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寺庙建筑(佛教)
北京昌平县丰台区 长辛店乡云岗村镇 岗塔,为砖结构实 心花塔。
⑦ 过街塔和塔门
修建在街道中或大 路上的塔,下有 门洞可以通行。
元朝开始出现。
北京居庸关过街塔塔座(元)
一、塔的渊源和类别
(二)塔的分类
3. 按材料分:
①木塔②砖石塔③砖木混合塔
4. 按结构分:
①空筒式②塔心柱式③套筒式
二、嵩岳寺塔
第十二章 寺庙建筑(佛教)
第一节 寺庙建筑概况 第二节 寺 第三节 塔
第一节 寺庙建筑概况
一、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佛教在中国 的传播状况 二、寺庙建筑概况 三、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
一、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佛教在 中国的传播状况
1. 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创建时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公元前485)
1. 寺庙建筑庭院构成的自由度较大
城市型寺观、山林型寺观
2. 寺庙建筑往往形ຫໍສະໝຸດ 了寺庙区四大佛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
3. 寺庙建筑是多功能的建筑
美术馆、剧院、市场、旅游建筑
4. 寺庙建筑的寿命很长 5. 寺庙建筑是外来文化的载体
三、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
早期佛教建筑保存下来的极少: 砖塔—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 [北魏正光四年(523)] 木构佛殿—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 523),是中国现存最早 的塔的实物,也是唯一一 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
——标志着中国砖构技 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 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 达到了成熟水平
二、嵩岳寺塔
砖砌密檐式塔 全高39.8米
二、嵩岳寺塔
中国建筑史 第五章 宗教建筑.ppt.Convertor
第五章宗教建筑第一节概说我国古代宗教中,比较重要的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延续时间较长和传播地域最广的,应属佛教,它不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并且对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即已正式传来中国,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其他的还有:汉末所建的浮屠寺,江南佛教建筑之肇始——阿育王塔和建初寺。
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曾得到很大发展,并建造了大量的寺院、石窟和佛塔。
1.北魏洛阳永宁寺,采用的为“前塔后殿”的布置方式。
2.以殿堂为主的佛寺为数也很多,尤其是“舍宅为寺”的寺院(北魏洛阳的建中寺)。
隋、唐、五代至宋,是中国佛教的另一大发展时期。
隋、唐时期较大佛寺的主体部分,仍采用对称式布置,即沿中轴线排列山门、莲池、平台、佛阁、配殿及大殿等,其中殿堂已渐成为全寺的中心,而佛塔则退居到后面或一侧,自成另区塔院;或建作双塔,矗立于大殿或寺门之前;较大的寺庙除中央一组主要建筑外,又依供奉内容或用途而划分为若干庭院。
唐代晚期密宗盛行,佛寺中因而出现了十一面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又产生了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的石幢。
钟楼的设置,一般位于寺院南北轴线的东侧。
到了明代中叶,在其西侧建立鼓楼。
其他佛教建筑:田字形平面——罗汉堂,最早见于五代。
转轮藏创于南朝,到了宋代律宗的寺院,又出现了戒坛。
元代统治者提倡藏传佛教(喇嘛教),盛行于西藏、蒙古一带,特点为喇嘛塔和为数不多的局部装饰。
明、清时佛寺大都依中轴线对称布置建筑,塔已很少,转轮藏、罗汉堂、戒坛及经幢等仍有兴建,但数量也少。
以汉族为主的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佛教,通称汉传佛教。
建筑小的称庵、堂、院,大的称寺。
明、清时期以四大名山为其圣地,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道教中所倡导的是阴阳五行、冶炼丹药和东海三神山,对我国古代社会及文化曾起过相当大的影响。
道教建筑一般称宫、观、院,布局和形式遵循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即建筑以殿堂、楼阁为主,依中轴线作对称式布置,规模一般偏小,不建塔、经幢。
汉地佛教建筑布局讲解PPT
钟楼,鼓楼
钟楼和鼓楼分别位于天王殿左右两侧,其功能在古时候是表示 禅定的境界,现在也具有计时的作用,所谓“晨钟暮鼓”,同时 敲钟也有祈福的寓意。
佛塔
佛教寺庙内塔一般是用来供奉舍利的,此外还兼具一些其他 的功能,地标性,佛的象征,以供世人朝拜。
祖师殿 鼓楼
总结
藏经阁 方丈室 大雄宝殿 天王殿 Nhomakorabea门殿伽(qie)蓝殿 钟楼
作业:
周末有空到当地寺庙游略。
大雄宝殿
千手观音。位 于三世佛后, 也是一位重量 级别的“人 物”。
十八罗汉,位于三世 佛两侧,各分布九位。 其中较为熟悉的是降 龙尊者——济公。
方丈室
方丈,即寺院主持。方丈室为其住所,也是说法和接客之处。
藏经阁
藏经阁,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是供奉经律 论三藏与讲法的地方,象征三宝中的法宝,指佛教中 的一切理论学说,是禅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
佛教寺庙主要殿堂介绍
教学内容
• 佛教建筑布局规则
• 主要殿堂:
供奉对象及其布局
问题:1.这些图片给你的整体感觉? 2.你看到了什么? 3.你发现了什么?
三门殿
无作门 空门 无相门
天王殿
大肚弥勒
韦陀 金刚杵的寓意
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被供奉于天王殿内两侧。他们分别
是: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其脸色,法器,领地各不相同,有“风调雨顺”之意。
佛教寺庙建筑精品PPT课件
上海豫园戏台
北京四合院
•皖 南
民 居
上海豫园戏台
明清民宅
• 北京颐和园 圆明园 • 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 扬州个园
北京颐和园
圆明园
苏州园林拙政园
苏州留园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故 宫
北京皇城
明 清 坛 庙
天坛
孔庙
孔庙
•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 也有研究。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 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
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 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
二王庙
关羽
明清民宅
• 北京四合院 皖南民居
• 杭州吴宅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佛光寺大殿•悬空寺国四大石窟到底是什么 ?敦煌莫高窟、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云 冈 石 窟
日本寺庙
唐招提寺
神社
日本茶社
中国明清建筑
• 北京 • 故宫 皇城 郭城(三环相套形成)
故宫(紫禁城) 皇城(城市中心偏南) 郭城(接近方形)
佛教 建筑分析
平川式
汉地佛寺以“精舍”为主,寺内设置依次为山门、天王 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东 侧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房、茶堂、延寿堂等。 西侧多为接待云游僧人的禅堂等。“精舍”多建在城市 街道和郊区,或山脚山间风景佳丽处,将佛寺与园林融 为一体。存的名刹如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苏州寒 山寺,镇江金山寺,南京鸡鸣寺,宁波国清寺等。
佛寺
汉传佛教佛寺
汉传佛教佛寺分为依山式的“支提”和平川式的“精舍 ”两种。
“支提”式分两种类型:第一种叫“支提洞”,另一种 形式叫毗诃罗洞
依山式
汉式的“支提洞”多在新月形山脉的陡峭山崖上开凿佛 像,或向深纵凿洞用于凿造佛像和藏经,主要分布在佛 教从西域传入中国的丝绸古道上,如甘肃的敦煌石窟,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等。另外,像四川乐山大佛,大 足石刻,虽无洞穴,也属于这种类型。后一种“毗诃罗 洞”多为自然形成的山洞,一般很狭小,仅供一人容身 修炼,讲学、集会的功能基本丧失,但苦修的意识更浓 。如少林寺的达摩面壁洞,三祖寺的僧璨面壁洞等。
这类古塔多用木、石、砖、铁、 铜、琉璃等材料建造。
楼阁式塔有如下主要特征:
(一)同楼阁一样,楼阁式塔的 层间距离较大,塔内的楼层数目 ,一般与塔层相等。有的内设暗 层,楼层数目多于塔层。
(二)每层均有门、窗、立柱、 额枋和斗拱,内有楼梯、楼板, 外有平座、栏杆。
(三)除石刻和铜、铁楼阁式塔 外,一般均可攀登远眺。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由古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 中原地区,尔后传入朝鲜半岛、越 南、日本等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 教并列为大乘佛教的主要发扬传系 。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由毗 俱底公主自尼泊尔和唐朝文成公主 自中原传入。13世
4宗教建筑7.ppt
宗教建筑
佛寺 一、佛寺的起源与发展
佛寺是佛教僧侣供奉佛像、舍利,进行宗教活动和居住 的处所。
东汉永平求法,为两位高僧竺法兰、摄摩腾在洛阳提供 礼佛、译经和传法的场所,汉明帝下诏改鸿胪寺改为 白马寺。
从早期佛寺到唐朝初期,中国的佛教寺庙主要是以佛塔 为中心的廊院式建筑群。
从唐朝开始,佛寺逐步发展成为以佛殿为中心的纵轴式 排列、左右对称的建筑群。
地藏菩萨像
百岁宫
祗园寺
北方胜在历史,南方奇在景色,西部重在风情。
早期的佛寺在佛塔与佛殿之间布局的变化,原因何在?
1、佛教自身发展的需要
供奉佛像,进行佛事活动。
2、受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影响
3、舍宅为寺、舍宫为寺行为的增多,加快了佛殿作为 佛寺中心的进程
4、信徒对佛祖形象的崇拜较之塔更为亲切
佛寺本土化后的创新: 高大佛像、菩萨像的出现 高大楼阁式佛殿
普宁寺大乘之阁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辽代
天津---独乐寺观音阁
辽宁义县奉国寺
大同华严寺
金代
山西-善化寺
崇福寺 在山西朔县
元代
平遥镇国寺
上海仅存的元代寺院-真如寺
苏州云岩寺断梁殿
明代
北京
报恩寺位 于四川省 平武县城 内,是目 前我国保 存最完整里处。始建 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
清代
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教 黄教寺院雍和宫。
承德外八庙——普宁寺
普乐寺
二、寺庙的鉴赏
(一)佛寺的类型 1、汉地佛教--汉传佛教寺庙
庭院式建筑 单体建筑丰富
2、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寺庙
汉式建筑
{ 汉藏建筑结合式
佛教建筑
发展历史
佛教最早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代的贸易通道,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道,所以 中国早期的石窟寺也随着佛教的流布出现在这条古道的沿途。石窟是开凿在山崖壁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 一种形式。分布在中国从北到南广大地区的佛教石窟寺,不仅记录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这些石窟里大量的壁 画、雕塑以及其他文物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
一般布局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传入之初,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 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寺院主要殿堂比较规范,依次为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东侧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房、茶堂、延 寿堂等。西侧多为接待云游僧人的禅堂等。一些大寺院,门前还有放生池。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许多 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所以第一道门便称“山门”,而三、山音近,故此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 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天王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潭柘寺一副对 联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身后为韦驮将军。韦驮为四天王座下 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一般有 两种塑像:一是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横杵于两腕间,表示该寺不接待外来云游僧人;二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 插腰,左脚略向前立,表示欢迎接待外来僧人(也有与此相反之说)。一般来说,看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 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 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 分别掌管不同的庙,享受天下人的供奉。弥勒佛热情随和,笑脸常开,所以来的人非常多,香火也很旺盛,可是 他生性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无法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却 成天板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前来供拜的人越来越少,直至最后香火断绝。
中国宗教建筑
伊斯兰教建筑
• 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 合院并且往往是一连串四合院制度。
• 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 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 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 要求和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 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PPT文档演模板
•
——
的“式 塔广 独光邦 寺州 特塔克 。怀 建”塔 该圣 筑)( 寺寺 风,宣 尤 格充礼 以 著分塔 高俗 称显, 称 于示清 狮 世伊代 米子 。斯后 阿寺
兰称拉、 教 伯光
PPT文档演模板
36.6
•
——
形院孙 由 扬 布属普 伊 州 局中哈 斯 礼 以国丁 兰 拜 体传来 教 寺 现统我主 寺式国穆 名建传 罕 又 。筑教 默 称
• 道教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王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或以林 掩其幽,或以山壮其势,或以水秀其姿, 形成了自然山水与建筑自然结合的独特风 格。
PPT文档演模板
道教建筑
• 道教祀神的祠宇,叫道宫、道观。
• 道教的宫观庵庙等建筑是供奉、祭祀神灵 的殿堂,又是道教徒长期修炼、生活和进 行斋醮祈禳等仪式的场所。
暑礼”泰,
山。。山道
庄它古为教
并与代五因
称北皇岳东
为京帝之方
我故一首为
PPT文档演模板
国宫般,阴
东岳庙和东岳大帝
PPT文档演模板PPT文档演来自板岳 嵩 山•
表为上 中
)代中 岳
三表岳 嵩
教)嵩 山
——
荟、山
萃儒为
之(道 第
处以、 六
。嵩佛 小
阳(洞
书以天
院少。
中建史第十二章 寺庙建筑(佛教)
第一节 寺庙建筑概况 第二节 寺 第三节 塔
第一节 寺庙建筑概况
一、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佛教在中国 的传播状况 二、寺庙建筑概况 三、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
一、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佛教在 中国的传播状况
1. 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创建时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公元前485)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隋)
⑥花塔
塔身上半部装饰繁复, 用来表现佛教中的 莲花藏世界。
数量不多,造型独具 一格。
⑦ 过街塔和塔门
修建在街道中或大 路上的塔,下有 门洞可以通行。
元朝开始出现。
北京居庸关过街塔塔座(元)
一、塔的渊源和类别
(二)塔的分类
3. 按材料分:
①木塔②砖石塔③砖木混合塔
1. 寺庙建筑庭院构成的自由度较大
城市型寺观、山林型寺观
2. 寺庙建筑往往形成了寺庙区
四大佛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
3. 寺庙建筑是多功能的建筑
美术馆、剧院、市场、旅游建筑
4. 寺庙建筑的寿命很长 5. 寺庙建筑是外来文化的载体
三、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
早期佛教建筑保存下来的极少: 砖塔—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 [北魏正光四年(523)] 木构佛殿—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
1. 早期 “依天竺旧状”
——以佛塔为中心
《魏书•释老志》“自洛中构白马寺, 盛饰佛国,画迹甚妙,为四方式, 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 构之……”
三、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
2. 中国化 “舍宅为寺” ——以佛殿为中心
南北朝:前塔后殿 北魏洛阳永宁寺
中国建筑史宗教建筑 ppt课件
姓名:刘亚萍 学号:2013164127 13级建筑学 指导教师:郝倩茹
1
一、概说 二、佛教建筑 三、道教建筑 四、伊斯兰教建筑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2. 左、右、后三 面包砌厚土坯 墙,稳定柱网
3. 形成明、草两 套梁栿
4. 采用“叉手” 和“托脚”
5. 斗栱用“材” 已标准化
殿内空间层次丰富, 处理成熟
26
脊槫(脊檩)下不施侏儒柱而仅施叉手; 上平槫(上金檩)下用托脚。
叉手:支托于脊檩下两侧之斜27撑
脊槫(脊檩)下不施侏儒柱而仅施叉手; 上平槫(上金檩)下用托脚。
之间可以发生位移,起到隔离水平方向的地面
运动的隔震作用。
2、由内外槽斗拱构成的三个铺作层,形成
了三道水平刚性环,有利于保持各层柱网和整
体构架的位移。
构架高3层:
3、采用递脚栿、抹脚栿、柱间斜撑等多种
下层挑出斗拱、下檐
斜向构件,强化了整体构架的稳定性。
中层挑出斗拱、平坐
4、斗拱具有隼桙结合的“柔性构造”的特
山门
石桥
照壁
37
38
抱厦: 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顾 名思义,在形式上如同搂抱着正屋、厅堂。 宋代管这样的建造形式的殿阁叫“龟头屋”, 清代的叫法就是“抱厦”。 原来在隋唐时期, 建筑组合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主建筑的四面 都可接建,在左右侧的称“挟屋”,在前后的 称“对垒”,局部向前后突出的称“龟头屋”。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ppt课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钟楼
鼓楼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弥勒佛名为“阿逸多”,是释迦摩尼佛的弟子,现在看到 的大多数的弥勒菩萨形象为一个胖大的和尚,源自浙江奉 化在五代时有一和尚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 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 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就是 弥勒菩萨的化身。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 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赤龙,职顺;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盖,职雨。 合起来也称“风调雨顺”,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比较大的寺院,可能还有阿弥陀佛殿、药师佛殿、文殊殿、 普贤殿、地藏殿等。
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东方三圣: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华严三圣:释迦摩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大智菩萨,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坐骑为青狮。 普贤菩萨:大行菩萨,道场在四川峨眉山,坐骑为六牙白
排名: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
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 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中国建筑史10(第五章寺庙)PPT课件
(2)河北正定隆兴寺 • 第二进院落
弥陀殿
佛香阁 碑亭 慈氏阁 戒坛
33
(2)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宋)
• 中国现存唯一平面呈十字 形的佛殿
•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 形,正中殿身五间,进深 五间;
• 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 四面正中各出抱厦,为现 存木构中四出抱厦最古老 的实例;
• 殿身全是厚墙围绕,只抱
平闇天花
23
D、脊槫下不施侏儒柱而仅施叉手, 上平椽下用托脚,形成三角形稳 定结构。
叉手:支托于脊檩下两侧之斜撑。 托脚:支托于各金檩斜下方之斜撑。
24
• E、斗拱雄大(斗拱层占二分之一柱高)
25
• F、屋面坡度缓和(举高约为1/4.77),出檐深远
26
• G、采用侧脚、生起、卷杀,外观曲线与微斜的线相结合; • H、色彩简洁:灰瓦、红柱、白墙,门窗简洁:直棂窗; • I、体现了宏伟雄大与端庄华丽结合的唐风。
(7)河北承德外八庙——普陀宗乘庙 白台
70
(7)河北承德外八庙——普陀宗乘庙 大红台
71
(7)河北承德外八庙——普陀宗乘庙
72
(8)小乘佛教——云南 景真亭
73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74
46
(3)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
47
(3)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像(辽)、侍从像
48
(4)山西大同善化寺 平面及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辽)
普贤阁(金) 三圣殿(金)
山门(金)
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左右对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辽、金寺院。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PPT课件
3
寺庙的初期发展
南北朝的前期,佛寺建筑基本上 沿袭汉代的格局分布,仍以塔为 中心建造寺院,周围配以附属建 筑。
南北朝时,佛教信仰在统治阶层 中大为盛行。随着统治阶层中大 为盛行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许 多僧徒成为权势者,拥有政治影 响和经济实力。佛寺的数量和规 模大大超过前代。
26
五台山佛教建筑
山西省的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上
的佛教建筑非常多,保存至今的就有58处。其中南禅寺和
佛光寺比较著名。南禅寺面积不大,南北长60米,东西宽
51.3米。它建于唐代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一
座最早的木结构寺院建筑。佛光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
因为寺内有“四绝”:塑像、壁画、墨迹和建筑,被称为
20
台基
21
建筑物的骨骼部分
22
色彩的装饰
23
雕塑
24
代表性寺庙建筑
25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 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 的红山上,是一座规 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 群。位于西藏拉萨的 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寺 庙建筑。始建于唐代 的布达拉宫具有典型 的唐代建筑风格,也 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 的建筑艺术特色。
隋唐继承了北魏的院落式格局, 佛寺布局以数重殿堂沿中轴线由 南向北纵列,中间连以横廊,划 分成几进院落,层层深入。这与 印度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做法有了 很大的不同,至此佛寺汉化已迈 出了一大步 。
5
寺庙的成熟发展
北宋和辽代的寺院基本上仍沿袭唐代的格局 分布。至南宋时,禅宗盛行,禅宗寺院确立 了“伽蓝七堂”的制度,所谓“伽蓝七堂”, 是由七座不同功能的殿堂组成一正两厢的多 进院落,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伽蓝。由于 禅宗寺院的配置最具章法,其他宗派亦步亦 趋,至此,佛寺建筑已完全汉化。
佛教石窟的类型和形制特征 PPT
4
石窟
石窟寺 寺院 洞窟形制:石窟的建筑空间形态。 不同类型的洞窟,有其不同的建 筑空间式样和特点。
5
一、佛教石窟的类型
僧房窟 禅窟 影窟 瘗窟 仓储库 礼拜窟
6
佛教石窟的类型之僧房窟
僧房窟:供僧尼生活起居之用的洞窟, 性质同于寺院中的僧房,僧房梵文音译 为毗可罗,因此僧房窟也称毗可罗窟。
10
佛教石窟的类型之瘗yi窟
瘗窟:用来埋葬僧尼和世俗信徒骨灰及 尸骨的洞窟。 麦积山第43窟 西魏皇后乙弗氏
11
麦积山第43窟
12
13
14
佛教石窟的类型之仓储窟
仓储窟:专门用于僧尼存储粮食、生活用品和 用水等物。
15
佛教石窟的类型之礼拜窟
重点
在中国各地区的佛教石窟中,礼拜窟占据绝对 的主导地位,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
26
洞窟中的造像,是佛教信徒礼拜的主要对象。 从造像题材和组合来看,不同时期也有所不同。 最早的洞窟主像为单身像,尚未出现胁侍像。 从单身像开始,造像组合内涵逐渐扩大,造像 数量渐增。其发展的轨迹为:单体造像→一佛、 二菩萨→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一佛、二菩 萨、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出现七身一铺 或九身一铺的造像之后,石窟的造像,即形成 较为完整的组合。
27
云冈石窟第20窟 释迦牟尼佛坐像
28
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
文殊菩萨
释迦三尊
29
西方三圣
30
东方三圣
31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繁荣发展,佛教建筑的昌盛期。
隋唐时期政治、贸易以及文化的昌盛,将佛教的 地位推上了至高点。主要的佛寺分布于东汉末年 的三个区域:东西二京为首的政治文化中心区, 江南苏杭一带的经济文化发达区以及剑南成都府 为中心的蜀文化区。
唐代佛教建筑的典型平面
这一时期的佛教建筑是在中国宫室型的基础上定性化并且有所发展的。延续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建筑的特点:中轴对称的多进式院落。
佛教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宗教,无论流传到哪里,都能与 当地民风结合,发展为适于当地的佛教。
佛教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建筑,也是也是一种政 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产物。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期——东汉 融合器——魏晋南北朝 昌盛期——隋唐 衰落期——宋元明清
普陀山自北而南贯穿一条山脉,地势北高南低, 最高峰位于北部,山势向四面延缓。
西、北坡陡峻,山脚平地狭小,海岸多淤泥,更 有北风侵袭,所以寺庙基本不建设在西北面。
南部山势缓和,山麓一带平缓开阔,海岸洁净平 展,景色秀美。所以大本分庙宇庵院都分布于东 部和南部。
普陀山寺庙群
二、深藏不露,取其幽蔽
寺庙建筑充分利用山林优越 环境,向深山密林发展。将 寺庙建造在山坡或山麓低凹 处,隐于参天林木巨石之间, 以藏而不露的布局方式取得 幽静隐蔽的效果。
慧济寺
法雨寺
普济寺
普陀山主香道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官署式佛寺 民居式佛寺 园林式佛寺
官署式佛寺
中国传统世俗建筑以院落式布局为基本方法,凡属比较重要的建筑群,其总体布局和主要屋宇的 建造都强调中轴对称,以此显示建筑物的庄重和使用者的尊贵地位。
中国佛教寺庙最初脱胎于官署世俗建筑,官署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式对于表达神圣的佛寺在 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是十分相宜的。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仿宫廷邸宅廊院式布局(在主体建筑两侧排列若干附属功能的院落)。最为显著 的特点是塔在全寺的中心地位已经弱化、独立。通常是在主殿前面点缀式的放置双塔,或于殿前、殿 后、中轴线外置塔院。
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在中国逐渐衰败,佛教建筑的世俗化期
”伽蓝七堂“格局示意
宋代禅宗大盛,禅宗寺 院布局“伽蓝七堂”式 成为主要的寺院布局形 式,意指具备山门、佛 殿、法堂、僧堂、厨库、 浴室、西净(厕所)的 寺院。到明清时期演变 为山门、天王殿、大雄 宝殿、后殿、法堂、罗 汉堂、观音殿七堂
沿中轴线布纵向延伸的适合佛教活动的院落空间布置主要建筑,如山门、佛殿、法堂、藏经楼等。
左右旁院主要布置僧众生活及寺庙事务用房。
浙江普陀山
安徽九华山
四、香道相系,连成整体
佛教名山大多地域广阔,寺庙众多,其中必然有 将各寺庙联系起来的道路系统。
“朝山进香”为目的的道路俗称“香道”
普陀山朝山进香的主要顺序为: 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随着地势逐渐升 高,宗教的意义也逐步升级。即“朝山拜菩萨, 心诚见佛祖”这种宗教上的创意充分体现在它的 布局上了。
这一时期寺庙的主要有两种平面布局。
楼塔式佛寺
山西 佛宫寺 木塔
一是楼塔式平面布局,并且完成了由砖石结构向木结构重楼方式的演变。
在这种寺庙中,塔的绝对的重要性依旧沿袭了印度及西域的模式。“前塔后殿”的布置方式,强调 了佛塔的重要性。
廊院式佛寺
二是廊院式平面布局方式。 以大殿为主体中轴,周围依序建殿、堂、楼、阁等配殿建筑。 这种廊院式结合了我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置的院落布局,主要建筑物山门、主殿等都布置在中 轴线上。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南传佛教
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
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
普渡众生、自觉、觉他、利他
自我解脱、自我修行、克服欲望
东汉——三国时期:佛教的传入,佛教建筑的萌芽期。
佛教于东汉末年开始在中土流传,三国的乱世时期 客观上促进了它的发展和传播。东汉末年的战乱使 关中的经济衰落。佛教建筑主要分布于洛阳附近且 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
元代统治者对藏传佛教 的倡导,使得藏传佛教 逐渐在中原地区流行, 藏传佛教没有明显的整 体规划的平面布局,也 受汉文化传统建筑构思 的影响,形成了较规整 的中轴线布局。这个时 期建筑群依山势而建, 主体建筑常位于最高处。 寺院也变得更加的社会 化,某些位于大都市的 寺院都会开设“庙会”、 “戏台”等。
寺院的平面布局方式经历了以塔为中心的环绕式布局到以佛殿为主的中轴式布局的中国化的演变。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南方寺院多位于山水名胜区,使各建筑主体融于自然风景中,使其成为自然的组 成部分。以迎合佛国净土的要求。创造禅宗所追求的平和与宁静。
一、因山布寺,融于山林
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寺庙众多,错落有致。它 的建筑布局并非一次性有规划的建设活动。众多 寺庙是在历史过程中逐个择地兴建的。
普陀山隐秀庵隐于普陀山峦 中,周围树木环抱,建筑与 外界几乎隔绝。由于有山林 阻隔,不可望也不可径直前 往,犹如室外桃源,是老僧 隐居修性的适合场所。
普陀山隐秀庵
三、半藏半露,超然于世
一些中小型寺庙,处在观景揽胜最佳处。 建筑本身精巧雅致,并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成 为景中之景。 于青山绿水间若隐若现,好似佛国仙境。
宫塔式佛寺
这时期的寺庙布局方式沿袭印度及西域的模式,以佛塔为中心的,砖石结构方形庭院平面布局。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授与发展,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期。
佛教建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快速的发展。“南 朝四百八十寺”就是由此而来。 由于这一时期佛风盛行,北方崇佛以石窟造像为 主,除了丝绸之路沿线上分布的建筑遗址外,北 方以平城到洛阳一带区域佛寺最多;南方四朝均 以建康为都,因此佛寺也在这一区域广为发展。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源自中国佛教建筑概况 一、佛教建筑的文化思想 二、中国佛教建筑的发展演变 三、山林佛寺的布局手法 四、佛教建筑的基本布局形式
佛教建筑的空间营造 一、精神空间塑造 二、视线分析与空间体验 三、现代佛教建筑建造手法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中国佛教建筑反应了宗教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宗教带 给人们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