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功能指标解读
凝血功能指标解读
凝血功能指标是指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一些物质或参数,常用来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以下是凝血功能指标的解读:
1. 凝血酶时间(PT):PT是评估凝血因子II、VII、X和纤维蛋白原功能的指标。
正常范围是11-13.5秒。
如果PT延长,则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的影响。
2. 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APTT是评估凝血因子XII、XI、IX、VIII、X和纤维蛋白原功能的指标。
正常范围是25-35秒。
如果APTT延长,则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的影响。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参与了凝血过程。
正常范围是150-400 ×109/L。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则会导致出血倾向。
4. 凝血酶原时间(TT):TT是评估血浆中是否存在凝血酶原的指标。
正常范围是14-21秒。
如果TT延长,则可能存在凝血酶原缺乏,或凝血酶原受到抗凝药物的影响。
5. 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一种凝血产物,正常情况下很少存在于血液中。
其水平会在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时升高。
正常范围小于500μg/L。
如果D-二聚体水平升高,则可能存在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风险。
总体来说,凝血功能指标可以为医生评估病人的凝血状态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 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nvrax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忸、因子区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 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忸、区、幻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刈、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参考课件)凝血四项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 酶原时间比值。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 ISI值。 范围:比值为0.82-1.15
9
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正常参考值:28-43.5秒。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 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 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 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 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 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 比1.5-2.5为佳。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
1
一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 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 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和凝 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 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 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 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 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 最为适宜。
2
临床意义:延长:>3秒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
肝炎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
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
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 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 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平及血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前者增多 和后者减少时TT缩短,否则延长。可用于 肝素用量的检测。
凝血参考值参考标准
凝血参考值参考标准凝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凝血参考值即血浆中凝血功能检测项目的正常值范围,也是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的主要依据。
以下是凝血参考值的详细说明。
一、凝血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时间是在体外加入凝血促进物质后,从加试剂开始计时到在凝结断裂时停止的时间。
在正常情况下,凝血时间应在10-14秒之间。
活化部分凝血时间是在加入特定激活物后,从加试剂开始计时到凝结断裂的时间。
常规情况下,活化部分凝血时间正常值为20-35秒。
二、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在加入凝血促进物质后,从加试剂开始计时到生成凝血酶并凝结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凝血酶原时间应在14-21秒之间。
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指根据凝血时间和患者血浆的凝血因子含量计算出来的比值。
它是经常用来监测患者正在使用的口服抗凝药物的疗效。
正常情况下INR应该在0.8-1.2之间。
四、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人体中重要的细胞成分,它们参与凝血。
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应该在150-450×10⁹/L之间。
五、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的一个蛋白质,对于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意义非凡。
在正常情况下,FIB的参考值应该在2.0-4.0克/升之间。
六、 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一种蛋白质片段,在人体的凝血和纤溶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D-Dimer的参考值应该在0-0.5微克/升之间。
综上所述,凝血参考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指标。
通过了解这些参考值,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
凝血与麻醉
出血
• 在行椎管内阻滞穿刺过程中,偶可因穿刺
针或置管刺破硬脊膜外腔血管,见血液经 穿刺针内腔或导管溢出。对于凝血功能正 常的患者,此情况极少导致严重后果(如 硬膜外血肿),但对于穿刺置管后出血不 止并且有凝血功能异常或应用抗凝治疗的 患者,则是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
处理
• 1、是否取消该次手术,应与外科医师沟通,
各项意义
•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
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 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 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 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 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 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 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 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权衡利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2、如仍行椎管内阻滞,鉴于原穿刺隙的出 血,难以判断穿刺针尖所达部位是否正确, 建议改换间隙重新穿刺。 3、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有无硬膜外血肿相关 症状和体征。
月经期 能做硬膜外麻醉吗?
月经期间不宜硬膜外麻醉
• 1、 月经期血液中激活物增加,血液不易凝
固。容易发生硬膜外血肿。 • 2、术后渗血多,不仅引起单纯失血,若引 流不畅,血液聚集,压迫气管,可引起呼 吸道梗阻,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
预防
• ⑴ 穿刺及置管时操作轻柔,
避免反复穿刺; ⑵ 对有凝血障碍及接受抗凝治疗的 患者尽量避免椎管内阻滞。
一般认为,血小板低于80×109/L椎管内 血肿风险明显增大;
诊断及治疗
• ⑴ 新发生的或持续进展的背痛、感觉或运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血凝五项的正常值范围
血凝五项的正常值范围
血凝五项包括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是反映人体整体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的指标。
具体来说:
1. 凝血酶时间正常范围为12-16s。
2.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为11-14s。
3.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范围为25-37s。
4. 血浆纤维蛋白原正常范围为2-4g/L。
5. 血浆D-二聚体正常范围为0-0.55mg/L。
人体的凝血功能分为内源性凝血功能和外源性凝血功能,只有这两种凝血功能均正常时,人体的凝血功能才是正常的,不会发生出血或血栓等情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以医院给出的具体数值为准。
如果数值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1。
凝血四项参考范围
凝血四项参考范围
凝血四项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正常值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5~37秒,凝血酶原时间10~14秒,凝血酶时间12~16秒,纤维蛋白原正常值为2~4克/升。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秒以上异常,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
2、凝血酶原时间: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秒以上异常,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
3、纤维蛋白原: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4、凝血酶时间: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秒以上,增高见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纤溶亢进期等,降低无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血凝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包括:(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其衍化出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3)凝血酶时间(TT);(4)血浆纤维蛋白原(Fbg)。
血凝四项-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一、凝血酶原时间: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 SI 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1、正常参考值:0.8-1.5。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凝血四项 目的
凝血四项目的
凝血四项是一种常规的血液检查项目,目的是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凝血功能情况。
它通常包括以下四项指标:
1. 凝血酶原时间(PT):用于检测血液凝固的外在途径。
它
可以评估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的功能。
正常值为11-14.5秒。
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于检测血液凝固的内在途径。
它可以评估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Ⅴ和Ⅱ的功能。
正常值为25-38秒。
3. 血小板计数(PLT):用于评估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参
与血凝块形成的重要细胞成分,负责止血和凝血。
正常值为150-450×10^9/L。
4.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用于衡量凝血酶原时间的结果,
与特定标准的比值。
INR值更常用于评估以华法林等抗凝剂治疗的患者的凝血功能。
正常值为0.8-1.2。
通过凝血四项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一个人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血液凝血的异常情况,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 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 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TT凝血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四项是查什么的?沈季云
凝血四项是查什么的?沈季云发布时间:2023-07-05T04:42:22.847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9期作者:沈季云[导读]夏邑县人民医院河南省商丘市 476400凝血四项属于检验科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出凝血疾病检查,为手术前和血栓检测项目以及便于临床监测口服抗凝药物,目的在于手术前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便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手术中大量出血.凝血四项是什么?凝血功能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转为静止凝胶状态过程的一种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当出现受伤出血时,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塞伤口而止血,这叫凝血功能,可避免血液大量流失,而从出血到止血的这段时间称为凝血时间。
同时凝血功能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太强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太弱就容易出血。
凝血问题约90%可由血凝学实验室给予诊断,常规检测项目有凝血四项,是常用的检测指标,在血液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等科室较为常用,指通过检测凝血相关指标,凝血四项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机体止血和凝血是否发生病理变化,辅助诊断凝血疾病,且可以发现一些潜伏的疾病,可以预防疾病的突然发作,且检查比较安全,符合人体正常生理,检查的不适感非常的小[1-2]。
凝血四项解读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筛检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是否正常,正常参考值为11~13s,对照正常,超过3s即为异常状态,在PT延长的情况下,说明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容易出血(见于1.先天性凝血因子II、V、VII、X和纤维蛋白原缺乏;2.获得性多见于缺乏维生素K,肝脏疾病严重,纤维溶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口服抗凝药,血液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等;3.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的监测)。
缩短的情况下多为血液高凝状态,具有血栓形成高发风险,注意防范血栓风险。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可筛查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是否正常,正常参考值在24~36s,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超过10s以上就是异常.延长的情况下多为:a.I因子Ⅷ、Ⅸ、和Ⅺ、XII 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
凝血四项结果解读及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凝血四项结果解读及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一、凝血四项指标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是由凝血酶原被激活而来的。
凝血酶原时间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参考范围: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纤维蛋白原)、II(凝血酶原)、V、VII、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恶性贫血、使用抗凝药物(如口服抗凝剂)和异常抗凝物质等。
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长期口服避孕药、Dl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2.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实验。
参考范围: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TT延长多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肾病、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疾病)、DlC以及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SLE和肝脏疾病等)。
TT缩短见于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或血液呈酸性等,无临床意义。
3.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参考范围31〜43秒,超过正常对照值10秒以上为异常。
APT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XH、XI、IX、VnI、X、V、II、PK、HMwK 缺乏,如甲、乙、丙型血友病;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弥漫性血管内出血、血液循环中的抗凝物质增加等;以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V、VIIE血小板增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肾病综合征等。
4.纤维蛋白原(FIB、Fib或Fbg)FIB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维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
凝血四项
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方法的建立及参考范围的确定
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方法的建立及参考范围的确定凝血是指机体在遭受创伤后,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反应形成血凝块的过程。
凝血四项是通过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ib)。
建立凝血四项的正常参考值方法需要以下步骤:1.确定正常的物理参考对象:通常选择健康人群作为参考,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采集样本和实验室测定:根据标准操作流程采集血液样本,并使用标准的实验室方法和试剂进行测定。
现代实验室常使用自动化检测仪器进行测定,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样本测定的数据,并按照不同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均值、标准差等参数。
4.确定参考范围:根据分析和统计结果,确定正常参考范围。
一般参考范围是以均值加减两倍标准差来确定的,也可以根据其他因素如年龄段、性别等进行区分。
5.验证和追踪检查结果:使用新的批次试剂和新的样本进行验证和追踪检查,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凝血四项的参考范围是根据正常人群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得出的。
不同仪器和试剂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参考范围也可能稍有不同。
一般来说,凝血四项的参考范围如下:-PT:快速凝血时间指标,正常范围为10-14秒。
-INR:用于监测抗凝治疗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正常范围为0.8-1.2-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范围为25-35秒。
- Fib: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范围为2.0-4.0 g/L。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参考值范围是根据健康人群确定的,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
个体差异、特殊疾病、药物影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凝血功能的改变,因此在实际临床中仍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解释。
凝血四项解读
Thank you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正常参考值:24-36s
临床应用:
➢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实验
➢
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凝血因子缺陷或
抑制物的存在
➢
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循环中有抗 因子Ⅷ、Ⅸ血
凝物质
浆水平减低
纤溶活力增强
凝血酶原因子
凝血四项解读
目录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PT 参考值:12-16s 临床应用: ➢ 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过筛实验 ➢ 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凝血因子缺陷或抑 制物的存在 ➢ 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 (维持在正常值的1-2倍最宜)
凝血酶原时间 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 缩短
国际标准化比值国际Fra bibliotek准化比值:INR
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
➢
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
➢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治疗肺梗塞:2.0-4.0 预防动脉血栓:3.0-4.0 人工瓣膜手术3.0-4.0
Ⅴ、Ⅹ和纤维 蛋白原缺乏
延长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缩短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TT 参 考 值:14-21s 临床意义: ➢延长: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SLE 、肝病、肾病
低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DIC、原发性纤溶 ➢缩短:血标本中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
8—1。
2 3纤维蛋白原(FIB):2—4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得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与血栓性疾病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与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得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得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得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
8-1、2 PT:凝血酶原时间就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得一种过筛试验,就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Ⅴ、Ⅶ、Ⅹ得缺陷或抑制物得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得用量,就是监测口服抗凝剂得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得一/种过筛试验,就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得缺陷或就是否存在它们相应得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与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就是否缺乏,由于APTT得高度敏感性与肝素得作用途径主要就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TT凝血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纤维蛋白原(FIB):2-4g/L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就是凝血过程中得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得应激反应与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与溶栓治疗时。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就是否正常,特别就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得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凝血四项得临床意义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ﻫ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就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得一种过筛试验,就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Ⅴ、Ⅶ、Ⅹ得缺陷或抑制物得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得用量,就是监测口服抗凝剂得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得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得1-2倍最为适宜、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与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得抗体。
ﻫ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与血栓性疾病。
ﻫ3口服抗凝剂得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就是监测口服抗凝剂得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
2-2。
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
5用药为合理与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得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
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
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
0-4。
0;人工瓣膜手术3、0—4、0、ﻫ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得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得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得凝血酶原时间ﻫ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正常血浆得凝血酶原时间ﻫ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ﻫ1、正常参考值:0。
8-1。
5、2、临床应用:INR就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得ISI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得)。
同一份在不同得实验室,用不同得ISI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得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得用量,就是一种较好得表达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得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
5—2。
5 髋部外科手术前2。
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2。
0—3。
0 治疗肺梗塞2、0—4。
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
0-4、0 人工瓣膜手术3、0—4。
0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X 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C 为所得组织凝血活酶ISI值。
范围:比值为0。
82—1。
15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 tin time, APTT)1、正常参考值:24-36秒。
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就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得一种过筛试验,就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得缺陷或就是否存在它们相应得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与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就是否缺乏,由于APTT得高度敏感性与肝素得作用途径主要就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ﻫAPTT异常表现得意义: ﻫ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临床意义:1、延长:(1) 因子ⅧⅨ与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
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ﻫ(2) 严重得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Ⅹ与纤维蛋白原缺乏。
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ﻫ(3) 纤容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4)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
ﻫ2缩短(1)高凝状态,如DIC得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得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肾病综合征等。
四、凝血酶时间测定(TT)1、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ﻫ2、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五、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ﻫ1、正常参考值:2—4g/L。
ﻫ2、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就是凝血过程中得主要蛋白质,FIB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得应激反应与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与溶栓治疗时。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就是否正常,特别就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得凝血功能尤为重要、ﻫ临床意义: ﻫ1、纤维蛋白原减少:(<1、5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与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与溶栓治疗(UK.T-PA)故就是它们得监测指标. ﻫ2、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就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就是机体得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1) 感染: 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得局部炎症。
ﻫ(2) 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3) 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3.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就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就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得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得出血倾向。
ﻫ六、标本得采集、制备、保存等注意事项(分析前质量控制)ﻫ1、采血ﻫ1。
1防止组织损伤,避免外源因子进入、ﻫ1、2尽快送1.3避免从输液管取血,以防稀释,用药、ﻫ1、4抽血时得检。
ﻫ压力、时间长短会影响局部血液得浓缩,可影响血小板释放与某些凝血因子得活性。
ﻫ2、收集管要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试管。
ﻫ3、抗凝剂选择3、1推荐用3、8%得枸橼酸钠,能有效阻止Ⅴ与Ⅷ降解。
3、2抗凝剂与血液得比例为1:9。
4、血浆得保存:取血后应立即做或血浆放冰箱(2-8℃),塑料试管影响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