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

合集下载

康德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 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 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 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 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 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 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 构想。
1755年3月 《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4月17日 提出学位论文《论火》;5月13日 硕士学位考试 ;6月12日 得到硕士学位;9月27日 求职论文答辩。 《对形而上学 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 1759年10月 《试对乐观主义作若干考察》 1760年6月 《对丰克先生夭亡的想法》 1762年 《三段论法四格的诡辩》 赫德尔听康德讲课(到1764年)12月 《证 明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根据》 1763年 《将负值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 1764年 《对于美好和崇高的感情的的观察》《论脑病》《对自然神论和道德 原则的明晰性的研究》 1765年 《关于1765年冬季学期讲课时间表的通知书》 1766年2月 康德被认命为王家图书馆副馆长。 《视灵者的幻想》 1768年 《论空间方位区分的基本根据》 1798年4月4日 康德被选为西恩(意大利)科学院院士;秋 《学科间纷争》 《人类 学》发表 1799年8月 《关于费希特所著《知识学》的声明》发表 1800年 最后一篇单独发表的著作-----德语立陶宛语词典的跋;9月 耶舍出版 康德的《逻辑学》 1801年11 月14日 康德请求解除他科学院评议委员会成员的职务 1802年 林克出版康德的《自然地理学》 1803年 林克出版康德的《教育学》;12月15日 写最后一篇日记

天文学方面
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 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 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 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 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 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 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外面微粒的 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 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 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 成过程与行星相似。 康德的星云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拉 普拉斯的星云说发表以后,人们才想起了康德的星云说。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

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

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

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

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

康德哲学体系

康德哲学体系

康德哲学体系康德哲学体系从逻辑上说,可分为三个部分:宇宙论,先验论证和道德理性批判。

————哲学之所以称为哲学是因为其科学性和精神的高贵品质。

他就是有人问你“你是谁?”你回答:“我是智慧本身。

”这就够了,这就是哲学。

什么是“本身”?它超越于科学和实证,有如存在本身。

————本身”的提法不够准确,“本身”是存在的先在状态,它只是存在的同义词,并不是存在本身。

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存在的本来面目,正像物理学家或天文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万有引力定律的本来面目。

“凡不属于自然领域的知识都叫人类学科”,为此哲学必须以人类为对象,为此哲学必须研究人的心灵,要对人的心灵作精神分析。

————世界是自我感觉的产物,人类的心灵总是停留在感性世界里而忘却自己的存在。

“我思故我在”。

意识总是把自己局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

在事物的周边建立起自己的地盘,封闭、孤立自己,不与外部世界发生任何联系,也不允许外部世界进入自己的内心。

直到有一天感性世界消失了,真理被埋藏了。

因为“自我感觉”是根源于“感性世界”的,没有“感性世界”,就不会有“自我感觉”。

由此可见,人类的认识总是处在感性世界阶段而无法认识理念世界。

由于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认识总是需要表象,于是人们追求客观真理。

实践活动又是无限深化认识的源泉。

“自我感觉”总是指向“外部世界”。

“自我感觉”最终总要转变成“感性知觉”,因为“感性世界”是无限扩张的。

人类的认识只有经过感性阶段,才能进入理性阶段,所以只有表象才是认识的源泉。

哲学以客观的外部世界为认识对象,即“以外物为认识对象”,就是为了使主体获得具体的认识手段,形成相应的认识方法,即抽象方法。

————世界是自我感觉的产物,是人类心灵在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分析。

认识外部世界是为了使主体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则是为了使主体能够更好地认识外部世界。

人类心灵必须在自己和外部世界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心灵只有首先认识自己,才能真正认识外部世界。

康德的启蒙理性主义哲学

康德的启蒙理性主义哲学

康德的启蒙理性主义哲学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哲学理论系统涵盖了伦理学、政治哲学、形而上学、知识论等领域。

而他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他的启蒙理性主义哲学。

启蒙运动是西欧18世纪时期由独立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领导的一场社会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反对传统权威主义,倡导自我思考、科学理性和人类进步。

康德的哲学体系中正是包含了这些核心元素。

康德对于理性的关注和重视,并不是希望理性成为人类行为中唯一的指引。

他认为,理性和经验应该相得益彰,人类通过不断的经验和实践才能够逐步认识到真实的事物,理性只是辅助认识的工具。

同时,他也认为理性具有普适性,而且是具体实践的条件。

只有通过理性,人们才能够得到客观的知识,判别真伪,减少错误。

在康德看来,哲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确立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定性。

他提出了“批判哲学”的理论体系,对认识论做出了深刻探讨。

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由经验和理性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对于外物的知觉需要通过感觉和经验得到。

但是,感觉和经验本身是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只有理性才能够将这些经验进行系统的组织和分析,进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所以,康德提出了两种认识形态:一是感性认识,它来源于感觉和经验;二是概念性认识,它源于理性的自觉活动,是通过思维建构的。

在康德看来,人类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抵制不断侵入人类思想的偏见和迷信,确保我们的认识体系始终在一个可靠、科学、合理的轨道上。

这就需要人类对于自身认知的机制和限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他的主张是,由于先验的认识结构和条件,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认识仅仅是“我们自身关于外部世界的一种表达形式,而非外部世界的真实本质”。

这也就表明了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认识的源头在于人类自身,或者说是“先验认识”,只有确立了这些先验认识,才能够在外部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的结论。

康德的批判哲学

康德的批判哲学

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康德的批判哲学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以1770年为界,在此之前,康德研究的兴趣和重点主要在自然科学。

在这期间,他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从而形成了他自己带有唯物论和辩证法倾向的新自然观。

这体现在他的两个假设中。

第一个是“潮汐假设”,他认为由月亮引力引起的定时涨落的潮汐现象所带来的海水与地表的摩擦会导致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这个假说为后来的自然科学所证实。

其哲学意义在于它表明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都有其自身的变化,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第二个是“星云假说”,又称“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他认为宇宙间到处充满着物质和精神,物质和精神成反比,物质的力量是引力,精神的力量是理性。

由于地球处在太阳系中间的位置,故人类拥有一定程度的理性,但没有完全纯粹的理性。

这种关于理性的思辨虽然在现在看来是不很科学的,但他的星云假说第一次沉重地打击了宇宙不变论的形而上学自然观。

(在他之前,在自然观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宇宙不变论)康德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在时间上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康德的星云假说不仅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奠定了新的辩证自然观的基础。

对此,恩格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年的8月,康德发表了他的教授论文《论感性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

这是康德哲学思想分界的标志。

康德在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从唯理论到批判唯理论的转变。

他接受的是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体系的教育。

接受了唯理论把天赋理性置于经验之先的基本立场。

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过程中,他在接受牛顿物理学的同时也认识到经验的重要性。

并由此而接受了经验论对传统形而上学和唯理论的批判,但他最终并没有选择经验主义,而是在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另辟蹊径,开辟了先验哲学的新路径。

康德 哲学.ppt

康德 哲学.ppt
反题:没有自由,世界上的一切都服从于 自然因果律
对现象领域的规定
四、实践理性批判
人类 理性
理论理性:认识功能
自然法则
人 不得不服从
应该遵从
实践理性:意志功能
道德法则
四、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是把实践范畴引入哲学的第一人,其实 践仅限于伦理学范围
自然法则体现为以“是”为系词的叙述式, 理性法则乃是由“应该”联结的命令式
五、判断力批判
美学
康德是西方美学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从 他之后美学才真正成为独立的学科
康德的美学贡献与其审美经验无关,完全 是出于其哲学理论需要的纯粹理论思辨的 结果。
五、判断力批判
美学 审美判断不同于逻辑判断,它基于美
感而不是范畴 审美判断关涉的是主体对事物的纯粹
形式的把握,与被把握的对象没有直 接关系(事物之美与事物本身的性质 无关,而是因为它符合了主体的某种 形式,引想主观上愉快的美感)
知识以判断为基本单位,而判断就是以某种形式把不 同的表象或概念联结(综合)在一起。
综合的三重作用:直观中把握性的综合;想象中再现 性的综合;概念中认知性的综合
认识的对象只是表象,即把不同的表象结合于一身的 同一性(对象概念)→意识的同一性→自我的同一性 为其基础和前提→一切认识之最高的根据就是先验主 体的自我同一性。
先验分析论 三、纯粹理性批判
客观演绎:从自我的先验同一性出发,通 过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之间的关系说明范 畴对经验的客观有效性
自我的先验同一性:我思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 自我意识还必须以对象之综合的统一性为前提 范畴作为先验自我之综合统一功能的体现乃是
自我与对象之间的“中介” 知性范畴是形成经验对象的先天条件

《康德及其哲学》课件

《康德及其哲学》课件
中的重要地位。
03
康德对后世的影响
对欧洲哲学的影响
德国观念论
康德的思想对德国观念论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先验主义和批判 哲学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资源。
欧洲浪漫主义
康德的哲学思想也影响了欧洲浪漫主 义运动,强调个人自由和独立思考, 对现代欧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现代伦理学的影响
总结词
康德的哲学思想对实用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用 主义者强调实践和应用,这与康德哲学中的实践理性观念 相呼应。
要点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详细描述
康德的哲学思想对实用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用 主义者强调实践和应用,认为真理是相对于实践的结果而 言的,这与康德哲学中的实践理性观念相呼应。康德的实 践理性观念强调道德的自主性和自由意志,认为道德法则 不是基于经验或感性欲望,而是基于先验的自由意志。这 一思想对实用主义者关于道德和自由的观念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道德哲学
总结词
道德哲学是康德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提出了“绝对命令”和“善良意 志”等核心概念,强调道德的普遍性和 必然性。
VS
详细描述
康德认为,道德法则只能来自纯粹理性, 而不能来自经验世界。他提出了“绝对命 令”,即一个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取 决于它是否符合普遍法则。同时,康德认 为善良意志是人类最本质的道德属性,它 不受个人欲望和利益的驱使,而是出于义 务和责任。
社会契约论
康德的社会契约论思想也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认为社会契约是实现正义和自 由的必要条件,对现代政治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04
康德与当代哲学
康德与后现代主义
总结词
康德与后现代主义的关联主要表现在对理性主义和经 验主义的批判上,后现代主义继承了康德的这一思想 ,并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康德的哲学理论

康德的哲学理论

康德的哲学理论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宇宙发展史概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和《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康德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康德在1770年以后的批判时期,建立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强调事物的二元对立和先验形式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是康德哲学的两大特征。

康德的哲学世界观是二元论,康德的认识论是先验论。

一、康德的二元论世界观在康德看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二元对立的关系之中,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和可知的"现象",知识认识领域的"纯粹理性"和伦理道德领域的"实践理性",先验的"形式"和经验的"质料"都具有二元对立的特征。

什么是自在之物?康德认为:自在之物是在认识主体的感觉之外独立存在的事物,是"表象"发生的外部原因,是"现象"的内容、基础和来源,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先验形式规定、不受各种先验概念范畴限制的、理性不能认识和把握的事物。

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说:作为我们的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是已有的,只是这物是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在我们心中所产生的表象。

因此无论如何,我承认在我们之外有物体存在。

他还说:自在之物是现象后面和经验之外的存在,它的性质或本质没有给感官直接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只能按照物所表现给我们的那样,而不能按照物本身那样来认识它"。

康德认为:知性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是特殊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知识,理性则要求在相对的、有条件的知识基础上,认识把握整体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最高统一体,认识灵魂、世界和上帝。

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伦理学、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1.两个世界的区分:康德提出了"两个世界"的区分,即"现象世界"和"物自体世界"。

现象世界是我们感知和经验的世界,受到我们主观认识的限制;而物自体世界是超越我们经验能力的事物本质所在。

2.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试图解决哲学的根本问题,探讨我们对于认识和理性的界限。

他认为,人类认识的能力受到先天的概念和形式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这些概念和形式来理解世界。

3.义务论伦理学:康德提出了基于义务的伦理学,强调道德行为应该基于理性原则而非感性的欲望。

他的道德理论以"行为的普遍化原则"为核心,即我们应该根据我们的行为是否能够成为普遍法则来判断其道德性。

4.经验与概念的关系:康德认为,我们的经验是通过感觉材料与我们内在的概念和判断相结合而构建的。

他强调了理性的作用,并主张我们的认识不仅依赖于感性经验,还需要理性的活动。

5.美学与审美判断:康德对审美领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审美判断力"的概念。

他认为,审美判断是主观的,但又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它是基于一种对客体的无目的欣赏和纯粹感性的经验。

这些是康德哲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他的思想对于后世哲学和其他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 1。

康德哲学

康德哲学

《纯粹理性批判》讲的是知识的
来源与知识在什么条件下才可能形 成的问题。 他认为知识是先天的形式与感性材料 结合而成,这构成了他的先验唯心 主义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即一般 人所讲的哲学。
《实践理性批判》是用他的先验唯 心主义去研究人的道德行为原则,说 明道德原则为什么是先天的、先验的。 这一部分即一般人所说的伦理学。
• 是认识中感性材料的来源,自在之物对感官刺激才
能产生感觉。自在之物是已有的、先在的。不同于 贝克莱的心外无物。
• 是本体,存在于彼岸世界,不可认识,是认识的一
种界限。
• 是理念。自在之物不是认识的对象但却是理论思考
的对象。
• 物自体只能思不能知,对认识起范导的作用。
先验感性论 • 感性与感性直观
不通,我们不妨像哥白尼那样换
一个角度,把知识与对象之间的 关系颠倒过来,看一看让对象符 合知识亦即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 会有什么结果。
• 在康德看来,问题由此便得到了完满
的解决:一方面,我们的知识的确必 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但是另一 方面,进行认识活动的主体本身亦具 有一整套认识形式,由于这些认识形 式在经验之先并且是经验的条件,从
康德哲学
• 康德的生平及其哲学特

伊曼努尔·康德 (1724——1804)出身于一 个小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的家 庭。他生在东普鲁士的哥尼 斯堡,在那里上了小学、中 学、大学,毕业后作了九年 的家庭教师,1755年到哥尼 斯堡大学任教四十年,1797 年退休。
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和散文家海 涅对康德及康德哲学作出评价。他在《论 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一书中,用极其 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康德晚年的平淡而安定 的有规律的生活。他说:
而言表现为个别、偶然和相对的。

康德的三大哲学著作

康德的三大哲学著作

康德的三大哲学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康德里程碑式的“批判哲学”三大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新的中译本,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康德的三大哲学著作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康德的三大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简介《纯粹理性批判》(德语: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被公认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流传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

初版于1781年,并于1787年再版的该书,常被称做康德的"第一批判",并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三大批判"。

在这部西方哲学奠基式的著作中康德尝试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反对大卫·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于1781年,在1787年第二版时做了较大的修改。

学术界对这两个版本的重视几乎是同等的。

在出单行本时,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以第二版为基准,将第一版与第二版有异之处以注释或附录的方式标出。

这部译文沿袭了上述通行做法。

也就是说,根据1968年普鲁士王家科学院的"Akademie-Textausgabe"翻译,以第二版为基准,凡是第一版与第二版有异之处,文字较少者均以脚注的方式标出,文字较多者则附于合适的地方。

当然,康德对第一版的一些纯然行文风格的改动,因不涉及汉译内容,就不一一标出了。

翻译难,翻译康德难,翻译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更难。

难不仅在于康德的著作本身,不仅在于康德的语言和思想,更在于康德的这部著作为国人所熟悉的程度。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汉译版本,在诸多地方甚至直接吸取了这些版本的成功译法。

对所有这些先行者已作出的贡献,译者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敬意,更因吸取了这些先行者的研究成果而特致谢意。

译者力求能够在康德的翻译和理解方面有所创新,对一些术语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自知学养有限,"众口难调",谨欢迎学界和读者提出批评。

康德的哲学观

康德的哲学观

康德的哲学观一、康德哲学产生的背景1. 启蒙运动的影响- 在康德所处的时代,启蒙运动蓬勃发展。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自由、平等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康德深受这种思潮的影响,他试图为知识、道德和审美等领域建立起基于理性的坚实基础。

例如,启蒙运动倡导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摆脱迷信和无知,康德的哲学也是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深入探索,他要回答人类理性在认识世界、规范道德等方面的界限和作用等问题。

2. 近代科学发展的推动- 牛顿物理学等近代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牛顿对物理世界的机械论解释给当时的哲学思考带来了深刻影响。

康德一方面接受了科学所揭示的自然规律的有效性,但另一方面也意识到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以及哲学需要对科学知识的基础进行反思。

例如,牛顿物理学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但康德思考的是人类如何能够认识这些规律,人类的认识结构与这些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等。

3. 哲学传统的传承与挑战- 康德之前的哲学有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传统。

经验论如洛克、休谟等强调经验是知识的来源,而唯理论如笛卡尔、莱布尼茨等强调理性的先天作用。

经验论发展到休谟时,对因果关系等重要概念提出了怀疑论的挑战,认为因果关系只是习惯性的联想,而非必然的联系。

这一观点促使康德思考如何在克服怀疑论的同时,综合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合理之处。

二、康德的认识论1. 感性直观- 康德认为知识始于感性直观。

感性是我们接受外部世界刺激的能力。

例如,我们通过感官(如眼睛看、耳朵听等)接收到外部事物的表象。

他提出了时空作为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时空不是从经验中抽象出来的,而是我们感知外部事物的先天条件。

我们看到一个物体在空间中存在,并且在时间中持续,这种时空的感知是先于我们对物体具体属性(如颜色、质地等)的感知的。

2. 知性范畴- 知性是对感性直观提供的材料进行思维的能力。

康德提出了十二对知性范畴,如因果性、实体性等。

这些范畴是先天的概念形式,它们对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和综合,从而形成知识。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事件总是伴随着另一个事件发生时,我们运用因果性范畴来理解这种关系,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康德哲学思想综述

康德哲学思想综述

康德哲学思想综述‎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

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

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

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

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指出,没‎有人可以相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

‎此外康德也认为经‎验必需来自于心灵‎以外。

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谟的观‎点。

休谟认为因果‎律并不存在,人类‎只是由于习惯才认‎为两个现象之间有‎关联。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感知白球‎与黑球的运动,但‎却无法感知白球导‎致黑球移动的肇因‎。

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谟认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的存在。

但是康德‎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果,康德‎赞同休谟认为因果‎律不来自于经验,‎但他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是人类认‎知的法则。

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理性‎的表现。

伦理学‎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

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

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

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

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西方哲学】康德

【西方哲学】康德

形而上学的重塑者——康德一: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的学术背景在前批判时期的康德,还在独断论迷梦中,探索真理,这是基于作为欧洲大陆的学者,他受唯理论哲学影响很大,唯理论和经验论之争,也是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主要矛盾,以下是对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简略对比:1.方法论的不同大陆派唯理论哲学采用理性演绎的方法,能在一个针尖式的逻辑原则上演绎出一个巨大的倒金字塔体系,这个体系稍微有一点缺陷,马上就会坍塌瓦解;相反,英国派经验论哲学主要采用科学归纳的方法,他们根据大量事实的广泛观察,小心得出一个一个比较有限的结论,因此这个体系相对来说是平衡稳定的,即使什么地方出现了裂口,也不至于全盘遭殃。

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引起其他方面的不同。

2.形而上学观的不同大陆派哲学的讨论本质上都是形而上学的讨论,甚至包括斯宾洛莎的泛神论;而英国派哲学的形而上色彩却是逐渐减弱以至于消失的,洛克的哲学并没有充分发展,还保留着形而上学,但是到了休谟,则完全否定了形而上学,他认为形而上学发现不了任何东西。

3.伦理学的不同英国派哲学认为快乐就是善,而大陆派哲学则蔑视快乐,认为自己有着更为崇高的伦理体系。

但是,认为幸福是人生目的的人,往往是比较仁慈的,而提出其他目的的人,不知不觉地常常受残忍和权力欲的支配。

4.政治学的不同英国派哲学从经验主义的原则出发,都信仰改革,然而是一种逐步的改革,他们在政治上如同在哲学上一样,都带着试探和尝试的精神,不迷信和盲从,他们崇拜财产,反对战争;而大陆派哲学却认为自己能“全部识透这可悲的事态格局”,更愿意将整个局势打碎进行重1新塑造,即战争和革命。

英国派哲学开明的自私自利并不是最崇高的动机,但是那些贬斥他们的人(大陆派哲学家)却常常有意无意地换上一些比它坏得多的动机,如憎恨、嫉妒、权利欲等等。

康德对两派哲学都不满,认为经验论最终必定走向怀疑论;唯理论也必定走向独断论。

二者均不能产生现代科学,最终提出了他的先验主义哲学,将经验和本体论划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前者在先验主义的指导下可以认识,故尔产生了现代科学;而先验理念的领域是不可知的,只能靠信仰去解决。

中西方哲学史(第15讲)康德的批判哲学

中西方哲学史(第15讲)康德的批判哲学

两条推论:
(1) • 始终把人当作目的,而不能把人当作工具 (2) • 每一个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是颁布普遍规律的意志
单选题 1分
康德认为,善良意志是( )的
A 绝对不自由 B 相对不自由 C 绝对自由 D 相对自由
提交
第三节 判断力批判
01
反思判断力
02
审美判断
03
目的论判断
一、反思判断力
1. 反思判断力
3. 对艺术美的判断
• 康德认为,艺术不是属于作用因的一个结 果,而是属于目的因的一个作品;
• 艺术不是与人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相联系, 而是与人的实践能力和技艺相联系,通过 任意的自由而生产。
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维纳 斯——即阿佛洛狄忒,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
三、目的论判断
• 他认为,形而上学可以模仿数学和自然科学, 通过实现思维方式的革命变为一门科学。
2. 哥白尼式的革命:
• 康德认为,理性在认识中不是按照主体依照对象的模式、而是按照对象 依照主体的性状的模式来进行。
• 这种思维方式革命的实质是主体和对象的关系的倒转,类似于天文学领 域里的哥白尼革命。他相信,在形而上学领域也能通过这种哥白尼式的 革命道路,使形而上学变为一门科学。
巴西 贝洛奥里藏特(Belo Horizonte) 的康德雕像
俄罗斯 加里宁格勒(Kaliningrad) 的康德雕像
1. 前批判时期的康德哲学
自然哲学: 他在《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
( 1755 ) 中 , 提 出 后 来 以 “康德—拉普拉斯原理”
命名的星云假说。
2. 批判时期
• 在这一时期,他撰写和发表了大量哲学著作,主要包括: • 《纯粹理性批判》(1781版、1787版) • 《实践理性批判》(1788) • 《判断力批判》(1790) • 本章主要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

康德的教育哲学

康德的教育哲学

理性主义倾向
康德的教育哲学建立在理性主义 基础上,强调先验知识和逻辑推 理,可能导致对感性经验和具体 实践的忽视。
道德与教育的分离
康德将道德和知识分离,强调道 德的独立性和超越性,可能导致 教育实践中知行分离的问题。
康德教育哲学的实践挑战
教育目标的模糊性
康德的教育哲学目标较为抽象和模糊 ,难以具体化为可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教育实践。
道德教育与教育的关系
康德认为,道德是人类的本质属性,也是实现自由的重要保障。因此,道德教育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
通过教育,个体能够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理解道德原则和规范,并付诸实践。这种道德教 育有助于个体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同时,道德教育也有 助于培养个体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其在追求自由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违背道德原则。
理性的培养与教育的关系
康德认为,理性是人类的最高能力,也是个体实现自由和自 我完善的关键。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个体的理性思维和 判断能力。
通过教育,个体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不盲从权威和传统。这种理性的培养 不仅有助于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也有助于推 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VS
康德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 子的道德判断力。家长应该通过日常 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引导孩子理解道 德原则,学会判断是非对错,形成正 确的道德观念。同时,家长也要注重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让他们 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康德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学校教育是康德教育哲学实践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康德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和自由,而不是仅仅追求知 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 力和批判性思维。

康德哲学简介

康德哲学简介
• 观点:人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一切知 识都要以直观经验为最终标准,理智活动 只是对经验知识的整理工作,并不能单独 形成知识。
1.2流派二:大陆理性派哲学
• 重要人物: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
• 观点:直观感性知识并不可靠,只有逻辑 上一贯的知识才真正可靠。其逻辑顶点是 自明的理智直观(公理),一切知识都可 由其推知,即“我思故我在”。
康德哲学简介
目录
• 1.康德哲学的产生背景 • 2.康德哲学的核心问题 • 3.康德的认识论
1.康德哲学的产生背景
• 问题引入:如何评判我们认识的世界和我 们的知识体系?(认识论,这是近代西欧 哲学的核心问题) 它们都是合理的吗?它们都是正确的吗?
1.1流派一:英国经验论哲学
• 重要人物:培根(源),霍布斯,洛克, 贝克莱,休谟
•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 先天:逻辑在先,不是由后天接触得来 • 综合:synthetisch,与analytik(分析)相对, 后者是把一个对象分割开来,提取出来加以考 察;前者是把许多东西统一起来加以考察。 • 判断:概念构成一个判断,才称之为知识 • 分析判断:没有广延 综合判断:有广延,经 验判断 • 先天综合判断:既有先天的必然性(分析), 又能扩展知识 eg.数学公理,因果律
3.《纯粹理性批判》解决的问题
• • • • 1.纯粹数学的先验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2.纯粹自然科学的先验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3.以往的形而上学的先验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4.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先验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1.3危机
• 休谟的怀疑论:认识的唯一根据就是直观知觉, 其他一切,如物质和精神实体,抽象概念如因 果律都仅是人类接受知觉印象时的习惯,并无 客观必然性。 • 评价:与常识相悖,但无可反驳 • 危机:动摇了宗教,道德,自然科学等等的根 基 • 大陆的独断论:理性主义无可辩驳,绝对正确 • 评价:趋于盲目

康德的道德哲学及其德育观

康德的道德哲学及其德育观

康德的道德哲学及其德育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最终目的并非知识哲学而是实践哲学。

康德的实践哲学包括“实践理性批判”以及与之相关的“启蒙”“永久和平”等“第四批判”。

一、康德的道德哲学实践领域虽然像“空气”一样不纯粹(它对鸽子的飞翔构成了阻力),但是,康德认为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纯粹理性而在道德领域显示出人的严峻的自由意志。

康德借用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展开他的“纯粹理性批判”,而在考虑“实践理性批判”时,康德延续了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包括身心二元论)和自由意志。

笛卡尔不仅认为人有天赋观念,而且进一步认为人有自由意志。

他将世界分为自然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自然世界(物质世界)像一部机器,它是有客观规律的,自然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人的身体或肉体是自然的一个部分,因而人的身体也是一部机器。

但是,人的精神(心)却不受自然规律的约束,人拥有自由意志。

康德将笛卡尔的心物关系转换为现象与物自体的关系(或自然与自由、自然与的关系)。

现象界(自然)受因果律的支配,而本体界(物自体)是自由的,不受因果律的支配。

如果说,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讨论的重点是“先天综合判断何以是可能的”,那么,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讨论的重点就是人的纯粹的“自由意志何以是可能”。

自由以及自由意志是康德哲学的“拱顶石”,所有其他概念(上帝的概念和不朽的概念)都依附于自由意志及其道德学之上,甚至宗教也依赖于道德。

在康德那里,善良意志几乎等同于自由意志或自律意志。

康德对自由与道德的关系的解释与卢梭保持了一致。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仅只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状态,而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

”自由意志虽然并非由康德首次提出,但康德为人的自由意志增加了不同的内涵。

奥古斯丁较早地讨论了人的“自由意志”问题,却主要是在消极意义上讨论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被视为人类原罪的祸首。

在康德这里,人可能因自由意志而作恶,人更可能因自由意志而坚守道德义务,成为纯粹的坚毅卓绝的“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验知性论
知性为自然界立法(人的中心地位)
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遍必然联系不是事物所固有的,
而是范畴所具有的。
这些范畴不能被运用于物自体,只能运用于现象
界。
我们经验到的现象都是被范畴综合为具有普遍必
然性的现象界的整体,即自然界,范畴加诸其上 的法则即自然规律。
这些规律不是具体的科学规律,而是它们成立的
不包含经验和感性材料。
质料(后天的)与形式(先天的)共同构成感性
直观,形成感性经验。
先验感性论
感性纯直观(感性直观的纯形式)
时间 空间 形而上学说明:纯形式的内容(是什么?);先验
的说明:纯形式为什么是先验的(感性直观的可能 条件)
康德用他的时空观来解释数学。在他看来,数学知识 之所以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源于人心中时间和空 间观念的先天性。正因为时间观念是先天的,算术命 题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正因为空间观念是先天的, 几何学公理才具有普遍必然性。(数学成为可能的原 因)
把只能应用于经 上帝是一个“是者” 验的先验形式用 的分析命题不能得 于对世界整体性 出上帝存在的综合 质的判断。 判断,需要经验来 连接概念及其属性。
先验理性论
结论: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经验对象,
也不是先验形式,而是超验领域,理性运用
知性纯范畴对先验理念进行思辨,会在理性 内部造成不可避免,不可解决的困惑和矛盾。 因而传统形而上学不是知识。
不可认识的理念,从而把先验理念变成了先验幻相。
先验理念:
知性 判断 理性 推理 灵魂 世界 上帝
知性范 最高概 畴 念
先验理性论
传统形而上学:把先验幻相作为研究的对象,结果 造成了理性的困惑和矛盾。
理性心理学 灵魂是实体 灵魂—自我意识 是一种综合的功 能而不是精神实 体。 理性宇宙论 二律背反 理性神学 “是者”和存在分 离
实践哲学
自由与善良意志
自由:道德活动的基础是纯粹理性,而不是情感和
感觉。纯粹性就在于不受外在于自身因素的束缚, 所以纯粹理性的意义就是自由。自由是道德价值的
前提。
善良意志:自由的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义就是善良意志,是以善
良自身为目的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以摆脱了一
切经验因素的理性规则为指导。
道德公设
条件。(自然科学的可能性)
先验理性论
理性的趋向于先验幻相
趋向:从感性经过知性,思维自然而然的会向理性
层面进行,这样理性就具有了把先验理念
知识的自然禀赋。
作为
幻相:运用知性范畴思考先验理念(做出判断)就
会造成先验幻相。
原因:a.范畴运用于经验之外,是非法的超验的使
用,产生的结论没有客观有效性;b.范畴被运用于
理性第一,信仰第二;道德第一,宗教第二。
理性宗教
人性的堕落需要人的皈依。康德把宗教的皈依解释 为从自发向自觉地道德转变。 宗教情感和宗教信仰产生于道德。
人的软弱造成皈依的无力,进而产生了“救赎”和
“恩宠”,这是对人道德努力的补充和成全。 代表了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
本章结束
先验:“可能性的条件”,一切先验的都是先天
的,具有普遍必然性,但是先天的并不就是先验 的,因为不一定能成为终极的可能性条件。
先验感性论
感性与感性直观
感性:意识通过被对象所激动这种方式来获得表
象的能力(感受性)。
感性直观:感性接受的表象。 直观形式:感性对物自体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感性纯直观:感性直观的先验形式。是先天的,
所谓现象。
在康德哲学中,感觉不反映对象,现象不表现本质,
主体和客体之间、本质和现象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 逾越的鸿沟。
“自在之物”(thing-initself)
是认识中感性材料的来源,自在之物对感官刺激才
能产生感觉。自在之物是已有的、先在的。不同于 贝克莱的心外无物。
是本体,存在于彼岸世界,不可认识,是认识的一
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证明理性的确有先天的认识形式。
先验哲学
此岸与彼岸
“现象”(Phenomena)和 “自在之物”(thing-in-itself)
康德一方面肯定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刺激我们感官从
而产生感觉的客体,即所谓自在之物;另一方面,
他又断言这个客体是不可认识的,认识所能达到的 只是自在之物刺激我们感官而产生的感觉表象,即
先验性:康德把自己的哲学称作先验的哲学,这
种先验的东西不是对象,而是关于认识对象的方 式的知识。也就是说,认识对象的方式是先验的。 这种认识形式的概念系统就是先验哲学。认识的
形式是先验的,认识的内容是经验的。
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
矛盾性:康德的哲学吸收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相
关理论;包含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因素;也得 出了“二律背反”的结论;此岸与彼岸的割裂。 总之,康德哲学包含着重重的矛盾,这种矛盾用
识,但不一定是科学的,因为科学知识必须有必然 性,所以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才能构成知识。
先天综合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先天的、必然的,对经验世界 的判断。(新的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科学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的最后依据是什么?
知识分为质料和形式,质料是后天经验所得,形式
是先天具有的认识知识的能力;
整体
限制
作用与反作用
必然与偶然
先验知性论
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解决危机)
哥白尼革命:人不动,从星球动转变为人动,星
球不动。
“范畴是这样的概念,它们先天地把法则加诸现
象和作为现象全体的自然界之上。”
先验的形式来整理和规范外部世界。 由主观到客观,从原则概念到研究对象,而不是
相反(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绝对命令和道德公设是实现至善的途径。
道德公设:是搀和了感性欲望和情感的、为了适应
道德实践的要求而设立的假定,不是纯粹理性的产
物。
1.意志自由,2.灵魂不朽,3.上帝存在。
理性宗教
康德试图把宗教所具有的正当的道德功能与纯粹理
性的道德学说结合起来,把宗教理性化、道德化。
宗教不再是道德的前提和基础,相反上帝存在、灵 魂不朽等宗教信条经过理性的审查后成为假定性和 辅助性的道德公设。
先验知性论
“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 的。”感性提供直观对象,知性则以概念思考对象。 知性的质料是感性直观,知性的形式如同感性的形式 一样是先天的纯形式。 知性:通过规则把现象统一起来的一种能力,是以概 念(范畴)思维对象的能力。它的一切作用就在于判 断,知性是一种通过规则思维和判断的能力。 知性是能动的,感性是被动的,知性不能直观,感性 不能判断。
先验知性论
知性的纯形式
形而上学演绎:纯形式的内容(是什么?);先验演
绎:纯形式为什么是先验的(知性的可能条件)。知 性纯形式具有更加严格的逻辑性,可以通过逻辑方法
推导出来(知性理论又称为先验逻辑)
从逻辑判断的形式推导出知性范畴
量的范畴 统一 多样 质的范畴 实在 否定 关系的范畴 实体与属性 原因与结果 样式的范畴 可能与不可能 存在与非存在
种界限。
是理念。自在之物不是认识的对象但却是理论思考
的对象。 物自体只能思不能知,对认识起范导的作用。
先验感性论
经验、超验、先验、先天
经验:不是经验论意义上的经验,而是具有普遍
必然性的知识。
超验:完全与经验无关,不可知的领域。 先天:为经验提供必要的前提的知识要素,是
“普遍必然性”。
先验理性论
理性的正当性:理性是寻求知识最高的统一的综合能
力,理性不满足于知性所能达到的范畴、规则的统一,
沿着综合的方向继续上升,企图用最高理念和原则把 知识的各个部门综合为完整的整体,这是理性的自然
倾向,也是合理的、正当的。理性仍然是指引知识和
行动的可靠保证。理性作为一种自然禀赋并没有欺骗 我们。 感性提供对象,知性进行判断,理性加以最高综合。
康德哲学
前批判时期
自然科学研究
《研究》一文:潮汐延缓地球自转的假说。由于月
球的引力,早晚海水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
正好相反,因此阻碍了地球的运动。
《概论》一书: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引力形成
引力中心成为太阳,引力与斥力相互作用形成漩涡 成为性的引力中心,造成了另外的行星。
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先验理性论
只要理性对经验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就会有反
映理性这种自然倾向的形而上学的存在。形而上学是
人类的自然禀赋。(形而上学是可能的) 科学的(能正确使用理性)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对科学理论的作用
对道德的作用
限制理论理性在知识中的运用,从而给道德形而上学 (信仰)创造了生存的空间。
康德的话来说是一种理性的或者是思维的矛盾,
而不是世界固有的矛盾。
先天综合判断
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
分析命题:主词和谓词之间有蕴含的关系,是先天
的、必然的。
综合命题:宾词是后来通过我们的经验加在主词之
上的,例如“物体是热胀冷缩的”热胀冷缩不是物 体本身所固有的,而是我们经验的结果。
综合命题为我们的知识增添新的内容,是真正的知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
批判性:康德给哲学规定的任务就是批判,他说
我们的时代是真正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应该服从 批判。他写了三大批判。康德所谓的批判是“研 讨、分析、审查人们的认识能力,确定认识的范 围和限度”——对理性能力的批判。(数学、自 然科学和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