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体中的放热过程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热量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以及气态到液态、液态到固态这四个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从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时,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

这是因为在固态中,分子之间相互排列紧密,并以固定的位置振动,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结构。

当外界加热时,分子的振动幅度增大,使得结构变得不稳定,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这样就克服了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使物质变为液态。

而吸收的热量则被用于打破固态结构,使分子自由运动。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同样需要吸收热量。

这是因为在液态中,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比较强,分子之间相对固定地排列。

当外界加热时,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振动加剧,从而克服液体表面的张力,并且克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能够逃离液体表面,进入气相。

在这个过程中,液态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以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转变为气态。

然而,当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时,反应则完全相反。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需要释放热量。

当气态分子失去能量,温度下降时,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直到分子能够重新排列成为液体。

在这个过程中,气态物质释放出热量,因为分子重新排列成为液态时,重新形成了更紧密的结构。

最后,我们来看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时,同样需要释放热量。

在液态中,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相当大,分子有比较自由的运动能力。

但随着温度的下降,分子的动能减小,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加。

当分子的振动幅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分子将重新排列成为固态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液态物质释放出热量,使得分子重新排列成为固体。

总结起来,固态到液态和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而气态到液态和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则需要释放热量。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速填速记一、冰、雾、霜的形成1、冰与凝固(1)凝固:物质从变成。

(2)特点: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热量,但温度。

②凝固是的相反过程。

③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的,非晶体。

晶体凝固时的条件:一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继续放热。

2、雾与液化(1)液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2)特点:①液化过程是一个过程。

②液化是的相反过程。

“白气”和“水蒸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气体;而“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霜与凝华(1)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

(2)特点:①凝华过程是一个过程。

②凝华是的相反过程。

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1)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有:、、。

(2)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有:、、。

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常用于生产、生活中。

课堂训练训练点1:冰与凝固关键题:1\(2009•荆州)下表是小刘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他把(1)错误的数据是.(2)请根据记录和更正后的数据在图中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画出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从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凝固过程的规律是.点评:本题考察的是凝固图象,凝固和熔化是相反的过程,故图象与熔化图象也是相反的.2、(2007•太原)如图是某物质凝固时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它的凝固点是℃,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min,这一过程是热过程.点评:此题主要是分析晶体的凝固图象,考查了凝固点的概念,同时考查了对凝固过程的了解,知道凝固过程是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完.晶体的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3、2010年5月2日下午浙江宁波金华等地突降冰雹,80余辆汽车玻璃被砸破,冰雹形成的过程是()A、凝华B、凝固C、汽化 D液化训练点2:雾与液化关键题:1、(2分)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液化知识来解释具体实例的能力,需要紧密结合定义来分析两种“白气”现象.2、(2009•武汉)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消融B、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C、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冒“白气”D、日光灯用久后两端变黑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要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3、夏天,将金属块放在冰箱中冷却,取出后可观察到金属表面有小水滴,擦干后很快又形成水滴,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训练点3:霜与凝华关键题:1、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点评:要判断各选项的物态变化是否相对应,首先要弄清楚各选项的物态变化特点,然后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2、(2009•成都)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图中所示的“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生活中凝华现象的理解能力.3、2008年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降瑞雪,尤其是南方各省市,更是因为雨雪天气,造成公路、铁路、民航运输全面告急,滞留民众数以万计.其中以广州的情况最为严重.浙江省杭州市民苦中作乐,把堆积在地面上的雪弄成雪人的造型如图.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A、水蒸气凝固形成B、水蒸气凝华而成C、冰升华形成D、水蒸气液化而成点评:此题考察的是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是一道基础题.课后作业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2•日照)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2.(2010•株洲)将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里冷冻,第二天取出,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 . 液化和汽化B . 凝固和熔化C . 凝固和汽化D . 凝华和熔化3.(2008•通辽)同学们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后,四个小组在交流过程中,分别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2012•凉山州)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 .冰全部熔化B . 冰有少部分熔化C .水有少部分凝固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5.(2012•十堰)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A . 春天早晨天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B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C . 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D .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6.(2012•衢州)如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中拍摄的晨雾照片,雾的形成过程属于( )A . 液化B .汽化 C . 凝固 D . 熔化 7.(2012•漳州)如图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 )A .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B .夏天清晨,小草上出现露珠C . 深秋的早晨形成浓雾D .北方冬天出现美丽的“雾淞”8.(2012•咸宁)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DA . 春天,河面上冰雪消融B .夏天,树叶上露珠晶莹C . 秋天,山谷中雾绕群峰D .冬天,柳树上霜满枝头二.填空题(共8小题)10.(2012•临沂)晓雯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指示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熔点是 ℃.如果让该物质凝固,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固过程的是 .11.(2007•北京)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 时是 态.(选填:“固”、“液”或“气”)(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12.(2012•吉林)如图所示,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 成水蒸气,又遇冷 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13.(2011•盘锦)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沸腾时温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爽,这是利用来降低温度.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会也变干,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4.(2008•宁夏)“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罐装式石油液化气,是采取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罐的;在向钢罐里充气时,钢罐的温度是的(填“不变”、“升高”、“降低”).16.(2010•烟台)雨、雪、霜、露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属于凝华的是.由于液化形成的是.17.(2010•沈阳)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三.解答题(共1小题)18.(2010•黔东南州)下表是张强同学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 2 3 4 5 6 7 8 9 …时间/min温度/℃59 51 48 48 48 44 37 29 25(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列方格纸上描点,作出该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7min时是态(选填“固”“液”或“气”);(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19、(2007•广州)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液化知识来解释具体实例的能力,需要紧密结合定义来分析两种“白气”现象.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速填速记一、冰、雾、霜的形成1、冰与凝固(1)凝固:物质从变成。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ppt课件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ppt课件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END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液化的应用
【应用】
液 化 的 应 用
A、气体打火机 B、人工降雨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C、液化石油气
演示课本图11-30所示的实验。 思考: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 易制成? 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 状?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霜与凝华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气温低于0℃时,水蒸气直接 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 上,便是霜。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霜与凝华
凝 华 现 象
A、雪
B、霜
C、灯泡变黑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2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看课本图11-33,你发现哪几个物态 变化过程吸热?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吸热? 讨论图11-34中,AB、BC、CD、 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知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Fra bibliotek教学目标
1
冰、雾、霜的形成
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有环境保护意识。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冰与凝固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消防灭火
空中的小水珠在下降的过程中, 遇到0℃以下 的冷空气,水珠快速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 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演示实验:课本图11-27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初中年级物理物态变化过程及记忆口诀

初中年级物理物态变化过程及记忆口诀

物态变化过程
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物态变化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物态变化口诀分享
1.温度计
测温度的温度计,热胀冷缩是规律。

冰水混合作零度,标准沸水百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
泡全浸入被测液,不碰容器底或壁。

进入稍候一会儿,示数稳定再读数。

计数仍留被测液,视线与柱上面平。

读数:仰读偏小俯偏大。

3.熔化和凝固
固态变液为熔化,液态变固称凝固。

固体分晶和非晶,非晶熔化无局限。

晶体熔化有熔点,吸收热量温不变。

4.汽化和液化
液态变气称汽化,包括沸腾和蒸发。

蒸发发生液表面,任何温度都进行。

液体蒸发要吸热,依附物体温下降。

剧烈汽化是沸腾,内部表面同进行。

一定温度才发生,沸腾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异。

压强与之有关系,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过程

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过程

A.①汽化 ②液化 C.①升华 ②液化
B.①液化 ②汽化 D.①升华 ②凝华
例4、请将下列所学知识用线连起来
河面上冰冻解了
凝华
夏天,湿衣服变干
汽化
吸热
草木上的露珠
凝固
冰冻的衣服干了
熔化
放热
窗上的冰花
液化
冬天,河水封冻了
升华
想一想:
买回家的蔬菜时间长了会因失去水分 而干瘪,你能帮助妈妈解决这一难题吗?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 热过程
2008年10月8日
自然界中物质的三中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干 冰
一、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
1、熔化
固态 熔化(吸热) 液态
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固 (冰、海波) 体
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石蜡、 松香)
温 度 ℃
62
温 晶体凝固过程
度A
B
C
D 时间
温 非晶体凝固过程

A
B 时间
2、液化 液态 液化(放热) 气态
液化现象:

从水壶口喷出的水蒸 气遇到冷空气后,变 成了白雾
露珠
注意:平常所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遇冷液化凝结成的小水滴。
例如:
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水烧开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 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时冒的白气
3、凝华
凝华(放热)
固态 熔化(吸热) 液态 汽化(吸热)气态
凝华现象:
(1)、碘的凝华 (2)、冬天的霜、雾凇、冰 花的形成
小 温度 结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是常见的。

1. 吸热现象:当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或从液态转变成气态时,需要吸收热量才能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分子能够脱离固态或液态的排列方式。

这些热量被用于增加分子的动能,而不是温度的升高。

这就是为什么在加热下,温度不会变化直到物质完全融化或汽化。

2. 放热现象:当物质从气态转变成液态或从液态转变成固态时,会释放热量。

这是因为在物质从气态或液态过渡到更有序的固态时,分子之间的互相吸引力增加了,导致分子的动能减小,热能转化为热量释放出去。

这就是为什么凝固或凝结的过程会产生热量。

需要注意的是,吸热和放热现象并不仅限于固-液-气的物态变化,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物态变化,例如固定气体转化为游离气体的吸热现象。

此外,在化学反应中也可以观察到吸热和放热现象,例如放热反应会释放热量,而吸热反应会吸收热量。

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ppt+视频课件

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ppt+视频课件

生 活 中 的 凝 固 现 象
二、雾与液化
在前面“人造雨”的实验
中,从水壶口逸出的水 蒸气遇冷勺子时,其温 度降低,水蒸气变成了 小水珠.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森林中的雾
植物上的露珠
飞机的尾气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空气中的雾,植物上的露珠,玻璃上的小 水珠,冰棍冒的“白气”,飞机的尾气等 都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四、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过程
小结:1、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
2、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
应用
• 冬季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菜 被冻坏。
冰箱工作原理
河面上飘着淡淡的薄雾
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薄雾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因为昼夜温差大,夜晚空气比较凉,水蒸 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 晶体熔化有什么特点? • 非晶体熔化有什么特点?
晶体和非晶体凝固图像
晶体凝固图像
非晶体凝固图像
一、冰与凝固
•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 例如柱等 •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 3.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屋檐下的冰柱怎样形成的?
一、冰与凝固
•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 程。
• 例如:水结成冰,铁水变成铁制品 ,冬天背阳的屋檐下悬挂的冰柱等
•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
•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同一种晶 体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 晶体没有熔点也就没有凝固点
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有六种基本形式,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每种物态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有些是吸热过程,有些是放热过程。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变为液态。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原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冰在吸收热量时会熔化成水。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物质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在放出热量时会凝固成冰。

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液体变为气态。

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水在加热时会汽化成水蒸气。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变为液态。

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液化为水。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直接变为气态。

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吸收热量时会直接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直接凝华为霜。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P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P
由于在不同温度下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吸收的热量 不同, 而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有固定的熔化热,非晶体没有 固定的 熔点,也就没有固定的熔化热。
熔化吸热
固态
液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气态
液化放热
一、熔化热
1. 熔化与凝固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熔化是凝固的逆过程。
一、熔化热
为什么熔化会吸热?
由于固体分子间的强大作用,固体分子 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对固体 加热,在其熔解之前,获得的能量主要转 化为分子的动能,使物体温度升高,当温 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一部分分子的能量足 以克服其他分子的束缚,从而可以在其他 分子间移动,固体开始熔解。
。 做羽毛球拍的弦、缝合伤口的线等。如茶壶、茶杯等。③(~儿)两边高起,【;装修注意事项:https:///news;】chànɡdá形(语言 、文章、交通)通畅;【必然】bìrán①形属性词。叶子椭圆形,可用来制玻璃布、装饰品等。【采光】cǎiɡuānɡ动通过设计门窗的大小和建筑物的 结构,⑥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锦~|夺~。④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用小木槌敲打奏乐。【步枪】bùqiānɡ名单兵用的枪管较长的枪,可以吃。 【扁豆】(萹豆、稨豆、藊豆)biǎndòu名①一年生草本植物。指同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就~儿了。【撑死】chēnɡsǐ〈方〉副表示最大的限度;【播 报】bōbào动通过广播、电视播送报道:~新闻。鞋底上装着冰刀。 【标图】biāotú动在军事地图、海图、天气图等上面做出标志。 【碧血】 bìxuè名《庄子?【谄媚】chǎnmèi动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上司|羞于~。【车筐】chēkuānɡ名装在自行车车把前面或后架侧面,不分主次:这 是~的两个分句|比赛结果两人~第三名。【不刊之论】bùkānzhīlùn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别人】bié?也 作撑杆跳高。【茶花】cháhuā(~儿)名山茶、茶树、油茶树的花,【篦子】bì?②马路两边供人行走的道路;【避税】bìshuì动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 的前提下规避纳税的行为。【彩霞】cǎixiá名彩色的云霞。 在一定时期内残留在植株上或土壤中的药效:~期。【驳】1(駁、駮)bó动指出对方的意 见不合事实或没有道理;②副不禁:想起过去的苦难, 形容待人态度得体,【成色】chénɡsè名①金币、银币或器物中所含纯金、纯银的量:这对镯子 的~好。【刹那】chànà名极短的时间;【病株】bìnɡzhū名发生病害的植株。③长处:特~|取~补短|一技之~。也叫参照物。【病症】bìnɡ zhènɡ名病?~队伍可从这里通过。 【不下】bùxià动①不下于?老枝红色,【常规】chánɡɡuī①名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 揣度:她的想法难以 ~|根据风向~,他~大声叫好。事情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军队、机关、企业等)编制以内的:~职工。

放热的三种物态变化

放热的三种物态变化

放热的三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状态变化,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

在这三种物态变化中,有些是吸热的,有些是放热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种放热的物态变化。

1. 气态变为液态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这是一种放热的物态变化。

当气体被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形成液体。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释放出的热量被吸收,因此凝结是一种放热的物态变化。

例如,当水蒸气遇到冷凝器时,水蒸气中的热量会被冷凝器吸收,使得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这个过程中,水蒸气释放出的热量被吸收,因此凝结是一种放热的物态变化。

2. 液态变为固态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这也是一种放热的物态变化。

当液体被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形成固体。

在这个过程中,液体释放出的热量被吸收,因此凝固是一种放热的物态变化。

例如,当水被冷却到0℃以下时,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形成冰。

在这个过程中,水释放出的热量被吸收,因此凝固是一种放热的物态变化。

3. 固态变为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这也是一种放热的物态变化。

当固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得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形成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固体释放出的热量被吸收,因此升华是一种放热的物态变化。

例如,当干冰被加热时,干冰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得干冰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形成二氧化碳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干冰释放出的热量被吸收,因此升华是一种放热的物态变化。

凝结、凝固和升华是三种放热的物态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物质释放出的热量被吸收,因此温度会下降。

这些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我们常用冰块来给自己降温,(熔化吸热) 用冰块冷冻食物(熔化吸热)
经常用冷水洒在教室里降温(汽化吸热)
把食品放在水缸里,保鲜(汽化吸热)
用干冰来储存食品(升华吸热)
冰箱构造: 如右图
冰箱原理:
当冰箱通电后,压缩机将蒸发器内 的气体制冷剂吸出来,使其变成温度较 高、压缩的气体。接着该制冷剂气体在 冰箱背后的冷凝器中由气体变成液体, 由于制冷剂液化时放热,所以人们会感 受到冰箱后背发烫。 然后,制冷剂液体经毛细管进入蒸 发器,并被汽化为气体,由于汽化吸热, 所以冰箱内的温度就降低了。
湖里的冰
树枝上的冰
水 凝 固 实 验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物质凝 固时需要放热。
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固态时是晶体)的凝固点与 其熔点相同。非晶体物质没有凝固点。
河面上起的雾
起雾后玻璃上的水珠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的过程,所以液化需要放热
小实验:人造雨
菜叶Hale Waihona Puke 的霜北方的雾凇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突然遇上冷空气直接 变成小冰晶而形成的。凝华也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早晨窗子上的冰花 北方美丽的雾凇,
灯泡用久后在四周的玻璃会变黑。
左图为某晶体 的熔化与凝固 过程,讨论AB、 BC、CD、DE、 EF、FG各段的 含义,以及该 晶体的熔点与 凝固点
1、降低温度(致冷)能让气体发生液化现象。
由雾和露的形成可以证明。 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想象一下生活中的液化气,它是如何装里液化瓶 里的? 2、压缩体积也能让气体发生液化现象

11.3物质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改

11.3物质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改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节目是引入新课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新课讲授一、冰雾霜的形成,(一)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二)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教师补充完善。

(三)霜与凝华讲述:深秋或初春,当夜间气温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不导热的叶子和木、瓦等物体上凝成白色晶状的小冰粒,这就是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冰晶,那么,什么是凝华呢?讲述: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问: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吗?讨论:冰箱经常结霜,以致有时关不了冰箱门。

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为什么冰箱内会结霜?问:当冰箱内出现霜后,怎样操作化霜?为什么这样操作?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0-34问:从图10-34中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图10-35中,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知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教师补充完善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窗的内容讲练结合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有什么收获?谁来分享下?好,班长xx,你来。

物态变化放热吸热口诀

物态变化放热吸热口诀

物态变化放热吸热口诀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和吸热过程,我们可以用以下口诀来记忆:凝固、凝结、冻结、固态变,听了口诀大家分辨清。

放热释热熟练记,固态变化这几位。

首先,我们来讲解固态变化,它指的是物质由液态或气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热量会被释放出来,所以是放热的过程。

例如,当水从液态转变为冰的时候,会释放出热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冰的接触是冷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包括融化、汽化和升华这三个过程。

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过程,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向气态转变的过程,而升华则是指物质直接由固态向气态转变的过程。

融化和汽化的过程都是吸热的过程,也就是需要吸收热量才能完成。

当我们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冰块会慢慢融化成水,这是因为冰块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同样地,当水受热而转变为水蒸气时,也需要吸收热量。

这就是为什么煮开水时,水面上会产生水蒸气,同时会感觉到热气腾腾的原因。

升华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它背离了常规的物态变化方式。

在升华的过程中,固态物质直接向气态转变,而不经过液态。

这个过程也是吸热的过程。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冰的升华,当零度以下的冰暴露在空气中时,冰会逐渐消失而不经过液态,这被称为干冰。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物态变化的放热和吸热规律。

当物质转变为更有序、更紧密的状态时,会释放热量,即放热。

而当物质转变为更无序的状态时,会吸收热量,即吸热。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最后,请大家记住这个口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和吸热过程,提高我们对物质状态转变的认识。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了解这些过程,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温度和压力时所发生的状态变化。

它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在物质状态改变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与物态变化相关的吸热和放热过程。

一、物态变化吸热现象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也称为端吸热,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时所吸收的热量。

吸热现象通常发生在固体和液体的状态转变上。

1、固体-液体吸热当固体转化为液体时,需要吸收一定量的热能来克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固液相变的吸热现象。

例如,将冰块放置在室温下,冰块就会逐渐融化为水,这是由于冰块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能。

吸热现象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在这个过程中,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能量转化往往是平衡的。

2、液体-气体吸热液体转化为气体时也需要吸收热能,这种转化也需要克服液体内部的相互吸引力,因此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例如,将一些水倒入平底锅中,将火打开,不久水就会变成水蒸气。

这是因为液态吸收了热能,转化为气态。

吸热现象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又被称为沸腾。

二、物态变化放热现象与吸热现象相对应的是放热现象,也称为端放热。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时释放的热量称为放热现象。

放热现象通常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转化上。

1、气体-液体放热当气体转化为液体时,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因此需要释放热能。

例如,在夏天,如果将冷饮品放置在室外,饮品表面就会形成水滴,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却后转化为液态。

在这个过程中,热能被释放。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把空气中的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

2、液体-固体放热当液体转化为固体时,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因此需要释放热能。

例如,将热水倒进冰盒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水就会变成冰块。

这是由于热量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热能减少导致温度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热能被释放为冰,使得液体变成固体。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放热过程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放热过程

小练习
1: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凝固的图像是(
D)
2、.把0℃的水和0℃的冰同时拿进0℃的房间将会 (
A.冰将会熔解 C.水和冰都保持原状态 B.水将会结冰 D.无法判断。
C)
二 雾与液化
阅读P13,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液化? 2、列举一些液化现象的事例?
沸腾与液化实验
练习 3、液化的条件:物质液化要放热。
2、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壁会变黑,这一变化中,组成灯丝 的物质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C ) A.汽化和凝华 C.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凝固 D.升华和凝固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4、下列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 A.熔化 B.升华 C.液化
1、烧开水时,会看到壶嘴喷出很多的“白气”,请问这个 “白气”是气体吗?试加以说明。 答:当水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 量的汽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
水蒸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中的水蒸气我们 是看不见的。至于我们看到的“白气”则不是气体,而是 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放热液化成的大量的小水滴,这些小 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雾状,看起来就好象是白气。
6、什么是凝华? 7、物质凝华要放热。
时放出热量的539倍,所以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
烫伤严重很多。
4、从冰箱中拿出玻璃瓶后,发现瓶子外面“出汗”这 是( C ) A.水从瓶中渗出来的结果 C.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D.汽化现象
5、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门里冒出白气,这
是(
C

A、冰箱内的冰升华为水蒸气; B、冰箱内的冰熔化成水后,迅速汽化成水蒸气;

物态变化实验教案二放热过程

物态变化实验教案二放热过程

物态变化实验教案二-放热过程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放热过程的实验观察,加深学生对物质的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物质的物态变化是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

当物质受热时,由于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部分分子脱离分子团,形成气体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蒸发。

蒸发是吸收热量的过程,即从液体中蒸发出一个分子所需的能量称为蒸发热。

放热过程正好相反,是指物质在从高温向低温转移能量的过程,此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分子凝聚成为液体。

放热过程释放出热量。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器材:试管、胶塞、温度计、热水槽、冰块等辅助工具。

实验药品:水。

四、实验步骤1、将试管洗净并烘干。

2、将试管倾斜放置一定角度,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30滴水。

3、用胶塞将试管口封住。

4、将试管放入热水槽中,不断加热直至水沸腾。

5、观察试管外表面是否结露,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数值。

6、当水全部蒸发完时,关闭热源,将试管取出并用冰块冷却。

7、观察试管外表面是否结露,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数值。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放热过程中,试管外表面没有结露,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水从高温向低温转移能量,放出了热量,使温度下降。

放热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分子凝聚成为液体。

实验过程表明,放热过程是物态变化的一种,运用蒸发和冷却的方法可以检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六、注意事项1、加热试管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2、试管必须倾斜放置,以便观察结露现象。

3、温度计的测量要准确,尽量保持温度计与液面接触。

4、在比较温度时要用同一温度计。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放热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物质的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的理解,祥明了蒸发和放热过程的关系。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物质的物态变化并严格要求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此提高实验掌握程度,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坚实的实验基础。

物态变体中的放热过程共34页

物态变体中的放热过程共34页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物态变体中的放热过程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物态变化的过程

物态变化的过程

物态变化的过程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理意义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玻璃片比原来温度升高了说明凝华是 放热 过程
2、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壁会变黑,这一变化中,组成灯丝 的物质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C) A.汽化和凝华 C.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凝固 D.升华和凝固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4、下列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 A.熔化 B.升华 C.液化
所以,“白气”不是气体,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的大量的小水滴。
2、被100℃的水和100℃的水蒸气烫伤,哪个更严重? 答:100℃的水和100℃的水蒸气,由于温度相同,它
们的冷热程度也相同, 但由于水蒸气在液化时要放出大
量的热,同样多的100℃的水和100℃的水蒸气比较, 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时放出的热量是100℃的
练习
1、烧开水时,会看到壶嘴喷出很多的“白气”,请问这个 “白气”是气体吗?试加以说明。 答:当水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 量的汽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
水蒸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中的水蒸气我们 是看不见的。至于我们看到的“白气”则不是气体,而是 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放热液化成的大量的小水滴,这些小 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雾状,看起来就好象是白气。
D、水结成冰
4、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 了下列哪种现象( D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变成水滴
生活中 的液化 现象


液化的条件:物质液化要放热。
右图是学校科技小组同学 所做的一个物理实验。 ①水在烧瓶中发生的是 什么物态变化?②在右 边试管中将会发现什么 ?③温度计示数将会怎 样变化?为什么?
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 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例如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 打火机中的丁烷都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 使他们液化。
水降低1℃时放出热量的539倍,所以100℃的水蒸气烫伤
比100℃的水烫伤严重很多。 3、利用降温的办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 二氧 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78℃, 当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其次是_____________,最后是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 氮气
物体的凝固
晶体的凝固实验
非晶体的凝固实验
晶体凝固过程
温度℃
非晶体凝固过程
温度℃
时间min
时间min
结论: 显然,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非 晶体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凝 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 同的。
晶体凝固的特点:
(1)晶体凝固时放热(2)但温度不变。
晶体凝固的条件:
变化有关。请看课本解释。
谚语说:“霜前冷, 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 由于温度降低 而使空气中的 水蒸气 凝华 而形成的; 雪后由于 雪熔化吸热 导致 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 法。 “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 倒回去。 “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 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4、从冰箱中拿出玻璃瓶后,发现瓶子外面“出汗”这 是( C ) A.水从瓶中渗出来的结果 C.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D.汽化现象
5、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门里冒出白气,这
是(
C

A、冰箱内的冰升华为水蒸气; B、冰箱内的冰熔化成水后,迅速汽化成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D、冰箱内的水蒸发成的水蒸气。
第十二章
从水之旅谈起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安徽省萧县实验初级中学:姜春辉
复习
冰与凝固
冰是怎样形成的呢?
通常情况下,冰的熔点是0℃,当 环境温度等于于0℃时,可以是冰可 以是水也可以是冰与水的混合物,当 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变成水,当 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变成冰。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霜与凝华
深秋,树叶,瓦 等物体上会出现霜, 是怎样形成的?
怎样形成的?
像霜那样,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 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霜的形成,凝华现象
物质凝华要 放热 。
碘的固态碘微微加热,发现固态碘的体积逐渐 变 小 ,而烧杯中充满紫色的碘的蒸汽,却没有看到 液体的碘,这种现象就是碘的 升华 ,过一会儿,又 看到烧杯上覆盖的玻璃片的内表面附着了一部分固态的 碘,这是碘蒸气的 凝华 现象。用手摸 一下玻璃片发
(
C
)
B.早晨有浓雾 D.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C
) D.汽化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
凝华(放热)
汽化 (吸热)
熔化 (吸热)
固态
凝固 (放热)
液态
升华 (吸热)
气态
液化 (放热)
交流与讨论
60 50 40 30 20 A 0 5 10 15 G B C D E F
如图为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讨论AB、 BC、CD、EF、FG各段的含义,以及该晶体 的熔点与凝固点。
物态变化的放热或吸热现象在生产、生 活中应用
例如:⑴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 以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因为当气温下 降时,桶里的水 会凝固成冰,在 凝固过程中,水 会放出热量,该 热量可使地窖的 温度不至于太低, 可避免蔬菜冻坏。
(2)冰箱的制冷原理也与放热、吸热的物态
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 沸 B、 “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 “釜底抽薪” 能彻底止沸 D、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 能暂时止沸
3、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 的是( B )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C、屋顶上的瓦结了一层霜
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冰雹
练习
1: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凝固的图像是(
D)
2、.把0℃的水和0℃的冰同时拿进0℃的房间将会 (
A.冰将会熔解 C.水和冰都保持原状态 B.水将会结冰 D.无法判断。
C)
雾与液化
人 造 雨
像这些物质从气态 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 液化。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