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应把握的三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应把握的三要素

在小学低段音乐课教学中,律动教学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律动教学对组织教学、歌曲教学、欣赏教学、音乐知识、技能落实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怎样在小学低段音乐课中有效地展开律动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点策略。

一、律动教学要充分体现音乐性

律动教学应围绕音乐教学而展开,突出音乐教学为主线。

(一)律动动作的设计要符合音乐性

律动动作的设计应在分析教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进行。轻快活泼的舞曲,其动作的设计必然要干脆利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柔和优美的抒情曲,其动作就该突出舒展&&民族音乐则应根据不同民族的习俗和风格来设计,借助民间的舞蹈语言来使律动渗透民族特色。因此,律动动作的设计要围绕音乐展开,各个身体的动作要根据音乐的特性展开。在学唱歌曲《哈里罗》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了走步和拍手的律动形式,这就很符合这首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学生在律动中体会了歌曲的情绪,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且能在歌唱中把歌曲表演得很出色;在学唱歌曲《柳树姑娘》这一课中教师采用的是跟着节奏摇身体,能很好地表现歌曲柔和优美的情绪,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

(二)明晰律动与舞蹈的区别

达尔克罗兹在谈到体态律动与健美操、舞蹈的区别时强调指出:体态律动的训练不是模仿动作,它不注重身体姿态或外表形式,而是要将再现音乐所必须的要素融化于我们的身心,要发展音响节奏和身体节奏的通感,要达到能用我们的官能反映我们的情感。也就是说,舞蹈强调的是肢体动作与线条的美感,是以动作为主,音乐只是辅助作用。而律动是以音乐为主线的,是为感受音乐服务的,律动强调的是音乐,律动是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学生通过用走路的快慢来表现音乐速度的快慢变化,用身体或者手位的高低变化来表现音乐高低的不同,也可以用跺脚捻指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音乐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律动。总之,在律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要求学生动作的精准、柔美,更应关注的是律动的形式是否符合本堂课所学的歌(乐)曲,是否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起到一定作用。

总之,律动教学是为音乐教学所服务的,应充分体现音乐性,同时律动教学又有别于舞蹈教学。

二、律动教学要充分感受音乐各要素

音乐教学有别于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之处就是:音乐要在动中学。在视唱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重视身体动作在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律动教学要求我们体验先于理性,通过律动的方式落实学生对音乐各要素的感受。

(一)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速度

一般而言,活泼、奔放、热烈的乐曲速度比较快。如《跳绳》,我们可以通过快速摇晃手表现跳绳;抒情、优美的乐曲速度一般为中速,如《小步舞曲》,我们可以通过正常行走的速度表现乐曲。在低段音乐课中慢速的主要是以摇篮曲的体裁形式为主,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妈妈轻柔地哼着摇篮曲,摇着摇篮哄宝宝睡觉的动作来表现乐曲。《木偶步态舞》是一首有快有慢、快慢相间的乐曲,如果只是让学生坐在位置上欣赏,大部分学生都会走神,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跟着音乐走一走,让学生学习木偶的样子,跟着音乐的速度走一走,可以创编木偶的不同动作,但是一定要能跟上音乐的速度,学生在初步适应后,很快就能感受到乐曲速度变换了。在律动时,速度越快,身体幅度越小,速度越慢,身体幅度越大。

(二)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节奏

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用划拍来感受音乐的节拍,但是这样的方法很机械,学生划着拍子很容易走神,唱出来的歌曲很僵化,音乐没有流畅感,没有生命力。为了避免机械地表

现音乐,我们可以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歌(乐)曲的节拍,如感受三拍子时,我们可以把强拍用拍手、拍击身体其他部位,或者是拍击身边物体、小乐器等来表现,弱拍可以使用身体或者是身体某一部位来表现。教材中也会出现变拍子的歌(乐)曲,如《早上好》是一首二拍子和三拍子变换的歌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三拍子和二拍子的舞步,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歌曲的重难点变拍子,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变化舞步的基础上创编出各种符合音乐的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感觉中去。

(三)在律动中感受音乐音高的变化

音乐技能训练教学不能脱离音乐本身,技术训练只是一种手段,不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乐感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力是视唱练耳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感受音高变化的时候,往往会让学生坐在位置上,一味反复仔细听,看似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但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律动游戏来引导学生感受音高变化,让学生用身体或者手来表示音高变化,当音变高时,学生可以站起来,变得更高时,学生可以把脚踮起来,当音变低时,学生可以坐下,当变得更低的时候,学生还可以蹲下,在游戏中,教师始终能够引导学生用听觉感受音高,不知不觉间就感受到了音高的变化。

(四)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

有些歌(乐)的曲式在段落与段落之间情绪变化明显。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的不同段落,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变化作出不同的身体反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如《糖果仙人舞曲》选自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它是三段曲式,音乐情绪根据曲式的变换很明显:神秘、优美恐怖神秘、优美。教师在设计动作的时候就要按照音乐情绪的变化设计符合音乐形象的动作,当音乐优美的时候动作可以是优美舒展的,当音乐恐怖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把手捏成小老鼠的形象表现老鼠的恐惧,这样,学生就很轻松地掌握了乐曲的曲式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