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阿坝夜会》演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琴曲《阿坝夜会》演奏分析
钢琴曲《阿坝夜会》是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中的第6首,是由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黄虎威先生在1958年创作的。

黄先生是四川人,钢琴组曲《巴蜀之画》正是其根据家乡的民间音乐的音调写成的,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

创作这首作品时黄先生很年轻,只有26岁,因此他的音乐里也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

钢琴组曲《巴蜀之画》由6首曲子组成:第1首《晨歌》,第2首《空谷回声》,第3首《抒情小曲》,第4首《弦子舞》,第5首《蓉城春郊》,第6首《阿坝夜会》,描写了藏族人民一天的生活,其中第1、3、5首是汉族音乐,第2、4、6首是藏族音乐,象征着汉族与藏族人民不可分割的深厚情谊。

《阿坝夜会》是描写晚上的聚会,主题音调引自阿坝藏族民间歌舞曲的旋律。

全曲羽调式,2/4拍,热烈地快板,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1 第一部分演奏分析
第一部分是从第1小节至第18小节,这一部分是从D羽调式开始的。

音乐的开始是两小节的引子,只有伴奏部分,演奏时要注意从中强的力度开始,逐渐增强,到第3小节演奏的力度要达到强,为主旋律的出现做铺垫,主旋律从第3小节开始,第一乐句4小节,由跳音和小连线的音组成,并且不断重复,充滿了舞蹈的节奏感,使人一听见就想随着音乐跳舞,演奏时一定要注意跳音与小连线的音之间要快速地抬手,将音与音断开,演奏时可以把第1个、第3个、第4个音连在一起,演奏完第4个音再跳起来,也就是说第4个音与第3个音连起来演奏,第4个音触键后马上跳起来,换句话说第4个音前一半连后一半跳,后面的这种音型都这样演奏。

演奏时可以将第5小节的第二拍的4个十六分音符与第6小节的第1个音连起来演奏,使乐句中间的连接更紧密,更符合钢琴演奏的习惯,音响效果更自然。

第一乐句音乐走向逐渐向上,演奏力度由强开始逐渐变强,第一乐句
结尾力度稍有减弱,将乐句婉转地收起。

第一句的最后一个音演奏时时值不要太长,要稍短一些,与前面的音连接好,演奏充分了就可以跳起,演奏完第一乐句,手要抬手将乐句收起。

第二乐句4小节,前两小节重复第一句的后两小节,形成了头尾重复的形式,音乐衔接自然,趣味盎然。

这种作曲手法在整首乐曲中多次出现,增强了整首乐曲的紧密程度,非常巧妙。

第二乐句演奏时也要注意跳音与小连线的演奏,乐句演奏的力度从强开始,乐句起伏时而高时而低,要注意音乐起伏的微小变化,将音乐演奏得引人入胜。

演奏时第7小节第二拍的4个十六分音符也可以如前面演奏的一样,与第8小节的第1个音连在一起演奏,不同的是,演奏完马上抬手跳起,紧接着快速地落下接下面的音。

第二乐句结束在一个主和弦上,加强了乐句的终止感,演奏时要注意力度突出,提前准备好力量,将手在和弦音上架住,在拍点上准确地演奏,演奏时要弹齐,音色要饱满,下键速度要慢,力度要尽量强。

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重复,加强了第一乐段的结束感和段落感。

演奏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时要注意强弱力度对比,即第二乐句结尾的突强力度与第三乐句开始的中弱力度的对比,增强演奏的戏剧性。

演奏第三乐句开始时力度要比第二乐句开始的演奏力度弱一些,将演奏的力量马上收回,控制力量由中弱开始逐渐渐强,增加舞蹈的力度变化,将音乐的情绪逐渐引向更加激动。

演奏时第三乐句结尾部分要比第二乐句结尾部分的力度更大,使乐曲的第一部分在强烈的气氛中结束。

第四乐句4小节是一个过渡句,演奏时要注意和声的变化,前两小节是D羽调式,后两小节转为升F羽调式,音乐走向上行,力度从中强开始,逐渐渐强,第2小节和第4小节分别以两个突强和弦结束,高音上行低音下行,双手反向,演奏这两个和弦时身体要提前储备力量,在拍点上准确地演奏出强而有力的和声音响,同前面的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结尾的突强和弦演奏一样,也要慢下键,但力度要比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结尾的和弦更强,增强舞蹈的热烈气氛,将音乐推向更加热烈的舞蹈气氛中结束,将音乐引入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伴奏部分用低音羽、高音角组成的五度音程和低音商音与高音羽音组成的五度音程以八分音符的节奏交替进行,为整个第一部分伴奏,用同一个音型组合从头至尾的伴奏,还不显得枯燥乏味,反而觉得恰到好处,非常绝妙的伴奏,非常巧妙的民族和声效果。

这一单一的和声最大限度地突出了主旋律的音乐起伏,由于左手没有变化,使听众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右手演奏的主旋律上,更加突出了主旋律变化。

演奏左手伴奏部分时要注意音的时值不要弹满,注意跳音的演奏,声音要饱满而有弹性,整个第一部分的左手要从头至尾保持统一的速度,统一的触键,统一的效果,保持一致的律动性和舞蹈的节奏感,为右手主旋律部分的演奏做好舞蹈性氛围。

第一部分第一句、第二句音乐仿佛在描写盛夏的夜晚,凉爽的晚风吹过,藏族人民围坐在篝火旁,中间留出了很大的场地供表演使用,刚开始人们在篝火旁聚会谈天说地,聚会期间有人弹奏乐器奏起了舞蹈的节奏,响起了舞蹈的音乐,有几个藏族小伙子饶有兴致地随着音乐的节奏先跳了起来,舞蹈充满了力量,第三句音乐响起,仿佛有几个少女被小伙子的舞姿吸引了过来,也情不自禁地随着小伙子的节奏跳了起来,少女们跳着舞蹈加入了小伙子中间,少女的舞蹈更加轻盈柔美,深深地吸引了小伙子。

由于少女们的加入,小伙子受到了鼓舞,更加“带劲”地跳起舞蹈,接着舞蹈气氛逐渐变得热烈,姑娘、小伙共同跳起了舞蹈,音乐进入第二部分。

2 第二部分演奏分析
第二部分从第19小节至第33小节,开始于A羽调式,将第一部分完整地提高了十二度演奏了一遍。

演奏第二部分要注意与第一部分的力度对比,第一部分以强的力度为主,第二部分以中弱的力度为主。

注意第一部分结束音的突强力度与第二部分的开始部分中弱的力度的对比。

第二部分音乐从中弱的力度开始,演奏时由于音区提高一组半八度,声音更加高远,穿透力更强,音乐跳动性也更强,演奏时要求手指动作更敏捷,情绪更高兴。

人们常说“其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人们一起兴高采烈地跳舞,那种众人一起快乐的感觉使人流连
忘返。

右手主旋律与第一部分一样,也要注意跳音和小连线的演奏。

伴奏部分用每拍前半拍空拍后半拍演奏的三和弦的节奏组合方式形成,使乐曲轻快、欢乐,增强了乐曲的跳动感和律动性,演奏时要注意后半拍的节奏拍点,左手弹后半拍和弦时,要演奏得轻巧,并要有足够的弹性,乐句伴奏部分结束的最后一个和弦提前了半拍在正拍上演奏,增强了乐句的结束感和稳定性。

第二乐句、第三乐句采用同样的伴奏节奏,运用下行级进式的和声连接法连接和弦,一方面增强了左手伴奏声部的和声旋律性,另一方面左手音乐走向下行,同时右手音乐走向上行,双手反向进行,增加了左手低音部分与右手高音部分的跨度,使音乐的跨度更宽,涉及的音区更广,增强了音乐庞大的气势感。

第二乐句的结尾音时值不要演奏得过长,要演奏得短一些,弹奏地轻巧一些,弹完要快速抬手,将第二乐句干净利落地结束。

第三乐句的演奏同第二乐句的演奏,只是在结尾处有所不同,第三乐句停在了一个较长的音上,演奏力度比前面的部分要稍弱一些,并且要保持足够的时值,第三句的结尾有3小节的补充,音乐逐渐减慢,将音乐引入第三部分,演奏此3小节时注意音的时值要弹满,每3个音1個连线,每个连线之间要抬手,清晰地听见音乐的呼吸,演奏时要逐渐安静下来,为第三部分进入作准备。

第二部分音乐曲调提高了十二度,从低音的D到高一组的A音,仿佛镜头由近拉远了一些。

仿佛第一部分描写近景,第二部分描写远景,音乐虽然是中弱的力度,但是舞蹈的热烈的气氛并没有减弱,只是由于离得远了,但却看得更全面了,是描写一个非常盛大的篝火晚会,仿佛有更多的姑娘和小伙子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姑娘、小伙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对方,高兴地跳着舞蹈,享受着音乐舞蹈带给他们的快乐,沉浸在欢乐的舞蹈中,盛大的篝火晚会吸引了更多的人,有更多的观众围坐在舞群的外围,欣赏着美丽的舞姿,随着音乐和舞蹈的节奏谈笑风生。

最后乐曲的节奏减慢,仿佛又将镜头拉近了,音乐进入第三部分。

3 第三部分演奏分析
第三部分从第34小节到第60小节,音乐延续第二部分最后一句的G音和E音,将音乐巧妙地直接引入再现部分的主旋律,开始于D羽调式,速度回归原速,演奏时注意第三部分开始与第二部分结尾的力度对比,前弱后强。

同时,注意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结尾的速度的对比,前慢后快。

第三部分将第一部分完整地再现了一遍,音乐一开始便进入了全曲的高潮,音乐比第一部分更热烈,演奏时这部分力度可以比第一部分更强些,气势也更庞大一些,音色更饱满些。

第三乐句演奏时由中弱渐强,演奏时注意乐句间的力度对比,可以增加诙谐的气氛,结尾时力度由中强逐渐减弱,补充结尾有13小节,最后一个音还有延长音记号,由于乐句增加了补充结尾,注意力度要一点一点慢慢地减弱。

第三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因此气氛异常热烈。

为了让这种热烈逐渐停下来,因此需要一个较长的结尾,才能让人们从热烈的气氛中逐渐走出来,所以在演奏这个结尾时要注意有3个低八度的音乐重复,每低一个八度,音乐就远了一层,也弱了一层,经过3次重复,音乐停在了大字组的D音上。

演奏这部分一定要注意手指的力度,一层一层控制手指的力度,并且尽量维持住弱的力度,这部分很难控制,要多加练习。

音乐进入第三部分再现部分,熟悉的主旋律再次响起,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有藏族小朋友,有藏族老人,还有一些远道而来的朋友,所有人边唱边跳,一起跳起了藏族的舞蹈,藏族朋友邀请远道而来的各民族朋友加入跳舞的行列,气氛祥和、热烈、其乐融融的场景呈现在眼前,最后镜头慢慢拉远,音乐舞蹈逐渐消失在视线中,音乐慢慢停下来,欢快的音乐回荡在人们的心中久久不能离去。

虽然篝火晚会结束了,欢畅热烈的感觉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篝火晚会上的热烈场面带给人欢快的心情,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回味,多年之后想起,兴高采烈的感觉仍油然而生。

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中的《阿坝夜会》不仅是画,而且是流动的画,是活的画,既有近景又有远景,既有欢歌又有笑语,还有舞蹈
的场面,活灵活现,更有人们的兴高采烈、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具有强烈的生活幸福感,幸福指数非常高。

在当今社会,由于网络和工作,人们聚会越来越少,人们更需要更多的众人聚会,更奢望聚会时其乐融融的景象,那就演奏一首《阿坝夜会》吧,它会带你进入巴蜀之地,带你一起感受盛大的篝火晚会的现场,让你切实感受到篝火晚会的热烈气氛,还可以随着音乐高兴地跳上一段舞蹈,重温一次美好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