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GNSS 连续运行基准站网运行维护的相关问题探讨
GNSS 连续运行基准站网运行维护的相关问题探讨陈明;武军郦【摘要】GNSS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CORS ) construction is in full swing ,many provinces ,cities built or are building the base station network ,part of the region has begun to provide services to the community .COR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nsiderations coordinate frame maintenance ,data management ,facilitymaintenance ,safety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support ,application services ,and dail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spects .COR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pecifications were introduced ,combined with the work practic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ORS are discussed .%国内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建设全面展开,很多省、市建成或正在建设基准站网,部分的地区已经开始对社会提供服务。
基准站网运行维护主要考虑坐标框架维护、数据管理、设施维护、安全管理与应急保障、应用服务、日常运行管理等方面内容。
本文对基准站网运行维护规范进行了介绍,结合基准站网运行维护的工作实践,对基准站网运行维护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当前国际竞争格局下,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二、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成果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国土监测、环境监测、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2.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技术在城乡规划、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
3.全球定位系统(GPS):GPS技术在导航、定位、交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满足了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4.北斗导航系统: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5.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在无人驾驶、三维建模、实景重现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产业现状1.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近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产业增速较快。
2.产业链分析: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产业链日趋完善,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等多个环节。
3.行业竞争格局: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四、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1.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
2.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3.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国际合作与拓展: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走出去”。
五、前景展望1.新技术应用: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1.08•【文号】国测办发[2013]2号•【施行日期】2013.0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的通知(国测办发〔20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局所属各单位,机关各司局:根据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局长会议部署,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了《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扎实做好2013年各项工作。
2013年1月8日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基本宗旨,坚持“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战略方向,以“强基础、提能力”为主线,以“提质量、增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好平台推应用,依靠科技促发展,创新服务扩需求,保障安全严监管,快干好上创新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应用,抢占智慧中国建设先机,夯实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地理空间基底(一)大力加强测绘地理信息规划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好“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完成《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修编并报国务院审批,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加快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二)加快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和立项论证。
2024年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2024年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地理信息具有丰富的空间数据和位置信息,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重要机构,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国家决策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支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建立更加完善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我中心制定了2024年度工作计划,旨在提升地理信息服务能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1.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的核心技术能力建设,为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加快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建设,为各行业提供精准的地理信息服务。
3.加强国土调查、测绘监理和地理信息数据质量监管工作,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4.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地理信息技术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具体工作计划1.提升核心技术能力(1)加强对海量遥感数据的处理能力,建设高效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提升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2)持续开展测绘技术研究,推进摄影测量、卫星导航等核心技术的创新,提升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3)推进地理信息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化工作,提高技术规范化水平,为地理信息行业提供技术标准支持。
2.地理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建设(1)继续完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数据资源共享效率,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和共享发布。
(2)推动地理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和更新机制建设,加快构建多级互联、全覆盖、安全高效的地理信息共享体系。
3.数据质量监管与管理(1)强化国土资源调查监测与测绘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审核机制,提升地理信息数据质量。
(2)加强测绘数据质量监管工作,严格控制测绘过程,提高地图制作精度和准确性。
4.国际合作与交流(1)加强国际地理信息合作与交流,活跃国际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市场,引进并分享国际地理信息高级技术经验。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近年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国家政策与科技创新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政策,如《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对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支持力度。
国家对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加快了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二、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先进的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高精度遥感成像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为测绘地理信息的精准获取和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众多应用领域如城市规划、国土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国际化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对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为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未来,我们期待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能够继续保持创新活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认为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创新与产业发展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领域。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又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对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这一领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本文中,我通过分析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读者初步介绍了这一领域的全貌。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意见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12.22•【文号】国测科发〔2015〕4号•【施行日期】2015.1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关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意见国测科发〔201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局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司室,局属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是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围绕“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现就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十二五”以来,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重要成就,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平台布局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国际合作走向深远,科技整体水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对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复合人才缺乏、成果转化衔接不紧等,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大力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作。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要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围绕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方向,努力破除制约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机制藩篱,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科技管理模式,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结构,促进成果转化,完善创新平台,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年度综述一、所属学科及研究领域发展概述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精密工程测量理论与方法、多传感器集成的信息化测绘技术、重大工程安全监测与灾害预警、工业测量以及测绘工程信息增值服务等五个方向。
所涉及的学科包括工程测量和工业测量。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一)精密工程测量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测量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变形监测预报等方面。
高程控制测量产生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产生了CPIII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测量方法,将卡尔曼滤波、灰色理论、时间序列分析等应用于变形监测预报。
近年来,特种精密工程测量方法和仪器,在各重要国民经济领域获得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国家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前所未有的特殊、复杂和异型工程纷纷涌现,工业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对设备安装提出了超高精度与时效要求,大型工程建造与运营全过程的安全监测需求等不断增加,对工程测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精密工程测量是基本的特点就是精度要求高,工作难度大。
其工作对象都是高科技工程和尖端科学工程。
传统的测量理论和方法,如三角网、导线网等,已经不能满足精密工程测量的需要,要进行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
例如,对高精度三维工程测量参考框架建立及其实时动态传递的理论与方法,实时摄影测量系统、精密三维工业测量系统、传感器网络以及测量机器人等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将更好地发挥这些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二)多传感器集成的信息化测绘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是实现信息化测绘的技术保障,技术的革新涌现了门类齐全的各类测量传感器,解决了大量工程测量的实际问题,极大地推动工程测量发展。
现阶段的多传感器集成测绘数据获取装备主要向多样化、专用化、便携化、智能化发展。
高精度的GNSS接收机和全站仪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进行测量设备的革新,既是现在,也是将来继续进行的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对策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对策摘要:测绘工作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包含了很多高科技技术,全面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是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是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也是建设测绘地理信息强国的必然要求。
本世纪以来,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渗透到测绘地理信息的各个方面,例如:卫星导航、遥感、无人机等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必然带动传统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的测绘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引言测绘地理信息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科学准确性,必须要详细真实,且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测绘地理信息中的各种基础信息、图文、表单对于国家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建设及大型基础建设等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现状(1)科技创新政策方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等重大政策,给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同时也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了《关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意见》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技术大纲》等相关科技政策文件,给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科技自主创新平台方面,我国在测绘地理信息核心与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技术成果,建立起了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
基础地理信息实现了技术突破,已经成功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向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升级。
测绘地理信息实现了与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
2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2.1 测绘地理信息的安全问题测绘地理信息不仅仅有记录地理信息的作用,它还关系着国家的安全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测绘地理信息都是必须要安全防护的。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一、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现状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在技术水平上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在遥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遥感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建成了一系列卫星遥感系统,并且成为全球领先的遥感卫星发射国之一;在卫星导航技术方面,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我国的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不断完善,地图制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
2.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相关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在前沿技术研发、产品应用推广等方面,我国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企业也在不断突破,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3.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了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创新奖励等,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业发展和升级。
二、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的应用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智能城市建设的推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将迎来更多元化的应用需求。
从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到农业资源、生态保护等领域,都需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服务的多元化和精细化。
2. 技术与产业融合未来,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将更加注重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在遥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等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融合将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要求,推动地理信息工程领域科技创新发展,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设立开放基金课题,围绕实验室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组织国内相关研究力量开展研究工作,解决全球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前瞻理论和技术问题。
为了使开放基金课题管理科学化、正规化、规范化,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放基金课题管理遵循“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简化管理流程、减少审批环节。
第三条实验室在开放基金课题管理过程中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并发布年度课题申请指南;(二)受理课题申请;(三)组织课题评审;(四)批准资助课题;(五)管理和监督课题实施;(六)组织课题结题。
第二章课题指南发布第四条实验室围绕研究方向、长远发展规划和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或技术难题,制定《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通过实验室网站进行发布。
《指南》主要明确开放基金课题的申请条件、申请方向、申请程序以及经费资助等。
《指南》的发布对象是实验室以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单位科技工作者。
第五条《指南》通常在每年10月份发布。
第三章课题申请第六条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操守;(二)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研究生)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三)具有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基础或工程应用经历;(四)具有法人资质依托单位,原则上不接受自然人申请;(五)在读博士研究生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申请开放基金课题,必须提供至少两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意见;(六)在读博士研究生申请开放基金课题,还需提供由其导师签署的支持课题研究工作的承诺书。
第七条申请课题应符合《指南》规定的研究范围,学术思想新颖,立论依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完整,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经费预算合理。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1.1 测绘地理信息的重要性1.2 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1.3 国内外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二、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现状和趋势2.1 卫星定位技术2.2 遥感技术2.3 地理信息系统2.4 空间信息技术三、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3.1 基础测绘3.2 应用测绘3.3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3.4 未来发展趋势正文(篇1)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测绘地理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对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测绘地理信息是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测量、调查、分析和研究,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
测绘地理信息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现状和趋势卫星定位技术是指通过卫星系统实现全球范围的位置确定和导航服务的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与GPS系统的竞争。
未来,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定位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
遥感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辐射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陆地观测、海洋观测、气象观测等遥感卫星系统,实现了对地球表面的全面监测。
未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数据的精度和分辨率将进一步提高。
北斗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文件解读
北斗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文件解读1、国发政策法规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6〕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国发〔2012〕28号《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2013 国发《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办发〔2013〕9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号2、部委政策法规文件《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是否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1〕514号《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2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3]895号)《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交通部2013年21号《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发改地区[2014]1654号《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2014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解读1、国发文件相关摘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6〕6号摘要:《纲要》指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佚名
【期刊名称】《导航定位与授时》
【年(卷),期】2022(9)2
【摘要】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卫星导航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46年由国家科技部建立,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建设和运行,上级主管部门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地方主管部门是河北省科技厅。
实验室历经建设全过程,获北斗工程突出贡献先进集体、中国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团队、北斗卫星导航创新贡献奖等称号,是北斗系统建设国家队、北斗增强补充开拓者和泛在智能导航技术探路者。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自主创新战略管理——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证分析
2.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3.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介绍
4.开展数字制造基础研究,提升高端制造装备核心竞争力——走进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5.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时值市场经济的今天,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已然成为绝大多数测绘单位业务的主要来源和其产品的主要去处。
相关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市场的成熟度、技术密集、多元化发展、融合创新等特点,探讨不同的专业、服务对象、技术水平的细分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与市场机会,是测绘单位需要和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最后对地理信息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以供探讨交流。
关键字:新形势;挑战;深化改革;融合创新;0 前言近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众所周知,测绘作为城乡规划建设程序的先行官和排头兵,为国家各层级建设提供科学严谨、可靠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成果凝聚着无数测绘人的辛劳与智慧[1]。
随着我国不断完善的市场体系,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已然由政府委派和相对封闭的旧模式变成了公平竞争和高度开放的新局面;行业单位也都逐步走向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现代化转变的新道路。
然而,开放的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
研究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的现状,分析所面临的挑战,指出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的建议和方案,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完善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体系,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
1 行业总体概述测绘是测量自然地理要素或地面上的人造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性质等;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在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础上,利用 GNSS、 RS、 GIS等技术的技术核心,选择了地面上已经存在的特征点和边界,并利用各种方法获取反映当前地表状况的图像和位置信息。
目前,我国测绘产业进入了“智能测绘”、“大数据融合”、“智能互联网”、“云智能”的测绘时代。
地理信息是指由地理数据所包含和表现的地理意义,是指与其相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和性质;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像等的统称。
它在国土资源开发、环境监测与评估、经济建设规划与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口统计与调查、灾害防灾、以及政府在各个层面的政策制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局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司(室):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切实发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优势,履行监管与服务职责,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在民用领域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北斗”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一)“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北斗”填补了我国在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空白,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地理国情监测、数字城市建设和“天地图”建设将带来新的活力,对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带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加快测绘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二)大力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对于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北斗”开启了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新纪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基于“北斗”的公众应用激增,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城市管理以及军事、应急救援等政务应用也在大幅增长,“北斗”产业化呈现出广阔发展空间。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需要强化政府对自主“北斗”导航与定位产品和位置服务的政府扶持、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北斗”的广泛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着力加强“北斗”推广应用的统筹协调(四)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作用。
“北斗”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
在推动“北斗”产业化过程中,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场准入、安全监管、产品认证和质量检测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表彰“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决定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表彰“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2.16•【文号】国测人发[2011]54号•【施行日期】2011.1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人力资源其他规定正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表彰“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决定(国测人发〔2011〕54号)各有关单位:“十一五”以来,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战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提高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为表彰先进,弘扬创新求实精神,提振信心,鼓励广大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在“十二五”期间作出更大贡献,决定授予陈俊勇等15名同志“‘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杰出贡献奖”;授予张凤录等27名同志“‘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贡献奖”;授予杨伯钢等31名同志“‘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管理贡献奖”;授予陈廷武等39名同志“‘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优秀青年科技贡献奖”;授予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等30个单位“‘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优秀团队奖”(名单见附件)。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再接再厉,勇于创新,不断作出新的成绩。
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各单位和广大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要以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为榜样,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开创“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新局面,建设测绘地理信息强国而努力奋斗。
附件:1.“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杰出贡献奖名单2.“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贡献奖名单3.“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管理贡献奖名4.“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优秀青年科技贡献5.“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优秀团队奖名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附件1:“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杰出贡献奖名单陈俊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李德仁武汉大学龚健雅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李建成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张继贤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李成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郭春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李志刚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唐新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徐开明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刘耀林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王晏民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吴信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李英成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张燕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附件2:“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贡献奖张凤录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史廷玉天津市测绘院张月华河北省第二测绘院陈弘奕山西省测绘工程院康明上海市测绘院浦东分院朱士才江苏省测绘工程院陈少勤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阮红利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档案馆汪冰湖北省地图院生产经营科曾广鸿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测绘管理处向泽君重庆市勘测院程传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白建荣甘肃省地图院黄国满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所陈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曹学礼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彭子凤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杜明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学院张新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满春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汪云甲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刘修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张勤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卢秀山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李霖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庞小平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刘奕夫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附件3:“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管理贡献奖名单杨伯钢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王以宏天津市测绘院曹立河北省测绘局王韬山西省测绘局基础测绘处谭继强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处史照良江苏省测绘局楼燕敏浙江省第二测绘院简灿良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丁新华山东省遥感技术应用中心禄丰年河南省测绘局李兵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林良彬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麦照秋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处罗灵军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杨升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贾广业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苗天宝甘肃省测绘局郗利华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燕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王东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为民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刘九生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科技信息处李泽多长安大学科技处肖建华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杜清运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马全明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宋爱红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徐文中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梁军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吴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王久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人事司教育人才处附件4:“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优秀青年科技贡献奖陈廷武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GPS应用研究中心黄勇天津市测绘院王邵骞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业务部于颂山西省遥感中心林富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系统开发部毛炜青上海市测绘院信息中心沈飞江苏省测绘工程院JSCORS中心毛卫华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吴飞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技术开发部田耀永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徐之俊湖北省地图院航测遥感中心余应刚佛山市顺德区地理信息中心廖超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袁超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曹建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李克恭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许长军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遥感部李海涛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张鹏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大地测量部汪汇兵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运行管理部阮于洲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规划与项目研究室张旭东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基础测绘一所唐岭军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空间信息部危双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学院张勇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刘永学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徐世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阳凡林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姚宜斌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张胜凯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周松涛地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研究中心熊汉江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姜卫平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陈国良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吴亮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陈大勇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谭成国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谭吉福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孙良俊北京三正科技有限公司附件5:“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优秀团队奖名单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山东省遥感技术应用中心河南省测绘局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七地形测量队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武汉大学遥感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地星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现有重点研究基地一览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科委
1998年
施闯
独立
国家野外
科学观测
研究站
1
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技部
2005年
于丹
生命科学学院
2
武汉大气遥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技部
2007年
易帆
电子信息学院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湖北省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3年
刘耀林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5
人工微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2005年
刘昌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6
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2007年
蒋劲
动力与机械学院
7
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2008年
庞代文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8
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2009年
周创兵
水利水电学院
11
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测绘地理
信息局
2013年
张绍东
电子信息学院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1
水资源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省教育厅
2012年
夏军
水利水电学院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1
核固体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厅
2001年
陈志权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多媒体网络通信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冶金地质总局
2009年
万幼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年度综述一、所属学科及研究领域发展概述本实验室所属学科和研究领域为导航与位置服务,主要涉及到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室内外无缝定位和位置服务系统及相关应用等方面。
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方面,基于GPS和GLONASS的传统的网络RTK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目前研究的热点是PPP-RTK 和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的PPP-RTK技术。
另外就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对于基于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理论、方法和软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于北斗的应用推广也是具有迫切性。
除了卫星定位技术以外,室内外一体无缝定位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另外一个热点。
在位置服务领域,主要从事公共位置云计算服务平台技术和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理论方法研究。
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与大数据科学和社会计算理论紧密联系,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方向。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一)高精度导航定位理论、方法和软件PPP-RTK的思想最初由德国的Geo++公司提出(2005),旨在针对不同类型误差各自的特性在参数域分别构建改正模型,为PPP用户提供与采用RTK数据处理模式相一致的定位结果,不过该技术在当时并未给出具体的实现方法(Wübbena,2005)。
GFZ的Ge等学者于2008年提出利用全球范围IGS参考站数据对卫星的相位未校准硬件延迟(UHD)进行估计,并且在参数估计过程中考虑了宽、窄巷观测值对应UHD的不同时变特性。
用户利用IGS产品和卫星UHD,可实现PPP星间单差模糊度固定。
Laurichesse(2007)与Collins(2008)的方法较为类似,其基本思想均是利用钟差参数吸收硬件延迟小数部分,由于需要向用户提供一套独立于IGS精密钟差的卫星钟差产品,该方法的适用范围较为有限。
以上通过模型化卫星硬件延迟实现非差模糊度固定的几类方法被统称为PPP-RTK,不过对PPP-RTK方法的研究目前尚不完善。
测试结果表明,用户需经过10分钟以上的连续观测才可能有效固定星间单差宽巷和窄巷模糊度(Geng,2010),对于实时快速精密定位应用而言,其模糊度固定的可靠性和收敛时间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进一步加快PPP的收敛速度,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并充分借鉴网络RTK技术可快速固定用户模糊度的特点,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网实现PPP整周模糊度快速有效确定的思想应运而生,并成为目前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最新的研究热点。
Ge等学者(2010)提出的“基于非差观测的网络RTK方法”以及Teunissen等学者(2010)提出的“基于CORS网的PPP-RTK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这两类方法的核心思想其实较为类似,均是通过适当添加某些基准信息,将按照现有相对定位方法计算得到的双差观测值残差映射为各参考站与可视卫星间非差观测值残差的形式,从而实现对每颗可视卫星方向的一小块区域分别进行拟合建模。
在此基础上,李星星等学者(2011)基于常规PPP-RTK技术,提出了地基增强信息的单参考站生成方法。
按照“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的PPP-RTK”方法,用户可以采用同一套数据处理软件,相同的数据处理模式(非差处理模式),以及同样的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为区域地基增强网内和网外用户提供不同精度需求的定位服务,从而实现对广域PPP与区域网络RTK在算法上的统一和服务上的无缝衔接。
此时用户的定位精度仅与所处由不同参考站组成子网的站间距离,该地区大气状况,以及是否能有效接收到该地区的地基增强信息相关:网内接收到区域地基增强信息的用户可获得与现有相对定位网络RTK方法等价的快速、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服务,而网外或未接收到该区域地基增强信息的用户则得到传统PPP的定位精度(Ge et al,2010)。
(二)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系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精确位置信息,以及兴趣点的定位和导航。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提供了有效的室外定位手段,成为很多人出行导航的必备工具。
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之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进展顺利,在2012年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但是卫星导航也有它的不足和脆弱性,如卫星信号在受到干扰或遮挡时,将失去定位导航能力。
在人们经常活动的室内、地下停车场、高楼林立的城市等区域,卫星定位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此外,卫星导航系统在没有增强的情况下,普通导航仪的定位精度大约为4-20米,还不能满足行人出行及车道级导航的需求。
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系统(Cooperative Real-time Precise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CRP)旨在解决卫星导航星座信号到达个人移动终端”最后一公里”问题。
它融合卫星导航、广域增强及室内定位技术,形成多技术的协同定位的技术解决方案,构建城市级示范系统,具备室内定位精度优于3米、室外定位精度亚米级的城市区域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为未来发展覆盖我国的国家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系统奠定技术基础。
3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邮电大学牵头的《室内外高精度无缝定位关键技术研究与原型系统研制》项目技术鉴定会在北邮科技大厦成功举行。
该项目由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首科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卫星空移动多媒体网络有限公司、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传媒大学等八个单位共同完成。
研制了天地一体化的TC-OFDM定位与通信融合的新型信号体制,该体制构建了天地一体的室内外无缝定位体系。
该体系突破了多项室内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如首次基于L波段移动高速数据通信网,实现了室内外定位信号的低成本广域无缝覆盖和高精度的无缝定位。
其水平定位精度达到3米,高度方向精度达到1米,有效解决了城市室内外定位与移动数据通信等多网融合与共享难题,为大幅提升国家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能力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移动网络和气压测高的联合定位技术,形成了北斗地基室内外增强系统,解决了城市高楼遮挡下卫星定位难(三)位置服务系统和理论方法在国内位置服务云计算平台刚刚起步。
一部分以传统GIS平台向云存储、云并行计算扩展,比如武汉大学和湖北省测绘局共同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GIS系统模型,它以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和透明化用户服务为基础,构建以GIS基础服务设施为服务支撑平台。
中国地质大学提出一种云GIS的服务层次模型和关键技术,针对云计算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空间数据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云GIS空间数据资源的两种集成方法。
另一部分从定位信号服务的角度开展位置云技术研究。
合众思壮提出依托城市定位数据解算中心,在解决持续高并发的终端定位管理技术和终端定位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电信级服务平台,从而实现面向特大城市的B2B商业化服务。
清华大学联合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也在从事该方面的研究。
在各种位置服务云计算系统的发展来看,除了计算科学中面临的一些共性难题外,还有两个深层次的理论难题亟待解决。
一是泛在地图(ubiquitous map)模型及其信息叠加协议设计,二是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方法及位置大数据挖掘。
泛在地图又称为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是指将以人或物的位置为中心的泛在信息进行动态关联和模型化后形成的导航地图。
目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武汉大学正在研究和制定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标准规范体系,包括全息位置地图叠加协议、表达规范、交互协议、产品规范等。
重点在互联网位置地图信息快速获取与处理、互联网实时动态位置信息融合、基于情境认知的全息位置地图快速制图等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
社会感知计算(Socially Aware computing)指通过人类社会生活空间部署的大规模多种类传感设备,实时感知识别社会个体的行为,分析挖掘群体社会交互特征和规律,引导个体社会行为,支持社群的互动、沟通和协作的一种技术。
随着位置传感器在移动互联网等应用中的大量使用,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计算成为了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2012年度我们ACM SIGKDD、WSDM、LBSN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都有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布。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可分为以下几部分(1)感知位置的社会语义。
位置社会语义主要包括位置的实时动态信息、位置的常现情景、用于在位置上的社会情感等,是形成基于位置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的基础。
(2)感知和预测用户的移动行为。
即通过用户及其相关朋友的历史轨迹,分析预测用户的行动规律、可能出现的地方以及用户下一时刻将到达的地方等;(3)感知人类移动与其社会交流活动的关系。
主要揭示人类移动与其社交网络的内在规律,通过位置提高社交网络链路预测的准确性,促进人们社会交往。
(4)感知用户的社会属性。
通过用户的历史轨迹,分析其性别、年龄、婚否、职业、家庭人口等社会属性以及用户个人的生活偏好和生活习惯。
(5)感知大规模人类社群活动规律。
探讨人类大规模时空移动关联性和规律性,并应用于疾病传播控制、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大规模社群活动分析上。
2012年这方面比较突出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亚利桑那大学,英国伯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和西班牙Jaume大学。
国内主要有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成功大学,微软研究研究院以及中科院、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
三、国内外发展状况比较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NSS取得了巨大进步。
目前,GNSS技术正朝着快速、实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国内对GNSS技术研究的起步虽然较晚,但目前的研究却总体上与国际当前水平相当,部分领域在国际上则处于研究前沿。
不过,在将技术研究成果进行软件包装、产业化时,国内的软件在商业化水平、功能上和可靠性上都与国外商业软件有一定差距。
以目前在我国精密测量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RTK软件为例,Trimble公司的GpsNetwork软件系统和Leica公司的Spider软件系统占据了我国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而与这些软件相配套的GNSS接收机等辅助设备每年更是直接或间接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
因此,如何打破国外GNSS软件在我国测绘行业的垄断,如何将我国相关软件更好的推向国内外市场,并由此带动我国GNSS软硬件、通讯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是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位置服务平台技术方面,国内目前最大的差距是在通用计算科学的相关难题上,包括海量数据的存储、并行计算等方面。
在定位信号服务尤其是精密定位信号服务方面则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泛在地图领域,国内的地图厂商和研究机构已经与国外相关机构紧密合作,在地图采集、处理和全息互联网信息叠加方面走在国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