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经典合成方法2

合集下载

有机合成化学:第三章 还原反应

有机合成化学:第三章     还原反应
芳环:
碳碳不饱和键: C4H9-CH=CH2
C4H9-CH2CH3
第三章 还原反应
炔烃: 2.锌与锌汞齐 ①锌的还原能力随介质的变化而变化,在弱酸性条件下:
②锌汞齐:锌汞齐(锌和汞的混合物)在酸性条件下的还原为 clemmesen还原:
第三章 还原反应
③在碱性介质中:
NaOH, Zn
Ph2CO
Ph2CHOH
CH3CHCH3 OH
HgCl2和Mg在苯中回流形成镁汞齐,它可还原酮得醇或片呐醇:
第三章 还原反应
5.铁: 铁是还原-NO2化合物的常用还原剂:
6.锡:锡及SnO2是还原-NO2化合物的常用还原剂,还原能 力比Fe强。
第三章 还原反应
二. 金属氢化物
1. LiAlH4:
LiAlH4的还原能力强,需要无质子溶剂,多为四氢呋喃,需要充分 干燥;反应物较大量时注意安全。
1.含硫还原剂: 1)硫化物还原剂:
第三章 还原反应
2)含氧硫化物:Na2SO3和NaHSO3:
PhN2Cl Na2SO3-H2O PhNHNH2
Na2S2O4+NaOH是较强还原剂,反应条件温和、快、收率高。
第三章 还原反应
2. 肼:
另一种合成方法?
C O NH2NH2
OHC N NH2
CH2
PhCH2CONH2
PhCH2CH2NH2 PhCH2CN
PhCH2CH2NH2
第三章 还原反应
⑷ NaBH4-H2SO4体系:此体系是还原氨基酸常用的方法:
3. 硼烷(BH3、B2H6) 一般为四氢呋喃溶液或二甲硫醚溶液。
第三章 还原反应
液体样品取样图 橡胶塞
第三章 还原反应

第三章 无机化工产品典型生产工艺2-硫酸

第三章 无机化工产品典型生产工艺2-硫酸

一段焙烧温度控制为900℃,炉气含20%SO2,经除尘后与渣 同进入二段焙烧。二段温度为800℃,出二段炉气SO2含量约 10%。
四、热能回收及烧渣利用
1、热能回收
焙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炉气温度850~950℃,
若直接通入净化系统→设备要求高;直接冷却 后净化→浪费能量。
通常设置
废热锅炉来回收热量,或产蒸汽发
2、含水多矿与含水少矿适当配合
3、保证燃烧稳定性,含煤硫铁矿不宜太多 4、有无足够之供应量,并兼顾其成本
10.1.2 硫铁矿制二氧化硫炉气
一、焙烧前矿石原料的预处理
主要有3步:粉碎、配矿、干燥。
◆粉碎◆

一般采用二级粉碎,先用腭式压碎机粗碎,再用辊式 压碎机细碎,要求粒度<4mm.
◆配料◆
聚中心,在除雾器可以将其除去。
As2O3 ,SeO2在气体中的饱和浓度
温度/℃ 50 70 As2O3饱和浓度 /mg/Nm3 0.016 0.310 SeO2 饱和浓度 /mg/Nm3 0.044 0.880

热分解
4FeAsS=4FeS+As4
2FeS2=2FeS+S2
4FeAsS+4FeS2=8 FeS+ As4S4

氧化 As4+3O2=2As2O3 1/2 S2+O2= SO2
As4S4+7 O2=2As2O3+4 SO2 3FeS+5 O2 =Fe3O4+3 SO2
在脱砷焙烧中,关键是只能生成磁性氧化铁,避免Fe2O3。


我国硫酸工业发展现状
硫铁矿为 原料/% 硫磺为原 料/% 冶炼烟气 为原料/% 总产量/万t 世界排名

03第三章第2节 随机误差的合成

03第三章第2节 随机误差的合成

用标准差合成有明显的优点,不仅简单方便,而且无 论各单项随机误差的概率分布如何,只要给出各个标 准差,均可计算出总的标准差 当误差传播系数 ai 1 、且各相关系数均可视为0的情形

2 i i 1
q
视各个误差分量的量纲与总误差量的量纲都一致,或 者说各个误差分量已经折算为影响函数误差相同量纲 的分量
q
q
(3-35)

2 a ii i 1
q
(3-36)

各单项误差大多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而且 他们之间常是线性无关或近似线性无关,是较为广泛使用 8 的极限误差合成公式
第二节
随机误差的合成
1 2
课外:望远镜的放大率 D f f 已测得物镜主焦 f1 1 19.8 0.2 cm 目镜的主焦距 f2 2 0.800 0.005 cm 求放大率的标准差? 解:由误差传递公式
由间接测量的显函数模型求得ai f xi 根据实际经验给出 知道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因素 知道每个 ai 和 i
yi ai i 而不
2
第二节
则合成标准差
随机误差的合成
2 ( a ) i i i 1 q
若各个误差互不相关,即相关系数 ij 0

(3-29)
标准差合成
极限误差合成
1
第二节
一、标准差合成
随机误差的合成
合成标准差表达式:
(a )
i 1 i i
q
2
2 ij ai a j i j
1i j
q
(3-28)
q个单项随机误差,标准差 误差传播系数 a1 , a2 ,

第三章沉淀法3-2

第三章沉淀法3-2

均匀沉淀的扩散式生长
团聚形成的单分散体系
不定向团聚
均相沉淀法Sm掺杂的氧化铈(SDC)
Sm(NO3)3
Ce(NO3)3
尿 素
85oC恒温
沉淀
粉体
焙烧
干燥
洗涤
过滤
SDC粉体的TEM照片
250nm
250nm
1500C烧结的样品的SEM照片
不同制备方法下CeO2粉体的形貌
b
a共沉淀 法 b均相共 沉淀法 c水热合 成法
I无晶核生成 II成核阶段 III生长阶段
生成沉淀的途径主要有
1)沉淀剂缓慢的化学反应,导致H+(OH-)离子变化,溶
液pH值变化,使产物溶解度逐渐下降而析出沉淀 H2NCONH2 + 3H2O CO2 + 2NH4+ + 2OH- (90C) 2) 沉淀剂缓慢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沉淀离子,达到沉淀离 子的沉淀浓度而析出沉淀 NH2HSO3 + H2O SO42- + NH4+ + H+ 3)协同作用 H2NCONH2 + H2O CO2 + 2NH3 (90oC) NH3 + HC2O4C2O42- + NH4+
粉体制备流程
尿 素 Sm(NO3)3 Ce(NO3)3 300~800W微波 加热8~15min 沉淀
粉体
焙烧
干燥
洗涤
过滤
粉体形貌(TEM)
100nm
100nm
200nm
200nm
试剂浓度与粒子尺寸
[M4+] [urea]
晶粒尺寸(nm)
(谢乐公式计算)
粒子尺寸(nm)

《合成化学》第三章

《合成化学》第三章

第三章
卤化反应(5学时)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1学时)
-X 等),则不利于该反应的进行。因此,烯烃的反应活性
顺序是:R2C=CR2 > R2C=CHR > R2C=CH2 〉RCH=CH2 > CH2=CH2>
CH2=CHCl 。若烯键碳原子上连接有叔烷基或三芳甲基,则 卤加成反应中常会有重排、消除等副反应伴随发生。
第三章
卤化反应(5学时)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1学时)
多卤乙烯进行自由基加成时,加成方向也取决于取
代基稳定自由基的能力,其次序位:Cl > F > H
F2C
CFCl +
HBr

CF2BrCHFCl 88%
+ : CH2FCF2Br 40
第三章
例如:
H2C CHCN + Cl2
卤化反应(5学时)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1学时)
CCl4 hv , 10oC
ClCH2CHClCN
Br Br2 / CCl4 hv , 0oC , 1小时
H
H Br
第三章
卤化反应(5学时)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1学时)
烯烃与卤素的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如下:
a.烯键邻近基团的影响
卤化反应(5学时)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1学时)
与烯键碳原子相连的取代基性质不仅影响着烯键极化方 向,而且直接影响着亲电加成反应的难易程度。烯键碳原子 上接有推电子基团(如HO-、RO-、 C6H5-、 CH3CONH-、R等),则有利于烯烃卤加成反应的进行;反之,若烯键碳原 子上接有拉电子基团(如-NO2、-CN、-CO2H、-CO2R、-SO3H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力 4 力的合成和分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力 4 力的合成和分解
解析 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答案 ×
)
)
2.(多选)关于合力与分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合力与它的两个分力是等效的
B.一个合力与它的两个分力作用点相同
C.一个合力与它的两个分力是同性质的力
D.一个合力一定大于它的任意一个分力
解析 合力与它的分力的作用点必然相同,合力与分力本来就是从效果相等
如图所示,用图示中的线段表示150 N的力,用一个点O代表牌匾,依题意作出
力的平行四边形。用刻度尺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为图示线段的5倍,故
合力大小为F=150×5 N=750 N,用量角器量出合力F与F1的夹角θ=53°。
方法二 计算法
设F1=450 N,F2=600 N,合力为F。
由于F1与F2间的夹角为90°,根据勾股定理,得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法则的物理量叫作标量。
[自我检测]
1.正误辨析
(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
解析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合力在两个分力之差与两个分力之和
之间,合力不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
答案 ×
(2)合力与其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一个分力
的方向
②当 F1<Fsin θ 时,
无解
③当 Fsin θ<F1<F
时,有两组解
④当 F1≥F 时,有一
组解
3.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具体问题中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必须根据这个力在该问题中的实际
作用效果来分解,这就要求在力的分解之前必须搞清楚力的作用效果。搞
清了力的效果,也就搞清了力的方向,而搞清了各个力的方向后,分解力将

第三章 各类化合物的合成

第三章 各类化合物的合成
醇和酚的合成方法: 还原反应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 羰基化反应 缩合反应 重排反应
3.1 还原反应
反应类型:
(1)醛、酮的催化氢化 (2)醛、酮的化学还原 (3)醛、酮被醇铝还原 (4)醛分子间氧化还原 (5)环氧化合物的还原 (6)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 (7)酚的还原 (8)醌的还原
(1)醛、酮的催化氢化
各类化合物的合成
Outline:
l一、卤化物的合成 l二、烯烃的合成(自学) l三、醇和酚的合成 l四、醚和环氧化物的合成(自学) l五、醛、酮、羧酸的合成(自学) l六、酰胺和亚酰胺的合成 l七、腈、胺和硝基化合物的合成(自学) l八、含硫化合物的合成(自学)
一 卤化物的合成
卤化物的应用: 性能优良的阻燃剂和冷冻剂 卤素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有机中间体 新型表面活性剂
(7)苯胺的卤代
(8)具有吸电子基的芳烃的卤代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功的路
(9)芳烃的氯甲基化
1.2 置换反应(官能团的卤代反应)
反应类型: (1)醇的卤化 (2)卤代烃的卤素交换 (3)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卤素作用 (4)磺酸酯与卤化钠作用 (5)醚的裂解 (6)醛、酮与五氯化磷作用 (7)羧酸及其盐与卤素作用 (8)重氮基被卤素取代
(1)有机金属化合物与氧的加成 卤化物间接合成醇
(2)有机金属化合物与羰基化合物的加成 甲醛生成多一个C的伯醇
(3)有机金属化合物与酯的加成
甲酸甲酯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对称的仲醇,而与高级 的酸酯反应则生成叔醇
(4)有机金属化合物与环氧化合物的加成
(5)羰基化合物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6)羰基化合物与氰化氢的加成 α-羟基氰到α,β不饱和酸,β-羟基胺
(1)醇的卤化

第三章 第四节 第2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

第三章 第四节 第2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

第2课时 逆合成分析法[学习目标定位] 熟知有机合成遵循的基本规律,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和逆合成分析方法,学会有机合成推断题的解答方法。

一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1.烃和烃的衍生物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将有机反应类型填在横线上。

(2)若以乙醇为原料合成乙二酸(HOOC —COOH),则依次发生反应的类型是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水解(或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2.某有机物A 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在一定条件下,A 、B 、C 、D 、E 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已知C 的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22倍,并可发生银镜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与银氨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D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H 5OH CH 2===CH 2 CH 3CHO (2)C 2H 5OH ――→浓硫酸170℃CH 2===CH 2↑+H 2O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CH 3CH 2OH +CH 3COOH 浓硫酸△CH 3COOCH 2CH 3+H 2O 解析 分析题目所给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由A ――→氧化C ――→氧化D ,且C 可发生银镜反应,可知C 为醛,则A 为醇,D 为羧酸,E 应是酯。

再根据题意,C 的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22倍,可得M r (C)=44g·mol -1,所以C 为乙醛。

第三章(2)合成氨-1

第三章(2)合成氨-1

—到十九世纪末叶,物理化学得到蓬勃发展,建立了 化学热力学、反应动力学的概念,大力开展基础 理论研究后,才使氨的合成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 进行。
—1901年,吕·查得利第一个提出氨的合成条件是高压、 高温,并采用适当的催化剂。
—1904—1905年,哈伯研究氨的合成和分解,并且计 算了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氨平衡含量。
—首先在原料构成上,由于以气体、液体燃料为原料 生产合成氨不论从工程投资、能量消 耗、生产 成本来看,都有着明显优越性。因此,很快得到 各国的重视;
—开始由固体燃料转移到以气体和液体燃料为主;
—其中天然气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随着石脑油蒸汽转化催化剂试制成功;在这期间、 缺乏天然气的国家发展了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合 成氨的方法;
(5 )
主反应是我们所希望的,副反应是需抑制的。这
就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出发,寻求生产上所需的最
佳工艺条件。
(1)烃类蒸汽转化是吸热可逆反应、在
高温下进行反应有利。但即使在1000℃的反应速 率也很慢,必须用催化剂来加快反应。
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要求:
——耐高温性能好; ——活性高; ——强度好; ——抗析碳性能优。
30
目前工业转化催化剂都采用镍催化剂,镍是其唯 一的活性组分。
在制备好的镍催化剂中.镍是以NiO状态存在, 含量以4%~30%为宜。一般镍含量高的催化剂活性 也愈高。
为使镍晶体尽量分散、达到较大的比表面积及阻 止镍晶体的熔结,常用A12O3、MgO、CaO等作为载 体,这些组分同时还有助催化剂作用,可进一步改善 催化剂的性能。
——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氨的水溶液是弱碱性,易挥发; ——液氨或干燥的氨气对大部分物质没有腐蚀性,但在
有水的条件下,对铜、银、锌等金属有腐蚀作用; ——氨自燃点为630℃,在空气中燃烧分解为氮气和水;

高二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3第3章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2课时课件

高二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3第3章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2课时课件
学习任务一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任务驱动: 工业生产环氧乙烷有两种方法:
上面两种合成方法中,哪种方法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1.方法: (1)正推法。 ①含义:从确定的某种原料分子开始,逐步经过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 入或转化来完成。 ②具体步骤:首先要比较原料分子和目标化合物分子在_结__构__上的异同,包括 _官__能__团__和_碳__骨__架__两个方面的异同;然后,设计由_原__料__分子转化为_目__标__化__合__物__ 的合成路线。
3.工业上合成氨的原料之一——H2有一种来源是石油气,如丙烷。有人设计了 以下反应途径(假设反应都能进行、反应未配平),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C3H8 B.C3H8 C.C3H8+H2O D.C3H8+O2
【方法规律】(1)有机反应的连续氧化过程一般为醇

羧酸(官能团的转化:—CH2OH
—CHO
—COOH)。
(2)要制备邻二醇或邻二酸,一般应通过烯烃与卤素单质加成,然后水解
得到邻二醇,邻二醇连续氧化可得邻二酸。
【探究训练】 1.下列是以乙烯为原料合成丙酸(CH3CH2COOH)的途径,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是 ()
【解析】选B。溴乙烷可以直接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水解生成乙醇,不需要先消 去,再加成。
2.已知CH2=CH—CH=CH2+
试以CH2=CH—CH=CH2和
为原料合成

【解析】对比目标产物和给出的原料,借助题目给出的信息,可采用逆推的方 法找出合成路线:
答案:
课堂素养达标
1.(2019·保定高二检测)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 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4力的合成第2课时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课件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4力的合成第2课时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课件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实验步骤: ①用两枚钉子将白纸(白纸的上边沿被折叠几次)钉在竖直墙壁上,将两根
弹簧一端的细绳套分别挂在两枚钉子上,另一端的细绳套与第三根弹簧一
端的细绳套连接.待装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第三根弹簧两端之间的长 度,记为L0.
②在第三根弹簧的另一个细绳套下面挂一重物,待装置静止后,用铅笔 在白纸上记下结点的位置O和三根弹簧的方向,用刻度尺测出三根弹簧的 长度L1、L2、L3.
9.8 m/s2.
(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A_C____. A.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 B.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位于O点 C.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 D.实验时还需要一个力传感器单独测量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
解析:本实验重力在竖直方向上,要在竖直平面内作平行四边形,则实验开始 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故A正确;因为要画平行四边形,则需 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但钩码重力、两力传感器 的示数和三绳的方向都已知,所以不必保证结点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故B错误、 C正确;因为每个钩码的重力已知,所以不需要用力传感器测钩码总重力,故D 错误;故选A、C.
1.在进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
实验中,用如图(a)所示的两个力拉弹簧使之伸长至
某一位置,并适当调整力的方向,使两力之间的夹
角为90°.(图中钩码规格相同)
(1)换用一根线牵引弹簧如图(b),使弹簧的伸长量
与两个力作用时相同,此时需要挂____5____个与图(a)
中相同规格的钩码.
第2课时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 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必备·自主学习 随堂演练·自主检测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高二化学有机合成2

高二化学有机合成2
10
【预备知识回顾】
3、卤代烃的制取及其主要化学性质
一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引入C=C、 一卤代烃的水解引入—OH
11
【预备知识回顾】
4、醇、醛、羧酸、酯的相互转化及其化学性质
请以乙醇为例写出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如何引入醇羟基、醛基、羧基、酯基
12
【预备知识回顾】
4、醇、醛、羧酸、酯的相互转化及其化学性质 乙醇的其它化学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消去 水解 氧化
CH3-CHO
CH3CH2-Br CH2=CH2 CH2Br-CH2Br c.官能团位置变化: 消去 加HBr CH3CH2CH2-Br CH3CH=CH 2 CH3CH-CH3 Br
加Br2
二、有机合成的方法
1、有机合成的常规方法
(1)官能团的引入
①引入双键(C=C或C=O)
1)某些醇的消去引入C=C
和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14
【预备知识回顾】
5、酚的主要化学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苯酚与NaOH溶液的反应(酸碱中和):
C6H5ONa+CO2+H2O → C6H5OH+NaHCO3 (较强酸 制取 较弱酸)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C6H5OH+NaOH → C6H5ONa+H2O
问题二
写出由乙烯制备乙酸乙酯的设计思路,并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乙烯
乙醇
乙醛 乙酸乙酯
乙酸
请课后在学案中完成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6
问题三
化合物A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代谢 的中间体,A的钙盐是人们喜爱的补钙剂之一。A在某 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在浓硫酸存在下,A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第三章 4.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2课时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第三章  4.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2课时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第2课时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必备知识·实验认知一、实验目的1.探究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练习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

二、实验原理与设计1.实验方法: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可相互替代,即等效替代法。

2.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

(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F'的方向一定沿AO方向。

(2)因存在误差(读数误差、作图误差等),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不一定沿AO方向。

(3)本实验中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具有等效替代关系。

三、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小圆环、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

关键能力·实验探究一、实验步骤1.钉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拴绳套: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两力拉: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

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4.一力拉: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5.重复做:改变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交流讨论](1)本实验中对两个弹簧测力计有何要求?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①本实验中的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将两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或调校,直至相同为止。

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它的测量范围。

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及挂钩不可与外壳相碰以避免产生摩擦。

④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2)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提示:①小心放置图钉,避免造成伤害。

②不要将橡皮条拉得过长。

高中化学第3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第1节第2课时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习题含解析3

高中化学第3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第1节第2课时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习题含解析3

第2课时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

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

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

2∶3 C.3∶2 D。

2∶11mol乌洛托品含4molN、6molC,因此需要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4=3∶2,C正确。

2。

以氯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酸(HOOC—COOH)的过程中,要依次经过下列步骤中的()①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②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③与浓硫酸共热到170 ℃④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与氯气反应⑤在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共热⑥与新制的Cu (OH)2悬浊液共热A.①③④②⑥B。

①③④②⑤C.②④①⑤⑥D.②④①⑥⑤,乙二酸→乙二醛→乙二醇→1,2-二氯乙烷→乙烯→氯乙烷。

然后再逐一分析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C 项设计合理。

3.(2020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二期末)用糖类物质制备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

M是麦芽糖C。

反应③:乙醇生成乙酸所需反应条件可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D.反应④:将产物通入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振荡,无明显现象,聚合度n值不同,所以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淀粉和纤维素完全水解生成的产物是葡萄糖,B项错误;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做氧化剂,C项正确;制乙酸乙酯时通常用饱和Na2CO3溶液来除杂,同时与乙酸乙酯分层,酯的密度比水小,下层主要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所以下层酚酞呈红色,D项错误。

4.(2020广西南宁高二检测)是一种有机烯醚,可由链烃A通过下列合成过程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A。

A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B.B中含有的官能团有溴原子、碳碳双键C。

①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D。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重点问题专题复习侯氏制碱法(学案及训练)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重点问题专题复习侯氏制碱法(学案及训练)

2019_2020学年 必修一 人教版 第三章 第二节重点问题专题复习侯氏制碱法一、路布兰制碱法1791年法国医生路布兰首先取得专利,以食盐为原料,制得了纯碱,称为路布兰制碱法。

1.制取原理与步骤(1)先使氯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2NaCl +H 2SO 4=====△Na 2SO 4+2HCl ↑。

(2)然后用焦炭还原硫酸钠得硫化钠:Na 2SO 4+4C=====高温Na 2S +4CO ↑。

(3)最后利用硫化钠与石灰石的反应生产碳酸钠:Na 2S +CaCO 3===Na 2CO 3+CaS 。

2.制取方法评价路布兰制取纯碱,主要生产过程在固相中进行,难以连续生产,又需硫酸作原料,设备腐蚀严重,产品质量不纯,原料利用不充分,价格较贵,所以在20世纪20年代被淘汰。

二、索尔维制碱法1861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的纯碱制法,是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

1.制取原理与步骤(1)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NaCl +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

(2)过滤、洗涤、煅烧碳酸氢钠晶体,得到纯碱产品: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循环使用。

(3)氯化铵滤液与石灰乳混合加热: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反应产生的氨气循环使用。

2.制取方法评价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的优点是:原料(食盐和石灰石)便宜;产品纯碱的纯度高;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制造步骤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但氨碱法也有许多缺点:首先是原料食盐的利用率低,其次是产生大量的废渣氯化钙。

三、侯氏制碱法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发明创建了联合制碱法,即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

高中化学第3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2课时)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及

高中化学第3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2课时)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及
(2)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且只含C、H、O三种元素,由合成路线可知A与B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M,M再与H2加成生成N,N分子中有4个C和1个O,故B的分子 式中应含有1个C和1个O,B的结构简式为HCHO。
第四十四页,共51页。
第四十五页,共51页。
第四十六页,共51页。
第四十七页,共51页。
第十五页,共51页。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___,B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 (2)①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⑦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C和D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异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个原子共平面,顺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 式为________。 (5)写出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异戊二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________(填结构简 式)。 (6)参照异戊二烯的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A和乙醛为起始原料制备1,3丁二烯的合成路线________。
第四十页,共51页。
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的路线如下:
第四十一页,共51页。
已知:
(1)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0。B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
第四十二页,共51页。
(3)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________。
第十六页,共51页。
【解析】 (1)由A的分子式为C2H2知,A为乙炔。由B的加聚反应产物的结构 简式可逆推B的结构简式为CH2===CHOOCCH3,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
(2)由HC≡CH+CH3COOH―→ CH2===CHOOCCH3可知,反应①为加成反应;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高温合成反应的类型
• • • • • • • •
高温固相合成反应(制陶反应) 高温固相合成反应(制陶反应) 高温固气合成反应 高温化学输运反应 高温熔炼和合金制备 高温相变合成 高温熔盐电解 等离子体中的超高温合成 等离子体中的超高温合成 高温单晶生长和区域熔融提纯
17
固相合成反应基本概念
• 固相反应的定义 : 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化学 固相反应的定义:
2
高温炉的种类: 电阻炉,感应炉,电弧炉 电阻炉,感应炉,
箱式电阻炉: 箱式电阻炉:又称马氟炉 (muffle) 最常用,设备简单,使用方便, 最常用,设备简单,使用方便,温度可控
程序控制箱式电炉
台车式电炉
3
电阻炉的发热体 电阻炉的发热体
1.金属发热体:马弗炉中的镍铬丝发热体。 1.金属发热体:马弗炉中的镍铬丝发热体。 金属发热体 高真空或还原气氛中的金属发热材料包括: 高真空或还原气氛中的金属发热材料包括:钽,钨, 钼等。 钼等。 2.碳素材料发热体 :用于真空或惰性气氛中。 2.碳素材料发热体 用于真空或惰性气氛中。 3.碳化硅发热体:硅碳棒,可达到1350 oC 3.碳化硅发热体:硅碳棒,可达到1350 碳化硅发热体 4. 氧化物发热体: 用于氧化气氛中 氧化物发热体: 例如:一种复合氧化物超高温陶瓷发热体, 例如:一种复合氧化物超高温陶瓷发热体,发热体 细粉的化学结构式为La 细粉的化学结构式为La1-xMxCrO3,其中 0≤x<0.5,M为Mg、Ca、Sr等二价金 x<0 ,M为Mg、Ca、Sr等二价金 属离子。 属离子。
13
热电偶的优点: 热电偶的优点:
• (1)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维护, 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维护, • • • •
使用方便; 使用方便; 其主要作用点由两根线连成的很小的热接点, (2)其主要作用点由两根线连成的很小的热接点, 线很细,所以热惰性小,热感度高; 线很细,所以热惰性小,热感度高; 可直接与被测物质接触, (3)可直接与被测物质接触,不受环境介质如烟 尘埃、 水蒸气等影响,准确度较高; 雾、尘埃、CO2、水蒸气等影响,准确度较高; 测量范围宽, 一般在室温到2000℃ ( 4 ) 测量范围宽 , 一般在室温到 2000℃ 之间使 特殊情况可以测量到3000℃ 用,特殊情况可以测量到3000℃; 测量信号可以远距离传送、 (5)测量信号可以远距离传送、用仪表迅速记录 显示,便于集中管理。 显示,便于集中管理。
3.2 高温合成
所谓高温并无明确界定,只是相对而言, 所谓高温并无明确界定,只是相对而言,实验室 高温并无明确界定 中一般指100oC以上的温度,而超高温则是数千度 以上的温度, 超高温则是数千度 中一般指 以上的温度 以上的温度。 以上的温度。 •高温的获得和测量 高温的获得和测量 •高温合成反应的类型 高温合成反应的类型 高温固相反应 高温还原反应
反应都可称为固相反应。 反应都可称为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常指固体与固体间发生化学反 应生成新的固体产物的过程。 应生成新的固体产物的过程。
• 固相反应四个阶段:扩散、反应、成核、 固相反应四个阶段:扩散、反应、成核、
生长. 生长.
18
固相反应的特点
(1) 与大多数气 、 液相反应不同 , 固相反应为非均 与大多数气、 液相反应不同, 相反应。 相反应 。 参与反应的固相相互接触是反应物间发 生化学作用和物质输送的先决条件。 生化学作用和物质输送的先决条件。 (2) 固相反应一般要在较高的温度下完成 。 但开始 固相反应一般要在较高的温度下完成。 温度常常远低于反应物的熔点或系统低共熔温度。 温度常常远低于反应物的熔点或系统低共熔温度 。 通常相当于一种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 温度,这个温度称为泰曼温度或烧结温度 泰曼温度或烧结温度。 温度,这个温度称为泰曼温度或烧结温度。
8
2.高温的测量 2.高温的测量
测量温度仪表的类型
膨胀式 温度计
压力表式 温度计
液体膨胀式温度计 固体膨胀式温度计 充液体型 充气体型 充蒸气型
接触 式 测 温 仪 表
热电阻温度计: 铂热电阻, 铜热电阻, 热电阻温度计 : 铂热电阻 , 铜热电阻 半导体热敏电阻。 半导体热敏电阻
铂铑-铂 镍铬-镍硅 镍铬-康 镍硅, 热电偶:铂铑 铂,镍铬 镍硅,镍铬 康 其他特殊热电偶。 铜,其他特殊热电偶 其他特殊热电偶 非接触式:光学高温计 光学高温计(亮度高温计) 非接触式 光学高温计 亮度高温计 , 辐射高温计,比色高温计。 辐射高温计,比色高温计
15
光学高温计
• 利用受热物体的单波辐射强度即物质的单色亮度 利用受热物体的单波辐射强度即物质的单色亮度 • •
随温度升高而增长的原理来测量高温 不需要同被测物质接触 测量温度较高,范围较大,可测700-6000℃ 测量温度较高,范围较大,可测700-6000℃精 确度较高,使用简便、 确度较高,使用简便、迅速
10
• 热电偶前端接合的形状有3种类型,如图所 热电偶前端接合的形状有3
示。可根据热电偶的类型、线径、使用温度, 通过气焊、对焊、电阻焊、电弧焊、银焊等 方法进行接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 热电偶的芯线以及绝缘管插入保护管使用。
保护管在防止芯线氧化、腐蚀的同时,还 可以保持热电偶的机械强度。保护管有多 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19
对于不同物质的泰曼温度(T 与其熔点(T 对于不同物质的泰曼温度(Ts)与其熔点(Tm) 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金属: 金属: Ts = (0.3-0.4)Tm 盐类: 盐类: Ts = 0.57 Tm 硅酸盐: 硅酸盐: Ts = (0.8-0.9)Tm (3)当反应物之一存在有多晶转变时,则此转变 当反应物之一存在有多晶转变时, 温度也往往是反应开始变得显著的温度, 温度也往往是反应开始变得显著的温度,这一 规律称为海德华定律。 规律称为海德华定律。
22
固相反应历程
反应历程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反应历程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一开始是反应物颗粒之 1.一开始是反应物颗粒之 间的混合接触 2. 在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细薄且含大量结构缺陷的新相。 A+B=C反应模型 细薄且含大量结构缺陷的新相。 A+B=C反应模型 表面遭到破坏,生成了C. A和B表面遭到破坏,生成了C.
6
• 电弧炉: 电弧炉:
用于熔炼金属如钛、锆等, 用于熔炼金属如钛 、 锆等 , 也可以制备高熔点的化合物 如碳化物、 如碳化物 、 硼化物以及低价 的氧化物。起弧熔炼前, 的氧化物 。 起弧熔炼前 , 将 系统抽真空, 系统抽真空 , 然后通入惰性 气体,以免空气进入炉内, 气体 , 以免空气进入炉内 , 正压不宜过高,以减少损失。 正压不宜过高 , 以减少损失 。 1吨真空电弧炉 吨真空电弧炉
20
( 4 ) 固相的反应性与晶格中质点的可动性密 切相关。 切相关。 质点参与反应首先要发生迁移, 质点参与反应首先要发生迁移,而在完全理 想的晶体中,不可能发生质点转移。因此, 想的晶体中,不可能发生质点转移。因此,在 固体材料中发生的每一种传质现象和反应过程 都与晶格中的各种缺陷相关。 都与晶格中的各种缺陷相关。 固相反应速率常数直接与缺陷的种类及浓度 固相反应速率常数直接与缺陷的种类及浓度 有关. 通常, 固相中的原于缺陷越多, 有关 . 通常 , 固相中的原于缺陷越多 , 其相应 的传质能力就愈大, 的传质能力就愈大,固相反应的速率就也会愈 大。
23
发生产物新相的结构调整和晶体生长. 3. 发生产物新相的结构调整和晶体生长. 4. 当在两反应颗粒间所形成的产物层达到一 定厚度后, 定厚度后,进一步的反应还将依赖于一种或几 种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而得以进行. 种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而得以进行 . 反应 速度不仅取决于化学反应本身, 速度不仅取决于化学反应本身,而且与反应物 的迁移、能量的输送等因素有关。 的迁移、能量的输送等因素有关。 反应物质的输运过程可能通过晶体晶格内 表面、晶界、位错或晶体裂缝进行。 部、表面、晶界、位错或晶体裂缝进行。
21
固相反应四个阶段:扩散、反应、成核、生长, 固相反应四个阶段:扩散、反应、成核、生长, 可以把固相反应分成如下几类: 可以把固相反应分成如下几类:
扩散控制过程 化学反应速度控制过程 晶核成核速率控制过程 晶体生长速率控制过程 升华控制过程: 升华控制过程: 物质的传递通过气相进行) (物质的传递通过气相进行) ………
12
热电偶工作原理
• 将两种不同的导体与半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再将 将两种不同的导体与半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
其两个接点分别置于温度各为T 的热源中, 其两个接点分别置于温度各为 T 及 T 0 的热源中 , 则在该回路内即可产生热电动势 热电动势, 则在该回路内即可产生 热电动势 , 这种现象叫做热 电效应。 电效应。 陶瓷工业中使用的热电偶包括: 陶瓷工业中使用的热电偶包括: 铂铑— 热电偶、 铂铑—铂热电偶、 镍铬一镍硅热电偶 热电偶、 镍铬一镍硅热电偶、 镍铬—康铜(Cu/Ni)热电偶等种类。 镍铬—康铜(Cu/Ni)热电偶等种类。
7
• 管式炉
(碳管,刚玉管,钨管炉): 碳管,刚玉管,钨管炉):
碳管真空炉:
可在真空、非真空及各种气氛 条件下使用,适用于冶金、物 理化学、高温冶金工艺、高纯 金属精炼、熔渣侵蚀以及无机 非金属材料的烧成实验. 最高使用温度2000℃,常用温 度1600℃~1800℃,程序升温, 可控硅调压,极限真空为 5×l0-1Pa,加热功率52KW, 加热元件为石墨,加热器尺寸 Φ156/140×370mm,采用热电 偶和红外线测温.
14
热电偶高温计使用注意事项 热电偶高温计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中需要避免受到侵蚀、 污染和电磁干扰, 使用中需要避免受到侵蚀 、 污染和电磁干扰 , 同时 要求有一个不影响其热稳定性的环境。 要求有一个不影响其热稳定性的环境 。 某些热电偶 多环境的氧化还原性有特殊的要求, 多环境的氧化还原性有特殊的要求 , 在不合适的气 氛中, 应以耐热材料套管密封并用惰性气体保护, 氛中 , 应以耐热材料套管密封并用惰性气体保护 , 这种情况下, 温度变动较快时, 这种情况下 , 温度变动较快时 , 隔着套管的热电偶 存在滞后现象。 存在滞后现象。 带有冷端自动补偿装置的, 只要冷端在0 50℃ 带有冷端自动补偿装置的 , 只要冷端在 0-50℃ 范围 内变动,即可测量,不需要保持在0 恒温, 内变动,即可测量,不需要保持在0℃恒温,也不需 要校正。 要校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