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六节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六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六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A.密度小 B.质量轻 C.热值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两种不同的燃料,热值之比是 5:8,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则它们的
质量之比是(

A.5:8
B.8:5
C.1:1
D.无法比较
7.煤气的热值约为 3.9×107J∕m³,完全燃烧 10 m³的煤气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8.一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从 20℃升高到 40℃吸收了 8.4×105J 的热量,热
8.燃料的利用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
④ 过 关 检 测
学 习 流 程
⑤ 拓 展 延 伸
教 后 记
①__________
污染。 ②__________
污染。
9.利用燃料时的环保措施有:
①改进燃烧设备,减少烟尘和废气排放带走的___________。
②提高燃料的综合利用,采取___________供暖。
二、课堂检测:
4 . 热 值 的 单 位 是 ___________ , 有 些 气 体 燃 料 的 热 值 单 位 也 用
______________。
5.阅读教材第 28 页表 10-3 你会发现:不同的燃料,热值_________;表中
_________的热值最大。
6.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叫
炉子的效率。炉子效率的计算公式是 η =Q 有效利用∕Q 放
【知识链接】影响炉子效率的因素:一是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时
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7.提高炉子效率(燃料利用率)的方法:①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加大
_________面积,减少各种热量的损失,提高燃料的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教案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一、教学背景分析“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已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他们学习本节课的重要课程资源。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有两个:一是燃料的热值;二是燃料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教材首先从介绍燃料的定义和种类入手,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燃料,对燃料的种类,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燃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因为内能是人类使用最多的一种能量,而获得内能的途径是燃料的燃烧,教材分析了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放出能量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由于燃料的成分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量并不相同,大部分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教材中直接给出了热值的概念。

燃料的有效利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何提高燃料的效率,有效利用燃料,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炉子为例,分析了燃料燃烧时,效率不高的原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因此放出的热量往往比按热值计算出来的数值要小;二是放出的热量又很难完全有效利用,所以有必要研究炉子的效率问题。

有效利用燃料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因为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所以有必要强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节能教育。

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辨证地看待科学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的观点,养成辨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

本节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热机和火箭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知道燃料燃烧过程能的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知道热值概念,会查阅一些燃料的热值表。

3.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

4.通过燃料燃烧过程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树立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了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还会产生影响环境等负面效应。

九年级物理全册 10.6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0.6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北师大版

提问: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否等 于按照理论热值计算出来的热量?为什 么?
对比机械效率得出锅炉效率:锅炉有 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 热量之比。
解释锅炉热量损失的来源。
介绍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SO2)、二氧 化氮(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 水,会形成酸雨。
直 接 燃 煤 及 其 缺 陷
酸雨的危害
森林受到酸雨破坏 酸雨对建筑物的破坏
酸雨的危害
左图摄于1908年,右图 摄于1968年,雕塑被酸 雨腐蚀得面目全非
乐山大佛遭 酸雨腐蚀
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 油和柴油,它们燃烧 的尾气中的主要污染 物有一氧化碳、未燃 烧的碳氢化合物、氮 的氧化物、含铅化合 物和烟尘等。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六节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燃料燃烧过程中能的转化是化学能转化
为内能。 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 会查热值表,并知道某种燃料热值的物理意
义。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
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通过对影响锅炉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锅
可吸入颗粒物
提问引出:如何提高锅炉的效率? 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并对相关 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提问:1 kg 的煤 炭和 1 kg 的液化 石油气,燃烧产 生的热量一样多 吗?哪个放出的 热量更多?引出 热值的概念,学 会查找热值表, 熟悉热值的物理 意义。
随堂练习
1. 3 kg 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 2. 填写 “> ”“=” “<”。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新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新版

1.2×107J/kg,外界为标准大气压,并且燃料完全 ℃-40℃)=1.26×106 活运用热值
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J
公式
分析:利用吸热公式 Q 吸=Cm(t-t0)可以算出将水 因为 Q 吸=Q 放 烧开要吸收多少热量,解题时应注意在标准大气 =1.26×106J
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即水烧开时的温度为 所以干木柴质量
称为炉子的效率,可以画出比例图,学生分析并
理解炉子的效率是哪些部分之比.
未燃烧的 能量
散失的能 量
利用的能 量
观察思考
对于提高炉子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可以 由学生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得出.提高燃料利用 率也是由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 的课外资料,主题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形成学
培养学生的 节约意识,
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环境保护
课件展示图片或视频
三、小结(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四、作业
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二.有效利用燃料
一.燃料的热值
1.炉子的效率
板 1.能量转化: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 2.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
书 能。
3.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意义——节
设 2.热值定义:1kg 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 约能源,环境保护
性。燃烧值大,反映单位质量的该种燃料完全燃
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多)
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本中的表,学会表述其物理意
义。
解答:Q 吸
例题:把 5kg40℃的水烧开,需要完全燃烧多少 =Cm(t-t0)=4.2×103J 加深理解比
kg 的干木柴?(已知干木柴的热值为
/(kg·℃)×5kg×(100 热容公式,灵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第十章第六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第十章第六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第十章第六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府谷县高石崖九年制学校〝四学一测〞高效课堂物理学科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1、燃料
①燃料的分类
固体燃料:
液体燃料:
气体燃料:
②燃料熄灭时能的转化:类取得内能的主要途径:,燃料熄灭是能转化为能。

教师助学〔1〕热值的定义: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公式:假定用Q表示放出的热量,用m表示完全熄灭的燃料质量,用q表示热值,那么燃料完全熄灭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3〕单位:,干木柴的热值是1.2×107J/kg,其物理意义是。

〔4〕有些气体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如煤气的热值是 3.9×107J/ m3,其物理意义是,假定用Q表示放出的热量,用V表示完全熄灭的燃料体积,用q表示热值,那么燃料完全熄灭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5〕热值与密度、比热容相似,是燃料的一种 ,不同燃料的热值普通。

〔6〕想一想:热值的大小与〝质量大小〞和〝能否完全熄灭〞有关系吗?你觉得与什么有关?答:
2、炉子效率
〔1〕定义:叫做炉子效率。

〔2〕炉子有效应用的热量为Q

,燃料完全熄灭放出的热量是Q

,炉子效率公式可以写成:η=
二、有效应用燃料的措施、环保措施
1、现代锅炉的效率是,普通锅炉的效率是。

2、某锅炉的效率为58%,它的物理意义是。

达标检测1、完全熄灭0.5kg汽油能放出多少热量?要放出6×105J的热量,至少需求熄灭多少酒精?〔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酒精的热值为3×107 J/kg〕
分层作业。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10章第6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 (1)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10章第6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 (1)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课题: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燃料燃烧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知道燃料热值的概念及其单位,会查热值表,并知道某种燃料热值单位的物理意义。

知道锅炉的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通过对影响锅炉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锅炉效率的具体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热值的概念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

灵活应用锅炉的效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及资源应

课前提问师:提问。

生:齐答。

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时,哪个冲程对外提供动力?
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做功冲程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引。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说课稿
3.情境创设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燃料的燃烧过程:以蜡烛为例,现场进行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燃烧现象,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点火温度。
2.能量转化:通过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能量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式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吗?”“燃料的燃烧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燃料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思考。
2.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燃料燃烧的实例,如烧水、做饭等,让学生感受到燃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能量转换、燃料燃烧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背景。然而,他们在理解燃料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引导和指导。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3.进行家庭燃料消耗调查,了解家庭成员的能源使用情况,并提出节能建议。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生活中的节能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意愿。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简洁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燃料燃烧的基本概念、能量转化过程、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板书风格将采用图文结合,关键词加粗,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6节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6节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学案 北师大版

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知识基础技能1.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现代社会中,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

(2)燃料热值的意义燃料的种类很多,由于燃料的成分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也不同,在物理学中就用燃料的热值来表示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大小,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燃料经不经烧”。

(3)定义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由定义可知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释疑点何为“完全燃烧”“完全燃烧”的含义是烧完、烧尽。

1 kg的某种燃料只有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才是这种燃料的热值,如果没有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热值就小。

【例1】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B.1 kg某种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C.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D.燃烧的热值随燃料的质量多少而改变解析:燃料的热值的定义是有条件的,即燃料的质量是1 kg,燃烧情况要为完全燃烧,这样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才叫燃料的热值。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与燃料的质量多少无关。

答案:C2.燃料的有效利用(1)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2)炉子的效率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

现代化大型锅炉的效率可达90%以上,一般小型锅炉的效率只有60%左右。

(3)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把固体燃料磨成粉末吹进炉膛燃烧,加大送风量,可使燃料燃烧得更充分,加大受热面积,可减小烟气带走的热量,这些都是提高炉子的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具体措施。

(4)利用现代化工手段,将煤转化为煤气再进行燃烧利用,这样既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教案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教案
课题
10.10燃料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教学目标
1、知道燃料燃烧过程中能的转化
2、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
3、会查热值表,并知道某种燃料热值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
有关热值的计算
教学难点
有关热值的计算
教具准备
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板题出标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1、知道燃料燃烧过程中能的转化
2、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
3、会查热值表,并知道某种燃料热值的物理意义
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请认真阅读课本P15第一、二、三段并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时间4分钟)
•1.固体燃料如:__、__,液体燃料:__、__,气体燃料:__、__,燃料的燃烧过程是__能转化为_能
•2.热值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当堂训练
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1.热值定义。
2.热值公式。
3.炉子效率定义。
教学反思
学生对热值概念理解不好,应通过练习使学生切实掌握。
•3.热值的单位:__、__及读法:__、__。
•4.查表找干木柴的热值是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2㎏烟煤和3㎏烟煤的热值是否相同,
•说明热值__(是或不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燃料的___无关。

学生自导学习努力但程度较差的学生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九年级物理全册10-6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0-6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教材分析:从教材安排上来看,课本以人们熟悉的固体、气体、液体燃料入手,引出燃料热值的概念,介绍了常见燃料的热值、炉子的效率及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燃料的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和保护。

在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学习上,应加大信息量,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3.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热值的定义及其单位;燃料的有效利用。

【教学难点】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柴油机以柴油为燃料,现代火箭以液态氢为燃料。

同学们,你还见过哪些燃料?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激发学习动机:前面我们学习了热机,知道热机通过燃烧燃料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那大家考虑一下,燃料燃烧有没有给我们带来一些问题呢?学生回答:有,环境污染。

如何更好地利用燃料,又要保护我们的环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出示课题,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知识:(一)燃料教师问:同学们知道的能够燃烧的物质有哪些?学生举例:教师总结,像这些能够燃烧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燃料。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学案(1)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学案(1)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3.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固态的有:;液态的有。

气态的有:。

2.人类获得内能的主要途径:,燃料燃烧是能转化为能。

二、合作探究:活动一: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物理意义。

讨论并比较:同时燃烧质量1kg的汽油和1kg的废报纸,它们放出的热量一样吗?为什么?1.定义: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计算公式:。

2.单位:,干木柴的热值是1.2*107J/kg,它表示。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性。

活动二:炉子的效率、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思考、讨论、尝试回答:1.利用燃料获得内能,一般燃料放在什么地方?2.燃料实际燃烧释放的能量是否等于按照理论值计算出来的热量?为什么?3.我们有效利用的能量是否等于燃料实际燃烧所放出来的热量?为什么?交流:三、炉子效率1.定义:叫做炉子效率。

2.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第一(如)。

第二(如)。

活动三:有效利用燃料的措施、环保措施调查、讨论、交流:1.现代锅炉的效率是,一般锅炉的效率是。

2.某锅炉的效率为58%,它的物理意义是。

3怎样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A B试一试:我国按一年消耗煤10亿吨,效率由30%提高到31%,每年可以节约煤多少吨?4.燃料的利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内能,有没有给我们造成什么危害?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危害?小结:提高燃料的,是能源、保护重要措施。

【学习评价】查表,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热值最大的是哪种燃料?热值最小的是哪种燃料?2.火箭上为什么用液态氢作燃料?3.热值反映了燃料的什么性质?4.不同燃料的热值一定不同吗?延伸:完全燃烧0.5kg汽油能放出多少热量?要放出6*105J的热量,至少需要燃烧多少酒精?(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酒精的热值为3*107 J/kg)【拓展提升】1.煤气的热值是3.9*107J/kg读作,它表示的意义是。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6节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导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6节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导

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知识基础技能1.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现代社会中,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

(2)燃料热值的意义燃料的种类很多,由于燃料的成分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也不同,在物理学中就用燃料的热值来表示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大小,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燃料经不经烧”。

(3)定义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由定义可知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释疑点何为“完全燃烧”“完全燃烧”的含义是烧完、烧尽。

1 kg的某种燃料只有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才是这种燃料的热值,如果没有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热值就小。

【例1】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B.1 kg某种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C.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D.燃烧的热值随燃料的质量多少而改变解析:燃料的热值的定义是有条件的,即燃料的质量是1 kg,燃烧情况要为完全燃烧,这样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才叫燃料的热值。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与燃料的质量多少无关。

答案:C2.燃料的有效利用(1)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2)炉子的效率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

现代化大型锅炉的效率可达90%以上,一般小型锅炉的效率只有60%左右。

(3)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把固体燃料磨成粉末吹进炉膛燃烧,加大送风量,可使燃料燃烧得更充分,加大受热面积,可减小烟气带走的热量,这些都是提高炉子的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具体措施。

(4)利用现代化工手段,将煤转化为煤气再进行燃烧利用,这样既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2.掌握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节能减排的基本措施,这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关键,也是教学难点。
3.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燃料燃烧的特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展示燃料燃烧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燃料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燃料的燃烧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燃烧现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验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此外,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转变,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与此同时,他们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方面仍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
2.家长需积极配合,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协助孩子完成调查、实验等任务。
3.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3.热值计算:介绍热值的概念,讲解热值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热值的实际应用。
4.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料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5.能源利用与环保:探讨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出节能环保的途径。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全册 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10.6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前准备一、新课标学习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固体燃料、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物理意义.会应用热值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燃烧放热的计算.知道炉子效率的含义,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了解燃料有效利用的措施.了解环境保护措施.2.过程与方法利用对比的方法了解不同燃料热值的差异.利用分类学习法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燃料.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以实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良好品质.三、二、相关知识空气中的铅污染内燃机发明以后,很快就被用来做汽车的发动机.从此汽车川流不息地奔驰在城市、乡村,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随着汽车的激增,这也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新的危害一大气铅污染.原来,汽车运行时要烧汽油,而汽油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燃料,为了防止它在发动机中爆炸,于是在汽油中必须加入一种防爆剂——四乙基铅.它是一种铅的有机化合物,是无色的油状液体,还有一种水果香味,也叫“铅水”.汽油在燃烧过程中,这种有毒的铅化合物混入废气里,排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含铅量猛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年通过汽车发动机排放到空气中的铅,大约有40万吨.近十年来,人类已把430万吨铅扩散到了空气中,使大气中的含铅量比原始状态增加了一倍.现代人体中的含铅量比原始人高出100倍.铅一旦进入人体,尤其是进入脑细胞以后,会造成积累中毒,永远呆在那里,危害人的精神系统,使人智力衰退,甚至引起中毒性神经病.铅还会危害心血管、肾脏、内分泌等系统;还会干扰红血球输送氧气的功能,破坏人的造血功能,引起贫血并毒害人体的消化系统,造成腹痛、便秘、食欲不振等.三、学法点拨课本以人们熟悉的固体、气体、液体燃料入手,引出燃料热值的概念,介绍了常见燃料的热值、炉子的效率及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燃料的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和保护.在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学习上,应加大信息量,多从资料中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四、教材知识全解(一)、燃料的热值想想议议1.人类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使用火?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并从固、液、气三态给它们归类.3.燃料燃烧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4.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相同吗?分析与结论(二)、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现代社会中,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1.燃料热值的意义燃料的种类很多,由于燃料的成份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在物理学中就用燃料的热值来表示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大小.也就是我们俗语中的:燃料顶烧不顶烧.2.定义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由定义可知热值的单位是“J/kg”.3.热值的物理意义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如木炭的热值为3.4×107J/kg,它表示:1kg的木炭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3.4×107J.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4.放出热量的计算如果用m表示完全燃烧燃料的质量,用q表示该种燃料的热值,用Q放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则:Q放=m•q其中:m的单位是kg,q的单位是J/kg,Q放的单位是J.注意5.正确理解燃料的热值:(1)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

[推荐学习]九年级物理全册10.6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推荐学习]九年级物理全册10.6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推荐学习]九年级物理全册10.6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教材分析:从教材安排上来看,课本以人们熟悉的固体、气体、液体燃料入手,引出燃料热值的概念,介绍了常见燃料的热值、炉子的效率及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燃料的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和保护。

在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学习上,应加大信息量,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3.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柴油机以柴油为燃料,现代火箭以液态氢为燃料。

同学们,你还见过哪些燃料?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激发学习动机:前面我们学习了热机,知道热机通过燃烧燃料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那大家考虑一下,燃料燃烧有没有给我们带来一些问题呢?学生回答:有,环境污染。

如何更好地利用燃料,又要保护我们的环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出示课题,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知识:(一)燃料教师问:同学们知道的能够燃烧的物质有哪些?学生举例:教师总结,像这些能够燃烧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燃料。

教师:这么多燃料我们能不能对它们加以分类。

这样研究起来不就更方便了吗?学生: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燃料的热值1.研究表明:1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6×107J;1Kg氢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4×108J;1Kg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3×107J;1Kg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0×107J。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6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6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②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③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②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②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热值的定义及其单位。

燃料的有效利用。

教学难点: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

本节我们的任务就是来认识一下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

说到内能的利用,首先要考虑内能的来源,而燃料的利用正是这一来源的主要途径。

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燃料的特点教师:我们都知道,煤炭、汽油、柴油是燃料,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燃料?学生:柴火是燃料。

学生:酒精、蜡烛也是燃料。

学生:煤气、天然气也是燃料。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谁能归纳一下,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学生:它们都能够燃烧。

学生:它们燃烧时都能放出热量(内能)。

教师:那么燃料燃烧时获得的内能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呢?学生: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

教师:燃料燃烧实际发生的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总结: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

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二)燃料的热值教师:同学们归纳了燃料的共同特点是都能燃烧。

那么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有什么不同呢?煮饭时用煤为什么比用柴草好呢?学生:煤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教案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教案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前准备一、新课标学习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固体燃料、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物理意义.会应用热值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燃烧放热的计算.知道炉子效率的含义,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了解燃料有效利用的措施.了解环境保护措施.2.过程与方法利用对比的方法了解不同燃料热值的差异.利用分类学习法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燃料.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以实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良好品质.三、二、相关知识空气中的铅污染内燃机发明以后,很快就被用来做汽车的发动机.从此汽车川流不息地奔驰在城市、乡村,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随着汽车的激增,这也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新的危害一大气铅污染.原来,汽车运行时要烧汽油,而汽油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燃料,为了防止它在发动机中爆炸,于是在汽油中必须加入一种防爆剂——四乙基铅.它是一种铅的有机化合物,是无色的油状液体,还有一种水果香味,也叫“铅水”.汽油在燃烧过程中,这种有毒的铅化合物混入废气里,排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含铅量猛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年通过汽车发动机排放到空气中的铅,大约有40万吨.近十年来,人类已把430万吨铅扩散到了空气中,使大气中的含铅量比原始状态增加了一倍.现代人体中的含铅量比原始人高出100倍.铅一旦进入人体,尤其是进入脑细胞以后,会造成积累中毒,永远呆在那里,危害人的精神系统,使人智力衰退,甚至引起中毒性神经病.铅还会危害心血管、肾脏、内分泌等系统;还会干扰红血球输送氧气的功能,破坏人的造血功能,引起贫血并毒害人体的消化系统,造成腹痛、便秘、食欲不振等.三、学法点拨课本以人们熟悉的固体、气体、液体燃料入手,引出燃料热值的概念,介绍了常见燃料的热值、炉子的效率及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燃料的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和保护.在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学习上,应加大信息量,多从资料中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四、教材知识全解(一)、燃料的热值想想议议1.人类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使用火?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并从固、液、气三态给它们归类.3.燃料燃烧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4.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相同吗?分析与结论(二)、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现代社会中,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1.燃料热值的意义燃料的种类很多,由于燃料的成份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在物理学中就用燃料的热值来表示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大小.也就是我们俗语中的:燃料顶烧不顶烧.2.定义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由定义可知热值的单位是“J/kg”.3.热值的物理意义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如木炭的热值为3.4×107J/kg,它表示:1kg的木炭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3.4×107J.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4.放出热量的计算如果用m表示完全燃烧燃料的质量,用q表示该种燃料的热值,用Q放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则:Q放=m•q其中:m的单位是kg,q的单位是J/kg,Q放的单位是J.注意5.正确理解燃料的热值:(1)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②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③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②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②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热值的定义及其单位。

燃料的有效利用。

教学难点: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

本节我们的任务就是来认识一下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

说到内能的利用,首先要考虑内能的来源,而燃料的利用正是这一的主要途径。

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燃料的特点教师:我们都知道,煤炭、汽油、柴油是燃料,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燃料?学生:柴火是燃料。

学生:酒精、蜡烛也是燃料。

学生:煤气、天然气也是燃料。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谁能归纳一下,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学生:它们都能够燃烧。

学生:它们燃烧时都能放出热量(内能)。

教师:那么燃料燃烧时获得的内能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呢?学生: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

教师:燃料燃烧实际发生的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总结: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

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二)燃料的热值教师:同学们归纳了燃料的共同特点是都能燃烧。

那么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有什么不同呢?煮饭时用煤为什么比用柴草好呢?学生:煤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

教师:煤一定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吗?怎样比较才更合适?(类比:铁一定比棉花重吗?)学生:应取相同质量的煤与柴草相比。

教师:它们质量相同,就一定是煤放出的热量多吗?学生:不知道教师:还应补充一条:要让它们都充分燃烧。

在它们都烧完、烧尽的条件下,才有可比性。

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这一差异,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燃料的热值定义: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焦/千克。

物理意义:热值直接反映了燃料的燃烧特性。

热值大,反映单位质量的该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多)。

看课本中的表:几种燃料的热值(指导学生学会表述其物理意义)教师:汽油的热值为4.6×107焦/千克。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一筒汽油与半筒汽油相比,哪个热值大?学生:(略)(三)燃料的有效利用①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教师:1千克干木柴完全燃烧能放出多少热量?学生:1.2×107焦。

教师:这些热量若全部被水吸收,可把35千克左右的水由20℃烧开。

实际生活中1千克干木柴能把35公斤20℃的水烧开吗?学生:不可能。

教师:那是为什么呢?学生:因为燃料不可能做到完全燃烧。

学生:因为热量有散失,水吸不到那么多热量。

教师:燃料燃烧时需氧气助燃,供氧不足是燃料不能完全燃烧的主要原因。

另外,烟气也会带走大量热量,炉壁还会传走一部分热量。

这样就使得真正传给水的热量仅占燃料放出热量的一小部分。

当然不能烧开那么多水。

②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为了反映炉子对燃料的利用率,我们经常用炉子的效率来描述。

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

为了提高炉子的效率,人们做了种种努力,主要措施有:增加供氧量。

如用风箱、吹风机就起了这一作用。

大型工业锅炉还采用把煤粒用鼓风机吹起来烧,使效率大大提高。

炉壁选用隔热材料。

这主要是为减少炉壁向外传热。

增大受热面积。

大型锅炉采用供水管道直接分布在炉膛内,使其充分受热,减小了烟气的热损失。

目前,我国炉具的平均效率还较低,若平均效率能提高1%。

全国每年节省的燃料相当于一个大型煤矿的年产量。

可见。

改造炉具,提高炉子的效率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四)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①废气污染(CO、SO、酸雨),②噪声污染。

(五)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①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②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

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③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一定能使天更蓝、水更清。

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找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5.标出数值和单位;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五、力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7.1 力一、力的概念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五、力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