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画框与构图
影视视听语言 ——构图、光线
![影视视听语言 ——构图、光线](https://img.taocdn.com/s3/m/16643c364a7302768e9939cb.png)
构图、光线
第五节 构图
一、画格 二、构图的意义 三、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 四、构图方法
一、画格
画格:电影胶片的基本单位,指每一格的电影胶片。画格每格时间长度为1/24秒。
标准银幕 1.3:1 标准美国宽银幕 1.85:1 潘那维申宽银幕 2.2:1 西格玛斯科普宽银幕 2.55:1
标准银幕 1.3:1 其中标准银幕 1.3:1在长镜头中运用较多,推拉摇移表现人物更有层次感、压迫
(3).镜头运动中保持主体地位
2、解决形式感问题
三、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
1.几何中心
2、视觉中心 位于黄金分割点
四、构图方法三
1.对比的优势引导 色彩对比、线条对比、运动方向 对比、动静对比、框中框的优势对比、集中等。
构图是塑造人物和叙事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图工作, 画面建立起优势对比,暗示主次和事件发展方向。
感
准银幕 1.3:1
二、构图的意义
1、解决主次问题——突出主体形象 (1).在画面中放置主体的位置
被摄主体位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画面中央和黄金分割点、或者情节所引导的画面兴趣 中心的位置,通过场面调度和前后镜头调度加以突出。
(2)和陪体的对比关系 画幅面积对比、布光影调对比、人物动静对比~~
一、光的类型与画面造型的特点
1.按光效的反差性质分类 硬光和软光
硬光:画面明暗反差大,为硬调,能造成视觉心理紧张,适合表现恐怖残酷 的场面,或者塑造有力量感的人物形象。
软光:画面调子柔和,反差小,常用来表现温暖平和、没有尖锐矛盾的生活 场景,或者用于塑造较为温柔善良的人物形象。
2.按光源的位置分类 (1).水平方向光位 ① 正面光 ② 侧面光 ③ 逆光 ④ 侧逆光 ⑤ 侧顺光
广播电视编导视听语言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广播电视编导视听语言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4ec9d53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8.png)
标准镜头:
又称中焦镜头,能还原人对空间的透视感 受,空间既不延伸,也不压缩。
正常变焦: 不带有感情色彩。(情绪符合正 常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举例《三峡好人 》
快速变焦: 比正常速度相对快的速度进行焦 距变化。(造成震惊的效果,尤其由短焦 到长焦的转化,可以猛然引起观众对某个 细节人物的注意。)
慢速变焦:比正常速度相对缓慢的速度进行 焦距变化。(用于表达较舒缓的情绪起伏 与变化)
同一色彩有不同的亮度等级,是物理上光线强度 的现象,与照明强度、大气透视、表面结构关系 等有关。
色值是画面中亮与暗的比例关系,为了方便,我 们可以把它区分为: 高光、低光、中性、极暗、暗、 低暗,以暗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低调(《黄 土地》),以高亮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高调 (《我的父亲母亲》)。
提问同学, 随后讲解 (出现的所有电影都有讲解)
第二节 景深与焦距
景深: 指距离摄影机最近的清晰影像,到距 离摄像机最远的距离。
焦距: 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简言之 就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光线能够清晰聚焦 的那一点距离。
摄影镜头的类型 根据光学镜头的可调和不可调, 分为变焦镜头和定
焦镜头。定焦镜头中, 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 分为 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 得到同样景别的画面, 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 和 被摄主体的距离不同。同样的中景画面, 长焦镜头 离被摄物最远, 其次是标准镜头, 最近的是短焦 (广角)镜头。 焦距越长, 视角范围越小, 画面清晰的范围越小, 背 景越虚;而焦距越短, 视角范围越大, 画面背景越 实。(配合举例讲解)
由色彩传达影片内在主旨的总倾向 《黄土 地》
色彩在镜头里体现的绘画特性 《呼喊与细 语》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象征作用 《蓝》 延伸和拓展主题 《辛德勒的名单》《贫民
视听语言(三)画框与构图
![视听语言(三)画框与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9fd388ff04a1b0717fd5dd44.png)
• 3.九宫格构图 3.九宫格构图 井字构图) (井字构图) • 将被摄主体 放在四个视觉中 心上。 • 一般认为,右上 方的交叉点最为 理想,其次为右 下方的交叉点。。
• 4、水平线构图 、 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
• 5、垂直线构图 •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 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 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画左和画面上方重量大地平线一般处于画面中心偏下的位置在影视中构图的元素和形式在不停的变化画面的表现对象和主题也在不断变通过正确处理画面中疏密轻重大小虚实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画面统一又有变化取得视觉心理的均衡与稳定
第二节 画框与构图
• 一、画框 • 1、内涵 • 画框也叫取景框,源自美术创作。相当于镜头的 视野范围。 • 入画、出画 • 2、画框对内容的取舍: • 捕捉真实空间中最富有审美表现力的那一部分影 像。 • 捕捉最能易于主题表现的影像 • 3、画框里事物处理的潜规则: • 留天不留地,人物在中央
• (二)、构图的作用 • 1、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和美感—— 造型性 • 2、突出主体形象——叙事性
• 3、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象征性
(三)、构图的法则
• A;位置法则: • 1、几何中心:是画面对边 中线交叉点或对角线交叉 点。 • 视觉上更强调,更集中, 呆滞感。 • 严肃、庄重的气氛,主体 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
4、上方位置: 上方位置: 特点: 特点: 把画框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当一个物体处于上方位置,根据自身面 积的大小产生两种倾向:面积小,物体有种被上边缘线拉出去的倾 向;面积大面积产生的重量感又会使他具有一种向下轻压的感觉。 应用: 应用:表现力量的两极:弱小或巨大 构图观片:《黄土地》腰鼓阵中——解放区人民翻身做主人的豪情。 《黄土地》
视听语言4画框
![视听语言4画框](https://img.taocdn.com/s3/m/39a08410c281e53a5802fffa.png)
关于“镜头”的三个含义:
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 镜组。 拍摄时谈到的“镜头”:摄影机每一次开机 到每一次关机时所捕捉到的一段影像(未经 剪辑的基本素材)。 剪辑之后的一段镜头: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 段画面。(在长度上:第三者往往比第二者 要长些;通常观众与分析主体所认为的镜头 概念)
画外空间与画内空间
西方绘画自巴洛克艺术以后,画风发生了巨 大的转变,重要的转变之一,就是画框所包 围的空间,由封闭转向开放。
画框未必包围所有的故事情境与人物,原本 画框以内空间展现的故事,也可能会延伸到 画框以外。
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拍摄对象入画。 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 对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摄影机的运动。 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画外音
焦距也称焦点距离,是指从光学透镜的主点 至焦点的距离。 摄影界一般习惯把焦距等于(接近)画幅对 角线的光学镜头称作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的视角相当于人眼观察景物时最清 晰的视角大小和纵深关系。 分类: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短焦镜头
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 巴拉兹曾把电影艺术 譬喻成一种语言,与戏剧相区别。这种“新 语言”的特征(构成要素)是: a在同一场面中,电影能够任意改变观者与 银幕表现对象的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画面 景别。 B能够把完整的场景分割成不同的部分(镜 头)
5、空镜头 空镜头,指没有人的镜头,也称景物镜头。“戏剧不能 容忍自然景物,电影则必须要自然景物,所以戏剧是表 演,电影则是生活。”(苏联 K•法马林) 交代性空镜头《全民情敌》 抒情性空镜头《大鱼》蒂姆 伯顿《剪刀手爱德华》 (约翰尼 德普)《僵尸新娘》《爱丽丝漫游》 隐喻性空镜头 想象性空镜头
视听语言——构图ppt课件
![视听语言——构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fdad4d27284b73f3425000.png)
12
第四节 画面构图
ppt课件
13
中间调:是指明暗均衡、层次丰富的电视画面。中 间调画面从最亮的影调和最暗的影调之间有大量的 过渡层次,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表面质感, 接近于人眼观察客观世界的一般印象。 拍摄中间调的电视画面,应当选择影调层次丰富的 场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用侧光来进行拍摄。
一方面表示表现剧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另一方面也通过重重大门隐喻陈家大宅里无处不在的规矩束缚境另一方面也通过重重大门隐喻陈家大宅里无处不在的规矩束缚60前景可以强化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增加视觉深度前景可以强化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增加视觉深度61前景的选择和处理陪衬烘托主体为前提不可分割破坏画面而影响主体的表现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 地平线在画面中央的构图形式,画面显得比较呆板
ppt课件
36
四、画面构图内容
不管影视画面如何千姿万化、千变万化,影视艺术家 如何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其构图的基本内容是相对 固定的,表现为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三大 部分。
ppt课件
37
1,主体 主体是电视画面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摄像师用 于表现主体思想,构成电视画面的主要部分。
主体在电视画面中既是内容表达的重点,又是画面的结 构中心。 主体是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 件。主体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通常是整个画面的焦点所在。 主体是画面的内容中心,又是构图的表现中心。主体安 排得当,画面才有灵魂,事件才有依托。 一幅画面可以只有主体,没有其他结构的内容,但是一 幅画 面决不能没有主体 。
ppt课件
68
背景通过色彩,影调等视觉元素均衡构图,美化画面,形成图案式的美感。
ppt课件
视听语言第3次课
![视听语言第3次课](https://img.taocdn.com/s3/m/ec4fb55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d.png)
的空间中配合富于变化的演员调度,充分运用
摄影机调度的多种运动形式,使镜头位置作纵
深方向(推或拉)的运动。
• 比如将摄影机摆在十字路口中心,拍一演员从北街由 远而近冲向镜头跑来,尔后又拐向西街由近而远背向 镜头跑去的镜头;或者跟拍一演员从一个房间走到房 子深处另外几个房间的镜头。
•
三种主要的调度手法
• 每个镜头都有它的角度,而镜头的角度 将会引导观众的视角,并导致观众对镜 头中被摄对象的评价。
角度与艺术
• 比电影角度、或者说摄影机角度更高层面的是: 人的境界,人的世界观,人的看生活的视角。
• 主流动画的视角。 • 贾樟柯的视角。 • 怪物史莱克的视角。
• 视角体现态度。
• 视角分析 • 《阳光灿烂的日子》
• 两种情况: • A、人不动,摄影机动; • B、人和摄影机都动。
• 横向移动分20秒 • 《怪物公司 》40分30
跟镜头(跟)
摄影机跟随被摄主体一起运动。
• “跟”与“移”的区别: • ①、摄影机的运动速度与被摄主体的运动
速度一致; • ②、被摄主体在画面构图中的位置基本不
• 例如: • 老头,病人、失恋者、男大学教师,镜头要少动; • 少男、少女、春风得意者、热恋者、 • 浪漫主义者、女大学生摄影机的镜头要多动
• 分析
• 《冰河世纪》 • 《斗牛》
场面调度
• 场面调度: • 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该
词来自法文mise-en-scne,原指在戏剧舞台 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一种技巧。
•
拉镜头(拉)
•
• 两种方法的区别: • ①、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 • ①、 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
视听语言-第二节
![视听语言-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5af59011227916888486d730.png)
二,发展历程
可以将定格动画分成: 产生的初期、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结合三个阶段。
二、【发展历程】
• 1907年,在美国维太格拉夫公司的纽约制片场,一位无 名技师发明了用摄影机一格一格地拍摄场景的“逐格拍摄 法”。这种奇妙的方法很快在一些早期影片中大出风头。 如《闹鬼的旅馆》(1907年,斯图亚特· 勃拉克顿)中, 一把小刀在自动切香肠,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 在1907年的《奇妙的自来水笔》中,一支自来水笔在自 动书写。
《断臂山》1
《断臂山》2
(6)光影、颜色的变化
《偷心》
2.构图的原则
• (1)美学原则 • (2)主题服务原则 • (3)变化原则
美学原则:
(1)主体不要居中
美学原则:
(2)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避免一分为二的分割画面
(3)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的平分画面
美学原则:
(4)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5)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2)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即 所谓的“不规则构图”
(3)如果某个构图优美的画面,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主题 不符,甚至妨碍了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必须忍痛割爱
变化原则:
对于由千万个单个画格组成的整部影片的构图而言,所要遵循 的原则是变化原则
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等都属于构图形式的变化
《辛德勒的名单》
位置关系
中央——通常留给最重要的视觉形象; 顶部——可以表现权力、威望和雄心壮志; 边缘——表现受到挤压和排斥之后的渺小和无力; 下方——具有从属和脆弱的特性。
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
• 几何中心
• 视觉中心
构图
• 含义:为表现某一特定内容和视觉美感效 果,将镜头前被表现对象以及画面内造型 素材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 定的画面形式。 • 形成元素有:光线,色彩,影调,线条, 形状等。 • 构成元素有:主体,陪体,环境,空白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4b2c23b0284ac850ad0242f9.png)
视听语言一、画面(一)构图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
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 格)。
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构图其实就是画格的构图。
1、九宫格构图(如右图)九宫格构图,是最为常见、最基本的构图方法,如果把画面当作一个有边框的面积,把左、右、上、下四个边都分成三等分,然后用直线把这些对应的点连起来,画面中就构成一个井字,画面面积分成相等的九个方格,这就是我国古人所称“九宫格”,井字的四条线是趣味线,而它的四个交叉点就是趣味中心。
在拍摄人物时占据一条趣味线的同时让他的头部处于趣味点上,在拍摄近景或特写的时候让眼睛处于趣味点上,这样他的眼睛才能得到生动的表现。
九宫格构图最简单的排列方法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率排列。
2、中央位置构图中央位置构图,顾名思义就是所要拍摄的对象要处于画面的中央位置。
中央位置构图会给人一种稳定、庄重、严肃的视觉感受。
突出人物的一种权威感或人物的重要性以及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
中央位置构图法一般是用于领导人讲话时的画面,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中心位置突出了人物的重要性。
3、边缘位置构图边缘位置构图,所要表现的对象一般都处于画面的一个小角落里,表现人物受屈辱、被排斥、无能为力软弱可欺的视觉感受。
边缘位置常用来表现卑微渺小的人物,或者处于逆境、受到打击所感到的痛苦、困惑和悲伤的情绪。
例如影片《黄土地》父亲与女儿对话的画面中,翠巧始终处于这种边缘位置上,她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这样的特殊的位置却带上了一种明显的悲剧色彩。
4、上下方位置构图在上下方位置构图中,当一个人处于上方位置时,带有一种压迫的视觉感受;而处于下方位置时带有一种受压迫、受屈辱的视觉感受。
在影视艺术中上方和下方构成了一种压迫与被压迫的视觉感受。
上下方位置构图一般都用于战争剧中大量人的长途迁徙。
5、“S”型构图富有美感、表现一种流动、柔和、舒适。
表现曲折、坎坷、漫长。
视听语言知识点框架图
![视听语言知识点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1b2cb7a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2.png)
形式系统
视觉:景别、镜头运动、镜头角度、构图、蒙太奇、光线、色彩、 长镜头 场面调度、服装、布景、道具、表演
视听系统
声音元素 听觉:
人声人:声对白、旁白、独白 音乐:抒情、写意 音响音:响自然音响、动作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
声画关系:声画合一、声画分离叙事风格、
人物: 扁平人物、圆型人物 内容系统:情情节节模模式式、:人大物情、节主、题小、情矛节盾、冲反突情节
主题: 乐观主义、悲观主义 矛盾冲突:内心冲突、个人冲突、社会冲突、环境冲突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f3dc6eb951e79b89680226ce.png)
运动
蒙太奇: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 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 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 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长镜头: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 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 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长镜头并没 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 构想和审美情趣
四、摄影运动
指在拍摄一个பைடு நூலகம்头时,摄影机的持续性运动。 既在一个镜头中通
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改变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 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如:由 推、拉、摇、移、跟、静止和综合运动摄像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 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静止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
1.特写:特写一般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通 过特写,可以细致描写人的头部、眼睛、手部、身体上或服饰上的特殊标志、 手持的特殊物件及细微的动作变化,以表现人物瞬间的表情、情绪,展现人 物的生活背景和经历。 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 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
静态镜头 由于静态镜头的画面构图是静止的,拍摄对象也是相对静止的,它所表现的是 封闭的画面空间和相对静止的时间概念。
五、机位运动
“机位”是电影的创作者对摄影机拍摄位置的称呼,也是影片分析中对摄影 机拍摄点的表述。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的语言形式。机位就是视 点。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发展。 机位就是构图。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 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机位就是调度。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何完成电影 的叙事的。 我们知道,戏剧场面调度的核心是人物在舞台中的位置。他反映了戏剧导演 对人物在舞台上每一个点和位置的处理关系。因为,戏剧的表现是没有景别 的划分的,是从一个点上看到的环境关系和人物的关系。
视听语言1 画框与构图
![视听语言1 画框与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a2c835de3186bceb19e8bb13.png)
(4)不平衡、不稳定
5、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 各元素在画框内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差异,也会 造成力量的对比,有时候,也会用以表达特定的内 涵。
6、光影、颜色的变化。由于照明、色彩的不同, 会在画框中形成区域不同的光斑、色块,不同的光 线强弱、色彩对比,也是构图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之一。
构图的重要原则 1、平衡原则 2、变化原则
3、动态构图原则
1、线条。 观察画面中是否存在明显的线条与轮廓。
空笔 间直 的的 透线 视条 关集 系聚 。到 远 方 一 点 , 有 利 于 塑 造
线条也可以用来表达力量冲突、对比。
2、几何形状
观察画面中是否存在明显的或潜在的几何图形。
构图中的几何图形或者具有审美的意义,或 者承担叙事的功能。
3、水平与垂直的关系。 观察画面中的地平线有没有倾斜。
特殊情况下,也会利用倾斜的构图,制造特殊的审美效 果,表达特定的含义。
4、位置、重心、平衡。 各元素在画框内的布局、位置不同,也 会造成构图的重心差异。
(1)、 平衡式构图 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 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二)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
画框把空间分隔为“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以下,我们来看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这些方法也属于场面调度的范畴: 1、拍摄对象出入画
(可以让观众产生对画外空间的 想象)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2)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缺 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干货篇电影视听语言——构图
![干货篇电影视听语言——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543468f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4.png)
⼲货篇电影视听语⾔——构图前⾔:九宫格构图把画⾯平均分成九块,在中⼼块上四个⾓的点,⽤任意⼀点的位置来安排主体位置。
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富有活⼒。
平衡构图给⼈以满⾜的感觉,画⾯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平衡。
常⽤于⽉夜、⽔⾯、夜景、新闻等题材。
对⾓线构图将视觉引导线沿画⾯对⾓线⽅向展布。
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S型构图“S”型构图是指物体以“S“的形状从前景向中景和后景延伸,画⾯构成纵深⽅向的空间关系的视觉感,⼀般以河流、道路、铁轨等物体为常见。
这种构图特点是画⾯⽐较⽣动,富有空间感。
X型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视线由四周引向中⼼,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向四周逐渐放⼤的特点,常⽤于建筑、⼤桥、公路、⽥野等题材。
放射式构图放射式构图以主体为核⼼,景物呈现向四周扩散放射的构图形式,可使⼈的注意⼒集中到被摄主体,⽽后⼜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
常⽤于需要突出主体⽽场⾯⼜复杂的场合,也⽤于使⼈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特殊的效果等表现⼿法。
平⾏线构图由于⽔平线⾃⾝带来的平稳感,使得画⾯看起来也更为宽⼴,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的构图通常是⽔平线构图,这种构图⽅式根据线条的摆放位置⽽影响画⾯的总体感觉。
⼀般横向构成拍出的照⽚⽐纵向构成拍出的照⽚更具静态美。
框架式构图选择框架式前景能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突出主体。
将主体影像包围起来,形成⼀种框架可营造⼀种神秘⽓氛,就好像⼀个⼈从藏匿处偷偷窥视某个地⽅。
框架式构图有助于将主体影像与风景融为⼀体,赋予照⽚更⼤的视觉冲击。
以上就是本期的⼲货内容,如果您还有更多关于构图的创意想法或是其他疑问,欢迎您的留⾔!素材来源 | 《摄影构图学》。
视听语言:02基本概念 画框与构图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02基本概念 画框与构图 视听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fd856ccd6edb6f1afe001f93.png)
(二)构图的重要原则 1、平衡原则: 2、变化原则: 3、动态构图的原则 剪辑意识的培养
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 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画框的存 在是构图的基础,正如画家面对白纸。
分析构图的几个角度: 1、线条。观察画面中是否出现线条与轮廓。
如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整齐划一的对列 线条等等。
笔直的线条集聚到远方一点,有利于塑造空间 的透视关系。
表达力量冲突对比。多见于蒙太奇学派的影片
开放式构图——把画外空间与画内空间 联系起来,让观众认识到画框以内的空 间只不过是真实世界的一个部分,并产 生对于画外空间的想象。
强调画框内外空间的有机联系,着重画 框外的冲击力。以不完整、不均衡的框 内结构,达到框内外空间的统一与完整, 又称不完整构图。
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光学透镜组
2、拍摄时谈到的“镜头”:一次开机 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即未经剪辑的基本素材。
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 间的一段画面。
对于观众而言,通常意义上的镜头所指。 我们在分析影片时的镜头所指。
二、摄影对于形成影像的重要意义 1、取景框的存在 构图 2、距离被摄物的远近 景别 3、位置、角度 视角 4、光圈、物距、焦距的变化 景深 5、运动路线与轨迹 各种丰富的运动
一、画框
(二)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
画内空间
封闭式构图
画框以内能直观看到的
画外空间
开放式构图
留给我们去想象的
封闭式构图——隔绝画外空间与画内空 间的联系,把摄影机的取景框完全等同 于戏剧舞台的台口,画框以内的空间便 成为一种封闭的、自足的世界。
强调画框内的统一、完整、和谐、均衡。 结构严谨、合乎规范、平稳祥和、宁静 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片:《黄土地》祈祷下雨——下方位置国统区人民:受压迫
• B、面积法则:画面上物体的 成像面积。
• 1、面积和重量感成正比关系, 面积越大重量感就越大,面积 越小重量越小。
• 重量感和力量感也是正比例关 系,重量感越大力量越大,反 之亦然。
• 面积大的视觉重量加大,意味 着被关注内容的重要性和权威 性,面积小意味着渺小被忽略 的地位。
A
B
• D画面左上角 由于下、左边 界的重力和引力,显得下坠、 沉重。
C
D
画框
画面左右视觉感受不一样
画框
更重视画面的右侧
画框
质量
《孔雀》镜头1 《孔雀》镜头2
画框
2、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
• 画内空间是直观可见的,画外空间则是留给观众进行想 象的。 • 有的人倾向于隔绝内外,西方古典绘画。 • 有的人倾向与内外联系,巴洛克艺术以后的西方绘画。
•
• 2、特殊的处理:不均衡的构图
• F、动态构图
• 在影视中,构图的元素和形式,在不停的 变化,画面的表现对象和主题也在不断变 化。
• (四)构图方式
• 1.平衡式构图
• 通过正确处理画面 中疏密、轻重、大小、 虚实之间的关系,使 整个画面统一又有变 化,取得视觉心理的 均衡与稳定。
• 2.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 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 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 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4、上方位置:
特点: 把画框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当一个物体处于上方位置,根据自身面 积的大小产生两种倾向:面积小,物体有种被上边缘线拉出去的倾 向;面积大面积产生的重量感又会使他具有一种向下轻压的感觉。
应用:表现力量的两极:弱小或巨大
构图观片:《黄土地》腰鼓阵中——解放区人民翻身做主人的豪情。
5、下方位置: 特点:当物体处在下方位置时,它会受到两种作用力: 一、下边缘线条的张力有种把物体从下面拉出的倾向; 二、上方空间产生的压迫感,特别是面积较大时。
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
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 6.曲线构图 • 画面上的景物呈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
化的特点。
• S形曲线 • 韵律感,优美、雅致
• 7.框架式构图
• 用景物的框架做 前景,能增加画面的 纵向对比和装饰效果, 使照片产生深度感。
• 8.斜线式构图 • 可分为立式斜垂线和平式斜横线两种 • 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等 • 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 (图):面部特写 的—眼睛在趣味线;
• 趣味中心:以被摄 对象动作、表情、 形态或者事件的情 节点为中心吸引观 众的注意力。
3、边缘位置 :靠近两边边缘线的位置 特点: 有被推出画框的倾向。 应用: 使人物有明显的受屈辱、被排斥、无能为力、软弱可欺的感 觉。
一般用来表现一个人在处于某种逆境、收到某种打击时所感 到的痛苦、困惑和悲伤的情绪。 视频例子:《黄土地》——翠巧的画面位置的安排(图)
• 授课小结:
• 在今天的课里,我们学习了画框和构图这 两个造型元素的界定、以及常用的方法。 特别是重点学习了画外空间的建构方法、 构图的四大法则(位置、面积、对比、均 衡)、常见的构图形式。
• 作业:
• 观摩影片片段《梅兰芳》,分别找出5个以 上画外空间的建构和你认为的经典构图方 式,并注以文字分析说明。
画框
构图
• 二、构图——影视画面的语法规则 • 1、概念 • 在画框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
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 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 色调)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 一定的画面形式。
补充)
• 一般把画面的结构分为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几个要素 • 1. 主体。主体即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 • 2、陪体。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
• 2、突出主体形象——叙事性
• 3、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象征性
(三)、构图的法则
• A;位置法则: • 1、几何中心:是画面对边
中线交叉点或对角线交叉 点。 • 视觉上更强调,更集中, 呆滞感。 • 严肃、庄重的气氛,主体 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
• 2、视觉中心 • 把取景框按横向和
纵向进行三等分, 两条垂直等分线和 水平等分线就是趣 味线。趣味线的交 叉点,就是视觉中 心(趣味点)
•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 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 人的视线,突出主体
• 3.九宫格构图 (井字构图)
•
将被摄主体
放在四个视觉中
心上。
• 一般认为,右上 方的交叉点最为 理想,其次为右 下方的交叉点。。
• 4、水平线构图 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
• 5、垂直线构图
•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
• 9.三角形构图
•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
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
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 正三角形有安定感,逆三角形則具有不安定動感效果。三 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 10、对称式 • 对称式构图是画面上的被摄物影像左右或上下两边的形状、
• C、对比 • 1、线条对比(线条对比可以用来表达力量
的冲突和对比)
• 2、色彩对比 • 3、光线明暗) • 4、运动方向对比 • 5、动静对比
• D、均衡 • 均衡是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 • 均衡区别于对称 • 对称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 • 均衡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
目录
画框
1、画框的概念 • 绘画中,叫做景框。 • 影视作品中相当于取景框。 • 拍摄对象进画框叫“入画”,出画框叫“出画”。 • 画框的左边框叫“画左”,右边框叫“画右”。 • 画框的视野范围比人眼范围要小,拍摄要“取舍”
画框
画框
画面的各部分
• A画面右上角 由于上、右边
界的引力,显得上升、轻盈。
的对象。
• 3. 前景。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或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 物,统称为前景。
• 4、后景与前景相对应,是指那些位于主体之后的人物或景物。 • 5、环境。指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包括前景、
后景。
• (二)、构图的作用 • 1、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和美感——
造型性
大小排列一致或相似。画面显得工整,具有稳重、安定的 感觉。这种构图一般摄影方向为被摄物正面。
• 庄重、热烈的场面。无法显示纵深感。
• 11、十字形
• 画面中景物的主要 线条由横竖交错的影像 形成连续或不连续的色 彩、线条,构成了视觉 上的十字形状态。
• 可以安排较多的背景和 环境,还可以把观众视 线引向十字交叉点,从 而使主体突出。
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 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 的均衡。
• 1、对称:秩序美、稳重感、庄重感、压抑感 • 呆板 • (大红灯笼高高挂)
• 1、画面各元素视觉力量的均衡 • 画左和画面上方重量大(地平线一般处于画面中
心偏下的位置) • 视线关注的内容重量重
画框
十六世纪意大利,拉斐尔,《圣殿辩论》
画框
巴洛克艺术: 16世纪新流行的一种 艺术风格:绘画构图 风格由封闭走向开放。
右图: 夏尔丹《市场归来》
画框
3、画外空间的构成方法
(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 (6)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7)摄影机的运动; (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9)画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