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在于运动
哲学上讲,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出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我们人类是世界上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不断运动的。在体育理论上来讲,运动也是一样重要的。
我国古代有名的大思想家庄子曾提出“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耶.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之所好也。”“吹呴呼吸”是意念调整呼吸。“道引”当作“导引”,即肢体运动。彭祖是古代长寿者。而“熊经鸟申”就是具体的肢体运动了。由此可以推知,古代追求长寿之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大自然里锻炼身体,并通过调整呼吸,促进体内器官的正常运行。这无疑是我国古代对于运动作用的认识。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因此,运动对于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是十分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近些年来,养生的各类手段层出不穷,各个频道的各类养生类节目也是备受关注。由此可见,人们对于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经济的发展直接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发达的物质生活在确保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首先,丰富的物质生活势必可以保证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摄入,但与此同时也会有一些由于摄入过量的蛋白质、油脂等物质会增加人体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由于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压力的工作,很多人都会在办公室内长时间工作,缺少最基本的运动,这也会使人体的健康受损。而网络传媒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的长时间使用对视力、脊柱等也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下,运动更显得十分重要。俗话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运动的最高目的在于强身健体,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也可以说,运动是为了活的更长,活的更有质量。生命在于运动,因此,要想真正的有一个好身体,一定要学会运动。
运动不是盲目的,只有根据自身条件而进行的运动才是正确的。运动分为很多种,也有很多种形式,包括有氧运动、无氧运动还有各种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等。但是在众多的运动种类中,只有与自己的身体条件相结合的运动才是适合自己的运动。首先要考虑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如果身体体质一直较弱或是近期内缺乏锻炼,此时就应该选择运动强度
较弱,比较基础、简单的运动,例如慢跑等运动。此外,对于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量也是要量力而行。在长时间没有进行运动时,初次运动要循序渐进,切忌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过大。此外,运动的另一条要求是持之以恒,运动是一种动的生活状态,要将之坚持并延续下去。偶尔为之的话,就无法达到运动的作用。
中医认为,适度运动可以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而真正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健康更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经常而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几个典型由于缺乏运动导致的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病症。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虽然没有明显的身体上的疾病,但也不能算是处于真正的健康状态,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亚健康主要发生在IT白领人士等高度紧张且缺乏锻炼的人群中。此类人基本上是生活不规律,缺乏必要的运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而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的有效办法就是运动。很多公司职员或学生在长期坐在办公室或是教室里工作学习后,身体的很多器官都已处于高度的疲劳状态,尤其是脊柱,颈部以及肩部等都是处于僵硬的状态,如果在缺乏相应的运动,这些器官的疲惫的状态得不到缓解,久而久之,就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因此,要学会忙里偷闲,自己及一些时间进行运动。对我们学生而言,在课间就应该主动的走出教室,进行一下小小的活动,但并不是要去操场跑步或是打球这样的剧烈活动,主要是活动一下肩部,或是做一些腰部运动,这样既使长时间不定的各个关节得到放松,对于下节课集中精力的学习也是有好处的。而对于很多工作的白领而言是没有课间的,这就更需要自己加强主动运动的意识。可以在上班途中,在时间允许的的范围内尽量的采取步行方式上下班,或是在上楼时尽量不乘坐电梯等。
此外,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青少年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问题。1985年,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等部门在28个省区联合开展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此后,有分别于1995年、2000年、2005年进行了相同规模和内容的调研。根据这4次调研,身高增长“前快后慢”,到“90后”一代速度已经明显放慢,体重增长则“前慢后快”,到“90后”一代,重量和围度生长的高峰仍将继续。在机能、素质方面,同样是学生时代,“80后”比“70后”的爆发力和速度明显提高,而耐力则有所下降;“90后”则在机能和素质方面呈现全面下降,耐力下降尤甚,部分年龄段甚至退回到了“70后”当年的水准。调查中的“90后”也就是当今时代的广大青少年,对于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生活环境上来说,“90后”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膳食纤维类食物摄入不足,不能正常发挥膳食纤维的作用,这是“现代文明病”高发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明显增加,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从教育环境上来考虑,尽管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努力保证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可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当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环境下,一切为升学让路的观念依然深刻影响着广大学生。使得原本为安排的体育锻炼无法进行,从而影响到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问题。
造成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究其根本还是缺乏运动。只有确保了正常的运动,青少年学生才可以把身体内摄入的过多的营养物质消耗点,以避免体内过多脂肪的堆积,从而减少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和身体素质的下降。过多的关注于学习,直接会导致会学生的耐力、速度等方面指标的下降。此外,长时间看书或是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等也会导致青少年视力的下降。针对此问题,首先需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制度,加大相应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尽量确保青少年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运动。学校也要尽量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运动条件和设施,不压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和课余时间。学生家长在非上课时间也应该充分负起责任,不能放任孩子在家过度的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多带领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既锻炼了身体也可以使孩子的心情得到放松,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感情也会更加密切。作为学生自己,更是要自己注意积极参加运动,不能出于一时的懒惰而不参加体育锻炼,否则久而久之对于自身的素质和健康都是不利的。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材的基础,正如教育部长周济所说:“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质再好,本事再大,也不能大有作为,更谈不上自已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