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及其在语用中的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语言及其在语用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该文通过对模糊的定义,分析了模糊语形成的原因,并探讨了语用模糊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维持礼貌,增强交际的得体性和策略性,满足政治需求以及委婉的回避等方面。模糊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语用模糊是为了实现语言交际目标的模糊。
关键词:模糊语言交际影响因素积极作用
模糊是人类语言的特点之一。所谓模糊,不是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语言。恰恰相反,利用语义的模糊性,语言使用者能准确地反映出生活中的模糊概念。语言模糊的现象俯拾皆是,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加以回避。
1 模糊概念的界定
模糊,在语言中随处可见,却没有阻碍人们交流。模糊语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一下几种原因:(1)客观事物本身的界限不清晰,如“他真高”,多高才算高,“高”的界限不清楚;(2)交际中,以情景作辅助,没必要说得精确。如你朋友来了,住了11天,你会说:“他来住十来天”而不会说:“他来住11天”;(3)利用模糊语言的例子在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如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如果改用精确词“从别后,忆相逢,十五回魂梦与君同”,这不是太煞风景了吗?
该文中,语用模糊是人在交际中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有意地用模糊的语言阐述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语义,来达到特定的交际意图,广泛运用于各种语言及语体中。
2 语用模糊的成因
生活中,人们说,说话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提高交际的效率。可是,有时候,人们说话含混不清的同时,却又能互相理解,这又是为什么呢?模糊语是怎样形成的呢?
2.1 合作原则(Grice)与的礼貌原则(Leech)
Grice认为,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说话双方都需要遵守几项基本的原则:数量、质量、方式和关联准则。模糊看似违反了数量准则(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和方式准则(话语简洁明了),但事实是,模糊也是合作的一种表现,反映出人们有时为维护礼貌原则,会选择牺牲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原因很简单,如果不能以友好为前提,有效地进行交际也就成为了无稽之谈。
2.2 顺应理论
Vershueren提出了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该理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使用者在各种语素的作用下,不断地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反应了语言的三个特性: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变异性使语言选择的过程具备物质来源;商讨性允许说
话人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和策略做出不同的选择;而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选择所使用的语言。模糊就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有目的的控制与选择,用迂回的语言隐藏自己的意图,并试图控制他人的言行。
3 影响模糊形成与理解的因素
对语境的顺应产生了大量的模糊语,在变动的语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来自于社会、文化和心理三方面。
3.1 社会因素
社会大环境,有时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人们使用的语言。如国民党统治白色恐怖时期,许多爱国者如鲁迅不得不采用模糊语言书写文章,含沙射影,与敌人作战周旋,敌方明知是在骂他,却找不到理由发作。
3.2 文化因素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文化,同时也有各自的禁忌话题。当不得不提及禁忌话题时,人们会使用一些模糊语言来表达,故意避开。如重症监护病房里,兄妹俩见老父亲情况不佳时的对话。
兄:给咱爸准备那个了吗?真的不好可以早点穿上。
妹:准备那个了,希望用不到。
“那个”指的是“装老衣服”(去世的人穿着的服装),兄妹俩说话遮遮掩掩,是因为中国文化中,“死”或与其相关的词都是禁忌。
3.3 心理因素
除了社会、文化两种客观因素外,语用模糊的形成有时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即心理因素。如:建筑设计师正在绘制建筑图稿,上司询问进展如何,他回答“正画着呢,就快完成了,过几天交给您过目”。“快”、“过几天”都是模糊词语。建筑师知道设计图稿的进度比较缓慢,但如果说实话可能会遭到领导批评。同时,如果说出一个交设计图稿的具体时间,无疑是在为难自己,而选用“过几天”这种模糊的表达,就会为自己争取多一点时间。
4 模糊语在语用中的积极作用
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会顾及到多种因素,根据不同的话题、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以及语言环境等,选择恰当的模糊语言。事实上,这种模糊的选择是语言使用者不得不为之的,在语用中具备重要的功能,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4.1 增强语言的策略性并维持礼貌
在交际过程中,双方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模糊语,在达到交际目的的同时,又可以维持礼貌原则,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语用策略,能为日常交际带来许多正面的效果,例如,可以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及趣味
性,传递出语言使用者的机智与幽默,出于礼貌照顾对方的面子等等。语言的使用者选择模糊语,可以不必说出违心的话,避免使交际双方陷入尴尬境地。
4.2 增强话语的合适性
何自然认为:“人们对客观命题都可作模糊的表述,有时甚至只有使用模糊表述才使话语得体、合适。”很多时候,精准的语言表达未必能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反而是模糊语更能使话语合适、得体,更加具有交际意义。合适性才是语用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命题真假无关紧要。
4.3 增强官方发言的弹性与权威性
模糊语在另一个重要领域中也经常被使用,即官方外交或新闻发言。因为模糊语既可以增强话语的弹性,同时又能确保官方发言的权威性。例如:政治家们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称为“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这种语言通常具有一定的掩饰性与欺骗性,但也不排除政治或外交的策略性。
4.4 增强广告的说服性
商业广告中也经常使用模糊语,以便增强广告的生动性与说服力。他们使用模糊的限制词、数量词、动词、修饰性形容词以及模糊的缩略语等,使话语在表达字面意义的同时,又可以隐含多重含义,
激发观看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广告说服观看者购买的效果。
4.5 委婉诉说坏消息或不雅事件
人们想要委婉地告知他人不好的消息或对语境不雅的事情,通常也会选择模糊的表达方式。例如:医生对患了绝症的病人,会选择模糊的病名,“您这是老年病综合症,不要紧,按时吃药就会有所好转。”
语用模糊的这方面的积极作用,有些类似于委婉语。人们把人死了说成“他走了”,把上厕所说成“visit ladies’room”等等,都是语用模糊的委婉作用。
5 结语
人们之所以选择模糊语,并不是因为语言词汇贫乏,相反,模糊语的存在恰恰说明了人对语言的强大的驾驭能力,反映出人们变通的处世哲学。模糊语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顺应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结果,它的背后隐含了非常复杂的因素。同时,模糊语还具有积极的语用功能,维护交际双方的友好关系,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等等。模糊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语用模糊最终还是为了实现语言交际目标,使人们更好地交流。
参考文献
[1]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