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特点
清雍正粉彩花乌扁瓶
![清雍正粉彩花乌扁瓶](https://img.taocdn.com/s3/m/fd806891a417866fb94a8e94.png)
清雍正粉彩花乌扁瓶作者:暂无来源:《走向世界》 2013年第6期撰文/阮浩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的制瓷工艺几千年来一直独树一帜,尤其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更是瓷器发展的顶峰。
在源远流长、品类繁多的瓷器中,粉彩瓷器是其中的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
粉彩是在康熙后期出现的,是在釉(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焙烧的彩绘方法,又称“软彩”。
粉彩除了吸收珐琅彩的技术特点外,又在彩料中加入了玻璃白粉,这种玻璃白粉含有氧化砷,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和色阶;同时粉彩瓷器又借鉴了西洋的绘画技法,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单线平涂的技法,增加了透视感,纹饰更加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而其中花鸟画一直是主要的装饰题材,在清雍正、乾隆以后,花乌画装饰成为粉彩工艺的主流。
山东博物馆馆藏有一件清雍正年间的粉彩花鸟扁瓶,正是粉彩花鸟瓷器中的罕见珍品。
此粉彩花乌扁瓶为国家二级文物。
该瓶器形完整,高29厘米、腹长23.6厘米、腹宽10.5厘米、底长10.9厘米、底宽5,4厘米。
直口、直颈、扁圆身。
颈、肩有一对耳,耳绘如意云纹。
器身施白釉,主体纹饰为梅花、雀鸟纹。
此瓶为雍正粉彩瓷器中的佼佼者,无论是胎质、造型、绘制工艺还是意蕴,都精妙绝伦。
胎釉造型雍正年间的粉彩,胎土普遍都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
任何一件粉彩珍品,制胎都经过了采石、淘泥、镟坯、画坯、吹釉、满窑、烧窑、彩器、烧炉九道复杂的生产工序,而这仅仅是生产中的几个主要过程。
一件瓷器的生产,正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所说:“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此件粉彩花乌扁瓶的胎体上下匀称,修胎规整。
釉面肥润光洁,其润滑的手感、轻巧的造型让人爱不释手。
此时的瓷器分外精细,釉面白净,使粉彩的柔和色彩更能充分显示其清丽的美感,洁白的胎釉更能衬托出梅花雀乌图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造型上,圆润的瓶身呈现雍正年间的典型特征,别致精巧,线条流畅,反映了当时制瓷人的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创造。
浅谈雍正粉彩瓷的特点及艺术成就
![浅谈雍正粉彩瓷的特点及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16eab6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4.png)
浅谈雍正粉彩瓷的特点及艺术成就引言雍正粉彩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大瑰宝,充满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作为清代瓷器的重要品种,雍正粉彩瓷在其短暂的历史发展期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本文将从雍正粉彩瓷的特点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雍正粉彩瓷的特点1. 艳丽多彩的色彩雍正粉彩瓷以其鲜艳多彩的色彩而著名。
它采用了粉彩技法,即在釉下绘画,然后施以粉彩细致刷涂。
这种技法使得瓷器上的图案颜色鲜亮明快,给人一种宝石般的视觉享受。
雍正粉彩瓷的色彩种类繁多,涵盖了红、黄、绿、蓝等多种颜色,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2. 细腻瑰丽的图案雍正粉彩瓷的图案设计非常精致,常常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
图案的绘制精细入微,线条流畅,色彩层次分明。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雍正粉彩瓷的图案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寓意深远。
例如,花鸟图案常常寓意吉祥和富贵,人物图案往往表现了社会的种种风雅。
3. 精湛独特的工艺雍正粉彩瓷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
首先,它的制作材料选用了上乘的瓷土和瓷料,保证了瓷器的质量和耐久性。
其次,制作过程中采用了高温烧制和多道工序的生产工艺,确保了瓷器的质地坚硬且富有光泽。
最后,在彩绘工艺上采用了细腻的毛笔绘画和均匀的颜料刷涂技法,使得雍正粉彩瓷的图案更加精细和立体。
二、雍正粉彩瓷的艺术成就1. 代表清代瓷器的顶峰雍正粉彩瓷是在清代乾隆朝达到高峰的一种瓷器品种。
它凭借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代表之一。
在艺术上,它不仅继承了明代青花瓷和景德镇五彩瓷的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洋绘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国瓷器制作技艺的崭新面貌。
2. 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文化雍正粉彩瓷的兴起和繁荣正好与当时社会背景相吻合。
雍正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各种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雍正粉彩瓷作为其中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既反映了时代特征,又承载了社会文化的厚重内涵。
它的图案和色彩充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
粉彩 雍正彩瓷中的名品 尽显粉润剔透之和
![粉彩 雍正彩瓷中的名品 尽显粉润剔透之和](https://img.taocdn.com/s3/m/61db330d33d4b14e84246836.png)
粉彩:雍正彩瓷中的名品尽显粉润剔透之和粉彩始创于康熙,却盛于雍正,到了雍正时期粉彩才真正发展至粉润剔透。
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碗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
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比如胭脂红底粉彩为康熙时创烧,到雍正朝色调更为匀净艳丽。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九秋同庆”纹碗正是此类型作品。
此器造形端正,绘画精湛,色彩艳丽,精巧细腻,通过红、黄、绿、蓝、紫等色的浓淡变化,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富立体质感,高贵,华丽,艳而不俗,为雍正御用瓷之精品佳作。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披染层次多。
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
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
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
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
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寿)、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
纹饰明显疏朗、规整。
如粉彩过枝桃蝠盘,从盘外壁开始绘桃枝叶及桃,通过盘口过到盘心接绘桃枝叶及蝙蝠,雍正时期一般绘8个桃,乾隆时多绘9个,有“雍八乾九”之说。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盘正是如此。
此对盘形态娇小,造型端庄秀雅。
运用过枝花的手法在白底上从器外壁起画,经过口沿,延续到器内壁,绘八桃五蝠,取“洪福齐天”、“福寿双全”之意。
此画法兴起于雍正时期,一直影响及道光。
粉彩始创于康熙,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施釉和彩绘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器正是其中一例。
雍正时期粉彩绘八桃、五蝠的瓷盘以尺寸来看可归为四类,如此器口径只有13.4公分的,为同类中最小的一种,是目前传世品中的孤品。
雍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
![雍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56807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4.png)
雍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答案: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且有明显旋痕。
扩展:一、雍正时期瓷器特点1、雍正时期的瓷器,除了以仿明代永乐、宣德及成化瓷器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型有牛头尊、贯耳瓶、四连瓶、灯笼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足琵琶尊等。
2、雍正时期瓷器的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橘皮纹。
3、雍正时期官窑及民窑精品碗、盘圈足均呈现滚圆的“泥鳅背”,用手抚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细腻感。
4、雍正时期瓷器碗类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征,有的口径与足径的比例为2:1。
5、雍正时期民窑瓷器的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且有明显旋痕。
6、雍正时期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施青花料时系一笔涂抹,并无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小笔触痕;二是用加重点料来模仿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自然黑铁斑。
7、雍正时期仿明代永乐甜白碗、盘之类的瓷器,器物底部呈完全透亮的特征。
二、雍正时期瓷器款识特点1、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官窑只有极少数沿用康熙前期风格,落“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及其他明代瓷器款识。
2、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及粉彩瓷器落款主要为“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圈款。
3、雍正时期斗彩瓷器有少数落款为“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双方框款。
4、雍正时期颜色釉瓷器多数落“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5、雍正时期使用“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极少,“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集中用于仿钧釉、炉钧釉或茶叶末釉等瓷器。
6、雍正时期的“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只用于珐琅彩瓷器。
7、雍正时期在特别精致的粉彩瓷器或仿木纹釉瓷器上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描金款,这更是属于罕见。
8、雍正时期的瓷器款识把“清”字写成“淸”字的,则属于雍正初期瓷器作品。
9、雍正时期官古窑的民窑瓷器,大多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浩然堂”、“澹宁堂”、“百一山房”、“望吟阁”、“千松祭用”等。
10、雍正时期一般民窑瓷器使用香炉、灵芝、龙、凤、鹤、团花、席纹等各种图案标记作为瓷器款识。
了解清朝各代粉彩瓷器特点,这篇文章介绍得较为详细
![了解清朝各代粉彩瓷器特点,这篇文章介绍得较为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6a6d7a1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2.png)
了解清朝各代粉彩瓷器特点,这篇文章介绍得较为详细▲資訊。
品鑒。
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乾隆。
粉彩是在釉上五彩工艺基础上,受引进的珐琅彩工艺技法,经过中国工匠的巧妙融会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
粉彩初创于景德镇御窑厂,盛行于清宫内廷,后广泛流行于民间。
【七左堂】微拍堂店已上线,只做老货,老货才是硬道理,欢迎藏友们关注与支持,打开以下图片,长按以下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出价吧。
清康熙粉彩钟馗醉酒像一、康熙时期粉彩特点康熙晚期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
清康熙粉彩花蝶水丞故宫博物院藏早期康熙粉彩用肉眼能见小开片,深浅度也不均。
这是因为那时的彩是用掺白色釉勾兑的,再加上是用胶水,所以开片又不均,有点像油画色。
康熙粉彩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
清康熙粉彩花蝶盘故宫博物院藏二、雍正时期粉彩特点到了清雍正一朝,粉彩进入兴盛期。
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精细的官窑制品可与珐琅彩媲美。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质量好,经测定,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77.5%。
陶瓷史家陈万坚先生说过:“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
”雍正粉彩的彩料配制技术也较高,珐琅彩在烧彩前与烧彩后呈色大致相同,而粉彩颜料则不同,除红、黑二色外,其他颜色在烧之前无法区别,颜料配制后必须进行试烧,合乎要求后才能正式彩绘,经低温彩烧后,色彩微微凸出釉面,彩面具有晶莹的光泽,有的粉彩纹饰的边际还显现出彩虹般的光晕。
雍正粉彩吹箫引凤盘粉彩艺术效果上大多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整个装饰构图的表现手法,设色都近似中国绘画,与传统的五彩比较起来,装饰性较弱,写实风格浓厚。
雍正粉彩特征及鉴定要点
![雍正粉彩特征及鉴定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637ff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5.png)
雍正粉彩特征及鉴定要点
雍正粉彩是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的一种瓷器装饰工艺,具有细腻、淡雅、协调统一的特点。
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釉面
釉面均匀、光洁,具有一定透明度和莹润感。
颜色清淡柔和,不
艳不浓。
2.器型
雍正粉彩器型多为瓶、盘、碗、盏、罐等,形制大致匀称,比例
协调,无明显瑕疵。
3.图案
雍正粉彩的画面多为人物、花卉、动物、山水等自然图案,线条
细腻流畅,装饰精细。
色彩清新淡雅,色调协调统一,层次分明,气
氛和谐。
4.文字
雍正粉彩的文字书法婉转流畅,笔画圆润匀称,字迹工整清晰,
常常刻有“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等字样。
5.底款
雍正粉彩瓷器多为“大清雍正年制”或“雍正年制”等底款,底
色多为白色或青白色,字体刻划清晰整齐,字迹深浅匀称。
总之,雍正粉彩具有精美细腻、色彩柔和、图案协调、字迹优美
等特点。
鉴赏时需注意细节,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伪、年代和价值。
描述雍正粉彩的句子
![描述雍正粉彩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9df5d23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d.png)
描述雍正粉彩的句子雍正粉彩是中国清代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所流行的一种瓷器装饰样式,以其精美细腻、色彩丰富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雍正粉彩的描述:1. 雍正粉彩是一种以粉红色为主要色调的装饰风格,它采用了珐琅彩绘技法,在瓷器表面绘制各种图案,如花鸟、人物、山水等。
2. 雍正粉彩的绘画技法精湛,细节处理极为细腻,能够表现出瓷器上的图案和纹饰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3. 雍正粉彩的颜料鲜艳明亮,色彩丰富多样,有粉红、粉红紫、粉红褐等多种色调,使瓷器更加生动活泼。
4. 雍正粉彩的图案多样,有花卉、鸟兽、人物、山水等,其中花卉图案最为常见,如牡丹、菊花、荷花等。
5. 雍正粉彩的纹饰精致繁复,常常采用雕刻、贴花等工艺来增加瓷器的立体感和装饰效果。
6. 雍正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胎质准备、泥料调配、胎体成型、烧制、釉下绘画、施彩、再次烧制等。
7. 雍正粉彩的瓷器种类繁多,包括盘、碗、盒、瓶、罐、壶等,形态各异,每种瓷器都能展现出雍正粉彩的独特魅力。
8. 雍正粉彩瓷器的底款多为“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以示制作年代和出处。
9. 雍正粉彩瓷器在当时成为宫廷贵族的收藏品,也受到了民间的喜爱,并成为了当时瓷器市场的主要流行款式。
10. 雍正粉彩瓷器的珍稀性和收藏价值极高,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受到了世界各地收藏家的追捧。
总结起来,雍正粉彩以其精美细腻的绘画技法、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精致繁复的纹饰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清代瓷器中的瑰宝。
它不仅展现了古代瓷器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理念和艺术价值。
雍正粉彩瓷器的珍稀性和收藏价值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成为了收藏家们追捧的热门对象。
浅谈雍正粉彩瓷的特点及艺术成就
![浅谈雍正粉彩瓷的特点及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11ad5656bd97f192279e997.png)
浅谈雍正粉彩瓷的特点及艺术成就中国的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它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特有的精神气质。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彩绘艺术的加工,原始彩陶器、釉陶、白陶,至战国时的漆器,魏晋南北朝的青白瓷,直至唐三彩的盛行。
陶工匠心独具,使陶瓷装饰技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釉色品种丰富繁多。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宋代终于创造出在传统低温釉基础上进行瓷绘装饰艺术。
至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装饰更是繁花似锦,明代宣德、成化斗彩,嘉靖、万历红绿彩,清代康熙的五彩、珐琅彩、粉彩、墨彩等釉上彩瓷绘艺术迅速发展。
粉彩瓷成就更为突出,以其色彩粉润柔和,线条纤细,表现手法丰富,格调高雅的艺术效果而风靡于世,备受人们的赏识与钟爱,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低位,成为陶瓷艺术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粉彩也叫“软彩”,色彩丰富,以淡雅柔丽为特色,又有软彩之称。
它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先用珠明料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以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笔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等有浓淡明暗之感,填好粉彩颜料后,再次入炉经750℃左右温度烧制。
烧成后颜色不仅固着在瓷器釉表面,而且光泽晶莹,粉润柔和,手触摸有明显的凸起感。
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会使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在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为粉彩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瓷器上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了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釉上彩绘新品种。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 -回复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1a47ba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5.png)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回复雍正斗彩是中国清代乾隆时期的一种瓷器装饰风格,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精细的工艺而闻名。
雍正斗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因此对于能够准确鉴定雍正斗彩的特点和真伪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供参考。
一、色彩1. 釉面色彩:雍正斗彩釉面通常呈现淡雅的蓝、粉红、黄色等冷色调,常以蓝色为主,且颜色鲜艳。
蓝色多为薄而透明,呈现一种柔和的感觉。
粉红色通常较浓重,但不浓烈,而是给人以温柔的感觉。
2. 色彩分层:雍正斗彩的色彩分层清晰,没有模糊或过度融合的情况。
颜色过度均匀的商品很可能是仿制品。
二、图案1. 造型线条:雍正斗彩的图案线条流畅自然,没有毛糙、生硬或拙劣的痕迹。
刻画动物或人物的细节部分精致而准确。
2. 物象表现:雍正斗彩的图案以花卉、动物和人物为主题,通常可以看到牡丹、兰花、如意、鸟、龙等。
这些图案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颜色运用:雍正斗彩的图案色彩丰富多样,有时会通过多种颜色的混合、衬托和对比,使图案更加生动鲜明。
同时,颜色的平衡和协调也是雍正斗彩的特点。
三、底款1. 笔法:雍正斗彩的底款字体工整、刚劲有力,用笔雄健,笔画有韵律感。
一般来说,仿制品的底款字体会显得生硬,笔画粗糙,相对单调。
2. 油彩涂抹:雍正斗彩的底款通常涂抹均匀、明亮,色彩饱和度较高,显现出一种油润的感觉。
仿制品的底款可能涂抹不均匀,色彩呈现浑浊或过度明亮的情况。
四、胎质和工艺1. 胎质:雍正斗彩常使用的胎质主要有青花瓷和白瓷,胎体洁白细腻,质地坚实。
仿制品的胎质常常不如正品,容易出现胎体含杂质、粗糙等问题。
2. 釉面:正品雍正斗彩的釉面会呈现出一种光亮的质感,均匀细腻,没有明显的瑕疵和气泡。
仿制品的釉面常常不光滑,甚至会出现气泡和疏松的情况。
综上所述,鉴定雍正斗彩的特点主要从色彩、图案、底款和胎质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
要准确鉴定雍正斗彩的真伪,需要对比研究正品,了解其独特的特点和工艺,同时也需要借助专业的鉴定技术和经验。
雍正粉彩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雍正粉彩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https://img.taocdn.com/s3/m/19fc9ed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1.png)
雍正粉彩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清末民初陶瓷专论力作《陶雅》一书说某类瓷器“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
这个雍正朝最skr的瓷器就是粉彩。
粉彩瓷又叫“软彩”,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
(粉彩牡丹纹盘口瓶,清雍正,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时粉彩尚处于初创阶段,故精品少见。
到雍正年间,造型胎釉和彩绘有了空前的发展。
主要造型有盘、碗、壶、尊、洗、各式瓶等。
(粉彩过枝桃树纹盘,清雍正,故宫博物院藏)
(粉彩葫芦纹碗,清雍正,故宫博物院藏)
(粉彩镂空团寿盖盒,清雍正,故宫博物院藏)
(粉彩八仙人物纹洗口尊,清雍正,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粉彩瓷的呈色丰富多变,色泽明亮柔丽,彩料浓淡自然,粉质感强,鲜嫩璀璨,清雅秀美。
下面这个天球瓶彩绘构图疏朗有致,釉色浓淡相间,绘画精细工巧,堪称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粉彩蟠桃纹天球瓶,清雍正,故宫博物院藏)
而这件粉彩人鹿纹梅瓶敷彩淡雅,所绘人物与动物生动传神,反映了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的高度艺术水准。
(粉彩人鹿纹梅瓶,清雍正,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朝的粉彩温文尔雅、卓尔不群,制作一丝不苟,考究规矩方圆,在注重外观漂亮的同时,还兼具实用性。
雍正粉彩的正经慎重之感与雍正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雍正瓷器赏析之一
![清雍正瓷器赏析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0e44f57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9.png)
清雍正瓷器赏析之一历史上的雍正皇帝,勤政自律。
他不出游,不狩猎,也不离开北京。
宅在皇宫里,只干一件事:批奏折。
有人统计:雍正一朝现存的朱批奏折(注意:不是全部),加起来41000多件。
雍正当皇帝在位13年,差不多4300多天,粗略算来,雍正平均每天要批奏折10件。
据说,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雍正缓解疲劳的方式,主要靠欣赏绘画和把玩瓷器。
没当皇帝之前的雍亲王,在圆明园的居所里挂着《十二美人图》,在这十二张图上,他落了一个款“破尘居士”,看破红尘的感觉。
如今,这十二幅画就收藏在北京故宫。
雍正即位后,依然在房中挂着这些画,上面有美人、家具和瓷器,非常漂亮,赏心悦目。
雍正皇帝的内心世界,我们无法揣测,但能够感知出,他是一位心思细腻的人。
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要求瓷器一丝不苟。
大英博物馆收藏着一些雍正时期的粉彩和珐琅彩瓷器,可以让我们透过器物,去进一步接近雍正皇帝的内心。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虽然粉彩始创于康熙,但却极盛于雍正。
雍正·粉彩红地牡丹花卉纹碗雍正皇帝性格严谨有序,审美趣味极高,据说素雅高贵的单色釉正是他最喜欢的瓷器品类。
雍正年间的单色釉瓷器颜色较之康熙时期更加精致和柔美,暗纹的绘制也更加的轻巧纤细,且注意构图,有密集有留白,甚至还有规律的几何形韵律纹饰。
宫廷瓷器功能各有不同,例如蓝色釉就往往被用于祭祀活动。
而根据遗留下来的瓷器来看,雍正在位期间最常见的单色釉釉色应该是红釉、黄釉和青釉。
红釉是在康熙时期进行改制烧至巅峰的品类、黄釉和蓝釉则可能更接近于雍正自身的审美趣味。
此碗釉色莹润,造型端庄。
绘画简明干练直述主题,线条表现优美,花朵以竞相开放的姿态来呈现,浓艳的珊瑚红,配以淡雅的粉紫色牡丹花,更显喜庆圆满,很好的表达了“满堂富贵”的吉祥寓意。
此碗通绘牡丹花卉,呈现出绚丽灿烂景象,其美丽的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美好寓意也象征了古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美好愿望。
夺目而娇艳的牡丹花不免让人想起宋代诗人晏殊的诗句:“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的意境。
论雍正粉彩仕女画的艺术特征
![论雍正粉彩仕女画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0d666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f.png)
29论雍正粉彩仕女画的艺术特征马夏芸(景德镇陶瓷学院)一、清雍正粉彩瓷绘的概述粉彩作为陶瓷釉上装饰艺术种类之一,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西洋”珐琅彩及其制作工艺的影响并在改进传统的釉上陶瓷装饰彩料和画风而形成的,其突出特点是: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隽秀、典雅优美、品类繁多等。
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画面之所以有粉润的感觉,这是由于粉彩多采用玻璃质的透明颜料和珐琅质的不透明颜料的缘故,加上粉彩颜料经过彩炉内750℃左右温度烧制后,颜色不仅能固定在釉面上而且像釉一样光泽莹亮,粉润柔和,富有立体感。
雍正粉彩作为釉上彩瓷工艺品种之一,可见它的题材也是丰富多样的,其中仕女图可谓该时期粉彩瓷绘装饰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仕女画在雍正粉彩瓷绘中的形象特征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艺术须受经济、政治背景的影响,而艺术领域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下面从雍正粉彩仕女的服饰、神态、发式等方面来简述粉彩仕女画在陶瓷上的形象特征。
1 、服饰上的随意性雍正时期陶瓷彩绘仕女形象的刻画往往在服饰上比较随意,只注重以服饰的飘逸性来突出角色的一尘不染、弱不经风,所以其服饰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例如人物宽袍大袖,衣带飞扬,纤弱消瘦,几不胜衣,力图表现人物的仙姿绰约,从仕女衣服深色部位的轮廓线仔细看可以看出是用了黑料勾勒,分出块面和层次效果,并采取颜色不一的水料将其服饰各个部位进行填色,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料性效果也更加突出了特定时代仕女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特征。
2、神态上的柔弱性雍正时期陶瓷仕女图绘画者还在神态、动态方面加强仕女的柔弱效果,这可以从仕女的眉式上充分体现出来,瓷器上的仕女画多采用倒挂的八字眉以及如烟如雾的远山眉,以突出人物的落寞哀愁、愁眉紧锁、楚楚可怜。
仕女面部一般用红料(如矾红)勾勒脸部轮廓及嘴部、鼻子、眼睛、颈部,眉式就用黑料勾勒,这样红与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眉式哀愁、柔弱的特征。
3、发式上的多样性雍正时期的仕女发式多种多样,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受到汉族女子头式的影响,当时的仕女发式也出现了由小到大,由实用型向着美容、美饰的审美型发展。
清代粉彩瓷器的鉴别特征
![清代粉彩瓷器的鉴别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43c4b5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9.png)
清代粉彩瓷器的鉴别特征
1 关于清代粉彩瓷器
清代粉彩瓷器是清代出现的一种珍贵的传统瓷器,总体出现在明
清期间,是历史上的极具价值的绘画作品。
清代粉彩瓷器绘制的颜色
多元而丰富,以尤以青花褪色后出现的淡浅色调、细密内景、以及松
竹梅、花鸟的山水画为主。
2 清代粉彩瓷器的鉴别特征
(1)绘画技法优秀,线条细腻:清代粉彩瓷器的绘画技法极为优秀,在画内容、线条构图、色彩搭配和装饰上形象真实生动,融合了
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美并充分体现出清代特有的绘画风格。
(2)色彩柔和自然:清代粉彩瓷器采用特殊技法,它采用有机物,还可以利用被烧上的物体自身的化学反应和形成色彩,从而创造出绚
丽的色调,色彩柔和、自然。
(3)釉质温润,图画饱满:清代粉彩瓷器的釉质温润,比以往珐
琅釉更加细腻,釉面光洁透明,具有木质色调,细腻明亮,表面滋润,温润饱满。
在图画方面有鱼类、花鸟、芝兰、鹿及神兽等丰富水墨雅致,且写实细致,有皴法的感觉,一般皆有句号。
3 总结
总之,清代粉彩瓷器是瑰丽多姿的绘画精品,其鉴别特征是绘画技法精良、色彩柔和、釉质温润、图画饱满,拥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雍正瓷器:珐琅彩四绝,粉彩过枝花,青花过墙龙
![雍正瓷器:珐琅彩四绝,粉彩过枝花,青花过墙龙](https://img.taocdn.com/s3/m/05e1053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78.png)
雍正瓷器:珐琅彩四绝,粉彩过枝花,青花过墙龙养心于诚 2017-11-24雍正粉彩珐琅彩绘画之精可称空前。
他改变了过去单线平涂的技法而大量使用渲染没骨的技巧,使瓷器的画面更接近纸本绘画的艺术效果。
图案方面有所谓的“锦灰堆”“过枝花”灯创新手法。
珐琅彩的成就号称四绝,薄如卵幕、地白如雪、迎光透视能见画、楷篆书款细如豪。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高16.9cm,口径3.9cm,足径4.9cm。
瓶直口,垂肩,圆腹,腹下渐敛,圈足。
内外皆施白釉。
外壁白釉上,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松树苍劲,翠竹挺拔,梅花秀丽,绿叶衬托红花,画笔委婉细腻,此瓶不失为雍正时期官窑的绝美佳器。
图案上方墨书“上林苑里春常在”7字,笔法自然流畅。
在诗句的上、下方分别用胭脂彩画成印章式款,分为“翔采”、“多古”、“香清”三组。
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款。
此瓶造型呈橄榄状,又称“橄榄瓶”,造型秀美,工艺精细,胎体轻薄,似半脱胎。
釉质莹润无瑕疵,彩绘纹饰精湛,是清代雍正瓷器中的杰出之作。
这件器物是在江西景德镇御窑中烧成瓷胎,解运入宫后,在宫中造办处按照雍正皇帝批复的画样,由珐琅彩画师用珐琅料绘画,再入低温炉中烘烧而成。
此器不仅反映出制瓷技艺的精湛也表现了高超的绘画技法。
粉彩过枝桃树纹盘,清雍正,高8.4cm,口径50.6cm,足径28.1cm。
盘撇口,弧壁,圈足。
内底彩绘一株桃树沿盘壁蜿蜒伸展至外壁,上结有9枚桃实,6枚在盘内,3枚在盘外。
枝旁飞舞数只红蝙蝠。
桃花盛开,果实累累,红色的桃实,粉色的桃花,嫩绿的枝叶,画面喜庆吉祥。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
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盘形体硕大,造型端庄,纹饰主题寓意“洪福齐天”、“福寿双全”。
这种从器内延伸至器外的画面俗称“过枝花”。
清末寂园叟撰《陶雅》曰:“庚子后,所出五彩过枝之盘碗甚多,有桃实八枚缀于枝上者,索价亦甚巨。
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
清代粉彩花瓶鉴定知识讲解
![清代粉彩花瓶鉴定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bfc8b1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8.png)
清代粉彩花瓶鉴定知识讲解清代粉彩花瓶,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它的色彩华丽、绚丽多彩,是清代官窑器物的代表之一,瓷质精致、耐用,艺术价值极高。
以下是关于清代粉彩花瓶鉴定的一些知识讲解。
一、清代粉彩花瓶的起源及特点清代粉彩花瓶,是在清康熙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陶瓷工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其特点在于釉面色彩绚丽多彩,且各个色彩之间渐进自然,色泽鲜艳,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其造型多为圆形,也有方形、六角形等不规则造型,整体线条优美流畅。
花瓶身上通常绘制有各种花卉、鸟兽等图案,图案多采用写意手法,灵动自如,色调亮丽,清新脱俗,勾勒出了清代精致、雅致的艺术风格。
二、清代粉彩花瓶的鉴别方法(一)看器质清代粉彩花瓶的制作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瓷器制作工艺,瓷质细腻坚韧,釉面精美光洁,不易磨损和破损。
普通瓷质比较脆弱,釉面较为粗糙,容易破损或者出现小裂纹,而清代粉彩花瓶不易出现这些问题。
清代粉彩花瓶的器型多采用华丽、优美线条,整体构造饱满,较为规整。
观察器身各个部分,应无开裂、变形等缺陷。
切勿购买器型不规则的花瓶,例如下扁上直、底大口小等不符合器质规律的情况。
(三)看拼花清代粉彩花瓶通常是先白胎上色、再上彩绘图案,最后再施釉固定。
因此,应当仔细观察它的釉面和图案是否完整,色泽是否鲜艳。
特别要注意图案的细节部分,它们需要经过高品质的制作技艺,绘画技巧高超,才能完成精美优美的花瓶。
(四)看纹饰清代粉彩花瓶的纹饰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官窑文化。
观察花瓶的纹饰,可以尝试识别其中包括鸟兽、花卉、山水等图案,同时也需要注意纹饰是否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念。
如果纹样过于大胆、过于激进,那它很有可能是仿造品。
(一)避免碰撞粉彩花瓶是一种易碎陶瓷器具,必须小心保护。
使用时要避免撞击和摩擦,尤其是瓶口和瓶底处。
(二)防潮防湿由于粉彩花瓶采用的是彩料釉料,所以它比较容易受潮,一旦受潮,花瓶就会失去美感。
因此,需要将它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要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瑰丽华美的雍正粉彩瓷器
![瑰丽华美的雍正粉彩瓷器](https://img.taocdn.com/s3/m/cb9ed35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5.png)
瑰丽华美的雍正粉彩瓷器雍正一朝虽仅十三年,但其瓷器质量高超,彩釉品种空前丰富,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五彩、珐琅彩,以及各种颜色釉瓷。
釉上釉下彩绘,高低温色釉无所不备,唐英《陶成纪事碑》记雍正彩釉达五十七种之多。
其粉彩、珐琅彩、色釉及仿古瓷的艺术成就最高。
器物造型丰富,圆、琢各式具备,制作精巧。
器形俊秀典雅,瓷质莹润,胎薄体轻,胎质洁白。
装饰纹样繁多,美不胜收,图案精美细腻,构图疏朗明快。
清雍正粉彩过枝八桃五蝠福寿双全盘成对直径20.2cmRMB 50,600,000本品盘为一对,敞口,弧壁,圈足。
盘心以粉彩绘一株苍茂桃树,沿盘壁蜿蜒伸展至外壁,枝上雅绘盛开桃花,缤纷花蕾,八颗嫣红桃实,五颗于盘内,三颗于盘外,浑然一体;桃枝盈间,以矾红绘就三只蝙蝠飞舞于盘心,另有两只绘于外壁,底足青花双倭角方框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对盘,其上以精湛的笔法工笔写出一颗桃树,其枝干虬错矫健,蜿蜒而生,时而乍然转折,却总与碗形相得益彰。
花蕊及花苞以细笔淡墨勾勒,突显其高洁清雅,密而不乱,充分表现画家功力。
形态端庄秀雅,运用过枝花的手法在白底上从器外壁起画,经过口沿,延续到器内壁,绘八桃五蝠,取「洪福齐天」、「福寿双全」之意,雍正时期一般绘八桃,乾隆时多绘九桃,故有「雍八乾九」之说。
本品布局构图之妙见于「过枝」技法之运用。
过枝又称「过墙」,即花绘布局将碗盘内和外壁相连通,图案自盘外壁攀延过盘边伸展铺陈于盘心,使内外图案既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
晚清陈浏所著《陶雅》记载:「庚子后出五彩过枝盘碗甚伙。
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皆雍正官窑也。
清雍正玫茵堂典藏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图碗直径11.9cmRMB 46,000,000本品珐琅彩粉彩碗为专场之隽,纹饰寄冬去春来天地双安之意。
碗直口,弧腹,外壁曲线极为柔和、唯美,至底内收,承接圈足,底足修胎完美,胎质细洁致密,外壁以洋彩绘就梅花、南天竺、水仙,别具匠心。
清代雍正官窑瓷器有什么特点
![清代雍正官窑瓷器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17972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f.png)
清代雍正官窑瓷器有什么特点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
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
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
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
北京翰海2018春拍藏品征集:1五五、零5五1、八2四9,舒先生。
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
装饰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很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
施彩浓重,多数无款。
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
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
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粉彩至乾隆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
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
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胎与釉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
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
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
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
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
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和收藏价值
![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和收藏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464a85e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c.png)
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和收藏价值粉彩瓷出现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直接影响而创烧的新品种,它以绚丽夺目的色彩、温文尔雅的韵味、卓尔不群的格调,融汇出迎合清代社会习俗的装饰效果。
粉彩瓷有以下这些特点:第一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引进了砷元素,发明了“玻璃白”,用“玻璃白”打底,使得各种彩料有深浅浓淡乃至乳浊柔和的变化;第二,使用进口的彩料,色泽淡雅柔和,清逸艳丽;第三,使用芸香油调色,所以色彩柔和清丽,有柔软之感;第四,一般在700℃-750℃左右的窑炉中烧成,由于烧造温度比较低,故又有“软彩”之称。
粉彩瓷在雍正、乾隆朝达到鼎盛,《陶雅》中称赞“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
雍正粉彩瓷的呈色丰富多变,色泽明亮柔丽,彩料浓淡自然,粉质感强,鲜嫩璀璨,清雅秀美。
雍正皇帝一生勤勉,在位13年,不仅填补了康熙朝的国库亏空,也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日夜忧勤,每天要面对批不完的奏折,闲时欣赏古董艺术品可能是他最大的消遣。
雍正皇帝高大尚的审美品味历来受人称赞,尤其是雍正时期的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说到雍正瓷器,可不要只想到淡雅的青花、纯净的单色釉,他的彩瓷也同样了得,尤其是雍正粉彩,不论在技艺还是审美上都取得了很高成就。
雍正粉彩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第一,用笔俊秀多变,仿雍正珐琅彩的艺术特色。
如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瓶,吸收了清院体花鸟画的营养。
雍正粉彩改变了景德镇瓷器传统五彩用笔古拙、画笔料色浓重、平填色块的画风,如康熙五彩花鸟图瓶。
用笔有轻重徐疾之别,线条或流畅飘逸,或顿挫起伏,表现出各种景物的不同特征。
画牡丹,用刚劲的笔法画木本枝干,粗糙皱皮质感。
用流利柔和的线条勾勒花瓣,表现花朵舒展、翻转、顾盼的姿态。
第二,笔法精妙入微。
如粉彩团花蝶图碗,高7厘米,口径14.6厘米,碗外壁绘五组团花蝶图。
每组图绘在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中,彩蝶双翅的花纹、触须,精细逼真,填色也细腻、匀净,达到柔和婉丽的效果。
清代雍正粉彩瓷考赏析
![清代雍正粉彩瓷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5b6a3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5.png)
清代雍正粉彩瓷考赏析上图\乾隆仿雍正粉彩器赏典型清乾隆官仿雍正粉彩。
底足釉色发色胎骨完全的乾隆期特征。
见图民国仿雍正粉彩底足底足胎质松躁。
单簿。
无润感。
见上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烧造的一件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清代雍正粉彩瓷考.赏.析 \徐柏生粉彩瓷器是清代景德镇的重要品种和主流产品之一。
它初创于清康熙晚期,盛行于雍正和乾隆时期,其中雍正时期的官窑粉彩瓷器足以代表整个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
从整体看,雍正朝景德镇官窑瓷器的胎体洁净、釉色滋润、制作规整、造型秀丽、图案精美,烧造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准。
清雍正朝,粉彩进入盛期。
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精细的官窑制品可与珐琅彩比美。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质量好,无论白度还是透明度都超过了明代永乐的白釉,经测定,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77.5%。
陶瓷史家陈万里先生说过:“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
”雍正粉彩的彩料配制技术也较高,珐琅彩在烧彩前与烧彩后呈色大致相同,而粉彩颜料则不同,除红、黑二色外,其他颜色在烧之前无法区别,颜料配制后必须进行试烧,合乎要求后才能正式彩绘,经低温彩烧后,色彩微微凸出釉面,彩面具有晶莹的光泽,有的粉彩纹饰的边际还显现出彩虹般的光晕。
粉彩的绘画技法多样,官窑更为考究,有平涂、渲染、没骨、洗、皴、点等,工笔、写意俱全,富有中国画的笔韵。
所绘纹饰以花鸟草虫为主。
人物故事画多为室内景观,人物线条柔和,仕女体态修长,面目娇美,多衬以几案、绣墩、博古架等室内陈设。
画面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显示出深远和层次感。
还有气势雄伟的山水画,笔法劲健,设色较为浅淡。
雍正民窑粉彩的花卉、花鸟纹饰粗犷,人物画中善绘刀马人物或戏剧故事中的情节,色彩凝厚浓艳,胎体厚重,琢器的外底部多为砂底。
雍正粉彩的特点
![雍正粉彩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985b2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3.png)
雍正粉彩的特点粉彩,又称"洋彩",粉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器的影响而创烧出的一种新型彩瓷。
粉彩花蝶纹盘,清康熙,高3.5cm,口径17.5cm,足径10.5cm。
雍正朝为粉彩装饰的大发展时期,官窑器物呈色的柔丽明亮及彩料的精细多变与日俱增,其造型胎釉、纹饰图案、彩绘技巧都达到了中国瓷史的巅峰,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比康熙、雍正两朝瓷器总结曰:“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箔其上,微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
"雍正官窑器物,从造型图案角度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题材沿袭中国传统图案,以花卉、山水、雀鸟、人物为主,花卉娇艳富贵,雀鸟生趣逼真,山水清逸淡雅,人物文静儒雅;造型以盘、碗类居多,尚有罐、瓶、花觚、笔筒等,品种丰富,纹饰精美,开创性的集诗、书、画、印于一体。
这类器物的彩料一般为进口或根据进口彩料配方自炼而成。
其胎体轻盈细密,胎骨白润如玉,釉面丝润匀净,色彩柔和清丽,纹样精美典雅,装饰手法变化多样。
除白地粉彩之外,雍正朝还研制出黄地、珊瑚红地、青釉地、胭脂红地、黑地等色地粉彩,白地清新雅致,色地浓丽华贵,两者风格迥异。
另一类粉彩器受珐琅彩影响,除彩料外,纹样也具有浓郁的西洋绘画风格。
这类器物在中式渲染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画中对物体造型、结构、比例的准确表达,利用颜色的深浅和焦点透视表现图案的凹凸立体感,笔触细腻,色阶丰富,以杯、盒、碗类制品居多。
粉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其中固然有皇帝个人兴趣的推动,但关键因素还是景德镇陶瓷的生产技术经康熙朝的探索沉淀后逐渐步入巅峰。
雍正时期白釉瓷的洁白度已相当高,这为典雅柔丽的雍正粉彩的制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经测定,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77.5%。
陶瓷史家陈万坚先生说过:“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闭上眼,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聚光灯马上就关了,帷幕也要落下来了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 窑,产品流传很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 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 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 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 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 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 长足的进展,各种表现手法综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 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 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 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 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 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
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 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 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 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 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 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文房用具等。整体 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 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 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
我闭上眼,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聚光灯马上就关了,帷幕也要落下来了
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 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 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三、色彩与纹饰
雍正粉彩的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 点。色彩丰富多变,同一种色又有浓淡、深浅之 分,色彩周围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 调色,釉色秀丽温润。纹饰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
中的没骨法渲染,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 体感。纹饰题材内容广泛;尤以植物花卉纹居多, 常见的有:牡丹、月季、海棠花、莲花、桃花、 玉兰花、三秋、九秋、落花流水、过枝花、团花 松、竹梅等。动物纹有:龙、凤、鱼、鸟、蝴蝶、 蜜蜂、仙鹤、鹿、马等。人物纹有:婴戏、仕女、 渔樵耕读、教子图、历史戏曲、神话故事等。其 中画仕女最具特点,体型修长,神态优美,栩栩 如生。雍正粉彩画面多是清雅宜人,注重细部描
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 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 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 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 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 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我闭上眼,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聚光灯马上就关了,帷幕也要落下来了
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时代特 征明显。画意手法表现出宫廷装饰,突出庄重、 典雅、优美的富贵气象。
总之,雍正粉彩瓷器工艺是雍正瓷器工艺的 一种集中体现,它所反映的中国古陶瓷器工艺处 于高峰时期的面貌,令后世的人们深深地回味。
作者华夏收藏网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7f5ca EBET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 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 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 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 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 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 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
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 瓷低,约 700 摄氏度到 750 摄氏度左右,在烤花 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 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我闭上眼,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聚光灯马上就关了,帷幕也要落下来了
我闭上眼,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聚光灯马上就关了,帷幕也要落下来了
绘,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描绘技巧上,多采用 写实手法,纹饰工整,细腻,层次清晰,运笔自 然、流畅,其精美者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 程度。
四、款识
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主要是书写青花双圈六 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写篆书款和四字楷书款 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