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城市道路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设计

1.1工程范围

桂林临桂开发区分三期实施,本次设计为二期工程内甲六路工程设计。其设计起点与科技十五路平交,起点桩号G1K0+000,坐标X=2612235.689,Y=45195.583;依次与科技十五路、科技十四路、科技十三路、科技十二路平交,终点桩号K1+730,坐标X=2613808.067,Y=45916.606,长度1730米。道路标准断面宽为50m。具体布置如下:

3m人行横道,两侧分隔带3m,机动车道路缘代0.5m,非机动车道路缘代宽度0.5m,机动车道宽16m,非机动车道宽8.5m。

2、设计依据标准和规范

2.1道路性质和技术标准

2.1.1设计依据

1)桂林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供的1:1000电子版地形图;

2)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

3) 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

2.1.2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2)计算行车速度:60km/h

3)红线宽度:60m

4)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5)路面荷载标准:BZZ-100KN

6)道路结构设计年限:15年

预计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如下表:

预计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如下表:

机动车道宽度确定以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为起始年进行设计,路面设计要求以双轮组重车轴载BZZ-100KN为标准轴载,轮胎压强P1=0.7Mpa,单轮轮迹当量圆直径r1=10.65cm;在设计使用期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0%,筑路材料丰富。

7)雨水排水部分技术标准

按雨水、污水分流体制设计,本次设计仅考虑雨水排水设计。

(1)假设全线没有其他排水系统,雨水按自然地势排放。

(2)雨水水力计算:采用公式

q=

876

.0

)

10

(

)

lg

99

.0

1(8.

2738

+

+

t

p

, Q=ψ⨯ F ⨯ q

其中:重现期P=1年,径流系数=0.3,最小管径D450mm。

2.2设计规范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4);

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 - 2006)。

2.3工程地质条件

由浅到深的顺序如下:

第一层填筑土:填筑土:紫红色,青灰色,灰白色,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角砾及碎石等,粉质粘土约占50%,角砾、碎石约占50%;角砾、碎石呈棱角形、亚圆形,粒径1~7cm。为新近堆填,尚未完成固结,属欠固结土。

第二层粉细砂:青灰色,灰黑色,湿,松散~稍密,有臭味,粉细砂约占70~80%,含粘粒10~20%,含少量有机质、淤泥等。

第三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暗紫红色,泥、铁质胶结,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块用手易折断,为极软岩。。

3、道路设计概要

3.1线形设计技术标准

1) 设计车速=60km/h。

2) 竖曲线最大纵坡3.5%,最小纵坡0.3%,最小坡长170m。

3)该设计道路全线为一直线,故没有平曲线设计。

3.2 道路横断面设计

设计标准:道路等级: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红线宽度:60米

设计年限:15年

根据道路等级和红线宽度及设计要求,本次设计采用三幅路形式。

通过计算机动车道采用双向四车道,每条车道宽3.75米,路缘带两侧各0.5米,采用1.5%直线型单向横坡;非机动车道宽3.75米,采用1.5%直线型单向横坡;人行道设计主要包括人行道宽度和横坡的确定以及人行道在道路横断面上的布置。道路总宽50m,详见标准横断面图。

3.3 道路横断面设计

本次设计为甲六路。其设计起点与科技十五路平交,起点桩号K0+000,坐标X=2612235.689,Y=45195.583;终点桩号K1+730,坐标X=2613808.067,Y=45916.606,长度1730米。道路横断面形式为三幅路形式,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0米,其中行车道为16米,非机动车道为17米,人行道为6米,,两侧分隔带6m。由于相交道路较多,故绿化带仅在交叉口处断开,断开距离根据交叉口的大小拟定,详见道路平面图。

3.4道路纵断面设计

该路自然地势较为平坦,高差变化不大,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既有和规划中的相交道路的高程,结合了两侧原地面高程进行设计。变坡点均在整桩号。纵断面设计均满足最大、最小纵坡的要求(最大纵坡3。5%,最小纵坡0.3%),本设计段的时速为60km/h,最小坡长为180米,共设计五条竖曲线。

3.5路基路面设计

3.5.1 地基参数选取

根据地质资料,一般路段土基回弹模量E0=42MPa,为了加强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5.2 道路结构设计

3.1线形设计技术标准

1) 设计车速=60km/h。

2) 竖曲线最大纵坡3.5%,最小纵坡0.3%,最小坡长170m。

3)该设计道路全线为一直线,故没有平曲线设计。

3.2 道路横断面设计

设计标准:道路等级: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红线宽度:60米

设计年限:15年

根据道路等级和红线宽度及设计要求,本次设计采用三幅路形式。

通过计算机动车道采用双向四车道,每条车道宽3.75米,路缘带两侧各0.5米,采用1.5%直线型单向横坡;非机动车道宽3.75米,采用1.5%直线型单向横坡;人行道设计主要包括人行道宽度和横坡的确定以及人行道在道路横断面上的布置。道路总宽50m,详见标准横断面图。

3.3 道路横断面设计

本次设计为甲六路。其设计起点与科技十五路平交,起点桩号K0+000,坐标X=2612235.689,Y=45195.583;终点桩号K1+730,坐标X=2613808.067,Y=45916.606,长度1730米。道路横断面形式为三幅路形式,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0米,其中行车道为16米,非机动车道为17米,人行道为6米,,两侧分隔带6m。由于相交道路较多,故绿化带仅在交叉口处断开,断开距离根据交叉口的大小拟定,详见道路平面图。

3.4道路纵断面设计

该路自然地势较为平坦,高差变化不大,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既有和规划中的相交道路的高程,结合了两侧原地面高程进行设计。变坡点均在整桩号。纵断面设计均满足最大、最小纵坡的要求(最大纵坡3。5%,最小纵坡0.3%),本设计段的时速为60km/h,最小坡长为180米,共设计五条竖曲线。

3.5路基路面设计

3.5.1 地基参数选取

根据地质资料,一般路段土基回弹模量E0=42MPa,为了加强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5.2 道路结构设计

机动车道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