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是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许多美感因素,如何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美感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方法

教育是艺术,是一种美的教育。

随着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展,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凸现出来,人们对审美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心和重视。

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文字、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愉悦,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个性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何开展小学生的审美教育?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一用。

一、发掘教材中的美元素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广泛而深刻的美学内容,其隐含着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形式。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古今中外,涵

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优美生动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和纯洁高尚的审美理想。

所有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

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众多

的审美享受。

高山流水、朝霞彩虹,花鸟草虫,可以从自然景物的形、色、

音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体验。

二、启发思维,体会意境美

作品的意境美在于事、景、情、理的和谐统一。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

时进行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会,不可强行灌输。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弄清作者为什么要把小女孩的死安排在大年夜。

想一想:大年夜富人的小孩可能在干什么呢?学生通过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富家子弟此时此刻正在家长的带领下,烤着温暖的火炉,尝着喷香的烤鹅,在美丽的圣诞树下尽情地享乐的情景。

这时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两幅图景:一幅是富家子弟的享乐图,另一幅是小女孩被冻死的悲惨图。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到社会实在是贫富不均,从而体会出作

者对穷人深切的同情,以及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的哀怨,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激发想象,挖掘内在美

想象与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在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因

势利导,经常选择教材所描绘的含有想象余地的部分,适时、准确、恰当地揭示出来,激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从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

如在教学《赤壁之战》后,可问学生大战结束后,周瑜在庆功

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取胜的原因?同样,曹操肯定也会总结这次失

败的教训。

请学生们想象一下,他们俩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通过学生的想象发言,可将双方成败的原因分析得一清二楚,既深挖了教材内容,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使其对于美的感受不断加深。

四、师生互动探究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

可以把智能层次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探讨、共同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探究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教学《看月食》一文。

课文最后说:“不是天狗吃了月亮,而是地球挡住了月亮。”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妹妹和奶奶的角色,让学生分角色讨论、辩论,把月食这一自然现象以及月食的景色告诉奶奶。

这样的方式因为学生有充分的心灵自由,所以兴趣倍增,跃跃欲试,进而学生既掌握了月食的知识,也在表演中感受到了月食天空的美景。

五、积极评价享受美

心理学家汤姆斯(S.Tomkins)认为,人类活动的内驱力的信号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人行动,而起这种放大作用的就是情感。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知识以及在课堂中感受美的情绪。

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中“描写漓江水很美”的一段时,笔者曾有意识地指名要求一位发言较少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落,在他完成朗读之后,就这样对他进行了积极性的评价:“从你的朗读中,让我和一部分同学感受到了漓江‘静’的特点。

如果你的声音再高一点,那你一定会把我们全班同学都带到漓江之上,让我们荡着小舟与你一起享受漓江的美景。”接着再让这位学生朗读该段,结果他的声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样既让学生感受了漓江的美,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享受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教师积极评价的愉悦。

语文教学的审美化应包括语文教学内容的审美化和语文教学过程的审美化两个方面,而教学过程的审美化既包括外显的教学过程审美化,也包括内隐的教学过程审美化。

其中外显的教学过程审美化体现在教师的教态美、板书美,师生的语言美、朗读美等方面,内隐的教学过程审美化则体现在教学中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由轻松的心理环境、优美的课堂氛围、师生愉悦的情绪体验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外显的东西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内隐的东西则较难把握,它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合理地调整、选择、安排已有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比之外显的审美化,内隐的审美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更为内在、深远的。

在小语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表面化的审美教育,也不是使学生简单地认识美丑、分辨美丑(美丑有时只被当作善恶的同义语,成了思想教育的延伸),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的态度、情感和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