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拟行路难教学设计公开课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拟行路难(其四)》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选修教材,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第一单元的题目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与主旨,围绕这一目标,介绍两种阅读诗歌的方法:“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材料,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与时代,把握他们的心灵历程与精神世界因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另外,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与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就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与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否则,就只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就像欣赏《拟行路难》时首先要知道当时实行的是门阀制度,寒族士人普遍在政治上遭受到不公平待遇,这样才能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激,决不仅仅是鲍照的个人牢骚与私愤,而是有着深广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分析学生
大部分学生对诗词阅读的兴趣不浓,欣赏诗词的能力停留在对诗词内容的感性认识这一层面,不懂得如何挖掘文本蕴含的深层含义,对欣赏诗词的方法所知甚少。这一节课,我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方法一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提高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阅读诗词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2)掌握诗歌的内容
(3)培养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通过与李白的《行路难》的比较阅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2)准确把握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重点
诵读一一秀出你的声音 (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1) 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教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 阅读的
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针对本文特点,本 科采用学生自
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来领悟作品内容和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探究的能 力。教师适时点拨,
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与他的遭遇联系起来,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挖掘 作品的深度与广度。在教学
中,努力让学生参与课堂、体验课堂,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找到成就感,找到阅读的 乐趣。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既丰富
了学生的知识,又有力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步骤
初中时我们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
,请尝试背诵这首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海。”行路难,本是乐府杂曲,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提问:本诗哪些地方提到行路难 ?
明确:“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提问:此处“行路难”仅仅指交通阻塞吗
明确:还指人生道路,具体说坎坷就是作者做官、施展抱负的政治之路不平。
提问:面对此种境况,作者也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可是作者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明确:面对困境,仍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可以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行路难》虽为精品,但借用“行路难”这一乐府旧题来写诗的,李白并非第一人,他之前还有一位诗人鲍 照,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拟行路难》,比较两篇作品的异同,并从中领悟鲍照对唐代诗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以意逆志 --- 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激趣导入
带着兴趣走入诗歌课堂
,直挂云帆济沧
要性,并提高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进行诗歌鉴赏的能力) 。
同学评点、学习)。
(二)翻译一一秀出你的理解
(通过翻译,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知诗人在诗歌中所寄托的情感。 1 、翻译比赛一一理解诗歌内容
(请逐行把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诗的内容 ); 2 、体会情感一一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请体味诗的感情基调,抓关键字,如“愁” “酒” “难” “踯躅”等, 明确感情基调:愁/叹/不平)。
(三)思考一一秀出你的感悟 (通过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1 、抓住诗眼一一读懂诗人的心灵
(你抓住了本诗的诗眼了吗?) 2 、爱句赏析一一感受诗歌的魅力 (你喜欢本诗中的那一句,谈谈你的理解,从“写什么”、“怎么写”、
“为什么这么写”、“有什么效果”等方面来谈)。
以上环节重在学生自主学习探讨,学生通过动口读、动手写、动脑想积极参与课堂。所设计的环节开放性 强,难度不大,
适合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升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 赏能力。但是,学生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带领学生进行提升。
(四)交流一一智慧的碰撞
1 、全诗中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发展过程?
2、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愁”,作者为何而愁?
明确:行路难(人生亦有命)。
3、面对“人各有命”这一无法改变的事实,作者是如何宽慰自己的?
明确:“安能行叹复坐愁……举杯断绝歌路难”。用反问句理智地告诉自己不能行时叹息坐时愁,酌酒浇愁 悲歌消愁。
4、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作者的愁有无消除?
明确:“心非木石岂无感? ”这一反问句可看出作者愁绪无法消解,有一种愤懑不平之气。
5、既然愤懑不平,那作者有没有把这种感情宣泄出来?
明确:“吞声踯躅不敢言”,不敢言更添愁。
6、解题: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象征意味?
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难在现实既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又 无处哭诉!
总结:同学们,作者内心蕴结着一股愁绪却不能表达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
三、知人论世——悲愤各有因(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知人论世这一诗歌鉴赏方法对诗歌鉴赏的重 1 、自读一一找出不足, 不断改进
(请好好读1-3遍给自己听,看看自己哪些读得还行,哪些还需要改进 2 、互读一一相互评比, 继续改进
(请把你最好的朗读奉献给你的同桌,并且让他 /她给你评一评,出出主意, 改进一下)。
2 、展读一一秀出亮点, 共同学习
(诵读比赛,秀出你优秀的诵读,由 2 — 3名读得较好的同学来诵读,其他 )。 明确:道路难行。人生之路(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