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e221a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9.png)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机械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机械图样表达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具备识读和绘制图样的能力,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机械基础》《机械加工实训》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26学时+实训2周,11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识图绘图基础知识、测绘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械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生工程意识、创新思维、规范运用工程语言和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机械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识图、绘图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兼顾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所需基础知识为主线,结合制图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基本几何形体→复杂几何形体→零件和装配体的表达与识读”的顺序,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应用课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明确制图规范,能在制图过程中正确应用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形成严谨规范的作图习惯。
2.能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作图与识图,理解表面质量要求、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等技术要求的基本含义,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形体表达能力。
机械与电气识图教学大纲
![机械与电气识图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50dd307650e52ea55189863.png)
《机械与电气识图》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供电班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识图,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识图能力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工程领域图的作用,掌握投影原理及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应岗位能力的要求。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机械识图基本知识(一)教学内容1、制图的基本规定2、三视图3、物体上顶点、棱线、表面的投影4、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5、轴测图6、截交线与相贯线7、组合体的三视图(二)教学要求1、了解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2、掌握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及正确使用手工绘图工具;掌握投影规则及三视图的画法;掌握组合体视图的识图。
第二章机械图样的表达与识读(一)教学内容1、认识机件的表达方式2、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画法3、识读零件图4、识读装配图(二)教学要求1、了解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局部放大图的基本知识;2、理解螺纹连接件和螺纹连接图、齿轮、键、销、滚动轴承和弹簧的画法;3、掌握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
第三章电气制图基础知识(一)教学内容1、电气符号2、电气制图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表示方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电气制图中图形符号、文字符号、项目代号的基本知识;2、学习电气制图的一般规则,电气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和连接线的基本表示法。
第四章基本电气图(一)教学内容1、概略图、框图和二进制逻辑功能图2、电路图3、接线图和接线表4、电气位置图5、建筑电气安装平面图6、印制板图(二)教学要求1、掌握常用电气图的绘制规则和基本表达方式;2、掌握常用电气图的识读技能和基础知识。
第五章Protel2004简介(一)教学内容1、用Protel2004绘制电路原理图2、用Protel2004绘制印制电路板图(二)教学要求1、掌握Protel2004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2、练习使用Protel2004绘制电路图原理图和印制板图。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fe64b18910ef12d2bf9e74e.png)
【课程一】《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
学时:144学时开课学期: 第1、2学期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的画法和应用。
2.了解并运用常用的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3.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4.掌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标注。
5.了解零件常见的工艺结构,能识读并注写已知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
6.掌握识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绘制和阅读零件图。
7.掌握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画法和标记,初步学会查阅和使用有关手册及国家标准。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量具。
2.掌握使用工量具绘图和徒手绘图的技能。
3.学会查阅零件手册和国家标准。
4.能正确阅读零件图和测绘典型零件。
(三)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负责任的工作习惯。
4.有良好的节约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5.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一)课程教学设计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案例法、演示法、示范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实操法等教学方法。
(二)训练项目设计本课程训练项目包括:项目一:平面图形的绘制;项目二:点、线、面投影的求作;项目三:截断体三视图的绘制与标注;项目四:相贯体三视图的绘制与标注;项目五:轴测图的绘制;项目六: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与标注;项目七:剖视图的绘制与标注;项目八: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绘制;项目九:齿轮的绘制;项目十:零件图的绘制;项目十一:简易装配图的绘制。
教师根据产业特点和就业岗位需求,参照训练项目示例合理设计训练项目和方法。
训练项目一示例:平面图形的绘制图1 手柄1、训练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按规范操作要求正确画出手柄的平面图形。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ff5dd8ed630b1c58eeb50f.png)
中职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前言二、(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是从事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应用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并为学习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方向课程作好准备,能胜任机电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维护及维修等岗位。
本课程安排在学生第一学期进行授课,与《机械基础》同时开设,为《电气工程制图CAD/CAM》课程和《机械加工一体化实训》、《电工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制图方案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着重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操作及绘制图纸工作中所必备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典型图纸的绘制练习,方法方式讨论分析,让学生能在需要绘制一份图纸时能快速的选择最合适,快捷的方式完成图纸。
从而使学生能提升自身的制图效率,满足社会对绘图员,工艺员等相关职业的绘图效率要求,初步形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渗透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立德树人,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管理、销售和操作机电设备等工作能力1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等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着手设计,每类活动的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关于知识、技能、态度的不同要求,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规划和设计了8个课程任务,具体包括:泵轴的拆装及原理;泵轴零件平面图形的绘制;泵轴投影基础与三视图绘制;泵轴轴测图绘制;泵轴零件图绘制训练;泵轴的装配图绘制训练;图纸打印;机用平口钳零部件测绘。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电气专业)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电气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599f1c9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e.png)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电气专业)The Course Standard fo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DraftingDepartment: XXXCourse Nam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DraftingCourse Nature: Basic Ability CourseCourse Hours: 122Applicable Majors: XXX (Major Code: 0203)n: V1.0-**(XXX)Overview of the Course1.1 Course ningThis course is a basic and compulsory course with strongXX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mechanical drafting。
and the second part is XXX task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XXX。
three-view n。
axonometric n n。
n of commonly used and standard parts。
electrical symbol n。
and part and assembly XXX。
drafting ability。
and graphic ability。
XXX drawings。
and have basic XXX。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students should pay n to XXX suchas "Basic Electrical Skills Training," "Electric Power Drive and Machine Tools," "Electric Motors and Transformers," and provides necessary basic knowledge for the nal use。
机械与电气识图教学大纲
![机械与电气识图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61849523186bceb18e8bb67.png)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本知识,常用件,标准件、机械图样的表达方式及识读,常用电气图样的基础知识。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一定的图示能力及绘图基本技能,空间想像能力及绘图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要求是:(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有关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能识读一般零件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体的装配图;(2)了解电气图用图形符号,熟悉电气图的有关规定和画法,掌握一般电气图的绘制方法;(3)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能用计算机绘制简单的图样。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重以识图为主,以画图促识图。
教学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学可以不受教材所限,多选用一些电气元件和机电产品零,部件图例或实物进行讲解。
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掌握好讲练比例,尽可能安排一些课堂与课外练习。
电气图样的教学一般只涉及其表达的内容及方法、有关国家标准画法及识读,其电学原理将在相关专业课中讲授。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绪论教学要求:认识立体图、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图,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立体图的概念2.图样的概念3.零件图的概念4.装配图的概念5.电气图的概念教学建议:讲授时,注意结合本专业相关课程列举实例阐述本课程的工具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章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教学要求:1.了解图线和投影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三视图的画法及投影规律,培养绘制形体三视图的能力。
3.掌握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培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和在其三视图上标注尺寸的能力。
4.掌握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名称及投影规律。
教学内容:§1-1 制图的基本规定及画法§1-2 绘制三视图§1-3 绘制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1-4 求作形体表面上点、线、面的投影教学建议:1.本章是机械制图的重点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对后续内容的学习。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62c2a4f168884868762d66e.png)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讲述有关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2. 熟悉贯彻制图国家标准技能。
3. 能够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机械图样,学会标注尺寸,确定技术要求,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部件的绘图能力。
4. 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5. 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后,能从事专业范围内的设计、制图工作。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先修课:《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后续课:《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设计思想1. 坚持以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2.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3. 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项目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测绘练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本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景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国家制图标准和投影法的一些基本概念;2.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6.掌握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绘制方法;7.掌握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8.掌握标准件的绘制;9.掌握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机械图样方法,学会标注尺寸,确定技术要求,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部件的绘图能力。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电气专业)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电气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e2c123b783c4bb4cf7ecd1f1.png)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工程系课程名称: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性质:基础能力课课程学时:122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代码:0203)版本:V1.0-201604**(修改人和修改时间)《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类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
其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机械识图;第二部分为电气识图。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图样规范、三视图表达、轴测图表达、常用件和标准件表达、电气符号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表达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识图能力和图示能力,能够识读机械图样和电气图样,并具有绘制电气图样的基本技能。
学习过程中,注意多做练习,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力拖动与机床》、《电机与变压器》等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安装维护电气设备,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适当调整;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项目为主线,任务为主题”,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练一体化。
为加强学生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与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将项目任务引入课程,将理论讲授包含在项目训练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学习知识。
采用项目式、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电子教学,视频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将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
通过项目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实验和理论等学习环节,培养学生掌握机械传动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实际应用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操作技能奠定必要的基础。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9eab13590c69ec3d5bb7582.png)
电气控制专业课程标准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与电气识图
[适应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控制等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控制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用学生基本熟悉机械图样与电气图样的识图方法,具备独立解读零件图、装配图及电气图样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行业专家建议和教案实际而设计。
基本达到理论上“够用”、工作中“实用”。
2、课程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基本掌握零件图的制图、读图基础知识,电气图样的简单识读,结合实际图纸独立完成图纸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会识读零件图
●会识读装配图
●会识读基本电气图
4、实施建议
4.1教材选用与编写:教材选用以机械及电气识图为主要内容、适用于中等职业数控专业、机加工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和电气控制专业的教材;教材编写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工程教案形式进行设计,按必需、够用、简化理论、注重实践、便于理解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设计教案内容。
4.2教案建议
1)贯彻任务引领的教案原则,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2)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结合加工实际进行教案设计;
4)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4.3教案评价
1)建立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并重、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结合的评价机制;
2)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增加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与电气制图教学大纲(20101108修改)
![机械制图与电气制图教学大纲(20101108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57d2298bec3a87c24028c4eb.png)
《机械制图与电气制图》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其内容是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图、电气制图基础知识、电气图的画法和识读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具有一定的识读机械图样及电气图的能力和初步的图示表达能力,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能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包括想象该零件的结构形状;了解图样中有关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符号、代号及其含义。
(2)能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部件装配图。
包括了解装配图的画法规定和特殊表达方法;分析装配图各零件的形状轮廓以及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和连接形式等。
(3)掌握电气图的制图规则和表示方法,掌握绘制框图、电路图和接线图的基本要求和规定画法。
(4)掌握识读电气图的方法,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图。
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投影理论知识,建立空间概念,完成由物画图到由图想物的两次转化,达到熟练的运用“形体分析法”和“面形分析法”识读机械图样的教学目标。
(2)根据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识图为主,识图和绘图相结合,以绘图促识图的原则。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讲与练相结合,制图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要尽量利用与本专业相关的零部件图例或实物组织教学。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绘图正在逐步取代手工尺规绘图。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徒手作图训练,适当减少尺规绘图的作业量。
(4)制图国家标准是绘制图样的技术法规,是制图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
教学中应努力树立并逐步强化学生的标准化意识。
二、学时分配表1(适用专业:高4/3高5/中3电气、高3/中3电梯、高4/3数修、中3电子、中3制冷、中制冷工学)章节名称总学时讲课习题课绪论 1 1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1-1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1-2 尺寸标注§1-3 几何作图102448233211第二章投影制图§2-1 平行投影法和三视图§2-2 点、线、面的投影§2-3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2-4 轴测图§2-5 截交线与相贯线§2-6 组合体的投影2824664623235535511111第三章机件的表达方法§3-1 视图§3-2 剖视图§3-3 断面图§3-4 其他表达方法1646421335323111第四章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画法§4-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4-2 齿轮§4-3 键、销连接§4-4 滚动轴承§4-5 弹簧13442211133221211第五章机械图样的画法和识读§5-1 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5-2 零件图§5-3 装配图1244410433211第六章电气制图基础知识§6-1 概述§6-2 图形符号§6-3 文字符号§6-4 项目代号§6-5 电气图的制图规则和表示方法1112224101222311第七章电气图的画法和识读§7-1 框图§7-2 电路图§7-3 印制板图§7-4 接线图和接线表§7-5 线扎图§7-5 无线电整机总装图和工艺流程图简介1215311110142111211机动 5总复习、考试12总计120 86 17绪论 1 1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1-1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1-2 尺寸标注§1-3 几何作图8224722311第二章投影制图§2-1 平行投影法和三视图§2-2 点、线、面的投影§2-3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2-4 轴测图§2-5 截交线与相贯线§2-6 组合体的投影242465252023542441111第三章机件的表达方法§3-1 视图§3-2 剖视图§3-3 断面图§3-4 其他表达方法123522102422211第四章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画法§4-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4-2 齿轮§4-3 键、销连接§4-4 滚动轴承§4-5 弹簧1033121822121211第五章机械图样的画法和识读§5-1 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5-2 零件图§5-3 装配图10334933311第六章电气制图基础知识§6-1 概述§6-2 图形符号§6-3 文字符号§6-4 项目代号§6-5 电气图的制图规则和表示方法1112224101222311第七章电气图的画法和识读§7-1 框图§7-2 电路图§7-3 印制板图§7-4 接线图和接线表§7-5 线扎图§7-5 无线电整机总装图和工艺流程图简介1014211110142111机动 5总复习、考试10总计100 74 11绪论 1 1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1-1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1-2 尺寸标注§1-3 几何作图7223622211第二章投影制图§2-1 平行投影法和三视图§2-2 点、线、面的投影§2-3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2-4 轴测图§2-5 截交线与相贯线§2-6 组合体的投影1822442416224323211第三章机件的表达方法§3-1 视图§3-2 剖视图§3-3 断面图§3-4 其他表达方法1024229232211第四章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画法§4-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4-2 齿轮§4-3 键、销连接§4-4 滚动轴承§4-5 弹簧722111722111第五章机械图样的画法和识读§5-1 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5-2 零件图§5-3 装配图62226222第六章电气制图基础知识§6-1 概述§6-2 图形符号§6-3 文字符号§6-4 项目代号§6-5 电气图的制图规则和表示方法912222912222第七章电气图的画法和识读§7-1 框图§7-2 电路图§7-3 印制板图§7-4 接线图和接线表§7-5 线扎图§7-5 无线电整机总装图和工艺流程图简介81221118122111机动 4总复习、考试10总计80 62 4绪论 1 1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1-1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1-2 尺寸标注§1-3 几何作图92347223211第二章投影制图§2-1 平行投影法和三视图§2-2 点、线、面的投影§2-3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2-4 轴测图§2-5 截交线与相贯线§2-6 组合体的投影2424553519234424511111第三章机件的表达方法§3-1 视图§3-2 剖视图§3-3 断面图§3-4 其他表达方法1335321024223111第四章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画法§4-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4-2 齿轮§4-3 键、销连接§4-4 滚动轴承§4-5 弹簧12432211032221211第五章机械图样的画法和识读§5-1 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5-2 零件图§5-3 装配图1244410433211第六章电气制图基础知识§6-1 概述§6-2 图形符号§6-3 文字符号§6-4 项目代号§6-5 电气图的制图规则和表示方法1112224101222311第七章电气图的画法和识读§7-1 框图§7-2 电路图§7-3 印制板图§7-4 接线图和接线表§7-5 线扎图§7-5 无线电整机总装图和工艺流程图简介1215311110142111211机动 4总复习、考试12总计110 77 17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机械与电气识图教学大纲
![机械与电气识图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a7631c8964bcf84b8d57b09.png)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课程名称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类型专业理论课培养 层次 中级技工课程 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80推荐 教材 《机械与电气识图》(第二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ISBN :978-7-5045-5912-8编写人员签名 钟 毅专业组长签名系主任 签名教务主 任 签名编制 部门广州市冶金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本知识,投影基础知识,常用件、标准件、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及识读,常用电气图样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图示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绘图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投影原理及其应用;熟悉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识读一般机械零件、电气元件图;识读简单机械和机电产品部件装配图;熟悉电气图样表达内容的有关规定、画法及识读。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教学内容: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二、学习本课程的注意事项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
2、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觉配合课堂教学的意识。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教学内容:§1—1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一、图纸幅面及格式二、图线及画法三、比例四、字体五、尺寸注法§1—2绘图工具及使用一、手工绘图工具二、计算机绘图简介§1—3 常用几何图形画法一、等分作图二、斜度与锥度三、椭圆的近似画法四、圆弧连接五、平面图形画法教学要求:1、熟悉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2、掌握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及正确使用手工绘图工具,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初步知识。
第二章投影制图基础教学内容:§2—1 投影法与轴测图一、投影法及其分类二、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及画法§2—2 三视图及点、线、面投影一、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二、点、线、面的投影§2—3 基本几何体及其截交、相贯的投影一、基本几何体的投影二、截交线、相贯线的投影§2—4组合体的投影一、画组合体视图及尺寸标注二、识组合体视图教学要求:1、掌握投影规律及三视图的画法。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电气专业)
![《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电气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e2c123b783c4bb4cf7ecd1f1.png)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工程系课程名称: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性质:基础能力课课程学时:122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代码:0203)版本:V1.0-201604**(修改人和修改时间)《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类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
其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机械识图;第二部分为电气识图。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图样规范、三视图表达、轴测图表达、常用件和标准件表达、电气符号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表达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识图能力和图示能力,能够识读机械图样和电气图样,并具有绘制电气图样的基本技能。
学习过程中,注意多做练习,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力拖动与机床》、《电机与变压器》等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安装维护电气设备,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适当调整;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项目为主线,任务为主题”,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练一体化。
为加强学生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与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将项目任务引入课程,将理论讲授包含在项目训练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学习知识。
采用项目式、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电子教学,视频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将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
通过项目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实验和理论等学习环节,培养学生掌握机械传动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实际应用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操作技能奠定必要的基础。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d273e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e.png)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标准,了解机械制图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为今后的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包括投影理论、基本视图、剖视图、尺寸标注等基本知识,以及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标准。
2. 实践技能:通过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3. 拓展知识:了解机械制图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如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本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测验等,占总评成绩的50%。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占总评成绩的50%。
五、教材与参考书1. 教材:《机械制图》。
2. 参考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等与机械制图相关的书籍。
六、课程实施与管理1. 授课教师:应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本课程。
2. 授课时间与地点:根据学校安排,确定授课时间、地点和方式。
3. 学生管理:应建立学生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
4. 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必要的绘图工具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七、课程评价与改进1. 课程评价:应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以便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2. 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b780a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a.png)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一、前言1、课程定位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画图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培养看图能力为主, 画图能力为辅。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怎样将空间物体用平面图形表达出来,怎样根据平面图形将空间物体的形状想像出来。
该课程从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入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形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2)熟悉正确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能够阅读比较复杂的机械图样,绘制(含零部件测绘)一些常用零件的机械图样,并学会完整地标注尺寸。
(4)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测绘练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景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在整个过程实施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技能、突出应用”。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把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ab0b4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0.png)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和绘图能力,为后续机械设计、制造、维修等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实际机械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具备初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等七个部分。
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基础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绘图和三维建模,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解析1. 重点: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等基础知识,以及零件图、装配图等实际应用知识。
2. 难点: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和绘图技能的训练,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建议1. 制图基本知识:8课时2. 投影基础:12课时3. 组合体:8课时4. 机件的表达方法:6课时5. 标准件和常用件:4课时6. 零件图:10课时7. 装配图:6课时8.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可选):4课时9. 综合练习与考试:视情况而定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三维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现场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技能水平。
六、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课程总评分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卷面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操作分,占课程总评分的70%。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d537b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6.png)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识图、制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绘制和阅读机械图纸;2.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的表达能力,能够根据三维模型绘制二维图纸;3. 了解机械制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能够正确使用制图工具和材料;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制图基础: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轴测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基本图示方法;2. 形体的表达方法:掌握形体各表面的交线(即三视投影)的画法,能够正确表达形体的形状;3. 组合体:了解组合体的形成方法,能够正确绘制和阅读组合体图样;4. 零件图:了解零件的种类和结构特点,能够正确选择和绘制零件图,包括尺寸标注、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内容;5. 装配图:了解装配体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能够绘制装配图,包括装配关系、零件编号、明细栏等;6. 三维建模: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三维软件进行建模和渲染。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机械零件和形体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3. 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 采用分组教学和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2. 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3. 综合考核:包括图纸绘制、答辩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1. 教师应具备机械类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2. 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三维建模软件等教学资源;3. 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教材、课件、实践设备和场地等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4b1dd1c65ce050877321371.png)
XX技工学校《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建设负责人:联系电话:系(教研室)负责人:联系电话:XX技工学校20XX年10月20日《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专业: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授课学期:第一学期建议课时:60课时1.课程设置概述1.1课程性质《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既有基本的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它的基础性内容又是人材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内容。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具有三种基本能力和三种分析能力、两种技能和工程文化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内容与生产制造、工程设计、设备检修有密切关系,是工科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而这两个能力的提高对学好本课程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这一特点出发,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把投影分析和空间想象密切联系在一起,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项目化教学。
1.2课程任务三种基本能力:绘图、读图和查阅国家标准的基本能力;三种分析能力: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的能力、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间的相互转换能力;两种技能:具有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工程文化素质: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达到使学生既具有工程基础又有较高的工程文化素质,既有丰实的工程设计绘图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有较熟练的绘图和读图能力,还有较敏捷的灵活思维和创新意识,能视野开阔、善于自学,创新思变,跟上时代的步伐,能自觉按照国家标准用各种手段较快地、准确地绘制、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训练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和图纸作业来巩固提高制图投影理论,提高绘图和读图能力,掌握制图的作图方法和技能。
该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熟悉和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掌握绘图仪器和绘图工具的应用;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对三维立体及其相互位置的分析方法,并能画出三维立体的二维投影图和阅读机械、电气图样;2.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掌握绘图的方法和技能,所绘图样符合国家标准;能阅读一般机械、电气零件图和装配图;2.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课程内容标准及要求模块一绪论模块二机械识图基本知识模块三机械图样的表达与识读模块四电气制图基础知识模块五基本电气图4.实施建议4.1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名称:1、《机械制图》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六版2、《机械与电气识图》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二版参考教材:1、《机械制图习题册》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六版2、《机械制图课教学参考书》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六版3、《电气工程制图》化学工业出版社,钱可强等编著,2004.8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4.2教学基本条件4.2.1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机械与电气识图》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及AutoCAD软件平台授课,有利于学生对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建立一个以课程文本(教材)、电子文本(光盘)、网络课程和资源库为基本构架的立体化课程,并努力构建一个听觉与视觉联动,图文与音像交互,老师与学生共创的生态性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技工学校
《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建设负责人:
联系电话:
系(教研室)负责人:
联系电话:
XX技工学校
20XX年10月20日
《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课程教学标准
适用专业: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
授课学期:第一学期
建议课时:60课时
1.课程设置概述
1.1课程性质
《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既有基本的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它的基础性内容又是人材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内容。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具有三种基本能力和三种分析能力、两种技能和工程文化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内容与生产制造、工程设计、设备检修有密切关系,是工科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而这两个能力的提高对学好本课程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这一特点出发,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把投影分析和空间想象密切联系在一起,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项目化教学。
1.2课程任务
三种基本能力:绘图、读图和查阅国家标准的基本能力;三种分析能力: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的能力、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间的相互转换能力;两种技能:具有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工程文化素质: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达到使学生既具有工程基础又有较高的工程文化素质,既有丰实的工程设计绘图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有较熟练的绘图和读图能力,还有较敏捷的灵活思维和创新意识,能视野开阔、善于自学,创新思变,跟上时代的步伐,能自觉按照国家标准用各种手段较快地、准确地绘制、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训练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和图纸作业来巩固提高制图投影理论,提高绘图和读图能力,掌握制图的作图方法和技能。
该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熟悉和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掌握绘图仪器和绘图工具的应用;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对三维立体及其相互位置的分析方法,并能画出三维立体的二维投影图和阅读机械、电气图样;
2.2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
掌握绘图的方法和技能,所绘图样符合国家标准;
能阅读一般机械、电气零件图和装配图;
2.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程内容标准及要求
模块一绪论
模块二机械识图基本知识
模块三机械图样的表达与识读
模块四电气制图基础知识
模块五基本电气图
4.实施建议
4.1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材名称:
1、《机械制图》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六版
2、《机械与电气识图》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二版
参考教材:
1、《机械制图习题册》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六版
2、《机械制图课教学参考书》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六版
3、《电气工程制图》化学工业出版社,钱可强等编著,2004.8
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
4.2教学基本条件
4.2.1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机械与电气识图》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及AutoCAD软件平台授课,有利于学生对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建立一个以课程文本(教材)、电子文本(光盘)、网络课程和资源库为基本构架的立体化课程,并努力构建一个听觉与视觉联动,图文与音像交互,老师与学生共创的生态性学习环境。
通过互联网搭建的“教学互动平台”,延伸和扩展教与学空间,实现网上教学、网上练习、网上答疑、网上模拟操作及在线练习与考核,为教学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
4.2.2自主学习
鼓励教师收集、整理、制作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料库,广泛地利用校园网和其他网络信息建立参考文献、背景资料库和学习资料的索引,通过信息共享和网络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信息和交流平台。
从各种媒体中撷取新的专业信息,不断地补充和扩展信息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4.3教学方法建议
4.3.1突出任务驱动的教学功能
本课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先感知后认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训练学生有序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既能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3.3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经验共享与交流,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4教学评价
4.4.1布置作业16-20次。
4.4.2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
4.4.3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