,要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
一种是“道德决定论”(或称“道德万能论”)。

“道德决定论”者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孟子说过:“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把道德的作用看成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根本所在。

荀子亦有相类似的看法,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所谓的“礼”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显然,荀子把“礼”看作是修身、成事、治国之根本。

欧洲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夸大道德的作用。

他们否认阶级斗争,试图用道德的手段,特别是用“爱”的说教,一方面劝导富人于穷人仁慈,为人类作出牺牲;另一方面劝导穷人忍让,在物质利益上知足,空想“爱”能化干戈为玉帛、阶级对抗的社会能得以改造,社会主义理想蓝图就会变成现实,这种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另一种是“道德无用论”。

“道德无用论”者贬低甚至根本否认道德的能动作用。

中国先秦的商鞅,可算作代表,商鞅认为道德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梯”、“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称为“六虱”。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费利持有类似的观点,主张执政者只管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根本不必顾及什么公正和道德。

十九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超人哲学,鼓吹权力意志决定论,主张靠个人权力无限扩张,以征服世界。

认为道德在弱肉强食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完全无用的,至多也不过是弱者为了反对强者而提出的借口而已。

这是道德无用论的极端形式,是一种与人类为敌的法西斯理论,曾被希特勒奉为至宝,也为我国的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实际遵从,他们把党纪、国法、道德都视为条条框框,一概予以横扫,肆逆十年,给社会造成了深重实难。

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否认道德作用的理论完全是错误的,是违背人的理性,违反社会利益的一种异端邪说,应该予以彻底否定。

道德的主要功能:
1.认识功能—一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

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2.调节功能—一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

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3.教育功能—一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

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4.评价功能—一道德是公正的法官。

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

道德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

5.平衡功能—一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

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三)道德的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

第四,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五,道德对社会稳定和人们日常生活及交往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维护和保证
作用。

道德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关系是普遍的现象,但它所起的能动作用却具有不同的性质,存在着革命与反动、进步与保守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充分肯定道德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但并不把它看作是变革阶级社会经济关系的决定性力量。

P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