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pdf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与风险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与风险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eee1af3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f.png)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与风险防范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地方政府为了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纷纷加大了对债务的投入。
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妥善控制债务规模,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累积,甚至面临违约风险。
因此,如何正确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成为了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一,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机制。
要掌握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监测机制。
该机制应当准确把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组成结构、还款能力等重要信息,并能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使社会公众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第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
为了推进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地方政府如果通过非标融资、借道融资等渠道进行融资会增加政府债务的风险。
因此,需要合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
政府应当加大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的直接融资,同时控制银行间借贷、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融资,减少债务风险。
第三,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用途监管。
地方政府债务应当用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推进城市化引领下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扩大政绩,存在将地方政府债务用于“政绩工程”、地方政府官员私人投资等不当用途,从而增加了债务的风险。
因此,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用途的监管,防止出现不合理、不规范的债务项目。
第四,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协调机制。
当前地方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等各种层面的债务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之间应当建立更加紧密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协调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使用和还款。
同时,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与评估制度,加强债务纠纷的解决与处理。
第五,探索地方政府债务转型路径。
除了治标措施,还应当探索更具实时性、市场化、可持续性的手段进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例如,进一步推行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债券市场化融资等多种途径,切实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控
![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dd4f08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b.png)
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控【摘要】河北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备受关注。
本文从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风险原因分析到防控措施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大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等。
提出了加强财政监管、提高债务管理水平等一系列建议,以降低债务风险。
还对未来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机制和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结论强调了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控工作仍需加强,并指出通过有效措施可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现状分析、原因分析、防控措施、监测机制、未来发展、高度重视、加强、有效措施控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北省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地处华北平原,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人口优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渐增加,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压力。
地方政府债务作为政府的一种融资手段,可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正确认识和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对于保障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杠杆水平较高,债务风险不可忽视。
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河北省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对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债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建议。
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旨在为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控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增加,河北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面临着严峻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挑战。
近年来,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攀升,债务压力逐渐增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保证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保证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a5d76b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d.png)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保证措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保障措施摘要: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和管理债务风险。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进行分析,并从预算管控、风险评估、债务管理、市场监管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相关措施,以确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1. 背景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形式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项目的融资方式。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债务风险。
2. 预算管控预算管控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基础和关键。
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明确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的具体流程和责任分工。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预算限额,控制债务规模,避免盲目举债。
此外,应加强预算决策中的风险评估,对可能导致债务失控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在发行债券前,应该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对债务偿还能力、债务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债务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化解。
4. 债务管理地方政府应加强债务管理,确保债务资金用于合法合规的项目和用途。
首先,要加强对债务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建立健全的审批制度和流程。
其次,要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把关项目的选择和监督。
同时,要建立债务偿还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债务按时偿还。
5. 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监管和控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不良信息的传递。
同时,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规范发行债券的程序和条件。
此外,要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提高投资者对债务风险的认知和理解。
结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是保证地方政府债务安全的关键。
通过预算管控、风险评估、债务管理和市场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能力和稳定性。
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及预防透析.pdf
![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及预防透析.pdf](https://img.taocdn.com/s3/m/e0d206c7804d2b160a4ec096.png)
我国法律中早有明文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条: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第二十八条:除法律和国务院文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但是目前地方政府举债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已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虽然法律上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债券,但地方政府举债在实际中却也普遍存在,而最后当地方政府失去承担债务能力后。
最后买单的往往就是中央政府。
那么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债券的管理,防止风险出现就成为一个研究的焦点问题。
一、政府债务的情况分析 债务的来源可分为:由财政部门作为市级政府债权债务代表人或担保人、反担保人举借的政府债务包括外债和内债两部分,外债包括世行贷款、亚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内债包括国债转贷资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其他商业银行贷款等。
从债务期限结构来看,上述债务大多为长期债务。
即转贷期为10年以上。
从债务偿还构成来看,主要分为:债务本金、债务利息、承诺费、滞纳金或罚息。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所承担的债务而无能力按期偿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以及相应产生的后果,导致政府财政不能正常运转。
拖欠干部教师工资和职工养老金,以及无力进行公用事业投入等。
造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地方政府举措超过了地方经济和财政承受能力 地方政府举债与个人、企业的借债一样,借债规模必须控制在其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即政府债务规模必须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水平相匹配,也就是说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债务负担率(当年债务余额,当年GDP)这三个指标要适度。
否则,就会加剧财政困境,从而导致政府债务风险。
(二)举债项目各环节管理不到位。
增加了财政支出负担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项目立项前往往关注的是项目要不要上。
没有做到全面的投资估算,实际支付时超概算情况严重,特别是一些项目要求地方配套,这样就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任意扩大投资规模,提高建设标准。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与预防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d7bf43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3.png)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与预防一、引言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是现代世界面临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对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趋突出,已经成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作出深入探讨。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况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1.2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8.4万亿元,专项债务2.8万亿元。
与此前相比,地方政府债务增长速度开始回落,但仍面临较大压力。
在地方政府债务中,以地方政府的债券融资为主要渠道,且债券融资比重逐年增加。
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和运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债务管理混乱、政府债务规模超限、对债务债权关系的透明度有限等。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1. 债务规模过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逐年增加,已经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40%以上,已经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是目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大部分债务都是短期的,在债务还款期限上存在着明显的风险,但债务规模庞大,缺乏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3. 债务透明度有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不够高,缺乏有效的公开透明机制。
而且,对于地方政府负债情况的财政预警机制等也不够完善,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预防1. 加强财政管理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是有效遏制债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包括相关法规制度、市场管制机制等,以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
2. 优化债务结构合理优化地方政府债券池结构,同时减少短期债务的规模、延长债务期限、加大长期优惠贷款的比重,可以降低债务的财务成本和风险。
3. 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预警机制,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债务的问题,维护市场的稳定和信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控制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92a76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a.png)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控制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经超过25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占比较高。
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1.政府部门把债务当成一种平衡政策的手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2.不法分子利用了政府的金融力量和部门结构,大量欺诈,大规模假造土地质量和所谓的规划和建设。
3.金融领域监管和税收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使得地方政府可以更加自由地获得借款,从而加大了债务风险。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体现形式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隐性债务现象严重。
除了公开募集债券之外,地方政府还有一些隐性债务,如政府债务担保、属地融资平台、政府性借贷等。
这种债务的透明度不高,容易导致风险的积累。
2. 政府不适当的投资,导致债务负担加重。
在推进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地方政府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有些项目未经过科学的评估和盈利分析,导致债务负担加重,同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济效益不明显。
3. 债务规模快速增长,风险压力加大。
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不断积累。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方法1.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对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通过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和加强政府债务审计,促进债务的透明化,从而增加债务风险监督的有效性。
2. 加强投资项目评估和盈利分析。
提高地方政府对项目的评估和盈利分析,避免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的投资风险,从而避免债务负担过重;同时还要结合市场的需求,适度控制投资规模,确保政府债务负担的可持续性。
3. 改进债务融资模式。
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来源集中度,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如通过民间资本的参与、发行短期债券等方式,分散风险压力。
同时,改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融资模式,保持债务杠杆在适当的范围内。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67d86e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6.png)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方政府对经济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由于财政收入的不足,地方政府常常需要通过贷款来支撑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
然而,过度依赖借款和大规模追求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
本文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相关防范措施展开论述。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1、经济增长无法持续。
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和GDP增长,过度放宽贷款市场限制,招商引资,以借贷为基础来支撑当地经济。
然而,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性,增长率无法持续,非理性和过度的大规模借款会在经济停滞阶段使得地方政府难以偿还贷款。
2、投资项目垃圾债券化。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资金池,将一些本来是由私人风险投资者或者银行承担贷款风险的项目,转化为不带任何担保的债券出售。
债券化项目都是“自我盘旋”式的,这意味着其具有无休止高利润、高风险、无法担保的债务。
如果这些债券化项目无法迅速获得回报,地方政府就会面临还款压力和债务违约风险。
3、前所未有的债务违约。
由于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出现的债券化项目失败、担保资产遭到破产或质押资产受损等多种原因,地方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违约压力。
许多地方政府的突出问题也是因为其负债违约造成的。
二、可能引发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总债务问题的一部分,但是其负面影响很大。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流动性较低,收益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投资者需要承担高风险。
这些特质使得债务风险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稳定和财务可持续性,也给市场投资者带来了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市场风险因为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没有充分信息的交换和沟通,缺乏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全面了解,而且对债务违约敏感。
其次,流动性风险因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市场态度,以及当前对债券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流动性低。
最后,信用风险是债券违约风险的主要原因,而信用评级的优劣则直接影响到市场中的债券交易。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91fcc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2.png)
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该地区地方政府应建立 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 债务风险,采取有效措 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该地区地方政府可以有 效地降低债务风险,保 障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 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加强地方政府债 务风险管理,促进经济可持续 发展
结论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
和操作流程。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公开透明机制
03
定期向社会公开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用途等信息,接
受社会监督。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力度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制度
明确监管职责、监管内容、监管方式等,确保地方政府债务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运作。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定期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适中, 偿债能力一般,风险适中 。
高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 偿债能力较弱,风险较高 。
0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措施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构
01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地方政府债务的规划、举借、使用和偿还等
全过程管理。
制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办法
02
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促进经济发 展和产业升级,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偿债能力。
05
案例分析:某地区地方政府债 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案例背景
• 某地区地方政府近年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政 府债务风险逐渐凸显,给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f639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d.png)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一、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1. 隐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存在隐性债务,即通过各种替代性融资机制,违规举借资金,形成了一种隐性债务。
这种隐性债务往往没有被充分监管和披露,容易造成财政风险。
2. 财政收支风险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财政收支出现问题,难以支撑债务偿还,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甚至出现财政危机。
3. 利率风险地方债利率高低受市场影响,一旦市场利率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地方债偿还成本增加,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 项目资金使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往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但可能存在项目资金使用不当、项目效益不高的风险,导致债务偿还困难。
5. 政府债务管理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不透明性和不规范性,可能导致债务管理风险,包括债务数据不真实、债务审计不规范等问题。
1. 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地方债务风险,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规范融资渠道加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确保债务融资的合法性和透明度,严禁违规举借资金。
3.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完善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财政风险的发生。
4. 控制债务规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发行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5. 加强项目管理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项目资金使用的监控和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确保债务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6. 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债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7. 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监督,确保债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结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地方债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地方债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93ee8e281c758f5f61f67f1.png)
的风 险 。
1 . 平 台公 司举债 融 资规 模迅 速膨 胀 , 作 融资 运
不够 规 范
国家 审计 署 2 1 0 0年 6月 2 3日公布 的数 据 显
示 ,通 过 审计 调 查 l 8个 省 、1 6个 市 和 3 6个 县 本 级 ,截 至 2 0 0 9年 底 地 方 政 府 性 债 务 余 额 达
4地 方政 府投 融资 平 台的 资金来 源单 一 . 目前 ,地方 政 府投 融资 平 台的融 资来 源 主要
集 中于 银行 。根 据 有关 部 门统 计 ,截 至 2 0 0 9年
2 9万 亿 元 。其 中 ,20 . 7 0 9年 前 形 成 的债 务余 额 为 1 5万亿 元 ,当 年新增 1 4万亿 元 。 . 7 . 0 2 方 政府 违 规或 变 相提 供 担 保 ,偿 债 风 险 . 地
各级 融 资平 台公 司 37家 ,其 政府 性债 务余 额共 0 计 1 5万 亿 元 ,分 别 占省 、市 、县 本 级 政府 性 . 4
债务 总额 的 4 . %、7 . %和 7 . %。 40 7 16 3 80 5
3部分 银行 业 金 融机 构 风 险意 识 薄弱 ,对融 . 资平 台公 司信 贷管 理 缺失 21 0 0年前 两 个 季 度 我 国商 业 银 行地 方 融 资 平 台贷 款 达 73 亿 元 ,其 中 ,项 目借 款 主体 .8万 不合 规 ,财政 担保 不合 规 ,或本 期偿 还 有严 重风
渠道 单一 化会 导致 融 资风 险最 大化 。
二、地方 债面 临 的主要 风 险
台 ,通过 资 产 担保 ( 常 为 土地 ) 隐 形政 府担 保 通 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https://img.taocdn.com/s3/m/b722e80002020740be1e9b07.png)
风险防范风险防范风险防范;风险防范风险防范...・・。
P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一壁些垄堕堕堡坌堑垄堡壑塑一地方债务是由地方政府承担偿还义务的债务,在我国现行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日渐突出,成为地方财政管理的重点。
地方政府的债务生成:一是中央政府债务转化为地方政府债务;二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项目贷款;三是财政体制因素形成的地方政府债务;四是财政困难形成的地方政府债务;五是地方公共部门债务转化为地方政府债务;六是承担道义义务形成的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承担的这部分债务主要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维持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稳定,而主动承担的非法律意义的债务,如特大企业破产的债务清理、城市商业银行破产的债务清理、基金机构破产的债务清理等。
为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并提出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与措施。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政府债务可以大致估算为117000亿元左右。
其中政府直接负债规模为58200多亿元,政府或有负债规模为58600多亿元。
在政府直接债务中,直接显性债务为21200亿元左右,直接隐性债务为37000亿元左右。
在政府或有债务中,或有显性债务为23200亿元左右,或有隐性债务为35400亿元左右。
如果将政府直接隐性债务、政府或有债务抛开不算,仅就政府直接显性债务而言,占GDP的比重仅为2l%左右,与国际警戒线印%的标准还相差很远。
但是中国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应由政府承担的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政府或有债务,即将现实地或在不远的将来显现出来。
因此,全部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将超过100%,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
如按6:4的比例计算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按4:6的比例计算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的6000多亿元财政收入能力要承担60000处置、变现抵债房产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且在抵债房产的保管、维护过程中需要支付一定费用(如采暖费、水电费等),在处置变现过程中,无论能否足额收回贷款本息,都需要向有关部门交纳广告宣传费、委托拍卖费、拍卖收入税金等,无形中加大了银行的负担。
4976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与预防措施
![4976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0086e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c.png)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与预防措施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给我国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此,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将探讨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风险1:隐性担保风险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向社会各类投资者募集资金,这类融资平台通常是一种资金融通方式,地方政府无法保证所有的债券都能按时偿还。
当融资平台出现违约情况时,地方政府往往会以各种方式进行隐性担保,将民间资金转移至地方政府负债,以确保债务偿还。
风险2:债务高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通常都会以项目融资作为方式,因此会受到市场风险、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债务违约风险也会相应增大。
风险3:重复融资风险由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融资平台众多,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可能会采取重复融资的方式,这种借新还旧的方式可能会带来债务负担的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债务违约的问题。
预防措施措施1:完善风险监管机制地方政府债务发展的根本是资金来源透明,风险控制规范。
应建立起规范的监督机制,以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防范风险。
措施2: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合适的债务评估方法和标准,定期评估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及时掌握债务风险情况,预防风险的发生。
措施3:引导多样化融资渠道应建立差别化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促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的发展,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重复融资的风险。
结束语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备受关注,任何违约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尽早完善监管机制,增强债务风险评估制度,并引导多元化融资渠道,从而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生。
2024年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
![2024年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c445b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7.png)
2024年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引言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地方相关部门债务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050b2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8.png)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风险逐渐凸显。
这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关注。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风险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有效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行研究,以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1.风险来源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这些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投入,如果资金来源得不到合理的保障,就容易形成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还存在着隐性债务、隐性担保等问题。
地方政府为了解决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往往会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公司等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形成隐性债务。
而这些融资行为往往得到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这也给地方政府债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债务规模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增长,这也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积累。
据统计,2010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10372亿元,到2019年末已经增长到25000亿元,短短不到10年时间债务规模就翻了近一倍。
这种快速增长的债务规模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债务结构存在问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存在严重的隐性债务问题。
隐性债务是指政府及其部门通过各种形式融资,形成不包含在政府财政统计报告中的债务。
这种隐性债务通常较难监管,往往会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防范对策研究1.建立健全的债务监管制度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债务监管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责任主体,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法规。
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让公众更加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况,有助于社会各界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监督。
2.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为了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们需要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政府应该通过建立债务上限制度、债务融资专项审批制度等手段,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避免无序扩张债务规模。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7df44e0aa6c30c2259019ef6.png)
、
所 谓 直接 债 务 是指 纳 入 地方 政 前 地方 政府 债 务至 少 在 110 元 乡镇政府 的负债总额 在 2 0 00 亿 3 00年达 到 府预算, 由政府全部承担支付责任的 以上 , 巨额债 务远远超 出 了地方 政府 20 多亿元, 20 平均每个乡镇负债 40 0 债务 , 其债 务规 模 、 限及偿 还具 有 期 确定性和可测性。例如地方政府 向外 国政府或 国际金 融组织 的贷款 , 向国 内金融 组织 的贷 款 以及 行政 事业 单
用下降, 出现债务违约较高的现象。
二、 我啊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我 国的地 方政 府 债 务 中长 期 贷 根据地方政府债务研究课 题组 的 金偿 付义务,目前在我 国主要包 括省 款所 占 的比重较大 , 主权外债 和国 统计 , 国政府债 务可 以大致 估算为 如 我 ( 以及 省级政府 )地( 、 或地 级市 )县( 、 或 债转贷 资金 贷款 的期 限大多 在 l 0年 l7 0 0 0亿元左右 。 1 其中政府直接负债 县级市)乡( 四级政府负债。目前我 以上 , 存地方政 府债 务总量 中 占有 规模为 520多亿元 , 、 镇) 且 80 政府或有负债 国各 级地方政 府均存 在债务 问题 , 且 较大 比重 。偿债率是指 当年应偿还的 规模为 560 80 多亿元。全部的政府债 规模 在不 断地 扩大, 债务风 险也 日 渐 债 务本 息 占财政 预 算 内外 收入 的 比 务 占 C P的比重超过 10 D 0 %,远远 高 显 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我 国的 国 重 , 主要 是反 映政 府直 接债务对 财政 于国际警戒线 6 %。如按 64的 比例 0 : 民经 济安 全和社 会 稳定 构 成 了重 大 收支 的影响程 度 。 目前 , 计算 中央财政 收入和地方 财政 收入 , 仅我 国地方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317a5757804d2b160b4ec05e.png)
府都在不 同程度地 负债运行 . 别是 随着农 村费税 改 特
生活 的稳定而主动承担 的非法律意义的债务 ,如城市
革 和城镇 清理乱 收费力 度 的进 一步加 大 , 随着 人 民群 众 对政 府 提供公 共 产 品 、社 会保 障等 的要 求 日益强
烈 , 县及 以下 政府 的财 政收支 缺 口越来 越大 。地方 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 的发展 , 特别是 国际金融危 机 的爆发 . 人们 的风险意识空前提高 。 对财政 风险特别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也更加关注 。 目前 , 地方政府的 隐 I债务风险实 际上 已经超过不 良资产风险 ,成为威 生 胁 中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 的头号杀手 。国务院发展 研究 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指 出,中国地方政府的
量就业机会 .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 .化解部分 金融 风
、
当前我 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地 方债务是 由地方 政府承担偿 还义务 的债 务 , 政 府债务是指政府及其相关部 门为实现其职能 ,通过直
接借入 , 提供担 保 、 反担保 、 账等形成 的且最 终必须:1 () 地方政府的债 务收入 :地方政府各职能部 门通过信用
( ) 方政府 的欠 款和挂账 ;4 地方政府担保 的债 务 ; 3地 ()
() 5 地方 国有企业难以偿还 的债务 以及某些金融风险转 嫁而来 的债务 。 近 年来 , 为加快 经济 发展 , 各地 方政府 无 不想方
债务风 险 目前 正处于 失控边缘 ,且规模呈加速上升趋
势 .因此 , 强化地方政府管理 ,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 务风 险 , 已成为进一步改革 、 发展 中的重要议题 。
险. 创造稳定 的地方社会环境等 , 对促进地方经 济的发 展 和维护社会安定起到 了积极作 用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3篇)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37194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f.png)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探讨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措施,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缺口,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2. 土地财政依赖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土地出让收入。
在房地产市场波动、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不得不通过债务融资弥补缺口。
3. 政府职能错位一些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过度介入经济活动,导致政府职能错位。
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往往承担过多的投资和建设任务,加剧了债务风险。
4. 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不足。
这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三、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债务规模。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应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相匹配。
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避免债务风险累积。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安排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流动性风险。
2. 加强财政管理(1)提高财政收入。
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税收体系,提高非税收入,增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2)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1)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1)明确政府职能。
政府应专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职能,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5f4ca2fbb68a98271fefa2b.png)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班级:商业银行1班学号:1040308120姓名:吴冬晓【摘要】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过大,一些地方政府存在举债的随意性与过度举债,财政入不敷出与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差是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对此,应从建立健全政府担保、借款、投资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举债偿还机制,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等三个方面防范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举债;防范与化解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一)地方债务规模风险现状这是指由于债务规模过大可能导致的到期债务无法支付的风险。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机构分散,合法与不合法的债务并存,总量还难以把握,从某些地区的典型案例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已较大,有的甚至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
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笥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这一债务总额占2010年GDP的四分之一,超过当年全国财政收入。
此外,据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高于100%的市级和县级政府分别达到78个和99个。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已经进入“拆东墙补西墙”、循环举债的周期。
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
这意味着,今明两年可能迎来第一个到期还债高峰。
审计署报告显示,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债务分别占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的24.49%和17.17%,有不到三成的负债要从2013年至2015年开始到期。
若再考虑到一些无法统计的因素,如欠发工资、违规担保、民间集资所形成的债务,其债务总规模还要更大。
有些地方的财政或有负债的规模还超过其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风险已经很大。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风险现状指地方政府债务中,不同种类的债务对地方财政构成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1期HONG GUAN JING JI GUANLI○毋晓雷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据国家审计署首次针对地方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经济总量的27%。
从偿债年度看,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有17.17%、11.37%和9.28%的债务到期。
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地方债务偿债高峰期,对地方债务风险进行有效法律防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地方债务及其风险地方债务可划分为显性和隐性债务两种类型。
显性债务一般包括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国债转贷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借款、解决地方金融风险专项借款、拖欠工资、国有粮食企业亏损新老挂账、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除了明确的负债外,常表现为未支付的应付支出。
隐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担保的外债、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一旦出现金融机构清算,地方政府将承担资产损失。
地方债务风险主要指由于受不确定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从而造成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或者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府正常运转、职能正常行使以及引发的其他可能干扰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情况。
地方债务风险诱发空间大、传导性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
二、地方债务风险的主要表现1.债务透明度较低,以隐性负债为主。
我国总体债务相当于GDP的比重一直处在较低的可控范围内,但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社会情况复杂,负债运营已成为一些地方财政运行的常态,甚至有“拆东补西”、“这任借了下任还”的情况,难以准确统计。
这成为地方债务风险的重大源头。
地方财政的债务过高,地方政府机构总是“勒紧裤腰”运行,其后果,一方面,造成各种乱收费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另一方面,风险与日俱增。
2.整体虽然可控,但局部、阶段性风险突出。
地方债务的流动性强、局部地区非常集中,短期内存在较大的风险。
在未来几年偿债集中期内,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大,资金链条脆弱。
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过大,将导致投资者信心动摇,影响投资,减缓经济增速,形成恶性循环。
3.偿债能力过度依赖土地升值。
据审计署报告显示,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以土地出让金作为偿还来源的债务超过2.5万亿元,总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
目前,随着中央不断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于2009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地方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支出则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土地属不可再生资源,土地出让金是一次性税源,与地方刚性、连续性财政支出不相匹配。
因此,仅靠卖地还债会造成长期的、更大的风险。
4.规模大,还债高峰集中。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陷入循环举债的怪圈中。
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20%。
部分地方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10%。
此外,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近30%的负债2013年至2015年开始到期,另有30.21%的债务余额在2016年以后到期。
三、地方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我国《预算法》明文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在财政预算中开列赤字、不允许发行地方债券、不得提供担观察与思考412013年第1期HONG GUAN JING JI GUANLI保等地方财政行为。
各级地方政府则通过注册成立各种建设、投资公司等,搭建融资平台向金融部门借款或向社会发行债券(如表2所示),而我国现有法律并未对这类变相举债作出实质性约束。
表面上看,导致地方政府负债的理由繁多,但根本性原因不外乎以下方面。
1.分税制改革带来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冲突。
分税制改革规范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收入的分配关系,初步建立分税制财政体制,但这项体制并未完善财权与事权的匹配关系。
分税制之前,中央政府掌握全国财政收入并统一安排全国财政支出。
随着财政分权改革的实施,税收收入的大部分归中央财政,地方政府的财权相对缩小。
同时,事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划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事权下移,中央政府以各种方式将其应承担的事权转移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承担了本该由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从而导致地方政府长期面临资金缺口。
因此,尽管《预算法》等法律严禁地方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但各级地方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借债,违规融资,负债运行。
2.地方无序竞争,政府行为不规范。
地方债务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之间关系密切,涉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问题。
我国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在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各地方政府为解决经济发展受制约的矛盾,大量举借地方债务(如表3所示)。
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性质和角色决定了其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同时,政府官员惟GDP增长为目标,大搞形象工程,盲目举债,也是造成严重债务包袱的原因之一。
3.债务管理制度不规范,风险控制体系未形成。
地方政府对债务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国家尚未成立统一规范的债务管理机构,债务管理权较为分散,各部门管理侧重点不同。
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的转让和交易多是通过隐秘方式进行,并未建立举债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对于举债与否没有科学的评估机制,从而导致各级地方政府随意举债,债务规模也不断加大。
四、政策建议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融资权。
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法律作为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依据,也没有权威性的政策依据,仅有一个行政文件作为指导。
目前,应通过合法的事权规划带动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使用收益和分配透明度,平衡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
同时,在保障中央各项权力的情况下,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建立地方税收体系。
借鉴国外经验,在财政制度安排上赋予地方债务投融资主导权,从而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地方政府融资疏导体系。
应使地方政府能够根据自身运行状况,按照资金市场规律从民间进行债务融资。
因此,可在优先保证中央政府国债的情况下,给予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的优惠政策,允许各级地方政府成为发债主体,依据市场化信用评级制度,给予不同经济水平、筹资能力、发债信誉的地方政府不同的融资待遇。
2.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形成地方债务风险标准和预警机制,规范主体行为。
地方债务主体未严格执表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偿债年度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审计署《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表2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来源(单位:亿元)观察与思考422013年第1期HONG GUAN JING JI GUANLI(上接第38页)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四)缩小城乡公共品供给差异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差异带来了城乡经济增长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和拉大。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指出,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弱、教学设备差,人力资本自然薄弱,由此出现“贫二代、贫三代”。
此外城乡二次分配不公,城市居民多是公费或医保看病,而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看病自掏腰包的份额明显大于城市居民。
就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厉以宁先生给出了四条建议,一是必须给农民以产权;二是教育资源配置一定要均衡;三是一定要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四是让经营农业的农民能赚钱。
由此可见,加大对农村公共资源配置力度是解决当前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大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来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和生存条件,进而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教学条件,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知识技能和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劳动收入;通过公平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供给水平,逐渐减少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通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解决农村养老难等社会保障问题,从而有效减少农民支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五)加大对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巩固和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并实施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农业偏向政策下的固定资产投入力度,改革农业税费制度,提高对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作者单位:宏观经济研究院体管所)行《担保法》相关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有关问题的通知,他们的不规范行为加剧了债务风险。
国际经验表明,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债务危机最终极易转化为中央财政风险。
因此,建立地方债务风险标准和预警机制,将有助于地方政府在债务危机爆发前分阶段采取对应措施,以控制问题的严重性。
在具体的法律制定修改上,《预算法》要引入政府会计准则,理顺资产负债结构,对地方财政的赤字和负债问题、赤字负债与财政收支的比例关系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实现政府财报的标准化和建立定期披露制度。
《担保法》应该把地方行政机关对外担保与国家财政对外担保区别开来。
建议出台专门法律法规,促进地方政府负债的公开透明,便于监管,引入破产制迫使地方政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行事。
3.建立专门统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监督机构。
美、澳、法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专门统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机构,如美国政府间合作机构、澳大利亚借款委员会,根据国家财政政策目标进行有效的调控协调,实现了对地方各级政府债务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我国也应建立专门的国家债务监督机构,具体负责国家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和管理,统一组织地方政府债务专项审计调查,把政府债务的举借和筹措计划、债务资金的使用和归还、债务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等纳入规范化管理。
□【该文为2012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投资结构优化问题研究》(编号:2012B28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资料来源:国家审计署《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观察与思考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