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4575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d.png)
科技投入的增加
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基 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多方 面的研究。
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 用,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 术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应用。
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 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等多个方面。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需求驱动、 问题导向、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多个方 面。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意 义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 国以来的重大科技 成就课件
目录
•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 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 • 新时代的科技成就 • 科技成就的影响与意义
01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科技体制建立
1949年,成立中国 科学院,负责组织领 导全国的科研工作。
1958年,成立国家 科学技术委员会,加 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体系概述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 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国家核心竞 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83af618f856a561252d36fea.png)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导弹之父”钱学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 性的饥饿中,饥饿 和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
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 特
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 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2004年“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三、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394503c98bd63186bcebbc89.png)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和平利用核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阶段背景成就或表现“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文革时期)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1ae2d627aaea998fcc220e46.png)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一、生物技术——生物科学(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
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
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9c4302dbcd126fff7050b5f.png)
生物科学
►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 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 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 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 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 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
►
中国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航天
►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
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 ►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 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 员升空。
能源技术
►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
长征系列火箭
►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 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 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 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 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 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
►
►
通信技术
► 大型计算机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 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 研制成功。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efb4df5aef8941ea66e050c.png)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发展原因及其历史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科技成果主要有:1961年制造出1.2万吨水压机,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4年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83年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1984年我国首次发射定点卫星同步实验通信卫星成功,1985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我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从“两弹一星”成功到载人航天事业所经历的成功历程,反映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载录了一个在历史大跨越中自信与豪迈,印证了一个伟大正在实现伟大腾飞的光辉历程。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它带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民族独立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发展是民族独立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有力保障;科技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环境、国家政策关系密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34d57b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3.png)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列举一些主要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技术的新阶段。
1999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9年,我国成功完成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实现了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人类探索月球的探险之路打开了新的篇章。
二、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994年,我国与互联网正式连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后,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5G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时代,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核能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
200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自主设计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
此后,我国核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多个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7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大赛中击败了许多国家的技术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03年,我国成功解析了人类基因组,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该项目的国家。
最新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资料
![最新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ecb64654a7302768e9939a0.png)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一.科技发展成就(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导弹:1960年,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3、计算机:1983年,“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运算130亿次∕秒的“银河—Ⅲ”计算机研制成功4、南极考察:1984年11月20日我国南极科考队乘远洋考察船——“向阳红10号”首次向南极进发;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成;1989年2月26日又建立了第二座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2009年4月10日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凯旋而归。
5、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73年,袁隆平培育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1974年袁隆平研究籼型水稻成功;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其他:1959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成功并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1994年“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2001年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2006年全线长1142 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通车,青藏铁路全线建成并通车;(二)、中国载人航天计划1.第一步:无人、载人飞船(神一至神四:无人上天;神五至神六:载人上天)2.第二步:空间交汇对接(神七航天员空间出舱,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神十空间对接探索)3.第三步:空间试验站(长期性航天空间站,辅助其他航天工程开展工作)1999年9月-2003年初“神州号”无人飞船四次升空并安全着陆;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返回;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并返回;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入太空并返回。
建国十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十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4d539c9d6529647d2728526a.png)
1997年 6月19日,“银河—Ⅲ” 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 鉴定。该机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 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 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
“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工作舱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
神六
嫦娥奔月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 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 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 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 “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迅速的原因
——钱学森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 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
疑问一: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一穷二白、百废 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 的战略决策?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 ①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2分) 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 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 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选育杂交水稻南优二号1973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加人类基因工程研究2003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巨型计算机银河号1983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巨型计算机银河号1993技术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成功1999起起世界第三个提高神五神六20032005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df81db04fc4ffe473268ab03.png)
“我们的‘超级稻’可以和 日本最有名的越光米媲美,而 且产量比他们高。”11月17日, 正在长沙举行的“2017中国 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袁 隆平表示,中国的杂交稻实现 了高产,也做到了优质。
超级计算机
2017年新一期全球超 级计算机500强榜单19日 公布,中国“神威·太湖 之光”和“天河二号”第 三次携手夺得前两名,美 国20年来首次无缘前三。
材料三 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则新闻: “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 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 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 威胁。 ——摘编自《冷战史:1945—1991》
探究1 阅读教材P92—9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原因有哪些? ①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②党和国家政府重视科技,建立科研机构,制定科技发 展规划; ③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⑤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提供雄厚人才储备。
人类基因研究
华大基因先后完成了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中国部分”(1%)、 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 (10%)、水稻基因组 计划、家蚕基因组计划、 家鸡基因组计划等。 2003年5月,华大基因用 十几个小时测出SARS病毒 序列,96个小时做出SARS 检测试剂酶联免疫试剂盒, 为抗击非典做出贡献。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习目标】 识记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理解 不同阶段科技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培养民族自豪 感和民族自信。
【自主梳理 知识拓展】
【自主梳理 构建体系】 阅读教材,完成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表。
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d43759384868762caaed553.png)
课堂练习
3.某同学围绕“中国科技成就”这一内容自制了 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的一张,请指出有几 处错误( )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 活字印刷书 北魏徐光启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 完整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神州5号”发射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东方魔 稻 ”“第二次绿色革命”
核技术的应用—— 提供电力(20C90年代)
大亚湾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内部
载人航天技术
——2003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世界第三)
苏联 1957,发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 1961,发射“东方一号” 载人宇宙飞船
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加加林
美国 1969,“阿波 罗—11”号登月成功 1981,美国第一架 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杂交水稻 ——1973年,南优2号
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中国 第五大发明,将其培育过 程誉为“第二次绿色革 命”,袁隆平被称为“杂 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至今)
禾下能乘凉,水稻遍全球
袁隆平说,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全 球推广杂交水稻种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 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提高水稻产量,对保护世 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全世界有22亿多亩 水稻,如果世界上有一半稻田都种上了杂交稻, 所增产的粮食,按平均每公顷增产两吨计算, 可以多养活4亿至5亿人口,中国水稻将为人类 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我期待着中国的杂交水 稻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 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 博士学位,毕业当年毅然回 国。因在实验中受到核辐射, 患直肠癌,全身大出血病逝, 年仅61岁。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完整资料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完整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a77a06558fafab069dc0271.png)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元勋”——邓稼先★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1966年,装有核导弹头的导弹发射成功,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5、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聂海胜、费俊龙)★7、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这种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p94~96)1、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并附上《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思路。
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1986年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解决,不可拖延。
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2、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
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核社会的深刻变化。
一、科技战略的发展1、建国初①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②制定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3、文革后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693a9c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7f.png)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时代背景:(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e0e6fcc8a1c7aa00b52acba4.png)
• ③ 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实施 • “863计划” 、“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 等; “863计划” 、“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
等;
“863”计划
1986年通过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 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 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 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 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 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的努 力,力争达到目标。
• 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 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 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 ----邓小平 • 材料二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 ----[美]经济学家 唐· 帕尔伯格 • 材料三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发 • 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 者。” • “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 员 • 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 国人 • 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 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 亿万元。 • 材料五 “谁掌握了科学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 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 位。” • ——钱学森
问题2:中国宣扬和平与发展核武器是不是矛盾的? 你认为当今世界应该如何对待核武器问题?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8880a9da76eeaeaad1f33083.png)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原子弹 导 弹 人造地球卫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84年和1985年 初,报纸刊登着两条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 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 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材料2 1958年夏天起,中苏两国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上 发生了冲突。苏方出于自身的需要,提出双方共同合作在中国建 设一座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但中国认为,实际上 侵犯中国的主权,并有控制中国的企图。1960年7月16日,苏联 驻华临时代办苏达利柯夫向中方递交照会。照会单方面宣布召回 所有在华专家….. 材料3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 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材料4:“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 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 术,结果是促进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 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国“弱国无外交”的社会地位。 原因:
洋 务 派: 学西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因而不能改变 中国落后的面目。
资产阶级: 学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由于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 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启 示: 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除了向西方引进先进技术 外,最根本的是要获得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29cb15253169a4517723a3a7.png)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60年代初1964年1964年1965年1970年近程导弹原子弹导弹研制开始中近程导弹独立研制世界第五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世界第一全合成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世界第五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1973年1983年200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1成功水稻杂交第一人计算机“银河一号”2解决世界饥饿问题1居于世界前列,2加速国家信息化发展“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世界第三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60年代初1964年1964年1965年1970年近程导弹原子弹导弹研制开始中近程导弹独立研制世界第五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世界第一全合成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世界第五1)50年代开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封锁、经济孤立和军事威胁。
2)50年代末中苏关系交恶,中国再次面临核威胁。
3)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强大的军事为它护驾保航。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问题:据上图,阅读《学思之窗》,回答右侧问题。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问题:据上图,阅读《学思之窗》,回答右侧问题。
•1)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七十年代外交局面的开拓奠定了军事基础。
•2)为我国九十年代发展航空航天奠定了科技基础。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问题:阅读95页《学习延伸》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三年自然灾害)中国学者金辉、曹树基、王维志的计算结果,认定死亡人数约为三千六百万。
这也只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刘少奇材料二: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UTC+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
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放射性尘埃涵盖了大面积区域。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以史为鉴,肩负未来。
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1973年1983年200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1成功水稻杂交第一人计算机“银河一号”2解决世界饥饿问题1居于世界前列,2加速国家信息化发展“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世界第三•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e25b1469af1ffc4ffe47ac60.png)
我国为什么要发 展航天事业? 展航天事业? 航天事 业的发展与我们的日 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三、享誉国际的农业技术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
1.袁隆平简介 1.袁隆平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杂交水稻之父” 有“杂交水稻之父” 之称。 之称。国家科学技 术奖获得者。 术奖卷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 年浙江卷 术的进步, 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 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 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 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 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 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 终究还是《论语》 语》终究还是《论语》
2.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 2.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 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 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四、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 银河
1983年 198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 算达1 ——“ 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 在长沙研制成功。 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1992年 银河— 10亿 1992年,“银河—Ⅱ”10亿 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 定。 1997年 银河—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 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 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 该机运算峰值性能为130 130亿次 该机运算峰值性能为130亿次 促进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 促进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f3cf412e2af90242a895e5c0.png)
“两弹一星精神”
•热 •无 •自 •艰 •勇 爱 私 力 苦 于 祖 奉 更 奋 登 国, 献, 生, 斗, 攀。
4)载人航天 ) 1992年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至2002年 年至2002 神舟” 1999年至2002年,“神舟” 号飞船先后四次成功进行无 人飞行试验。 人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飞入太空 飞船载着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飞入太空 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 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 国家。 国家。
从时事热点导入
1、2007年10月24日,全世界 、 年 月 日 全世界 的目光都投向中国的西昌, 的目光都投向中国的西昌 为什么? 为什么 2、你知道下面这幅是什么 、 照片吗? 照片吗?
(设计意图)注意从最近的时事 设计意图)
热点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热点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 2007年10月24日兴趣。 2007年10月24日兴趣。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挥动中国国旗
翟志刚、刘伯明、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一名苏丹小女孩, 一名苏丹小女孩,瘦 骨伶仃, 骨伶仃,身后立一只不怀 好意的秃鹫, 好意的秃鹫,它虎视眈眈 正要伺机扑上来。 着,正要伺机扑上来。卡 文·卡特开始以为小女孩已 卡特开始以为小女孩已 经死了, 经死了,可他忽然听到了 小女孩微弱的哭声, 小女孩微弱的哭声,原来 她正在艰难地向救济中心 爬行。卡文·卡特赶紧调好 爬行。卡文 卡特赶紧调好 相机,按下快门,然后赶 相机,按下快门, 走那只兀鹫。 走那只兀鹫。待一切收拾 妥当,他坐在树下, 妥当,他坐在树下,点起 照片拍摄于1993年的苏丹。当时,苏丹 烟,念着上帝的名字,放 年的苏丹。 照片拍摄于 年的苏丹 当时, 念着上帝的名字, 处于战乱、饥荒。踏上苏丹国土的卡文·卡特 声恸哭起来。 卡文·卡特 处于战乱、饥荒。踏上苏丹国土的卡文 卡特 声恸哭起来。 卡文 卡特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坐在灌木丛中,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坐在灌木丛中,想 看到了自己跟整个人类脆 让自己平静一会儿,没想到却看到了让他更 弱的命运,他控制不住自 让自己平静一会儿, 弱的命运, 加吃惊的情景。 加吃惊的情景。 己的哀伤。 己的哀伤。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创新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ecd28ddaa00b52acfc7ca18.png)
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美苏争霸,
美国敌视中国
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 国台湾海峡。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在一 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 策?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16日顺利返回。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9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9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探究2】观视频,请你谈一谈从科技工作者身 上感受到哪些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学思之窗: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 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 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两弹一星”的影响)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83aad8250912a216147929ec.png)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 这么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 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 界和平; ②带动了相关科技的发展; ③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条件。
秦 山 核 电 站 内 部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中国在任何 情况任何时 侯不会首先 使用原子弹
钱学森一家
1960年中 国仿制近程导 弹成功。 1964年独 立研制的中近 程导弹发射成 功,揭开导弹、 火箭发展史新 一页。
1973年-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 规稻增产20%以上; 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饥饿的女孩》
《垂死的女人》
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想?
粮食问题对中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 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 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 日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 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武 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 境? 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 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1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中国科学院的成立;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科技体制改革和“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教兴国”战略及成就。
2.“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
3.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稻对人类的贡献。
理解:1.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运用: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历史比较、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分析图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3.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地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1949年11月,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了中国科学院,郭沫若出任院长。
随后组织了一批专家,制定了中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计划用几十年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此,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板书: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二、讲授新课板书:一、科技战略的发展教师讲述:“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科研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
十年动乱之后,科研事业呼唤春天的到来。
多媒体展示:1978年3月18~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
在有6000人参加的开幕会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号召“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方毅副总理作了有关发展科学技术的规划和措施的报告,大会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会上先进集体和先进科技工作者受到了表彰。
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
邓小平在这次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从而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这是我国的第三个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
教师讲述: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了肯定和重视,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家制定了“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学生介绍“863计划”。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神舟”5号成功发射片段材料二: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比例已达70%—80%。
而我国“九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增长,只有35%左右依靠科技,尚有大量科技发明未得到充分的应用。
材料三:科教教育因素七国排序表国家美国日本法国中国名次1237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事实?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科技技术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科技教育方面,我国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与普遍科教水平不高状况同时存在,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水平和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说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师讲述: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要求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21世纪初,中国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的整体差距明显缩小,60%以上的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研制核武器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述:研制核武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必需的,因为那时美国拥有核武器,一直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甚至扬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20世纪60年代以后,另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苏联也曾与中国为敌。
因此,正是为了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中国才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了核武器。
只有这样,才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不敢欺负我们,我们的安全才能有保障,才谈得上进行经济建设。
板书: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教师提问: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学生回答: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教师讲述:“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
“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教师提问: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学生回答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原子弹爆炸实验、归国途中的钱学森和家人以及历史纵横中的文字介绍。
教师讲述: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
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探究: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作为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教师结合二战中投放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巨大的毁灭性置疑。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
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另外,我国政府郑重宣布,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任何情况,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
我国在使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相继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电力。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
教师讲述:研制成功原子弹两年零八个月后,1967年氢弹研究成功。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四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这表明中国的核科技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从此,中国迈出了科学技术重新跃起的重要一步。
多媒体展示:时间科技成就1960年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1975年1979年1982年2003年10月15日学生填表教师讲述: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
39年前的同一天,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同样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6年后一曲响彻寰宇的“东方红”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掌握了发射人造卫星的技术。
从此,一个孕育了“飞天”传说的浪漫国度,一个诞生了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一个曾饱经沧桑的东方大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国际舞台。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飞船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印下了中国尖端科技事业所经历的坎坷与辉煌,载录着一个民族在历史大跨越中的自强、自信与自豪。
教师补充: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成功。
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教师提问:世界人口激增带来哪些社会问题?学生列举教师总结:饥饿和粮食问题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第一幅: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
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
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
第二幅:兰斯·阿斯特罗姆的《垂死的女人》。
这是一幅埃塞俄比亚妇女的照片,她已经被饥饿逼到了生命的边缘。
只要有一点点食物,就可以挽救她的生命。
她的嘴无力的张开,却没有可以咀嚼的东西。
人们正在用水壶给她喂水,试图缓解她的痛苦。
这是因为饥饿走向死亡的千万个过程之一。
教师提问:应该如何解决饥饿和粮食问题这一世界性的问题呢?板书: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生平,以及他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
袁隆平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袁隆平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回放和历史纵横中的内容。
教师讲述: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样回答网友“曾经在很多场合说过,您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水稻上面乘凉,几年过去了,您这方面有没有新的进展”时,说:“那是梦,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长,比扫帚还长,籽粒比花生米还大,很高兴。
我就在稻穗下乘凉。
这是我的一个梦,现实还差得远。
”教师补充: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
他杰出的科技成就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
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同学们可课后查找相关资料。
课堂总结:我国政府不断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了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的伟大跨越,袁隆平研制出了杂交水稻,所有这些表明我国自建国以来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就,到21世纪初,我国高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差距越来越小。
课后探究: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备课资料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