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编辑课件
22
三、思维形式的发展
(一)概念的发展 1、深刻性方面: 中年级:过渡阶段(p278,表7-1) 2、丰富性方面: 小学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而更新 的过程。儿童不断掌握新概念,所掌握的概念 不断丰富,并日益系统化。 3、系统性方面: 有一定发展,但对概念的组合分析能力不高, 有待进一步发展。
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反映群更体善对于个利体用的各种信息决定自己和反他映人个采体取之的间行的动情 态度。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感联系。
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编辑课件
38
(一)同伴接纳
人气特点
受欢迎
被拒绝
成绩好
攻击性
有主见
不友好,捣乱
独立和合作能力强 不尊重同伴
热情、乐于助人 缺乏合作精神
善于交际
重要属性 5.07
3.25
5.04
6.92
实际功用 5.93
3.59
6.50
7.69
种属关系 8.66
6.75
7.35
11.88
正确定义 17.81 5.30
14.87 33.25
编辑课件
24
(二)推理能力的发展 • 发展趋势:
①归纳和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存在年龄差异和个 体差异 ②推理范围的抽象度、步骤、正确性、合理性 及逻辑性等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③运算能力上2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Ⅱ 儿童及友其谊邻近性Ⅴ相联发系展的最高 4向从-帮9品岁助质:阶、单段心理描述友己朋谊有发友是帮展,活助出阶动,行否段为则与就自不己是一 朋阶致 友段或 。对自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ppt课件
10
3、师生关系
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绝对的权威 教师的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 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 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请叫我小学生
—————6-12岁儿童心理发
展
1
大纲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1、学生学习的特点 2、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3、赏识有方法,激励有策略 4、孩子不去上学怎么办?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1、小学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2、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1、与父母的关系有三个变化 2、同伴交往 3、师生关系 四、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1、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2、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
11
四、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1、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 行为的能力(从“他律”过渡到“自律”) 道德概念发展:自己>社会>他人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显著 的地位 2、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 由服从向独立发展,虽然高年级以自觉道德动机占主导地 位,但仍离不开对成人指令的服从。 由具体、近景向抽象、远景发展,虽然高年级以社会需要 作为道德动机的基础,但有具体形象性。
7
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ppt)
注意力训练
数石子法:找大小相近的石头若干颗,然后拿硬纸 盖上不能看,然后打开看一眼让他说出有多少颗。
数数字:在纸上随意写下200个5位数字,规定一个 数字(可以两位或三位数字),让他在两分钟内找 出来。
许特尔图表法。在纸上随意位置写下1---25,让孩 子按顺序数出来,30---50秒。
视觉注意练习。常见的智力游戏题目,如迷宫图、 找错题等。
到8、9岁时,学龄儿童的元认知就很明显了。他们 非常清楚自己已经知道的是什么,在学习的时候也 就更有效率。
元认知的成分(董奇,1989): 元认知知识:认知个体、认知任务、认知策略
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绪情感
体验。 元认知监控: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视与调节。
培养儿童的元认知 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
动态练习
三、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特点
1、有意记忆逐渐占优势。
2、从记忆的内容看,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3、从记忆方法看,机械记忆占据主导地位,意义记 忆逐步发展,能够使用记忆策略如:复述,组织, 精细加工策略。
(二)记忆力的培养
1、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任务和信心 2、利用好每天记忆的黄金时间,认真复习 3、运用合适的记忆策略
但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思维结构有待完善。
儿童前运算思维与具体运算思维的比较
概念
前运算思维
具体运算思维
自我中心
儿童认为其他人和自己有着相同的 观点。
儿童可能有时候表现出自我中心,但
是更多的时候会意识到其他人有不同 的观点。
泛灵论
儿童可能认为自行移动的不熟悉的 儿童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生物基础,不
物体像是有生命。
会把生命特征安置到非生物上。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1/ 9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 PPT
具有学习障碍得名人
❖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前苏联得举世闻名得小 说家与文学家,她得代表作《战争与与平》 《安娜 卡列林娜》享誉全世界。她有极强得 想象力与对人类得同情心,可以近乎完美地描 写人们经历爱、恐惧、恨时得心理体验。可 这个世界项级得大文豪却因为考试不及格而 被迫从大学退学。她行为得组织性特差,并且 很难在一个主题上保持长时间得注意力。
❖ 小学儿童字 词概念发展 得研究
❖ ——采用 “选择定义” 得研究结果
2、小学儿童得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 就是思维发展过程中得“飞跃”,或“质变” ❖ (1)关键年龄
一般认为, 这个“关键年龄”在四年级(约10-11岁); 有得认为五年级; 也有得教育研究认为三年级。 ❖ (2)如何瞧待这个“关键年龄”? 林崇德等研究表明“关键年龄”——思维得“转折点”
阅读障碍得行为表现
❖ 记字困难,学过得字不会读不会写 ❖ 拼音困难(大部分),不熟练 ❖ 阅读速度慢,逐字阅读 ❖ 听知觉与记忆困难 ❖ 读后不知意思 ❖ 不爱朗读 ❖ 同音字与形近字经常搞混 ❖ 原因:听觉辨别能力差、语音意识方面有缺陷等。
诊断与训练
❖ 诊断: ❖ 识字量 ❖ 阅读理解测验 ❖ 朗读测验
❖ 学习障碍儿童得诊断就是根据儿童得智力水 平,学习成绩,行为问题与儿童生活得背景情况 等综合因素来作出诊断得。
学习障碍得主要症状与次级症状
❖ 主要症状就是原发性得听说读写算落后。 ❖ 次要症状就是继发性得厌学、低自尊、网络
成瘾、早恋、品行障碍 ❖ 机能就是可转换得,在青春期开始。
有关学习障碍得基本事实
❖ 男生比女生多三倍 ❖ 一般在2-4年级被发现 ❖ 发病率在5-10% ❖ 平均智商在95-100之间 ❖ 涉及文字与阅读得障碍人数多于数学障碍人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
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 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小学儿童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概 括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年级的高低以及 不同智力活动而变化。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 中具体形象成分多些,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思维 中的抽象概括成分逐渐增多,但思维活动仍具有 很大的具体形象性。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 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皮亚杰)
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思维具有易变性 思维具有可逆性 能解决守恒问题、能认识和采纳他人观点 初步掌握了逻辑思维,出现了对具体事物进行
群集运算的能力
群集运算的五个指标
1、组合性:群中的两个运算可以组合而产生同一群的一 个新运算。
详见P284林崇德的研究
四 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男人+女人=人类,植物+动物=生物 2、可逆性:每一运算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运算。 A+B=C,C-B=A 3、结合性: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组合几个运算获得相同的
结果。 (A+B)+C=A+(B+C) 4、同一性:任何运算都有一逆运算能与之组合而产生
“零运算”。 +A-A=0 5、重复性:质的重复,性质不变。 A+A=A,人类+人类=人类
例如,关于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研究发现,7-8 岁儿童能够理解左右关系的转化性,8-10岁儿 童已理解左右关系的依赖性,10-11岁基本能理 解左右关系概念的辨证属性。这说明,7-8岁, 儿童的辨证思维已开始萌芽,10-11岁已经能够 进行初步的辨证思维。
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 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ppt课件
精选ppt
5
1.狭义的学习与广义的学习
❖ 广义的学习(1earning),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 化的过程。
❖ 狭义的学习(study),它是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 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也是一种有目 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 活动,更是一种社会的义务。
精选ppt
6
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精选ppt
10
(四) 初入学儿童的心理障碍
❖ 1.对学校的消极态度 ❖ 2.学习障碍 ❖ 3.交往障碍
精选ppt
11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 (一)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精选ppt
12
小学儿童的主导学习动机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 第一种,为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或为了得到家长和教 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这一种学习动机是直 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
(4)小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道德范畴,不过对不同范畴的理解有不 同的水平。
精选ppt
25
(二) 从协调步向分化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在道德发展上, 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年龄 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 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精选ppt
26
(三)自觉纪律的形成
所谓自觉纪律(self-awareness principle), 就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
精选ppt
24
❖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表现为从具体形象性向逻辑抽象性发展的 趋势:
(1)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小学生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 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在道德品质的判断上,小学生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开始逐 步形成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02
03
04
第三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1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小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有以下特点:
2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着辩证思维的萌芽。
3
儿童辩证思维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四年级是一个转折时期。
4
在小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中,辩证概念、辩证推理和辩证判断三种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速度不同。小学生对不同内容的辩证判断的正确率不同。
生物学假设
缺乏学习兴趣、不够用功、缺乏学习方法。
04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
03
心理与环境假设
01
现代环境种种因素也会导致儿童脑功能障碍,从而成为学习困难的原因。如放射线、噪声、荧光灯等物理性刺激,情绪性疲劳、环境刺激过多或缺乏等心理因素也是间接促发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除此之外,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家庭经济的贫困、家庭成员的不和以及家庭文化氛围差都与学业不良密切相关。
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而学习;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
C
为得到高分,不落人后而学习;为得到老师的赞许、家长的表扬而学习;为得到各种奖励或荣誉而学习。
B
为个人前途、理想而学习;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
D
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种:
A
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1
第一节 小学儿童(童年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2
年龄阶段
3
童年期是指儿童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般特征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二、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在该过渡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年龄(10-11岁)”,在此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学科发展不平衡),儿童的思维逐步具备人类的完整结构。
2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所谓基本过程包括抽象、概括、具体化、分析、综合、比较。
2.1概括能力的发展儿童的概括能力发展最初从动作概括到表象概括,再到语言概括。
在语言概括期以后,又经历几种不同的概括阶段。
相似性概括,具体形象概括,特征概括,抽象概括。
小学儿童数概括能力的发展趋势:1)7-8岁基本上属于具体形象水平;2)8-10岁从具体形象概括向形象抽象概括过渡;3)10-12岁,大多数儿童进入初步抽象概括水平。
小学儿童语词概括能力的发展:1)2-5年级儿童在概括包含不同因素的材料时,有不同水平;2)8岁半-9岁组儿童语文学习成绩非常接近,但词语概括能力差别很大,4-5年级成绩的差异也很显著,这是儿童概括能力发展上的两个明显的转折期;3)2-4年级概括词语能力发展缓慢。
4)将三个词语单独列出,儿童可以概括,而将它们分别置于三个句子中则不会概括;小学儿童概括发展的基本特点: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
在小学期内,概括水平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他们虽然能够进行概括,但所概括的特征或者属性,常常是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者属性,他们更多的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
第二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儿童概括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高年级儿童开始以初步本质抽象概括为主。
2.2 比较能力的发展从正确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从区分个别部分的异同逐步发展到许多部分的关系的异同,从直接条件下的比较发展到运用语言在头脑中引起表象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第78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课程
小学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对其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建立 起互信、互动的良好关系。
04
小学儿童个性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认知
01
小学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始思考自己的特点,如喜
好、能力等。
自我评价
02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小学儿童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评价,如自
尊、自信等。
自尊心
03
小学儿童开始有自尊心,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对于批
展。
注意力发展
小学儿童逐渐从无意注 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能 够较为专注地完成某项
任务。
记忆力发展
记忆能力逐渐增强,从 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
展。
思维发展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过渡,能够进 行较为复杂的思考和推
理。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01
02
03
前习俗水平
以自我为中心,以行为后 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习俗水平
开始意识到行为的社会价 值,以社会要求和行为结 果来判断行为。
后习俗水平
意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 ,能够进行独立的道德判 断。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一 定影响,如智力、性格等。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 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教育因素
教育方式和内容对儿童心理发 展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教育 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
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儿童能够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心理
发展。
02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定义
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 基础,包括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三,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可见,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稳发展时期。
8、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是什么?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增高;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对自己各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具体的评价;第三,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倾向;第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自我评价总的发展趋势是从评价的具体性向抽象性、从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过渡;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9、什么是社会性认知?它的发展趋势如何?所谓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很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
它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⑴从表面到内部。
⑵从简单到复杂。
⑶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⑷从对个人即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系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
⑸从集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⑹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10、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11、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阶段(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观点与自己的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冲突。
他们已经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反应,但儿童还不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3:相互角色采择(10-12)。
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
12、麦克斯白提出儿童控制的三阶段模式包括父母控制(6岁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上)。
13、塞尔曼提出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是什么?第一阶段(3~7岁),没用形成友谊的概念,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以后),自主的共存阶段。
14、师生关系的类型主要有友好型、冷淡型、关怀型和拒绝型。
15、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积极的态度变化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使他们的成绩不断提高,这又增强了教师的期待感,以至于形成教育中的良性循环,这种现象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暗含期待效应)16、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逐步形成自觉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从小学时期开始,儿童形成系统的到的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其发展得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一般来讲,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言行不一致的分化。
(3)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儿童出现协调外部和内部冬季的标志。
(4)小学儿童品德发展有过渡性的特点,小学儿童道德发展存在关键期或转折期。
(三年级下学期)17、自觉纪律就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是在儿童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而不是依靠外界强制的纪律。
18、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对偶故事法是通过设计好的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来探明儿童在行为判断时所依据的道德准则,它是皮亚杰设计的的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
(2)说明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规律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识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并且提出的儿童道德认识发展水平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3)他律道德是指根据外在的道德准则进行道德行为判断,儿童只注意行为的结果,不考虑动机,其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
(4)自律道德是指根据自身具有的道德准则进行道德行为判断,儿童能从动机出发,用自身内在的道德准则来进行道德判断。
19、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两难故事法是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时采用的方法,他设计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通过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评价来测评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
(2)道德认识发展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习俗不平,后习俗不平,六阶段是: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社会契约定向,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3)认知冲突法也叫认知失衡法,是柯尔伯格提倡的儿童道德教育方法,它是先通过两难故事引发儿童的认知失去平衡,然后通过引导解决冲突,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20、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发展水平的特点是呈马鞍形,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
21、元认知及其发展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第八章中学生(青少年)心理的发展1、中学生分少年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和青年初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又称为青少年期。
2、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是青春期。
3、初中生(少年期)的心理矛盾现象有哪些。
?(1) 成熟身体现状与半成熟心理之间的矛盾(2)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反抗性与依赖性。
②闭锁性与开放性。
③勇敢与怯懦。
④高傲与自卑。
⑤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4、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主要有心理生物性紊乱,自杀的倾向即行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5、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皮亚杰认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问题,即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其特点有三,一是思维中开始运用假设,二是具备逻辑推理能力。
三是掌握和运用逻辑法则。
6、初中生思维品质发展特点有哪些?(1)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
(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3)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7、初中生的自我中心是什么?有什么表现?自我中心是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是皮亚杰提出的初中生独特的思维方式。
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1.假想的观众初中生自我中心式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们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
因此,他们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
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
当他们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认为自己认为美的,别人自然喜欢;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该接受。
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是与他们的想法格格不入,而导致与父母关系的危机。
初中生还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男生会站在镜子前面伸展自己的胳臂,欣赏自己逐渐发达的肌肉;女生会花很多时间试用不同的化装品、头发式样及衣服等,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
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
2.独特的自我在初中生自我中心的思想中,与“想象的观众”相对应的是关于“个人的虚构”。
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
因此,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
许多初中生的家长都熟悉自己的孩子常说的这样一句话,‘你们怎么会了解我的感受呢?'这种对于自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就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8、初中生的个性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总体来讲,个性的特点有二,一是不平衡性,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9、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二个快速发展时期,一是1-3岁,二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