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写作技巧
诗词写作格律诗的写作章法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诗词写作格律诗的写作章法格律诗的写作章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起承转合。
所谓起承转合,我国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起承转合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
所谓“起”就是“起头”,也可称之为“开头”或“开端”。
“万事开头难”。
古人创作诗歌非常重视起头,并且对起头有很多讲究,有所谓的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等等等等。
诗文创作,头如果起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或舒缓,或湍急,或如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或如开闸之水,咆哮而下;所谓“转”就是转折、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势而上,有如奔腾咆哮之江河,遇千重高山之阻挡,曲曲折折向东奔流。
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如果转得好,转得神,转得妙,转得出其不意,转得出神入化,就能使作品跌宕起伏,势若奔雷。
所以历代诗人无不在转上绞尽脑汁,以求收到“摄人魂魄”之功;所谓“合”就是结尾,结束全文。
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结尾有两种结法,一是明结,一是暗结。
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结尾往往是诗歌的高潮,合得好,合得妙,就能使作品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言虽止而意无穷。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讲到,黛玉教香菱学作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律诗的写作技巧与要求
律诗的写作技巧与要求
以下是 6 条关于律诗写作技巧与要求的内容:
1. 律诗的对仗就像给房子搭梁立柱,那得工工整整呀!就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多工整啊!写律诗的时候,对仗得精心雕琢,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可不能马虎哟。
2. 押韵就如同律诗的灵魂伴侣呀!你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光和霜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呢。
在写律诗时,得选好韵脚,让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自然,这样才带劲呢。
3. 意境营造可是律诗的大魅力所在呀!想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哇塞,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咱写律诗也得努力营造出独特又美妙的意境,让人沉醉其中,好不好呀?
4. 律诗的脉络就好像人的筋骨一样重要咧!像“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从白日到青春,脉络清晰得很呢。
写的时候得把诗意有条理地展开,可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呀。
5. 句式变化可得把握好嘞!不能老是一个调调呀,就像音乐要有高低起伏才动人嘛。
看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长短交错,多有节奏感呀!写律诗时要让句式灵活多变,才有味道呢。
6. 情感表达那绝对是律诗的核心呀!比如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情感多浓郁啊。
写诗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进去,这样才能打动别人呀,难道不是吗?
总之,写律诗就是要在对仗、押韵、意境、脉络、句式和情感等方面都下功夫,这样才能写出精彩的律诗呀!。
格律诗写作要法(实例探讨)
格律诗写作要法(实例探讨)五古要法五言古诗,或兴起,或比兴,或赋起,则须要寓意深远,托词温厚,反复优游,雍容不迫。
或感古怀今,或怀人伤己,或潇洒闲适。
写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写感慨之微意,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之遗意方是。
七古要法七言古诗,先要铺叙,要有开合,要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忌庸俗软腐。
须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
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
出入变化,不可纪极。
绝句要法前人对绝句写作有许多精辟见解,绝句之法,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浅则晦。
含吐不露,有弦外音,句绝而意未绝,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
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次之。
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
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
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律诗要法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题起。
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
此联要接破题。
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
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
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无穷。
语句之法七言——声响,雄浑,铿锵,伟健,高远。
五言——沉静,深远,细致。
五言、七言,句语虽殊,法律则一。
起句先须阔占地步,要高远,不可苟且。
中间两联,句法或四字截,或两字截,须要血脉贯通,音韵相应,对偶相停上下匀称。
有两句共一意者,有各意者。
若上联已共意,则下联须各意。
前联既咏状,后联须说大事。
两联最忌同律。
颈联转达意要变化,须多下实字。
字实则自然响亮,而句法健。
其尾联要能开一步,别运生意结之,然亦有合起意者,亦妙。
格律诗句法五言的句法一般是2-3式,字分为上2下3,在前2里又可1-1,下3可分为2-1或1-2。
如何写格律诗
如何写格律诗(一)“工夫在诗外,作诗先作人”这是诗家的一句行语。
诗,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是个人生活经历所构成的心灵图画,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表现,也是个人品德、修养、学问、素质的综合表现。
所以:1、诗人要正派,要胸襟宽大。
2、诗人要高尚,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3、诗人要谦虚,要有学习别人长处的精神。
例如: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首句原为“别梦依稀哭逝川”,后经友人提出“哭”的字面欠妥,建议改为“咒”,毛主席不仅接受,还将其称为“半字之师”,又如毛主席的《长征》中,原为“金沙浪拍云崖暖”,因友人建议,诗要尽可能避免重字,前面已有“五岭逶腾细浪”,宜将后浪改为水。
也被采纳,所以,才成“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感情是纯朴的,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古人云“诗文有骨肉之情”。
一、基本要求:1、字句相等。
七律是七言八句;五律是五言八句。
超过八句符合格律要求叫长律或排律。
律绝同是四句。
2、平仄相对。
律诗讲抑扬顿挫,在对偶句中除注有可平可仄标示的字外,上下句平仄声必须相对立,并要求双句押韵。
3、结构相同。
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上下词组结构必须相同。
4、词性对仗。
律诗不仅要求用字用词精练准确,讲艺术、有美感,而且颔联、颈联上下分组词性必须对仗,否则不称其为律诗。
5、音步分明。
每个诗句第二和第四字为音步,二者不能用同声字。
七言第六字虽不是音步,但一般与第四字也不能同声。
6、注意粘对。
粘对亦称粘连。
“粘”使全诗整体衔接;“对”指对偶句平仄对立。
粘连就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7、拗句补救。
补救办法有两种:第一是本句自救。
“五言”句一拗三救,四拗三救;“七言”句是三拗五救,六拗五救。
第二是对句相救。
前拗后救,一拗双救。
(注:律诗律绝都有“四式”诗谱,只要认真严格按诗谱写诗就会符合律诗律绝的声律和韵律。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格律诗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
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
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
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A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B:(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式)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D式)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律诗写作五大技巧
律诗写作五大技巧创作格律诗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要处理和把握好高新立意、形象思维、小中见大、景情并茂和炼字煅句,不厌修改等几个环节。
一.立意力求高新明末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就是说无论是作文或写诗,首先要立意,明确中心思想,这是诗的主体和核心。
一首诗的立意高低,决定该诗的优劣。
作者近来读山东《历山诗词》和《南京诗词》刊载的《读史感怀—评古代四大美女》律诗四首,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特别是尾联明确表达作者观点,旗帜鲜明,一目了然。
现试举之:西施宛若梨花带露开,天生丽质隐蒿莱。
祸临勾践计娇女,身侍夫差戏阙台情洒深宫千滴泪,梦回故里万思哀。
卧薪尝胆传千古,救国佳人谁圣裁?貂婵天生丽质貌非凡,娇态风流性淑娴。
董卓谋权盖君主,王卿献计启貂婵。
周旋吕布洁身献,戏弄太师诳语谗。
一笑若同兵百万,谁言生女不如男?杨玉环玄宗色癖远妃嫔,独宠太真于一身。
品德高操远娇态,胸怀坦荡近凡心。
才华突露霓裳舞,丽质摒除脂粉侵。
恪守忠君无误国,孤坟荒野泪沾襟。
王昭君战乱频频尸未寒,化戈为帛孰和番?心装社稷异邦嫁,怀抱琵琶玉手弹。
秀发娥眉年豆蔻,明眸皓齿貌天仙。
终身特使奇功建,胡汉安宁六十年。
这四首律诗充分体现作者对四大美女的遭遇表示同情,对四大美女的功绩表示肯定,对封建统治者鞭挞四大美女表示愤慨。
同时把四大美女的天生丽质,纯洁善良,聪明才智,以及为国甘于奉献的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凄婉动人、催人泪下。
二.突出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者从观察生活、吸取材料到塑造艺术形象整个过程中进行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始终离不开客观事物形象。
(一)咏物诗的形象思维1.直写物象:直接描写事物形象的诗,犹如摆在眼前的物体,从诗中直接可以猜出物体的名称。
如《诗词》报笫13期刊载的《电脑》诗:环球觅趣闻,一指拨千钧。
屏小乾坤大,脑尖日月新。
开机知万象,问卷解迷津。
客在天涯外,宛如咫尺邻。
2.写物寓意诗:即既写物体形象,又托其意,或言志,或抒情,或议论,或说理。
浅谈《平水韵》格律诗的写作技巧
浅谈《平水韵》格律诗的写作技巧技巧一、组词写诗、写词、写文章都是写作。
写作就是一种文字的组合游戏,组合好了,读起来就通顺。
组合美了就有了意境。
写《平水韵》格律诗,就是按照格律的要求进行字的组合。
在掌握了格律诗的格律之后,组词就是写诗的关键。
由于《平水韵》格律诗总是仄仄或平平交替出现,所以两字的组词就是写诗的关键,并且两个通声调的字组词就是写格律是必须做好一件事情。
要多练习、积累两个仄声字和两个平声字组词。
字的平仄可以通过《平水韵》的韵表查阅。
如果是新韵和和通韵,就按现代汉语的读音在组词。
在组词时要避免犯以下几点错误:一、平仄错误组词时要搞清楚每个字的平仄,特别是多音字。
比如“观”,观看是平声,道观是仄声。
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出律。
二、顺序错误有些词的两个字是有先后顺序的,不可颠倒,颠倒了就失去词的意思,比如把“开车”变成“车开”,虽然都是平平,但“车开”就没有意义。
三、词无意义两字组成的词要有意义,不能只为了平仄。
比如“在在”,虽然是仄仄,但这个词无任何意义。
四、忌讳生僻格律诗忌讳生僻字,同样忌讳生僻词,一些不常用的词尽量少入诗。
五、忌讳编造组词时尽量用字典里和人们文章中常用的词,忌讳自己编造词语。
比如,“树板”就是对应“木板”的一个编造词语。
技巧二、句头格律诗的每一句第一个字为句头。
从格律诗平仄关系来看,第一个字没有单平和单仄的。
都是和第二个字形成“仄仄”或“平平”。
也就是说每句的开头两个字要是一个词组。
如果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不是一个词组,那就是孤头。
比如“向雷锋学习”和“为人民服务”,“向”和“为”就属于孤头。
写诗时要避讳出现孤头现象,否则会影响阅读感受,会有不顺畅的感觉。
孤头的词组排列如下:仄(仄平)(平仄)——孤头平(平仄)(仄平)——孤头仄(仄仄)(平平)——孤头平(平平)(仄仄)——孤头技巧三、句腰大家都知道,律诗有腰的说法,一般是指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两幅对仗句。
其实在格律诗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句腰。
格律诗词写作章法(上)
格律诗写作章法(上)一、起笔突兀法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
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随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
暗起者,不就题面说而题意自见。
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
反起者,不说题之正面,而先从题之反面着笔。
学者明此诸法,起笔者尤以来势突兀为胜,若一涉平淡,便觉句法不挺矣。
兹录唐诗得力在起两句之一首于下,以便学诗者有所取法焉。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以下五律*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上诗首句拈出“独有”二字,次句便以“惊”字作衬,有登高一呼之概。
二、承笔衔接法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
起笔一联,仅浑括大概;点醒题意,全在此联。
且需留有不尽之意,以开下文转笔一联。
兹录唐诗中第二联最警切之一首,以飨读者,俾知醒题之法也。
【军中闻笛张巡】峣岧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闲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上诗第三、四句写军中情状,紧接上句看见虏骑之悲感,而全题之用意醒矣。
三、转笔呼应法转者,就承笔之意,转捩以言之也。
其法有三:一、进一层转;二、推一层转;三、反转,总以能与前后相呼应,活而不板者为佳。
唐诗之注重转笔,而上下一气者,当推杜甫《春望》一首,兹特选录于下,非学到功深者,断难揣摩其万一。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上诗第五句言兵祸之久,第六句言乡信之重,是全诗最着力处,而与首句写乱后景象,末句自伤衰老,通体均相应也。
四、合笔结束法合者,结束全诗,俾有下落也。
或开一步,或放一句,总以“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为佳构。
唐诗中合笔之足以惊人,而传诵一时者,首推刘禹锡之《蜀先主庙》诗。
兹亦照录于后,以为学者之模范。
【蜀先主庙刘禹锡】天地英雄气,千秋尚懔然。
格律诗创作
格律诗创作篇一:格律诗创作格律诗是一种以严格的韵律和格式著称的文学形式,通常包括五言、七言和律诗等多种类型。
格律诗的创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规则,包括词语的平仄、韵律的押韵、句子的结构和长度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关于格律诗创作的正文和拓展:1. 了解格律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格律诗具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式,包括平仄、押韵、句式和长度等方面。
这些规则需要在创作前仔细研究,以便确保诗歌符合格律诗的特点和标准。
格律诗的特点包括:- 韵律严格,每句诗都有固定的平仄和押韵方式,不符合规则的诗歌无法通过审核;- 句子结构严谨,通常由一句完整的话组成,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词语的平仄和押韵需要准确,不能出现错误。
2. 掌握格律诗的基本技巧和规则格律诗的创作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和规则,包括:- 平仄:格律诗中每一句的平仄都需要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如平仄相间、平仄对仗等;- 押韵:格律诗中需要按照规定的韵脚进行押韵,常用的韵脚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等;- 句式:格律诗的句式需要严谨,不能出现太长或太短的句子;- 词语的选择:格律诗中的词语需要符合平仄和押韵的要求,同时要富有意境和情感。
3. 多读多写多练习格律诗的创作需要多读多写多练习,通过阅读优秀的格律诗作品,可以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同时,多写多练可以熟悉格律诗的格式和特点,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格律诗创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规则,同时需要多读多写多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和规则,才能创作出优美的格律诗作品。
篇二:格律诗创作格律诗是一种以严格遵守音律和韵律规则为特点的文学形式,通常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排律等。
格律诗的创作需要深入了解音律和韵律规则,同时也需要对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面有深刻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格律诗创作的建议和拓展:1. 学习音律和韵律规则学习格律诗首先要学习音律和韵律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平仄、押韵、韵脚、停顿等,掌握了这些规则才能更好地构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格律诗写作技巧,希望大家喜欢!感时诗任何人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社会中。
他们对当时的国家形势,发表自己的感想,提出个人的看法。
这种感想与看法,是谓感时。
这样的诗是谓感时诗。
怀古诗游览古迹,缅怀往事;阅读史书,吸取殷鉴,往往情动于衷,吟咏于外;或称赞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造福祖国;或惋惜才子志士的不幸遭遇,坎坷一生;或讽刺权贵的享乐腐化,失掉江山;或抨击奸臣,等等,均可在诗中抒发己见。
这样的诗,是谓怀古诗。
作怀古诗,要求详谙史实,站在祖国与人民的立场,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如果客观地科学地提出新见解,切题发挥含蓄蕴藉,用恰当的句式与修辞方法,道人之所未道,方可胜人一筹,使读者一唱三叹,产生同感而为之折服。
怀古之作,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单纯发思古之幽情,或吊古伤今,或借古讽今,或赞古励今,此亦符合于兴、观、群、怨之旨。
如能从中明辨是非,洞察善恶,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思想,改进工作,此之谓善读诗者。
书怀诗人为万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发于声,如吟之于诗,以抒发作者感想、抱负与心情者,谓之书怀诗。
“书怀”与“怀古”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从当前之景与事出发,再言感想与怀抱;后者从古迹、古事、古人、古文出发,再谈评论与感想,在书怀诗中,有的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有的面对形势,高歌壮志;有的一生坎坷,感叹遭遇;有的不平则鸣,抒发己见。
它的范围既广,内容不一。
如能出自真情实感,就能写出动人的好诗。
送别诗离、合原人生之常事,惜别乃社会之常情,故亲友远离时,曲唱阳关,倍觉依依,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如能赠诗留念,这才更有意义。
送别之诗,应切合时令、地点、友谊与身份,既不可失之深,又不可失之浅。
在远别之时,知己睹秋雁白露,固增惆怅;遇春风绿柳,尤觉伤神。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_写作技巧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
一、声律:指讲求平仄。
(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
1.句内平仄相间;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
4.脚分明。
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
(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
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
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数句尾;
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
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
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
3.押平韵;
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
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
5.脚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
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
8.不可撞韵;
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
诗句的意义结构必
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
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格律诗不难写,记住这三点你也有文味儿
格律诗不难写,记住这三点你也有文味儿格律诗是唐朝以来形成的诗体,故称近体诗。
格律诗分三类,绝句、律诗和排律。
四句者为绝句,八句者为律诗,多于八句者为排律。
格律诗根据每句字数的数目又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一般人总认为格律诗规矩多,难写,实际上,认真总结体会的话,格律诗的规矩就那么几条,稍加练习,谁也会写,它并非是古人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的专利。
格律诗的格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条:押韵、平仄、对仗。
一、押韵格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格律诗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的出句不押,对句押。
百分之九十九的格律诗都押平声韵。
二、平仄现在的汉字声调分为四声,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格律诗的每个字的平仄都有规定,所以平仄规则是学习格律诗的难点,一般中文大学生一学到这一部分也要头痛。
实际上这完全是误会,“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往往是老师们不去思考、教无捷法,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所致。
以我看,只要记住平仄通则和平仄禁忌就完全可以了。
1、平仄通则(1)连交。
“连”是相连,指每句除尾字外,相邻字应该按二平或三平、二仄或三仄连用。
“交”是交替,指每句的“连平”和“连仄”应该交替使用。
如,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2)粘对。
“粘”指相邻两联,相对于上联的对句而言,下联的出句称为粘句,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相同。
“对”指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反。
2、平仄禁忌(1)忌三平三仄。
犯三平三仄指每句的后三字不能连着是平平平或仄仄仄,尾字之前有三平三仄相连不算犯。
如,平平仄仄仄犯三仄,仄仄平平平犯三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不犯三仄,同理,仄仄平平平仄仄也不算犯三平。
(2)忌孤平。
凡平收之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称为犯孤平。
如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或仄平仄仄平。
孤平是律诗之大忌。
万一出现三平、三仄或孤平,就要拗救。
对于初学者来说,宜先不犯禁忌为好。
绝句和律诗共有16种类型,但只要懂得了平仄通则和平仄禁忌,首句一出,只要根据连交、粘对、禁忌规则,就可以一句一句依次推出一首诗的全部平仄格式,完全不必死记硬背。
格律诗的写作技巧
格律诗的写作技巧格律诗是一种具有固定韵律和格律要求的诗歌形式。
其写作技巧需要诗人根据特定的要求进行创作,以求达到一定的和谐和美感。
首先,格律诗的写作技巧包括对韵律的把握。
格律诗通常要求每句诗的音节数和重音位置都符合规定的要求。
诗人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注意音节的配比,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加明显。
这需要诗人在才思敏捷的同时,也对音律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格律诗的写作技巧还包括对押韵的运用。
格律诗通常要求每句诗的末尾音节与其他句子的末尾音节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诗人需要灵活运用各种韵脚,如押韵、偶韵、交叉押韵等,以使得整首诗的韵律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押韵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使得诗句更加优美和动听。
此外,格律诗的写作技巧还包括对格律的合理运用。
不同的格律要求不同的句子结构、节奏和韵脚。
诗人需要根据具体的格律要求,合理安排句子的长度和排列顺序,使得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有层次感。
同时,诗人还需要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灵活运用格律,以达到表达意义的最佳效果。
最后,格律诗的写作技巧还需要兼顾意境的营造。
格律诗的韵律和格律要求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技巧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人需要在创作中注重选择恰当的词语和意象,通过诗歌的形式和内容相互映衬,营造出具有艺术感的意境。
只有将技巧与情感相结合,才能使得格律诗在形式和内涵上都达到高度的统一。
总之,格律诗的写作技巧需要诗人在韵律、押韵、格律和意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才能创作出优美动听的格律诗。
同时,诗人还需要在创作过程中保持创新和个性,使得格律诗既符合传统要求,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10分钟教你入门格律诗(附例)
10分钟教你入门格律诗(附例)如今对格律诗关注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如何写格律诗。
我们捡重点说,尽可能言简意赅,举例说明。
格律诗,顾名思义,格是指格式,律是指韵律。
格式包括字数、句数这些明显可见的规则,也包括句式、文法这些内在的内容。
韵律则包括押韵的规律,以及每个字的平仄音调。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规矩,就是我们说的格律体。
而严格遵守格律体规矩的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
那么怎么写格律诗?搞清楚平仄、押韵、对仗就可以了,保证不出律就是格律诗,但是不一定是好诗,不过至少保证了是,然后再追求好不好。
因为我们只讨论格律诗,所以请认为平仄格律不重要,只要意境好的同学绕道,那不属于这个话题。
因为在这个标题下,格律的重要性是高于意境的。
体式字数上分为五言、七言。
句数上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十句以上。
句式不整饬的一概不属于格律诗。
所以要写格律诗,首先要把自己汹涌澎湃的感情收拢一下,用长短一致的句子来规整自己的思路。
押韵格律诗的押韵都是押平声韵,不能转韵,篇幅再长的排律(过百句)也必须一韵到底。
不能邻韵通押,不能平仄同押,要求极其严格。
至于在写格律诗的时候是使用古人的平水韵还是今人的新韵,这个各有所爱,没必要强求。
用平水韵的古意些,在古人总结的平仄规则上来说更加合理,但是有些发音妨碍今人阅读流传,用新韵则容易让人读懂,因为普通话人人都懂,只是要尽量不使用平仄系统上古今发音入韵不同的字,避免混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完后标注这首格律诗使用的是什么韵,让读者心里有底。
平仄平仄上来说格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这里假设大家对平仄有概念,知道如何区分平仄)。
这四种基本格式都是以格律诗的首句来判定的。
最主要看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和首句句尾是否押韵。
比如“白日依山尽”,平仄是“仄仄平平仄”,所以这首五绝的平仄格式为仄起不押韵格式。
平仄格式有固定推导方式,即“对”、“粘”。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要相对的,而下一联的出句则要求与上一联的对句相粘。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如下,仅供参考:
基本要求:
1. 遵循平仄格律:格律诗讲究平仄的运用,要符合特定的平仄格式,避免出现拗句或犯上。
2. 押韵:韵脚要符合韵部的规定,韵脚的字音要相呼应。
3. 对仗:诗句之间要有一定的对仗,对仗要工整,避免出现上下句重复字词或意象。
4. 内容要健康:诗歌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表达的思想感情要真实、高尚。
5. 语言要精练:诗歌的语言要精练、含蓄,用词要准确、生动。
口诀:
1. 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 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 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 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1、窜韵:顾名思义,就是用韵时,窜到的别的韵部。
再简单的讲,就是押韵时用的韵字不是同一个韵部的字。
这个窜韵也是写律诗时要避免的,是律诗中的一个大忌。
2、比兴:说到写诗,我们就不能不说到《诗经》, 《诗经》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就是两个字:比兴。
比,就是比喻, 以某物喻其他,兴,就是,看见什么东西,引起、或激起兴趣,联想起其他的。
比兴,是三千多年来,一直推崇的写作手法。
比兴不是格律,是一种写作手法。
3、律诗的首联也叫起句,颔联也叫承句,颈联也叫转句,尾联也叫合句。
4、景起的作用:是为了以景来衬托心情,为了好用比兴的手法,我们要学习诗经中最好用的手法。
当然,写诗时我们选景要选用合适的景,与诗的内容最相符的景,要写实际的景,景起,写景的话就是景语,因为景语为兴。
也就是说,他们写诗,都是因“景”而“兴”起。
这就是“比兴”的兴。
也是,今后我们初级阶段的硬性要求,写诗,必须从景语开始。
不能直接的告白,必须使用景来兴起。
起句是指什么?兴起下文,律诗的起承为景,景起景承,为什么要景起?入目即景,拿来即用,这是最简单的写法。
5、承句的主要作用:承句是指什么?承句,顾名,承接。
承接上文同时引起下文。
因此,承句的主要作用就是承接首句,承接、扩展、深入,进一步写景,深化主题。
6、起句与承句写景的区别:可以是远景近景的不同,可以是时空,远近、高低、古今等等方面的不同。
因为承句的作用,就是扩张、扩展,深入、深化,所以我们不能在起句的景上继续打转。
简单归纳一下起承:起,兴起,所选择的景,符合后面的内容。
承,在起句的基础上,扩张、扩展, 注意,是在起句的基础上, 这样做,是不偏离主题, 不能起句说西,承句说东。
7、景+情的章法:关于目前我们写诗的硬性要求就是:起承要写景,转合要写情,就是:景+情的章法。
当然,律诗也有情+景的写法,更还有情景交融的写法,但那些都比较难,景+情是最简单的章法,也是最易掌握的章法。
8、转句:转变。
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
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格律诗词是按照格律诗的格律要求和词谱对格律词的内在规定性来写文学作品的一种文学体裁。
必须明确这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既然是文学作品,那么对内容的内在要求很高,加之格律的外在要求,所以很多人感觉很难,因此,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技巧。
一、灵活运用格律诗的衍生基本格式不管是五言格律诗或者是七言格律诗,基本格式都有四种,即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和平起平收。
仄起指首句的第一个字是仄声字,平起指首句的第一个字是平声字。
仄收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平收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还有许多变化,即每种基本格式都可以变化出很多衍生的基本格式。
格律诗基本格式的变化要遵循两个原则,就是:1、绝律诗要遵循不得有孤平现象出现这一原则。
2、遵循关键位置上的字平仄不能更改的原则。
关键位置上的字就是指五言格律诗中每句的第二、第四和尾字,七言格律诗中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和尾字,除非拗句救坳。
根据原则,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在保证当句不孤平的情况下,是可以更改平仄的,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一、第三和第五个字,在保证当句不孤平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更改平仄的。
五言格律诗每句可以改动一个字的平仄,七言格律诗每句可以改动两个字的平仄。
这样就会衍生出很多衍生基本格式。
这种衍生基本格式,符合格律要求,我们可以认同为基本格式,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技巧,解决格律诗格律限制的外在要求问题。
至于如何变换,大家可以根据原则,自行推演。
二、韵谱韵部的选择格律诗词是由作者自主选择韵谱的,为了方便写作,在选择韵谱时,完全可以选择宽韵来写作,不必选择窄韵,因为文章水平的高低不在韵谱的选择上,而在于意境的升华上。
格律诗写作时,不要用《词林正韵》,它尽管是宽韵,但一方面古音我们一般拿捏不准,另一方面是历来用《词林正韵》做格律诗韵谱的很少。
只有选用《中华十四新韵》来写作,不要去管阴阳平交错的问题。
格律诗词的10个基本技巧
格律诗词的10个基本技巧格律诗词是按照格律诗的格律要求和词谱对格律词的内在规定性来写文学作品的一种文学体裁。
必须明确这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既然是文学作品,那么对内容的内在要求很高,加之格律的外在要求,所以很多人感觉很难,因此,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技巧。
一、灵活运用格律诗的衍生基本格式不管是五言格律诗或者是七言格律诗,基本格式都有四种,即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和平起平收。
仄起指首句的第一个字是仄声字,平起指首句的第一个字是平声字。
仄收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平收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还有许多变化,即每种基本格式都可以变化出很多衍生的基本格式。
格律诗基本格式的变化要遵循两个原则,就是:1、绝律诗要遵循不得有孤平现象出现这一原则。
2、遵循关键位置上的字平仄不能更改的原则。
关键位置上的字就是指五言格律诗中每句的第二、第四和尾字,七言格律诗中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和尾字,除非拗句救坳。
根据原则,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在保证当句不孤平的情况下,是可以更改平仄的,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一、第三和第五个字,在保证当句不孤平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更改平仄的。
五言格律诗每句可以改动一个字的平仄,七言格律诗每句可以改动两个字的平仄。
这样就会衍生出很多衍生基本格式。
这种衍生基本格式,符合格律要求,我们可以认同为基本格式,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技巧,解决格律诗格律限制的外在要求问题。
至于如何变换,大家可以根据原则,自行推演。
二、韵谱韵部的选择格律诗词是由作者自主选择韵谱的,为了方便写作,在选择韵谱时,完全可以选择宽韵来写作,不必选择窄韵,因为文章水平的高低不在韵谱的选择上,而在于意境的升华上。
格律诗写作时,不要用《词林正韵》,它尽管是宽韵,但一方面古音我们一般拿捏不准,另一方面是历来用《词林正韵》做格律诗韵谱的很少。
只有选用《中华十四新韵》来写作,不要去管阴阳平交错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写作技巧
诗的格律是根据民族语言的特点,由诗人、诗理论家长期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高度艺术化、音乐化的民族形式。
由这种格律构成的格律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的音韵回环流转之美,声调交替抑扬之美,句式骈散变幻之美,词语精炼含蓄之美,构成了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瑰宝。
我国古今多少伟大诗人都能娴熟地运用这种格律,施展他们的文学才华,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千古不朽的诗篇!
格律诗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
格律诗分绝句、律诗、排律三种,现以绝句为例,简述其写作技巧。
绝句共四句,第一句称作上句,第二句称作下句,第三句称作上句,第四句称作下句。
第二句与第三句称作邻句。
七绝有四种格式,以第一句第二字和末一字的平仄来定。
第一句第二字是平声,就叫平起,是仄声就叫仄起。
如第一句末一字是平声,就叫平收,是仄声就叫仄收。
以上第一个叫平起平收式,下一个则叫仄起仄收式。
依此类推。
七绝有四个式子: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
五绝也有四个式子,与其相同。
格律诗中每两个字音为一个节奏,五言句有三个节奏,七言句有四个节奏,最后一个字音也是一个节奏。
一个节奏内两字的平仄最好相同,一句中相邻的两个节奏的平仄应是交替的。
汉字的平仄规定为:汉语拼音四声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和古入声字为仄声。
这里以○代表平声,以●代表仄声,以◎代表按格式应为平声而此处平仄不拘,以⊙代表按格式应为仄声而此处平仄不拘,符号右边加*代表此字为韵脚,以☆代表空格(即这里有个字)。
一般讲,律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提法。
即每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是不讲究的,(但也有例外)。
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要严格掌握的。
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的重点,除不得不使用拗救法外,其平仄是格律规定的,不能任意更改。
第一步:根据上下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对立,邻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粘连(平仄相同)的规定,现确定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以七言为例:
第一句:☆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第四句:☆ ○ ☆ ● ☆ ○ ☆
第一句:☆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第四句:☆ ● ☆ ○ ☆ ● ☆
这样就确定了每一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
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第二步:七言第四字、五言第二字防孤平。
即七言第四字、五言第二字是平声时,它前面的一个字也必须是平声。
也就是说它的前后两个字如果都是仄声,成为● ○ ●就是犯孤平了。
“孤平”是古人写格律诗的大忌。
七言第二字不忌讳孤平。
根据这一规定,在第一步式子的基础上,把第四字是平声的字前面各加一个平声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第四句:☆ ○ ☆ ● ☆ ○ ☆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声,即为下式:
第一句:☆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第四句:☆ ● ○ ○ ☆ ● ☆
这样就完成了第二步。
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第三步:解决每句末一字的平仄和押韵问题。
按规定,第二句和第四句末一字,一定用平声且要押韵;第三句末一字一定要用仄声;第一句末一字可平可仄,如用平声,一般要押韵。
七言第一句末一字,以平声为常格,以仄声为变格;五言第一句末一字,以仄声为常格,以平声为变格。
在第二步式子的基础上,每句末加一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第四句:☆ ○ ☆ ● ☆ ○ ○*
第一句:☆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第四句:☆ ● ○ ○ ☆ ● ○*
这样就完成了第三步。
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第四步:每句末三字,防止三连同。
每句最后三字,不准平平平(三平调),也不宜仄仄仄(三联仄,古人诗中偶尔有之)。
按此规定,在第三步式子的基础上,各句增加第五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第四句:☆ ○ ☆ ● ● ○ ○*
此式中第二句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宜,但要求不严,古人也有用平声的。
此式中第三句第五字是平声时,第三字就成为可平可仄的了,这样第四字也不会犯孤平,因它后面的一个字已经是平声了。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声,那即为下式:
第一句:☆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第四句:☆ ● ○ ○ ● ● ○*
此式中第四句第五字,以用仄为宜,但要求不严,古人也有用平声的。
此式中第一句第五字用平声了,那第三字就成为可平可仄的了。
这样就完成了第四步。
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至此,以上各式中其余空格都是可平可仄的了(当然,一个节奏内的平仄,最好一样)。
OK!全诗完成!
在此,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各句末三字成为● ● ○时,其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宜,若用平声,也不会出现“三平调”,所以此处古人也有用平声的。
例如: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花”字,《望庐山瀑布》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生”字,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第四句“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今”字,都应该用仄声字,却用了平声字。
可见,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在用平用仄都不会出现“三联同”的情况下,对格律规定
用仄声字,要求是不严格的,是可以通融的。
在唐诗中,此处用仄声的较多,用平声的较少。
以上说的是绝句,但也完全适用于律诗。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所以,只要将上面四个步骤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
不过,有一点必须明确指出,律诗第五句末一字一定要用仄声,不像绝句第一句末一字是可平可仄的。
简述拗救法:
诗中凡平仄合乎组合规则的句子叫律句,平仄违反组合规则的句子叫拗句,如格律诗中出现了拗句,即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那就要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这就是拗救,仍算合律。
拗救,除了格调张显高古之外,就是给诗人在遣词造句上更多的自由。
举例来说,像“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这样优美精练的诗句,只有用拗救才能写成,才能使“六七”巧对“三四”。
因为六、七二字属古入声字,都是仄声,而此处按律应该用两个平声字,这样该句就成了拗句,必须在对句第五字的位置用个平声字“三”字,这样就算合律。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属此类,“八、十”属古入声字为仄声,而此处应为平声,也是在下句第五字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一个“烟”平声字予以拗救。
这一类叫对句相救。
本人小诗<七绝望菊>:“东篱把酒又重阳,一梦黄花别日长。
魂断当年古城下,今秋依旧更凄凉”,“古城下”此处安律应是平仄仄,而现在则是仄平仄。
但拗救规定此种句型的第五第六字可以互换位置,这是本句自救的一种形式,或者叫“特拗拗救”,这种特殊句式,在唐诗中很常见,几乎与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
宋代诗人在尾联的上句使用这种特定句式,更感到妙趣横生。
关于拗救的问题,就简述到此,如有可能,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