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也就是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最根本的职责就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对于基层团组织来讲,当前最重要的是普遍性的吸引和凝聚青年。只有广泛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才能谈得上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教育引导青年,并最终实现共青团的根本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高等教育改革也不断的推进,普遍实行学分制,而且信息技术成为生活的重要元素。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在这种新形势下开展工作,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青年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最少保守、无拘无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不怕失败。无论是国际大环境的变化还是国内各种重大变革措施的出台,都会在青年的思想行为中得到反映。当今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格局日趋明显,各种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荡。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就业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倾向,势必导致人们道德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种多样化的倾向对青年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深刻。这些变化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日趋多元、多变、多样,青年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和尖锐,有些人认识模糊,是非不分;有些人过分强调自我,忽视别人;有些人利益至上,甚至崇拜金钱等等。但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群体总体素质在不断上升,思想活力和精神需求明显提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追求进步、共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仍是主流。这些变化无疑对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秉承原有的工作方式,甚至拒绝承认或是一味压制大学生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不仅不能起到基层团组织的功能,甚至会直接损害共青团对于高校青年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新环境和新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高校逐渐推行完全学分制,原来以专业、年级为基础的

行政班级概念渐渐淡化。在学分制教学模式下,青年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和修业年限,这势必打破专业、年级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团组织最基层的单位即建在行政班级基础上的团支部将随着行政班级的消失而分散,依靠行政班级、团支部进行共青团的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其次,我国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学生从集中住宿到相对分散住宿的转变,使得班级、年级的概念明显淡化,学生对院系、年级、班级的依附性减小,学生个体的归属感将由实变虚。住宿方式的变化会使学生自主性增强,自由度加大,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同时,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生的生活花费相应会增加,加重了接受教育的负担。但是,伴随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逐步推进,学生公寓不仅是大学生的休息之地,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公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流、娱乐的重要园区。这些都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了高校生活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传播快捷方便,而且其虚拟、匿名、自由的独特方式,很容易与青年学生年轻、活跃的内在特点相结合产生了强烈共鸣,使得青年学生成为最易接受网络的群体之一。而且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具有可塑性与速变性的特点,各种心理活动十分活跃又充满矛盾,自我调节能力不够完善,他们同时也是受网络影响最强、最普遍的群体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开阔了青年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丰富生活,而与此同时,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言论、负面信息以及网络游戏等等,很多学生会出现困惑与疑问,有些青年学生无法判断信息的真假,很容易产生依赖性,以致沉迷网络或者网络游戏,从而失去了和朋友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和兴趣。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充分以互联网等为载体,开展服务于青年学生的各项工作,也值得研究与探讨。

二、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转变

(一)参与主体多样化

过去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拉动。要增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建设,就要实现从过去单一的团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参与到团

干部、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等多种主体参与的转变。由于团员青年兴趣、爱好、需求的多元化,活动很难满足青年需求,也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随着新形势的发展,高校学生组织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高校共青团工作基本上是“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即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两翼,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

学生会、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影响是独特的,是学校任何行政机构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组织多元化的现状及其发展前途,高度重视学生组织在共青团“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中的作用。要加强各级团学干部的队伍建设,加强对各级团学干部的教育与培养,建立一支思想过硬、学习刻苦、勤奋务实、作风正派的团学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各级团学组织的优势,根据各级团学组织自身特点和活动规律进行引导和管理,指导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从财力、物力上真正保证他们工作的正常进行。团支部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团员组织身份的自我认同,增强团员的组织身份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其组织归属感。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共青团建设的新方法,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工作重心由单向灌输式教育向引导和服务青年学生转变

高校共青团的传统工作模式存在着“灌输式教育”的取向,不顾及青年的需求和好恶,单向地进行政治灌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定位高度集中,组织属性和职能被削弱甚至忽略,这在保证了共青团的核心属性与核心职能的同时,也限制了共青团组织的发展。近年来,由于社会体制变革的加速,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经济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而且形势日益严峻。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更加珍惜自己的组织特色和组织优势,继承发扬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探索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努力把广大团员学生紧紧团结在团组织的周围,使他们成为理想远大、政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共青团组织还要把握团员青年的特点,努力满足团员青年的根本需求,是高校共青团作为青年组织存在的内在根据和必须保持的组织特性。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的作用日益显现,努力学习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