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第11课 把盐放到水里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把盐放到水里》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把盐放到水里》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把盐放到水里》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最后一课,那么本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继续认识固体的性质,了解固体的溶解现象,二是如何分离液体中的不同固体。

本节课主要研究第一个部分,首先通过实验把沙子和盐放到水里,认识不同的固体在水中有的能溶解,有的不溶解;在实验操作中,直接就能看到现象。

通过问题进行假设,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会有很多种猜测,因此在本节课中采用“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反思”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讨论,展开实验,得出结论,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得出结论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让学生体验要控制好变量和不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100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正体验水的溶解能力,得出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是有限度。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两年的科学学科训练,对这一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但他们还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的实验,因此,实验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

三、学习目标1.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2.知道一定量得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3.探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在对比实验中,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盐溶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100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记录单、2个烧杯、搅拌棒、盐、沙子、2克控盐匙2把、矿泉水。

学生材料:每组准备2个烧杯、搅拌棒2根、2克控盐匙2把、冷水、热水、盐。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欢迎来到“是真的吗?”科学探究现场,科学探究,动手动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案例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案例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低年级“溶解现象”学习的延续,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和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同时指导学生学会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易溶解物质和易溶解物质,在实践探究中学会“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

本课按照由混合到分离的逻辑顺序,依次将安排了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把沙子、盐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复习引出溶解与不溶解的现象,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这一部分是典型的对比实验,从这里开始学生将学习用定量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第三部分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这是溶解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是“溶解性”、“饱和溶液”等概念学习必要的科学经验积累,以这一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训练他们思维和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

第四部分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糖和“如何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和糖继续溶解。

学生在认识到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在一定量的盐后,一般不会关注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情况,通过将糖溶解在水里,思考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也有所不同,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实验方法探究“如何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者糖继续溶解”,为以后学习“饱和溶液”做铺垫。

第五部分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和溶解物,过滤和蒸发是混合物分离的两种基本方法,这里主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知道: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中不易溶解物质,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水中的易溶解物质。

二、学情分析在一二年级科学学中,已经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子和食用油等。

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同样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水中加入更多的糖,水会变得更甜等。

但学生对于“混合物”的概念比较模糊,还不能意识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同时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但能对实验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11《把盐放到水中》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11《把盐放到水中》  苏教版

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四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 的中年段要求,了解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能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知道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本课的活动由“盐和沙子哪个比较怕水?”导入,通过实验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情况逐步建立起“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接着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并测定出100毫升水中的盐和糖最大溶解量。

最后结合上节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让学生学会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学情分析】三年级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喝汤、饮料等也使学生对“溶解”概念有了初步感性认识,口头语中“融化”“化了”等词汇也包含了对溶解现象的描述,只是没有建立起“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三年级也初步具备了探究实验的基本能力,在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能初步了解对比试验的方法。

结合之前学过的《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能够尝试使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将水中的不溶物与溶解物进行分离。

【教学目标】1.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2.能测量一定量的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2.通过实验,知道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初步学习对比试验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固体。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热水瓶1个。

学生材料:水,每组烧杯2个、沙子1袋、食盐1袋、玻璃棒1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小盐块和小沙粒是一对好朋友(出示图片),今天社区宣布要举行游泳比赛,猜一猜,他俩谁没有报名?为什么?(学生回答)2.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小盐块遇到水会变成什么样子?3.师: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把盐放到水里看一看(揭题板书:把盐放到水里)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过渡:到底是不是小盐块更怕水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一。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苏教版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苏教版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苏教版在苏教版教学大纲中,有一课题是关于“把盐放到水里”。

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盐的溶解性质,以及溶解盐会改变水的性质。

下面将设计一份教学方案,详细说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这一实验。

首先,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教室中应该准备好一些小盐袋、一些透明玻璃杯、一些清水和一些搅拌棒。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材料。

接着,进行实验的步骤。

首先让学生从小盐袋中取出一小勺盐,倒入自己的玻璃杯中。

然后学生应该往杯子里倒入一些清水,用搅拌棒搅拌直至盐完全溶解。

学生可以观察到盐溶解时水的变化。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溶解盐后水的性质。

让学生品尝一下溶解盐后的水,感受一下味道是否有所改变。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水的密度或者检测水的电导率等方法来观察盐溶解后水的性质。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盐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解后的水会改变味道等性质。

学生可以在实验结束后写下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样一次简单的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盐的溶解性质,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把盐放到水里”的实验。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设计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设计

11.把盐放到水里【教材分析】《把盐放到水里》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最后一课。

本课内容首先通过把沙子、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并搅拌这一活动,回顾一年级下册学过的溶解现象,然后设计了三组实验:活动一,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让学生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并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

活动二,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活动三,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溶解物。

让学生学会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水里的物体分离开来的简单方法。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科训练,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但是他们缺乏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

这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的实验,因此,实验前的设计环节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2.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3.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学会用蒸发的方法分解水中的溶解物。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2.能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水里的物体分离开来。

3.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2.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意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可以促进可溶性物质的溶解,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从而提高效率,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把盐放到水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把盐放到水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把盐放到水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主要介绍了将盐放入水中的实验过程以及观察到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了解到溶解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了解将盐放入水中的实验过程以及观察到的变化。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能够简单解释实验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溶解的概念、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溶解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固体和液体的知识,对物质的状态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实验和观察感兴趣,喜欢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部分学生可能对溶解的概念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上次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固体和液体的知识。

今天,我们将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观察将盐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下,你们认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很好!我们非常期待实验的结果。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进行这个实验吧!第二环节:实验操作和观察- 老师:现在,我将给你们每个人一些盐和一杯水。

请你们小心地将盐放入水中,并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同时,记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记得要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哦。

-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并记录结果)- 老师:请你们把观察结果告诉我。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学生A:老师,我发现在搅拌盐和水的时候,盐渐渐消失了,水变得有咸味。

学生B:我也观察到了相同的变化,盐好像溶解在水中了。

学生C:我注意到,盐溶解后,水变得有点变色了,变得略微变浑浊了。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把盐放到水里》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盐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概念。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如盐、水、杯子等,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探究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将盐放入水中的经验,但未必能用科学的视角去解释这一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盐放入水中的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盐放入水中的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盐放入水中的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用科学的视角解释盐放入水中的现象,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盐放入水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盐、水、杯子、勺子等。

2.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图片等。

3.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盐放入水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并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观察盐放入水中的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放入水中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2-1(表格教案)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2-1(表格教案)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盐的溶解现象和溶液的性质等内容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盐的溶解现象和溶液的性质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物质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盐的溶解现象和溶液的性质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盐的溶解现象和溶液的性质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盐的溶解现象和溶液的性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盐的溶解现象和溶液的性质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可以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价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实验报告,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可以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 溶解度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即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量。
3. 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在不同温度、不同溶剂下,盐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4. 溶液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溶液是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其中溶质分散在溶剂中。
最后,我会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我会在课后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第11课 把盐放到水里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第11课 把盐放到水里

11.把盐放到水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继续认识固体的性质,主要认识固体的溶解现象,并了解如何分离液体中的不同固体。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实验把沙子和盐放到水里,认识不同的固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实验现象明显,不需花太多的时间。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反思”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讨论,从中选择一个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展开实验,假设盐溶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究。

教材把实验步骤写出来,让学生围绕着它展开实验,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法。

得出结论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让学生体验要控制好变量和不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正体验水的溶解能力。

做完这个实验后,提问:100毫升水中能溶解与盐同样多的糖吗?运用数据得出像盐或糖这样的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

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溶于水,哪些固体不溶于水。

2.知道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验证哪些固体能溶解于水,哪些固体不溶于水。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水的净化和海水晒盐。

【教学重点】盐溶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盐、糖、烧杯、水、药匙、搅拌棒、沙子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把一粒盐放到水里会怎样呢?猜一猜?生:会不见了。

2.师:把一粒沙子放到水里会怎样呢?猜一猜?生1:会不见了。

生2:在水中还可以看见。

3.师:我们猜得对不对呢?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看一看怎样使用搅拌棒搅拌?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案例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案例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低年级“溶解现象”学习的延续,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和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同时指导学生学会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易溶解物质和易溶解物质,在实践探究中学会“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

本课按照由混合到分离的逻辑顺序,依次将安排了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把沙子、盐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复习引出溶解与不溶解的现象,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这一部分是典型的对比实验,从这里开始学生将学习用定量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第三部分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这是溶解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是“溶解性”、“饱和溶液”等概念学习必要的科学经验积累,以这一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训练他们思维和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

第四部分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糖和“如何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和糖继续溶解。

学生在认识到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在一定量的盐后,一般不会关注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情况,通过将糖溶解在水里,思考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也有所不同,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实验方法探究“如何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者糖继续溶解”,为以后学习“饱和溶液”做铺垫。

第五部分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和溶解物,过滤和蒸发是混合物分离的两种基本方法,这里主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知道: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中不易溶解物质,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水中的易溶解物质。

二、学情分析在一二年级科学学中,已经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子和食用油等。

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同样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水中加入更多的糖,水会变得更甜等。

但学生对于“混合物”的概念比较模糊,还不能意识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同时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但能对实验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探究实验方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把盐放到水里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把盐放到水里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将相同量的盐分别加入两杯水中,一杯为冷水,一杯为热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盐的溶解速度。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全班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温度越高,盐的溶解速度越快,而温度越低,盐的溶解速度越慢。

这是因为温度高时,水分子的活动增强,能够更快地与盐分子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盐的溶解。

而颗粒大小、水的多少、搅拌等因素也会影响盐的溶解速度。

四、测量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教师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响盐在水中溶解的因素,那么我们能否测量出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呢?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验:出示实验材料:盐、烧杯、滴管、天平。

实验方法及步骤:先测量100毫升水的质量,记录下来。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用滴管加入水,搅拌直至盐全部溶解。

继续加入盐,直到盐不再溶解,记录下加入的盐的质量。

计算出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全班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量出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这个值就是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我们还可以测量出糖在水中的溶解度,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何不同。

五、分离水中的溶解物质和不溶解物质教师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测量水中的溶解物质,那么如果我们想分离出水中的溶解物质和不溶解物质,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验:出示实验材料:黑色硬纸、小石子、棉球、脱脂棉、滤纸、烧杯、盐水溶液。

实验方法及步骤:将黑色硬纸折成漏斗形状,放入烧杯中。

在漏斗中放入一层小石子,再放一层脱脂棉,最上面放一层棉球。

将盐水溶液倒入漏斗中,等待过滤。

过滤后,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物质:漏斗下方的不溶解物质(小石子)和漏斗上方的溶解物质(盐水)。

将溶解物质倒入烧杯中,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盐。

全班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和溶解物质,以及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溶解物质中的盐。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把盐放到水里》(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把盐放到水里》(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把盐放到水里》(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标题:探索实验:把盐放到水里引言: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把盐放到水里》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文将结合该教案,通过探索实验的方式,详细介绍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相关的实践操作和科学原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盐溶解的基本特征与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

一、实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观察和分析不同温度、质量和浓度的盐水溶液的变化;3.掌握盐在水中的溶解特点和相关的科学原理。

二、实施方法:1.前期准备:a.准备实验材料:盐、水、容器、温度计、天平、搅拌棒;b.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实施步骤:a.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盐与水的性质;b.实验一:观察盐的溶解过程i.测量一定质量的盐并将其加入到一定体积的水中;ii.用温度计检测温度,并记录盐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iii.观察并记录盐的溶解过程,包括颜色的变化、是否产生气体等;iv.总结盐在水中的溶解特点。

c.实验二:探究盐水的浓度变化i.准备一系列盐水溶液,质量相同但浓度不同;ii.观察每种浓度的盐水分别溶解的时间、颜色的变化、透明度等;iii.总结盐水浓度对溶解速率和溶液特点的影响。

d.实验三:尝试在不同温度下溶解盐水i.准备水的不同温度(冰水、常温水、热水);ii.将一定质量的盐分别加入不同温度的水中,并观察溶解速率和溶液特点的变化;iii.总结盐水溶解速率和溶液温度的关系。

三、实施内容详解:1.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盐与水的性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盐和水的外观、颜色、形状以及其它相关特征,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了解盐和水的基本性质。

2.实验一:观察盐的溶解过程:通过实验探索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学生记录溶解时间并观察盐的溶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如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等。

提醒学生将实验过程进行绘图,并帮助他们总结盐在水中溶解的特点。

3.实验二:探究盐水的浓度变化:通过调整盐水的浓度,观察不同浓度盐水溶解的特点和时间。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把盐放到水里》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把盐放到水里》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课《盐和糖哪儿去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掌握了溶解与不溶解的概念,认识了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哪些物质不能够溶解。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认识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了解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最后能够初步了解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

本课的知识点较多,因此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我所教授的是第一课时,主要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了解到温度对溶解量的影响,认识到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二、学情分析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科学知识,能够用科学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但他们对科学问题的解释还只是停留于表象,他们知道盐可以溶于水,了解什么是溶解,但对于什么因素影响溶解的快慢,溶解有没有限度这些问题还是模糊不清。

三、学习目标(一)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掌握对比实验设置的方法;(二)能够测量出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盐;(三)能够理解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限度,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的是不同的。

四、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掌握对比实验方法。

难点:能够理解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限度,不同物质在相同提及的水中溶解量的是不同的。

五、教法学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准备烧杯,冷水、热水、沙子、盐、糖、搅拌棒、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盐和糖哪儿去了》谁还记得当时我们的实验是怎么做的?2、学生回答。

(预设回答:把盐和糖倒进水杯中搅拌,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3、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把盐放到水里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把盐放到水里)4、师:现在我们就把同样多的盐放入同样多的(100毫升)冷水中时,你发现了什么?溶解了,但是并没有全部溶解?谁能想想办法让它溶解呢?(边解说边动手进行演示实验)(预设学生回答:用搅拌棒搅拌,盐不见了、盐溶解了)5、师:静置一会,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前面两个烧杯里面的溶液,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预设学生回答:一个烧杯中的盐都溶解了,一个烧杯中的盐还没有全部溶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11、把盐放到水里教学目标:1.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研究对比实验的方法。

2.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或糖,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与溶解度有关的结论。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水中的不溶解物质;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质。

教学重点:通过水溶解盐或糖的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盐和糖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得出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研究用不同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质和不溶解物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沙子、水、烧杯、盐、糖、玻璃棒、镊子、滤纸、黑色硬纸、小石子、棉球、脱脂棉、矿泉水瓶等等。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糖和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思考盐和糖的溶解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爸爸妈妈炒菜吗?在炒菜的时候,我们都要在菜内里加一点盐,最后盐到哪里去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消融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11.把盐放到水里二、认识水的溶解什么是溶解呢?下面先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

出示实验材料:两个烧杯存放同样多的水、沙子、食盐、一根玻璃棒。

实验方法及步骤:把沙子、盐分别放入两杯冷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动手实验,边实验边观察现象。

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是的,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沙子放在水中还是沙子,没有发生变化,而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那是因为盐溶解在水中了,而沙子不会溶解。

生活中,还有什么像盐一样会溶解在水中的?(糖、味精等等。

)三、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师引导:有的时候,我们发现盐在水中溶解的非常快,可有的时候我们却发现盐溶解的非常慢。

那么,盐在水中溶解的快和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对这个问题举行预测:与温度在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温度越低,溶解越慢。

与搅拌有关,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的就快一些,不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的就慢一些。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把盐放到水里》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和描述盐放入水中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的概念。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过程。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思考题和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科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关于水的性质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但对于溶解概念的理解,他们可能还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现象,从而加深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和描述盐放入水中的现象,认识溶解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描述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认识溶解的概念。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盐放入水中的现象,从而加深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验现象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水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盐放入水中的现象。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溶解过程中的特点。

4.讲解与演示:对溶解概念进行讲解,并通过实验演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5.练习与思考:设置思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实验现象:盐放入水中,逐渐消失2.特点:均匀、稳定的混合物3.过程:溶质与溶剂相互作用,形成溶液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上册

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核心素养※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能测量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能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重点※知道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

难点教学内容本课是低年级学习溶解现象的延续,分三个部分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探究。

第一部分,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这部分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把沙子、盐放入水中,观察现象,这个活动既回顾溶解与不溶解的概念,又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活动二,探究盐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并通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第二部分,探究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

这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指导学生做溶解实验的方法,并让学生知道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活动二,测量100毫升水中是否能溶解与盐同样多的糖,这个活动既是对溶解实验方法的巩固,同时也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活动三,设法让沉在杯底的盐或糖继续溶解,这个活动是对前两个活动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对物质的溶解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部分,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和溶解物。

这部分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活动二,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这两个活动紧密结合生活中的“自来水过滤”和“海水晒盐”两个现象,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去体验“固体与水的混合与分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沙子、盐、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定量勺、糖、泥水、矿泉水瓶、石子、脱脂棉、黑纸等。

教学过程把沙子、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并搅拌观察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沙子、盐等。

观察方法:(1)在两个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冷水。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第1课时)》,主要讲述了溶液的概念和溶解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掌握溶解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液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探究问题。

但对于溶液的概念和溶解的原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液的概念和溶解的基本原理。

2.难点:溶解的过程和溶液的形成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溶液现象,引发学生对溶液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溶液的形成: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讲解溶液的概念: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和溶液的概念。

4.探究溶解的原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盐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5.讲解溶解的原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溶解的原理和影响溶解的因素。

6.巩固知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溶液的特点和溶解的原理。

7.应用拓展: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溶解的基本原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进行评价。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把盐放到水里》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了解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科学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来理解科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盐的溶解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难点:用实验方法探究盐的溶解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盐、水、杯子、勺子、实验记录表格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杯水、一把勺子、一份实验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现象,如烹饪时加盐、雪地里撒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盐的溶解现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1课《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1.把盐放进水里【教材分析】《把盐放进水里》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最后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物质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2.2“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通过实验,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和课程目标1.4“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一体的物体分离开来。

”本课内容首先通过把沙子、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并搅拌这一活动,回顾一年级下册学过的溶解现象,然后设计了三组实验:活动一,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让学生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并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

活动二,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活动三,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溶解物。

让学生学会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水里的物体分离开来的简单方法。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科训练,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但是他们缺乏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

这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的实验,因此,实验前的设计环节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2.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3.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学会用蒸发的方法分解水中的溶解物。

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2.能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水里的物体分离开来。

3.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科学态度:1.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3.11《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3.11《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盐在水中溶解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实验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液体和固体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盐在水中溶解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12.溶液的混合:溶液的混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的过程。混合溶液的方法有搅拌、混合等。
13.溶液的蒸发:溶液的蒸发是指将溶液中的溶剂蒸发掉的过程。蒸发溶液的方法有加热、晾晒等。
14.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之比来计算。计算溶液浓度的方法有比例法、质量分数法、体积分数法等。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需要进行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量筒、滴管、天平、盐和清水等。在实验前,教师需要对实验器材进行逐一检查,确保它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教师可以事先将教室布置成分组讨论区,每组设置一个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和交流讨论。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师: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糖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它继续溶解?
生1:给水加热。
生2:把它弄碎些。
.......
12.小结:像盐或糖这样的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四、总结
【板书设计】
11.把盐放到水里(第一课时)
一、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溶解和不溶解
二、盐溶解得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8.师:盐溶解得快慢,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1:与盐的多少有关?(同样多的水,盐越少溶解得越快,越多溶解得越慢)生2:与搅拌棒的搅拌有关(同样多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用搅拌棒搅拌溶解得快,没有用搅拌棒就慢)。。。。
生3:跟水的多少有关?(同样多的盐,水越多溶解得越快,反之就慢)......
思考: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小组讨论。
二、学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把盐放到水里。【板书课题】
2.关于把盐放到水里,你有哪些问题呢?学生思考。
生1:如果把很多的盐放入100ml的水中,还能溶解吗?
生2:如果把一袋盐都放入水中,还能溶解吗?
生3:盐溶解得快慢跟什么有关系?如果不用搅拌棒搅拌,它能溶解吗?生4:把盐放到热水里,它溶解会快一些吗?
其次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溶解物。运用简易的材料把盐水蒸发出来。图片出示海水晒盐,让学生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
【学情分析】
在《认识固体》一课中,学生了解关于固体的一些性质,本节课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如何分离液体中的不同固体。课本介绍两种不同的方法,过滤和蒸发。
让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过滤器,在课堂上进行操作过程,分离出固体。在教学过程提供自来厂水的净化过程的视频和海水晒盐视频。
(2)将瓶口倒置,在瓶口塞一团棉花,依次放入干净的小石子、沙子、棉球,再把它倒扣在瓶身中,制成一个过滤器。
(3)把泥水缓缓倒进自制的过滤器中,比较过滤前后的水。
3.同学们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呢?
取材料,小组分工合作。
4.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静置一会儿,观察发生的现象,汇报交流。过滤前的水浑浊,过滤后的水清澈。
.........
3.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问题:盐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4.师:设计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呢?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假设:盐溶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5.实验步骤:
(1)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
(2)同时往两杯水中放相同质量的盐。
实验材料提供黑色卡纸,毛刷、盐水等。把盐水刷在一张黑纸上,然后放在阳光下晒,过一会儿,观察黑纸,你有什么发现?
生1:有白色的物质。
生2:盐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盐是怎么来的的吗?
3.师:我们吃的盐大多是通过晒海水得到的。
课件出示:海水晒盐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蒸发可以分离溶于水中的固体。海水晒盐,感受古人的智慧。]
(3)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得快。
6.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250毫升的热水和冷水,然后用药匙放入已经用天平称量的食盐。)
7.实验结论:盐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来说出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挑选出适合本节课研究的因素,用实验去验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溶于水,哪些固体不溶于水。
2.知道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验证哪些固体能溶解于水,哪些固体不溶于水。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水的净化和海水晒盐。
【教学重点】
学生材料:已配置好的浓盐水、矿泉水瓶、剪刀、棉花、小石子、黑色卡纸、毛刷等。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做了盐溶解得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还做了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
2.师:盐水里面有泥怎么办?泥溶于水吗?
生1:不溶于水。
3.师:怎么分离水中的不溶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同学还记得玩泥巴的筛子,去除当中的杂物,是怎么做的呢?小组讨论。
生2:我先称取和上面盐一样多的糖,36克,把它全放入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如果能溶解,说明糖在水中溶解得比盐多,反之,比盐少。
9.师:讨论一下,刚才两个同学说的,哪个更节省时间?
师:第二个同学方法不错,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演示实验。10.师:同学们,我们发现糖在100毫升的水里溶解得比盐多,究竟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糖?(同学们下课后,回家继续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4.小结: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的盐。当盐在水中无法再溶解时,我们就说盐在水中溶解已饱和了。是不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好多的糖?猜想一下?
【设计意图: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5.讨论:100毫升水中能溶解与盐同样多的糖吗?
生1:有可能一样多。
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究。教材把实验步骤写出来,让学生围绕着它展开实验,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法。得出结论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让学生体验要控制好变量和不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正体验水的溶解能力。做完这个实验后,提问:100毫升水中能溶解与盐同样多的糖吗?运用数据得出像盐或糖这样的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生3:也有能不一样。
6.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生:做实验。
7.师:你们打算怎么做?小组讨论。交流。
生1:取100毫升的水,放入烧杯中,把用天平称量的糖用药匙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
8.师:怎样很快知道在100毫升的水中,是盐溶解得多还是糖溶解得多呢?能估计一下吗?有办法吗?
生1:一勺一勺往水里放,然后用搅拌棒搅拌。
(1)每次加相同质量的盐。
(2)搅拌到完全溶解后再次加盐。
(3)当盐溶解得很慢时,一点一点地加。
(4)当盐无法再溶解时,停止加盐。
(5)计算这杯水溶解了多少克盐?
(在烧杯内倒入100毫升的水,然后用药匙放入已经用天平称量的食盐。)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结束后汇报。
3.师:当盐无法再溶解时所加的那次盐不可计算在内。
5.我们平时喝的自来水也是经过处理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参观自来水厂,看看是怎样将水处理的?自来水厂的水要经过多次过滤。看视频。[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过滤是分离水中不溶物的方法,利用身边的材料,可以做一个简易过滤器。]
三、蒸发
1.师:我们怎样把溶于水的盐分离出来?有什么办法?
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溶解物。
2.实验二:盐的蒸发
三、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量是不同的的
11
.把盐放到水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继续认识固体的性质,主要认识固体的溶解现象,并了解如何分离液体中的不同固体。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实验认识固体的溶解和不溶解;
第二部分:如何分离液体中的不同固体。
首先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教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过滤器,分离出水中不溶物。举例说明自来水厂的水要经过多次过滤。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矿泉水瓶、剪刀、棉花等材料,你会做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吗?(看视频)
二、过滤
1.实验一:分离水中的不溶物
师:(1)如果水中有不溶解水中的物质,怎么分离水中的不溶物?
(2)用过滤的方法
2.如何操作?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矿泉水瓶、棉花、小石子、沙子、泥水、剪刀等。先做一个过滤器。
(1)将矿泉水瓶的瓶口剪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固体分离的方法(过滤和蒸发)。
科学探究:
会做过滤和蒸发的实验。
科学态度:
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学会过滤去掉水中的杂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水的净化和海水晒盐。
【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净化,会做过滤实验。
【教学难点】
盐的蒸发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9.师:这是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相同。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有针对性。这样确保实验的公平。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做实验学会控制变量,是我们做实验采用的一种收集证据的方法。]
三、分组实验:
1.你会取100毫升的水吗?看视频。
师: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2.实验步骤:
盐溶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盐、糖、烧杯、水、药匙、搅拌棒、沙子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把一粒盐放到水里会怎样呢?猜一猜?生:会不见了。
2.师:把一粒沙子放到水里会怎样呢?猜一猜?生1:会不见了。生2:在水中还可以看见。
3.师:我们猜得对不对呢?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看一看怎样使用搅拌棒搅拌?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
把2克的盐和2克的沙子分别放入装有100ml的冷水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
静止一会儿后再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师:盐不见了吗?沙子呢?生:沙子仍然看得见。
5.师:我们把像盐这样的固体,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溶解。把固体浮在水面上或沉入水底,称为不溶解,(像沙子这样的固体,在水中看得见的现象叫不溶解)。【设计意图:一粒盐放进水中很容易溶解,而一粒沙子放入水中,它不溶解也容易看见,先猜,再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根据实验现象,说出固体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