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2)

合集下载

七上语文《狼》练习题含答案

七上语文《狼》练习题含答案

《狼》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是_______(填朝代)著名的文学家。

二、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三、重点字词解释。

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 2.一狼仍从.________________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屠大窘.________________5.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6.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_____7.苫.蔽成丘 ________________8.弛.担持刀 ________________9.眈眈..相向 ________________10.一狼径去.________________11.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屠暴.起 ________________ 13.又数刀毙.之________________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5.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17.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四、词类解释1.一词多义:①以:投以.骨 ________________ 以.刀劈狼首_______________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②止:止.有剩骨________________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________________③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________________ 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④意: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________________⑤敌: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 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弛.担持刀________________②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③一狼仍从.________________④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3.词类活用:①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②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③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④一狼洞.其中 ________________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五、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缀行(zhuì)大窘(jiǒng)B. 眈眈(dān)狼亦黠矣(xiá)C. 目似瞑(mín)顷刻(qīng)D. 假寐(mèi)诱敌(yò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无精打彩异想天开即物起兴引经距典B. 扣人心弦津津有味气喘吁吁大惊小怪C. 力挽狂澜炉火纯青若无其是哄堂大笑D. 张驰不定呼朋唤侣悠游自在龙吟凤岁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就此事件,我新华社________发表声明。

(2)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________。

(3)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_一下。

A. 受权原型引见B. 授权原形引荐C. 授权原型引见D. 受权原形引荐4.下列句中下划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 其一犬坐于前D.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5.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 一狼洞其中(柴堆)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 屠自后断其股(狼)6.下列句中下划线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与儿女讲论文义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 恐前后受其敌7.下边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其一犬/坐于前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B.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C. 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9.解释有误的是()A. 从:跟从,跟随。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顾. 野有麦场 顾()②一狼洞. 其中 洞()③止. 露尻尾 止()④屠自后断其股. 股()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目似瞑,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1.回头看;打洞;只是;大腿2.①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启发: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试题2: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2.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答案:1.C(其:代屠户)2.狼,试题3: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狼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甲】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蒲松龄《狼》)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骨已尽矣山穷水尽筋疲力尽弹尽粮绝B.顾野有麦场相顾无相识顾此失彼奋不顾身C.以刀劈狼首首当其冲首屈一指蓦然回首D.盖以诱敌以其境过清学以致用不以为然11.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理解:这只狼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意在迷惑屠户,为另一只狼的'偷袭作掩护。

【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狼)打算由通道进入从背后攻击屠户。

理解:狼柴堆打洞想趁屠户不备从背后攻击的行为,体现了狼的凶狠残暴。

狼阅读答案:(三)(共7分)10.答案:A(2分)11.答案:[乙](2分)12.(1)答案:天地间的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人不应杀害它们。

(2)答案:当人的生命受到虫兽威胁时,应当果断反击。

(3分。

前一小题2分,后一小题1分)狼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二」【20xx・西藏自治区】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阅读试卷及答案

《狼》阅读试卷及答案

《狼》阅读测试卷及答案蒲松龄【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基础知识题】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大窘.()狡黠.()苫.蔽()眈.眈()积薪.()弛.担()目似瞑.()意暇.甚()尻.尾()假寐.()变诈.()二、填空。

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

课文选自他的集《》。

“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惧狼→ ()→ ()4. .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顾.野有麦场()2.止.有剩骨()3.屠自后断其股.()4.意暇.甚()5.盖.以诱敌()6.其一犬.坐于前()7.一狼洞.其中()8.意.将隧入()【阅读理解】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2、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3、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4. 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5.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6.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7.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8、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9.全文表现了狼的那些特点?参考答案:【基础知识题】一. zhuìjiǒng xiáshàn dān xīn chímíng xiákāo mèi zhà二. 1.蒲松龄清小说《聊斋志异》书房记述奇异的事2.最后一节3. 遇狼御狼杀狼4. .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狈为奸三. l.看见2.只3.大腿4.神情,态度5.原来6.像狗一样7.打洞8.打算【理解阅读】1.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陵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狼》阅读训练 (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狼》阅读训练  (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七(上)《狼》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0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由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缀.行甚远( ) (2)顾.野有麦场(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一御狼一一惧狼一一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狼》知识点梳理译文: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突然来了一匹狼,窥视屠户担子里的肉,口水似乎都要流出来了,跟着走了几里路。

屠户很害怕,就拿出刀来给狼看,狼稍微后退了几步。

等到屠户要跑的时候,狼又跟上来了。

屠户没有办法,心里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姑且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

于是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

狼于是停下来,屠户随即回家。

第二天黎明,屠户前去取肉,远远地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像人吊死的样子,大吃一惊。

他小心地走近,原来是一条死狼。

抬头来仔细一看,只见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像鱼咬住了鱼饵一样。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二、读准字音缀(zhuì)窘(jiǒng)苫蔽((shànbì)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 寐(mèi)少时(shǎo)积薪(xīn)奔倚(yǐ))少时(shǎo)顷刻(qǐng)变诈(zhà)三、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四、字词分类整理1、一词多义: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③止:止有剩骨(仅、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狼不敢前(动词,上前)⑥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名词)3、古今异义:①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狼》阅读理解题基础知识题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大窘()狡黠()苫蔽()眈眈()积薪()弛担()目似瞑()意暇甚()尻尾()假寐()变诈()二、填空。

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

课文选自他的集。

“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这部短篇小说集里的故事,大多是通过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一屠晚归屠:2.缀行甚远缀: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驱:故:4.屠大窘窘:5.恐前后受其敌恐:敌:6.顾野有麦场顾7.苫蔽成丘苫蔽:8.弛担持刀弛:持:9.眈眈相向眈眈:10.少时,一狼径去少时:径去:11.其一犬坐于前犬坐:12.目似瞑,意暇甚瞑:暇:13.屠暴起暴: 14.又数刀毙之毙:15.方欲行方: 16.一狼洞其中洞:1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18.止露尻尾尻:19.狼亦黠矣黠:2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几何:21.乃悟前狼假寐寐: 22.屠自其后断其股股:23.担中肉尽尽: 24.前狼又至:25.积薪: 26.屠乃奔倚其下乃:倚:27.久之: 28.盖以诱敌盖:29.顷刻: 30.止增笑耳耳:三、解释一词多义现象:1.止①止有剩骨止:_____2.意①意暇甚意:_____②一狼得骨止止:_____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意:___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敌:_____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____②盖以诱敌敌:_____②狼不敢前前:____5.之①又数刀毙之之:_____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_____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___④复投之之:_____(1)诫:(2)书:(3)君子:(4)行:(5)静: (6)以: (7)修身 : (8)养德: (9)淡泊: (10)无以: (11)宁静:(12)致远: (13)广才: (14)淫(yín)慢: (15)励精: (16)险躁: (17)治性: (18)驰: (19)意与日去: (20)遂:(21)枯落:(22)多不接世:(23)穷庐: (24)将复何及:(25)志:非志(26)学:无以成学淡泊明志才须学也四、划分朗读音节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五、翻译下列句子1、屠惧,投以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6)

种动物,还有着象征意义,指的是现实社会中的邪恶势力,作者用屠夫的遭遇告诉我们,面对恶势力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妥协退让,而要勇于斗争,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敢去战胜恶势力。

所以狼的故事并不只是一个笑料,而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点睛】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

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优秀8篇)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优秀8篇)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优秀8篇)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篇一教师寄语:对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最后取得胜利。

学习目标:1.掌握“顾、苫蔽、洞”等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2.熟读背诵课文。

3.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缀行甚远()②一狼仍从()③屠大窘()④顾野有麦场()⑤积薪其中()⑥苫蔽成丘()⑦目似暝()⑧又数刀毙之()⑨一狼洞其中()⑩止露尻尾()○11乃悟前狼假寐()○12狼亦黠矣()2、翻译下列句子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理解探究3、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4、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合作释疑5、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6、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课内精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冥,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只漏尻尾。

屠自断其后,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1)一狼径去()(2)其一犬坐于前()(3)一狼洞其中()(4)盖以诱敌()(5)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久之,目似冥,意暇甚b又数刀毙之c问之,鬼曰:“我是鬼” d恐其变化,唾之9、“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b 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10、本段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拓展迁移阅读文段《感恩狼》,完成习题。

感恩狼黄山那是1964年10月的一天。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优秀4篇)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优秀4篇)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优秀4篇)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篇一教学内容:狼授课教师:甘肃省临泽县平川中学崔爱萍资源来源:远教IP资源授课模式:模式二一、关于教材:(一)、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朗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4、理解句意、文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日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情感态度目标: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四)、教学难点1、理解句意、文意。

2、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教学内容: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物形象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三、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讲授法、演示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四、关于教具:课件:《狼》朗读。

蒲松龄介绍。

问题设置。

剧情动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带”狼”字的成语谚语或故事。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七、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自读——听读——研读————口述)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整体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字词句的解释,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狼》蒲松龄练习题及答案

《狼》蒲松龄练习题及答案

《狼》蒲松龄阅读题及答案1.文中第一段都向我们交代了哪些信息,请概括回答。

2.文章虽然短小,但人物性格却非常鲜明生动,请结合原文,至少说出屠户的两个性格特点。

3.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说一说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从全文来看,故事中的狼主要有何特点?试概括出来。

5.根据屠夫分别杀掉前狼与后狼的经过,谈一谈体现了屠夫的什么特点?6.在与狼的较量中,“屠夫”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7.翻译句子(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1)遇狼时做好防御,说明其镇定细心。

(2)杀狼时毫不犹豫,说明其果断勇敢。

3.(1)狼亦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启示: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4.贪梦,凶残,狡诈。

5.杀前狼说明屠夫善于把握时机,果断勇敢;杀后狼说明屠夫细心周到,考虑周全,不留后患。

6.开始很怕,丢骨头给狼,后来镇定下来,跑到柴雄下,拿起刀,最后坚定下来,用刀砍死狼。

7. (1)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时间长了,(那只狼)似乎闭上眼睛了,神情很悠闲。

(3)(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4)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

(2)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笃”是一词多义:坚定;很;重。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因”是一词多义:趁,乘;凭借;于是;因此。

(4)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是一词多义:一起;相等;专一。

根据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13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2)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3)若.屈伸呼吸________13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答案】138.约定像狗似的你139.(1)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2)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解析】【分析】138.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第(1)句大意是: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

故“期”的意思是约定。

第(2)句大意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屠户前面。

故“犬”的意思是像狗似的。

第(3)句大意是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

故“若”的意思是你。

139.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道,谈论;闻,使……听到;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第二句重难点词有有:乃,于是;寐,睡觉;盖,原来是。

14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狼阅读复习题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狼阅读复习题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狼阅读复习题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狼》阅读复习题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一)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屠惧,投以.骨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彼竭我赢,故克之┌一狼径去.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止.增笑耳D.┤┕非梧桐不止.2、翻译。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②其一犬坐于前。

译:3、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 。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答案: 1、C2、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2分),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分)3、遇狼 目似瞑,意暇甚 机智勇敢4、例: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

狼首”“自后断其股”先后杀死两只狼——杀狼。

55.从“乃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可看出狼的狡猾,但狡猾的狼最终被屠户杀死,这说明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面对恶势力,以为退让是不行的,必须采取办法与其斗争。

出处:《狼》作者:蒲松龄朝代:清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

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3)

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作答即可。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狼》一文,按照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屠户机智,善于寻找有利的地形,保护自己。

“暴起”、“刀劈”、“毙之”,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

“转视积薪后”屠户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彻底铲除后患,可见屠户的谨慎与果敢。

25.本题考查综合性知识。

狼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东西,如聪明、团结、富有爱心、强悍、智慧、温情,为了自由、尊严以命相拼。

根据自己的理解答出一点即可。

【点睛】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的狼停住了,前面的狼又到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

其一犬坐于前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②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11.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2.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3.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答案】9.其一/犬坐于前10.敌对,攻击大腿回头看打洞11.D12.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13.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4.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解析】【分析】9.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根据翻译: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故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10.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①句意:害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敌:敌对,攻击。

七上《狼》古文练习(含答案)

七上《狼》古文练习(含答案)

《狼》过关性练习(答案)一、翻译加点字词一屠(屠户)晚归,担中肉尽(完),止(通“只”,只有)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紧跟)行(走)甚(很)远。

屠惧(害怕),投以(介词,把)骨(此句正常语序是“以骨投之”)。

一狼得骨止(停止),一狼仍从(跟从)。

复(又)投之.(代指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完)矣(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而两狼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并(一起)驱(追赶)如故。

屠大窘,恐(担心)前后受其(代指狼)敌(胁迫、攻击)。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堆积柴草)其中,苫蔽(覆盖、遮蔽)成丘。

屠乃(于是,就)奔(跑过去)倚(背靠着)其(代指“积薪”)下,弛(卸下)担持(拿)刀。

狼不敢前(动词,向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径直)去(离开),其一犬(名词活用作动词,像狗一样)坐于(在)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介词,用)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代指积薪)中,意(意图,打算)将隧入以(连词,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大腿),亦毙之(代指狼)。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助词,的)变诈几何哉?(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止(通“只”,只有)增笑耳(罢了)。

二、词性活用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状语,从隧道中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三、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四、一词多义:止:止有剩骨通“只”,只有一狼得骨止停止意:意暇甚态度,神情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想,打算,企图敌: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盖以诱敌敌人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的狼不敢前上前之: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取消主谓独立性以:投以骨:介词,把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盖以诱敌:连词,用来其:恐前后受其敌代“两狼”场主积薪其中代“麦场”屠乃奔倚其下代“积薪”一狼洞其中代“积薪”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屠夫”屠自后断其股代“狼”其一犬坐于前其中故: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从前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原因,缘故故.人西辞黄鹤楼老的,旧的故.使人问之特意,故意句子翻译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去,离开;犬,像狗似的。

(2)黠:狡猾;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

1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第二段,写屠户惧狼;第三段,写屠户御狼;第四段,写屠户杀狼。

“目似瞑,意暇甚”是对狼的神态描写,狼假寐是为了迷惑屠户,让其放松警惕,表现了狼的狡猾;“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写出屠户的机智,“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出屠户的勇敢。

117.本题考查分析形象和根据文章内容谈启示的能力。

分析狼的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对狼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

“缀行甚远”“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见两只狼不满足于吃骨头,它们想吃掉屠户,写出了狼的贪婪的特点,“眈眈相向”“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写出了狼想吃掉屠户的凶狠,“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亦黠矣”,写出了狼的狡诈。

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

作者记述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自取灭亡的故事,然后结合实际,从两个方面谈启示,一是从屠户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一定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另一方面可以从狼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再狡猾的狼也会败给智慧的人,生活中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点睛】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途中有两匹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

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

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

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

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黑体字词。

(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2)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3)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4)狼亦黠.矣__________1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20.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么的变化?121.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答案】118.连接、紧跟敌对,这里指胁迫、攻击的意思大腿狡猾119.(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120.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到柴草堆下,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一只狼,又砍断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21.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

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么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或者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必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解析】118.考查文言实词。

(1)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跟随。

(2)恐前后受其敌.: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敌:攻击。

(3)屠自后断其股.: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

股:大腿。

(4)狼亦黠.矣:狼也太狡猾了。

黠:狡猾。

119.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故:从前。

犬:像狗一样。

120.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原文“屠惧……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进行分析。

刚开始“屠惧,投以骨”,但狼“并驱如故”,屠夫不得已才“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据此归纳前后变化。

121.考查内容理解。

从原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看出狼贪婪。

从“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看出狼狡诈、凶狠。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点睛】参考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弛.担持刀(2)狼不敢前.(3)其一犬.坐于前(4)盖.以诱敌12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后断其股,亦毙之.。

B.久之.,目似瞑。

C.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D.友人惭,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1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B.第2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

C.第3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转折点,屠户由被动转为主动,双方形成相持阶段。

D.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125.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2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案】122.(1)解除,卸下。

(2)前进(向前)(3)像狗一样(4)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23.B124.C125.中心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意对即可)126.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解析】12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弛”是“解除,卸下”;“犬”是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

12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B项“之”是补足音节,无实义,其他三项“之”均为代词。

故选B。

124.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理解。

C项,文章第3段写屠户御狼是故事的发展,不是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高潮是杀狼。

故选C。

12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取得胜利!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26.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洞(打洞)、、意(意图)、隧(动词,钻洞)、以(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