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铁碳合金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课后答案.docx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哈工大工业大学 崔忠圻主编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第一章填表:晶格类型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体心立方2a43868%面心立方4a421274%密排六方6a211274%5、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23)、(0-1-2)、(421)等晶面和[-102]、[-211]、[346]等晶向10、已知面心立方晶格常数为a,分别计算(100)、(110)、和(11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求出【100】、【110】和【111】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某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是指该晶向上单位长度排列原子的个数)答:(100):(110):(111):14、何谓组元?何谓相?何谓固溶体?固溶体的晶体结构有何特点?何谓置换固溶体?影响其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答: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形成的晶体结构与某一组元相同的固相。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特点:固溶体仍保持着溶剂的晶格类型,但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晶格畸变,2)有偏聚与有序,3)当低于某一温度时,可使具有短程有序的固溶体的溶质和溶剂原子在整个晶体中都按—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转变为长程有序,形成有序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原子尺寸,电负性,电子浓度,晶体结构15、何谓固溶强化?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哪个大?为什么?答:固溶强化:在固溶体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大于置换固溶体的强化效果。
原因: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晶格畸变也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间隙固溶体晶格畸变大于置换固溶体的晶格畸变16、何谓间隙相?它与间隙固溶体及复杂晶格间隙化合物有何区别?答:间隙相: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形成的简单的晶体结构称为间隙相。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完整版.docx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1-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 1 2 3[-2 1 1]、[3 4 6]等晶向。
)、(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答:1-2 立方晶系的 {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 1 1} 晶面共包括(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四个晶面,在一个立方晶系中画出上述四个晶面。
1-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为a=b≠ c,c=2/3a 。
今有一晶面在 X、Y、Z 坐标轴上的结局分别为 5 个原子间距、 2 个原子间距和 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由题述可得: X 方向的截距为×2a/3=2a 。
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 ,1/2a ,1/2a5a, Y 方向的截距为2a,Z 方向截距为3c=3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5,5 255 )1-4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 1 0 0 )、( 1 1 0 )、(1 1 1 )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 1 0 0) ==a/2 H( 1 1 0) ==√2a/2H)==√3a/6(111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 1 1 0 )1-5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 1 0 0 )、( 1 1 0 )、(1 1 1 )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 1 0 0) ==a/2H( 1 1 0) ==√2a/4H( 1 1 1) ==√3a/3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 1 1 1 )注意: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是:1、体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和为奇数是H=,当指数和为偶数时 H=2、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不全为奇数是H=,当指数全为奇数是H=。
1-6 试从面心立方晶格中绘出体心正方晶胞,并求出它的晶格常数。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完整版.docx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1-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 1 2 3[-2 1 1]、[3 4 6]等晶向。
)、(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答:1-2 立方晶系的 {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 1 1} 晶面共包括(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四个晶面,在一个立方晶系中画出上述四个晶面。
1-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为a=b≠ c,c=2/3a 。
今有一晶面在 X、Y、Z 坐标轴上的结局分别为 5 个原子间距、 2 个原子间距和 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由题述可得: X 方向的截距为×2a/3=2a 。
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 ,1/2a ,1/2a5a, Y 方向的截距为2a,Z 方向截距为3c=3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5,5 255 )1-4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 1 0 0 )、( 1 1 0 )、(1 1 1 )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 1 0 0) ==a/2 H( 1 1 0) ==√2a/2H)==√3a/6(111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 1 1 0 )1-5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 1 0 0 )、( 1 1 0 )、(1 1 1 )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 1 0 0) ==a/2H( 1 1 0) ==√2a/4H( 1 1 1) ==√3a/3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 1 1 1 )注意: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是:1、体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和为奇数是H=,当指数和为偶数时 H=2、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不全为奇数是H=,当指数全为奇数是H=。
1-6 试从面心立方晶格中绘出体心正方晶胞,并求出它的晶格常数。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崔忠圻版)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2-3 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答:(1)因为金属结晶时存在过冷现象,是为了满足结晶的热力学条件,过冷度越大,固、液两项的自由能差越大,相变驱动力越大。
(2)过冷度随金属的纯度不同和本性不同,以及冷却速度的差异可以再很大范围内变化。
金属不同,过冷度也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反之,越小。
(3)会,当液态金属的自由能低于固态时,这时实际结晶温度高于理论结晶温度T m,此时,固态金属才能自发的转变为液态金属,称为过热。
2-4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均匀形核是指:若液相中各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是相同的;非均匀形核:液态金属中存在微小的固相杂质质点,液态金属与型壁相接触,晶核可以优先依附现成的固体表面形核。
在实际的中,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要容易发生。
二者形核皆需要结构起伏,能量起伏,过冷度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晶胚的尺寸必须大于临界晶核半径。
2-5说明晶体成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答;正温度梯度下以平面状态的长大形态,服温度梯度下以树枝状长大。
2-6简述铸锭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的性能特点?(1)表层细晶区形成原因:①型壁临近的金属液体产生极大过冷度满足形核的热力学条件;②型壁可以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地。
该晶区特点:组织细密,力学性能较好,但该晶区较薄,一般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2)柱状晶区的形成原因:①液态金属结晶前沿有适当的过冷度,满足形核要求;②垂直于型壁方向散热最快,晶体向相反的方向生长;③外因是散热的方向性;④内因是晶体晶体生长的各向异性。
该晶区的特点:相互平行的柱状晶接触面及相邻垂直的柱状晶区的交界面较为脆弱,并常聚集着易熔杂质和非金属夹杂物,使铸锭在热压力加工时,容易沿着这些脆弱面开裂,组织比较致密。
(3)中心等轴晶区形成特定:①中心液体达到过冷,加上杂质元素的作用,满足形核的要求;②散热失去方向性,晶核自由生长,长大速度差不多,长成等轴区。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哈工大工业大学 崔忠圻主编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第一章填表:晶格类型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体心立方2a43868%面心立方4a421274%密排六方6a211274%5、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23)、(0-1-2)、(421)等晶面和[-102]、[-211]、[346]等晶向10、已知面心立方晶格常数为a,分别计算(100)、(110)、和(11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求出【100】、【110】和【111】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某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是指该晶向上单位长度排列原子的个数)答:(100):(110):(111):14、何谓组元?何谓相?何谓固溶体?固溶体的晶体结构有何特点?何谓置换固溶体?影响其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答: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形成的晶体结构与某一组元相同的固相。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特点:固溶体仍保持着溶剂的晶格类型,但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晶格畸变,2)有偏聚与有序,3)当低于某一温度时,可使具有短程有序的固溶体的溶质和溶剂原子在整个晶体中都按—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转变为长程有序,形成有序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原子尺寸,电负性,电子浓度,晶体结构15、何谓固溶强化?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哪个大?为什么?答:固溶强化:在固溶体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大于置换固溶体的强化效果。
原因: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晶格畸变也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间隙固溶体晶格畸变大于置换固溶体的晶格畸变16、何谓间隙相?它与间隙固溶体及复杂晶格间隙化合物有何区别?答:间隙相: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形成的简单的晶体结构称为间隙相。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哈工大工业大学 崔忠圻主编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第一章填表:晶格类型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体心立方2a43868%面心立方4a421274%密排六方6a211274%5、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23)、(0-1-2)、(421)等晶面和[-102]、[-211]、[346]等晶向10、已知面心立方晶格常数为a,分别计算(100)、(110)、和(11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求出【100】、【110】和【111】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某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是指该晶向上单位长度排列原子的个数)答:(100):(110):(111):14、何谓组元?何谓相?何谓固溶体?固溶体的晶体结构有何特点?何谓置换固溶体?影响其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答: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形成的晶体结构与某一组元相同的固相。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特点:固溶体仍保持着溶剂的晶格类型,但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晶格畸变,2)有偏聚与有序,3)当低于某一温度时,可使具有短程有序的固溶体的溶质和溶剂原子在整个晶体中都按—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转变为长程有序,形成有序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原子尺寸,电负性,电子浓度,晶体结构15、何谓固溶强化?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哪个大?为什么?答:固溶强化:在固溶体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大于置换固溶体的强化效果。
原因: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晶格畸变也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间隙固溶体晶格畸变大于置换固溶体的晶格畸变16、何谓间隙相?它与间隙固溶体及复杂晶格间隙化合物有何区别?答:间隙相: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形成的简单的晶体结构称为间隙相。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崔忠圻第三版课后题全部答案
10.
11. 多晶型转变:大部分金属只有一种晶体结构,但也有少数金属如 Fe、Mn、Ti、Co 等具有两种或几种的晶体结 构,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称为多晶型转变。
-8.1% 12. 晶带:平行于或相交于同一直线的一组晶面叫做一个晶带。
晶带轴:晶带中平行于或相交于的那条直线叫做晶带轴。 13.(1-211)(-3211)(-1-122) 14.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一般来说,组元是组成合金的元素,也可以是稳定的化合物;
随着晶胚 r 增大,系统的自由能下降,这样的晶胚可以自发地长成稳定的晶核,当 r= rk =时,这种晶胚既可能消失,
也可能长大称为稳定的晶核,因此把 rk 称为临界形核半径;
⑾活性质点:在非均匀形核中,固态杂质和晶核(晶体)界面满足点阵匹配原理(结构相似、尺寸相当),就可能
能量起伏;
⑦均匀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是相同的,这种形核方式称为均匀形核;
⑧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下降只补偿了表面能的 2/3,还有 1/3 的表面能没有得到补偿,需要
对形核作功,故称
△Gk=1/3Skσ为形核功;
⑨临界形核半径:当 r<rk 时,随着晶胚 r 增大,系统自由能增加,这种晶胚不能成为稳定的晶核,当 r>rk 时,
电子浓度决定的,故电子浓度影响着固溶度:公式
上式 Va、Vb 分别为溶剂和溶质的原子价,X 为溶剂 B 的摩尔分数。一定的金属晶体结构的单位体积中能容纳的 价电子数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结构不稳定甚至变化,故此固溶体的电子浓度有一极限值。(fcc 为 1.36,bcc 为 1.48)元素的原子价越高,则其固溶度越小。 4 晶体结构因素:溶剂与溶质的晶体结构类型是否相同,是其能否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必要条件。如果组元的 晶体结构不同,只能形成有限固溶体。即使组元晶体结构相同但是不能形成无限固溶体,其溶解度也将大于晶 格类型不同的组元间的溶解度。 以上 4 个要素都有利时所形成的固溶体固溶度可能较大,甚至无限固溶体。但上述四个要素只是形成固溶体的必要 条件。此外,温度越高,固溶度越大。 15. 固溶强化:在固溶体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 强化。 由于间隙原子造成的晶格畸变比置换固溶体要大得多,所以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要好。 16. 间隙相:过渡族金属能与原子甚小的非金属形成化合物,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比值小于 0.59 时, 形成的化合物具有比较简单的晶体结构,称为间隙相; 间隙相与间隙固溶体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间隙相是一种化合物,它具有与其组元完全不同的晶体结构,而间隙 固溶体则保持溶剂组元的晶格类型; 间隙相的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半径比小于 0.59 且具有较简单的结构,而间隙化合物的非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 半径比大于 0.59 且结构比较复杂。此外,间隙相一般比间隙化合物硬度更高,更稳定。 17. Ag、Al 都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如果 Ag、Al 在固态下形成无限固溶体,则必须是置换固溶体,影响置换 固溶体的四个因素:原子半径、电负性、电子浓度、晶体结构。Ag、Al 的原子半径相差不大、电负性相差不大,晶 体结构都为面心立方晶体,这三个因素都比较有利,但是面心立方结构单位体积能容纳的价电子数有一定限度,超 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结构的不稳定甚至改变,故而有电子浓度有一定的限度。AL 的化合价位+3(很大),只需溶入 相对较少的 AL 就能达到极限电子浓度,即溶解度有一定限度,不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18. P107 19. 晶体结构:固溶体保持着溶剂组元的晶格类型,此外固溶体结构还会发生如下变(①晶格畸变;②偏聚与有序; ③有序固溶体); 金属化合物晶结构不同于任一组元,是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新相; 机械性能:固溶体相对来说塑韧性较好,硬度低;金属化合物硬而脆。 20. 点缺陷都会造成晶格畸变,对金属的性能产生影响,如使屈服强度升高、电阻增大、体积膨胀等等;此外,点 缺陷的存在将加速扩散,因而凡是与扩散有关的相变、化学热处理、高温下的塑性变形和断裂等等,都与空位和间 隙原子的存在和运动有关系。 21. 刃形位错:设有一简单立方晶体,某一原子面在晶体内部中断,这个原子平面中断处的边缘就是一个刃形位错, 犹如用一把锋利的钢刀将晶体上半部分切开,沿切口硬插入一额外半原子面一样,将刃口处的原子列称为刃形位错 线。 螺形位错:一个晶体的某一部分相对于其它部分发生滑移,原子平面沿着一根轴线盘旋上升,每绕轴线一周,原 子面上升(下降)一个晶面间距。在中央轴线(即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是按螺旋型排列的,这种位错称为螺形位错。 各种间隙原子核尺寸较大的置换原子,它们的应力场是压应力,因此在正刃形位错的上半部分的应力相同,二者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崔忠圻版)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2-3 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答:(1)因为金属结晶时存在过冷现象,是为了满足结晶的热力学条件,过冷度越大,固、液两项的自由能差越大,相变驱动力越大。
(2)过冷度随金属的纯度不同和本性不同,以及冷却速度的差异可以再很大范围内变化。
金属不同,过冷度也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反之,越小。
(3)会,当液态金属的自由能低于固态时,这时实际结晶温度高于理论结晶温度T m,此时,固态金属才能自发的转变为液态金属,称为过热。
2-4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均匀形核是指:若液相中各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是相同的;非均匀形核:液态金属中存在微小的固相杂质质点,液态金属与型壁相接触,晶核可以优先依附现成的固体表面形核。
在实际的中,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要容易发生。
二者形核皆需要结构起伏,能量起伏,过冷度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晶胚的尺寸必须大于临界晶核半径。
2-5说明晶体成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答;正温度梯度下以平面状态的长大形态,服温度梯度下以树枝状长大。
2-6简述铸锭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的性能特点?(1)表层细晶区形成原因:①型壁临近的金属液体产生极大过冷度满足形核的热力学条件;②型壁可以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地。
该晶区特点:组织细密,力学性能较好,但该晶区较薄,一般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2)柱状晶区的形成原因:①液态金属结晶前沿有适当的过冷度,满足形核要求;②垂直于型壁方向散热最快,晶体向相反的方向生长;③外因是散热的方向性;④内因是晶体晶体生长的各向异性。
该晶区的特点:相互平行的柱状晶接触面及相邻垂直的柱状晶区的交界面较为脆弱,并常聚集着易熔杂质和非金属夹杂物,使铸锭在热压力加工时,容易沿着这些脆弱面开裂,组织比较致密。
(3)中心等轴晶区形成特定:①中心液体达到过冷,加上杂质元素的作用,满足形核的要求;②散热失去方向性,晶核自由生长,长大速度差不多,长成等轴区。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崔忠圻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崔忠圻版) 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10-1 何谓钢的退火,退火种类及用途如何,答:钢的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种类:根据加热温度可以分为在临界温度AC1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根据冷却方式可以分为等温退火和连续冷却退火。
退火用途: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保温足够长时间,使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其主要应用于亚共析钢,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提高塑韧性、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中碳结构钢中的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缺陷。
2、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1- 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过共析钢)之间,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对于亚共析钢,如果钢的原始组织分布合适,则可采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达到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的目的。
对于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主要是为了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
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均匀组织、为淬火做组织准备。
4、均匀化退火:又称扩散退火,它是将钢锭、铸件或锻轧坯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消除铸锭或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及区域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
5、再结晶退火: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同时消除加工硬化和残留内应力,使钢的组织和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状态。
金属学与热管理组织课后知识题目解析(崔忠圻版)东北大学
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10-1 何谓钢的退火?退火种类及用途如何?答:钢的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种类:根据加热温度可以分为在临界温度AC1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根据冷却方式可以分为等温退火和连续冷却退火。
退火用途: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保温足够长时间,使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其主要应用于亚共析钢,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提高塑韧性、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中碳结构钢中的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缺陷。
2、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1- 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过共析钢)之间,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对于亚共析钢,如果钢的原始组织分布合适,则可采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达到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的目的。
对于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主要是为了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
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均匀组织、为淬火做组织准备。
4、均匀化退火:又称扩散退火,它是将钢锭、铸件或锻轧坯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消除铸锭或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及区域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
5、再结晶退火: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同时消除加工硬化和残留内应力,使钢的组织和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状态。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四章 铁碳合金
第四章铁碳合金(一)填空题1.Cr、V在γ-Fe中将形成固溶体。
C、N则形成固溶体。
2.渗碳体的晶体结构是,按其化学式铁与碳原子的个数比为3.当一块质量一定的纯铁加热到温度时,将发生a-Fe向γ-Fe的转变,此时体积将发生。
4.共析成分的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至室温时,其相组成物为,组织成物为。
5.在生产中,若要将钢进行轧制或锻压时,必须加热至相区。
6.当铁碳合金冷却时发生共晶反应的反应式为,其反应产物在室温下被称为。
7.在退火状态的碳素工具钢中,T8钢比T12 钢的硬度,强度。
8.当W(C)=0.77%一2.11%间的铁碳合金从高温缓冷至ES线以下时,将从奥氏体中析出,其分布特征是。
9.在铁碳合金中,含三次渗碳体最多的合金成分点为,含二次渗碳体最多的合金成分点为。
10.对某亚共析碳钢进行显微组织观察时,若估计其中铁素体约占10%,其W(C) = ,大致硬度为11.奥氏体是在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
12.铁素体是在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
13.渗碳体是和的金属间化合物。
14.珠光体是和的机械混合物。
15.莱氏体是和的机械混合物,而变态莱氏体是和的机械混合物。
16.在Fe—Fe3C相图中,有、、、、五种渗碳体,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是、、、、。
17.钢中常存杂质元素有、、、等,其中、是有害元素,它们使钢产生、。
18.纯铁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同素异晶体有(写出温度区间) 、、。
19.碳钢按相图分为、、;按W(C)分为(标出W(C)范围) 、、。
10.在铁—渗碳体相图中,存在着四条重要的线,请说明冷却通过这些线时所发生的转变并指出生成物。
ECF水平线、;PSK水平线、;ES线、;GS线、。
21 标出Fe—Fe3C相图(图4—3)中指定相区的相组成物:①,②,③,④,⑤。
;22.铁碳合金的室温显微组织由和两种基本相组成。
23.若退火碳钢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面积为41.6%,珠光体的面积为58.4%,则其W(C)=。
《金属学和热处理》崔忠圻[第二版]课后答案解析[完整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1-1 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等晶向。
答:1-2 立方晶系的{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 1 1}晶面共包括(1 1 1)、(-1 1 1)、(1 -1 1)、(1 1 -1)四个晶面,在一个立方晶系中画出上述四个晶面。
1-3 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为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结局分别为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由题述可得: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Z方向截距为3c=3×2a/3=2a。
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1-4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a/2(1 0 0)==√2a/2H(1 1 0)==√3a/6H(1 1 1)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1-5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a/2H(1 0 0)H==√2a/4(1 1 0)==√3a/3H(1 1 1)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1)注意: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是:1、体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和为奇数是H=,当指数和为偶数时H=2、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不全为奇数是H=,当指数全为奇数是H=。
1-6 试从面心立方晶格中绘出体心正方晶胞,并求出它的晶格常数。
答:1-7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
第四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答案
第4章 习题4-1 分析w C =0.2%、w C =0.6%、w C =1.2%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至室温的转变过程,用冷却曲线和组织示意图说明各阶段的组织,并分别计算室温下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含量。
解:在室温下,铁碳合金的平衡相是α-Fe(碳的质量分数是0.008%)和Fe 3C(碳的质量分数是6.69%),故(1) w C =0.2%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3 6.690.2%100%97.13%6.690.008%197.13% 2.87%Fe C α-=⨯=-=-= w C =0.2%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α-Fe 和P ,其组织可近似看做和共析转变完时一样,在共析温度下α-Fe 碳的成分是0.0218%,P 的碳的成分为0.77%,故w C =0.2%的合金在室温时组织中P 和α的相对量分别为0.20.0218%100%23.82%0.770.0218%123.82%76.18%P α-=⨯=-=-= (2) w C =0.6%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3 6.690.6%100%91.14%6.690.008%191.14%8.86%Fe C α-=⨯=-=-= w C =0.6%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α-Fe 和P ,在室温时组织中P 和α的相对量为0.60.0218%100%77.28%0.770.0218%177.28%22.72%P α-=⨯=-=-= (3) w C =1.2%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3 6.69 1.2%100%82.16%6.690.008%182.16%17.84%Fe C α-=⨯=-=-= w C =1.2%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P 和Fe 3C ,在室温时组织中P 的相对量为3 6.69 1.2%100%92.74%6.690.77%192.74%7.3%P Fe C -=⨯=-=-=4-2 分析w C =3.5%、w C =4.7%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至室温的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却曲线和组织变化示意图,并计算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崔忠圻)答案第四章铁碳合金4-1 分析Wc=0.2%,Wc=0.6%,Wc=1.2%,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至室温的转变过程,用冷却曲线和组织示意图说明各阶段的组织,并分别计算室温下的相组成物及组织组成物的含量。
答:Wc=0.2%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转变过程:1)液态合金冷却至液相线处,从液态合金中按匀晶转变析出δ铁素体,L⇌δ,组织为液相+δ铁素体2)液态合金冷却至包晶温点(1495℃),液相合金和δ铁素体发生包晶转变,形成奥氏体γ,L+δ⇌γ,由于Wc=0.2%高于包晶点0.17%,因此组织为奥氏体加部分液相。
3)继续冷却,部分液相发生匀晶转变析出奥氏体γ,直至消耗完所有液相,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组织。
4)当合金冷却至与铁素体先共析线相交时,从奥氏体中析出先共析铁素体α,组织为奥氏体+先共析铁素体)当合金冷却至共析温度时,奥氏体碳含量沿铁素体先共析线变化至共析点碳含量,发生共析转+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中的铁素体都将析出三次渗碳体,但数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所以室温下的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
组织含量计算:组织含量计算:Wα(先)=(0.77-0.2)/(0.77-0.0218)×100%≈76.2%,Wp=1- Wα(先)≈23.8%相含量计算:Wα=(6.69-0.2)/(6.69-0.0218)×100%≈97.3%,W Fe3C= 1- Wα≈2.7%Wc=0.6%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转变过程:1)液态合金冷却至液相线处,从液态合金处按匀晶转变析出奥氏体,L⇌γ,组织为液相+奥氏体。
2)继续冷却,直至消耗完所有液相,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组织。
3)当合金冷却至与铁素体先共析线相交时,从奥氏体中析出先共析铁素体α,组织为奥氏体+先共析铁素体4)当合金冷却至共析温度(727℃)时,奥氏体碳含量沿铁素体先共析线变化至共析点,发生共析转变γ⇌α+Fe3C,此时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5)珠光体中的铁素体都将析出三次渗碳体,但数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所以室温下的组织为:先共析二次渗碳体+珠光体组织含量计算:组织含量计算:Wα(先))=(0.77-0.6)/(0.77-0.0218)×100%≈22.7%,Wp=1- Wα(先)≈77.3%相含量计算:Wα=(6.69-0.6)/(6.69-0.0218)×100%≈91.3%,W Fe3C= 1- Wα≈8.7%Wc=1.2%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转变过程:1)液态合金冷却至液相线处,从液态合金处按匀晶转变析出奥氏体,L⇌γ,组织为液相+奥氏体。
2)继续冷却,直至消耗完所有液相,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组织。
3)当合金冷却至与渗碳体先共析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时,从奥氏体中析出先共析二次渗碳体,组织为奥氏体+先共析二次渗碳体4)当温度冷却至共析温度(727℃)时,奥氏体碳含量沿溶解度曲线变化至共析点碳含量,发生共析转变γ⇌α+Fe3C,组织为珠光体+先共析二次渗碳体5)珠光体中的铁素体都将析出三次渗碳体,但数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所以室温下的组织为:先共析二次渗碳体+珠光体组织含量计算:组织含量计算:W Fe3C(先)=(1.2-0.77)/(6.69-0.77)×100%≈7.3%,Wp=1- W Fe3C(先)≈92.7%相含量计算:Wα=(6.69-1.2)/(6.69-0.0218)×100%≈82.3%,W Fe3C= 1- Wα≈16.7%4-2 分析Wc=3.5%,Wc=4.7%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到室温的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却曲线和组织变化示意图,并计算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
答:1、Wc=3.5%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转变过程:1)液态合金冷却至液相线处,从液态合金中按匀晶转变析出奥氏体,L⇌γ,组织为液相合金+奥氏体。
2)当合金温度冷却至共晶温度(1127℃)时,液相合金中的含碳量变化至共晶点,液相合金发生共晶转变L⇌γ+Fe3C,组织为共晶莱氏体Ld+奥氏体。
3)温度继续降低,匀晶奥氏体和莱氏体中的奥氏体将析出二次渗碳体。
所以组织为:奥氏体+莱氏体+二次渗碳体。
4)当温度降低至共析温度(727℃),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变化值共析点,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γ⇌α+Fe3C,组织为珠光体(低温莱氏体L’d)+二次渗碳体。
5)继续冷却,珠光体中的铁素体将会析出按此渗碳,但数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室温下的组织为:珠光体(低温莱氏体L’d)+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
组织含量计算:组织含量计算:相含量计算:2、Wc=4.7%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转变过程:1)液态合金冷却至液相线处,从液态合金中按匀晶转变析出粗大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L ≒Fe3CⅠ,组织为液相合金+ Fe3CⅠ。
2)当合金温度冷却至共晶温度(1127℃)时,液相合金中的含碳量变化至共晶点,液相合金发生共晶转变L≒γ+Fe3C,组织为共晶莱氏体Ld+ Fe3CⅠ。
3)温度继续降低,共晶莱氏体中的奥氏体将析出二次渗碳体,组织为:莱氏体+ 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
4)当温度降低至共析温度(727℃),共晶莱氏体中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变化至共析点,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γ≒α+Fe3C,此时组织为:珠光体(低温莱氏体L’d)+ 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
5)继续冷却,珠光体中的铁素体将会析出三次渗碳体,但数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室温下的组织为:珠光体(低温莱氏体L’d)+ 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
组织含量计算:组织含量计算:WL’d={(6.69-2.11)/(6.69-0.77)}×{(6.69-4.7)/(6.69-2.11)}×100%≈33.5%W Fe3C =1- WL’d≈66.5%相含量计算:Wα={(6.69-0.77)/(6.69-0.0218)}×WL’d ×100%≈29.7%,W Fe3C= 1- Wα≈80.3%4-3 计算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最大可能含量。
答:二次渗碳体最大含量:我们知道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随奥氏体的含量增多,二次渗碳体的含量增多。
而且二次渗碳体的含量随着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增加而增大所以根据铁碳相图,当铁碳合金中的碳含量为2.11%可以获得最多的奥氏体含量以及最大的奥氏体含碳量,也就是所可以得到最多的二次渗碳体含量。
其含量=(2.11-0.77)/(6.69-0.77)×100%≈22.6%三次渗碳体最大含量:我们知道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所以必然随着铁素体的含量增多而增多。
而且要析出渗碳体必须要足够的碳含量,所以铁素体中的碳含量越多,越容易析出三次渗碳体。
根据铁碳相图,当铁碳合金中的碳含量为0.0218%时,可以获得最多的铁素体含量。
其含量=0.0218/6.69×100%≈0.33%4-4 分别计算莱氏体中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共析渗碳体的含量。
答:共晶渗碳体含量:W Fe3C(晶)=(4.3-2.11)/(6.69-2.11)×100%≈47.8%,W A=1- W Fe3C(共)≈52.2% 二次渗碳体含量:W Fe3CⅡ=(2.11-0.77)/(6.69-0.77)×W A×100%≈11.8%共析渗碳体含量:W Fe3C(析)={(0.77-0.0218)/(6.69-0.0218)}×(W A - W Fe3CⅡ)×100%≈4.5%4-5 为了区分两种弄混的碳钢,工作人员分别截取了A、B两块试样,加热至850℃保温后以极慢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观察金相组织,结果如下:A试样的先共析铁素体面积为41.6%,珠光体的面积为58.4%。
B试样的二次渗碳体的面积为7.3%,珠光体的面积为92.7%。
设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密度相同,铁素体中的含碳量为零,试求A、B两种碳钢含碳量。
答:对于A试样:设A含碳量为X%,由题述知先共析铁素体含量为41.6%可以得到41.6%={(0.77-X)/0.77-0.0218}×100%,得出X≈0.45,所以A中含碳量为0.45%。
对于A试样:设B含碳量为Y%,由题述知二次渗碳体含量为7.3%可以得到7.3%={(Y-0.77)/(6.69-0.77)} ×100%,得出Y≈1.2,所以B中含碳量为1.2%。
4-6 利用铁碳相图说明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答:成分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从相组成的角度,不论成分如何变化,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
当碳含量为零,铁碳合金全部由铁素体组成,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铁素体的含量呈直线下降,直到碳含量为6.69%时,铁素体含量为零,渗碳体含量则由零增至100%。
含碳量的变化还会引起组织的变化。
随着成分的变化,将会引起不同性质的结晶和相变过程,从而得到不同的组织。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碳合金的组织变化顺序为:F→F+P→P→P+ Fe3CⅡ→P+ Fe3CⅡ+L’d→L’d→L’d+ Fe3CⅠ(F代表铁素体,P代表珠光体,L’d代表低温莱氏体)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铁素体相是软韧相、渗碳体相是硬脆相。
珠光体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渗碳体以细片状分散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起强化作用,所以珠光体的强度、硬度较高,但塑性和韧性较差。
在亚共析钢中,随着含碳量增加,珠光体增多,则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
在过共析钢中,随着含碳量增加,二次渗碳体含量增多,则强度、硬度升高,当碳含量增加至接近1%时,其强度达到最高值。
碳含量继续增加,二次渗碳体将会在原奥氏体晶界形成连续的网状,降低晶界的强度,使钢的脆性大大增加,韧性急剧下降。
在白口铁中,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渗碳体的含量增多,硬度增加,铁碳合金的塑、韧性单调下降,当组织中出现以渗碳体为基体的低温莱氏体时,塑、韧性降低至接近于零,且脆性很大,强度很低。
铁碳合金的硬度对组织组成物或组成相的形态不十分的敏感,其大小主要取决于组成相的数量和硬度。
随着碳含量增加,高硬度的渗碳体增多,铁碳合金的硬度呈直线升高。
低碳钢铁素体含量较多,塑韧性好,切削加工产生的切削热大,容易粘刀,而且切屑不易折断,切削加工性能不好。
高碳钢渗碳体含量多,硬度高,严重磨损刀具,切削加工性能不好。
中碳钢,铁素体和渗碳体比例适当,硬度和塑性适中,切削加工性能好。
低碳钢铁素体含量较多,塑韧性好,可锻性好;高碳钢渗碳体含量多,硬度高,可锻性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