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单元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能力。
可以通过操作、实物、图形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分数的意义,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分数的性质和应用方法。
2.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联系性和综合性。
可以通过举例、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研究。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4.在教学中,要注重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可以通过大量的练和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本单元的第二节内容已经删除,因为根据课程标准,今后的分数运算中将不含带分数。
因此,我们不需要再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技能。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技能,因为这有助于数感的形成和某些计算结果的简化。
我们可以在一个例题中解决这个内容。
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并使用各种形式的直观图示和数形集合来展现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由于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我们应该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以支持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化抽象为具体可以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化抽象为直观可以通过图形和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
同时,我们还需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
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例如,在比较1/3和1/2的大小时,我们不能只依赖直观,而应该引导学生由实例和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最后,我们需要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数学研究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必须掌握的方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简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内容包括:1.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真分数与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5.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关于这一内容的具体目标:(1)、进一步认识分数,探索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2)、会比较小数和分数的大小。
(3)、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注意,本册教材里最小公倍数和通分都只要求到会求两个数的。
对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十不作要求的,教材中也予以了回避。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4、教学难点:①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②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三、编排上与旧教材的不同与联系体现如下: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从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两个方面突出分数的产生。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即: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
在以往的教材中,我们知道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概念是由数的整除引入,紧接着单元内一个概念紧跟一个概念,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负担,而本教材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最大公因数的应在于约分中,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在于通分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于新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意义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操作活动和小组合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分割工具和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比如分蛋糕,引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到分数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呈现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进行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拓展活动,比如自己设计一些分数的运算题目,或者用分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在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中,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可是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这一单元的知识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为我们打开数学世界中更精彩、更复杂的大门。
咱们先来说说分数的意义。
分数呀,其实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比如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8 份,其中的 3 份,就可以用八分之三这个分数来表示。
这里的“一个蛋糕”就是一个整体,而平均分成的 8 份就是分母,取的 3 份就是分子。
那为什么要有分数呢?想象一下,如果只有整数,很多时候我们就没办法准确地表达一些数量啦。
比如,一根绳子的长度不是整数米,那要怎么表示它的长度呢?这时候分数就派上用场啦。
再来讲讲分数单位。
分数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一份的数。
比如八分之三的分数单位就是八分之一。
接下来,咱们聊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和除法就像是一对亲密的好伙伴。
比如,把 3 个苹果平均分给 4 个人,每人分得的苹果数就是 3÷4 =四分之三个。
所以,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说完意义,咱们再看看分数的性质。
分数的性质就像是一个魔法规则,能让分数变得更加灵活多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可太有用啦!比如,要把八分之四化成最简分数,我们就可以根据分数的性质,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 4,得到二分之一。
那什么是最简分数呢?最简分数就是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 1 的分数。
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二这样的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的过程,就叫做约分。
反过来,如果要把几个不同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就叫通分。
通分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比较分数的大小,或者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比如说,比较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
我们可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分母是 12 的分数,三分之一就变成了十二分之四,四分之一就变成了十二分之三。
这样一看,就很容易知道十二分之四大于十二分之三,也就是三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 与除法的关系。
2、借助直观的方式,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 数或整数。
3、通过图示、操作和观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 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 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手机问题。
你们为什么不用9÷4呢? 5.师:看来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决例3的问题,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明确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通过做一做第2题的思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并归纳出象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 之几”,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2024/5/14
案例分享:
5. 抽象分数的意义,明确单位“1”。 提问:写出了这么多分数,现在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吗?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 一些物体
一个整体
单位“1”
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2024/5/14
2024/5/14
案例分享:
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师:通过刚才分饼的过程,我们得到了这两道除法算式,它们的结 果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请大家仔细观察每道算式与分数,看你有怎样 发现? 2.学生观察后与同桌交流。 3.反馈:那也就是说,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结果可以用分数 表示,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如果用字 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a÷b= a/b(b≠0)同学们的 发现其实就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练习。 1)填空 2)抢答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3课时
备注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一、激发情趣乐学新知
[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它表示什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你说说?
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备注
教学目标
: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
B,7÷8是什么运算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
培
养
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单元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单元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子、分母的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经历操作与探索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从具体数量的比较到份与份的比较。
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本单元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五个新授小节,一个探索规律以及一个整理与复习小节,共七部分的内容。
具体结构安排如下所示:下面谈一谈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会读写分数,会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掌握了因数与倍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解答分数实际问题以及学习比的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建议1.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用整数表达一个事物需要经历数(shǔ)和表达两个步骤,用分数表达一个事物需要经历分、数(shǔ)和表达三个步骤。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变化,也是认识过程的变化;从分数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是数的形式的变化。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分数的学习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重大飞跃。
学生对于分数的学习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经历“平均分”的活动,为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积累经验。
第二阶段: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直观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阶段: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发展学生对于分数在比率、度量方面的认识,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中,发展学生对于分数在运作、商方面的认识。
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1 认识分数》教学课件
填一填。
每个茶杯是这套 茶杯的( )。
每块月饼是这盒 月饼的(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谢谢 大家
把6个苹果平均分一分。把苹果总数看作单位“1”。
因为分的份数不同
动手分一分,分完后把表格补充完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苹果数
8
12
20
人数
4
4
4
每人分得的个数
2
3
5
每人分得的占总数 的几分之几
因为分的份数相同
(1)单位“1”的确定: 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 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些苹果、10支铅笔、一堆煤…… 把谁平均分,就把谁看作单位“1”。 (2)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北京课改版 数学 五年级 下册
4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认识分数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情境导入
把6个苹果平均分一分。
你会怎样分呢?
探究新知
把6个苹果平均分一分。把苹果总数看作单位“1”。
我把单位“1”
平均分成6份。
把6个苹果平均分一分。把苹果总数看作单位“1”。
我把单位“1” 平均分成3份。
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
单位“1”
自然数1
可以表示某一具体事物,也 区别 可以表示一堆、一群、一些
事物,即被平均分的整体。
是一个数,只表示 一个具体事物。
最新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关于分数的意义,教材上是这样呈现的,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那么我们教学分数的意义是不是只理解这样的一句话就可以了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这两本书中,我发现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应关注两个基本维度和四个具体方面。
两个基本维度指的是比的维度和数的维度。
比指的是部分与整体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数,指的是以有理数形式出现的分数,此时的分数表示的是一个结果。
在两个基本维度之下,可以从比率、度量、运作和商四个方面来丰富的认识分数。
那么教材是怎么安排的呢?下面就走进北京版教材。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九个例题,前五个例题分别从比率、度量商和运作来认识分数,这正好和我们刚刚提到的认识分数的四个方面相吻合。
后四个例题主要是对分数意义的应用。
那么我们接着与其他各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人教版、北师大版以及其他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从这四个。
方面来认识分数。
那围绕认识分数的四个方面,我们应该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分数丰富的意义呢?为了找到答案,我又纵向地阅读了北京版教材。
北京版教材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再认识时,都安排了从比率的角度认识分数,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那么通过对比这两次安排,我们发现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把一个物体看作单位,一再认识时是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一,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一,平均分完之后的每一份就会更复杂一些。
那么这会不会为学生继续认识分数带来困难呢?再看两次分数加减法运算。
第一次是借助直观形象感知运算的过程,第二次更加关注从计数分数单位个数的角度去经历、探究算力的过程。
因此,分数单位的建立影响着后续分数运算的学习。
那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那学生对他们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再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是从商和运作的角度继续认识分数,同时为后续分数乘、除法以及百分数和比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分析dxb数的认识从整数开始,在认识了加减乘除后,所认识的整数扩大到万以内的数,由此加入分数及小数的认识(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初步的分数认识也是为了认识小数做铺垫(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然后再把数的认识扩展到亿以上的数(万亿以内),对于整数的认识也到了最高阶段,在整数的认识方面已经没有再认识更大的数的必要。
于是对于数的认识又转到小数及分数的方面,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又对小数做了进一步的学习,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及性质、加减法(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及小数乘除法(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对于小数的认识也达到一个较高的阶段。
在此基础上,又对分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分数的意义及性质、分数的加减(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即本单元的内容,也是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的乘除法奠定基础。
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有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是从实际生活中引入,在课堂中有些教师已经渗透了分数的产生,在本单元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从分数的最初产生的过程引入,使研究分数更加全面。
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的地方。
在单位“1”的认识中,“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是一个难点。
对于本难点的突破,一是举些实例,二是用实物来表示。
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深层次地理解“单位1”。
关于分数单位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在学习整数时,学生习惯了整数的单位个、十、百、千……,对于分数单位是第一次遇到,在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突破此难点,我设想让学生利用分割好我圆形纸片在操作中理解。
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创设一个情境,如:孙悟空分西瓜,师徒四人每人一份,一是四分之一,二是八分之二,三是十二分之三,……猪八戒如何选?把抽象的数学放入一个童话情境中,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一)最大公因数
1.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列举法、集合法、短除法;
2.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3.如果两个数是相邻的自然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最大公因数也是1;
4.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5.偶数与所有奇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二)约分
1.约分的定义: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不能再约分了,就是最简分数。
2.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
(三)最小公倍数
1.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2.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3.如果两个数是相邻的自然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4.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四)分数的大小
1.通分: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2.分数大小比较:
(1)同分母分数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同分子分数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3)异分子、异分母分数比较,先通分,再比较;
(4)分数比较大小捷径:蝴蝶法。
五下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疑难习题处理
练习十三第9题: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可以先把题目中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然后再比较大小。
延伸练习设计
在○里填上“>”“<”“=”。 ○1 3 ○
单元内容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题
2
编排意图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练习
课内重点习题处理
练习十九第7、8、9题:
1.第7题,采用列表形式,将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与小数、分数的互划结合起来。
2.第8题将带分数、假分数和小数进行排序。
疑难习题处理
练习十九第9、10题:
第9题,学生必须会比较0.9和 的大小,即把 化成小数是0.8,然后再比较大小。
第10题,以分数单位的整数与以时为单位的分数比较大小。
求最大公因数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当然还要看两个数是倍数关系,还是互质数关系。如是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最大公因数,如是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
练习
课内重点习题处理
练习十五第4、5、6、9题:
1.第4题,求出每个分数分子、分母最大公因数,为约分准备的。
2.第5、6题是最大公因数的实际应用问题。而第9题的3道小题,使学生明确: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和一般情况。
疑难习题处理
练习十五第5、6题:
第5题,先求出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作小正方形的边长。
第6题,同样,先找到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每排最多站多少人。
延伸练习设计
小巧将:有三根分别是12厘米、16厘米和44厘米小棒。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
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教材先安排了一个“分数墙”图片,引导学生从中找出一些相等的分数,如12=24,23=69。
然后从“分数墙”中抽取出相应的线段(可以是纸条),直观看到两组分数分别相等,接着再研究这两组分数相等的原因及变化规律,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步可以让学生经历“分数墙”的形成过程,比如:给出一条线段(即1),让学生找到12,然后再给出同样长的线段找其他的分数,逐渐形成“分数墙”。
第二步让学生从“分数墙”中寻找相等的分数。
第三步可以围绕学生找出的相等的分数进行教学。
以“12=24,23=69”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分数墙”中把分别包含这4个分数的相应线段(或纸条)抽取出来,放在一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两组分数分别相等。
然后提出问题:这两组分数为什么相等?你能试着说明吗?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向学生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思想。
并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两组分数相等的原因。
接着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观察两组等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并试着说明。
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和概括规律,教师只起帮助其条理化的辅助作用。
在梳理学生思维过程的时候,要注意板书的作用,使板书充分展示出学生思考的过程。
关于“0除外”的处理,也可以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发现。
如教师出示分数1218,并提出问题:同时乘或除以某一个数,分数会怎样?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当有的学生说道“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任意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时,就会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像⨯⨯120180,÷÷120180,即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0就不行。
”这样通过讨论得出“0除外”的结论,使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
“练一练”是直接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填空。
练习十一第1题是直接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数。
第2题也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数,但填数之前,需要观察分子或分母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并找出扩大或缩小的倍数,然后再填空。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中的被除数相当于除法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真分数指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小于1;假分数指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大于1或等于1;带分数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
假分数和带分数可以互相转化,方法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换。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除以0),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分数的大小比较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
五、约分(最简分数)最简分数是指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约分是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在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六、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是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化小数是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
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xxxxxxx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三、长方体的体积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体积=长×宽×高2、求长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单位必须一致,可以先换算成同一单位再进行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点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点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点1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单位“1”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分数单位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反来,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等于被除数,分母相等于除数,分数相等于除号。
5.“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办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1.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真分数的特征:真分数<1。
3.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4.假分数的特征:假分数≦1。
5.带分数的意义: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真分数。
6.带分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又”字。
7.带分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分数部分的分数线与整数的'中间对齐。
8.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
当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点2一、分数的意义。
1.单位“1”的意义:一些物体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把它称为单位“1”。
2.分数的意义:A.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B.分数的书写形式:n/m(m不等于0)。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第一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小学数学精品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上述内容分为六节,各节的内容编排体系及内在联系如下表所示。
从上页的图表,不难看出六节教材的内容所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
首先,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 1 / 4小学数学精品教案重点。
第2节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分数的意义的引申。
第4节约分、第5节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
第6节沟通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其次,在第1节里,分数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
这部分内容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
至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在第2节里,先通过两道例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个概念,再通过例3,解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问题。
在第3节里,先通过例1,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2,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在第4、5节里,先引入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再讨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约分、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分析.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分析学习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知识要点及其之间的联系。
通过练习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后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分数的起始。
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大体上显现出有概念到性质,再到技能和方法的运用,注重从生活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和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完整个单元后,系统的复习和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本单元里的知识概念多又抽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而一般来说,学生对方法的学习和记忆概念的兴趣都不大,所以把对内容分析和对学生的分析有机的整合起来。
多加练习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数学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因而当遇到课本中的困难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检索,使问题得以解决。
评价任务在课题导入中,通过教师引导,大部分学生会说出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并板书。
借助于大量的问题的练习,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的设计中,要求搞清每道习题的安排意图和作用,以及相关习题之间层次。
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教材分析主题图主要展示的是学生探索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场景。
从主题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在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数学知识。
例题1主要是教学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
学具除了6个苹果(可以是图片)外,还可以是其他的实物或图片。
针对平均分6个苹果的情境,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各种分配情况展示出来,把它们作为鲜活的素材和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
比如:在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的过程中,对于其中的一份会有两种表示方式:13和26,且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用后者表示,这些同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具体数量之间比较的层面上,思维还没有上升到“份”与“份”的比较,教师要允许学生存在这种思维。
在平均分6个苹果后,教师还可以提出:如果把8个、12个和2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苹果?每人分到的是总数的几分之几?即教材中的表格,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使学生逐渐认识在平均分的前提下,不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都可以用14表示每人分得的个数与总数的关系,即完成由具体数量之间的比较上升到“份”与“份”的比较。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都是平均分成4份,为什么每一份不一样多?为什么苹果总数不同,而每人分到的都是总数的14?等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掌握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里要结合分数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分数各部分的认识。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分法,从直观上帮助学生理解,切忌空谈。
例题2主要是教学分数单位的概念。
教师先出示主题图,并提出问题:要想知道整张纸条的长度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学生充分思考后做出回答,如:需要知道露出纸条的长度,需要知道露出部分的长度与整张纸条长度的关系,等等。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知识点汇总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分数的意义1.“单位1”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作单位“ 1”。
把谁平均分,就应该把谁看作单位“ 1”。
2.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如:;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3.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
如4读作:四分之一。
4.分数单位及其个数: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如:加勺分数单位是1,它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5 5位。
(5)1) 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的分母与原分数的分母相同,只是分子变为1。
(6)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原分数的分子相同。
(7)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
6.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即a + ??b=?? b * 0)。
反之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分导学点睛知识巧记:单位“ 1”很重要,“平均分”莫小瞧。
若干份,当分母,取份数,为分子。
分数单位好理解,几分之一记得牢。
单位个数是分子,千万不要,弄混淆。
重点提示:分数与除法的区别:分数是一种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
被除数+除数7.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真分数大于0且小于1。
如:3、1。
............................ 5 4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作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如:4、£ 4 58.带分数的意义:由整数(0除外)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作带分数。
如:3\49.带分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是几就读作几;再读分数部分,分数部分按照真分数的读法来读;同时在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之间加一个“又”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子、分母的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经历操作与探索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从具体数量的比较到份与份的比较。
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五个新授小节,一个探索规律以及一个整理与复习小节,共七部分的内容。
具体结构安排如下所示:
下面谈一谈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会读写分数,会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掌握了因数与倍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解答分数实际问题以及学习比的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建议
1.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用整数表达一个事物需要经历数(shǔ)和表达两个步骤,用分数表达一个事物需要经历分、数(shǔ)和表达三个步骤。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变化,也是认识过程的变化;从分数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是数的形式的变化。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分数的学习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重大飞跃。
学生对于分数的学习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历“平均分”的活动,为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积累经验。
第二阶段: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直观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阶段: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发展学生对于分数在比率、度量方面的认识,在分数与除法
的关系的教学中,发展学生对于分数在运作、商方面的认识。
比率指的是部分和整体、部分和部分的关系;度量指的是将分数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积;运作是指对分数的认识转化为一个运算的过程;商是指分数转化为除法运算之后的结果。
第四阶段:学习分数的运算及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对于分数意义理解的多个维度。
第五阶段:学习比的内容,沟通分数与除法、比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充分开展探究活动。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整理的过程,更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思考、调节的元认知过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并归纳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3.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高度简约的、跳跃式的思维。
它依托于对事物的直接认识,从整体上去把握对象,并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准备之后,可以一下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到答案。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直觉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信息加工活动,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然后与显意识突然沟通,于是一下子得到问题的答案。
”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测或联想,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之后再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即对原有认知系统的回顾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又是继直觉思维之后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