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 上半年经营情况汇总
医疗器械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3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我司上半年医疗器械工作总结如下:一、市场拓展与销售业绩1. 深入挖掘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多样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 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与国内外客户的沟通与合作,签订多项合作协议。
3. 销售业绩稳步提升,同比增长15%,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
二、产品研发与创新1. 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
上半年共推出5款新产品,其中2款已成功上市。
2. 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3. 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行业标准规范化。
三、质量管理体系与生产管理1. 严格执行国家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2. 加强生产过程控制,降低不良品率,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3.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四、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1. 积极参加国内外医疗器械展会,提升品牌知名度。
2. 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扩大产品影响力。
3. 加强与行业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提高企业美誉度。
五、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1. 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3. 建立健全团队协作机制,提升团队凝聚力。
六、下半年工作计划1.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2. 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3.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美誉度。
4. 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5.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总之,2023年上半年,我司在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抓住市场机遇,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医疗设备供应商经营业绩报告范文
医疗设备供应商经营业绩报告范文尊敬的合作伙伴: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医疗设备供应商的支持和信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经营业绩。
现将医疗设备供应商的经营情况报告如下:一、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在竞争激烈的医疗设备市场中,我们坚持以质量和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了市场份额。
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商的合作,我们不断引进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市场拓展和推广活动,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这使得我们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市场份额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二、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卓越作为医疗设备供应商,我们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流程,我们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这使得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为我们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客户满意度持续提高我们一直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企业成功的重要指标。
通过加强客户需求的调研和理解,我们提供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的售后服务,持续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我们始终保持与客户的紧密沟通和合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现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客户满意度持续提高,为我们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供应链管理卓越为了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我们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改进。
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同时,我们优化了仓储和物流体系,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和配送效率。
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五、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在医疗设备供应行业中,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科技快速发展,客户需求不断变化。
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我们将能够应对市场挑战,实现更大的发展。
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一览表
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一览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许多国内医疗器械公司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门对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呈现一张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一览表,以帮助您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
表格包含以下信息:公司名称、股票代码、主营业务、成立时间及总市值。
请注意,该表格仅供参考,可能不包含所有相关公司。
公司名称股票代码主营业务成立时间总市值(亿元)1. 金螳螂002081 SA应用层产品、放射治疗、X射线透视设备1995年660.952. 美年健康002044 医疗机构管理及医疗信息化服务2003年558.023. 格兰仕002410 医疗器械制造、贸易1995年463.154. 恒生电子600570 医疗设备制造、贸易1993年441.955. 新华龙603399 牙科设备制造、销售2000年382.826. 立思辰300010 医疗影像及治疗设备制造、销售2000年356.267. 上海凯宝600552 医疗设备制造、贸易1997年335.098. 核工业八一 600391 放射治疗设备、导向及支持设备制造1964年315.759. 联明股份300602 骨科植入物及高端医疗器械制造2012年309.0410. 迈瑞医疗300760 医疗监护设备制造、销售2007年224.05以上表格所列公司仅为部分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代表,旨在提供一个概览。
而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是持续且快速的,更多新的公司可能会进入市场并上市交易。
需要注意的是,该表格中的总市值仅供参考,股票市值可能随着市场波动而发生变化。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总结起来,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一览表提供了一些知名的公司及其主要业务,以及它们的成立时间和总市值。
这个列表可以作为投资者进一步了解医疗器械行业的参考。
然而,我们还是建议投资者在进行实际投资前,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和潜在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上半年工作总结5篇
医疗器械上半年工作总结5篇忙碌的工作结束后,我们的工作能力又提升了,赶紧写份工作总结吧,工作总结能够揭示我们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盲点,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下是18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医疗器械上半年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忙碌的工作结束后,我们的工作能力又提升了,赶紧写份工作总结吧,工作总结能够揭示我们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盲点,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下是18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医疗器械上半年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医疗器械上半年工作总结篇1时光飞逝,日月穿梭,20XX年上半年门诊工作已圆满结束。
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全院各科室的配合下,凭着质量第一、病人第一的服务理念,狠抓医疗安全、以及医疗制度规范化。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采取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大医疗质量的管理力度,注重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效率及质量,有力促进医疗护理工作,为我院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现将半年来门诊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医疗质量管理及医疗质量检查(一)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建立建全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为配合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年的活动,把医疗工作不断的深入。
根据院领导的安排我们深入的学习了《病历处方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疗法规》、《首诊医师负责制》,并制定了《医疗文书评估重点及要求》、《医疗文书考核及处罚办法》、《门诊诊断证明书管理规定》、《处方常用药品通用名目录》等,为我院医疗文书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及处方的规范化书写,诊断证明的正规使用奠定了基(二)医疗质量检查: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与生存的根本问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门诊的首要任务,严格按《病历处方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标准,对住院病历、门诊病历、病程记录、处方及各种登记的书写进一步的规范,并进行了培训、检查。
通过医疗质量检查活动的开展,我院医疗质量有了提高,使医疗质量管理逐渐步入制度化管理。
上半年医疗行业发展概况与我院工作汇报
上半年医疗行业发展概况与我院工作汇报一、上半年医疗行业发展概况上半年,医疗行业在应对全球疫情、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疫情防控与应对: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医疗行业积极应对,加强防控措施,推广疫苗接种,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同时,各国也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2.技术创新与应用:医疗技术不断创新,远程医疗、智能诊断、精准治疗等新兴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
3.服务模式改革:医疗行业在服务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等,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4.健康管理与预防保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逐渐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开展健康知识普及等活动,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我院工作汇报1.疫情防控工作我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详细的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
通过加强门禁管理、做好消毒消杀、推行预约挂号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同时,我院还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疫苗接种服务。
2.医疗技术与服务创新我院不断推进医疗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改革。
在技术上,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智能诊断系统、远程医疗平台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率。
在服务上,我们推行了个性化诊疗方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3.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我院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和技术团队,提升了我院的整体学科水平。
同时,我院还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4.社会责任与公益活动我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如参与医疗援助、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供义诊服务等,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盘点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盘点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的不断提升,医疗器械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行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盘点,探讨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概况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年增速超过20%。
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要代表1. 迈瑞医疗(300760.SZ)迈瑞医疗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专注于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呼吸机、监护仪、心电图机等。
迈瑞医疗凭借其创新能力和高品质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标杆企业。
2. 美的集团(000333.SZ)美的集团是中国知名的家电制造商,同时也在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血糖仪、体温计、血压计等。
美的集团凭借其制造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并逐渐扩大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3. 格力电器(000651.SZ)虽然格力电器主要以空调制造而闻名,但近年来也在医疗器械领域有所涉足。
格力电器的主要医疗器械产品包括医用制冷设备、无菌空调系统等。
凭借其在制造技术和品控方面的优势,格力电器在医疗器械市场上表现出色。
4. 和佳医疗(300273.SZ)和佳医疗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新锐企业,在消毒设备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端医用洗消设备、消毒柜等。
和佳医疗依托其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创新能力,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5. 贝达药业(688396.SH)贝达药业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中专注于医用耗材领域的上市公司。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等。
医疗器械上半年工作总结
医疗器械上半年工作总结2023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此,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下半年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政策层面1. 国家层面: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如《关于加快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办法》等,这些政策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 地方层面:各地区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如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区,纷纷加大投入,支持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
二、市场层面1. 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医疗健康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刺激,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2. 出口情况:受国际疫情的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金额同比增长显著。
三、技术创新1. 研发投入: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推动了技术创新。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过10%。
2. 创新成果: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心血管介入产品、高端影像设备、智能手术机器人等。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手段。
四、行业监管1. 监管政策:上半年,国家药监局加大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力度,出台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规范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监管力度:上半年,国家药监局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保障了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五、存在问题1. 人才短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高端人才。
上半年,虽然行业人才需求同比增长,但人才供应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竞争加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医疗器械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情况
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情况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充满巨大潜力的行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6000亿美元,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也逐年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很多医疗器械企业已成功上市,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热门。
以下是一些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情况:1. 美敦力公司(Medtronic)美敦力公司是一家跨国医疗器械公司,总部位于爱尔兰,成立于1949年。
它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心脏病和神经病治疗公司。
美敦力公司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包括心脏起搏器、介入手术器械、心血管产品等。
它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MDT。
美敦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和分销网络,产品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强生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医疗器械和制药公司,成立于1886年。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强生公司的业务涵盖医疗器械、制药、消费者产品等领域。
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JNJ。
强生公司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如强生婴儿、达因克、卫生巾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
3. 爱尔兰公司(Abbott Laboratories)爱尔兰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医疗器械和制药公司,成立于1888年。
它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知名的制药公司。
爱尔兰公司的业务涵盖心脏病和血管病、糖尿病管理、眼科等领域。
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ABT。
爱尔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贝克休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公司,成立于1897年。
它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制造商之一、贝克休公司的业务涵盖注射设备、诊断设备、血液采样等领域。
医疗器械销售半年总结_医疗器械销售重点总结
医疗器械销售半年总结_医疗器械销售重点总结一、市场分析在过去的半年中,医疗器械市场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器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市场对高质量、高性能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市场上,竞争激烈,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二、产品销售情况在过去的半年中,我司医疗器械销售情况良好。
特别是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通过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和加强市场推广,我司高端医疗器械的销售额实现了较大的提升。
针对市场需求,我司还推出了一些结合市场实际情况的新产品,受到了客户的欢迎和青睐。
在中低端医疗器械领域,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空间,需要我们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三、销售策略总结1. 产品差异化: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和竞争激烈的情况,我们必须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使产品在性能和品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2. 渠道拓展:加强与各大医疗机构和医院的合作,发展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提升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渗透率。
3. 售后服务: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忠诚度,促进客户复购和口碑相传。
4. 市场推广:加大市场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四、未来发展规划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我们将继续秉承“品质为本、诚信经营”的经营理念,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们还将加大市场投入,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渗透率。
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客户忠诚度,实现销售增长和业绩提升。
我们还将不断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共同推动公司的稳步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加大市场投入和研发力度,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性能,实现销售额的稳步增长和企业价值的持续提升。
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汇总
医疗器械、药品和医疗服务并称为医疗行业的三驾马车。
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容量的扩张,无疑使得医疗器械行业再次成为医疗行业的风口。
业内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超过了5%,预计到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接近5000亿元。
据亿欧统计,国内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公司中,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的一共有35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有8家,共计43家。
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产业,本文选择43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的定位、基本情况和财务报告这三方面进行剖析,试图告诉大家现今的行业现状。
1、科华生物:国内体外临床诊断(IVD)行业的龙头企业基本情况:科华生物成立于1981年11月23日,2004年7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唐伟国。
公司主营业务是从事体外临床免疫诊断试剂、体外临床化学诊断试剂等的研究、生产以及销售。
财务报告:据“科华生物”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达安基因:国内分子诊断领域产业链布局的领先企业基本情况:达安基因成立于1988年8月17日,2004年8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何蕴韶。
公司主营业务为试剂、服务和仪器。
财务报告:据“达安基因”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净利润为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鱼跃医疗:医疗器械行业内第一个获得“中国名牌”的企业基本情况:鱼跃医疗成立于1988年10月22日,2008年4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吴光明。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家用医疗系列产品、医用呼吸及供氧系列产品和医用临床系列产品。
财务报告:据“鱼跃医疗”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医疗器械板块2021半年报总结:常规业务全面恢复 关注细分赛道创新投资机会
2021 年半年报出炉,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实现保持快速增长。
疫情受益产品中,生产壁垒较高的耗材产品供给扩张缓慢,需求持续旺盛,同时常态化新冠检测带动相关诊断产品服务延续高增长态势;叠加常规诊疗业务持续复苏,医院采购和检验需求快速修复,医疗器械行业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仍然保持较好的增速。
2021 年上半年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收入增长42.84%,利润总额增长64.51%,扣非净利润增长60.69%。
具体细分子板块来看,2021 年上半年扣非增速从高到低排序为体外诊断、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医疗设备,与2020 年上半年相比,高值耗材显著提速,主要系医院常规经营活动逐渐好转,受损业务恢复所致。
体外诊断:常规检测快速上量,产业链延伸及新技术领域或成风口。
2021 年上半年子版块收入增长62.79%(+ 12.00%),扣非利润同比增长85.71%(-135.56%),延续高增长趋势;期间费用率下降,为24.31%(-1.62%);整体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62.17%(+ 2.31%),净利率31.59%(+ 3.27%)。
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效果显著,未来相关诊断需求或将趋于稳定,成为常态化检测项目;上半年国内仍有小范围新冠疫情爆发,导致部分区域的常规诊疗未能如期恢复,我们预计下半年医院诊疗量将进一步提速,同时去年疫情期间体外诊断企业完成海外众多高端客户装机突破,未来有望带动对应企业海外常规项目上量。
综合考虑竞争格局、常规业务恢复进度,我们看好 3 条投资方向:1)体外诊断上游,行业竞争格局清晰,下游需求旺盛,国产头部企业先发优势明显,产品竞争力强,未来有望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下实现加速放量,建议重点关注诺唯赞、义翘神州(+26.34%)、菲鹏生物、百普赛斯;2)血凝等创新板块,血凝检测正处于从常规检测向高端检测发展的转折点,外资龙头如沃芬、思塔高等近年来不断加快检验项目报证、加大市场教育投入,国产企业有望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优势以及医院渠道资源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28.02%,扣非增速,下同)、九强生物(+ 495.21%)、安图生物(+ 71.56%);3)ICL,新冠疫情后传统外包持续恢复,头部企业陆续度过爬坡期,检验实验室进入盈利阶段,建议重点关注金域医学(+91.43%)、迪安诊断(34.9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药品和医疗服务并称为医疗行业的三驾马车。
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容量的扩张,无疑使得医疗器械行业再次成为医疗行业的风口。
业内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超过了5%,预计到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接近5000亿元。
据亿欧统计,国内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公司中,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的一共有35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有8家,共计43家。
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产业,本文选择43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的定位、基本情况和财务报告这三方面进行剖析,试图告诉大家现今的行业现状。
1、科华生物:国内体外临床诊断(IVD)行业的龙头企业基本情况:科华生物成立于1981年11月23日,2004年7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唐伟国。
公司主营业务是从事体外临床免疫诊断试剂、体外临床化学诊断试剂等的研究、生产以及销售。
财务报告:据“科华生物”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达安基因:国内分子诊断领域产业链布局的领先企业基本情况:达安基因成立于1988年8月17日,2004年8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何蕴韶。
公司主营业务为试剂、服务和仪器。
财务报告:据“达安基因”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净利润为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鱼跃医疗:医疗器械行业内第一个获得“中国名牌”的企业基本情况:鱼跃医疗成立于1988年10月22日,2008年4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吴光明。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家用医疗系列产品、医用呼吸及供氧系列产品和医用临床系列产品。
财务报告:据“鱼跃医疗”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蓝帆医疗:全球规模最大的健康防护手套生产企业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刘文静。
公司主营业务为健康防护手套。
财务报告:据“蓝帆医疗”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九安医疗:全球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提供商基本情况:九安医疗成立于1995年8月22日,2010年6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刘毅。
公司主营业务为血压测量产品、血糖测量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家用健康产品。
财务报告:据“九安医疗”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天津九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6、尚荣医疗:一家医疗治疗类设备和医院系统集成领域的企业基本情况:尚荣医疗成立于1998年3月13日,2011年2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梁桂秋。
公司主营业务为提供现代化医院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医院整体建设、医疗器械产销、医疗耗材产销、医院投资管理、智慧医疗服务及健康产业园区开发六大板块。
财务报告:据“尚荣医疗”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深圳市尚荣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乐普医疗:心血管产业领域的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平台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蒲忠杰。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策略性业务四大板块。
财务报告:据“乐普医疗”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阳普医疗:第三代真空采血系统定义者基本情况:阳普医疗成立于1996年8月19日,2009年12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邓冠华。
公司主营业务为约3000多种品规真空采血管。
财务报告:据“阳普医疗”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9、东富龙:国内最大的冻干机设备制造商基本情况:东富龙成立于1993年12月25日,2011年2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郑效东。
公司主营业务为冻干机、冻干系统设备、净化设备及工程、其他制药设备、医疗器械、食品设备、配件及服务。
财务报告:据“东富龙”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10、理邦仪器:国内领先并在全球持续快速成长的医疗电子设备供应商基本情况:理邦仪器成立于1995年8月2日,2011年4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张浩。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妇幼保健产品及系统、多参数监护产品及系统、心电产品及系统、数字超声诊断系统、体外诊断五大领域一百多种型号。
财务报告:据“理邦仪器”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1、千山药机:中国制药专用设备排头兵企业基本情况:千山药机成立于2002年10月24日,2011年5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刘祥华。
公司主营业务为制药机械、医疗器械装备等包装机械、医疗器械产品的制造、销售及进出口。
财务报告:据“千山药机”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2、冠昊生物:颅内手术修复材料硬脑膜补片的国产龙头基本情况:冠昊生物成立于1999年10月22日,2011年7月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朱卫平。
公司主营业务为再生医学材料及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研发、生产及销售。
财务报告:据“冠昊生物”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3、迪安诊断:一家以提供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业务的独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迪安诊断成立于2001年9月5日,2011年7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陈海斌,公司主营业务为司法鉴定、诊断产品和服务营销、诊断技术研发生产、司法鉴定、健康管理、CRO、生物样本库等领域。
财务报告:据“迪安诊断”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4、宝莱特:中国监护仪市场第一民族品牌基本情况:宝莱特成立于1993年6月28日,2011年7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燕金元,公司主营业务为监护仪设备,高中低档产品齐全,同时研制出多款数字心电图机、胎儿监护仪、脉搏血氧仪,以及中央监护系统等。
财务报告:据“宝莱特”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5、和佳股份:中国肿瘤设备第一股基本情况:和佳股份成立于1996年4月1日,2011年10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郝镇熙,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化两大产业。
财务报告:据“和佳股份”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6、利德曼:体外诊断龙头企业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沈广仟。
公司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生物化学原料和仪器三大块。
财务报告:据“利德曼”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净利润为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17、三诺生物:全国生物传感器上市第一股基本情况:三诺生物成立于2002年8月7日,2012年3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李少波,公司主营业务为快速检测慢性疾病产品。
财务报告:据“三诺生物”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8、戴维医疗:国内最大的婴儿培养箱等婴儿保育设备的专业制造商基本情况:戴维医疗成立于1992年9月18日,2012年5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陈再宏,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婴儿培养箱、运输用培养箱、婴儿辐射保暖台、新生儿黄疸治疗系列设备等医疗器械。
财务报告:据“戴维医疗”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9、博晖创新:国内最大的人体微量元素检测系统供应商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杜江涛,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检测产品及元素分析产品。
财务报告:据“博晖创新”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0、凯利泰:骨科+心血管介入高值耗材平台基本情况:凯利泰成立于2005年3月31日,2012年6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秦杰,公司主营业务为脊柱微创手术耗材、骨科创伤耗材、心血管支架耗材三大业务板块。
财务报告:据“凯利泰”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1、楚天科技:中国医药装备行业的领袖企业基本情况:楚天科技成立于2002年11月8日,2014年1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唐岳,公司主营业务为为市场提供智能医药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并推动智慧医药工厂的研究与开发。
财务报告:据“楚天科技”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2、迪瑞医疗:医学检验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基本情况:迪瑞医疗成立于1994年12月26日,2014年9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为宋勇,公司主营业务为C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F系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FUS系列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多系列全自动尿液分析仪、FB系列全自动便潜血分析仪及上述仪器配套的相关试剂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