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我国的三大经济区
优先发展东部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
+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 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 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 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 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 重大举措。”
西部部经济地带
优势: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大部地势低平, 利于开发
地形崎岖或海拔 较高,不利开发
距海较远,不利开放,距海远,较封闭, 区位较差 区位很差
工业基础薄弱 思想保守,竞争意识不强 第一产业比重大 改革开放晚 文化教育落后,交通不便
产业结构较合理 改革开放早
其他 文化教育水平高,交 通便利
经济优势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经济地带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地带 东部 地带 中部 地带 西部 地带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 发机构数(个) 2364 1936 1122
高等学校 数(所) 350 266 165
科学家工程师 人数(人) 907437 378919 258654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 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三个地 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基础知识回顾
3.南方地区 (1)所跨温度带: 亚热带及少部分 热带地区。 水 (2)有利资源条件: 热量丰富、 分充足,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环境 (3)限制性因素: 洪涝 灾害、 污染 、山地丘陵区 地形破碎 等。 (4)经济: 外向型经济建设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5)问题:人地关系 日趋紧张。
高频考点讲练
(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 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第(1)题,由表中各部 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 大。第(2)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 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三个地带 牧业、渔业比重均上升。第(3)题,选 项中劳动力、科学技术、交通均不属 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D (2)A (3)C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自 然 因 素 东部经济 中、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 以平原和 以高原、盆地、 低山丘陵 山地为主 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 以季风气 候和高寒气候为 候为主 主 水热资 源、生物 各类矿产资源丰 资源、石 富、风能、太阳 油、煤炭 能、地热等丰富 丰富
气候
自然资源
高频考点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济 因 素
基础知识回顾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 、经 济基础、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 (2)范围: 辽、冀、京、 ①东部经济地带: 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 ②中部经济地带: 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 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能力迁移: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
比 较 都江堰
吐鲁番的葡萄
吐鲁番盆地
C、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 产业比重最小
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 比重越大
巩固练习
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东部经济地带的是___A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 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巩固练习
可以作为东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__D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探讨: 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因 素 气候
自然资源
社 城市化水 会平 因 科技、教 素 育和文化
对外开放 程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丘陵、平原为主,地势 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海拔较
低平,便于开发利用
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 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①自然条件的差异 ②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经济发展的差异
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东最高、西最低,差距还在扩大 ②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东部快、中西部相对缓慢
与区域的位置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ppt
③原有工业基础好;
④东部地区的人们思想比较开放,在经济竞 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影响:
①东部开放后,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②同时也拉大了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 距。
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 崛起的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 度正在加快。
广州、深圳、珠海
思考:近年来珠三角和太湖平 原地区由历史上的粮食输出地 变为输入地。请从工业化、城 市化及产业结构方面谈谈引起 这种变化的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的时空间发展
[探究一]东、中、西部地区目前处 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探究1】
①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发达地区 已经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向高效益的综合发 展阶段过渡。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三大经济 地带划分的依据是: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 程度
[学习小结] 区域差异分析的一般方法
地理位置
气候、地形
自然环境差异 水文、植被、土壤
区制 域约
影
资源
响
差
经济:产业结构、经济基础
异 人类活动差异
社会:政策、交通、技术
(社会经济)
文化:教育、观念(开放程度)
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 基地
特征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气候、地貌共同构成了影响我国自然 环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 主要依据。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又存在差异,而三 个经济地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差异,应该因地制 宜发挥各自优势,安排各自开发整治的重点,加 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个地带的互补发 展。
10. 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A )
B.柴达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C.准噶尔盆地—长白山—青藏高原—横断山 D.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 8. “西气东输”工程起始于 A.哈密盆地 B.塔里木盆地 (B C.柴达木盆地 D.吐鲁番盆地 )
9. 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路。下列四条进藏公路中,海拔 最高的是 ( D ) A.青藏公路 C.滇藏公路 B.川藏公路 D.新藏公路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3.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能 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的有( AC ) A.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 B.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多 C.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沈阳
鞍山 本溪
辽中南
京津唐 北京 天津 唐山
辽阳 大连
沪宁杭
上海 南京 杭州 珠江三角洲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北方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发展重工业
限制:水资源不足, 能源工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南方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发展冶金工 业和轻工业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特征:东部最高, 中部次之,西部最 低。呈东、中、西 梯度排列方式,且 发展水平的差距还 在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 东部最快,中部、西部较慢。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西部 57%
10个
人口 43.1% 34.4% 22.5%
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
12个+3 9个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12个
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桂琼(不含台港澳)
自然条件
优越
划 经济基础 分 依 发展水平 据 对外开放
程度
雄厚 较高 较高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
二、自然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以东部季风区为例
三大经济区 三、经济区域差异
三大经济区的内部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 省级行政区有哪些?划 分依据是什么?
2005 东部 中部 面积 16% 27%
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学期文综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学期文综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9题;共44分)1. (6分)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是()A . 经济发展水平B . 经济发展速度C . 经济发展潜力D . 经济结构2. (4分) (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是()A . 甲—流速慢—沉积作用B . 甲—流速快—侵蚀作用C . 乙—流速慢—侵蚀作用D . 乙—流速快—沉积作用(2)关于甲、乙两地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建设防洪堤②甲—大规模建设住宅③乙—适宜建设港口④乙—可以建设采沙场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3. (4分)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图中,甲表示()A . 土地盐渍化B . 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 . 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 . 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4. (4分)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 . 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 . 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 . 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5. (6分)下图为某地区一次降雨与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在相同降雨状态下,若雨量高峰和流量高峰间的时距缩短,可能是因为()A . 上游湿地大量破坏B . 下游修建了大型水库C . 上游植被恢复较好D . 下游城市化的快速推进6. (4分)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A . 调节气候B . 美化环境C . 净化水中的污染物D . 保护生物多样性7. (4分)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 . 土地B . 水C . 鱼D . 金矿8. (6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A . 人口问题B . 资源问题C . 发展问题D . 污染问题9. (6分) 2015年6月,中国某企业承建了越南富叻一期风电项目,总装机24MW。
1-3区域发展差异
请问:南方和北方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吗? 提示:如饮食、建筑、交通、文化等
三、西部大开发
区域发展差异 / / 西部大开发
三、西部大开发
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 “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 西两个自治区;
土地 利用类型 主要 农作物 种植制度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单击图片放大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总体特点: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突出。 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发展水平 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
1.产业结构差异
比较项目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第三产业 农业经济 加工制造业和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较 轻型 产业结构 相对发达,工业以 大的比重,西部工业以 为 轻重混合型 重型 或 产业为主 主,中部具有一定的 特征 过渡
二、南方与北方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界线和范围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1、地形差异
东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看图,说出南方和 北方地形的差异及 主要地形区。
华北 平原
北方以高原、 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 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 分布。
四川 盆地 云贵 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CD) 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 在西部大范围围垦,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加速开发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向东部输送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划分标准
第一标准区域的划分是随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倾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国家统计局的对东中西部划分的解释还是按照2003年发布的标准:分析中经常提到的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
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 。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 。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第二标准有建国以来经济区划的各种方案,直到将东北经济区与东中西并列。
提出未来可能划分四大块,八大综合经济区。
.刘勇,“关于我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划分的基本构想”,认为传统的三大地带存在问题,提出新的划分方案:a.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该地带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13个省区(今后还将包括港、澳和台湾省)。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C.山西
D.内蒙古
解析:这是一道把自然区、自然地区与经济地带、范围叠加起来考查的综合题,且陕西省南部的秦岭正是一些自然区划的重要界线。
答案:A
4.读图1-24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图例代表三个产业,那么,正确的组合是( )
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 ②图例B代表第二产业 ③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中部和西部两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GDP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东部地带最大,占到59%,超过全国的一半;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小。更切合实际的人均GDP:东部地带为10089元,近中部地带的1.9倍,西部地带的2.4倍,最多;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少。由此说明,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特别提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按最终消费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劳务总量。GDP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我国依照各省级行政区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疑难精析:(1)1983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在制定“七五”计划时,根据对全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2)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三个经济地带的基本情况:①包括的省市区简称;②面积约占全国的比重;③人口约占全国的比重。
三、差异的影响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然原因
经济的发展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地带的自然条件各有优劣,这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影响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自然原因可从前两课的中国自然区域差异来理解。
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4、大力发展基 础设施建设
信息 技术 资金 产品
能源 矿产 资源
1、加快发展 能源、原材料 工业,主要是 电力、煤炭、 石油、有色金 属、矿产、建 材的开发建设 2、大力发展 农业,促进粮 食和其它经济 作物的发展
引进 资金
资源 电力 食品 农副 产品
1、加强传统 技术
工业和现有企 业的改造,大
设备
力发展新兴产 业发展知识密
资金
集型产业和高
档消费品工业, 发展
使产品向高精
尖方向发展; 2、发挥内引
对外
外联和对外对 贸易
内两个辐射扇
面的作用; 开发
3、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和集 约化的农业生 产
5.为什么说中部地带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任务 尤为艰巨?(从自然、人类活动、周边生态等几个方 面分析)
——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淤积;夏季雨 水的高度集中,使河湖水满为患。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围湖造田,大大减弱了长江中游湖泊的 调洪蓄洪能力。 ——周边植被破坏,造成地表径流不稳定,也是形成水患的原因。
4. 试比较东、中、西地带的交通运输状况。
——东部:交通便利是又一优势,陆路交通网稠密,海岸线漫 长,海上运输是其他区无法比拟的,也是本地带经济国际化程 度高的一个原因。 ——中部:交通网稠密程度不及东部,作为能源基地支援周边 的任务艰巨,发展交通更显得意义重大。 ——西部地域辽阔,高山、荒漠阻断明显,居民点分散,交通 线建设投资很大。(可以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以扬长避短)
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
基地类型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主要分布区
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 角洲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大部分)、长 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大部分)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最新资料推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 48基础知识回顾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3)产业结构的差异 读表(2002年),认识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经济地带 全国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 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13.74
47.08
10.66
48.44
17.90
46.51
19.23
42.18
第三产业
工业结构
39.18
南轻北 重,东 轻西重
40.90
轻型和轻重 混合型 加工制造业 和第三产业 相对发达
13 人均GDP 4217元
57
23.2
2.东、中、西发展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自然条件的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 气候 东部季风区,气候湿 润,雨热同期,利于 作物生长 中、西部经济地带 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尤 其西部大部分省区气候恶 劣,不利于经济发展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地形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广 布,低平的地势利于开发
地带 城 市 化 差 异力 城市密度
较高
较高
较低
较低 较小
较大
(5)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带
对外开放时间 对外开放程度 外资吸纳能力 较早 较高 较强
中、西部地带
较晚 较低 较弱
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主要原因是: 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 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 理水平。再则,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 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 品的竞争力。
经 济 因 素
产业 结构
交通运 交通线路较少,运 输状况 输条件较差
(续表)
第二节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思想 观念
社会 历史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存在地域差异。近代 因素 基础 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开放 政策
改革开放首先在沿海起步,东部地区首先接受海 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经营方式
三、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地貌、地理区位等; 2.社会经济原因:产业结构、思想观念、 历史基础、开放政策等。
知识归纳:
东部沿海12省市区
东部
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
发展速度:最快
我 国 的 三 个 经 济 地 带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中部9省区
中部 经济发展水平:次于东部
发展速度:次于东部
西部10省区
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发展速度:较慢
自然原因:地形、 气候、地理区位 不同 影 响 因 社会经济原因:社 素 会经济基础存在着 地域差异,心理特 征不同,东部地区 的产业结构相对较 优;东部改革开放 起步早
三 大 经 济 地 带 的 协 调 发 展
巩固练习
1、有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_ A A、东部地带三类产业比例合理,产业结构相对较优 B、中部地带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产业都大于三产业 C、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 业比重最小 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比 重越大
日本公布2010年GDP数据 被中国赶超退居世界第三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王欢报道,据日本共同社2月 14日消息,日本内阁府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 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 排名全球第三。
报道评论说,日本经济下滑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自此,日本终结了二战后40多年仅次于美国的“经济 奇迹”。
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及发展战略的差异性我国将全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发展地带,分别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和西部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根据地理位置的空间连续性,区域特征相对一致性;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一致性;自然条件环境的相对一致性以及发展潜力与战略生物一致性而划分。
三大经济地带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划分依据:东部经济地带是我国经济实力雄厚、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
东部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皆居三大地带之首。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5.6%。
这里内外交通都比较发达。
沿海有众多的良港,历史上就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联系。
广东、福建等省还是侨乡集中的地方。
这一地带是我国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发达、居民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这里信息灵通,各项事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也比较高。
中部经济地带地带处于全国的腹地,位置重要,经济发展水平虽低于东部,但已有较好的工农业基地。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7.3%。
这里科技力量比较强,居民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部是全国煤炭、水电、原材料工业和农业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东靠西移”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
西部经济地带地域广阔,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西部地带大体上以东经100度为界,以东为近西部,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中部地带;以西为远西部,那里则地广人稀,大部地区属于高山、荒漠和干旱草原,经济比较落后。
据1985年统计,西部地带的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7.1%。
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单元之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大纲版)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知识归纳⎪⎪⎩⎪⎪⎨⎧←⎪⎪⎪⎪⎪⎪⎪⎭⎪⎪⎪⎪⎪⎪⎪⎬⎫⎪⎪⎪⎪⎪⎪⎪⎩⎪⎪⎪⎪⎪⎪⎪⎨⎧⎪⎩⎪⎨⎧⎪⎩⎪⎨⎧⎪⎩⎪⎨⎧东部改革开放起步早结构相对较优东部地区的心理特征不同地域差异社会经济基础存在着社会和经济原因地理区位不同气候地形自然原因影响因素较慢发展速度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个省市区西部西部次于东部发展速度次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个省市区中部中部最快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个省市区东部沿海东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10914——学法建议1.学习本节内容首先是要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地理分布,各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组成的省市区要结合中国政区图加以识记,同时结合区位特征、地区特征加以识记,如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台湾省外的所有沿海的省市区和北京市(不临海),西部经济地带包括西北地区的5个省区和西南地区的5个省市区。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统计图及统计数据的运用。
一是根据三个经济地带田)P 的增长、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和三个地带田)P 所占比重的变化,总结三个经济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
二是根据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与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差异的关系。
3.要注重对经济地带性差异形成原因的分析,可将三个经济地带进行成因比较。
如对三个经济地带自然原因的分析如下表:潜能开发思路分析A选项中北京、上海、南宁均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B选项中重庆属西部经济地带,武汉属中部经济地带;C选项中的合肥及D选项中的长春、哈尔滨也均属中部经济地带,均不符合题意。
思维诊断解答此题时由于对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识记不清晰,容易错选C 或D。
排除障碍的方法是:除北京市外,其他东部经济地带的所有省市区都濒临海洋,某城市是否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看该城市所在的省市区是否濒临海洋即可知。
思路分析目前我国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都远大于第一产业,这说明东部地带生产力水平较高,各行业都得到了发展,经济发展能力在第二、三产业得到了充分体现。
地理 必修三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较
课堂练习
变化( 变化(%)
东部 中部 西部
将教材P13 将教材P13"表1-1-2 中国 P13" 50 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占 40 全国比重的变化( 全国比重的变化(%)"转绘 30 成一幅折线图. 成一幅折线国 从该折线图中, 70 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哪些信息? 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哪些信息?
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1,区域位置的差异:东部面向大海,海运便 ,区域位置的差异:东部面向大海, 加上地势平坦,联系快捷; 利,加上地势平坦,联系快捷;中,西部距 海远,交通不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海远,交通不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2,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随着陆路交通向海 ,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上交通转移,中国政治,经济, 上交通转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 东移的趋势;其次, 东移的趋势;其次,1978年的改革开放首先 年的改革开放首先 从东部开始, 从东部开始,1992年西部内陆地区才逐步开 年西部内陆地区才逐步开 放.
A,该井是一种精神文化景观,指示了 ,该井是一种精神文化景观, 当地蒸发旺盛, 当地蒸发旺盛,水源不足的自然地理特征 B,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强,是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强, 导致井水减少, 导致井水减少,日益干涸的主要原因 C,应将农业灌溉,旅游与对"井"的 ,应将农业灌溉,旅游与对" 保护,三者有机结合, 保护,三者有机结合,以实现持续发展 D,该井具有有效汇集雨水,减少蒸发, D,该井具有有效汇集雨水,减少蒸发, 清凉,保持水质, 清凉,保持水质,自流灌溉等多种优点
吐鲁番盆地的" 吐鲁番盆地的"井"曾多达1273条,目 曾多达 条 前仅存725条左右,减少了 %,井的流量 条左右, %,井的流量 前仅存 条左右 减少了43%, 也日益减少,甚至干涸.读图, 也日益减少,甚至干涸.读图,判断下列 关于乙地"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关于乙地"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发展战略的差异性
班级:07级地理科学姓名:周院学号:075021005
一、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
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
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 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特征
(1)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 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国际化程高,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
东部地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
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州、上海、天津等14 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 、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相继对外开放。
这就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同时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内地争能源以及市场、人多地少的现象。
(2)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 个省、区。
本带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之间,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东靠西移”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
因此,本带最大的特点是过渡型的经济带。
从总的方面看比西部地带基础好,但不如东部沿海地带。
中部地带资源比较丰富,煤、石油、铜、铝、铅、锌、钨、锑等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占全国重要地位。
水能和森林资源也很丰富,很多工业部门,特别是原材料生产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
经济基础比较雄厚,交通运输比较发达,科技力量比较强,历史开发比较早,传递信息比较快。
中部地带具有发展大农业的有利条件,在这里要建设具有全国意义的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畜牧、淡水养殖基地,提高农畜产品的商品率,为发展轻纺、食品工业和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3)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9 个省、自治区。
本带地处我国的西部,深入内陆,地势较高,地域辽阔,人口较少。
从总的方面看,自然资源最丰富,而经济基础、科技力量、交通运输等条件都不如东部和中部地带。
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林牧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草原、牧区建设,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同时具有发展沿边贸易的优势。
但目前勘探不够,开发利用更少。
这一地带除四川盆地、陕西关中、甘肃兰州附近等少数地区以外,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交通不便,人口和城市较少,科技和文化教育都不够发达,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三、三大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差异性
鉴于东、中、西三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以及各经济地带发展的不同特点,给地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也各有侧重。
(1)东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加快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外引内联和对外、对内两个辐射扇面的作用,使这一地带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海洋开发的基地,培养向全国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国传送新技术、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
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若干人口、城镇密集地区出现环境容量和环境污染冋题,以及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这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交通网络,加强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横向联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商品性、创汇型的农业生产,把长江三角洲、渤海圈和珠江三角洲建成为环太平洋带上的重要经济地域。
(2)中部地带应加快能源、原材料加工,主要是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磷矿、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建设。
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促进粮食和其他经济
作物稳定增长,逐步把中部地带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若干重要机电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及能够提供大量商品粮和其他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
中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铁路运输能力不能适应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需要,黄土高原的大量水土流失,东北森林的过度砍伐,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高所潜伏的洪水决口泛滥危机,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以及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等。
因此,在加快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潜力的同时,加强由西向东的运输通道建设,大力造林育林、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化和江河泛滥,并大力发展同东部沿海、西部地带的横向联系,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布局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重要纽带,担负起承东启西的作用。
同时生产更多面向全国和可供出口的产品,在新技术和新产品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
(3)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农林牧业、交通运输业,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加工工业。
这一地带目前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地点,扩大绿洲农业,
逐年减少粮食调入量;加强草原牧区建设,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速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加快对现有铁路干线的电气化改造,建设与中部、东部沿海地带联系的铁路干线,努力搞好公路建设,在地广人稀地区发展地方民航事业;在黄河上中游、长江上游、新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等地建设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区;建设川滇黔交界地区,使之逐步成为一个主要能源、原材料的生产基地;建设新疆乌鲁木齐一克拉玛依地区,使之逐步成为新疆重要的工业枢纽地带;进一步开放西部边境的某些市镇,发展边境贸易。
从长远来看,西部地带资源丰富,有发展工农业的广阔空间,是全国的战略后备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