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七年级历史民族外交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民族外交知识点为了更好地了解七年级历史课程中所涉及的民族外交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民族外交的概念民族外交是指由国家政府进行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和交往的活动。
在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民族外交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历史、文化差异等。
二、中国的历史民族外交概览在中国历史上,民族外交属于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在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和国际社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明朝时期,中国的海外领土探索使中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近代以来,中国在民族外交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机遇,例如中国的开放政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三、中国历史上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中国在历史上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和平解决问题,避免使用暴力和战争等行为。
比如,在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中,中国注重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和各国的平等和互相尊重等原则,并且与国际社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四、中国的现代民族外交现代中国的民族外交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一个持续增长的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积极发展和维护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与国际社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中国强调比方以和平和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五、总结民族外交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保障国家利益非常重要。
在中国的历史和现代,中国通过维护和平、稳定和友好的关系,已经为推动国际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3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三、鉴真东渡
看书自学鉴真东渡一部分内容,结合
鉴真东渡图:
⑴说说鉴真东渡的经过,他有哪些优
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⑵鉴真为什么被称为“天平之甍”?
鉴真东渡
鉴真
(688~763年)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 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 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 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 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 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 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玄 奘
二、玄奘西行
你知道玄奘“去西天 取经”的历史事实吗?
玄 奘
盛唐时,中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与外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与唐朝建立经 济文化联系的国家很多,主要有:新罗、日本、天 竺、中亚诸国、波斯、大食。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 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天竺:即指今天的印 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 哪些贡献?
1、传布佛教(律宗初祖) 2、介绍医药知识、建筑 艺术、书法绘画等(天 平之甍)
鉴真坐像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
真
赠送鉴真塑像
2008年5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奈良会见日本 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并赠送鉴真塑像。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 步 辇 图 》
上图中哪一位是吐蕃使者禄东赞?你判 断的依据是什么?
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现在的布达拉宫
如果你跟随文 成公主入藏,你 能帮她做哪些有 益于吐蕃的事?
你认为文成 公主入藏有何 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民族与外交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处理方式:1、和亲(联姻):唐朝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中期,唐朝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
作用: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战争:①秦朝: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统南疆,兴修灵渠。
②汉朝: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使西北边郡得到安定;③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结果辽宋议和(澶渊之盟),夏宋议和,民族政权并立。
④清朝时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3、册封:清朝: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4、设置机构(官职)①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②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③元朝政府设置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加强对西藏和琉球的管辖。
④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⑤乾隆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维护了祖国统一。
⑥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1884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
作用: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
5、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措施: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学汉礼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特别提示:元朝民族融合的突出表现即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二)边疆管理:1、西藏(1)唐朝: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吐蕃采取和亲方式,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加强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金城公主入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
(2)元朝: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知识归纳--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平、友好、互利形式具体事例和亲①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西汉中期以后,为密切汉匈关系,昭君出塞②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会盟议和①9世纪,吐蕃与唐朝会盟,史称为“长庆会盟”②1005年初,宋辽澶渊之盟。
约为兄弟之国③1044年,夏宋订立和议,夏对宋称臣④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南宋皇帝向金称臣,史称为“绍兴和议”经济文化交流①汉朝:与西域、匈奴进行物种和技术交流,开展互市贸易②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③两宋:通过互市和榷场的形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④明朝:鞑靼俺答汗与明互市,修建呼和浩特城⑤清朝: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得到进一步开发册封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②清朝顺治皇帝赐“达赖喇嘛”封号;康熙赐“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通贡指贡品赏赐。
如靺鞨族对唐朝的纳贡;宋朝给辽、西夏、金的岁币设置管辖机构①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保护商旅往来,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②唐太宗征服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③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④元朝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行政区域,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⑤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⑥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性质主要内容具体事例民族掠夺战争这是把掠夺其他民族的财富作为民族交往的经常方式和财富积累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为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民族的掠夺匈奴与秦汉之间,突厥与唐朝之间,契丹、女真、党项与宋朝之间,蒙古与宋朝、明朝之间等都发生过这样的战争民族征服战争这是一个民族政权为征服其他民族政权进行的战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朝灭南宋族的灭亡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这是中央政权巩固统一、反对分裂的战争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贵族的叛乱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金反对辽、蒙古反对金、后金反对明朝的战争抵御外族侵略的自卫战争国内民族抵御外国民族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政府对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原因和目的(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中考历史总复习:民族交往与中外交流
中考历史总复习:民族交往与中外交流1、两汉时期:(1)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
(2)东汉:73年班超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奴役,西域和汉王朝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3)丝绸之路的兴盛:从西汉至隋唐的千余年间,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手工艺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代罗马)。
丝绸之路是古代联系中国同西亚、南亚以及欧洲的主要途径,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2、唐朝(1)民族政策:唐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建立“羁縻州”。
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的特色。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
(3)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外来居民由西域商人、中亚艺人、日本遣唐使、天竺的高僧等。
(4)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
后带回佛经600多部,撰成《大唐西域记》。
(5)鉴真东渡:受日本僧人邀请,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积极传播佛教,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还积极传播唐朝先进文化,被誉为“天平之甍”。
(6)日本遣唐使十多次到中国来学习交流,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3、明朝(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政府派郑和七次下西洋。
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2)外国贡使明初外国贡使入贡,允许附载商货贸易,但有相当严格的限制。
明中叶以后,贡使制度逐渐衰落下去。
(3)传教士东来明朝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开始东来。
在传教的同时,也将一些西方科学传入中国。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同时也将中国一些儒家经典传播到西方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课件
同步训练
1.“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
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C) A.唐玄宗时期 C.唐太宗时期
B.唐高祖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4.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 的特点是( C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 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D ) A.汉族与南诏 B.汉族与回纥 C.汉族与鲜卑 D.汉族与吐蕃
12.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 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 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D )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曾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
梁”。他是 ( B ) A.张骞
B.玄奘
Hale Waihona Puke C.鉴真D.晁衡16.《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 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 的天竺指今天(B ) 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
18.他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
佛经657部;回国后又潜心译经20余年,翻译经纶75部
1 335卷。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千古一人”;鲁迅先生
2.鉴真东渡: (1)时间: 12_唐__玄_宗__时。 (2)目的:去日本弘扬 13__佛__法__。 (3)贡献:对中日 14__经__济__文_化___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4)鉴真死后葬在 15__日_本___,日本的 16__唐__招__提__寺__内安 放着他的坐像。
初中历史的中华民族合作知识总结
初中历史的中华民族合作知识总结中华民族合作是中学历史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它描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本文将总结中华民族合作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中华民族合作是指中华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这种合作与交流体现了中华民族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的传统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
历史背景方面,中华民族合作始于远古时期,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夏、商、周等古代朝代时期,中央政权与地方豪强、各类部落之间形成了统一与合作的关系,实现了中央政权的巩固与治理。
而在秦汉时期,中央政权通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整合了各个地区的力量,形成了统一的政权体系。
在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央政权的衰弱和北方民族的入侵,中华民族合作经历了分裂状态,但南北各朝在文化与经济方面仍有一定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南北朝的统一和唐宋时期的繁荣,中华民族合作又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商品交换与文化传播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明清时期,中央政权的衰弱导致中华民族合作再度陷入分裂状态。
不过,在这个时期,地方民族抵抗中央政权的施加力量、保护自身民族利益的意识逐渐形成。
这种抵御与保护主义对今天的民族认同与民族自尊心的强化具有启示意义。
总结中华民族合作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在政治方面,中华民族合作体现为各地区、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支持与合作。
中央政权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保障各地区和民族的权益,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各地区、各民族则依法依规支持中央政权的决策和措施,共同建设和维护国家的统一。
在经济方面,中华民族合作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
各地区对外开放,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同时,中央政权通过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融合和共同发展。
九年级历史中外交流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中外交流知识点历史中外交流知识点在九年级历史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各个时期历史中的中外交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包括了中外文化交流、外交关系、贸易以及人物之间的交往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背景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下是九年级历史中外交流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古代中外交流古代中外交流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丝绸之路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与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有力推动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洲、西亚等地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
中国以丝绸、瓷器等商品为主要出口品,而西方则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丰富的中国商品和文化。
2. 佛教的传入佛教的传入是古代中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通过贸易商人和外交使者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哲学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汉代与匈奴在汉朝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的匈奴帝国进行了频繁的往来。
通过外交手段,汉朝达到了与匈奴的和平相处,实现了边境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二、近代中外交流近代中外交流主要是指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和交往,其中包括了近代的外交关系、贸易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
1. 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使中国失去了主权和独立,丧失了对外交往的控制能力,严重削弱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2.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场重要战争,也是中西交流的一个关键点。
战争导致中国贸易受到限制,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3.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开启了新的阶段。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并积极传播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三、现代中外交流在现代中国,中外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
中国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通过各种外交手段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1. 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合作的重要倡议。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和同为一家”1.民族政策:”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开明的民族政策。
2.天可汗:唐太宗被西北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含义: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南诏政权表示”永无离贰”3.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⑴吐蕃的风俗习惯:①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③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⑵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其仰慕中华文明,向唐求亲。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金城公主入吐蕃:8世纪中期,唐中宗时,唐又将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吐蕃赞普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二、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玄奘西游: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域及中亚诸国,到达天竺研习佛法。
2.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一)知识结构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我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数民族结合成的多民族国家。
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存在中原地区的炎帝族、黄帝族,东方地区的夷族和南方的蛮族,后来炎黄融合,逐步形成夏商时期的华夏族。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他各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边地的开垦。
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两汉经营边事,如反击匈奴、派人出使西域、在西南地区设郡等,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周边各族与汉族的交往及战争关系,表明各族日益摆脱了闭塞状态。
秦汉开创了中国两千多年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三国时蜀汉与南中少数民族、孙吴与山越族加强了联系,促进了当地的开发。
东汉以来,西北边睡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氏、羌陆续内迁,与汉人杂居,并分别建立十六国政权。
各国彼此攻战,但民族融合却加强了。
为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禁旧俗,行汉化,促进了鲜卑族及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次高潮,这为隋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
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管理机构等方式加强了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第二次高潮。
明朝与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清承明制,所不同的是清有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清朝努力经营边疆,使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获得较大发展,国家统一更加巩固。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多民族融合的开始:华夏族(汉族的前身);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它各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标志着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已初步建立,标志着以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开始成立。
初中历史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总结中外文化交流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在文化方面的互动与交流。
在初中历史中,中外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中外文化交流的知识,不仅能够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还可以拓宽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下面就是初中历史中外文化交流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意义文化交流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通过语言、宗教、艺术、传统、习俗等方式交流和传播文化的行为。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在于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二、汉字和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 汉字的传播:汉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具有独特的形象表达方式。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汉字通过历史的演变和传承,成为东亚国家的主要文字,如日本的汉字、韩国的汉字。
2. 汉语的传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并将其作为第二语言,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三、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贸易、宗教、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1. 文化传播: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文化产品通过这一交通线路流入中亚、南亚、欧洲等地,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的文化。
2. 宗教交流:丝绸之路也是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经过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播,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体系。
四、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1. 儒家思想的传播: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各国,深刻影响了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2. 佛教的传播:佛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丝绸之路的传播,佛教传到了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深刻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文化与思想。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点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一)秦朝: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1、周边民族:①东北夫余、乌桓;②北方匈奴;③西北羌、氐;④南方夷、越。
2、管理机构: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3、民族关系(边疆治理)①北逐匈奴,修筑长城;②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二)汉朝1、管理机构:设立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2、民族关系(边疆治理)(1)北方①汉初对匈奴和亲政策。
②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③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④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
后刻铭燕然山。
(2)西域①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
②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3)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3、边疆政策:屯戍政策。
(1)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移民屯田;(2)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一)隋唐1、背景: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
2、中央管理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1)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
(2)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3、隋朝的民族关系①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各族先后归附。
②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统治。
589年,百越首领冼夫人迎接隋军统帅韦洸(guang )进入广州,她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④加强与流求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4、唐朝民族关系(1)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
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密切联系。
(2)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与吐蕃:①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②会盟: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4)与南诏: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初中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提纲整理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唐朝的民族关系1、概述:①总体特征:比较融洽②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③影响:各族人民拥戴唐太宗为“天可汗”,也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君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可汗”成为唐朝皇帝的专有称呼。
2、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藏:a.过程: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b.影响: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深受西藏人民的爱戴。
②金城公主入藏:a.经过: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b.影响:此后一百多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3、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除吐蕃外,唐朝中央与其他少民族的联系也很紧密,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八百多个府、州、县。
3、民族融合的形式:(1)民族迁徒。
(2)联合斗争。
(3)友好交往。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5)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6)兼并战争4、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大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国家空前繁盛。
5、唐朝的对外交往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交往表现: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
(1)玄奘西游:a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掌握佛教理论。
翻译佛经。
撰写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b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求取真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好学不倦(2)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等带回日本。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建筑:唐招提寺、平安京。
文字: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
服装:和服(隋服、唐装)。
节日: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七夕、重阳等。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要内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注重与他国的友好往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据国情,也实行过不同的对外政策,我们在此紧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望对同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一、知识链接(一)民族关系1、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主要措施:迁都洛阳,以利对中原的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
改汉姓、穿汉服、讲汉语、用汉制、习汉礼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⑴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⑵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
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多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夫妇二人为促进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密切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增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做出了贡献。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改为辽。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后辽军大举攻宋,辽宋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连年与宋交战,后来,双方议和。
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
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金军继续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是这一时期杰出的英雄人物。
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蒙古、汉族、契丹、女真等各族人民交错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9、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 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 为纪念文成公主人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 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 正确的是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吐 蕃
西突厥: 唐太宗时, 征服高昌,设安西 都护府; 唐高宗时,大败西 突厥; 武则天时,设北庭 都护府。
东突厥: 贞观年间, 大败,唐俘 获颉利可汗 设都督府管 辖。
唐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武则天设北庭 都护府
唐太宗设安西 都护府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 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 仁。这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实战演练:
1.唐朝皇帝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并被北方各族 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唐朝时,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出现“回鹘衣装回 鹘马”的景象,说明了: • A.汉族人被回鹘人同化 • B.汉与回鹘两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很密切 • C.大量回鹘人来到中原生活 • D.当时汉族人穿少数民族服饰成为一种时尚
(3)我们从上述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
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 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1、唐朝民族政策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 示? 启示我们要维护民族之间的关系除了要坚持民族平 等的原则,还要互相往来,要有付出。 2、你知道,国家在处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中,采 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吗? 政治上 (1)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民族政 策。 (2)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 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3)坚持宗 教政策。 经济上 (4)西部大开发 (5)财政支持 (6)发 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助
中考专题复习三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对边疆的管理
一、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简史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及影响
元朝
清朝
新中国
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宗教和事务,西藏正式 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1、顺治、康熙分别赐予 “达赖喇嘛”、“班禅 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 禅的册封制度。 2、1727年,清朝雍正帝时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 央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乾隆时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决西藏问题的基本 方针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
2.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特点:①团结、友好是主流。②中心内 容是先进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封建化, 经济上的农耕化的影响。③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国家统一,国家 统一促进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 之一。④各民族特点、优点的融合,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了中华 民族这个统一体。 3.民族融合的意义: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 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①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如秦、汉、 唐、元、明、清各朝。②统治政策的强制推进。如北魏孝文 帝迁都洛阳以及学习汉族先进文化。③政权之间的和好作用。 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④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压迫、反 抗剥削的斗争。⑤物质和文化的交流。⑥民族间杂居并互通 婚姻,巩固了民族融合等。
唐朝
清朝
平定准噶尔叛乱及大小和卓叛乱;左宗棠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收复了新疆。
四、其他地区的管理: 1、1685——1687年,清军两次围攻雅克萨,迫使沙俄与清 朝在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立了黑龙 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2、明成祖时期,实行改土归流管理西南地区,雍正帝时大 规模推行,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
七年级历史民族融合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民族融合知识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七年级的历史教育中,民族融合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民族融合的知识点。
一、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1. 赵佗对少数民族的宽容赵佗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君主,他极力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宽容使得赵国广泛吸收了各自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融合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局面之一。
唐代,吐蕃人松赞干布娶了中国唐朝的文成公主为妻,推动了汉藏文化的融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
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1. 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历史传说中,三皇五帝时期是最早的华夏时期,这时期的王位以轮流为原则,不分民族、突破了种族局限,这是中国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契机之一。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原文化被推向了新疆、西藏等地,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文化的多元化。
这也促使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形成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继承1. 民族节日的文化传承民族节日是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载体,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例如“射虎节”、“三月三”、“马衔节”等。
这些节日的文化意义渗透到了民族饮食、服饰、民俗等多个方面,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途径。
2.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保护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了维系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工作。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推动了多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结语以上是关于七年级历史民族融合知识点的介绍,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认识和理解民族融合,推动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实现多元化的进步。
中华书局版初一历史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学习目标: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活动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朝、日遣唐使1、朝鲜与中国的交往:在唐朝,我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比如朝鲜半岛上的___________向中国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在所有留学生中。
____________的人数是最多的。
2、日本与中国的交往:从_________起,日本人就派人到中国学习。
唐朝时,先后派出的遣唐使有_________次。
除了使节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
他们把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风俗习惯带回国内,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是中日______________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鉴真是______________时期的高僧,应日本僧人邀请,决定东渡日本,弘扬___________。
鉴真东渡日本,除了传授佛教外。
还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知识,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点三:玄奘取经唐朝时,中国有很多僧人去天竺求经,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
玄奘在天竺的佛学中心________________研习佛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玄奘返回长安后,撰写了________________一书,为后世研究这些地区的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资料。
知识点四: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王朝之一,我国的唐朝为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活动二:合作探究1、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七年级历史民族交往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民族交往知识点
在世界历史上,各种民族之间的交往是非常常见的。
在中国历
史上也不例外。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历史课程中涉及到的民
族交往相关知识点。
一、古代中华的民族交往
在古代,中华民族和其他各个民族之间进行了许多次的交往。
其中,汉朝时期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
汉朝皇帝积极地推
进中外各族的交往,加强了中国与其他民族各自的繁荣发展。
二、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华和西方之间的重要商贸通道。
它连接了
欧洲与亚洲,促进了两大区域之间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千百
年来,此路上的商人和旅行者不断往来,把中华文化带给了西方,也把西方文化带给了中国。
三、元明时期的民族交往
在元明时期,外族掌握了中国的政府,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蒙古人的统治让汉文化和草原文化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融合,它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清朝时期的民族交往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持续加强。
清朝与蒙古、俄罗斯等国的多次交流促进了其经济、文化的发展。
总结
历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民族交往历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在研究历史过程中注意到种族的交往已经超越了钱财的流通和规则的通关,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讲述和研究历史,可以加深我们对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理解,进而促进全球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初中历史文化交融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文化交融知识点归纳人类历史是一部充满文化交融的宏伟史诗。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文明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交融。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历史和文化交融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些初中历史文化交融的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古代中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终点,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东南亚、欧洲等地建立了密切的贸易联系。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使得许多文明相互借鉴、交流和融合。
例如,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中亚和东南亚地区。
此外,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也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易品,对其他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欧洲文艺复兴与文化交融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一次对古典文化的再次发现和追求。
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艺术家、学者、科学家们热衷于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文学和哲学。
他们从古典文化中吸取灵感,创造了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和科学发现。
这场文化运动不仅影响了欧洲,同时也通过殖民扩张传播到了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
欧洲的航海探险与殖民扩张,不仅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也促进了文化交融。
三、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传播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也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体系。
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文化的交融起着重要作用。
早期的伊斯兰帝国通过军事征服和贸易传播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的科学、数学、医学和哲学等知识在这个时期传到了欧洲,并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阿拉伯的文学、艺术和建筑等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中世纪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融在中世纪日本的平安时代,中国的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的皇室和贵族学习了中国的儒家经典,采用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
汉字和汉文化的传入使得日本发展了自己的文字和文学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一、和同为一家
1.民族政策: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开明的民族政策。
2.天可汗:唐太宗被西北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含义: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南诏政权表示永无离贰
3.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⑴吐蕃的风俗习惯:①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③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⑵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其仰慕中华文明,向唐求亲。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3)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金城公主入吐蕃:8世纪中期,唐中宗时,唐又将金
城公主嫁入吐蕃,吐蕃赞普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二、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包括学问僧、留学生、专业技术人员)
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玄奘西游: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域及中亚诸国,到达天竺研习佛法。
2.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
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