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液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液氯应急处理方法
![液氯应急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43736ca45177232f60a268.png)
江苏海佳化工有限公司液氯应急处理方法一、理化性质:液氯俗称氯气,分子式:cl2,相对分子量:70.91英文名:chlorine;liquid;chlorine;CAS号:7782-50-5;有毒气体,化学内别:卤素与卤间化合物,外观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主要用于漂泊、制造氧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相对密度(蒸汽):2.49,不聚合,稳定,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易溶于水、碱液。
二、危险特性:侵害途径:吸入,危害健康:对眼、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眼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或间质性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膈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容易引发暴露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汽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氯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性作用。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后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中国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配带氧气呼吸器。
呼吸系统防护中以作防护,穿戴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进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需有人监护。
四、泄露应急处理:迅速隔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露时隔离150m,大泄露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液氯防火等级
![液氯防火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ad0ab49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1.png)
液氯防火等级液氯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液氯的火灾危险性也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氯的防火等级、火灾危险特性、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方法以及提高液氯防火安全意识的措施。
一、液氯的防火等级概述液氯的防火等级是根据其火灾危险性进行的分类。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液氯被划分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乙类火灾危险品是指在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燃烧的物质。
液氯正是这类物质的代表,一旦泄漏,容易引发火灾。
二、液氯的火灾危险特性1.易燃性:液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燃烧反应,其燃点较低,易燃易爆。
2.毒性:液氯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
吸入大量液氯会导致呼吸困难、晕厥甚至死亡。
3.腐蚀性:液氯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对金属、纤维、皮肤等产生腐蚀作用。
4.扩散性:液氯具有较强的扩散性,泄漏后能迅速扩散至周围环境,增大火灾风险。
三、液氯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措施1.储存场所:液氯应储存于通风良好、地势较高的专用仓库,远离火源、热源和阳光直射。
2.储存容器:液氯储存容器应选用耐腐蚀、密封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并定期检查、维修。
3.运输:液氯运输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规定,采用防爆、防泄漏的运输工具,确保全程安全。
四、液氯泄漏应急处理方法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现场。
2.采取措施切断液氯供应,停止泄漏。
3.使用适当的灭火剂进行初期灭火。
4.请专业人员前来处理泄漏部位,修复泄漏处。
5.对泄漏现场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氯气浓度。
五、提高液氯防火安全意识的措施1.加强液氯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环节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定期开展液氯储存设施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完好。
3.建立健全液氯泄漏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加强液氯防火知识的普及,提高社会防火意识。
总之,液氯的火灾危险性不容忽视。
只有了解液氯的防火特性,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才能确保液氯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液氯安全管理使用操作规程
![液氯安全管理使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9621c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3.png)
液氯安全管理使用操作规程一、前言为了保障液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制定此液氯安全管理使用操作规程,明确液氯的存放、运输、使用等相关规定和要求,以确保液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二、液氯的特性和化学性质液氯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液体,在常温下为淡绿色。
液氯的沸点为-33.4℃,熔点为-101℃。
液氯是一种氧化性极强的物质,在接触到热源、活性金属、有机物和非氧化性酸等物质时会剧烈反应,会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物质。
三、液氯的安全管理3.1 液氯的存放1.液氯应存放在单独的存放间或存放区域,禁止与其他化学品混储。
2.液氯的存放间或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和防火设施。
3.液氯应存放在防护阀内,防止气化及泄漏。
4.液氯存放间应标明“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的符号和液氯的危险性质标示。
3.2 液氯的运输1.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液氯车辆运输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2.液氯车辆要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严格按照装车量、线路和车速限制规定,确保路况良好、车辆平稳。
3.液氯运输车辆必须在行驶途中启用黄闪灯、停车前应先切断车载液氯管路,并确保装备了充氮装置,以防发生气化。
4.液氯车辆到达卸货地点时应根据卸载情况,采取相应的卸载方式,确保安全卸装。
3.3 液氯的使用1.液氯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安全培训和操作规程考试,获取相应的操作证书后方可操作。
2.液氯操作地点需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面罩、眼罩、手套、防护鞋等。
3.液氯使用时应进行严格的现场管理,禁止吸烟、灯光、明火等火源或静电放电现象,确保操作场所视觉清晰。
4.如果液氯发生泄漏或者意外,使用人员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并做好安全撤离,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四、液氯事故处理4.1 液氯泄漏处置液氯泄漏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使用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如遇到较大的泄漏事故,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2 液氯火灾处理液氯着火或爆炸时,应立即采取报警、停电、灭火等措施,切勿用水灭火,应使用沙土、碱水等进行灭火。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bcc56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7.png)
液氯的安全操作
个人防护装备
保护眼睛免受液氯的腐蚀
防护眼镜
防止液氯直接接触皮肤
手套
防止吸入液氯蒸气对呼吸道造成伤害
呼吸器
操作流程
将液氯从运输车辆或容器中卸下
卸货
01
03
检查操作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设备
02
将液氯装入或从容器中卸出
装卸液氯
疏散人员
迅速疏散周围人员到安全区域
控制泄漏
尽快采取措施控制液氯泄漏
有效处理意外情况
定期检查维护
确保安全设施正常运行
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安全设施建设
泄漏报警装置
可及时发现液氯泄漏情况
提前采取应急措施
总结
液氯的安全存储至关重要,需要对存储容器、位置和安全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和定期检查,以确保液氯的安全使用。
04
第4章 液氯的安全操作
Chapter
液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它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因此在使用液氯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液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具有刺激性气味和强烈的漂白作用。它是一种淡黄绿色液体,在常温下具有高蒸气压和易挥发性。液氯的密度约为1.56 g/cm³,相对密度为2.5,沸点约为 -34°C,凝固点约为 -101°C。
液氯简介
液氯的物理性质
淡黄绿色
液氯颜色
01
03
1.56 g/cm³
液氯的密度
02
易挥发
常见的液氯存储容器之一
钢瓶
01
03
用于液氯运输和短期存储
槽车
02
适用于大规模液氯存储
槽罐
安全存储位置要求
表- 液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液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2561c3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8.png)
表- 液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液氯的理化性质
- 分子式:Cl2
- 分子量:70.906
- 外观:无色气体,液态下呈淡黄色
- 熔点:-100.98°C
- 沸点:-34.6°C
- 密度:1.429 g/cm³
- 溶解性:易溶于水,水中浓度较高时呈黄绿色。
液氯的危险特性
- 液氯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气,并有刺激性效应。
- 吸入液氯可能会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呼吸道症状。
- 长期或大量暴露于液氯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损伤甚至窒息。
液氯的危险性
- 液氯具有氧化性,可与可燃物质剧烈反应并产生火灾或爆炸。
- 液氯会导致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的灼伤。
- 高浓度的液氯蒸汽可引起窒息和死亡。
安全措施
- 使用液氯时,应采取充分的通风措施,避免吸入浓度过高的气体。
- 在接触液氯后,立即用清水冲洗皮肤,如果涉及眼睛或呼吸道,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 避免液氯与可燃物质直接接触,存储时应与易燃物分开,保持安全距离。
以上是液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的简要说明,请在处理、使用和储存液氯时始终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法律法规。
表- 液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液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5b19d6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d.png)
640/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溶解性
溶于水、碱液.
毒性及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MAC(mg/m3)
1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C50:850 mg/m3,1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氯化氢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表
标识
中文名:氯;液氯;氯气
危险货物编号:23002
英文名:chlorine
UN编号:1017
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1
CAS号:7782—50—5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有强刺激性气味气体;液态氯为金黄色。
熔点(℃)
-102
相对密度(水=1)
2危险化学品液氯的理化、危险特性表MSDS
![2危险化学品液氯的理化、危险特性表MSDS](https://img.taocdn.com/s3/m/efcf821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3.png)
无意义
灭火剂
雾状水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及防毒面具。喷水冷却容器,并用水喷淋保护关闭阀门的人员。人员中毒立即送医院治疗。
危险特性
气体剧毒,液氯能引起严重灼伤。在空气中最大含量为2mg/m3。本身不燃,但会象空气一样助燃。一般可燃物均会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物气体或蒸气与氯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物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气、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产物。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不稳定
避免条件
稳定
√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避免条件
不存在
√
禁忌物
可燃物
燃烧(分解)产物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
吸入
√
皮肤
√
口பைடு நூலகம்
√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极度刺激眼睛、皮肤及肺部,皮肤或眼睛接触能引起严重灼伤或失明。吸入气体能引起死亡。
长期接触造成呼吸功能损坏、门牙腐蚀、皮肤痤疮样病灶形成、焦虑,接触液体导致冻伤。可引起迟发性肺水肿,严重病例有死亡危险。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避免流入水体(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若已经污染水体及时通知下游有关政府部门及用户。
急救
移患者至空气清新处,就医。如果患者停止呼吸,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它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
主要化学品物化性质
![主要化学品物化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3bf42226edb6f1aff001fb8.png)
主要化工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山东海力化工有限公司2011年1月27日一、氯气(液氯)㈠、组成结构:1、原子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
2、分子结构:氯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分子式CL2。
3、离子结构:氯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因而很稳定。
㈡、物理性质1、分子量70.91,比重:1.561(在-34.6℃呈液态时),沸点:-34.6℃,熔点:-101℃。
2、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氯气有毒、并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熔沸点较低、能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压强为101kPa、温度为-34.6℃时易液化(干燥氯气在常温下压缩到8--12大气压,或在大气压下冷却到-35℃--40℃时都可以液化为液氯)。
如果将温度继续冷却到-101℃时,液氯变成固态氯。
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
3、氯气有强烈的刺激性和窒息性。
干燥的氯气在低温下不甚活泼,但遇水时首先生成次氯酸及盐酸,能强烈的腐蚀金属。
可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
与松节油、氨气、乙炔、乙醚、轻金属粉末等反应时可着火、爆炸。
4、危害:对眼、呼吸系统粘膜有刺激作用。
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眼红、流泪、咳嗽;中度者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表现,病人胸痛、头痛、恶心、较重干咳、呼吸及脉搏增快,可有轻度紫绀等;重度者出现肺水肿,可发生昏迷和休克。
慢性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空间允许含量:小于1mg/ m3.二、氯乙烯1、中文名称:乙烯基氯2、物化特性:分子式C2 H3CL ,分子量62.5,氯乙烯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有醚样气味,比重0.9195(-15℃液体),熔点:-159.8℃,沸点-13.9℃,相对密度(水=1):0.91,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2.15,凝固点-160℃,闪点-78℃,自燃点415℃,易燃、易爆,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极限为4%-22%。
分析液氯的理化室员工防护要求
![分析液氯的理化室员工防护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7a80d2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4.png)
分析液氯的理化室员工防护要求一、液氯理化性质液氯,剧毒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常温下、709kPa以上压力时为液体,液氯为金黄色。
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
分子量为70.91,熔点-101℃,沸点-34.5℃,气体密度3.21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相对密度(水=1)1.41(20℃),临界压力7.71MPa,临界温度144℃,饱和蒸气压673kPa(20℃),logpow(辛醇/水分配系数)0.85。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1。
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受热后容器或储罐内压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
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和盐酸。
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和氯化物,可利用此反应对氯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潮湿环境下,严重腐蚀铁、钢、铜和锌。
二、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液氯气化器、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设置整流装置与氯压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
氯气输入、输出管线应设置紧急切断设施。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吊装时,应将气瓶放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专用筐中进行吊运。
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操作安全】(1)氯化设备、管道处、阀门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高强度耐氯垫料,严禁使用橡胶垫。
液氯理化性质
![液氯理化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86378a04e87101f69e319570.png)
侵入途径:吸入,接触
食入:无资料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溶解性:易溶于水、碱液
主要用途:用于漂白,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理化特性
临界温度:144℃
临界压力:7.71Mpa
饱和蒸汽压:506.62kpa(10.3℃)
燃烧热:无意义
熔点:-101℃
沸点:-34.5℃
闪点:无意义
相对密度:1.47水=1
相对密度:2.48空气=1
引然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无意义
燃烧性:不可然,可助燃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建筑火险分级:无意义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毒气体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起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通风,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液氯泄漏事故处置
![液氯泄漏事故处置](https://img.taocdn.com/s3/m/8868321cfc4ffe473368ab02.png)
液氯泄漏事故处置液氯是剧毒物质,是引发化学灾害事故的常见危险品之一。
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极易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区域性污染。
一、液氯特性1、液氯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2、其本身不燃,但能助燃。
比空气重约2.5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
3、绝对压力为1个大气压的纯气体,在-35摄氏度时成为液态,其由液相变为气体体积扩大约400倍。
4、能溶解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并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5、氯与绝大多数有机均能发生激烈反应,如果在钢瓶等装氯容器中混入有机化合物,一定条件下,引起激烈反应而导致爆炸。
6、氯气有剧毒,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粘膜有极强的刺激性,在肺中发生淤血和水肿,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mg/L人吸入后立即死亡。
二、液氯泄漏事故特点(一)扩散迅速,危害大液氯泄漏后,由液相变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并随风飘移,形成大面积染毒区,需及时疏散危害区域内的人员,以及转移能与氯气发生激烈反应的有机物质。
(二)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剧毒的氯气可通气呼吸道、眼睛、皮肤等途径浸入人体,引起无有效防护人员严重中毒,造成伤亡。
(三)污染环境,洗消困难大量液氯泄漏,严重污染空气、地面及水体,并易滞留在下水道、沟渠、低洼等处,不易扩散,全面、彻底洗消困难,将在较常时间内危害生态环境。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一)现场询问消防人员接警到场后,要详细询问有无发生爆炸;泄漏关储量、泄漏部位、泄漏量、扩散面积;有无人员伤亡;是否采取堵漏措施以及可能采取的堵漏方法等。
(二)侦察检测利用有毒气体检测仪测定氯气浓度及扩散范围;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并迅速组织营救和疏散。
(三)设立警戒根据询情和侦检情况,确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控人员出入,并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实施动态检测。
(四)有效防护进入事故现场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绝式呼吸器,进入内部执行关阀堵漏任务的消防队员要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或其他型号的防化服。
浅析液氯仓库的安全设计
![浅析液氯仓库的安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fc562dfe4733687f21aa43.png)
AnalysisonSafetyDesignofLiquidChlorineStorage
ZhangXinghua
(Century3EngineeringCo.,Ltd.,Shijiazhuang 050011,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dthephysical,chemicalandhazardouspropertyofliquidchlorine,andthemajorriskfactorsin usingliquidchlorinearediscussed.Combiningwiththeprojectexample,from severalaspectsofarchitecture,watersupplyand drainage,firefighting,HVAC,equipment,processandautomaticcontrol,safetyfacilitydesignofliquidchlorinestorageandits vaporizationsystem arediscussed. Keywords:liquidchlorine;storage;vaporizationsystem;safetyfacilitydesign
由于氯气密度比空气重,液氯钢瓶更换过程中罐体瓶阀与 气化管道连接处 为 易 泄 漏 点,故 在 瓶 阀 附 近 设 置 地 沟,上 设 篦 子板作为盖板,可以有效收集漏氯。
重大危险源-液氯
![重大危险源-液氯](https://img.taocdn.com/s3/m/ad0c12b9d0d233d4b14e69cf.png)
前言XXXXXX主营精细化工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领域化工产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咨询。
该公司氯化岗位使用的原料液氯的使用量已超过其临界量,构成重大危险源。
XXXXXX委托XXXXXX,对XXXXXX 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预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公司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重大危险源申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工作。
安全评估人员通过对该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实际运行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查找该公司在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事故类型和事故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该公司在运行期内的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
在认真研究分析该公司所提供和现场收集到的与评估对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制定了本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本评估报告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提供指导意见。
1安全评估主要依据1.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13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颁发[1999]154号);●《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原国家经贸委[2000]189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工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原劳动部发[1996]423号);●《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8号);●《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工业部[1991]化劳字第247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办字[2003]159号;●《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印发<XXX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XX监发[2005]30号);●关于印发《XXX氯气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XX监发[2006]139号)1.2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置规范》(GB50140-2005);⏹《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6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安全标志》(GB2894-2001);⏹《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JT3145-1991);⏹《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
表- 液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液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b985eb65240c844768eaee92.png)
标识
中文名:氯;液氯;氯气
危险货物编号:23002
英文名:chlorine
UN编号:1017
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1
CAS号:7782-50-5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有强刺激性气味气体;液态氯为金黄色。
熔点(℃)
-102
相对密度(水=1)
3.214
相对密度(空气=1)
2.49
沸点(℃)
-34.6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氯化氢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饱和蒸气压(kPa)
640/20℃
溶解性
溶于水、碱液。
毒性及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MAC(mg/m3)
1
侵入途径
吸入。毒性LC50:8 Nhomakorabea0 mg/m3,1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液氯使用过程中的危险及防范措施
![液氯使用过程中的危险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095773fb4daa58da0114ac3.png)
氯气有氧化性 ,与氧 气类 似 ,能够助燃 ,可燃物如果遇到 氯气可发生燃烧 ,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
液氯使用过程 中在气液分离 器中容易 富集三氯化氮 ,三 氯化氮量过高时 ,可能 发生 爆炸 ;三 氯化 氮 比氯 的氧化性 更 强 ,可与油 品、橡胶 等有 机物 可发 生强烈 反应 。容器 受 日光 照射 、碰撞 刚易发生爆炸 。
液氯使用时需要设置接人装置,必需的装置包括连接管道 、缓
液氯汽化 、缓 冲 、氯化或用氯容器 设置压力监测装置 ,将
冲罐、气化器、匀涌汾离 器等。在有氯存在的场所易发生中毒 、火 缓冲罐氯 气压力 、液氯 流量 、反应 釜压力 、温度等信号远传到
灾 攒}等危险事故。其中最常见的是氯气泄漏中毒事故。
反应。湿 氯能与 多种物 质反应 ,如氯化 。氯 能溶于水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入氯气可造成呼 吸道发 生严 重 的炎症 。在 肺 中可发生淤 血
1.2 危 险特 性
和 水 肿 。
氯气 在空气 中不燃 。氯与 氧 的性质 类 似。可燃 物均 可 3 安全对 策措 施
在氯气 中燃烧 。氯 气可 与易燃 气体 或蒸 气形 成爆 炸性 混合 物。氯气能与丙酮 、乙醚 、氨 、天然气 、氢气 、烃类 、金 属粉 末 等猛 烈反应 ,甚至 发生爆 炸 。氯 可腐 蚀多 数金属 、非 金属 物
2.1 液氯(氯气)中毒
控制室 ,并设置缓 冲罐压 力 、反应 釜压 力 与液氯流 量电磁 阀 联锁 。压 力或温度 过高时 ,自动停止液氯供给或汽化。
氯气 的毒 性很 强 ,属 剧 毒 物质 。液 氯一 般 充装 在 钢 瓶 3.2.2 建筑通风措施
液氯理化特性、 中毒与急救措施
![液氯理化特性、 中毒与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3b9e3e5c77da26925c5b0dc.png)
二次盐
水
电解槽
阳极室 阴极室
氯气 氢气
淡盐水
淡盐水
脱氯装 置3ຫໍສະໝຸດ %NaOH32 % 离 子膜碱
32 % 碱
槽
产
品
电解饱和食盐水工艺流程
纯水装
置
水
刚从电解出来的氯气含水份较大,必 须经洗绦,除水,干燥,加压,分离后, 氯气纯度达95%以上,送入液化槽冷却, 液化后的液氯进入计量槽,达到一定贮量 ,用液氯屏蔽泵送至充装岗位灌入钢瓶。
1.氯气刺激反应; 2.轻度中毒;
3.中度中毒;
4.重度中毒。
1) 氯气轻度刺激反应中毒者,可立即服用解 氯糖浆缓解氯气造成的反应,必要时,也可去 医务所检查和吸氧治疗。
2) 氯气严重中毒者,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 新鲜处静卧,搬运中防止外伤,并注意保暖, 必要时,可给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和送医 院治疗。
2、实验室通常用氧化HCl或浓盐酸的方法来制 取氯气,常见的氧化剂有:MnO2、K2Cr2O7、 KMnO4、KClO3、Ca(ClO)2,发生的反应分别 是:
4HCl(浓)+MnO2 =MnCl2+Cl2↑+ 2H2O
1.3 理化性质
1.3.1 物理性质
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 沸点(℃):-34.5 相对密度(空气=1):2.48 相对密度(水=1):1.47(液氯) 溶解性: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 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进入深呼吸道的氯气,可破坏组织,引起剧 烈疼痛,会出现阵发性哮喘,肺气肿,血粘度 增加,呼吸变慢,心力衰竭而死亡。
氯气对人体的危害性
浓度 (毫克/米3)
1.0
3~6
浓度 ppm
0.35
1.05~2.1
液氯理化性质
![液氯理化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fb2f8a6e009581b6ad9eb47.png)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建筑火险分级:无意义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毒气体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起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人体危害与防护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毒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溶解性:易溶于水、碱液
主要用途:用于漂白,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理化特性
临界温度:144℃
临界压力:7.71Mpa
饱和蒸汽压:506.62kpa(10.3℃)
燃烧热:无意义
熔点:-101℃
沸点:-34.5℃
闪点:无意义
相对密度:1.47水=1
相对密度:2.48空气=1
引然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无意义
侵入途径:吸入,接触
食入:无资料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重大危险源-液氯
![重大危险源-液氯](https://img.taocdn.com/s3/m/ad0c12b9d0d233d4b14e69cf.png)
前言XXXXXX主营精细化工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领域化工产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咨询。
该公司氯化岗位使用的原料液氯的使用量已超过其临界量,构成重大危险源。
XXXXXX委托XXXXXX,对XXXXXX 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预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公司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重大危险源申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工作。
安全评估人员通过对该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实际运行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查找该公司在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事故类型和事故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该公司在运行期内的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
在认真研究分析该公司所提供和现场收集到的与评估对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制定了本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本评估报告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提供指导意见。
1安全评估主要依据1.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13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颁发[1999]154号);●《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原国家经贸委[2000]189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工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原劳动部发[1996]423号);●《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8号);●《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工业部[1991]化劳字第247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办字[2003]159号;●《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印发<XXX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XX监发[2005]30号);●关于印发《XXX氯气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XX监发[2006]139号)1.2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置规范》(GB50140-2005);⏹《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6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安全标志》(GB2894-2001);⏹《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JT3145-1991);⏹《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
液氯防火等级
![液氯防火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d567ef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6.png)
液氯防火等级摘要:一、液氯的特性1.液氯的物理性质2.液氯的化学性质二、液氯防火等级的划分1.液氯防火等级的定义2.液氯防火等级的划分依据3.液氯防火等级的具体划分三、液氯储存与运输的安全措施1.液氯储存的基本要求2.液氯运输的安全规定3.液氯储存与运输中应采取的防火措施四、液氯泄漏事故的处理1.液氯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2.液氯泄漏事故的救援流程3.液氯泄漏事故的预防措施正文:液氯,化学式为Cl2,是一种无色、有毒、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常温下,液氯是一种黄绿色液体,具有比水重的特性。
液氯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医药等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然而,液氯的特性使其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火灾爆炸风险。
因此,了解液氯的防火等级以及相关安全措施十分重要。
液氯防火等级是根据液氯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及其它特性进行划分的。
液氯防火等级主要依据液氯的闪点、燃点、自燃点等参数进行划分。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和规定,液氯防火等级分为三个等级:低危、中危和高危。
其中,低危液氯的闪点不小于28℃,燃点不小于100℃,自燃点不小于500℃;中危液氯的闪点小于28℃,燃点不小于100℃,自燃点不小于500℃;高危液氯的闪点小于28℃,燃点小于100℃,自燃点小于500℃。
液氯储存与运输的安全措施对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液氯储存的基本要求包括:储存容器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储存场所应通风良好,液氯储存区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等。
液氯运输的安全规定主要包括:运输工具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驾驶员和押运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液氯容器垂直放置等。
在液氯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防火措施,如:严格控制液氯储存量,避免超量储存;定期检查液氯储存设施的完好性,确保设施可靠;加强液氯运输安全管理,防止液氯泄漏事故的发生。
液氯泄漏事故的处理对减少事故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液氯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主要包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泄漏源,限制泄漏液氯扩散范围;采取措施消除泄漏液氯的着火源,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对泄漏液氯进行合理处置,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或可燃物、金属粉未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或附件损坏。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灭火。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氯化氢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表
标识
中文名:氯;液氯;氯气
危险货物编号:23002
英文名:chlorine
UN编号:1017
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1
CAS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82-50-5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有强刺激性气味气体;液态氯为金黄色。
熔点(℃)
-102
相对密度(水=1)
3.214
相对密度(空气=1)
2.49
沸点(℃)
-34.6
饱和蒸气压(kPa)
640/20℃
溶解性
溶于水、碱液。
毒性及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MAC(mg/m3)
1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C50:850 mg/m3,1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