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

合集下载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现状1. 研究领域广泛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包括语言、文化、教育、商务、政治等多个领域,研究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包括语言交际、文化传播、跨文化教育、跨国企业管理、国际政治关系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2. 学科门类齐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门类,包括语言学、翻译学、应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国际关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这些学科门类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3. 研究水平提高近年来,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国内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很多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项目,发表了不少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二、问题1. 理论研究滞后与国外相比,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研究有些滞后。

尽管在研究领域广泛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基础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但是在理论创新和深化方面还存在不足。

2. 方法论不够成熟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方法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虽然学科门类齐全,但是在实践中,很多研究者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存在困惑和不足。

同时,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3. 研究的应用价值不足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还不足。

很多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学术界,缺乏对商务、政治、文化等实际应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这也导致了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不够充分体现。

三、建议1. 加强理论创新和深化在研究领域广泛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基础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加强理论创新和深化,推动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评析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

评析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

评析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这本书我觉得非常不错,他从跨文化交际学入手,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在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学》这本书共有十二章,每一章都有几个小节组成。

前面两个小节讲的是语言和文化的一些常识。

然后是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原则,并举了许多例子,通过阅读这些案例,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文化差异的问题。

比如说,中国人在讨论公鸡或者某种动物的时候,往往会用到“母”字,而老外就会用到“公”字。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因为语言习惯造成的。

汉语的数词都是单数,即阳性,而英语是复数,即阴性。

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文化差异的还有很多,像中国人说话喜欢客套,这是一种修养,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另外,中国人比较谦虚,但是西方人却是“骄傲”的。

他们在批评一个人时会说:“你真是一个无知的傻瓜!”这也是因为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比如说:在吃饭时,中国人很热闹,总是在谈笑风生,而西方人则喜欢安静地坐着,边看电视边吃东西,当中国人在说话的时候,西方人却没有在听,于是西方人常常会被我们嘲笑,不愿意与我们说话。

第一点就是说中国人对别人家的事情太关心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所以他们才会关心别人家的事情。

确实,中国人很重视亲情,所以他们很愿意去帮助别人,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西方人更注重自己的事情,所以他们只想好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想帮助别人,他们不愿意去奉献。

这就是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中国人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而西方人却相反。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社会环境和国家的不同也会影响文化差异的形成。

最后一点,中国人说话时喜欢说:“你明白了吗?”这时西方人就会回答说:“明白了!”中国人认为说话不应该说太清楚,这样才有礼貌。

而西方人认为把话说得太清楚了反而显得没有礼貌,因为他们根本不明白你说的话。

所以他们常常会不明白对方说的话,以至于产生误会。

以上就是《跨文化交际学》这本书中提出的十二个跨文化交际原则。

跨文化交际学科综述

跨文化交际学科综述

跨文化交际学科综述跨文化交际学科综述Summar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ubject Abstract: The new subjec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a history of twenty years in China while i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ore than fifty years in the worl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implemented in China, many changes have happened in society, such as the increase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flux of foreign students and immigran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the appearance of cosmopolis and so on. All these make the research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urgently necessary.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s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 on both home and abroad.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Communication摘要: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上有50多年的发展史,而在我国却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6卷2010年)一、前言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避免的交际方式之一。

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上也早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际主流学者们对文化与交际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不同文化集团成员各自的交际特征[1,2]和他们相互间的交际行为与文化差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3,4]。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际跨文化交际主流研究几乎涉猎了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在我国,不少大学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学的课程。

而且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了不少学者的研究方向。

尽管近10年来,国内学者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论文,但我国目前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彭世勇曾对1994年到2003年这10年间国内发表在我国的1000余篇跨文化交际论文采用内容分析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国际主流研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5]如果我们不积极努力地缩短我们与国际主流研究之间的距离,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永远是低水平上的重复,而且将无法产生出可以被国际主流研究认可或与之分享的科研成果。

本次研究对2000至2010这10年来发表在我国核心学术刊物上的跨文化交际论文进行数量对比分析,目的是了解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目前在我国所处的学术地位和面临的问题,以便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明确这一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使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主流研究的一部分。

二、背景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

20多年来,我国出版了不少有关跨文化交际的书籍[6,7,8],也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毋庸置疑,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认同,并且成为了不少学者、尤其是外语与文化学者的研究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4期SHANTOU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IES &SOCIALSCIENCES BIMONTHLY )Vol.26.No.42010收稿日期:2010-01-20作者简介:彭世勇(1957-),男,湖南长沙人,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20年_回顾与思考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20年_回顾与思考

作者简介:张向阳(196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收稿日期:2001-12-28;2002-08-28(修改稿)2003年第2期总第167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 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 eaching2003,№2Serial №167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20年:回顾与思考张向阳(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本文对中国将近20年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发展概貌作了简要回顾和评介,并对该学科的深入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设想。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研究;回顾;评介;思考 Abstract :This paper offers a brief review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 China the last 20years or so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ideas as to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K 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review ,commentary ,reflections中图分类号:G 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3)02-0054-031.回顾“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是由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Hall )在其1959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中首先提出的。

学术界普遍将这部著作视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跨文化交际学是专门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互动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学科。

在我国,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主要集中或局限于语言教学界,其中最关注的是词汇、语用、交往习俗等与语言交际有关的层面(胡文仲等,1997:50)。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于我们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现状目前,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有相当成果,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教育、外交和商务。

在教育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语言和文化教学的融合;在外交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在商务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商务和企业文化。

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对跨文化交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问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视角狭窄。

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研究者常常把跨文化交际仅仅看作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和礼仪交流,而忽视了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其次,研究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传统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最后,跨学科研究不足。

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但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领域的研究,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还有待发展。

三、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水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

研究者应该从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跨文化交际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应该拓展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实验研究、网络研究和文献分析等。

最后,要鼓励跨学科研究。

研究者应该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如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

综上所述,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拓展研究方法和鼓励跨学科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研究水平,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问题述评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问题述评
两 种 不 同 文 化 之 间 比 较 的 视 角 人 手 , 为 “ 文 化 交 际 认 跨

别 ; 是忽视 汉 英 文 化 差异 , 用 了汉 语 的 表达 结 构 。 二 套
孟 宏 党 更 是 将 英 语 交 流 中语 用 失 误 的 表 现 分 为 称 呼 、 问
候 和寒暄 、 告别 、 赞扬 、 感谢 、 请 、 求 等八 个 方面 , 邀 请 并 对 这八个方面 的具体表现做 了细致 的分析 。
的语 用失误 、 问候 上 的语 用 失误 以及 谦 虚 时 的语 用 失 误” 等三个方 面 。董 静从 汉语 内部 的结 构 人手 , 探析 跨
文化 交 际 语 用 失 败 的 问题 她 认 为 , 了社 会 文 化 背 景 。 除
则是跨文 化 交 际 的准 则 和指 南 , 有认 真 履 行 这些 准 只 则, 跨文化交 流 才能 取得 一定 的成 效 。然 而 , 于跨文 对
面 入 手 , 望 从 中找 到 解 决 问题 的脉 络 和 方 法 。 希

二 、 语 教 学 中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的 培 养 英
中西方文 明并不 是 不可 沟通 的 , 事实 上 , 文 化交 跨 际虽然 出现 了很 多困难和问题 , 是跨 文化交 际的一个 但 最重要 的使命 , 就是要 消除文化 隔 阂、 文化冷漠 、 文化交 流 障碍 , 克服文化交流 中 的种 种问题 。那 么在英语 教学 中, 我们 到底如何 才能真正实现跨 文化交 流障碍 的有效 突破 , 真正成为不 同文 明之 间的文化使 者 呢?首先要在
的失误”另一 类是 社交 ;
方 不了解另一方 的文化背景 , 而影 响其语 言形式 的选 从 择而造成的失误 , 它牵涉 哪些话该讲 , 哪些话 不该 讲 , 人 际关 系的远近 以及人 们 的权 利和 义务 等与 人 的价值 观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概述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概述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研究和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概述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文化交际学的知识。

概念解析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涉及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其中,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模式;交际则指的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信号进行沟通的过程;跨文化交际则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过程。

理论体系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差异理论:该理论认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许多误解和冲突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2、文化冲突理论:该理论不同文化之间由于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冲突。

解决文化冲突的关键在于寻找共性和建立共识,以实现跨文化和谐。

3、交际能力理论:该理论强调跨文化交际者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

提高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研究方法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定量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

定性分析的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意义和解释;定量分析则更注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和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情况来验证理论假设;案例分析则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探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现状分析当前跨文化交际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研究者过于理论构建,而忽略了实际应用;另外,跨文化交际学在非英语国家的普及度和重视度还有待提高。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学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例如,在企业管理、国际关系、教育等领域,跨文化交际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问题和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微观到宏观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评《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

从微观到宏观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评《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

广告书评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成为一门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科。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被引进中国以来,在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目的下,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跨文化交际进行了研究。

有的研究者从词汇、语用入手,有的则偏重非语言交际和交往习俗;心理学家通常着重社会心理分析,而另外一些学者则牢牢抓住价值观念这一中心环节。

胡文仲先生认为,大家在研究工作中应协同作战,适当分工,还应注重实证研究和价值观的研究,如有可能也应与国外的同行多多开展合作交流。

《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不仅完整记录了胡文仲先生三十余年来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丰硕成果,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了我国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历程。

本书收录了27篇胡文仲先生关于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的相关著述,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的10篇论文。

从《文化差异种种》《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中可以看到,胡文仲先生很早就认识到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教学是文化教学沿革”的观点。

总体而言,这部分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从语言交际出发、从教学入手的研究视角,同时《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一文也揭示了其从关注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逐渐转向将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轨迹。

第二部分的8篇论文主要展示了胡先生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及重要观点,通过标题可以发现,作者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焦点逐渐推向了更为宏观和国际化的层面,并进一步向实证方面延伸。

这应该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胡教授广泛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有关,由此带来的研究视域的拓展,也在一段时间内对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第三部分收录了9篇胡先生的会议发言、书评和培训等方面的文章,主要关注跨文化交际在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浅议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浅议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研 究时间 虽然不算长 , 但是发 展的速度却相 当快 。 国内跨 文化 在
交 际 学 科 研 究 的 开拓 者 们 和 许 多 国 内 有 影 响 的 专 家 学 者 们 的带
领 下 。外 语 教 师 及 对 外 汉 语 教 师 中 渐 渐 汇 聚 成 了 一 支 年 轻 稳 定 并 不断 壮 大 的研 究 队 伍 。
1 『 匕
浅议 中国的跨 文化交 际研究
毕会英
( 长春 工程 学 院外 语学 院 , 吉林 长春 10 1 ) 30 2
摘 要 : 文化 交 际在 我 国属 于 一 门新 兴 学科 。 国 的跨 文化 跨 中
展 到 不 同 的 角 度 , 会 有 利 于 学 科 的发 展 。 习 外语 不能 只注 意 才 学 语 言 的 形 式 , 要 注 意 语 言 的 内 涵 。 专 业 的 外 语教 学 大 纲 中对 更 在 于 文 化 知 识 的 授 予 作 了规 定 。
中 图 分 类 号 : 2 G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 0 1 0 - 1 8 0 17 - 1 12 1 )9 0 8 — 2
1中国 的跨文 化交 际研 究 的兴起
跨 文 化 交 际 是 一 个 新 兴 学 科 。兴 起 于 二 十 世 纪 六 十 年 代 的 美 国 。 年 来 , 文 化 交 际 已 是 我 国 外 语 届 的 一个 热 门话 题 。 近 跨 但
力 也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培 养和 提 高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成 为商 务 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文 化 交 际 研 究 会 。 外 , 京 大 学 与 美 国 肯特 州 立 大学 共 同举 办 此 北 了 19 9 6年 8月 的 研 讨 会 。会 议 议 题 是 “ 际 与 文 化— — 进入 2 交 1

评析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

评析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

评析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自从我读了《跨文化交际学》之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书中的一句话:跨文化交际学不仅仅是研究跨文化差异的科学,它还是为人类沟通与理解架设桥梁的一门艺术。

让我们觉得跨文化交际学真是博大精深。

而且从书中,我明白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既要了解西方文化,也要了解东方文化,才能更好地去进行交流。

这本书中的第一章是对西方语言文字及文化历史发展的介绍。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西方的文字起源于古埃及,然后经过罗马帝国,随后演变成拉丁文。

最后经由英国的工业革命,文字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然后是德语和法语,都是由拉丁文演变而来的。

所以我觉得,文化和语言是紧密相连的。

而这本书中的第二章是语言与思维。

其实也是告诉我们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重要性。

我觉得学习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言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交际。

如果没有正确地运用语言,我们就会很尴尬。

比如有些国家喜欢一言不发。

但在我们中国却恰恰相反,我们总是会说“你懂得”“说得好极了”。

然而这两种语言的用途也是截然不同的。

在中国,多数情况下,不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也会把他们压抑住。

如果遇上脾气不太好的人,甚至会被骂。

可是在法国,则不是这样,即使你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也可以直接表达出来。

不会被骂,而且他们会觉得很有趣。

我觉得,两种文化背景的区别,导致了语言的不同。

因此我们在交际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使用。

这样才能让交际更加顺利,更加愉快。

文化因素是语言表达与接受过程中重要的因素。

如果你的汉语水平不高,那么你就无法正确的用汉语来表达自己。

因此,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遵守语言的规则。

这本书中的第三章主要是介绍交际过程中的个人态度。

我觉得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交际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态度,这样才能和对方友好的交谈,促进彼此的感情。

就如书中所讲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质就是跨越不同的文化界限,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跨文化适应研究进展述评

跨文化适应研究进展述评

文化学研究跨文化适应研究进展述评李(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宜宾644000)摘要:跨文化适应,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跨文化适应研究始于西方国家,于二十世L八十年代蓬勃发展。

在此时期,中国开始关注跨文化适应研究。

本文将国外跨文化适应研究文献与国内跨文化适应研究现状相结合,对跨文化适应概念、理论构建、多样性视角下的跨文化适应研究等进行综述,以期全面掌握国内外跨文化适应研究的情况,为今后研究提供建议#关键词:国内外跨文化适应研究进展述评跨文化适应研究兴起于美国,起初研究移民跨文化者的心理健康等有关问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跨文化适应研究进入鼎盛时期,众多学者在研究范畴、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视角等问题上展开了讨论。

国内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得到了发展,历经多年的钻研,如今国内有关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在中国CNKI期刊网上,输入关键词“跨文化适应”,参考中文文献,覆盖年限为1996年至今,可搜索到860余篇学论文(论文),研究为研究598篇、高等' 56篇、中等27篇、政策研究59篇、行业指导84篇、职业指导14篇、余20余篇$鉴于国内跨文化适应研究成果,文研究在学有的展开,为跨文化适应研究考$一、跨文化适应概念界定“文化”的学科,“文化”的,的美国学等的,文化,中的理内!1"$于文化的的行为,反应者行的交跨文化交叫由文化到跨文化交,到二十世十年盛行的跨文化适应研究,理论的研究理论展开讨论,跨文化适应研究在的上,学者有的$美国学)(Robert Redfield)、)(Ralf Linton)等于1936年的《文化适应研究》中了“跨文化适应”,他们指,文化适应指有文化背景的群体在持续的接触过程中引起文化模式发生变化[31(149-152)$国内学者在跨文化适应上了自己的$毕继万的《跨文化交第二语言学》(2009)[4]将跨文化适应为一个新文化环境适应的过程,的为终达到在新文化环境下能有效交$关于跨文化适应的在学还未终确定,引用多的为)、)等的,但学者关注的侧点明显有差异,因此学者们自身研究情况跨文化适应有着独到$二、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研究跨文化适应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充分研究过程,需建构相应的理论框架,探讨一门学科务用科学严谨的维行,跨文化适应研究需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支撑,大量学者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发,理论模型,了跨文化适应研究理论系$(一)跨文化适应理论模式研究。

简评陈国明的《跨文化交际学》

简评陈国明的《跨文化交际学》

简评陈国明的《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跨文化交际学之所以诞生于美国,是和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不开的。

首先,因种族数量多、分布X围广、流动性大,美国又被称为“大熔炉〞。

此外,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冲突也时有发生。

也就是说,美国人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跨文化交际愈来愈频繁。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一些美国有识之士意识到,要使美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就有必要开展跨文化交际研究。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该学科产生的背景。

1.5.1.1学科产生的背景首先,从国际背景来看,其根本原因是在于随着科技开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广泛的移民潮以与多元文化主义的开展,邦国概念日益模糊,整个世界成为一个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地球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越来越频繁,跨文化冲突也时有发生。

比如,曾有一批美国和平队队员前往菲律宾,两年后,4人辞职,26人被送回国,据分析是因为无法忍受文化隔膜造成的心理负担〔胡文仲,1985:45〕。

其次从国内背景来看,为了帮助训练美国人在国外能更有效地从事国际交往,帮助外国留学生适应美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处理好各种族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跨文化交际学这门学科就应孕而生。

总的说来,面对全新的国际形势,美国政府和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让美国的多元社会会更加和谐地开展,让美国人能够与其他文化的人更好地进展交往,是美国实现其雄心抱负的前提条件。

1.5.1.2开展历程根据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内容来看,美国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草创期〔1959年之前〕,根底期〔1960-1969年〕,巩固期〔1970-1979年〕以与开花期〔1980至今〕〔陈国明,2009:6-9〕。

1〕萌芽阶段〔或草创期〕:20世纪50年代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萌芽阶段。

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出版的The Silent Language 首次使用了intercultural munication这个概念,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李炯英(东南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96)摘 要: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

在我国,将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

从1981年至2001年20年间,我国学者已发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论文近300篇,专著20余部,初步形成了一套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体系。

透过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在该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特点、研究方法与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推测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评述中图分类号:H0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22X (2002)0620086205A R evie w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 esearch in ChinaL I Jiong 2ying(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S 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Prov.,210096,China )Abstract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rose in America in the late 1950s ,and has since en joyed a long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from linguistics ,communication ,anthropology and psychology.In China ,nearly 300papers and 202odd 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ince early 1980s ,and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 2cation research has been set u p.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will not only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and problems in China π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but also shed light on the prospects for its de 2velopment.K ey w 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view 1.引言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其诞生可以说有三个标志,一是1959年第一部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霍尔(Edward Hall )的《无声的语言》问世;二是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正式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三是1974年《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学年刊》创刊。

关于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情况的思考

关于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情况的思考

关于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情况的思考作者:渠荏铄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1期摘要:跨文化交际学是专门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互动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学科。

在我国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是近30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兴起、研究的体系以及特点和方法。

关键词: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183-02(一)早期的跨文化交际起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这一思潮在当时起到了一定作用。

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从而在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上,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西方国家吸取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中国却仍然夜郎自大,忽视这种文化交流的作用。

到了近代,中国才认识到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重要性,因此这一学科才有所发展。

“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是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早在其1959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中首先提出的。

学术界普遍将这部著作视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跨文化交际学是专门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互动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学科。

所以说,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始终与其他众多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语言学、文化学等。

这些相邻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由外语教学界引入国内,研究重点在于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主要集中或局限于语言教学界,其中最关注的是词汇、语用、交往习俗等与语言交际有关的层面。

学术界一般认为,许国璋于1980年在《现代外语》第4期上發表的题为“Cultur-ally 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文,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诞生。

从1981年至2001年20年间,我国学者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发表了近300篇研究论文,出版专著20余部,不仅推动了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其他人文学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跨文化冲突研究:二十年述评

中国跨文化冲突研究:二十年述评

中国跨文化冲突研究:二十年述评黄秋凤【摘要】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年至2015年间关于跨文化冲突的595篇学术论文进行文献分析,讨论了我国跨文化冲突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跨文化冲突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今后应在采用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互动视角加强我国跨文化冲突的本土化研究。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跨文化冲突;现状;回顾;互动视角;本土化【作者】黄秋凤【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1520世纪末,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外国企业大举进入中国,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当企业投资突破国界之后,文化冲突便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跨文化冲突的研究在国内形成了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

本人2016年6月在“主题”项下,以“跨文化冲突”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发现第一篇以跨文化冲突为主题的文章是一篇书评,算不上是研究论文,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冲突研究性文章在 1996 年第一次发表,距2015年刚好20年。

通过浏览相关文献,笔者以文本阅读和阐释为手段,试图总结二十年间我国跨文化冲突研究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外跨文化管理理论传入中国,国内许多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环境并应用新的理论,对跨文化冲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领域的论文数量也从1996年的1篇增加到2015 年的 45 篇。

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我们把这些研究分为以下几类:第一,针对跨国合资、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提出跨文化管理新的理论模式(俞文钊,1997;唐德根,1999;唐炎钊,2005;曾嘉2012;朱顺红,2012)。

俞文钊(1997)对近30家分别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的中外合资企业作了实证研究。

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提出了解决合资企业内部跨文化冲突的共同管理文化新模式(Common management Culture,简称CMC模式)。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
李炯英
【期刊名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25)6
【摘要】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在我国,将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从1981年至2001年20年间,我国学者已发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论文近300篇,专著20余部,初步形成了一套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体系.透过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在该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特点、研究方法与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推测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页数】5页(P86-90)
【作者】李炯英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5
【相关文献】
1.中国诠释学的个案研究*--20年来中国诠释学研究述评 [J], 王金凤;李承贵
2.中国诠释学基本理论之探讨——20年来中国诠释学研究述评 [J], 李承贵;王金凤
3."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创新
——2020年中国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年会述评 [J], 刘雨婷
4.近20年来问题意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 [J], 师吉金
5.“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路——20年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述评 [J], 张传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李炯英(东南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96)摘 要: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

在我国,将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

从1981年至2001年20年间,我国学者已发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论文近300篇,专著20余部,初步形成了一套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体系。

透过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在该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特点、研究方法与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推测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评述中图分类号:H0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22X (2002)0620086205A R evie w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 esearch in ChinaL I Jiong 2ying(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S 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Prov.,210096,China )Abstract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rose in America in the late 1950s ,and has since en joyed a long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from linguistics ,communication ,anthropology and psychology.In China ,nearly 300papers and 202odd 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ince early 1980s ,and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 2cation research has been set u p.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will not only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and problems in China π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but also shed light on the prospects for its de 2velopment.K ey w 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view 1.引言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其诞生可以说有三个标志,一是1959年第一部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霍尔(Edward Hall )的《无声的语言》问世;二是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正式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三是1974年《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学年刊》创刊。

可见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是近30年的事。

可以说,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始终与其他众多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语言学、文化学等。

这些相邻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由外语教学界引入国内,研究重点在于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术界一般认为,许国璋于1980年在《现代外语》第4期上发表的题为“Culturally 2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一文,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诞生。

从1981年至2001年20年间,我国学者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发表了近300篇研究论文,出版专著20余部,不仅推动了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其他人文学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拟对我国20年来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作一评述。

2.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引进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开始引进并有了迅速发展。

1983年,何道宽在他的《介绍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的交际》(《外国语文教学》1983年第2期)一文中,率先将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收稿日期:2002-03-14作者简介:李炯英(1962-),男,浙江建德市人,东南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学与二语习得。

第25卷 第6期 2002年11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Vol.25 No.6 Nov.2002 科向国内学者进行介绍,探讨了这门新兴学科的基本内容、理论及其研究成果。

此后,《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学刊》、《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相继刊登了一系列翻译、综述、评介跨文化交际学的文章。

据统计,至1993年止,已发表的有关跨文化交际学方面的文章达上百篇之多。

(胡文仲,1994a)这些文章大多被收入了胡文仲主编的《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a)和王福祥、吴汉樱编的《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二书中,共85篇。

这类文章最集中论述的是文化与交际的关系、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跨文化语用学、非语言交际等。

随着国外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进展,新的理论和观点都能及时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得到介绍与传播,例如全面介绍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的最新进展情况(贾玉新,1992;胡文仲,1994b)、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将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定型结合起来研究的“跨文化交际悖论”说(高一虹,1995)、专门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谈规约”(许力生,1996)、重点介绍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胡超,1998)等。

邓炎昌、刘润清合著的《语言与文化》作为国内一本较早的有关跨文化交际学方面的著作,重点讨论了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所涉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为推动我国语言与文化的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福祥,1996:433)从1995年开始,国内相继出版了多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关世杰的《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王宏印的《跨文化传通》(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6)、林大津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和顾嘉祖的《跨文化交际》(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著是国内出版的首部跨文化交际学专著,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该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对跨文化交际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内容丰富、翔实,理论性强。

王著具有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行文流畅、表达自然等特点,是一本重实用、普及性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林著文笔流畅,例证丰富、生动,论述严谨、全面,对与英美人交往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贾著信息量大、理论性和学术性较强、论证严谨周密、引证丰富,并结合符号学、语用学、语篇学等学科理论进行跨文化的语用对比分析和语篇对比分析。

胡著内容精练、行文自然流畅、说理清晰、分析透彻,并提供了大量该领域的最新信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入门指导用书。

顾著内容丰富,从跨文化交际中的隐蔽文化(covert cul2 ture)入手,从多维度、多层面去探讨不同文化,“既有宏观的概论,又有微观的细论”,“其材料之丰富、实例之生动、观察之细腻、分析之中肯,标志着我国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

(刘润清,2000)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引进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外国跨文化交际学的名著在国内翻译出版,如萨莫瓦(L. A.Samovar)等著的《跨文化传通》(陈南等人译,三联书店,1988)、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人霍尔的《无声的语言》(刘建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莫藤森(S.Mortenson)的《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关世杰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等。

这些译著的出版对该学科在国内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二,外国英文原著在国内直接出版,如由外研社首批推出的英文版《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的54部原著中,就有两部是有关跨文化交际的。

这些原著的出版使国内学者“开阔了思路,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效率”(引自王宗炎为丛书所做的序)。

其三,国内研究者选编国外学者撰写的论文在国内以原文或译文的形式集结出版,如胡文仲选编的《跨文化交际学选读》(英文版,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等。

1995年8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发起并召开的全国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研讨会,现已召开四届。

事实上,早在1991年3月,欧洲跨文化研究院就与中山大学合作,在中国召开了第一届跨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后又分别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举办了四届跨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此外,1996年,北京大学与美国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交际与文化———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国际研讨会; 1999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题为“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国际研讨会。

这些活动对推进我国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跨文化交际学在国内的引进与传播,与许多学者孜孜不倦的耕耘是分不开的。

在该领域中,引介和研究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当首推胡文仲教・78・ 第6期李炯英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评述 授。

他除了连续不断地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系列有关跨文化交际学的论文外,还主编、选编了数部有重要影响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著作和论文集,其中,1999年由胡文仲主编的一套《跨文化交际丛书》对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普及与深入起了重要作用。

在这些文章和著作中,他“全面地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发展、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内容、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开展跨文化研究等问题”。

(王福祥,1996:433)3.面向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引起研究者兴趣的首先是结合外语教学的词汇文化内涵研究,如杜瑞清(1987)、胡文仲(1982)都注重词汇的文化差异。

他们认为,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文化生活的载体,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

换句话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