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黔东南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

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

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侗族是中国人口众多的部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侗族装束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工精细,图形丰富,部落特色鲜明。

精美的修饰和刺绣图形象征着侗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承载着部落繁衍和部落繁荣的美好期望。

本文研究了侗族装束的起源、装束模式及其装束文化。

标签:侗族;装束;纹样;文化1 绪论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使其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较少,形成了侗族文化,尤其是其装束独特的审美情趣,仍然相对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格调,成为“历史的主体”。

侗族妇女装束男服结构更为复杂、简捷,在中国南方较重的方言区保存了传统装束,被称为“历史记载的穿着”,是侗族研究装束文化的“活化石”。

侗族装束与修饰艺术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审美文化和艺术技巧,展示了侗族装束艺术的历史变迁,也是侗族文化传播与风俗的表现方式。

侗族装束修饰艺术鉴赏,从现代审美理性分析到侗族装束修饰的审美情趣和技巧的过程,到今天的审美意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维护、发展与创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 侗族装束起源和发展侗族装束在春秋战国时期,侗族祖先发明了织造的织布的斜机,《吴越春秋》就有“越罗谷纱”的记载。

在唐宋时期,侗族的纺织技术和印染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北宋时期,白娟、斑细布、白练布等都在靖州等地家喻户晓。

明清时期,侗锦已进入了发展与繁荣时期。

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在南侗才能看到传统装束式样,而北侗基本上是中国化的,装束也越来越与汉族相一致。

3 侗族装束图形纹样侗族是一个勤劳的人,精心设计了各种美丽的图形图形来美化装束。

无论是植物纹、动物纹、景物纹都是抽象符号几何纹,他们的造型、色彩和构图反映了侗族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是部落记忆的传承。

没有侗族纹样没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记载,也没有遵循固定的规则。

他们都来自于侗族妇女对生命的感知和对自然的自我认识,并一代代传承下来。

直到现代也没有太多的创新,每一件作品都是对原来纹样创作形态的还原。

知识点·侗族|可以说相当专业了!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

知识点·侗族|可以说相当专业了!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

知识点·侗族|可以说相当专业了!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侗族是我国发展良好的人口大族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侗族服饰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工艺精湛、图案丰富、民族特色鲜明。

精美的饰品和刺绣纹样象征着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着种族繁衍与民族兴旺的美好期盼。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广东、广西一带“百越”族系,现主要聚居在贵州、广西和湖南三省区,其中以贵州最多,约占全国侗族人口的56%。

在侗族,刺绣、侗歌和戏曲文化成为推动侗族文化生生不息传承和发展的三驾马车。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文明的崛起,经济的发展,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侗族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影响。

1 侗族服饰起源和发展侗族服饰在春秋战国时期,侗族先辈便已发明了织布用的斜机,《吴越春秋》就有“越罗谷纱”的记载。

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族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到北宋时期,靖州等地纺织的白娟、斑细布、白练布等均负盛名。

明清时期,侗锦已进入了发展繁荣的时期。

直到近现代 20 世纪以来只有南侗才能看到传统服装式样,而北侗基本汉化,服饰与汉族日趋一致。

2 侗族服饰图案纹样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精心设计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对服饰进行美化。

侗族服饰图案纹样数量繁多数不胜数,大多取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多崇拜意义。

2.1 图腾纹样龙蛇崇拜——龙蛇纹。

在中国古代龙一直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经常以云龙、盘龙、二龙戏珠等形式出现。

侗族以龙蛇为神灵,其服饰纹样中的龙纹不似古代朝廷龙纹那样庄严,而是一个善良灵巧且可爱的形象,以特殊针法,马尾绣做成,并赋予其精巧细腻的神韵。

“萨岁”崇拜——蜘蛛纹。

“萨”在侗族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神,也被称为“萨玛”、“萨天巴”。

相传萨神中的“萨巴隋俄”神,其化身是一只金斑大蜘蛛,因此侗族人把出门见到蜘蛛认为是平安喜庆的吉兆,还有些地方在新婚夫妇的床铺四角,分别放置用布包裹的蜘蛛,寓意求子求福[3]。

2.2 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植物崇拜——花草纹、树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

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我们将介绍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魅力所在。

1. 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侗族服饰以绣花为主要特征,绚丽多彩、工艺精湛。

侗族妇女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衫,搭配银饰,头戴侗族特色的花环,形象美丽动人,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2. 瑰丽的侗族歌舞:侗族歌舞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歌舞形式。

例如侗族的“白鹤舞”、“银釵舞”等,舞蹈优美动人、富有节奏感,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侗历正月初一的“侗年节”、三月三的“侗族姑娘节”等,这些节日都是侗族人民举行盛大庆祝活动的时刻,人们穿着盛装,唱歌跳舞,庆祝丰收和团圆。

4. 独特的语言文字:侗族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侗语,是属于汉藏语系苗瑶侗语族的语言,其文字被称为侗文。

侗文是一种由象形、指事、会意等构成的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1. 家族观念:侗族人民非常重视家族观念,家族是侗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价值。

侗族人民追求家族的兴旺和繁荣,崇尚家族的团结和和睦。

2. 宗族制度:侗族有着严格的宗族制度,家族成员间维系着紧密的血缘关系。

宗族长辈的言行举止在侗族文化中担任着重要的引领和榜样作用,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生产方式:侗族历来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粮食、棉花、烟叶等是侗族人民的主要农作物。

侗族人民勤劳勇敢,以种田养家,以此谋生。

4. 独特的风俗习惯:侗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如丰富的饮食文化,侗族人民喜爱米酒、猪肉等美食;崇拜自然、尊重祖先等传统观念,侗族人民重视礼仪,祭祀活动非常隆重。

5. 宗教信仰:侗族信仰多神,崇拜山神、水神,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灵性。

侗族人民在农耕、求雨等重大活动中,都会举行祭祀仪式,以此祈求神灵的护佑和福祉。

侗族服饰解释

侗族服饰解释

侗族服饰解释侗族服饰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材质、色彩、款式和图案,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服饰不仅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他们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1.材质侗族服饰的材质主要是棉、麻和丝绸。

这些材质的选择与侗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棉和麻是适合在侗族地区种植的天然纤维,而丝绸则是贵重的材料,常用于特殊场合或特定人群的服饰。

2.色彩侗族服饰的色彩以深色为主,如黑色、深蓝、深红等。

这些色彩不仅耐看耐用,而且与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有关。

在一些侗族地区,黑色被视为吉祥色,而红色则被视为繁荣和富贵的象征。

3.款式侗族服饰的款式多样,不同地区和支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总体来说,侗族服饰的特点是宽袍大袖,注重流苏和细节装饰。

这种款式不仅舒适耐用,而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图案侗族服饰的图案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题材。

其中,龙、凤、鸟、鱼等动物图案和花、草、树、木等植物图案是最常见的。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寓意深刻,反映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5.文化内涵侗族服饰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侗族人民对自然、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诠释,是他们传承和表达文化的重要方式。

同时,侗族服饰也是侗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交流工具,人们通过服饰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和族群归属等信息。

总之,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材质、色彩、款式和图案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保护和传承侗族服饰文化对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

侗族服饰的主要特征是鲜艳多彩,造型华丽,且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侗族男子的传统服装包括“吊脚裤”、“长衫”、“腰带”、“头巾”等。

吊脚裤是侗族男子的标志性服饰,它宽松舒适,裤脚长而悬垂,形似钟摆,给人一种慵懒、舒适的感觉。

长衫则是一种长袍式的上衣,非常宽松,可以让人自由移动。

腰带则用来束裤腰,通常由麻绳或布料制成,非常简单朴素。

头巾则是侗族男子的必备配饰,可以用来遮阳、保暖或是装饰。

侗族女子的传统服装则包括“蓝靛布”、“腰带”、“头巾”等。

蓝靛布是侗族女子的标志性服饰,也是侗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由手工染色制成,色彩鲜艳,花纹繁复,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

腰带则用来束裙腰,通常由丝绸或棉布制成,可以装饰性地绑在腰上。

头巾则是侗族女子的必备配饰之一,可以用来遮阳、保暖或是装饰。

除了传统服装外,侗族还有许多其他的服饰,如“汗衫”、“蛤蟆裤”、“绣花鞋”等,这些服饰在侗族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常见。

总的来说,侗族服饰文化丰富多彩,不仅具有实用性,更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和文化传承。

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侗族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
道亮丽风景。

贵州侗族代表性服饰的文化内涵探析

贵州侗族代表性服饰的文化内涵探析


杨安迪 ( 1 9 6 6一) 。 男。 贵 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 研究方 向: 影像艺术。
l 0 4
第1 期


项锡黔 。徐
浩 。杨安迪

贵州侗族代表性服饰的文化 内涵探析



贵 州省 侗 族 服 饰 的基 本 内容
亦有 满饰 者 。 纹 样 样 式 多 以 自然 动 植 物 纹 样 及 其 几
紫蓝 色 或藏青 色 为 基 调 ,艳 丽 的红 、 绿 、蓝 多彩 线 、 面穿 插 、点 缀 其 间 ,形 成 耀 艳 之 处 ,美 丽 爽 朗。 色 彩 对 比 强 烈 、层 次 分 明 、搭 配 和 谐 ,与 服 饰 本 色 、 质地 的关系 巧 妙 。饰 品 以 动 物 、 器 物 纹 样 为 主 。 动 物主 要 有 蝶 、双 龙 戏 珠 、凤 、鱼 ,器 物 有 笆 篓 ,刀
调查 我省 侗族 人 口有 1 6 0 7 0 0人 , 占全 国 侗族 之 5 5 .
7 % 。 (《 贵 州省 志 ・民族 志》 )贵 州省 侗族还 有 南 北 分 区的情 况 ,划分 的 主要 依 据 是侗 语 ,侗 语 分 南北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2— 2 1
基金项目 : 贵 州省省长基金项 目“ 贵州省 ( 侗族 ) 代表性服饰 ( 头饰) 研究” [ 合同编号: 黔省专合字 ( 2 o o 9 ) 1 6 2号] 的结题成果
叉剑 戟 。
腰 ,两 条 银 链 交 于 胸 者 ;或 为 青 衣 白裤 ,腿 部 绑
裹腿 ,左 挎 猎 袋 及 火 药 葫 芦 ;又 有 “ 银 朝 男 子 古 装” 。 女 性 服 饰 分 为 裙 装 和 裤 装 。 主 要 以 裙 装 为 主, ( 裤 装 流 行 于 整 个 北 侗 地 区 和 南 侗 小 部 分 区 域。 )裙 装分 为 两 大 类 :一 类 是 开 胸 对 襟 ,一 类 是 右衽 大襟 ( 以着 不 着 胸 兜 为 区 别 ,着 者 为 开 胸 对 襟 反之为右衽大襟 ) 。 侗 族 民族 服 装 ( 头 饰 ) 类 型 按 性 别 分 有 男 装 和 女 装 ;按年 龄 分 有 童 装 、青 年 装 和 老 年 装 ;按 节 庆 分有简 ( 素 、便 )装 和 盛 装 :按 节 令 分 有 春 夏 装 和 秋 冬 装 :按 样 式 分 有 男 装 和 女 装 ,女 装 包 括 裙 装 、 裤 装 :女 性裙 装 和 裤 装 除 了 裙 、裤 的 差 异 外 ,上 装 还 可分为开 襟 ( 右衽 ) 、对 襟 两 种 类 型 ,另还 有 有

侗族服饰美学特征及传承与创新研究

侗族服饰美学特征及传承与创新研究

侗族服饰美学特征及传承与创新研究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悠久、文化独特。

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和呈现。

1. 华丽多彩。

侗族服饰采用了丰富的颜色和图案,华丽而多彩。

不同的服饰标志着不同阶层和身份
的身份和地位。

2. 富有象征意义。

侗族服饰中的图案和花纹具有象征意义,例如红花代表吉祥、喜庆,鸟类代表自由、
神圣等。

3. 讲究细节。

侗族服饰相较于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而言,更加讲究细节,例如纽扣、装饰、褶皱等。

4. 贴近自然。

侗族服饰中的花纹和图案多与自然环境有关,例如山石、云雾、河流、草木等。

侗族服饰已经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面临着创新和
发展。

1. 传承。

传统的侗族服饰继承了一段时间的影响力,目前仍有不少的侗族人坚持着传统服饰的
穿着,并把它传承给下一代。

2. 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侗族服饰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特点,以及新的
做法和思路,进行创新。

侗族服饰的创新还在不断地发展,包括手工绣花、新的颜色设计、面料的选择等。

总之,侗族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未来,侗族服饰将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成为侗族文化和中
华文化的精髓。

侗族服饰美学特征及传承与创新研究

侗族服饰美学特征及传承与创新研究

侗族服饰美学特征及传承与创新研究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区。

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其服饰美学特征凝结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本文将从侗族服饰的美学特征、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探索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侗族服饰的美学特征侗族服饰的美学特征主要包括材料、款式、图案和色彩等方面。

1. 材料侗族服饰主要采用丝绸、棉布、皮革等天然材料制作,这些材料具有光泽、柔软、质地细腻等特点,能够体现出侗族服饰的高贵与典雅。

2. 款式侗族服饰的款式多样,主要包括上衣、长裙、披肩、腰带等。

不同款式的服饰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同时也展现了侗族服饰的多样与美感。

3. 图案侗族服饰的图案主要包括蝴蝶、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这些图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能够展现出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4. 色彩侗族服饰的色彩多样,主要以蓝、绿、红等鲜艳的颜色为主,这些色彩能够展现出侗族服饰的热烈与欢快。

二、侗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侗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保留传统文化的也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出新时代的文化魅力。

1. 传承侗族服饰的传承主要是通过手工艺人的技艺传承与家庭文化传统,这些技艺和传统被代代相传,保留了侗族服饰的原汁原味。

2. 创新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侗族服饰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审美观念。

一些服装设计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设计出新颖独特的侗族服饰,赋予了传统服饰新的生命力。

侗族服饰的美学特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象征,更是展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态度。

这些美学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

1. 彰显多元文化侗族服饰的美学特征体现了侗族人民对于自然、生活、劳动的热爱与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侗族文化的多元化与包容性,对于当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传承文化记忆侗族服饰的美学特征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侗族服饰的描写

侗族服饰的描写

侗族服饰的描写
侗族服饰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独特服饰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侗族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款式多样而著称。

男子的服饰通常以深色为主,如黑色、深蓝色等,显得庄重而神秘。

女子的服饰则色彩斑斓,常常搭配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绿色等,展现出侗族妇女的热情与活力。

侗族服饰的款式多样,有长袍、短衫、长裤、短裤等。

长袍通常长及脚踝,宽松舒适,适合在寒冷的季节穿着。

短衫则短小精悍,适合在炎热的季节穿着。

长裤通常宽大而舒适,适合在田间劳作时穿着。

短裤则轻便灵活,适合在日常生活中穿着。

侗族服饰的图案精美绝伦,常常以动植物为题材,如龙、凤、鸟、鱼、花、草等。

这些图案既具有装饰作用,又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总的来说,侗族服饰是侗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黔东南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嫁衣文化是苗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嫁衣不仅是苗族妇女的日常服饰,更是展示苗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

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保护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

1. 丰富多彩的纹样黔东南苗族嫁衣以其独特的刺绣工艺和多彩的纹样而闻名于世。

苗族妇女在嫁衣上精湛地绣上各种图案,如鸟、兽、花、果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展现出苗族人民的敏锐审美和精湛技艺。

2. 传承古老的民族风情黔东南苗族嫁衣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古老风情和生活习俗。

嫁衣上的图案和纹样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展现出苗族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

3. 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在苗族社会中,嫁衣不仅是妇女的日常服饰,更是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不同的嫁衣款式和图案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地域、家族和婚姻状态,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家族情感和社会身份。

4. 弘扬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在传承和弘扬苗族传统文化的也起到了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嫁衣的制作和传承过程中,往往能够促进苗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族群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

二、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保护1. 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首先要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

苗族刺绣工艺源远流长,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传统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工艺培训班和学校课程,培养和传承更多的苗族刺绣工艺人才,保护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2. 加强保护政策的制定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保护政策制定和实施。

通过出台各项保护措施,加大对嫁衣制作、收藏、展示和传承工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保护好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3. 建立相关博物馆和文化展示机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应该建立相关博物馆和文化展示机构,集中展示和陈列各种类型的苗族嫁衣。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侗族男子通常穿着黑色或深蓝色的长衫和宽松的长裤,腰间系一条宽腰带,脚上穿着布鞋或草鞋。

女子则穿着蓝色或黑色的长袍,袖口和下摆饰有彩色刺绣,头上戴着银饰和色彩缤纷的花环。

侗族服饰的特色之一是花鸟图案的刺绣,这些图案通常出现在衣领、袖口、下摆和衣袋上。

侗族刺绣以其细腻、精致、多彩的特点而闻名。

同时,侗族服饰中还经常采用织锦、缎子等精细面料,加上银饰、腰带等装饰,使服装更加华丽、富有层次感。

除了日常着装外,侗族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服饰。

例如,在侗族的“板凳节”和“赛老虎”节日中,男女穿着华丽的节日服饰,舞动身姿,展示着侗族独特的艺术风采。

总之,侗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束,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侗族人民朴实、勤劳、善良的品质,也反映了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 1 -。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湖北等地。

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以下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魅力之处。

一、侗族的居住形式侗族是世界上土家族的分支之一,他们独特的居住形式是侗寨,表现了侗族人民深厚的建筑艺术和智慧。

侗寨是由板瓦和木材建造而成的,寨内居住着许多家庭,形成了独特的村庄群落。

寨内街道纵横交错,巧妙地利用了山势,形成了独特的街巷景观。

侗寨不仅是居住的地方,也是侗族人民生活和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侗族的服饰与饮食文化侗族的服饰文化独特多样,女子的传统服装是一种称为“蜡染”的特殊布料,由于蜡染的技法非常复杂,所以侗族妇女常常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件传统的蜡染服饰。

侗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主要以粟米、红米、糯米为主食,辅以山野菜、木耳、蘑菇等。

侗寨的特色美食有“酸汤鱼”、“腊八蒸饺”等,这些美食充分体现了侗族对食物的独特品味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侗族的乐曲与舞蹈侗族的乐曲和舞蹈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侗族人民的感情和精神世界。

侗族的传统音乐常常伴随着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节奏激烈而富有韵律感。

侗族的舞蹈形式多样,有山歌舞、庐山舞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踩堂会”活动,这是侗族人民通过舞蹈、歌唱等形式祈求好心情和好运气的一种传统活动。

四、侗族的传统节日与习俗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侗族圣地”河口大峡谷的春节活动。

侗族人民在春节期间将祖先供奉在家中,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向祖先祈求新年平安、丰收和幸福。

侗族人民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习俗,如“送灶神”、“迎新娘”等,这些习俗丰富多彩,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祝福。

侗族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其传统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侗族人民热情好客,善于歌唱和舞蹈,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和舞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侗族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代代相传,使得侗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保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侗族服饰的特点是色彩鲜艳,花纹繁多,图案精美,富有民族风情。

侗族男子的传统服饰主要有长衫、马褂等,这些服饰一般以黑色或深蓝色为主色调,衣身上有各种图案和刺绣,而女子的传统服饰则以长衫、襦裙、束腰等为主。

女子的服装更加华丽,色彩更加丰富,常见的图案有花鸟、山水、人物等。

侗族服饰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就是它们大多采用手工制作的工艺,如织布、染色、刺绣、缝制等。

在制作过程中,侗族人通常采用天然材料,如棉、麻、丝绸等,使得服饰的质地柔软、舒适、透气。

除了传统的侗族服饰,现代的侗族服饰也逐渐兴起,其设计更加时尚、个性化,同时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如流行的颜色、图案、剪裁等,使得侗族服饰在时尚领域也有了一席之地。

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侗族人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 1 -。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南方地区,也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

侗族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包括丰富的民族风情、传统服饰、音乐舞蹈、建筑艺术及传统节日等内容,让人们对侗族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侗族文化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的民族风情。

侗族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民居檐下坐着晒太阳、喝上一口酒、吃上一口糍粑;喜欢聚在饭桌前,一边吃着侗家人独有的腌菜、香肠、糍粑和猪肉,一边聊着家常;喜欢在油布灯下,跳起一曲壮家舞蹈;喜欢穿着侗家传统服饰,唱着侗家山歌。

这些热情、欢快、质朴的民族风情让侗族文化充满了魅力。

2.传统服饰。

侗族服饰展现出了独特的服饰文化,主要包括侗族妇女服饰和侗族男子服饰两大类。

侗族妇女服饰以青衣、黑缨、银髻等为代表,形式美观、图案丰富,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侗族男子服饰则以青布上衣、黑布长裤、白色毛巾等为主要特征,朴实大方。

侗族服饰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在传统节日、婚嫁仪式等重大场合中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3.音乐舞蹈。

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艺术,包括侗族大歌、侗族竹琴、侗族牛角琴、侗族芦笙、侗族木鱼等民族乐器,还有侗族的锅庄、木鱼舞、侗家舞等民族舞蹈,每一种音乐舞蹈都展现出了侗族文化的独特风采。

侗族音乐舞蹈艺术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欢快的旋律、独特的舞姿、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使侗族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4.建筑艺术。

侗族建筑以吊脚楼为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

侗族吊脚楼依山就势,结构合理,造型美观,内外兼具,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吊脚楼不仅是侗族人民的居住场所,还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是侗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5.传统节日。

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侗历新年、板凳节、侗族歌节等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是侗族人民祭神祈福、庆祝丰收、展示文化的重要场合,是侗族文化的一大亮点。

侗族服饰设计理念

侗族服饰设计理念

侗族服饰设计理念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贵州、广西、湖南等地。

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体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侗族服饰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用性:侗族服饰的设计注重实用性,服装款式简洁大方,便于穿着和活动。

侗族人民多居住在山区,服饰的设计也考虑到了山区环境的特点,如穿着舒适、保暖、防水等。

2. 民族特色:侗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侗族服饰的颜色、图案、款式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如侗族女性的盛装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配以彩色的花边和刺绣,体现了侗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3. 自然环境:侗族人民生活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他们的服饰设计也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热爱。

侗族服饰的颜色、图案等都取材于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花草等,体现了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4. 手工制作:侗族服饰的制作过程注重手工制作,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侗族服饰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织布、染色、刺绣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制作,体现了侗族人民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

总之,侗族服饰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服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服饰历史

侗族服饰历史

侗族服饰历史历史渊源一个民族的服饰总是与其总体文化的演进紧密相联的,因而服饰不仅仅是直观的物质文化,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精神文化内容。

侗族服饰所显示出来的多重文化精神远远超出其它载体的功能和意义。

一个民族的服饰总是与其历史变迁息息相关,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对于理解这个民族的服饰变化及现状往往能给人茅塞顿开之感。

侗族祖先哪里来在朦昧的原始社会阶段,侗族先民对大自然的种种现象,自然也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

但他们还是凭自己的想象创作了许多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的神话。

侗族先民认为人是卵生的,最早是由亲兄妹的结合繁衍了人类。

在古歌《侗族祖先哪里来》中,第一章《龟婆孵蛋》是这描述的:四个龟婆在坡脚,它们各孵蛋一个。

三个寡蛋丢去了,剩个好蛋孵出壳。

孵出一个男孩叫松恩,聪明又灵活。

四个龟婆在寨脚,它们又孵蛋四个。

三个寡蛋丢去了,剩个好蛋孵出壳。

孵出一个姑娘叫松桑,美丽如花朵。

就从那时起,人才世上落。

松恩松桑传后代,世上人儿渐渐多。

侗族系古越人后裔。

古代越人借助于富饶的自然环境,发展较快。

春秋时期,越国曾称霸中原,在与楚的战争中失败后,其臣民被迫南迁,一部分人到岭南定居。

由于秦、汉、隋、唐封建王朝不断对岭南用兵,部分越人在战乱中先后向西南各地迁徒。

其中仡亻览、、仡伶部族迁到"武陵蛮"、"五溪蛮"地带,与当地土著溶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今的侗族。

今之侗族地区,周以前属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属楚巫黔中郡,秦时属黔中郡和桂林郡,两汉时分属武陵、郁林郡,三国时属荆州武陵郡和交州郁林郡。

魏晋至隋,沿旧制。

唐时,分别隶江南道和岭南道。

唐末,湘西南地区的州郡,为当地大姓首领据有,田氏据奖、锦、懿、晃等州,舒氏据舒、峡等州。

杨氏据叙州之西南,号"十洞首领",其族人杨再思据谭阳、朗溪,自称诚州牧。

后梁授之为刺史。

后周马氏覆灭,杨氏乘机以"十洞"称诚、微二州,自署刺史,领今之湘黔毗邻诸县。

贵州黔南州的侗族风情如何

贵州黔南州的侗族风情如何

贵州黔南州的侗族风情如何贵州黔南州,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侗族风情独具魅力,令人陶醉。

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在黔南州的土地上,他们传承着千年的智慧和传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侗族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高大雄伟,结构精巧。

通常采用木质结构,层层叠叠的飞檐,展现出优美的线条。

鼓楼不仅是侗族人民聚会、商议事务的场所,更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风雨桥也是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它横跨在河流之上,既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又具有遮风挡雨的功能。

风雨桥的桥身装饰精美,雕刻着各种图案,充满了艺术感。

侗族的服饰文化同样引人注目。

侗族妇女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她们擅长刺绣和织锦,将自己的巧思和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到每一针每一线中。

侗族男子的服饰则相对简洁大方,但也有着独特的细节和装饰。

这些服饰不仅是美观的外在展示,更是侗族文化和身份的重要标识。

侗族的音乐和舞蹈更是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演唱方式令人惊叹。

歌声悠扬婉转,仿佛能穿透人心,传达出侗族人民的情感和故事。

芦笙舞也是侗族的传统舞蹈之一,舞者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动作矫健有力,充满了节奏感。

在各种节日和庆典上,侗族的音乐和舞蹈总是能将欢乐的氛围推向高潮。

侗族的节日丰富多彩。

“侗年”是侗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盛装打扮,欢聚一堂,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祭祀祖先、歌舞表演、品尝美食,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萨玛节”也是侗族的盛大节日,以祭祀萨玛女神为主要活动,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侗族的美食同样令人垂涎欲滴。

酸汤鱼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鲜嫩的鱼肉搭配酸辣可口的汤汁,让人回味无穷。

腌鱼、腌肉也是侗族的特色美食,独特的腌制方法使其具有浓郁的风味。

此外,还有各种用糯米制作的美食,如糍粑、糯米饭等,口感软糯,香甜可口。

在黔南州的侗族村寨,人们热情好客,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侗族是我国多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侗族服饰作为其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多种元素,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侗族服饰文化。

一、侗族服饰的种类侗族的服饰种类非常多,主要有男女装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婚嫁装饰。

男装主要包括蓑衣和中山装。

蓑衣是侗族男性日常穿着的主要服饰,其样式简单、粗犷,能够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

中山装则是在20世纪初由孙中山先生穿起来的,现在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服饰之一。

女装包括衣裙、袄裙、袄子等,颜色多样,花样精美,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而婚嫁装饰则包括头饰、胸饰、腰饰、臂饰、足饰等多种,其花纹、款式各具独特的特点,能够体现出侗族女子的婚姻地位与社会地位。

二、侗族服饰的特点侗族服饰在样式和款式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侗族服饰设计简单,大多采用了自然染色和手工缝制的技术,以及原始的风格和纹饰。

其次,侗族服饰颜色单一,主要以黑色、蓝色、黄色和白色为主,这些颜色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朴素和淳朴。

此外,侗族服饰的花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往往反映了侗族人民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侗族服饰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

其次,它反映出侗族的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

再次,它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符号。

总之,侗族服饰文化是侗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体现了侗族民俗、风情和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虽然现代化的浪潮不断涌现,不少侗族人已经不再穿着传统的侗族服饰,但侗族服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代表着侗族人民的文化精神传承和历史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贵州黔东南侗族服饰文化内涵科目:贵州黔东南州民族民间工艺指导教师:彭咏编辑人:罗利平班级:凯里学院艺术学院08级美术教育创建时间:2010-5-23 FM 18:27:53论贵州黔东南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内容提要:侗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人口有二百九十多万。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侗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服饰是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显著标致之一。

纷繁各异的侗族服饰因各地文化、经济的发达、交通便利的程度等不同的因素而留下了这个民族在各地出现了差异。

按区域来划分,侗族分为南部和北部两部分。

南部侗族的服饰相对于北部来说保留了较传统的面貌,但南部侗族服饰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而本文以从江、榕及江黎平县的岩洞、九潮、尚重这三个地方的服饰为例,分析这些服饰类型形成的原因和所代表的审美价值及文化意义。

关键词:贵州黔东南侗族服饰文化内涵一、侗族妇女服饰比较研究1、文献的回顾与近现代以来侗族服饰的研究:侗族服饰,在唐宋以来的文献中均有一些零星的记载。

宋代的《老学庵笔记》卷四说:“男未妻着,以金鸡羽插髻”,“女以海螺数珠为饰”。

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说:“黎平府属男子科头跣足,或趿木履”,“妇女之衣,长库短裙,裙作百褶裙,后加布一幅。

刺绣杂纹如绶,胸前又加绣布一方,用银钱贯次为饰,头髻加木梳于后”,“好戴金银耳环,多至三五对,以线结于耳根。

绣花如绸如锦,斜缝一尖于上为盖头。

脚趿无跟草鞋”。

《小方壶斋与地丛钞》说:“苗(侗)童未妻者曰‘罗汉’,皆插鸡翎”。

宋明时期侗族先民以羽翎为饰,在现代的侗族生活中还可以见到。

清代文献也有记载,如《广西通志》记载:“侗人”“椎髻,首插雉尾,卉衣”。

“怀远(今三江)侗人,罗汉首插雉羽,椎髻裹以木梳,着半边花绣衫,有裤无裙,衫最短,裤最长。

女子挽偏髻,插长簪,花衫,耳环,手镯与男子相同,有裙无裤,裙最短,露其膝,胸前裹肚,以银镊缀之,男女各徙跣。

”至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民族的交往增多,侗族的服饰逐渐有所改变,唯有南部黎平、榕江,从江等地变化不大,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特色。

黎平作为侗族分布的大本营,服饰类型十分丰富。

《黎平县民族志》对此有一些简单的考查和描述。

本文就黎平县民族服饰进行新的考察和比较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的服饰类型来进行比较,探讨侗族服饰类型的文化内涵及其特征意义。

口江、双江、岩洞一带的服饰称为“九洞型”,以岩洞为代表;坝寨、茅贡、九潮及榕江到黎平公路沿线一带的妇女服饰称为“天府洞型”,以九潮为代表;平寨、大稼、尚重一带妇女的服饰称为“尚重型”,以尚重为代表。

在侗族的风俗传说中也有关于侗族服饰的描述,如:《侗款》中有“父寻鸡尾插头,母制暖布盖身”之句;榕江车江《祭祖歌》中说青年男子皆“鸡尾垂身边;琵琶抱胸前。

”的记载。

迄今,从江县的高传、信地一带,青年大有每着盛装,还有头包花格帕,上插鸡尾或鹭羽以为美的习惯。

对侗族服饰的科学研究,是解放以后才开始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历史调查中,不少学者调查记录了侗族服饰的类型。

在随后出版的著作中都有有关的侗族服饰的研究,如《侗族简史》、《侗族通览》、《侗族文化研究》等著作以及新编的《黎平县志》、《从江县志》、《榕江县志》、《三江县志》、《通道县志》等对侗族服饰的类型、演变作了专门的记录介绍,蒋志伊的《侗族服饰研究》(黔东南师专学报1987年第四期)。

张柏录的《侗族服饰研究》(台湾汉声杂志社出版。

1996年)则是对侗族服饰研究的最高学术成果。

《侗人网》已开始有侗族服饰的专门栏目。

2、黎平县侗族妇女服饰类型描述:1)、岩洞型:岩洞位于黎平县城西南28公里,东接中潮镇,西南接本县的口江乡,南接双江乡,北连茅贡镇。

有侗、汉、苗等民族。

岩洞这一带妇女服饰包括口江乡、双江乡、岩洞镇。

这一带的服饰特点也属于大众型服饰。

这一带的妇女盛装,头挽髻,偏于左侧,髻旁饰有鲜花或银花,插银梳或木梳于髻旁,老人将一小块青布包住头部的下半部分,当包头帕使用。

戴环状耳环,环下有三四颗亮珠;衣为自织自染的青色侗布。

无领,开襟左右交叉,叉口较低,领口及襟边饰有三厘米宽的白色花边。

衣服长约60厘米,袖长约50厘米,袖口约两厘米处有花边,衣袖细小。

胸前内系一菱形围兜,青色。

围兜上端有两根带子,各从颈的一侧向后垂与上衣外,长及后颈下25厘米处,系在约一个棱形的球状行银饰上,既起固定围兜作用又是上衣后背的重要装饰。

上衣两旁开叉近33厘米。

穿着青色百褶裙,长及膝盖。

脚上各由一块方青布带将绑腿交叉系于小腿上,各挽于膝盖下外侧,并垂15厘米长的带端。

脚穿花布鞋。

要系围腰。

岩洞型服饰特点也属于大众型。

简练而优美,端庄又潇洒。

特别是行走时,上衣线条垂沉又飘逸,短裙贴体而又劲摆,长长的小腿飘带如风摆柳,形成侗族妇女独特动人的风韵。

2)、九潮型:九潮位于黎平县城西部60公里,东连茅贡,西接榕江县裁麻乡,南接口江乡,北接榕江县寨蒿乡,地处珠江水系的亚热带。

冬夏服饰有明显的区别。

夏天九潮妇女服饰大方,简洁,美观。

头上束发挽髻,插木梳,配以少许的银花。

上衣为自织的侗布,大襟右衽,无领,长及膝盖上,布扣为青色,胸前开襟处,配有一块五厘米宽的蓝布条作为装饰花边,较为突出。

衣袖细小,在袖口处,有一条七厘米宽的蓝色挑花纹样。

穿蓝色布裤,脚穿花鞋或布草鞋。

整套服饰以白色上衣为基调,与蓝色裤子形成对比,由于白衣上配有一小块蓝色,而求得了协调,衣裤在分段比例上衣长裤短,呈倒三七开。

到了秋东季节,这一带的妇女服饰式样不变,只是整套衣服的色调深沉一些,上蓝下青。

未出嫁的姑娘,上衣衣领四周及开襟边上,饰有色彩醒目而协调的花边,袖口也有花边,裤子为青色或黑色,在裤子脚上17厘米处,也有一条花边。

腰系围腰,方形围腰上方左右两边各打皱摺两处,两头分别系上不同的颜色的大约长80厘米的带子。

整套服饰以衣服为主,衣领及裤管的装饰次之,上下呼应,完美协调。

3)、尚重型:尚重位于县城西北42公里处。

东接锦屏县启蒙镇,南连孟彦乡,西连榕江县寨蒿镇,北接剑河县。

尚重这一带的妇女服饰属侗族服饰中最华丽的一种类型,她的刺绣工艺精湛,银饰及装饰品繁多。

其价值与苗族的盛装不分上下,一样的华丽。

这一带的妇女服饰的盛装是头束长发挽髻于顶,发髻四周饰满银花,戴圆珠式耳环。

上衣右衽青色、宽大,襟边饰有八厘米宽的织花边,主要是蓝、绿栏杆。

肩膀上有一块披肩,由银勾样式组成,衣袖短而大,袖口缀有15厘米宽的花边,也为栏杆。

并露出内衣衣袖。

下穿青色细褶短裙,腰系宽大的方形围腰,面料为绿色光缎,四周由拼花银勾和刺绣纹样组成。

脚缠青色裹腿,穿绣花翘尖布鞋。

整套衣服看上去繁华厚重,结构复杂,单穿这一套盛都装要花上几个小时。

3、黎平妇女服饰的特点1)、图案:岩洞型妇女服饰在襟边上绣得有倒“s”形状的图案,俗称螺丝花,宽约1厘米,整条花边长有125厘米将襟边围住。

在这条花边上加上一条桃花形状的花边。

一般柳条纹的居多,衣袖袖口处也加上与襟边相同图案的花边;在侧襟边口上有些绣得有桃花式的图案,有些只是滚边。

围兜最上端有花纹作装饰,花纹图案有螺丝花和“v”字形图案。

围腰的上方两头分别绣有柿子柄形状的花样、八角花、桃花作装饰,在作系围腰的两根带子上末端5厘米处,分别绣上桃花或八角花等纹样。

鞋子是花布鞋,绣得有梅花、桃花和及其叶子,树干的图案。

九潮型妇女服饰在襟边上安上自己绣的栏杆装饰。

图岸一般有银勾花、八角花、牡丹花、菊花、桃花等。

冬天时襟边有栏杆装饰。

夏天时襟边则没有,但在袖口上绣有这些图案。

冬天这一类型妇女服饰在襟边、袖口上都有花纹,再加上自己用线编的小辫子作装饰,看上去很协调和简练。

在围腰上端两侧处只作彩线作装饰,再加上彩色的缎布作装饰,两根带子上是由印花的缎布做成的。

裤子的末端10厘米处绣上八角花、银勾、桃花、菊花、牡丹花等图案,如果某处用的是一种花则整条都是那一种花。

以求得在花纹图案上的整体协调对称。

尚重型妇女服饰的图案上,有花、有虫、有龙、有虎、有凤等图案。

在披肩上主要有凤、花的图案;条子裙上主要有花、有龙、有虫的图案;在衣袖上有虫、有花、有龙的图案;条形组成的围裙也是银勾形状或是葫芦形状组成的。

衣服襟边由自织的栏杆作装饰,宽大约10厘米。

整套服饰花样由以上各种图案组成的。

2)、色彩:岩洞地区在衣服的花边上以白色为主,只是在围腰上作一点绿、红、蓝、黄等色彩上作一点点缀和装饰。

衣服主要是蓝色、藏青色为主。

只有在围腰上作一块长约25厘米,宽约8厘米的浅蓝色布作装饰,腰上的两根带子也是浅蓝色的,与绑腿上的浅蓝色带子相对称。

但带端绣的花是黑色。

裙子是藏青色,鞋子是彩色的绣花布鞋。

整套看上去是藏青色的衣服、裙子、绑腿,白色的花边、浅蓝色的带子,彩色的绣花包。

九潮型妇女的服饰在色彩上冬季型服饰以黑色为主,用蓝色、绿色作点缀装饰,她的花纹图案用彩色栏杆作装饰。

整体看上去是以黑色为主、蓝色次之、绿色随后。

花纹是彩色。

夏季型服饰以白色为主,用蓝色、黑色、绿色作点缀装饰,花纹图案用黑色为主,其他颜色作装饰。

整体看上去是以白色为主、黑色次之、蓝色随后。

花纹是黑色。

鞋子的颜色以黑色为低色,彩色线绣花样。

尚重型妇女的服饰在色彩上以黑色为主,用蓝色、绿色做点缀装饰,她的花纹图案用白色为主,其他颜色做装饰。

鞋子以彩色花纹为主,布料不作颜色限制。

整体看上去是以黑色为主,蓝色次之,绿色随后。

花纹是白色。

3)、样式:岩洞型妇女服饰的样式是头挽偏髻,衣服是无领,开襟左右交差于胸前,右襟向左,呈反和尚领交叉。

叉口较低,衣长60厘米,衣袖细小,胸前加一块菱形围兜,腰系围腰,下穿百褶短裙,小腿上绑有绑腿,浅蓝色带子系之。

由于这一带姑娘头上挽髻,服装为青色衣裙,两袖及胸前间有白色及以及绑腿上的浅蓝色,很像喜鹊身上的羽毛及脚上的羽毛,所以当地人就把这一带的妇女服饰称为喜鹊式。

传说侗族祖先开始不会说话和唱歌,后来是喜鹊教他们学会了这些,于是为了感谢它,也就把自己打扮成喜鹊的样子。

据说这一带的妇女原来不是挽偏髻的,而是挽正髻的,是因为吴勉当时在赶山驱石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位女孩,由于赶山驱石时不能有人问,问了石头就会停下来。

后来当赶到中潮时碰上了一位女孩,女孩当时对吴勉问了一句话,石头就停下来了,再也赶不走了。

吴勉一气之下,打那女孩,女孩一躲闪,于是打在头发上,发髻偏左,从此以后这一带女孩就挽偏髻。

九潮型妇女服饰样式与岩洞样式一样同为喜鹊式,但这一带妇女服饰简朴古拙,显见典型的高山地域风貌。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这一带的侗族妇女有着裙的盛装,其头上挽髻,饰有银花,木梳,戴银耳环上衣大襟右边无领,衣扣为银珠,衣服宽大而较短,袖口镶有十厘米宽的蓝或绿色的缎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