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细微的小事也斤斤计较。
蕴藉 是藏在其内,隐藏而不外露的意思,多形容君子气
质。也指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 。
了解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 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 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 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 著,朱光潜熟练掌握英、法、德语, 几十年来,翻译了300多万字的作品, 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朱光潜是北 京大学一级教授、被选为全国政协常 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 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 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代表 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 《给青年的十二百度文库信》等。
2、作者笔下“咬文嚼字”新的含义:
即提倡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
全文中心论点
3、梳理字词
从文中找出下列生字词加以注音: 锱铢( zī )( zhū)必较 中石没镞( zú ) 岑(cén)寂
尺牍( dú ) 锱铢必较 下乘( chéng) 蕴藉(jiè) 付梓( zǐ )
4、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5、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6、找出文章中关于”咬文嚼字”作者主要举出了哪些实例? 请概括说明。
7、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回答什么叫“套板反应”?
8、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回答作者提出怎样“咬文嚼字”?目标是什么?
解题
1、咬文嚼字 平时的语言运用中 “咬文嚼字” 的含义:
①本指过分地斟酌字句或在某些字句上纠 缠,死扣字眼而不注重其精神实质. ②形容在别人面前卖弄才学.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
切。试想,明亮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 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 一个“失”字,就勾画了夜色和梅花 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诗的感染力。 真是一字生辉。
“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
散文集《野草》中的《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当时国民党
本单元的阅读方法(阅读要勾画圈点)
1、第一步,从头到尾阅读,碰到不懂得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 以便于先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 2、第二步,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全文大意。先理清总体思路 ,拟出全文纲要,然后理清局部思路,搞清各部分内容的顺序 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第三步,透过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语句,抓住课文主旨。 4、第四步,对课文的观点和材料作出判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 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王若虚改句
这样改有什么变化?
3、贾岛“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第5段)
有一次,唐代诗人贾岛骑驴闯了 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 “鸟宿池边 树,僧推月下门”的“推” 有点不太 合适,不如“敲”好。不知不觉地,就 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 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 是用‘敲’好,你认为韩愈为什么说用 敲要好呢?(本诗写的是贾岛(僧)夜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中作者的基本观点。 2、在文中相关评论指导下,调动 平时的阅读体验,提升自己的审美 品位,增强文艺评论能力 。
1、查阅工具书解释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含义。 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说说 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 3、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下列字词注音和释义 锱铢必较 中石没镞 解释词义: 推敲 援例 岑寂 尺牍 下乘 蕴藉 付梓
访友人李凝隐居之所.)
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 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 ‘敲’字,几分声响将环境反衬得更加幽静。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 了朋友。
——《题李凝幽居》
各有什么变化?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同一个句子改动之后有什 么不同?
不带感情的判断陈述
你这没骨气的无耻文人!
语气坚决感情强烈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这贱人!
说说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甲说:“吃在中国。” 乙说:“在中国吃。” 丙则长叹曰:“在吃 中国。”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第3-4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 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原句
变句式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 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变字数
a.僧推月下门。 b.僧敲月下门。
变字眼
总结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字 数 不 同
情 境 不 同
思想感情
意 境 不 同
字 眼 不 同
咬文嚼字的范例
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 (《无题》 鲁迅) 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解说:“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
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 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玉楼春》宋祁 ) 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 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 意味。
诗眼。
尝试自己填入两个词,并说说为什么.先在 组内交流,选出代表展示。
轻风
细柳, 明月
梅花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 “摇”,后句加“映”,即成为 “轻风摇细柳,明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轻风摇细柳,明月映梅花。
苏东坡认真地思 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 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 好了,但仍不属上 品。”
对进步知识分子实施压制政策,钳制群众舆论,文化界也不例外.
是否可以改成“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 到墙外有两株枣树”
不可以 首先,我们要明白文章的意境,本文是一 篇寓意深刻的散文。鲁迅先生借景抒情, 寄托着对当时黑暗. 现实的愤怒与抗争, 对被压迫者向往光明未来的愿望充满同情 ,对那些. 顽强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战 士作了热情的赞颂。 而枣树就是战士形 象的代表因此不说“两棵都是枣树” 更 能表现出枣树孤独,借此烘托出枣树“顽 强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精神。
4、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1-5):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关系. (从实例入手,引出论题.) 第二层(6-7):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 和误用两个方面. (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层(8):总结上文,提出期望. (全文小结.)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第1-2段)
比较以下语言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阅读最后一段回答作者认为为什么要“咬文嚼 字”?怎样咬文嚼字?目标是什么?
提 出 期 望
严本 精着 神谨
心随 玩处 索留
不不 粗能 心懒
自刻 不 自轻 满易 励 苦
翻 推 新 陈
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动动手,动动脑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 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 说出了一句诗:
“轻风 细柳”和“明月 梅花”后,要求二人各加一字,成为
‘轻风舞细柳,明月隐梅花。’
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 “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 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 明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 谷吟诵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谈谈你认为妙在何处?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
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 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 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 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 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
5、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6、找出文章中关于”咬文嚼字”作者主要举出了哪些实例? 请概括说明。
7、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回答什么叫“套板反应”?
8、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回答作者提出怎样“咬文嚼字”?目标是什么?
文艺评论,又称文学 批评,是评论者在某些文 艺理论的指导下,对文学 作品进行阐述和评判的文 章。文艺随笔:是一种形 文艺随笔: 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 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 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 趣味性的文学评论样式。 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查阅工具书解释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含义。 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说说 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 3、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下列字词注音和释义 锱铢必较 中石没镞 解释词义: 推敲 援例 岑寂 尺牍 下乘 蕴藉 付梓
4、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