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听觉_教案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耳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化对耳部结构和听觉功能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耳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耳部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对听觉形成的影响。
学生需要结合实验观察,通过教师引导,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体耳部结构图、耳部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管等)。
2. 多媒体资源:耳部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视频或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那么你们知道耳朵是怎么工作的吗?”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晰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新知探索(一)介绍耳朵的基本构造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示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耳朵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过程。
(二)探究听觉的生理机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声波如何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由鼓膜振动引发听骨链的运动,最终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通过实验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的。
耳和听觉 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耳和听觉教案伊宁县第四中学何苏本节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说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耳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总结视觉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
导课: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耳朵长在头部的两侧,收集声音的本领是不可小看的。
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是“听”下面我们先仔细听一段音乐,听完后说出这段音乐中那些乐器的声音,并说出这首歌的名称。
播放音乐《笑傲江湖》(多媒体)学生讨论后说出:略通过前面的小游戏,我们了解了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是仅次于视觉的,所以很重要。
那么,感知一定的声波信息,引起听觉的器官是耳。
耳有哪些结构使它具有“听”的功能呢?请大家把书翻到84页,结合耳的结构模式图,阅读第一段文字,总结一下耳的结构并找到描述耳的各部分结构的语句。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传导和放大声波咽鼓管:外界空气由此进入鼓室鼓室:有与外界压力相等的气体半规管和前庭:有位觉感受器耳蜗:有听觉感受器认识了耳的结构和功能后,我们大家是不是都想知道听觉是如何形成的了?二、听觉形成的过程:了解了耳的结构和功能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听觉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回想一下视觉形成的过程:光线透过角膜,通过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通过听神经把信息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听觉形成的过程与此相类似。
耳廓(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听觉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经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收信息,并沿着与听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耳与听觉教案
总结与质疑
学会归纳与质疑
评价与解释
提问:如何保护耳与听觉?
观察图片
理解记忆
白板作图
合作学习
思考
回答
发言
自主识记耳的结构
以作图形式反馈对耳的结构的掌握情况
点评强化此知识点
以学生为主体动,搭建图片、模型、视频等支架,使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以习题形式反馈合作成果,达成知识、水平目标。
关爱生命、注重爱健康,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耳与听觉》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主学习合上书本,学生能描绘耳的基本结构。
2、合作学习,学生能阐述耳的功能并说明听觉的形成。
水平目标:
合作探究,利用图文、视频、问题等支架形式提升主动构那建新知的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情感目标:
注重生命,提升健康意识。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视频):交响曲(关闭音频)
观看视频
形成疑问
创设情境
设疑导入
二、新授
【自主
理解耳的结构组成
自学反馈:分组作图(接龙形式)
点评:所作图片
【合作学习】
(二)耳的功能与功能
(指导):
1、讨论耳的各局部功能
2、探究听觉的形成
(视频)播放
【合作反馈】
提问:习题1—12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分析《耳与听觉》是生物学和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耳与听觉》,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中学生进行的生物学教学设计,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耳朵与听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教学难点:听觉的感知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指导教学:教师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学知识。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耳朵与听觉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耳朵是如何工作的? 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呈现:通过多媒体展示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耳朵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设计一个听觉实验:给学生戴上耳机,播放不同频率和音量的声音,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音对耳朵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实践中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耳朵与听觉的相关知识。
5.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了解更多有关耳朵与听觉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掌握耳朵与听觉的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听觉保护的意识,提醒学生保护耳朵,珍惜听觉。
二、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与功能2. 听觉的基本原理3. 听觉实验三、教学重点难点2. 听觉的基本原理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和感知的基本原理。
难点:让学生明白外耳、中耳、内耳在听觉中的作用。
3. 听觉实验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引出耳朵和听觉的话题,让学生产生对听觉的好奇和兴趣。
3. 操练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 引申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听觉的保护,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利于听觉保护的小常识。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与解答。
六、教学手段1. 课件2. 实验器材3. 多媒体设备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 总结听觉保护的小常识3. 提出一些与耳朵与听觉相关的问题,做适当的调查研究。
九、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听觉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和了解听觉的原理。
2. 通过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发,主动性得到提升。
3. 本节课设计强调了实践,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教学内容:解剖耳部结构,探讨听觉原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耳部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听觉原理;
3.能够解答与听觉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耳部结构及功能;
2.听觉原理。
三、教学难点
1.听觉原理。
四、教学准备
1.投影仪、幻灯片资料;
2.解剖模型或图纸;
3.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音乐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听取他们的感受,引发学生对耳与听觉的兴趣。
(二)呈现
1.对耳部结构进行解剖,介绍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等部位的功能;
2.播放视频,展示声波在耳部的传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听觉原理。
(三)探究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搜集有关听觉原理的知识;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声音是如何传入耳部的?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有何不同?
(四)实践
让学生分组模拟不同声音频率对听觉的影响,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体会不同声音对耳部的刺激效果。
(五)总结
1.请学生总结耳与听觉的知识点;
2.回顾今天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耳与听觉的理解。
六、作业
要求学生用一段文字描述声音如何传入耳部,并说明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的区别。
七、板书设计
1.耳部结构: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
2.听觉原理:声音传入耳部的过程;
3.问题: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的区别。
八、拓展
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听觉的知识,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以上为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范本,供参考。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原理和过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听觉现象。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听觉保护的意识,增强对听力保护的重视。
三、教学内容
1. 耳的结构与功能
2. 听觉的原理和过程
3. 听觉保护知识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听觉的原理和过程。
2.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展示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声音传播和听觉的原理。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相关听觉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一些听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加深理解。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小测验:设置一定数量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积极性、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听觉现象的分析题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八、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耳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听觉的原理和过程,掌握一定的听觉保护知识。
通过实验演示、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
他们对听觉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听觉学科的理解,增强听力保护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c.创设情境,引入听障人士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关注听力健康,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2.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耳和听觉的奥秘。
b.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掌握:耳的结构、功能及听觉形成过程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理解。特别是耳蜗内部结构及其在听觉中的作用,以及声波如何转化为神经冲动,这些内容较为抽象,是学习的难点。
2.技能培养:学生需要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听觉现象,以及进行简单的听觉实验,这些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关爱听障人士、关注环保、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这是教学中的重要难点。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a.利用耳模型、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耳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听觉形成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耳的基本构造,如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及其作用,使学生对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听觉障碍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a.选择题:关于耳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耳与听觉教案
耳与听觉教案教案标题:耳与听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听觉的工作原理。
3. 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和重要性。
4. 培养学生对听觉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展示板。
2. 耳模型或图片。
3. 视频或音频资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一张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耳朵的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耳朵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吗?"知识讲解:1. 使用幻灯片或展示板,详细介绍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2. 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例如外耳收集声音,中耳将声音传输到内耳,内耳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发送到大脑。
3. 通过图示或视频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觉的工作原理。
活动一:听力实验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盲目测试的活动。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成员戴上耳塞或蒙上眼睛,其他成员发出声音,被蒙上眼睛或戴耳塞的学生尝试辨认声音的来源。
3. 学生们记录实验结果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活动二:听力保护宣传1. 分发宣传册或海报,介绍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学生们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宣传海报,内容包括如何避免噪音、正确佩戴耳机等。
3. 学生们展示他们的海报,并解释海报中的信息。
总结:1. 回顾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并总结一些保护听力的方法。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
扩展活动:1. 邀请一位听力专家或医生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听力保护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听力实验室或诊所,让他们亲身体验听力检查和保护设备。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听力实验中的参与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制作的宣传海报的准确性和创意程度。
3. 分发一份简短的问卷,让学生回答关于耳朵结构和保护听力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在生物课程中进一步探讨人类感官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在音乐课上讨论音乐对听力的影响,并与学生分享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保护听力。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耳和听觉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耳朵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3耳和听觉
2.教学年级和班级: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科学探究、证据收集与分析、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耳和听觉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将能够理解耳和听觉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自信心。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耳和听觉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耳和听觉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本功能。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眼睛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因此对于感官器官和感官生理过程有一定的认识。
耳与听觉的教案
耳与听觉的教案教案标题:耳与听觉教学目标:1. 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听觉的过程和原理。
3. 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视频或音频素材。
3. 模型或图示耳朵的结构。
4. 听力测试题目。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展示一张耳朵的图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耳朵的作用是什么吗?”探究:1. 向学生介绍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2. 展示一个模型或图示耳朵的结构,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3. 播放一个视频或音频素材,让学生观察或聆听耳朵在不同声音环境下的反应。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听觉是如何发生的?”解释听觉过程和原理。
实践:1. 分发听力测试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并在答题过程中体验听觉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答案与听觉健康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总结保护听力的方法,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佩戴耳塞等。
巩固:1. 与学生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或故事,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小贴士,如调整音量、远离噪音源等。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自己的听力,并与家人、朋友分享相关知识。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听力测试题目,评估他们对听觉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关于耳与听觉的研究,如了解听力损失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 组织学生参观听力保护相关的展览或活动,深化他们对听觉健康的认识。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静,以便学生更好地聆听和参与。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3. 确保教学内容简明易懂,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耳与听觉”展开,主要包括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过程、听觉的保护和听觉对生活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听觉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过程,了解听觉对生活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听觉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爱护自己的听觉器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引发学生对于听觉和耳朵的好奇心。
二、呈现(15分钟)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教师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呈现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与听觉息息相关。
2. 听觉的过程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向学生呈现听觉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通过耳朵传入大脑的,启发学生思考听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讲解(20分钟)教师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外耳的作用是接收声音,中耳的作用是传递声音,内耳的作用是接收声音并传输到大脑等。
教师详细讲解声音是如何通过外耳进入中耳,再通过内耳传输到大脑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部分的协调。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耳机播放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对耳朵的影响,加深对听觉过程的理解。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听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听觉器官,让学生了解听觉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听觉保护的意识。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过程、听觉对生活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耳和听觉》教案
《耳和听觉》教案
一、新课标要求
描述耳朵的结构
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耳的结构与功能
(2)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3)描述耳部的保健措施
2、能力目标:
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听觉卫生和听觉卫生
(2)关爱和帮助有听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耳的结构与功能,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及成因。
四、评价设计
目标1评价:通过观察图片与模型,让学生能描述耳的结构与功能。
目标2评价:通过课本文字和图片的解读,让学生能从图片中指出声波依次通过的结构,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目标3评价:通过文字解读和联系生活,让学生能明确耳部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润美课堂流程】
问题提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质疑——拓展提升——当堂检测。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2.增强学生对听觉保护的意识,认识到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尊重差异,理解听力障碍人士的困难,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以及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外耳:耳廓、外耳道;功能:收集和传送声波。
-中耳:鼓膜、听骨(锤骨、砧骨、镫骨);功能:将声波转换为振动。
-内耳:耳蜗、前庭;功能: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
2.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了解声波如何被耳朵接收并转化为大脑可识别的信号。
6.思维导图:以“耳和听觉”为主题,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复习和巩固知识。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耳朵的哪个部分最容易受到损害?为什么?
2.噪声污染对听力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噪声污染?
3.如果你是一名医生,面对听力障碍的病人,你会如何帮助他们?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几项任务:
1.让学生观察耳朵模型,并描述耳朵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式学习,共同解决与听觉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想:分组研究噪声污染问题,设计减少噪声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5.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如设计新型的听力保护装置。
-设想:举办创新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强化他们对听觉保护的认识。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掌握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听觉,树立保护耳朵的意识,关注聋哑人士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耳朵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保护方法。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 听觉的形成过程3. 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4. 听觉保护方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声音,例如自然界中的鸟叫声、风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些声音是如何传入自己的耳朵的。
2. 学习新知识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功能包括接收声音、传递声音和识别声音。
3. 师生互动让学生触摸自己的耳朵,感受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区别,让学生讲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功能。
4. 小结总结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听觉的形成过程1. 复习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声音的传入、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的协作。
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小结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跟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传入大脑的。
第三课时: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1. 复习对听觉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复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音的频率、响度、色彩、音调等知识。
3. 师生互动让学生听不同频率、响度、音调的声音,讨论对于不同声音的感受。
4. 小结总结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对于生活的意义。
第四课时:听觉保护方法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保护方法,包括远离噪音、不揉搓耳朵、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聋哑人士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听觉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2)掌握常见听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己听觉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学习动机;(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黑板、投影仪;2. 实验设备:耳模型、乐器、音频设备等;3. 实验材料:纸杯、硬纸板、弹簧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耳朵的结构图,让学生猜测耳朵的功能。
2.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教师解答,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Step 2:听觉的基本原理(20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声音波的示意图,解释声音的传播是通过波动而传递的。
2.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音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声音波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Step 3:保护听觉健康(30分钟)1. 教师讲解常见的听力疾病,并介绍预防和治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保护听觉健康的方法,并展示给全班。
Step 4:小结与评价(1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耳与听觉的理解。
2.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和团队合作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下节课应该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耳与听觉的理解。
初中生物教案 《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
2. 知道听觉的基本过程。
3. 掌握音的特性。
4. 了解声音如何传播。
5. 增强学生对耳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听觉的基本过程。
2. 音的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小组讨论。
【教学工具】1. 讲义、电脑。
2. 示范模型、实验器材。
3. 图片、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学生: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什么感官感受到的吗?2. 提问:听力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你们希望你的听力有什么特别的功能?3. 引出主题: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耳和听觉。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耳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及其结构(2)外耳的作用:引导声音进入耳道。
(3)中耳的作用:加强声音并将振动向内传递。
(4)内耳的作用:转换声音为神经信号并向大脑传递。
2. 听觉的基本过程(10分钟)(1)外耳接收声音。
(2)声波进入耳道,通过耳膜进入中耳。
(3)声波在中耳内的三个小骨头上造成振动。
(4)振动传递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细胞。
(5)听觉感受细胞将振动转换成神经信号并向大脑传递。
3. 音的特性(5分钟)(1)音高:发生率高低。
(2)音强:音量的大小。
(3)音色:不同的声音所具有的特殊质量。
三、实验(25分钟)1. 实验1:“声音的压力”(10分钟)(1)讲解实验操作流程。
(2)学生进行实验。
2. 实验2:“吸烟和听力”(15分钟)(1)讲解实验步骤。
(2)学生进行实验。
(3)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四、总结(5分钟)1. 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
2. 强调耳的保护。
3.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对基本概念和实验结果作简单回顾。
【巩固作业】1. 画出耳的结构并写出各部分的功能。
2. 以“音的特性”为主题,写出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基本过程,并能够分析音的特性和声音传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耳朵与听觉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耳朵与听觉的奥秘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耳朵与听觉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掌握耳朵各部位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耳朵模型,培养观察、描述、分析耳部结构的能力。
3.掌握听觉障碍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听觉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听觉障碍有很多种,如耳聋、耳鸣等。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疾病、噪声等。我们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避免噪声伤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听觉?你身边有哪些噪声污染现象?如何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经过讨论,我们了解到保护听觉的方法有很多,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佩戴耳塞等。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针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点评。
(3)鼓励学生关注耳朵与听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听觉的基本原理;
3. 知晓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耳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原理;
3. 保护听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耳朵模型,让学生猜测耳朵的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耳朵是如何运作的?
2. 讲解耳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通过PPT展示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并讲解各部分的功能。
带领学生一起体验音叉和听诊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耳的运作原理。
3. 学习听觉的原理(15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声波传播和耳蜗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
带领学生一起做听力测试,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对耳蜗的刺激。
4. 学习保护听力的方法(10分钟)
讲解过度噪音对听力的危害,并介绍保护听力的方法,如远离嘈杂环境、佩戴耳塞等。
组织学生一起制定保护听力的计划。
5.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耳和听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知晓了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听力保护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一:鼓膜破裂
学生二:听小骨损伤
学生三:听觉神经损伤
16.总结板书:
四、耳聋的类型:
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均会引起听力下降而引起的。造成耳膜破裂的原因:患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诊治;因巨声或被打耳光形成耳膜的内外压力差,压破鼓膜,潜水过深等。
21.学生回答:噪声。
22.讨论:噪声有什么特点?
23.学生讨论
学生一:
学生二:
24.讲解板书:噪声没有悦耳的音质和可以确定的音高。这种声音的振动是无序的。但即使对某些人来说是音乐的声音,对于其他人来说也可能是噪声。所以噪声和乐音的划分是相对的。并板书:
四、噪声及防护:
25.介绍噪声危害:
(1)可以使血压升高
18.设问:怎样辨别出笛子、钢琴、小提琴、鼓、古筝等乐器的声音来?
19.讲述板书:各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单一频率,而是由各不相同的频率和振幅的,即还有音色。并板书:
三、音色:由各不相同的频率和振幅的音质。
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20.设问:你正舒服地坐在教室里,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突然,你听到粉笔在黑板上发出的刮擦声。这种声音叫什么?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鼓时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乐器振动频率越大、声音越响
C.要产生声音,一定要使物体振动,并有介质传播
D.钢琴、手风琴音调相同时,音色也相同
31.课后作业: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什么?
8.思考:一只蚊子、苍蝇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9.讲解板书:
(2)人听到声音的频率大约是20到20000赫。低于20赫的叫次声;高于20000赫的叫超声波。
10.提问:你知道次声波和超声波有哪些应用吗?(狗为什么很早就能感觉到有人将路过它的处所?蝙蝠为什么不会碰到墙壁?)
第二,如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捂紧双耳。为什么要迅速张口呢?(出示鼓室内外气压平衡示意挂图或投影片)迅速张口(或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这样可以使咽鼓管的口开放,空气由咽部进入鼓室,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板书)。
第三,要预防中耳炎。方法主要是当咽、喉、鼻受感染时,应用食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病进入咽鼓管。
新课
2.挂图或投影:出示耳的结构挂图或投影片。请同学们指着图说说耳的结构哪些部分?
3.回答板书:
一、耳的结构: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三块听小骨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和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4.思考:耳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功能?
5.学生讲述:
第四、预防外耳道疖(jiē)。外耳道疖的形成主要是不洁净的水或脓性分泌物进入外耳道,使病菌侵入耳毛的根部或皮脂腺造成的。因此,预防的方法是不要损伤外耳道,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21.体会耳聋:让学生体验失去听力的生活,使学生体会到失去听力的人的痛苦,作为健康的人应关心和照顾他们。同时教育学生应珍惜自己的健康。
5.学生实验:
(一)塑料尺划过梳子时,快慢的声音差别。
(二)尺子的振动时,尺子的长短时的声音差别。
6.实验小节: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7.讲述板书:
(1)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儿童说话时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女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赫到1100赫左右。一个低音歌手唱歌时声音的频率范围为80赫到260赫,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女高音歌手的声音频率可超过1000赫。)
(2)可能会使耳朵失聪
26.讨论: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27.提示:个人、社会、政府怎么做?
28.小节板书:
减弱噪声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1)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噪声大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或安装消音装置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让有噪声污染的工厂远离居民和办公室等等
(3)在人耳处减弱: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以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13.提问:声音的强弱,即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4.学生实验:鼓声与振动
15.小节板书:(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
16.提问:声音的大小用什么来衡量?
17.讲解板书:(2)声音的单位:分贝,符号为dB.并用图表来说明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耳的感觉情况。
10.学生复述:听觉的形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外耳、中耳收集、传导声波;②内耳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③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导神经冲动;④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兴奋,形成听觉。
11.提问:听觉会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12.学生回答: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会变得不敏感。
13.讲述:老人可以借助于助听器而听得更清楚些。但是,如果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那么他们即使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听到声音。这种现象叫失聪。
22.提问:晕车和晕船是什么原因?
23.讲解板书:
六、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即位觉感受器,它在前庭和半规管中。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即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24.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关键是在于设计实验方案)
29.实验设计:研究材料的吸间性能。(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入上要测试的小块材料如棉花、书、木板、橡皮泥、金属块、海绵等,用筷子尽力用相同的力轻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现的声音大小。声音越小,说明杯下材料的吸音性能越强。)
30.例题讲解:
(1)“闻其声知其人”有什么科学道理?
(2)大提琴能发出很响的声音,但音调总比小提琴低,是因为大提琴()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7.提问:了解了耳的结构,我们来看看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8.学生讲述:
9.小结板书:
三、听觉的形成:耳廓收集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中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大家一定要注意,只有通过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形成听觉。现在请一位同学重复一下听觉形成的过程。
耳和听觉
教学目标:
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重难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形成过程、探究两耳的功能
教学(实验)器材:耳的结构图
教学过程
备课组意见记录及个性化备课
第一课时
引入
1.引言:在学校或商场,你会听到别人谈话的声音,在音乐会上,你会听到悦耳的音乐;当你经过建筑工地时,常会听到震耳欲聋的打桩声。那么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在第一节中,我们知道听觉的形成与耳有关。那么耳的结构如何呢?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
11.讲解:狗能听到20000赫以上的超声波远远超过人类的听力上限。蝙蝠有回声定位法来确定飞行路线及寻找食物。雷达利用蝙蝠相似的原理,但它接收是无线电波。在医学上用超声仪来检查孕妇的身体、除掉人体内不需要的人体组织进行手术。在家庭用品中运用超声波的例子包括自动照相机、超声波牙刷和超声波珠宝清洁器。
12.过渡板书:如果你有力地弹吉他,你会注意到,如果拉弦的距离越大,你所听到的声音也就越响。我们把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并板书:
6.小结板书:
二、耳的功能: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传入声波。
鼓膜可以受到声波的振动而振动;在鼓室内的三块听小骨相互连结。其中的第一块听小骨前端与鼓膜接触,第三块听小骨的后端与内耳接触,(振动并放大声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连通。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使估摸能正常振动。
神经性耳聋:它是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如有些小孩病打连霉素后,导致听神经损伤。
17.提问: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哪种能借助于助听器而听到声音?
18.学生回答:传导性耳聋
19.讨论:怎样做好耳的卫生保健?
20.讲解板书:
五、防护耳聋
第一,要保护好外耳道和鼓膜。注意不要随便用尖锐器物掏耳屎,以免戳伤鼓膜和外耳道;如有小虫或植物种子进入耳内,应用不同的方法清除。
新课
声音根据会不会引起你的烦恼可以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个特性。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它们。并板书:
乐音的特性
2.提问:我们知道歌手有低音歌手和高音歌手,那么怎么区别他们呢?
3.讲解:区别他们是根据调子的高低来加以分别的。我们把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并板书: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4.设问: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
第一步,提出问题:
第二步,建立假设
第三步,设计实验方案:(关键是在于设计实验方案)
第四步,实验检验:
第五步,做出解释、交流和评价
25.板书小节:根据此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是: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26.课后作业:
作业本B.新同步
第二课时
引入
1.引言:举例一、假如有一天你的一个朋友与你偶然遇见时,他或许会令你惊奇,会从后面捂住你的眼睛,说“我是谁”。让你猜。这时你会根据声音的特点来判断你的这位朋友。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举例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很多优美动听的声音,也会听到很多刺耳的声音等。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它们是怎么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