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收集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这一部分的题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政治常识是常识判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要清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同时,对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经济常识在行测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如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产业结构的分类以及国际贸易的相关规则等也是很有必要的。
法律常识是常识判断中的重点。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考生要熟悉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条款也经常出现在考试中。
比如,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犯罪的构成要件、行政处罚的种类等。
历史常识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都可能成为考点。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孔子、秦始皇、孙中山等重要历史人物。
文化常识涵盖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方面。
对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汉字的演变、古代文学名著等内容,考生应当有所知晓。
像春节的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以及《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
地理常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
自然地理方面,如地球的公转自转、气候类型的分布、山川河流的概况等;人文地理方面,像人口分布、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知识,都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
科技常识是近年来常识判断中越来越受重视的内容。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含思维导图)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含思维导图)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章:片段阅读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第一节:中心理解题重点词语之关联词:1.转折关系:非典型转折词2.因果关系:直接问原因3.必要条件关系4.并列关系二、行文脉络第二节:细节判断题第二章:语句表达第一节:语句排序题第二节:语句填空题第三节:接语选择题第三章:逻辑填空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第一节:词的辨析第二节:语境分析第四部分:数量关系第一节:代入排除法第二节:数字特性1.奇偶特性2.倍数特性第三节:方程法第四节:工程问题基础公式:总量=效率x时间第五节:行程问题基础公式:路程=速度x时间(s=v*t)第六节:经济利润问题第七节:排列组合与概率1.排列组合2.概率第八节:容斥问题第九节:最值问题第四部分:判断推理第一章:图形推理图形推理5种命题形式:1.位置规律2.样式规律3.属性规律4.数量规律5.特殊规律6.空间重构第三章:类比推理类比推理3种常见题型:1.语义关系2.逻辑关系3.语法关系第四部分:判断推理第二章:定义判断题型:题目下定义,选项给出四种情况,选出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解题思维:看清提问方式:属于/符合,不属于/不符合。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第四章:逻辑判断总框架:第一节:翻译推理第二节:排列组合第三节:逻辑论证第四节:日常结论一、翻译推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如何进行翻译推理。
二、排列组合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排列组合的知识。
三、逻辑论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逻辑论证的方法。
四、日常结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如何做出日常结论。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总框架:第一节:统计术语第二节:速算技巧第三节:简单计算第四节:高频考点——增长类第五节:高频考点——比例类第六节:综合分析一、统计术语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与增长类相关的统计术语,包括基期量与现期量、增长量与增长率、百分数与百分点、同比与环比、增长率、降幅、变化幅度等。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1.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篇一风筝的起源: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
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
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
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
”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也记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
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许多地方的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涌现出了一大批手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
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
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形、色彩也各不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政治常识:
1.国家的系统。
2.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
3.国家行政区划。
4.国际政治组织。
5.民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常识:
1.宏观经济政策。
2.GDP的计算和意义。
3.我国的发展阶段和战略。
4.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
5.经济全球化。
法律常识:
1.法律的层级与法律体系。
2.法律的基本原则。
3.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
4.基本的刑事法律关系。
5.基本的行政法律关系。
科学常识:
1.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本概念。
2.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3.研究方法和科学史。
4.疾病预防与健康。
5.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
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
2.文化遗产保护。
3.世界文化遗产。
4.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俗文化。
5.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意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点,实际考察的内容广泛而且多样化。
在备考过程中,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掌握基本概念、原则和相关政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等。
同时,也要关注时事热点和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加强对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新动态的了解。
多进行模拟考试和题目演练,加强实践操作,提高答题能力和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在国考行测中的得分。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一、国考行测常识概述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国最重要的招聘公务员的考试之一,由国家公务员局主管,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参加。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国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所有职位必须参加的科目。
行测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数量关系1. 基本概念数量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包括比例、百分数、利率、速度等。
2. 比例比例是指同类事物之间数量大小的对比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比例题型包括简单比例、复合比例和反比例等。
3. 百分数百分数是指把一个数以100为基数表示成百分之几。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百分数题型包括增长率、降低率、利润率和折扣率等。
4. 利率利率是指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率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利率题型包括单利、复利和综合利率等。
5.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速度题型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赶上问题等。
三、逻辑推理1. 基本概念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逻辑推理题型包括命题逻辑和谬误判断等。
2.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指通过对命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来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命题逻辑题型包括命题联结词、充分必要条件和三段论等。
3. 谬误判断谬误判断是指对于一个观点或论述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谬误。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谬误判断题型包括假设谬误、因果关系谬误和类比谬误等。
四、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综合应用1. 基本概念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国考行测中常常综合应用。
通过数量关系推理出结论,或者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数量关系等。
2. 综合应用题型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综合应用题型包括数据分析、图形推理和信息处理等。
这些题型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知识,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常被称为“公考的第一关”。
合格的行测成绩是顺利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基础。
行测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涵盖了数学、逻辑、常识、判断推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对行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数学类知识点:1. 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整数、分数、百分数等计算。
2. 代数运算:包括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含有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与解题方法。
3. 几何运算: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几何变换等。
4. 数据分析与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与描述,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等。
5. 概率与统计:包括基本概率计算、频率分布、正态分布等统计概念与方法。
逻辑类知识点:1. 命题逻辑:包括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的逻辑运算,命题的真值表,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
2. 调节词逻辑:包括如果……,那么……推理,虽然……但是……推理等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
3. 排列组合与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的计数原理,概率的计算与应用等。
4. 数列与数列运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计算与性质,数列的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
5. 空间想象与抽象:包括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空间关系的判断与推理。
常识类知识点:1. 政治常识: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党的理论与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等知识。
3. 时事政治:包括国内外的重大时事,重要政策,政治事件等。
4. 文化常识: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社会常识:包括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与常识。
判断推理类知识点:1. 推理判断:包括条件判断、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推理方法。
2. 逻辑关系:包括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逻辑谬误等。
3. 排序逻辑:包括时间、空间、数字、大小、长度等排列顺序的判断。
4. 综合判断:包括信息综合、图表分析、文章理解等综合判断能力的考察。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一、政治常识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基本路线2.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党的领导体制4.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7.党的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8.公务员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9.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民主专政11.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制度12.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13.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14.政府权力和行政监察机制15.政治伦理和反腐倡廉二、经济常识1.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2.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和经济结构3.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4.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5.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6.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7.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8.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9.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10.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11.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12.能源和资源保护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14.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三、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体系2.宪法和法律法规3.刑法和刑事诉讼法4.民法和民事诉讼法5.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6.经济法和商法7.知识产权法和合同法8.婚姻法和家庭法9.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10.土地法和房地产法11.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12.食品药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3.司法制度和法官律师工作制度14.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四、文化常识1.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2.世界的历史和文化3.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5.中国的文艺和文学艺术6.世界的文艺和文学艺术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8.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和文化品质9.文化交流与对外文化传播10.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11.人文地理和旅游资源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五、地理常识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领海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3.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4.中国的经济区域开发和城市化5.世界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6.世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7.世界的经济区域开发和城市化8.边界贸易和口岸通关9.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工作10.落地生根和科技创新11.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汇总一、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和差积商- 数列求和- 数列应用题2. 数学运算- 四则运算- 百分比- 比例与相似- 利润与利率- 速度与时间- 单位换算- 几何图形的计算二、判断推理1. 逻辑判断- 直言命题- 假言命题- 选言命题- 联言命题- 逻辑推理2. 图形推理- 图形相似- 图形旋转- 图形对称- 图形拼接- 图形数量变化三、资料分析1. 图表阅读- 柱状图- 饼图- 折线图- 散点图- 综合图表2. 数据处理- 数据的增长与下降- 数据的比较与排序- 数据的综合分析- 增长率与百分比点的变化四、常识判断1. 政治常识- 国家制度与法律- 时事政治- 党的政策与方针2. 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财政与税收-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3. 历史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历史4. 科技常识- 物理常识- 化学常识- 生物科技- 信息技术5. 地理常识-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地理知识的应用五、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 文章主旨- 段落大意-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 词句理解2. 表达能力- 语句连贯性- 逻辑性- 准确性- 修辞手法六、资料整理1. 信息提取- 关键词提取 - 信息归纳- 信息整理2. 资料组织- 资料分类- 资料总结- 资料呈现七、案例分析1. 社会案例- 社会问题- 社会现象- 社会事件2. 管理案例- 管理决策- 管理策略- 管理效果八、综合分析1. 综合判断- 综合材料分析- 综合情景分析2. 综合推理- 综合逻辑推理 - 综合情境推理九、策略选择1. 问题解决- 问题识别- 解决方案- 方案评估2. 决策制定- 决策原则- 决策过程- 决策效果十、实务操作1. 公文写作- 通知- 通报- 报告- 请示- 批复2. 会议组织- 会议筹备- 会议流程- 会议记录- 会议总结以上是公务员行测的主要知识点汇总,考生在备考时应重点掌握每个部分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实际题目进行练习,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1.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是行测考试的一种重要题型,涉及到科学、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在准备常识判断时,需要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国家政策法规、科技进步、文化传统等内容。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具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只有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2.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考试要点,包括阅读理解、词语填空、改错、短文改错、标点符号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以顺利完成考试中的各项任务。
在这一部分的准备过程中,考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数学基本运算、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学会分析和解读各种数据资料,提高自己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5.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题型,包括相关判断、逻辑推理、推理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推理技巧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多做相关题目,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6.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考生综合运用上述各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综合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行测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针对以上各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好成绩。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一、数量关系1. 算术平均值: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加权平均值:不同数据之间的比重不同,根据各数据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平均值。
3. 比例:两个数值之间的关系,常用百分数表示。
4. 平方根:数的平方根是该数的一个非负根,乘以自身等于该数。
5. 平方和:数的平方的和。
6. 百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将百分数除以100,转化为小数;将小数乘以100,转化为百分数。
二、判断推理1. 推理判断:根据已知条件和常识判断出整体结论。
2. 逻辑判断:根据逻辑规则和已知条件判断出具体结论。
3. 相对关系:根据比较两个事物的特点,判断它们的关系。
(如大小、质量等)4. 绝对关系:根据一个整体和其中的部分的关系,推断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 逻辑选择: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逻辑的思考,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三、判断推理1. 公共知识:指一些常见的或者基本的知识点,通常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
2. 原因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可能的原因或后果。
3. 条件判断: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条件判断。
4. 综合判断:根据多个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5. 推理判断:根据条件进行推测和判断。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1. 扩句:从句与主句间的关系要保持逻辑一致,不改变原意。
2. 隐逻辑:在没有明确提到的前提或条件下,推理出逻辑推导的结论。
3. 反义词:两个词具有相反的意义。
4. 近义词:两个词语意思相近或含义接近。
5.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要顺应语句意思,有选择地使用。
五、资料分析1. 图表分析: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表格计算:根据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3. 表述与判断: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判断。
4. 文章理解:阅读文章中的信息,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问题。
5. 材料分析:分析提供的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
六、常识判断1. 时事新闻:了解当前的国内外时事新闻和热点问题。
2. 社会常识: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梳理近年来,公务员报考日渐升温,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公务员考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工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分享。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点一第一个10孔吹气琴是哪国人发明的?->英国,第一个24孔口琴是哪国人发明的?->德国,漫画的含义是:->随意的画,《蒙娜·丽莎》是谁的作品?->达·芬奇,在京剧表演艺术中,曹操是什么颜色的脸谱?->白色,后羿射日是中国的:->神化故事,小李家保险丝烧断了,由于一时找不到保险丝,于是他找了一段细铜丝接上了,这样做->不对,收录机里面使磁带走动的小马达用的是:->直流电,“文化大革命”中的“--”指的是->姚文远、张春桥、江青、王洪文,苏步青是->数学家,我国首次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愚公移山是谁的代表作->徐悲鸿,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是->蔡元培,抗日战争期间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茅以升,《官场现行记》的作者是->李宝嘉,京剧是哪两种剧种融合而成的->徽剧和汉剧,甲骨文最先出土于->河南,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东方红1号,石油中碳和氢的含量占:->96-99%,民航喷气飞机使用燃料为:->煤油,喷气发动机用于:->大气层中飞行的飞机和部分导弹,航天飞机采用:->火箭发动机,我国民航客机最多的是:->波音,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徽号是:->CA,我国航班号后两位数表示:->航班序号,我国飞机编号是在字母后加几个数字:->4,英国石油协会的油品标准代号是:->IP,我国石化行业标准是:->SH,我们通常所说的噪声是指在( )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
->80,我国第一台农用微型水力发电装置在( )研究成功。
行测知识点总结背诵
一、常识判断1. 中国的节气中国农历中共有24个节气,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6个节气。
2. 世界各国的首都和货币掌握世界各国的首都和货币是常识判断题中的基本知识点。
3. 中国的省会城市和简称掌握中国各省的省会城市和简称也是常识判断题的重要知识点。
4. 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掌握各国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有很大的帮助。
5. 中国的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中国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6. 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国家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包括在大洲内的国家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判断推理1. 推理判断推理判断题目一般包括判断推理、演绎推理等,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统计推理统计推理题目一般包括找规律、计算比例、推理预测、判断评价等,主要考察考生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规律推理、逻辑推理等能力。
三、数量关系1. 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数量关系题目的基础,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整数等。
2. 数列数列是数量关系题目的常见考点,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1. 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是考察考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包括同义、反义、近义词辨析。
2. 短语搭配短语搭配是考察考生对熟语、成语、惯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短语辨析、熟语应用等。
3. 段落衔接段落衔接是考察考生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包括总分关系、演绎关系、因果关系等。
4. 短文内容短文内容是考察考生对文章主旨、细节、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等。
五、资料分析1. 表格分析表格分析是考察考生对数据分析和图表综合能力的题目,包括表格筛选、数据计算、图表解释等。
2. 图形解释图形解释是考察考生对图形认知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题目,包括图形推测、图形运算、图形逻辑等。
3. 数据综合数据综合是考察考生对综合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能力的题目,包括数据对比、数据关联、数据推测等。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题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定题知识点行测复习是很枯燥乏味的,要时时保持足够的耐心与仔细,认真练习,才能有所提高。
你知道行测复习方法有哪些吗?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常识判定题知识点,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定题知识点一、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中国最大的高原;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平整的高原;云贵高原是我国最曲折的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散布最广的高原。
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是位于外流区的盆地;准格尔盆地是最北的盆地。
三、平原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长江中下平原是地势最低平的平原。
四、河流湖泊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流最大、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珠江是汛期最长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是唯独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是最大的内流河;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京杭运河(1800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运河。
五、山脉,沙漠,岛屿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峰;塔克拉马干沙漠是最大的沙漠;台湾岛是最大的岛屿。
六、气候吐鲁番是我国最热的地方;漠河镇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吐鲁番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洪涝、洪涝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七、省份,民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国界限最长的省级行政单位,海南省是跨纬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级行政单位;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八、其他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盐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拓展:公务员考试行测朴素逻辑题常用解法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朴素逻辑是必考题,我们在解答朴素逻辑题的时候,常用方法有两个:假定法和排除法。
假定法主要适用于真谎话问题,前面我们在学习命题时已经接触过了真谎话问题,主要介绍的方法是找矛盾。
假定法,顾名思义,通过假定某个条件正确或毛病,代入题干,根据假定进行推断,如果没有显现矛盾,则假定正确;反之,假定毛病。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4.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5.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和根本制度;6.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7.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8.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经济常识1.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经济体制的;3.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4.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5.人民币的基本知识;6.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7.设计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法和手段;8.发展规划和政策。
三、法律常识1.法律的任务和作用;2.宪法的主要内容;3.刑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4.民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5.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6.宪法、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和常识;7.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特点。
四、科学文化常识1.科学的定义、特点和方法;2.科学发展观;3.自然科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基本规律;4.文化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神;6.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合作;7.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和科技文化创新。
五、社会常识1.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原则;5.公民权益保护;6.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7.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六、地理常识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3.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草原和沙漠;4.世界的主要大陆、洋和海峡;5.世界著名的山脉、河流和湖泊;6.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
七、历史常识1.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2.中国古代的主要王朝和历史;3.近代以来中国的近代史;4.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主要历史事件;5.世界近代史的发展;6.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
八、环境保护与安全常识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2.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和治理;3.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4.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5.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一、宪法与法律知识1.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如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权益等。
3.公务员法律地位和行政职业道德的要求,如廉洁奉公、依法行政、服务公众等。
二、国家的组织结构与职能1.国家行政组织机构,如国务院、地方各级政府等。
2.国家立法机构,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3.国家监察机构,如国家监察委员会等。
4.国家司法机构,如最高人民法院等。
三、经济学基本知识1.基本经济概念,如供求关系、市场经济等。
2.国民经济核算,如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等。
3.国民经济运行指标,如居民消费水平、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等。
四、管理学基本知识1.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如分工合作、权力与责任等。
2.领导管理的基本原则,如权威主义、民主主义等。
3.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如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等。
五、社会学基本知识1.社会分层理论,如阶级结构、社会地位等。
2.社会变迁理论,如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等。
3.群体行为理论,如群体动力、群体思维等。
六、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知识1.劳动法基本原则,如平等就业、合同保护等。
2.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3.人力资源管理,如用人原则、员工培训等。
七、科学文化基本常识1.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如科学思维、科学创新等。
2.文化传承与发展,如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等。
以上只是行测常识考试中的一部分知识点,还有其他一些知识点也可能被考察到。
因此,在备考行测时,必须广泛阅读、整理知识点,并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通过多做题、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此外,平时也要多关注国家政策、时事新闻等,以增加对各个领域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备考行测常识考试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一、法律常识1. 行政主体要“三有”,一有“权”(行政权力),二有“名”(以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三有“责”(独立承担行政责任)。
2. 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以委托机关名义实施行政管理行为。
3. 公务员三标准: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4. 我国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公务员职级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5.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被开除公职的、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 1 年。
6. 公务员考核内容: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
7. 公务员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称号。
二、政治常识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 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 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 “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6.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7. 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Word可编辑)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总结目录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总结 (1)一、图形推理 (2)1. 位置规律 (2)2. 样式规律 (2)3. 属性规律 (3)4. 数量规律 (4)5. 空间重构 (6)二、类比推理 (7)1. 语义关系 (7)2. 逻辑关系 (7)3. 语法关系 (8)三、定义判断 (9)四、逻辑推理 (10)1. 翻译推理 (10)3. 排列组合 (12)4. 逻辑论证 (13)5. 日常结论 (15)一、图形推理1. 位置规律特征:选项中元素组成相同考点:①平移:图形上下、左右、顺逆时针;步数:恒定、递增(等差)②旋转:顺逆时针;角度:45°、90°、180°③翻转:(1)左右翻转:竖轴对称(2)上下翻转:横轴对称技巧:比较思维:比较选项找出差别、结合题干快速做题特殊题型:九宫格,中间图形特殊优选“米”字形观察2. 样式规律题目特征:元素组成相似(元素重复出现、线条重复出现)(1)遍历题目特征:相同元素重复出现(九宫格和两组图中居多)①外框的遍历。
②内部线条/阴影/空白/图形的遍历。
③涉及多个相同小元素时,注意数量遍历。
(2)加减同异图形特征:线条重复出现1. 相加、相减2.求同(去同求异)3.求异(去异求同)(3)黑白运算题目特征:图形轮廓和分割区域相同,相同区域“黑白”颜色不同,且黑块数量不成规律解题技巧:按照对应位置进行“黑白”相加运算,将所得规律应用于所求图形注意:与位置平移最大的区别:黑块数量不同3. 属性规律题目特征: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考点:1.对称性 2.开闭性 3.曲直性注意: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优先考虑属性规律,比如月亮和箭头、三角形均不同,考虑属性规律,包括对称性、开闭性和曲直性。
一、对称性1. 轴对称(对称轴方向和数量)2. 中心对称(图形旋转180°后和原图形完全重合)二、开闭性1.全封闭2.全开放特征:完整的图形留了小开口,可以考虑开闭性三、曲直性1.全曲线2.全直线4. 数量规律数量类识别特征: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数量规律明显考点:点、线、角、面、素【注意】数量规律:1.识别特征:(1)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优先考虑属性规律(对称性、曲直性和开闭性);属性无规律,数量规律明显,考虑数量规律。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知识点
国家公务员⾏测常识备考知识点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测常识判断部分,经常会考察近现代史⽅⾯的知识,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务员⾏测常识备考知识点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公务员⾏测常识备考知识点⼀:党史常识 1、⾟亥⾰命于1911年10⽉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亥⾰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
2、1917年爆发的俄国⼗⽉⾰命,开辟了⼈类历史的新纪元。
3、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
4、1920年8⽉,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陈独秀任书记。
同年10⽉,北京共产党组织成⽴,李⼤钊任书记。
5、1921年7⽉23⽇,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会在上海召开,最后⼀天会议转移⾄浙江嘉兴南湖举⾏,⼤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产阶级⾰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争的⽬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会选举产⽣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党的⼀⼤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
6、1922年7⽉,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会在上海举⾏,提出了党的最⾼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就在全国⼈民⾯前第⼀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纲领。
7、1923年6⽉,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会在⼴州召开,⼤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份加⼊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8、1924年⾄1927年,称为中国的“⼤⾰命”或“国民⾰命”时期。
9、1927年4⽉12⽇,蒋介⽯在上海发动反⾰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命群众,7⽉15⽇,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向共产党员和⾰命群众举起了屠⼑,标志着第⼀次国共合作全⾯破裂,⼤⾰命失败。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大全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大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常识判断主要考察考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梳理一些常见的常识判断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1.政治-国家的性质与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地位-我国政治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济制度-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基本组织原则2.经济-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与特征-我国的主要经济指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核心要义3.法律-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我国的法律权威机关和相关司法机构-中国的法治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和法律的适用原则和法律责任4.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培养-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我国的民族、宗教、文化政策5.科技-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化时代的科技创新和应用-科学伦理和科学诚信-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我国的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6.教育-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统一培养-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民办教育的管理-中小学教育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公平和教育公益性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常识判断知识点,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备考。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并结合历年的试题进行练习,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外,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也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提高阅读和思维能力,培养灵活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此外,积累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相关知识,了解时事动态和国内外重要事件,也有助于应对考试中的常识判断题。
总之,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是对考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掌握的考察,通过系统的知识梳理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行测常识判断部分,从而提高考试的成功率。
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2024
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2024一、政治常识。
1. 时政热点。
- 关注近一年来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如重要的国际会议(G20峰会等)、国内的重大政策发布(如乡村振兴的新举措等)。
可以通过阅读官方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来获取这些信息。
- 对于党的重要会议内容要重点掌握,例如会议主题、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等。
如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目标,包括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等。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如对立统一规律。
要知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
-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价值、剩余价值等概念的含义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体现。
二、经济常识。
1. 宏观经济。
- 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知道政府常用的宏观调控手段,如财政政策(税收、政府支出等)和货币政策(利率、货币供应量等)的运用及其影响。
- 经济增长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局限性。
2. 微观经济。
- 基本的市场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
例如,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产品是同质的等特点。
- 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包括影响需求(如消费者收入、偏好等因素)和供给(如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因素,以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规律。
三、法律常识。
1. 宪法。
- 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等基本内容。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言论自由的界限等。
2. 民法。
-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相关规定。
例如,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标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收集—政府管理类1)-政府职能的含义1. 含义: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2. 包括几层意思行政职能a. 实施主体:政府机构b. 主要内容: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c. 实施手段:依法行政d. 是完整统一的体系2)-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1. 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政府职能:御外和安内。
2.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御外、安内和建设公共设施3.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4.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正在转变3) - 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政府职能a. 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b. 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c. 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d. 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4)-政府的基本职能1. 定义: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 内容a. 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b. 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c. 文化职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c.社会职能(其他的社会公共性的职能)5)-政府的层级职能1. 含义:是按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划分的职能。
2. 政府层级职能包括:a. 中央政府专有职能b. 地方政府专有职能c.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的职能(如:社会治安、公共福利、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国土管理、民族事务、司法监察)注:目前,我国政府层级职能并没有在宪法或法律上明确规定。
6)-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1. 含义:是按照管理运行程序划分的职能。
符合管理学中的“封闭性原则”2. 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7)-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1. 社会环境的变迁(是转变的外因)2.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转变的内在动力)3. 技术手段的创新(是转变的根本保障)4. 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是转变的制约因素)8)-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 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2. 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3. 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9)-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关键是:政企分开10) - 政府机构的含义广义: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
狭义:国家行政机关11) - 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2. 政党组织3. 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4. 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12) - 机构编制管理1. 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 管理机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3. 主要任务:a. 职能管理:“三定”- 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b. 机构管理c. 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注: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域名(表明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表明管理内容)、格名(表明规格级别)13) - 职能优先原则主要有四层意思:1. 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因职能而设机构)2. 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3. 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总体职能4. 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14) - 完整统一原则主要有三层意思:1. 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2. 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3. 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15) - 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的原则在实际运用中,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律:1. 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层次成反比。
2. 管理幅度与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3. 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4. 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5. 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注:管理幅度指管理的数额16) - 权责一致原则有三层意思1. 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2. 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3. 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注:一般来讲,上级对下级的权力应负连带责任。
17) --- 精简与效能的原则包括三层意思:1. 机构设置要精简2. 人员编制要精干3. 办事程序要简化18) --- 依法设置的原则包括二层意思:1. 政府机构设置程序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2. 有关政府机构的各项规范要由法律法规来确定。
19) --- 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原因如下:a. 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 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c. 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d. 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e. 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20) - 政府机构改革的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采取渐进式。
1.1982 年改革:a .提出干部的四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b. 实行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宪法。
2.1988 年改革:a. 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
b. 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
3.1993 年改革:a. 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
b .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c. 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
4.1998 年改革:仍是过渡性方案21) - 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1.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 国务院的组织体制:(1) 国务院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2) 任期:5 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3) 领导体制:总理负责制(4) 会议制度:国务院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制度。
注: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3. 国务院行政机构: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注:(1) 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2) 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但可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
(3) 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
22)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1.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a. 省、地级市设秘书长。
秘书长是领导职务。
b. 乡镇原则上不设工作部门。
2. 任期:省、市、县(区):五年乡镇:三年正副行政首长均由人大选举产生。
3.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
即省长、市长、镇长负责制。
4. 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上级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关系:a. 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要由本级政府报请上级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b. 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c. 实行省级政府垂直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5. 派出机构:其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的政府或政府部门相同。
23) ---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1. 我国公务员的定义: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从事党团工作的专职人员)2. 制度1993 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后制定的近40个单项法规3.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第一阶段.1984-93 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创立。
第二阶段.1993-96 年:在全国推行公务员制度注:(1) 1982-86 年,草拟《国家工作人员法》后改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2) 1986-88 年,将上述条例更名,并在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上,分别将建立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体制及干部从事制度改革的重点,还形成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三大要件:组建从事部、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制定公务员法规24) -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特色有4点: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2.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
3.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4. 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25) -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范围与公务员的义务权利1. 实施公务员制度的对象: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从事党群工作的人员2. 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国家局+派出机构+行使政府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议事协调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注:凡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单位,不实行企业、事业单位的职称、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3. 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范围:党的机关、一些群众组织4. 不属于实施范围的单位:不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新华通讯社)、学会、协会、其他培训机构5. 国家公务员义务共八项: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公务;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公正廉洁,克已奉公;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6. 国家公务员权利共八项: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依照规定辞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6) - 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1. 录用的前提条件:a. 职位出现空缺b. 根据空缺职位确定资格条件2. 录用的职务范围: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全是非领导职务)注:从政府机关以外选拔人员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不属录用的范围。
3. 录用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德才兼备、因事择人4. 录用国家公务员的程序:七个步骤发布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考试录用体检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报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审批试用培训27) --- 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1. 原则:客观公正的原则民主公开的原则注重实绩的原则依法考核的原则2. 内容:德、勤、能、绩3. 标准:划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4. 方法:平时考核+年度考核5. 程序:准备、进行考核、反馈与运用考核的结果6. 考核结果的使用:a. 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或连续五年称职以上的,在本职务级别内晋升一级b. 连续二年优秀或连续三年称职以上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
7. 有关规定:a. 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当年不得被评优秀b. 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不称职或不确定等次c. 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当年:不称职d. 受开除党籍处分的:当年:不称职第二、第三年: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28) --- 国家公务员奖励制度1. 原则:a. 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为主的原则b. 公平合理,奖不虚施的原则c. 奖励及时、注重时效的原则2. 种类: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3. 程序:评定、审批、实施4. 权限:嘉奖、记三等功:县级以上政府批准二等功:地级以上政府批准一等功:省、直辖市以上荣誉称号:国务院29) --- 国家公务员纪律与行政处分制度1. 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说明:(1) 没有"降职"是因为,"降职"是由于不称职,而不是由于受处分(2) 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级别;若受的是警告,年度考核定为以"称职"还可按时晋升工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