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带图)概要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带图)概要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带图)概要

目录

一、任务书 (3)

二、正文………………………………………………………………………… 7 1. 概述………………………………………………………………………………

7 1.1机电传动控制概述 (7)

1.2课程设计 (8)

2. 总体设计.................................................................................... 8 2.1 控制要求的分析 (8)

2.2液压控制回路中电磁阀被控逻辑表达式 (9)

3. 局部设计………………………………………………………………………… 9 3.1原理图……………………………………………………………………… 9 3.1.1 主电路…………………………………………………………………… 9 3.1.2 控制

电路 (10)

(1 电机控制回路 (10)

(2 液压控制回路.................................................................. 11 3.1.3 辅助电路(照明显示......................................................... 12 3.2接线图................................................................................. 13 3.3元件选型 (13)

(1 电动机的选型 (13)

(2 熔断器的选型 (14)

(3 热继电器的选型 (14)

(4 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与时间继电器的选型 (14)

(5 照明与显示灯的选型 (15)

(6 变压器的选型 (15)

(7 按钮及刀开关的选型 (15)

三、小结 (16)

四、参考文献 (16)

五、附录.................................................................................... 17 附表 1:元器件选型明细表............................................................ 17 附图 1:原理图........................................................................... 18 附图 2:接线图 (19)

一. 任务书

2010~2011学年第 1学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A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机械设备电器控制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以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验证理论和巩固、扩大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B 、课程设计内容 (含技术指标

(一机床概况:

本机为专用千斤顶油缸两端面钻孔加工的组合机床, 采用装在动力滑台上的左、右两个动力头(电机均为 1.5KW 同时进行切削。动力头的快进、工进及快退均由液压油缸驱动。液压系统采用两位四通电磁阀进行控制,并用死挡铁方法实现位置控制。动作程序如下: (1 零件定位。人工将零件装入夹具后,采用定位油缸动力定位以保证零件的加工尺寸;

(2 零件夹紧。零件定位后,夹紧油缸动作使零件固定在夹具内,同时定位油缸退出以保证滑台入位;

(3 滑台入位。滑台带动夹具一起快速进入加工位置;

(4 加工零件。左右动力头进行两端面切削加工,动力头到达加工终点,即停止工进,快速退回原位,动力头停转并能耗制动;

(5 滑台复位。左右动力头退回原位后滑台复位;

(6 夹具松开。当滑台复位后夹具松开,取出零件。

液压系统的油泵电机 370W ,由电磁阀(YV1-YV5控制,其动作表如下:

全自动双面钻工作原理

全自动双面钻液压系统图

(二设计要求:

1. 动力头为单向运转,停车采用能耗制动;

2. 只有在油泵工作, 油压达到一定的压力后 (由油压继电器控制才能进行其它控制;

3. 专用机床能进行半自动循环,又能对各个动作单独进行调整;

4. 需要一套局部照明装置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

5. 有必要的过电流保护和联锁;

6. 钻孔过程中需用冷却泵进行冷却,冷却泵电动机功率为 0.125kw ;

7. 绘制电气原理图 (A3;

8. 列出元件明细表;

9. 绘制电气接线图 (A3;

(三设计步骤

1. 电动机的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需配备 4台电动机, 油泵电机 M1, 冷却泵电动机 M2, 动力头电动机 M3、 M4。根据设计要求查阅相关手册选择电机型号,注明所查阅的手册的名称、页码。

2. 绘制工步循环图:

根据系统的动作状态表绘制工步循环图。

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要求有详细的分析过程 :

(1 主电路设计

(2 控制电源的设计

(3 控制电路的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列出各执行电器的逻辑表达式

(4 局部照明与信号指示电路的设计

(5 机床工作原理分析

4. 电气元件型号的选择:

(1 电源开关的选择

(2 热继电器的选择

(3 接触器的选择

(4 继电器的选择

(5 行程开关的选择

(6 熔断器的选择

(7 按钮的选择

(8 照明灯及灯开关的选择

(9 指示灯的选择

(10 控制变压器的选择

5. 电气接线图的绘制:

(1 电器元件按外形绘制,并与布置图一致,偏差不要太大

(2 所有电器元件及其引线应标注与电气原理图相一致的文字符号及接线回路标号

(3 接线图中应标出配线用的各种导线的型号、规格、截面积及颜色等。

C 、进度安排

周一熟悉课程设计任务、计划

周二构思设计方案、逻辑设计法原理介绍

周三电机控制原理分析,主电路原理图设计

周四电气工作过程表、中间继电器、执行电器逻辑表达式

周五控制电路原理图设计

第 2周

周一线路图元件选用说明及元件明细表说明、元件布置设计

周二面板及控制柜接线图设计

周三接线总图设计

周四设计说明书编写及课程设计小结

周五课程设计答辩

D 、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验教学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应达到以下诸方面的要求。

1.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2. 能正确设计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

3. 能正确选择常用低压电气元件。

4. 掌握可编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5. 能独立的完成课程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电教研室 2010年 11月 20日

二. 正文

1. 概述

1.1 机电传动控制概述

机电传动(又称电力传动或电力拖动是指以电动机为原动机驱动生产机械的系统之总称。它的目的是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实现生产机械的启动、停止以及速度调节,满足各种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运行。

在现代工业中,为了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要求,机电传动不仅包括拖动生产机械的电动机,而且包括控制电动机的一整套控制系统。也就是说,现代机电传动是和由各种控制元件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本课程被命名为《机电传动控制》(也称为《机械电气控制》。

从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出发,机电传动控制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使生产机械设备、生产线、车间甚至整个工厂都实现自动化;从狭义上讲,则专指控制电机驱动生产机械,实现产品数量的增加、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以及能源的合理利用。例如,一些精密机床要求加工精度达百分之几毫米,甚至几微米;重型镗床为保证加工精度和控制表面粗糙度,要求能在极慢的稳速下进给,即要求能在很宽的范围内调速;轧钢车间的可逆式轧机及其辅助操作频繁,要求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疚能完成从正转到反转的过程,即要求能迅速地启动、制动和反转;对于电梯和提升机,要求启动和制动平稳,能并能准确地停止在给定的位置上;对于冷、热连轧机以及造纸机的各机架或各部分,要求它们的转速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便进行协调运转;为了提高效率,要求对由数台或数十台设别组成的生产自动线实行统一控制和管理。诸如此类要求,都是靠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和机械传动装置来实现的。

在近代机械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传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1 电机的拖动的发展过程如下:

(2 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如下:

由整个发展过程,不难看出,随着机械加工要求不断提高,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本课程的重点在与控制部分,如何利用电气元件或成组拖动多电机拖动(不同机

构由单独电机拖动

单电机拖动继电器控制接触器控制电机放大机控制磁放大器控制

电力功率晶体管控制计算机数字控制(PLC

计算机控制电气来拖动机械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就要求设计人员对执行元件(电动机、控制元件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同时也要求对控要求进行了解。

1.2课程设计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完成的是“全自动双面钻床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旨在学会利用电气元件(继电器——接触器的控制方法,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求使用的元件为传统控制系统中的继电器、接触器来实现钻床的全自动工作过程。

另外,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还应学会如何设计主回路、控制回路以及辅助回路(照明与显示。同时,在回路的总体连接上,要熟悉设计的技巧;在液压控制回路的设计中,要学会利用“起保停”电路来实现液压系统的控制。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除了复习掌握已学过的电气知识外,还应熟悉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从而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总体设计

2.1 控制要求的分析

任务书中的控制要求有以下几点:

(1动力头位单向运转,停车采用能耗制动;

(2只有在油泵工作,油压达到一定压力后(由油压继电器控制才能进

行其他的控制;

(3专业机床能进行半自动循环,又能各个动作单独进行调整;

(4需要一套局部照明装置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

(5有必要地过电流保护和连锁;

(6钻孔过程中需用冷却泵进行冷却,冷却泵电动机功率为0.125kW。

由上述控制要求,可分析出以下几点:

(1在主回路中仅需对电机的启停进行控制和对动力头电机进行能耗制动的设计,不需控制正反转;

(2在液压回路的液压泵附近处应添加压力继电器,并在液压控制回路的首端加入该压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以实现满足油压后才能进行

其他控制的要求;

(3对于机床的半自动循环,可以采用起保停电路来实现,而对于各个

动作的单独调整则可在控制首端加入万能转换开关,并对各个动作

设置手动按钮来实现该控制要求;

(4控制回路中可添加辅助回路,以控制照明和显示功能;

(5在每个电动机的连接处,均接入一个适合的热继电器,以实现过热

保护,在主回路中各个支路与主电源相连接处均接入一个适合的熔

断器,以实现过流保护(短路保护,而在控制回路与变压器相连处

也应接入适合的熔断器,同样实现过流保护;

(6增选一个冷却泵,并接入主回路,在控制回路中加设一支路,通过

按钮控制冷却泵的启停。

2.2 液压控制回路中电磁阀被控逻辑表达式

据分析,电磁阀被控逻辑表达式如下:

YV1=(KA1+SB1YJ1YV2=(KA2+YJ1(SQ3+AQ6

YV3=(KA3+YJ2SQ2SQ4YV4=(KA4+SQ1+SQ5SQ2SQ4YV5=(KA5+SQ2+SQ4S Q3SQ6?????????

3. 局部设计

在局部设计中,我们主要完成三部分内容: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型、接线图的设计。

这三部分内容是整个设计的核心部分,通过这部分,我们得出了整个设计的结果:两张A3图纸,一张元器件明细表。(见附录

3.1 原理图

在原理图的设计部分,我们将其分为3大模块进行分工设计。其中包括有主电路模块的设计、控制电路模块的设计与辅助电路模块的设计三部分。

而在控制电路模块中,我们将其又分为电机控制电路与液压控制回路两部分。辅助回路中主要包括有照明与显示电路部分。

3.1.1 主电路

主电路的设计中主要应满足一下几点要求:

(7 动力头电机应实现能耗制动;

(8 动力头电机、液泵电机、冷却泵电机三者应分开接向主电源,并由不

同的接触器控制;

(9 三种电机君应实现短路保护(过流保护与过热保护;

(10电源处应有一个总闸控制电源的关断。

对于要求(1,我们将左右动力头的两电机接在同一个接触器上进行控制,然后在接触器的首位接上一个可控的直流电源(由变压器和整流桥组成来实现。对于要求

(2,我们选用三个接触器来控制三种不同功率的电动机,并分开三个回路来控制即可。对于要求(3,我们选用合适的熔断器,在三个回路接向电源出接上相应的熔断器来实现短路保护;再选用合适的热继电器,在接向电动机处接如相应热继电器来实现过热保护。对于要求(4,我们在电源处,添加一个刀开关QS 即可。

具体电路图如下:

图1. 主回路电路设计图

3.1.2 控制电路

在控制回路中,主要有两部分:电机控制回路与液压控制回路。这两部分均应接向110V交流电压,故该回路与主回路相连接时,应将主电源的L1、L2相接如变压器来降压,以提供110V的两相交流电。

(1电机控制回路

在控制电机时,为满足动力头电机的能耗制动,我们利用时间继电器来控制直流电源的延时断开。在三种电机的启停控制上,我们利用接触器的“起保停”电路来控制,我们分别加入启停按钮。而在动力头电机的停止上,我们利用联动开关来控制,以其常闭触点为停止,常开触点为直流电源的接入。这样,保证了动力头电机的停止,同时也接入了能耗制动。

另外,我们在主电路的最后加上了一个急停回路,利用接触器KM0与刀开QS0关来控制。同时,在控制回路的起始端接入接触器KM0的常闭触点,来实现急停功能。

具体电路图如下:

图2. 电机控制回路设计图

(2液压控制回路

在液压控制回路中,应分为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部分。

在自动控制中,主要由行程开关(SQ1到SQ6、压力继电器(YJ1与YJ2和按钮SB1来共同控制电磁阀(YV1到YV5来实现整个动作。其动作表如下:

YV1 YV2 YV3 YV4 YV5

定位(SB1+ - - - -

夹紧(YJ1+ + - - -

入位(YJ2- + + - -

工进(SQ1\SQ5- + + + -

退位(SQ2\SQ4- + - - +

复位(SQ3\SQ6- - - - -

表1. 液压回路电磁阀被控一览表

由上表可知,在设计液压控制回路时,可以直接利用起保停电路直接控制电磁阀的动作。在表中,每一列以第一个“+”为该电磁阀的得电信号,而以连续“+”后的第一个“-”为失电信号。但应该注意的是行程开关的串并联关系:在夹紧动作时(YV2,若

要使其失电,则应两动力头均达复位位置才可松开,故此时SQ3与SQ6应为并联关系;在工进或退位时(YV4、YV5,若要使其得电,则只要有一个行程开关的信号,则应该立即动作,故SQ1与SQ5或SQ2与SQ4应为并联关系;在要求入位、工进或退位

(YV3、YV4、YV5的停止信号时,

必须两个行程开关均有信号才可失电,故此时SQ2与SQ4或SQ3与SQ6应为串联关系。

在手动控制中,我们利用万能选择开关来控制自动与手动的转换。另外,在控制电磁阀(YV1到YV5的电路上,我们直接设计5个按钮(SB2到SB6来实现手动调节。

在万能转换开关与110V交流电源连接的部分,我们增加一盒压力继电器YJ0,

以实现在液压回路中达到一定压力才进行控制动作的要求。

具体电路图如下:

图3. 液压控制回路设计图

3.1.3 辅助电路(照明显示

在辅助回路中,主要包含有照明灯的控制与显示灯的控制。照明灯所需电源为24V交流电,而显示灯所需电源为6V交流电。故将它们分别有变压器TC 的不同变压接口引出即可。

照明灯应与总电源开关相同时亮灭,故在电源刀开关QS选型的时候应选择有三个主触点并带有一对常开常闭辅助触点的刀开关,并将照明灯的控制接入刀开关QS 的辅助常开触点。

在本设计中,我们共设置了3个指示灯(HL1、HL2、HL3,分别为启动、工进与急停。故它们分别由交流接触器KM1、KM3、KM0的辅助常开触点来控制。

另外,在控制回路的起始端(即由变压器TC引出的3端110V、24V、6V应设置短路保护。故在该处分别接上相合适的熔断器。

具体电路图如下:

图4. 辅助回路(照明与显示设计图

3.2接线图

在接线图的设计上,我们首先对箱体内元器件进行排版:第一排为总闸、变压器与熔断器;第二排为时间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第三排为急停闸、整流桥与热继电器;第四排为中间继电器。总共4排,并在每排间安排走线槽,便于安装与维修。

然后,我们在箱盖上按功能将按钮与指示灯排列出来。另外对于放置在其他设备上的器件,我们也一同画在了接线图的左端。

在以上两部分的中间,我们选用一个接线端子来将其进行连接。该接线端子的作用主要是将电柜箱体内的线走出来,防止因导线杂乱而造成的事故发生。

在接线图的下部分,放置了万能转换开关与接地铜板,它同样是放在箱体内部的。这样排版是为了方便接线工人识图。

最后我们将原理图中各线编号,以该编号对应在接线图上进行连线。另外,在万能转换开关的编号中,由于该开关有外线与内线之分,故我们以4位数将其编号,前两位为外线号,后两位为内线号。

3.3元件选型

(1电动机的选型

根据任务书中要求得知液泵电动机M1的功率为370W,冷却泵电动机M2的功率为0.125kW,动力头电动机M3、M4的功率均为1.5kW。而工业用电一般都为380V三相交流电,故查[3],选择功率相近的电动机得一下结果:

M1:Y2-90L-8

M2:Y2-801-8

M3、M4:Y2-100L1-4

其中,M1功率0.55kW ,转速660r/min ;M2功率0.18kW ,转速630r/min ;M3、M4功率2.2kW ,转速1430r/min 。

(注:在实际设计当中,应同时考虑工况、班制等选择因素

(2 熔断器的选型

根据选择出的电机型号,可大致计算该电机工作时的最大电流:

1122

33P 550I = 1.45A U 380P 180I =0.47A U 380P 2200I = 5.8A U 380?=≈??

?=≈??

?=≈??

再根据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出所需熔断器的最大允许电流值:

R N

R max N

I =(1.5 2.5I I =(1.5 2.5I I ???

+??∑ 单支路:多支路: 故计算得:

N1N2N3\4I 3A

I 1A I

23.2A

=??

=??=?另外,根据经验,控制回路中的电流最大不会超法国5A ,照明显示回路电流最大不会超过2A ,故查[2],并选择熔断器结果如下

FU1:RL-15/4,最大熔断电流4A ; FU2:RL-15/2,最大熔断电流2A ; FU3:RL-60/25,最大熔断电流25A ; FU4:RL-15/6,最大熔断电流6A ; FU5:RL-15/2最大熔断电流

2A 。

(3 热继电器的选型

根据前面算出的电动机工作电流,查[2]可直接选出热继电器,得如下结果:

FR1:LR1-D09307,整定电流范围1.6~2.5; FR2:LR1-D09306,整定电流范围1~1.6; FR3:LR1-D09310,整定电流范围4~6; FR4:LR1-D09310,整定电流范围4~6。

(4 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与时间继电器的选型根据前面计算出的电动机工作电流值,可知交流接触器的工作电流应在10A 以内,而由设计的原理图知交流接触

器所需要的主触点为3对辅助触点不超过2常开2常闭,再根据380V 三相交流电的要求,查[2],可选出交流接触器如下:

KM0~4:CJ20-10,允许功率4kW ,辅助触点2常开2常闭。

由于控制回路中,电压为110V交流电,且根据控制回路设计图得知中间继电器所需触点不超过4常开4常闭,故查[2],可选择中间继电器如下: KA1~5:JZ14-

44J/Z,110V吸引线圈电压,触点数4常开4常闭。

由于动力头电动机的能耗制动时间较短,故可确定在0.4~60s的范围内。根据110V交流电,同样查[2],选择时间继电器如下:

KT:JS7-1A,110V吸引线圈电压,定时时间调节范围0.4~60s。

(5照明与显示灯的选型

根据经验,一般照明灯使用的是24V交流电,故查[2]得,照明灯选择型号为:AD1-22/11。

在我们设计的系统中,有三种指示灯:启动、工进以及急停。根据经验,启动指示灯一般用绿色,工进用黄色,急停用红色。而工厂中,一般指示灯使用电压为6V。故查[2],选择指示灯型号如下:

启动:AD1-22/11,电压6V,绿色;

工进:AD1-22/11,电压6V,黄色;

急停:AD1-22/11,电压6V,红色。

(6变压器的选型

由于我们设计的系统中,需要将380V三相交流电转换成110V、24V、6V 等三种不同压值的交流电,故选择变压器时应同时考虑考虑变压器的容量与接处的点数。查[3],选择变压器结果如下:

TC:BK-100,4变压接出头。

(7按钮及刀开关的选型

在液压控制回路中,共有6个常开按钮。其中SB2~SB6为手动控制按钮,故可选择黄色;SB1为定位启动按钮,故选择绿色。

在电机控制回路中,共有3个常开按钮、2个常闭按钮与1个联动开关。其中SB11、SB21、SB31为电机启动按钮,故可选择绿色;SB10、SB20为电机停止按钮,故选择红色;SB30为联动开关,控制动力头电机的停止,同时也开始能耗制动,故也选择红色。

查[2],选择按钮型号如下:

SB1:LA19-11,绿色;

SB2~SB6:LA19-11,黄色;

SB11、SB21、SB31:LA19-11,绿色;

SB10、SB20:LA19-11,红色;

SB30:LAZ-11A/XR,红色。

而在整个设计中,我们用到了两个刀开关,总闸一个(即控制电源,又控制照明灯,急停一个。故总闸刀开关QS选用蓝色;急停刀开关QS0选用红色色。查[2]选择刀开关如下:

QS:DZ20-100/3,蓝色;

QS0:DZ20-100/3,红色。

三.小结

最新机电传动控制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章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2.1 说明机电传动系统运动方程中的拖动转矩,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 拖动转矩是由电动机产生用来克服负载转矩,以带动生产机械运动的。静态转矩就是由 生产机械产生的负载转矩。动态转矩是拖动转矩减去静态转矩。 2.2 从运动方程式怎样看出系统是处于加速,减速,稳态的和静态的工作状态。 TM-TL>0说明系统处于加速,TM-TL<0 说明系统处于减速,TM-TL=0说明系统处于稳态(即 静态)的工作状态。 2.3 试列出以下几种情况下(见题2.3图)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并说明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加 速,减速,还是匀速?(图中箭头方向表示转矩的实际作用方向) TM=TL TM< TL TM-TL<0说明系统处于减速。 TM-TL<0 说明系统处于减速 T M T L T M T L T M> T L M>L 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减速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加速 T M T L T T L T M= T L T M= T L 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减速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匀速 2.4 多轴拖动系统为什么要折算成单轴拖动系统?转矩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功率不变

的原则?转动惯量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动能不变的原则? 因为许多生产机械要求低转速运行,而电动机一般具有较高的额定转速。这样,电动机与生产机械之间就得装设减速机构,如减速齿轮箱或蜗轮蜗杆,皮带等减速装置。所以为了列出系统运动方程,必须先将各转动部分的转矩和转动惯量或直线运动部分的质量这算到一根轴上。转矩折算前后功率不变的原则是P=Tω, p不变。转动惯量折算前后动能不变原则是能量守恒MV=0.5Jω2 2.5为什么低速轴转矩大,高速轴转矩小? 因为P= Tω,P不变ω越小T越大,ω越大T 越小。 2.6为什么机电传动系统中低速轴的GD2比高速轴的GD2大得多? 因为P=Tω,T=G?D2/375. P=ωG?D2/375. ,P不变转速越小GD2越大,转速越大GD2越小。 2.7 如图2.3(a)所示,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J M=2.5kgm2, 转速n M=900r/min; 中间传动 轴的转动惯量J L=16kgm2,转速n L=60 r/min。试求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专惯量。 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j=Nm/N1=900/300=3,j1=Nm/Nl=15 J=JM+J1/j2+ JL/j12=2.5+2/9+16/225=2.79kgm2 .2.8如图2.3(b)所示,电动机转速n M=950 r/min,齿轮减速箱的传动比J1= J2=4,卷筒直径D=0.24m,滑轮的减速比J3=2,起重负荷力F=100N,电动机的费轮转距GD2M=1.05N m2, 齿轮,滑轮和卷筒总的传动效率为0.83。试球体胜速度v和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静态转矩T L以及折算到电动机轴上整个拖动系统的飞轮惯量GD2z.。 ωM=3.14*2n/60=99.43 rad/s. 提升重物的轴上的角速度ω=ωM/j1j2j3=99.43/4*4*2=3.11rad/s v=ωD/2=0.24/2*3.11=0.373m/s T L=9.55FV/ηC n M=9.55*100*0.373/0.83*950=0.45NM GD2Z=δGD M2+ GD L2/j L2 =1.25*1.05+100*0.242/322 =1.318NM2 2.9 一般生产机械按其运动受阻力的性质来分可有哪几种类型的负载? 可分为1恒转矩型机械特性2离心式通风机型机械特性3直线型机械特性4恒功率型机械特性,4种类型的负载. 2.10反抗静态转矩与位能静态转矩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反抗转矩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方向发生改变时,负载转矩的方向也会随着改变,因而他总是阻碍运动的.位能转矩的作用方向恒定,与运动方向无关,它在某方向阻碍运动,而在相反方向便促使运动。 2.11 在题2.11图中,曲线1和2分别为电动机和负载的机械特性,试判断哪些是系统的稳定平衡点?哪些不是? 交点是系统的稳定平衡点. 交点是系统的平衡点

环境工程学B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讲解

大型作业报告 班级:12级机械设计与制造(环保设备)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30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某冶炼厂工艺设备每小时产生3000(3200)Nm 3的含尘烟气,烟气含尘浓度85(90)g/Nm 3,烟气进口温度为250℃,除尘器内平均静压P s = -340 Pa ,试设计一台双筒CLT/A 型旋风除尘器作为除尘系统的第一级除尘设备。 设计参数: 烟气密度:3/293.1Nm kg g =ρ 烟气粘度:26/10849.1m s kg ??=-μ 粉尘密度:3/2160Nm kg p =ρ 旋风除尘器进口粉尘的粒径分布 平均粒径 )(m d p μ 1.5 3.5 5 10 15 22 28 36 44 粒径分布 (%)D ? 3.5 6 15 17 24 16 11 5 2.5

前言 除尘器是控制尘粒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研究应用较早的一项技术。但在尘粒初始量增加,排放量进一步严格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重新计划自己的操作条件和排放控制系统,开发或应用更高效的除尘器,以满足现行法规的要求。所以本设计要求完成一台CLT/A型旋风除尘器作为除尘系统的第一级除尘设备的设计。 旋风除尘器是除尘装置的一类。除沉机理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降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灰斗。旋风除尘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管理,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都较低,已广泛用来从气流中分离固体和液体粒子,或从液体中分离固体粒子。在普通操作条件下,作用于粒子上的离心力是重力的5~2500倍,所以旋风除尘器的效率显著高于重力沉降室。在机械式除尘器中,旋风式除尘器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它适用于非黏性及非纤维性粉尘的去除,大多用来去除5μm以上的粒子,并联的多管旋风除尘器装置对3μm的粒子也具有80~85%的除尘效率。因此,它属于中效除尘器,且可用于高温烟气的净化,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除尘器,多应用于锅炉烟气除尘、多级除尘及预除尘。 旋风除尘器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旋风除尘器必将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而管式以其显著的优点将会在除尘器的未来发展中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可从发达国家除尘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证明;另一方面,开发新型除尘装置也是大势所趋。基于我国的特殊国庆,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由中小型,低效除尘设备向大型高效除尘设备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1、设计资料 1、1上部结构资料 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7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如图2所示。 1、2建筑物场地资料 (1)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平面位置如图1所示 图1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 (2)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m,根据已有分析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3)建筑地基得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表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2、1选择桩型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管桩,这样可以较好得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得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桩截面尺寸选用:D=500mm ,壁厚t=50mm。混凝土强度C30。 考虑承台埋深1、5 m,以4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2倍桩径即0、6m,桩顶嵌入承台0、1m。这时桩端一下持力层厚度大于4倍桩径,满足要求。 3、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 + .3 ? 16002= ? ? ? = ? + 14 ? ? 12 7 24 6.0 kN 429 3.8 12 .3 25 14 5.0 ( .0 作施工图设计时,根据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得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4、确定桩数、桩位布置、拟定承台底面尺寸 先不计承台及承台上覆土重及偏心荷载估算桩得数量 取桩数n=6根 为进一步减轻挤土效应,软土中桩距取4倍径,即2m,桩得布置如图,承台尺寸,满足构造要求。承台及上覆重度取,则 现在按偏心受荷,验算桩数 取n=6就是合理得 5、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该桩属于非端承桩,并n>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面不会与土脱离,所以宜考虑桩群土承台得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5、1六桩承台承载力计算 承台净面积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解析

学号:0121018700306 课程设计 题目组合机床加工过程PLC自动控制设计 学院物流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 班级行政1001班 姓名徐宏华 指导教师徐沪萍 2013 年 6 月29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徐宏华专业班级:物流行政1001班 指导教师:徐泸萍工作单位:物流学院 题目: 组合机床加工过程PLC自动控制设计 初始条件: 1.编程环境:Step7v5.5软件 2.PLC型号:西门子公司S7系列,S7-300 3.机电传动的相关资料指导书 4.仿真环境:S7-PLCSIM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液压滑台式组合机床在原位启动后,快速向前到设定的位置时转为慢速前进,到达攻丝进给位置时停止前进,转为攻螺纹主轴转动,丝锥能向前攻入,打到规定深度时,主轴快速制动。接着攻螺纹反转退出,回到原位时快速制动,同时滑台能快速退回原位,并在原位停止。 时间安排:十八周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0第一章基本知识介绍 ------------------------------------------------------------------------ 1 1.1 设计的任务要求--------------------------------------------------------------------- 1 1.2 组合机床概述------------------------------------------------------------------------ 2 1.2.1 组合机床部件分类 --------------------------------------------------------- 2 1.2.2 组合机床的特点 ------------------------------------------------------------ 2 1.3 PLC控制系统 ----------------------------------------------------------------------- 3 1.3.1 PLC简介 --------------------------------------------------------------------- 3 1.3.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4 1.3.3 PLC控制系统的一般步骤 ------------------------------------------------ 4第二章总体方案选择和控制方式选择----------------------------------------------------- 6 2.1 总体方案选择------------------------------------------------------------------------ 6 2.2 控制方式的选择--------------------------------------------------------------------- 6第三章电路图的设计 -------------------------------------------------------------------------- 6 3.1 主电路的设计------------------------------------------------------------------------ 6 3.2 PLC的I/O地址分配--------------------------------------------------------------- 8第四章控制程序的设计 --------------------------------------------------------------------- 10 4.1 顺序功能图的设计---------------------------------------------------------------- 10 4.2 梯形图的设计---------------------------------------------------------------------- 11 4.3 语句表的设计---------------------------------------------------------------------- 15 第五章调试及结果分析 ------------------------------------------------------------------- 21 5.1 硬件组态---------------------------------------------------------------------------- 21 5.2 仿真结果分析---------------------------------------------------------------------- 21 感想----------------------------------------------------------------------------------------------- 25 参考资料书-------------------------------------------------------------------------------------- 26

《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3章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习题3.1 为什么直流电机的转子要用表面有绝缘层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答案:直流电动机工作时,(1)电枢绕组中流过交变电流,它产生的磁通当然是交变的。这个(2)变化的磁通在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铁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3)垂直于磁通方向的平面内环流,所以叫涡流。涡流损耗会使铁芯发热。为了减小这种涡流损耗,电枢铁芯采用彼此绝缘的硅钢片叠压而成,使涡流在狭长形的回路中,通过较小的截面,以(4)增大涡流通路上的电阻,从而起到(5)减小涡流的作用。如果没有绝缘层,会使整个电枢铁芯成为一体,涡流将增大,使铁芯发热。因此,如果没有绝缘,就起不到削减涡流的作用。 习题3.4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在稳态下运行时,电枢反电势E =E1,如负载转矩TL =常数,外加电压和电枢电路中的电阻均不变,问减弱励磁使转速上升到新的稳定值后,电枢反电势将如何变化?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E1? 答案:∵当电动机再次达到稳定状态后,输出转矩仍等于负载转矩,即输出转矩T =T L =常 2 00a a e e a e m a e m e e R U n I K K R U n E K n T K I n n n K K K U T K =Φ=?ΦΦ=∴ =Φ?Φ∴??= Φ=Φ Q Q 又 当 T=0 a a U E I R =+

数。又根据公式(3.2), T =K t ФI a 。 ∵励磁磁通Ф减小,T 、K t 不变。 ∴电枢电流I a 增大。 再根据公式(3.11),U =E +I a ·R a 。 ∴E=U -I a ·R a 。 又∵U 、R a 不变,I a 增大。 ∴E 减小 即减弱励磁到达稳定后,电动机反电势将小于E 1。 习题3.8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的铭牌数据为:P N =5.5KW ,U N =110V ,I N =62A ,n N =1000r/min ,试绘出它的固有机械特性曲线。 (1)第一步,求出n 0 (2)第二步,求出(T N ,n N ) 答案:根据公式(3.15),(1-1)Ra =(0.50~0.75)(N N N I U P ? 1)N N I U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运用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去解决环境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总体设计、绘图和综合表达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某电厂新建一台300MW火电机组,对应锅炉额定蒸发量为1000t/h,燃用大同煤,锅炉尾部烟气产生量Q=2218700m3/h,排烟温度为160℃,气体压力为5880Pa,烟气含尘浓度为25.41g/m3,粉尘比电阻为5×1010Ω·cm。需配备2台电除尘器,要求该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η>99.2;要求该电除尘器的压力损失ΔP<300Pa,要求该电除尘器的漏风率Δα<3%。试对该电除尘器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利用AutoCAD2000画出电除尘器总图。 三、电除尘器主要结构形式和参数的选择 1.当电场断面积F>150m2时,选择电除尘器的室数m=2; 2.当要求除尘效率η>99%时,选择电除尘器电场数n=4~5; 3.为保证粉尘在电场中的停留时间,选择电场风速v=0.6~1.2m/s; 4.根据粉尘比电阻和烟气状态参数,选择粉尘驱进速度ω=0.05~0.1m/s; 5.按电除尘器的常规极距,选择板间距2b=0.4m; 6.按照大C形板+管状芒刺线的极配形式,选择每条极板宽度为0.5m(含拼接缝隙),选择线间距2c=0.5m; 7.按照常规清灰方式,选择阴、阳极侧部挠臂锤振打清灰;振打电机台数按每室、每电场各一台设定,电动机额定功率取0.2~0.3kW; 8.按照大型电除尘器的常规结构,选择进、出气烟箱和灰斗为四棱台形式;每室、每电场至少一个灰斗,卸灰电机台数等于灰斗数,卸灰电动机额定规律取1.2~2.0kW; 9.电加热器套数=4×m×n;每台电加热器的额定功率取2.0kW; 10.高压电源台数等于m×n;取额定输出电压U2=b×360kV/m (kV); 取额定输出电流I2=2×Li×Hi×Z×0.4mA/m2(mA)。(符号见后) 四、电除尘器总体设计计算 1.每台电除尘器的电场断面积:F=Q/(2×3600×v)(m2)(取整数); 2.电场有效高度:Hi=(F/2)0.5(m)(取整数或保留1位小数); 3.每个室的电场通道数:Z=F/(m×2b×Hi)(取整数); 4.电场有效宽度:Bi=m×2b×Z (m); 5.每台电除尘器所需总收尘面积:A=-k×Q×ln(1-η)/(2×3600×ω)(取整数);k为储备系数,一般取1.2~1.3; 6.单电场有效长度:Li=A/(2×n×m×Z×Hi)(m)(取整数或保留0.5小数);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学生:何昕桐 学号: 指导教师:少东 专业班级:14土木升本 所在学院:工程学院 中国· 2015年11月

目录 1、设计资料 (1) 2、设计要求 (3) 3、确定持力层基础埋深 (3) 4、确定基础尺寸 (5) 5、下卧层强度验算 (6) 6、柱基础沉降计算 (7) 7、调整基底尺寸 (8) 8、基础高度验算 (8) 9、配筋计算 (10) 10、绘制施工图 (12)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资料 某多层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截面尺寸为500×6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天然地面,室外地面高差为0.45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A,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见表B。 图1 柱网布置图 表A(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2m) 编 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 (m) γ (kN/m3) ω(%) еI L Es (MPa ) C(kPa) Φ(°) F ak (kPa) Ⅰ多年素填土 1.6 17.8 94 Ⅱ粉土 5.2 18.9 26.0 0.82 0.65 7.5 28 15 167 Ⅲ 淤泥质粉质 黏土 2.2 17.0 51 1.44 1.0 2.5 24 12 78 Ⅳ粉、细砂10.1 19.0 10 30 160

表B B-1 柱底荷载标准组合 表B B-2 柱底荷载准永久组合 2.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要求:本持力层选用Ⅱ土层,故初定基础埋置深度取d=1.6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可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67ak f Kpa = 3.确定基础尺寸 3.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建筑地基规》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 或埋置深度大于0.5m 时从荷载试验或其他原则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3)(0.5)a ak b d m f f b d ηγηγ=+-+- 由于基础高度尚未确定,假定b <3m ,首先进行深度修正。 根据粉土10%ρ≤, 查表7.10得b η=0.5 ,d η=2.0,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 3117.8/m kN m γ= 1(0.5)167 2.017.8(1.60.5)206.2a ak d m f f d kPa ηγ=+-=+??-=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计算基础和回填土k G 时的基础埋深 d= 1.6 2.05 1.8252 m +=

卧式镗床(T68)-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班:学号:姓名: 一、课程设计课题某型号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工作自至 三、课程设计技术说明和控制要求 1、设备机械部分运动说明 某型号卧式镗床主要有床身、前立柱、镗头架、工作台、后立柱和尾架等部分组成。其运动形式有三种:镗轴与花盘的旋转运动为主运动;进给运动包括镗轴的轴向进给、花盘上刀具的径向进给、镗头的垂直进给、工作台的纵向与横向进给;辅助运动为工作台的旋转、后立柱的水平移动、尾架的垂直移动及各部分的快速移动。 2、设备电气控制要求及技术参数 1)主运动与进给运动由同一台双速电动机M1拖动,各方向的快速运动由另一台电动机M2拖动 2)主轴旋转和进给都有较大的调速范围 3)要求M1能正反转,能正反向点动,并带有制动,各方向的进给都能快速移动,正反向都能短时点动 4)必要的保护环节、连锁环节、照明和信号电路 5)电动机的功率 M1:5.2KW M2:3KW

四、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分析设备的电气控制要求,制定设计方案、绘制草图; 2、进行电路计算,选择元器件,并列出元器件目录表,绘制电气原理图(包 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3、通电调试、故障排除、任务验收,编写设计说明书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六、主要参考资料 1、齐占庆. 机床控制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邓星中主编. 机电传动控制.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齐占庆. 王振臣主编. 电器控制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陈远龄.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5、方承远.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张万奎主编.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华中科大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华中科大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2.7 如图所示,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JM =2.5kg.m2,转速nM =900r/mim ;中间传动轴的转动惯量J1=2kg.m2,转速n1=300r/mim ;生产机械轴的惯量JL =16kg.m2,转速nL =60r/mim 。试求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 答: j1=ωM/ω1= nM/n1=900/300=3 jL=ωM/ωL= nM/nL=900/60=15 )(8.21516 325.2222211m kg j J j J J J L L M Z ?=++=++= 2.8 如图所示,电动机转速nM =950r/mim ,齿轮减速箱的传动比J1= J2 =4,卷筒直径D =0.24m ,滑轮的减速比J3 =2,起重负荷力F =

100N ,电动机的飞轮转矩GDM2=1.05N.m ,齿轮、滑轮和卷筒总的传动效率为0.83。试求提升速度v 和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静态转矩TL 以及折算到电动机轴上整个拖动系统的飞轮惯量GDZ2。 答: min) /(4.594 495021r j j n n M L =?== ) /(37.02 604 .5924.0603 s m j Dn v L =???= = ππ TL=9.55Fv/(η1nM)=9.55×100×0.37/(0.83×

950)=0.45N.m 2 2 22365M M Z n Fv GD GD +=δ 2 22 232.1~16.195037.010036505.1)25.1~1.1(m N GD Z ?=??+?= 3.3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所拖动的负载转矩TL =常数,当电枢电压或电枢附加电阻改变时,能否改变其稳定运行状态下电枢电流的大小?为什么?这时拖动系统中哪些量必然要发生变化?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模板

辽宁科技学院 (20 级) 本科课程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说明书页,图纸张

课程设计评语

炼钢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中,主要采用混凝沉淀的方法来处理除尘废水。处理构筑物主要有粗颗粒沉淀池、浓缩池、冷却塔等。该系统可在构筑物中对悬浮物进行高效的去除,使水体温度得到大幅降低。该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且工艺可靠,出水水质好。 本设计经过详细论证工艺,对工艺过程的设备和构筑物进行了参数选择、设计计算和选型。进行了平面布置、高程布置等方面的设计,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循环冷却水继续使用。 关键词:污水处理,浓缩池,混凝沉淀

The Process Design Of Steelmaking Converter Dedus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bstract In this design,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 of coagulation deposition to handle dedusting wastewater.Mainly processing structures are Coarse particle settling basin,Concentrated tank, cooling tower, etc。The system can be efficient removal of suspended solids in the structure, make the water temperature reduced greatly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has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and reliable technology, good effluent water quality Through detailed demonstration of our design process, process equipment, and design of structure parameter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478852152.html,yout, vertical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design,After treatment,sewage may continue to use as cooling water Key words: sewage disposal, thickener,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 一、目录 引言 2 设计说明相关内容 (一)、课程设计题目 3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 3 (三)、设计内容 4 一、控制方案设计 4 二、线路设计 4 三、控制电路的设计 6 四、元件的选取 6 五、柜体设计 8 六、结束语 11 七、参考文献 12

二、引言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它是机电一体化人才所需电知识结构的躯体。在学习《机电传动控制》这门课程的时候,我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其重要性。作为机械类专业本基础教材,本课程涵盖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内容与机械类课程现代控制理论相衔接。本书所讲内容突出机电结合,电为机用。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简化理论分析,加强反映了当前机电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加强实例的分析、设计,力求做到内容深入浅出、重点突出,以利于我们开拓思路、深化知识。《机电传动控制》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的教材之一,可以作为机械类专业及与之相近专业的同学们学习和研究。本课程不仅在于它是一门系统理论基础课程,是我们掌握控制论的基础知识,解决机械工程中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呵护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建明阐述,使我们学会用控制理论观点,系统论方法,分析、处理机械工程中遇到的难题,启迪和发展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现代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控制理论应用于机械工程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将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设计的课程设计实践,可以激发我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我们初步掌握系统性能分析及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专业课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由此可见,本次课程设计势在必行!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要求 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通过本设计掌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实际运算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设计原理的理解。 二、设计任务 设计四川南充某办公楼的基础,根据上部结构及地基条件用柱下独立基础。 三、设计要求 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 设计资料 1、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四层框架,层高m 2.3,框架、主梁、次梁、柱为现浇整体,主梁28030cm ?,次梁26025cm ?,楼板厚cm 10,柱截面25040cm ?,室内外高差m 3.0。 2、下部地基资料: 该建筑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复杂,地质由杂填土、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及细粉砂组成(表1)。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图1 柱网平面图 3、基础选用材料: 基础混凝土选用20 C,100厚。 C,钢筋选用335 HRB,垫层采用素混凝土15 五.设计步骤 1、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2、根据地基承载力与荷载计算基底面积,并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2

对于偏心受压基础两边长之比一般L/B≤2,最大不超过3。 3、根据建筑层数及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类型 4、地基变形验算 5、基础剖面设计与结构计算 (1)按冲切强度要求,设计底板高度。 (2)根据柱边或变阶处的弯矩值进行底板配筋计算。 6、绘制基础施工图,编写施工说明书。 设计要求: 1、设计A、B、C柱下独立基础; 2、计算A、B、C柱下独立基础,并按容许变形值调整基底尺寸; 3、绘制施工图(基础平面图(局部),基础详图)及编写施工说明。提示: 1、熟悉题目要求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 3、确定基础类型及材料; 4、按容许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 5、下卧层强度验算; 6、分别计算A、B、C柱基础沉降; 7、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底尺寸; 8、基础高度验算; 9、配筋计算; 10、绘制施工图。 3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报 告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引言 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30年来,可编程控制器从无到有,实现了工业控制领域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今天的可编程控制器正在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设备,在世界各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现在,仍常常将PLC简称PC。 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1 PLC控制系统设计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任何一种控制系统都是为了实现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2.C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3. 力求简单、经济、使用及维修方便 4. 适应发展的需要 PLC机型选择 随着PLC的推广普及,PLC产品的种类和型号越来越多,功能日趋完善。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引进的PLC产品及国内厂商组装或自行开发的PLC 产品已有几十个系列。上百种型号。其结构形式、性能、容量、指令系统,编程方法、价格等各有不同,适用的场合也各有侧重。因此,合理选择PLC产品,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各个厂家生产的产品在可靠性上都是过关的,机型的选择主要是指在功能上如何满足自己需要,而不浪费机器容量。PLC的选择主要包括机型选择,容量选择,输入输出模块选择、电源模块选择等几个方面。 1、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I/O点数估算 I/O点数是衡量可编程控制器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总点数,选择相应规模的可编程控制器并留有10%~15%的I/O 裕量。估算出被控对象上I/O点数后,就可选择点数相当的可编程控制器。如果是为了单机自动化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选用小型机,如果控制系统较大,输入输出点数较多,被控制设备分散,就可选用大、中型可编程控制器。 2、内存估计 用户程序所需内存容量要受到下面几个因素的影响:内存利用率;开关量输入输出点数;模拟量输入输出点数。 (1)内存利用率用户编的程序通过编程器键入主机内,最后是以机器语言的形式存放在内存中,同样的程序,不同厂家的产品,在把程序变成机器语言存放时所需要的内存数不同,我们把一个程序段中的接点数与存放该程序段所代表的机器语言所需的内存字数的比值称为内存利用率。高的利用率给用

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2.1 说明机电传动系统运动方程中的拖动转矩,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 拖动转矩是由电动机产生用来克服负载转矩,以带动生产机械运动的。静态转矩就是由生产机械产生的负载转矩。动态转矩是拖动转矩减去静态转矩。 2.2 从运动方程式怎样看出系统是处于加速,减速,稳态的和静态的工作状态。 TM-TL>0说明系统处于加速,TM-TL<0 说明系统处于减速,TM-TL=0说明系统处于稳态(即静态)的工作状态。 2.4 多轴拖动系统为什么要折算成单轴拖动系统?转矩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功率不变的原则?转动惯量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动能不变的原则? 因为许多生产机械要求低转速运行,而电动机一般具有较高的额定转速。这样,电动机与生产机械之间就得装设减速机构,如减速齿轮箱或蜗轮蜗杆,皮带等减速装置。所以为了列出系统运动方程,必须先将各转动部分的转矩和转动惯量或直线运动部分的质量这算到一根轴上。转矩折算前后功率不变的原则是P=Tω, p不变。转动惯量折算前后动能不变原则是能量守恒MV=0.5Jω2 2.6为什么机电传动系统中低速轴的GD2比高速轴的GD2大得多? 因为P=Tω,T=G?D2/375. P=ωG?D2/375. ,P不变转速越小GD2越大,转速越大GD2越小。 2.7 如图2.3(a)所示,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J M=2.5kgm2, 转速n M=900r/min; 中间传动 轴的转动惯量J L=16kgm2,转速n L=60 r/min。试求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专惯量。 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j=Nm/N1=900/300=3,j1=Nm/Nl=15 J=JM+J1/j2+ JL/j12=2.5+2/9+16/225=2.79kgm2 . 2.8如图2.3(b)所示,电动机转速n M=950 r/min,齿轮减速箱的传动比J1= J2=4,卷筒直径D=0.24m,滑轮的减速比J3=2,起重负荷力 F=100N,电动机的费轮转距GD2M=1.05N m2, 齿轮,滑轮和卷筒总的传动效率为0.83。试球体胜速度v和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静态转矩T L以及折算到电动机轴上整个拖动系统的飞轮惯量GD2z.。 ωM=3.14*2n/60=99.43 rad/s. 提升重物的轴上的角速度ω=ωM/j1j2j3=99.43/4*4*2=3.11rad/s v=ωD/2=0.24/2*3.11=0.373m/s T L=9.55FV/ηC n M=9.55*100*0.373/0.83*950=0.45NM GD2Z=δGD M2+ GD L2/j L2 =1.25*1.05+100*0.242/322 =1.318NM2 2.9 一般生产机械按其运动受阻力的性质来分可有哪几种类型的负载? 可分为1恒转矩型机械特性2离心式通风机型机械特性3直线型机械特性4恒功率型机械特性,4种类型的负载. 2.10反抗静态转矩与位能静态转矩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反抗转矩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方向发生改变时,负载转矩的方向也会随着改变,因而他总是阻碍运动的.位能转矩的作用方向恒定,与运动方向无关,它在某方向阻碍运动,而在相反方向便促使运动。 第三章 3.1为什么直流电机的转子要用表面有绝缘层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答:防止电涡流对电能的损耗.. 3.2并励直流发电机正传时可以自励,反转时能否自励? 不能,因为反转起始励磁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剩与磁场方向相反,这样磁场被消除,所以不能自励.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 院系: 完成时间: 2015 年 7月 5 日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 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初沉池和曝气池 设计条件: 某城区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其生活污水, 设计生活污水流量为100000m3/d; 为200mg/L,TP为5 mg/L,SS为250 mg/L,COD为450 mg/L ,进水水质:BOD 5 TN为20 mg/L。 出水水质要求:BOD 为20mg/L,COD为30 mg/L ,TP为1.0 mg/L,SS为20 5 mg/L,TN为5 mg/L。

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设计要求: 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5000字),内容要求: (1)掌握传统活性污泥法二级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方法,主要包括格栅、污泥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以及高程的计算. (2)确定曝气池的尺寸,并对供气量进行计算。 (3)绘制曝气池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1 张自杰.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孙力平.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娄金生编.水污染治理新工艺与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3 4 曾科,卜秋平,陆少鸣.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中和.排水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郑兴灿. 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目录 1 引言 (3) 2.工艺选择 2.1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背景及现状 (4) 2.2工艺设计原始资料 (4) 3.设计计算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xxx 学号:20142023025 指导教师:刘xx 所在学院: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xx 中国·大庆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柱下独立基础)--土木14-3和土木16升本 一、工程概况 某多层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截面尺寸为500×6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天然地面,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45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A-1至表A-5,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见表B-1至B-2。 图1 柱网布置图 A-1(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0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人工填土 1.5 18.0 90 Ⅱ亚黏土 6.0 19.3 32.3 0.90 0.65 5.2 28 15 146 Ⅲ淤泥质亚黏土 4.6 18.5 36.0 1.02 1.0 1.4 24 12 80 Ⅳ粉、细砂7.0 19.0 10 30 160

A-2(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2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多年素填土 1.6 17.8 94 Ⅱ粉土 5.2 18.9 26.0 0.82 0.65 7.5 28 15 167 Ⅲ淤泥质粉质 黏土 2.2 17.0 51 1.44 1.0 2.5 24 12 78 Ⅳ粉、细砂10.1 19.0 10 30 160 A-3(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1.8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杂填土 1.0 18.0 94 Ⅱ粉质黏土 4.0 18.3 15 0.71 0.94 6.2 15 20 130 Ⅲ黏土 6.0 20.0 27 0.75 1.0 5.0 24 12 160 Ⅳ粉、细砂8 19.0 10 30 160 A-4(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4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粉质黏土 1.0 20.2 17 0.58 163 Ⅱ粉土 3.0 18.5 17 0.70 0.23 5.2 15 18 154 Ⅲ黏土 4.2 21.0 24 0.62 0.86 4.3 24 14 175 Ⅳ粉、细砂12.6 19.0 12 28 160 A-5(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8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人工填土 2.0 16.9 20 93 Ⅱ亚黏土 4.5 18.2 16 0.74 0.21 6.0 21 12 148 Ⅲ粉土 4.0 18.6 26 0.85 0.84 5.2 15 15 156 Ⅳ粉、细砂11.6 19.5 13 22 173 注:1、表中粉土的黏粒含量均小于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