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2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2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统计局•【公布日期】1993.03.07•【字号】•【施行日期】1993.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1992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加速经济发展。
1992年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心公布宁波市列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及首批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
一年来,改革开放向前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国民经济由全面回升进入了新的高速增长阶段,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我市今后几年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贷款和货币投放压力增大,零售物价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高,农业基础仍不够扎实。
一、第一生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1992年全市农村在坚持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改革粮食购销体制,加快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兴农,实行农业综合开发。
全市农业增加36.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开始起步,农作物结构有所提高。
粮食由于播种面积缩小,总产量181.62万吨,比上年减少11.6%,棉花、油菜籽产量有所减少,但其他多种经营发展势头都很好,蚕茧、蔬菜、茶叶、水果生产再获丰收。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禽、蛋、奶均有不同程度增产。
渔业生产,水产品产量有较大增加。
农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外贸收购额达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
林业生产:全市改造低产林田1.3万亩,新封山育林8.5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条件继续有所改善。
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工3071万工,土石方3359万立方米,姚江流域一期、横山水库扩建、黄坛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都超额完成了计划工程量。
199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00年2月28日1999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克服各种困难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12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40806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7036亿元增长7.5%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677元比上年提高6.3%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1.4%多数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2%衣着价格下降2.7%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2.3%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5.5%服务项目价格则上升10.6%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国从业人员705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9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1014万人增加336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940万人增加708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1999年全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新增564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492万人实现了再就业退休及自然死亡等减少32万人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6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与上年持平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54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97亿美元年末汇率8.2793元人民币兑1美元比上年末低4个基本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二农业1999年农业生产继续全面发展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08亿吨比上年减产397万吨减产0.8%其中夏粮和早稻合计增产570万吨秋粮由于入秋以后北方地区旱情较重减产较多主要经济作物中棉糖黄红麻减产其他均增产受播种面积调减因素的影响全年棉花产量为383万吨比上年减产14.9%糖料产量为8400万吨减产14.2%油料水果和茶叶等作物产量继续增长全年油料产量2600万吨比上年增长12.4%水果产量6100万吨增长11.9%茶叶产量68万吨增长2.3%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全年实际种植面积131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畜牧业和渔业继续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5953万吨比上年增长4%水产品产量4100万吨增长5%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80万公顷同时退耕还林草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农业防洪抗旱能力增强三工业和建筑业1999年各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迈出较大的步伐工业生产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了初步成效重点行业组建了一批大企业集团军工成立了包括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十大集团有色金属工业组建了铝铜铅锌和稀有金属三大集团信息产业四大集团正在组建之中纺织煤炭冶金军工等行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步伐加快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始实行债权转股权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改善工业生产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535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20307亿元增长8.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603亿元增长7.4%集体企业3462亿元增长7%股份制企业2986亿元增长1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201亿元增长12.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75亿元增长13.3%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8690亿元增长8.3%重工业增加值11617亿元增长9.3%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取得成效全年关闭非法和不合理小煤矿3.1万处压缩乡镇煤炭产量2.5亿吨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关井压产目标纺织行业累计压缩906万棉纺锭提前一年基本达到压锭目标冶金建材有色石化等行业关闭了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高耗能的小企业市场供大于求的一般消费品部分机电产品生产增长有所减缓同时发展和增产了一批国内紧缺的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微型电子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等生产比上年增长12—43.6%产销衔接状况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16%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12.1%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在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202亿元增长52%亏损企业亏损额1300亿元下降15.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9.3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国有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出现了转折性变化一批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纺织建材有色铁路民航等行业实现了扭亏为盈东北三省等一些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摆脱了持续多年的亏损状态1999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967亿元比上年增长77.7%是近5年来的最好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额851亿元下降15.9%年末产成品库存为34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但是1999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带有一定的恢复性一部分企业的效益还不理想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仍然比较大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450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国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21亿元增长3.4%税金总额322亿元增长6.7%施工房屋面积14.1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7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6.7亿平方米增加1501万平方米建筑业亏损企业个数9221个比上年减少391个地质勘查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完成万区域地质调查11.3万平方公里新发现矿产185处有41种矿产新增探明储量其中石油6.6亿吨天然气927亿立方米原煤4亿吨地质勘查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335万米四固定资产投资1999年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增加投入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76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21719亿元增长6.1%集体经济投资4190亿元与上年持平居民个人投资3967亿元增长6%分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2619亿元增长5.9更新改造投资4419亿元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4010亿元增长11%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建设均有新的进展农村电网改造取得积极成效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含水利业完成投资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167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748亿元增长9.3%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2070万吨年大中型发电机组容量1703万千瓦11万伏以上变电设备能力含11万伏6646万千伏安其中城乡电网改造3234万千伏安原油开采1618万吨年天然气开采24亿立方米年新建铁路主线正线交付运营里程1040公里增建铁路复线交付运营里程1293公里电气化铁路607公里新建高速公路2672公里新扩建万吨级港口码头年吞吐能力1869万吨全国2002个县市进行了农村电网的改造投产线路35.7万公里五教育和科学技术1999年各级各类教育获得较大发展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长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高等职业教育迈出发展步伐普通高中招生增长较多同时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受到重视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良好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60万人比上年增招51万人在校生413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16万人在校生306万人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9万人增招2万人在校生23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396万人增招37万人在校生105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481万人在校生1443万人全国初中学校招生2183万人在校生5812万人初中入学率达88.5小学招生2030万人在校生1354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特殊教育学校招生5万人在校生37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26万人全国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0157万人次全国扫除文盲299万人1999年国家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加快了科技产业化步伐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71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50万人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年国家组织了663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1329项重点新产品试产完成了26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及鉴定验收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95万项获国家奖励的成果602项全年4次成功发射卫星特别是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自行研制的“神舟”号宇宙飞船标志着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134240件授权专利100154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47.5%质量标准化计量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国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50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229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393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168万台件制定修订国家标准900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172项新制定477项全国共有城乡天气预报警报服务网发射站点1118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77个共有地震台站1285个遥测台网28个共有672个海洋观测监测站点共获得2086万组海洋数据测绘部门公开出版地图1344种图书310种六交通和邮电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继续稳定增长1999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446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117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2%其中铁路12841亿吨公里增长2.6%公路5793亿吨公里上升5.6%水运21857亿吨公里增长12.6%民航42.3亿吨公里增长26.5%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125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7%其中铁路4131亿人公里增长9.3%公路6145亿人公里增长3.4%水运117.2亿人公里下降2.5%民航857亿人公里增长7.1%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4亿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8亿吨比上年增长11.8%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2300万门总容量已达到1.6亿门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5部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8.4部/百人农村79.8%的行政村通了电话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部/百人全国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890万户七国内贸易1999年在国家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信贷取消一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银行连续下调利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如果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0.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092亿元增长7.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043亿元增长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7.1%餐饮业增长13.6%其他行业增长3.3%生产资料市场交易有所回升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939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仍然下降全国1300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下降40%八对外经济1999年由于国家采取了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在内的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加上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外贸出口转降为升全年进出口总额3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出口总额1949亿美元增长6.1%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6.6%加工贸易出口增长6.1%进口总额1658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1亿美元出口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6.5%上升到39.5%分地区看对非洲和亚洲的出口分别增长1.3%和4.5%对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分别增长6.1%10.8%和16%对拉丁美洲的出口下降1%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100个比上年下降13.8%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404亿美元下降11.4%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全年签约1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完成营业额112亿美元增长10.9%年末在外劳务人员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国际旅游发展较快全年入境游客人数72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过夜旅游者2704万人次增长8%入境游客中外国游客843万人次增长18.6%港澳台胞6426万人次增长14.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1亿美元增长11.9%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采取降低利率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金融调控目标积极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货币流动性有所增强根据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口径统计年末广义货币M2为1198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狭义货币M1为45837亿元增长17.7市场现金流通量M0为13456亿元增加2251亿元增长20.1%存贷款稳定增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7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162亿元增长13.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182亿元增长1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622亿元增长11.6%储蓄分流有所加快各项贷款余额9373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2.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3968亿元增长15.7%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98只配股117只共筹资877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发行B股H股共吸引外资6.1亿美元发行A股可转换债券15亿元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 B H股数量由上年末的876家增加到976家市价总值达到264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全年共发行国债3715亿元比上年增加404亿元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1393亿元(含外资机构)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768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04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10亿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款318亿元寿险给付192亿元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较快发展1999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14个文化馆2899个公共图书馆2765个博物馆137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1.6%全国有线电视用户7700万户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201亿份各类杂志29亿册图书73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373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009万卷件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1万个床位31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46万人全国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900个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630个卫生技术人员7.3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3万人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国运动健儿获得了92个世界冠军16人50次创24项世界纪录10人16次创7项亚洲纪录43人3队68次创52项全国纪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十一环境保护1999年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1.6万人各级环境监测站2111个环境监测人员3.6万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总数已达154个全国自然保护区达到114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137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81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8.8%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到年末已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标准426项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90.5%当年投产的建设项目中建有防治污染设施的占95%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2010个总投资71亿元全国536个城市建成了236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431个城市中建成了2040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8975平方公里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推进对滇池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44家排污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全流域共投入治理资金近3亿元对巢湖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09家排污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全流域共投入治理资金2.23亿元滇池和巢湖已基本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目标水质有所好转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与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实施工作有序进行至1999年11月底已竣工项目525个累计完成投资额680.4亿元但是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生活和农业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破坏的范围继续扩大局部地区的破坏程度还在加剧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1999年全国出生人口1909万人出生率为15.23‰死亡人口810万人死亡率为6.46‰全年净增人口109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8.77‰比上年下降0.76个千分点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59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892万人占30.9%乡村人口87017万人占69.1%0-14岁人口比重为25.4%15-64岁人口比重为67.7%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9%老年人口达到8687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58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由于国家提高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水平适当增加了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又有800万贫困人口脱贫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下跌加上乡镇企业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其中现金收入1538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3.8%增幅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5亿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8.7亿平方米旅游成为居民新的消费时尚全年全国出游719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为227元社会保障事业巩固提高年末93%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其中90%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全国有9433万职工和2900多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991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2100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大病医疗费用统筹和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统筹部分地区已进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社会福利事业有新的发展年末全国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08万张收养81万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8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572个全国667个城市1682个县已全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525.7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0亿元接收社会捐赠6亿元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2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数据未包括在本公报中分别由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3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台湾省4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03/31/2002。
呼和浩特市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呼和浩特市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发布日期】1993.02.20【实施日期】1993.02.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呼和浩特市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3年2月20日呼和浩特市统计局)1992年是国民经济全面回升转入高速增长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在党中央沿边开放政策的鼓舞下,我市改革开放的步伐全面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各方而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我市经济在九十年代再上新台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是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还较低,在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
整个经济运行轨迹的主要特点是:1.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从三次产业情况看,第二产业增长较快为18.7%,第三产业增长13.0%,第一产业增长5.0%。
2.改革力度加大,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迈出新的步伐。
1992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对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了分类指导。
一是在工交系统选择19户企业实行试点,取得一定成绩。
到年底,试点企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等指标均有所增长。
二是选择20户工交系统的亏损企业进行了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到年底,已有8户企业扭亏为赢。
三是在40户国合商业中实行“四放开”试点,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四是选择11户企业进行了股份制和比照“三资”企业管理的试点工作取得初步经验。
此外,在贯彻落实《条例》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政府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主动为企业服务收到实效。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_特点与趋势_杨风
2010年第6期兰州学刊N o.062010总第201期L an zhou xue kan G enera.l N o.201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特点与趋势杨风1陶斯文2(1.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02;2.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我国很早就有城市的雏形,然而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与限制,新中国成立前根本谈不上城镇化发展,只是少数城市的畸形繁荣。
按照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动力的不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我国城镇化发展表现出六大特点:城镇化发展波浪起伏,城镇化发展落后于世界水平,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早期以中小城市为主,城镇化发展以政府推动为动力,城镇化发展区域不平衡。
运用相关模型预测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历程;特点;趋势[中图分类号]F290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5-3492(2010)06-0075-04[收稿日期]2009-03-25 [作者简介]杨风,男,博士,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学;陶斯文,男,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人口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9CRK008)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 seph E.Sti g litz)教授指出:/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0。
[1](P168)中国不仅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六大城市带发源地之一。
中国的城市文明自产生之日起就从未中断,其丰富的内涵对当代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一)建国前城镇化发展概况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6000多年以前,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一批原始的居民点,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传说中的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舜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就是原始社会的遗址。
浅谈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经 济 纵 横28INTELLIGENCE浅谈中国社会保障支出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蒲亚茜摘 要: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发展态势以及社保支出的重要性,探究当前中国社保支出水平低和不适度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 国家财政 二元化 社会保障基金 法制化一、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
社会保障支出是属于转移支出的,它通过国家财政的再分配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社会保障指出的重要性我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保障不仅有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社会保障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和缺陷,它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
3、可以为国家筹集资金,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二、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变化的总体态势及特点1、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支出是不断增长的社会保障支出是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和经济增长的速度。
2006年社会保障总支出是1992年的7.41倍;人均社会保障支出2006年是1992年的6.23倍。
(不考虑物价上涨原因)而且1999~2006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比同年GDP 增长的速度快。
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也预示着这将是政府责任体现的一个重要板块。
2、社会保险支出占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中国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凸显社会保险制度成为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内容,这不仅是在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和立足国情的深切思考后作出的选择同样是中国社会发展,老龄化日趋严重,走市场调节经济之路的产物。
3、农村覆盖范围窄,二元机制明显在我国,城市居民享受着很好的国家福利,社会保障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保障项目齐全,不仅有齐全的险种也有晚上的低保。
两个周期内的中国——1990年代初以来经济社会与思想简评
两个周期内的中国——1990年代初以来经济社会与思想简评作者:祝东力来源:《文化纵横》 2014年第4期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又一个重要起点。
从那时以来的经济社会乃至思想状况,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也构成了本文的论述框架。
祝东力两个周期描述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又一个重要起点。
从那时以来的经济社会乃至思想状况,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也构成了本文的论述框架。
从1991年迄今的二十多年,中国的改革和社会转型,可以说是由两个经济周期作为基础的。
1991年的经济增长率达9.2%,对比1989年的4.1%、1990年的3.8%,呈现了明显的复苏势头。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后,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目标。
主要由于投资拉动,1992年经济增长率跃升至14.2%,达到本轮周期的最高点。
之后缓慢下滑,到1998年以后陷入所谓“七上八下”的局面(1998年7.8%,1999年7.6%,2000年8.4%,2001年8.3%)。
经济全面紧缩,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稍后波及中国,加剧了这一进程。
与最高点14.2%相比,这种落差是明显的。
但客观地讲,“七上八下”仍是相当高的增长率,所以有人怀疑这些数据,要求和同期的发电量进行比对,因为一般认为,发电量与经济总量高度正相关。
但是,与历年不同,在1998年以后,国家统计局连续几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恰好缺少发电量的数据。
[1]与本轮经济周期重叠的是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改造。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使国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随着本轮经济周期进入衰退期,大批国企陷于困境,1997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亏损面达39.1%。
在国企改革中,大批中小企业关停并转,造成数千万职工下岗,仅1997年,全国下岗人员总数即超过1000万,占全部职工的近8%。
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
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
峰
【期刊名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公报,初步统计,199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623亿元,增长9.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7%。
一、农业:全年农业增加值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2%。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4258万吨,比上年增长1.7%;棉花452.8万吨,比上
【总页数】3页(P54-55,53)
【作者】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41
【相关文献】
1.统计资料--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 [J],
2.统计资料——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J],
3.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资料 [J],
4.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资料 [J],
5.201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8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一九八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1983年4月29日一九八二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继续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
全年社会总产值①为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
其中工农业总户值为8,291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国民收入初步计算为4,247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市场繁荣兴旺,物价基本稳定,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新的进展。
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过多,资金使用分散;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中经济效益差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不少地方能源供应不足,交通运输比较紧张。
一、农业一九八二年,由于在农村继续推行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多数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农业生产获得了大丰收。
一九八二年农业总产值为2,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大大超过计划增长4%的要求。
扣除农村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办的工业产值304亿元,农业总产值为2,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作物栽培)为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林业为110亿元,比上年增长8.5%;牧业为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渔业为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副业为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计划。
粮食总产量35,343万吨,完成计划106%,比上年增长8.7%,比历史最高年的一九七九年33,212万吨增长6.4%。
棉花总产量359.8万吨,完成计划119.9%,比上年增长21.3%。
油料总产量1,181.7万吨,完成计划128.6%,比上年增长15.8%。
粮食、油料产量中,大豆、芝麻因主要产区受灾比上年减产。
黄、红麻因滞销积压,播种面积缩减,产量比上年减少。
国家统计局关于“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正文:----------------------------------------------------------------------------------------------------------------------------------------------------国家统计局关于“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1年3月13日)“七五”计划时期《1986―1990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遵循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总方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新的成就。
经济实力增强,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对外经济活跃,财政增收,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了新发展。
“七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8%,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7.5%,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均超过“七五”计划的要求,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
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是:一度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求成过急,一度造成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国民经济的某些方面过于分散,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减弱。
一、农业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增长,基本完成了计划规定的目标。
1990年,农业总产值7382亿元,比1985年增长25.3%,平均每年增长4.6%,超过4%的计划指标。
其中,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3.2%,林业产值年均增长0.2%,牧业产值年均增长6.5%,副业产值年均增长11.3%,渔业产值年均增长12.7%。
在主要农产品生产中,粮食生产前三年徘徊不前,后两年连续刷新纪录;1990年,棉花、糖料生产扭转连年的徘徊局面,超过“七五”计划指标;油料大幅度增产,但仍低于计划要求。
肉、禽、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连年增产。
“七五”时期主要农副产品平均年产量,除棉花、黄红麻外,均比“六五”时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西部地区发展政策的历史演变及评价
西部地区发展政策的历史演变及评价路 征 邓 翔(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摘 要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经历了“平衡发展→不平衡发展→协调发展”的演变过程。
在不平横发展战略时期,实施了两次“西部开发”,在西部地区打下了现代化工业基础。
2000年正式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则是我国实质性进入区域协调发展阶段的标志。
三次“西部开发”产生于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这决定了其不同的开发模式和政策目标,也决定了不同的开发效果。
本文沿着区域政策演变的历史路径,追寻三次“西部开发”的背景、原因和模式,并对实施效果做出了一定评价。
关键词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区域政策 经济发展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Policies for Western ChinaZheng Lu & Xiang Deng(School of Economic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Abstract: After the founding of P.R. China,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progress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Unbalanced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re exist twice “GO-WEST” campaigns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industries for wetern region in Balanced Development era, and the third one, known as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which began in 2000, is the symbol of entering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ra. These three “GO-WEST” campaigns were carried out in de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finally obtained different achievements. Follow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regional policie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backgrounds, reasons, patterns and effects of three “GO-WEST” campaigns.Keywords: Werstern Development; Regional Policy; Economy Development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路征(1982—),羌族,四川平武县人,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E-mail :******************;邓翔(1963—),四川营山县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中国GDP
世界排名
1980年世界各国(地区) GDP排名(按当时汇率) 1)美国:亿美元 2)日本:亿美元 3)苏联:9400亿美元 (4~6名数据省略) 7)意大利:4598亿美元 8)中国内地:3015亿美元 9)加拿大:2689亿美元 10)墨西哥:2277亿美元 1988年末,为了应对价格机制的改革导致的通货膨胀的高涨,领导层采用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中国经济在 九十年代末期活力重现。在1992年新春南巡时给予改革以新的动力。之后同年的中共十四大支持重新推动市场改 革,同时声明中国在九十年代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体制的连续性,但更大胆的经 济
按本币计算 1982年中国人均GDP突破500元,达到529人民币;(从1952年人均119元到1982年人均突破500元总共花了30 年时间。) 1987年突破1千元,达到1116人民币; 1995年突破5千元,达到5074人民币;(从1987到1995年的8年时间年均实际增长为8.6%。) 2003年突破1万元,达到人民币;(从1995年到2003年8年,年均实际增长7.9%。) 201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人民币; 2014年,人均达到人民币; 2015年,人均达到人民币; 2016年,人均达到人民币; 2017年,人均达到人民币;
中国GDP总量已达日本的两倍。中国的GDP总量在2010年首次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仅仅过 去了三年,中国的GDP总量又达到了日本的两倍。
1952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按现价估计为2390亿元。在总量上这个数字占有世界几乎3%的份额,同时也是日本 或者印度的1.5倍(非人均)。
人均GDP在六十年代增速仅仅为17%,到七十年代增至70%,到了飞速发展的八十年代以63%的速度一举超过印 度,最后在九十年代更是达到了175%的高峰。然而中国的繁荣仍然集中在沿海和南方省份,同时近几年中国已经 努力将其繁荣扩展至内陆省份和东北传统工业带。
关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5年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1-09-01 16: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6年3月1日1995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继续贯彻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积极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有所进展,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抑制,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7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65亿元,增长4. 5%;第二产业增加值28274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8094亿元,增长8%。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物价总水平涨幅仍然偏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
一、农业种植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年除茶叶减产外,粮食、油料、棉花、糖料、麻类、烤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均有增产,对稳定经济、保障市场供应起了积极作用。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1995年比上年增长%粮食 46500 万吨 4.5其中:谷物 41700 万吨 5.9油料 2250 万吨 13.1其中:花生 1024 万吨 5.8油菜籽 976 万吨 30.2棉花 450 万吨 3.7黄红麻 40 万吨 12.7甘蔗 6440 万吨 5.7甜菜 1360 万吨 8.5烤烟 210 万吨 8.2茶叶 58 万吨-0.8水果 4190 万吨 19.7林业生产健康发展。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50万公顷,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进展显著,群众造林活动广泛开展,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等国家重点造林项目超额完成规划任务;森林防火、病虫鼠害防治工作有新进展;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保持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13.92%。
畜牧业全面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1992年中国社会发展水平已上升为世界67位
二 、 社会结 构指 标居 世界 89 位
社 会结 构 的优 化是 使 国家走 向现代 化 、 城 市 化 、 社会 化 的基 础和 前 提 , 共选择 了农业 向非
农业 转移 , 第 一产 业 、 第 三 产业 、 出 口 、 城 市化 比例 及 教育 经 费 的 比例 等 六项 指 标 , 我 国综 合得
估算进去 , 也 仍处 于世界 较低水 平。
三 、 人 口 素质 指标 居世界 57 位
人 口 素 质的 高低 对社 会发 展起 着决 定性 的作用 , 它也 体现 了 人 的全 面发 展 , 它 由大 、 中学
生入学率 、 人 口 净增 率 、 平均 寿命 、 婴儿死 亡 率 等五 个指 标组 成 , 我 国综 合得分 为 23 分 , 略低 于 世 界平均 水平 。 人 口 增 长率 按 我 国 评价 标准 , 越低 越 反映社 会 进步 , 为逆 指 标 , 我 国 1 9 8。一 92
分 为 21 分 , 处 于 低收 入 国 家的平 均水 平 , 低 于 世 界平 均 3 分 的 36 % 。 出 口 占国 民 生产 总 值 的
比 例 由 1 9 8 9 年 12 . 3 % 上升 到 1 9 9 2 年 19 . 2 % , 居世 界位 次 由居世 界 85 位 升 至 54 位 , 3 年 内上
入学率 很低 , 仅 为 2 % , 比世 界 平均 水平 16 % 低 14 个 百分 点 , 也低 于 低收 入 国 家 的水平 、 居 世
界 100 位。
四 、 生 活质 t 标 准居世 界 46 位 生活质 量是 反映 居 民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 生活 的提 高情况 , 由于受 资料 限制 , 仅 选 择 了医生 服务 人 数 、 摄 取热 量 、 能源 消费及通 货 膨胀率 等 4 个指 标 , 很 不 全 面 , 综 合得分 为 此 分 , 比世 界
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2年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1-11-15 16: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3年2月18日1992年,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空前高涨,改革开放的步伐全面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使我国经济在九十年代再上新台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623亿元,增长9.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7%。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货币投放增长过猛;交通运输更加紧张;城市物价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高。
一、农业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1992年,全国农村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
全年农业增加值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2%。
农作物结构有所调整,优质粮比重提高。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44258万吨,比上年增产740万吨,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棉花生产受干旱、虫害的严重影响,减产较多;油料产量基本持平;甘蔗、烤烟产量创新纪录;蔬菜、水果生产再获丰收。
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农业用地被占用过多,农业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1992年比上年增长%粮食 44258 万吨 1.7棉花 452.8 万吨 -20.2油料 1640 万吨 0.1其中:油菜籽 765.3 万吨 2.9甘蔗 7252 万吨 6.8甜菜 1501 万吨 -7.9黄红麻 61.9 万吨 20.7烤烟 314.2 万吨 17.8蚕茧 67.3 万吨 15.2茶叶 55.9 万吨 3.1水果 2400 万吨 10.3林业生产建设和绿化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2年2月28日1991年,我国各族人民坚决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体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改革开放迈出较大步伐,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好转,人民生活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社会安定,为实现“八五”计划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初步统计,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三产业5331亿元,增长5.3%。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结构调整进展较慢,经济效益不高,财政困难大。
新的一年,巩固、发展治理整顿成果和深化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农业1991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经过举国上下一致抗灾救灾,仍夺得了农业生产的较好收成。
全年农业总产值8008亿元,比上年增长3%。
其中,种植业增长0.9%,林业增长7.8%,牧业增长6.1%,副业增长1.8%,渔业增长6.7%。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略有减产,但仍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棉花大幅度增产,油料、糖料、烤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蔬菜,水果生产又获丰收。
但农产品流通体制还不完善,农业发展不稳定问题依然存在。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1991年比上年增长%粮食 43524 万吨 -2.5棉花 566.3 万吨 25.6油料 1638.3 万吨 1.6其中:油菜籽 743.6 万吨 6.9甘蔗 6630.3 万吨 15.1甜菜 1632.7 万吨 12.4黄红麻 50.8 万吨 -30.0烤烟 269.8 万吨 19.4蚕茧 53.4 万吨持平茶叶 54.6 万吨 1.1水果 2158.4 万吨 15.2造林绿化事业成绩显著。
1991年,全国造林面积8260万亩,比上年增长5.8%。
防护林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展开,“国家造林项目”速生丰产林建设开始全面实施。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及相关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
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
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
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
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
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1978年-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9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9150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4亿元,增长7.6%。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401元,比上年提高6.9%。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全国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3亿元,增长2.9%;税金总额308亿元,增长13.4%。
施工面积1310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0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8705万平方米,减少3539万平方米。
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房地产开发投资3580亿元,增长12.6%。
房地产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较快。
全年经济适用房投资791亿元,竣工面积5506万平方米。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
全年出生人口1991万人,出生率为16.03‰;死亡人口807万人,死亡率为6.50‰;全年净增人口1184万人,自然增长率9.53‰,比上年下降0.53个千分点。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4810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37942万人,占30.4%;乡村人口86868万人,占69.6%。
0-14岁人口比重为25.7%,15-64岁人口比重为67.6%,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7%,老年人口达到8375万人。
家庭户平均户规模为3.63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5.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实际增长4.3%。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4亿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8.1亿平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4亿元,增长3.5%,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6770亿元,增长10.8%,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328亿元,增长8.2%,比重上升l.7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2年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1-11-15 16: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3年2月18日1992年,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空前高涨,改革开放的步伐全面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使我国经济在九十年代再上新台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623亿元,增长9.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7%。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货币投放增长过猛;交通运输更加紧张;城市物价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高。
一、农业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1992年,全国农村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
全年农业增加值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2%。
农作物结构有所调整,优质粮比重提高。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44258万吨,比上年增产740万吨,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棉花生产受干旱、虫害的严重影响,减产较多;油料产量基本持平;甘蔗、烤烟产量创新纪录;蔬菜、水果生产再获丰收。
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农业用地被占用过多,农业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1992年比上年增长%粮食 44258 万吨 1.7棉花 452.8 万吨 -20.2油料 1640 万吨 0.1其中:油菜籽 765.3 万吨 2.9甘蔗 7252 万吨 6.8甜菜 1501 万吨 -7.9黄红麻 61.9 万吨 20.7烤烟 314.2 万吨 17.8蚕茧 67.3 万吨 15.2茶叶 55.9 万吨 3.1水果 2400 万吨 10.3林业生产建设和绿化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1992年,全国造林面积8897万亩,比上年增长6%。
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国家造林项目和速生丰产林建设深入展开,森林覆盖率继续上升。
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如下:1992年比上年增长%猪牛羊肉 2933 万吨 7.7其中:牛羊肉 300 万吨 10.3牛奶 501 万吨 7.8绵羊毛 24.7 万吨 2.9肉猪出栏数 3.48 亿头 5.8猪年末数 3.85 亿头 4.2羊年末数 2.06 亿只持平大牲畜年末数 1.34 亿头 1.7渔业生产再创历史纪录。
全年水产品产量1546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其中淡水产品产量增长12.1%,海水产品产量增长16.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1992年末全国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2亿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6%;大中型拖拉机75.8万台,下降3.3%;小型和手扶拖拉机742.3万台,增长1.6%;载重汽车65.4万辆,增长6%;排灌动力机械7359万千瓦,增长1.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947万吨,增长5%;农村用电量1107亿千瓦小时,增长15%。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继续扩大。
农村经济持续全面发展。
1992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全年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等非农产业经济比上年增长36.9%,占农村经济的比重进一步上升。
二、工业和建筑业1992年,全国积极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工业改革向广度、深度发展,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市场机制作用增强,加上投资需求的迅速回升,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高速增长。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3%。
集体、“三资”企业生产迅速发展。
在全部工业中,集体所有制增长28.5%;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企业增长48.8%;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增量占全国新增工业增加值的61%。
沿海地区生产增长明显快于内地。
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7个地区新增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新增工业增加值的60%。
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活力有所增强。
全年国有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4%;大中型工业增加值增长15.5%。
全年轻工业增加值5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9%;重工业增加值5069亿元,增长20.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增长。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1992年比上年增长%化学纤维 208.3 万吨 9.1纱 490 万吨 6.3布 185 亿米 1.8机制纸及纸板 1590 万吨 7.5糖 815.5 万吨 27.4原盐 2813 万吨 16.7卷烟 3288 万箱 1.9合成洗涤剂 161.6 万吨 10.6彩色电视机 1314 万部 9.1家用洗衣机 712.7 万台 3.7家用电冰箱. 475.3 万台 1.1能源生产总量 10.67 亿吨 1.8(折标准燃料)原煤 11.1 亿吨 2.1原油 1.42 亿吨 0.5发电量 7470 亿千瓦小时 10.3钢 8000 万吨 12.7钢材 6534 万吨 15.9十种有色金属 293 万吨 13.1水泥 3.04 亿吨 20.3木材 5580 万立方米 -3.9硫酸 1396 万吨 4.7纯碱 450.6 万吨 14.5化肥(折纯) 2099 万吨 6.1化学农药 28.4 万吨 11.3发电设备 1312 万千瓦 12.7金属切削机床 21.2 万台. 29.1汽车 108.2 万辆 51.5拖拉机 6.3 万台 19.2工业经济效益扭转了前几年持续滑坡的趋势,逐步回升。
1992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上年的84提高到89。
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由95.3%提高到95.5%;资金利税率由9.7%上升为10.1%;成本利润率由4.1%上升为4.7%;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1.55次加快到1.62次;工业净产值率由26.9%上升为27%;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净产值计算)提高19.5%。
但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依然较低,产成品资金占用较多,国有企业亏损面还比较大。
建筑业生产迅速发展。
1992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和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明显加快。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全面回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0.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亿平方米,增长2.5%。
企业亏损面由上年的15.9%下降为13.9%;资金利税率由5.5%上升为6%。
建筑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
地质勘查成果显著。
1992年地质勘查行业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851万米。
新发展矿产地171处。
有32个矿种新增探明储量,其中比上年增幅较大的有:天然气增长182%,铜矿增长199%。
三、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2亿元(计划管理口径为7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7.6%,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第二个高峰。
其中国有单位投资5106亿元,增长40.7%;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1233亿元,增长76.7%;居民个人投资1243亿元,增长5.1%。
但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偏大。
全年国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开工5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8.9万个,比上年增加1.4万个;其中百万元以上项目1.2万个,增加1568个。
全社会在建项目总规模27900亿元,增长49%,超过了年度投资完成额的增幅。
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6%;更新改造投资1419亿元,增长38.6%;商品房建设投资485亿元,增长93.5%;其他投资291亿元,增长22.1%。
从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214亿元,增长52.2%。
国有单位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3.6%上升为38.2%,其中运输邮电业投资比重由14.4%上升为16.4%。
但第二产业中的能源工业投资比重由28.3%下降为24.9%;原材料工业投资比重由15.7%下降为14.9%。
重点建设取得新成绩。
1992年全国建成投产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115个,大中型项目单项工程120个;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121个。
建成投产的重大工程主要有: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矿新增年采煤能力700万吨、吉林白山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30万千瓦、上海石洞口二电厂新增装机容量60万千瓦、全长652公里的大同至秦皇岛铁路、全长2800公里的南部沿海光缆干线工程、年吞吐能力160万吨的宁波北仑港二期工程以及成都无缝钢管厂、河南中原制药厂等。
全国基本建设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开采2065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223万千瓦、石油开采1513万吨、天然气开采15亿立方米(石油开采和天然气开采含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增加的能力)、铁矿开采125万吨、木材采运22亿立方米、水泥190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运营里程476公里、铁路复线交付运营里程323公里、电气化铁路939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4526万吨、新建公路2376公里。
四、交通邮电交通运输邮电生产保持全面增长。
全年增加值为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9.1%。
但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加剧,铁路运输更加紧张;公路运输因运价比例不合理及路况标准低,影响运输优势的发挥;水运技术状况差,运输能力不足,港口压船、压港现象加剧。
各种运输量完成情况如下:1992年比上年增长%货物周转量 29059 亿吨公里 3.8铁路 11620 亿吨公里 5.9公路 3500 亿吨公里 2.0水运 13300 亿吨公里 2.5空运 13.5 亿吨公里 33.7管道 625 亿吨公里 0.6旅客周转量 6759 亿人公里 9.4铁路 3150 亿人公里 11.5公路 3030 亿人公里 5.5水运 180 亿人公里 2.0空运 399 亿人公里 32.5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5.9 亿吨 10.9邮电通信事业加快发展。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42%,其中特快专递、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等业务增长幅度在60%以上。
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发展明显加快,进入长途电讯网的市、县已达到1400个,比上年增力330个;市内程控电话达900万门,增加332万门,占市内电话的比重由上年的55.2%提高到67.4%。
近年来邮电通信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通信能力不足依然突出。
五、国内商业和市场物价国内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
1992年,流通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购销两旺。
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