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活动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技活动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科技活动,可以弘扬科学技术,突显创造与创新,培养科学素质,能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开展小学科技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的启蒙、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是辅导他们搞成几件小发明、写出几篇小论文?是参加各种比赛拿几个奖牌?是的,但又不尽然。
笔者认为,开展小学科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造智能,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在开展小学科技活动中,必须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为科技活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兴趣意识方法实践比赛
一、兴趣作前提
培养兴趣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对科技所产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投入活动中去。要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让他们得到获得新知识和成功的体验带来的满足。
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变物质,物质也可以变精神。科技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创设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行之有效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情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激发他们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环境怡人的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首先注意营造科技的氛围,张贴有关科技的图片,宣传一些有成就的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布置科技馆,宣传学校历年取得的一些成就和荣誉等,让学生走进学校,就感到学校处处有科技。
其次,学校有计划地定期开展有关科技的小型比赛,表彰、宣扬参加科技活动的优秀学生。学校成立了“无心绘圆”、“七巧板”、“纸模飞机”、“科技幻想画”、“科技运动”、“科技艺术”等“科技研究小组”。通过活动实践,不但科技研究小组的学生,而且带动了周围其他的学生,对科学、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科普书,讲科普故事、画科普画巍然成风。近年来,“少儿科普知识竞赛”,“科技绘画”、“科普论文”、“无心绘圆”等各个科技小组,在省市级竞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有些项目参赛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二、意识为保证
新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
小学生都喜欢提问,并且喜欢追根问底,这是很好的习惯。我们应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提出,从而挖掘问题的“闪光点”。不能用粗暴的态度否定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应该循循诱导、用发展的眼光、激励性较强的言语鼓励、看待问题的提出。要鼓励“半桶水” 的学生、使用“雕虫小技”的学生、敢于“吃螃蟹” 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保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作为教师合理地设置情景和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使其对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使之融入到想象的海洋中并探寻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大胆、无所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鼓足勇气和信心提出质疑。
三、方法垫基础
创造性思维是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求学生更新观念,树立起强烈的创造意识,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方法得当,就能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方法训练,把它作为科技活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做到循序渐进:基本思维程序的训练――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
在各个科技小组活动中,教学完成一个环节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也是十分必要,也是一种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家进行质疑、思考、讨论、提炼新的问题,然后再质疑......力求完善。这亲,有利于开发学生的个性潜力,有利于学生知识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四、实践是关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说,实践是思维的载体,是训练的基地,是创造的摇篮。因此,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决定科技活动成功的关键。
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爱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异想天开”,不求一定要就成熟;要支持学生大胆实践,学中干、干中学,逐步总结提高,不求一定要就成功;最更要引导学生选准重点,总结提高,做到有所取舍,鼓励合作,不求一定要都解决。
通过实践,学生的认识从接受、研发到理性产生飞跃,把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领悟到的知识紧密结合。每个项目都是要经过“实践——认识提高——再实践——再认识提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克服困难、积累经验、提高认识。
五、比赛促提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萌发,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就有可能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因此,这就要通过学校及教师以为科技创新主管部门,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他们创造更多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更多自我发展的有效空间,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比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被广为共识。为激励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展示的平台,为他们的潜能的开发供空间。让他人能力得到承认和施展。他们好表现的天性使得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得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