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谈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启正谈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中,公共外交作为分论坛的议题也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请他对公共外交做一个解读。

赵主任您好!首先请您给大家解释一下公共外交和对外传播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赵启正:公共外交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外国开始的,最初有的很多定义,我们今天看它是这样说的,政府的项目通过电视、无线电、图书等手段向外国公众传达本国的政策和本国的价值观,影响外国人对本国的印象,提升对本国的好感。所以说,50、60年以前的公共外交的定义就是指我们所说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问题是,这几十年来,公共外交的概念不断地外延和扩大,比如说包括由政府提出项目,提供经费,来在本国培养外国有希望的青年人,在外国推广本国的文化,派志愿者到外国去帮助外国但是表达本国的形势。

在外国,比如说美国的福布莱特计划就是专门吸收外国学者来本国进行短期进修的,中国的孔子学院就是一个长远考虑的,在国外培养学汉语和理解中国的人,所以公共外交的概念就广泛了。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人都与国际形势和本国在国际中的处境,和本国的利益相关的,如人民币增值和贬值影响我们的利益,如国际贸易的平等和不平等影响本国的出口,就影响本国的就业,所以,如今的公共关系民众也在做,这是以民间团体的方式出现,个人参加是较少的,只有少数了解外国的,有影响的这些精英人物,所以说,公众不再是听广播的人了,他也是说话的人了,也和国外政要和民间有直接的交往了,这是重大的变化。

中国网:赵主任,据我们了解,现在国外现在的公共外交模式一般是“民间+政府”这两者结合的,可能民间的部分要多一点,那在中国呢是以目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一个公共外交模式,我国现阶段的公共外交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赵启正:我今年出了一本书叫《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我明确地说中国的公共外交是政府主导,公众是参与者,甚至于某些情况下是主角,但他不一定是主导。在外国,他们自己说政府好像作用不那么大,其实不是,不过他们做得比较巧妙,政府是在后台在运作的,他们出钱,民间也出钱,他们也有人负责对全国的公共外交进行某些促进和调整,所以,不能认为外国政府的作用就很弱,不是这样的。

所以呢中国我们很透明,明确地说,政府主导,但是民间要和政府的主导之间的一致性,就是表达中国的特色,中国的社会主义,讲中国的故事,但是表达的方式是很不同,政府的直接的公共外交是比较严肃的和精确的,简练的语言表达中国的立场,而民间更多地讲自己

所参与的领域的中国的故事,因此,通过这些故事也能生动地表达中国的社会主义,使外国受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这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网:应该如何根据我国自有的特点开展公共外交呢?

赵启正:中国的公共外交其实早已有之,毛主席在当年在西北与斯诺谈话,通过斯诺向世界媒体表达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和它的斗争,这就是公共外交。但是中国公共外交的总体的阵容较弱,整体的开展还是比较初步,中国需要的是那些有志于公共外交的人的参与,有志于公共外交的企业的支持,同时我们急需这样的人才的成长,没有人才公共外交的进行就是比较困难的。人才是广义的,他可能不是专门做公共外交的,但他有公共外交的意识,比如说你是一个学者或者是一个大学的就要马上出国了,在对外部表达或交流当中自然你会体现中国的因素,中国政府的管理,中国的教育政策,这就是中国公共外交论,我们并不要求每个人或是发言人的那种表达,而是和本专业相关的中国表达,这样方方面面的工作,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中国就呈现出来了。

中国网:在公共外交的新形式方面,国外的事件好像更多一点,比如说像美国的好莱坞的电影也是一种公共外交的形式。那我国近几年也在探索着新的形式,比如说去年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您是如何看待公共外交的新形式的?我国还会开展哪些新的尝试呢?

赵启正:公共外交因为参与者除了政府之外,是所有有机会与外国人进行交往的人,他都可能承担着公共外交的任务,我们不能说所有与外国人交往活动都把它分类成为公共外交,但是它往往具有公共外交的属性。假设,我们一个旅游团到外国去访问,这并不是外交活动,但它确是一个在国外的活动,是在外国人眼皮底下的活动,那么很多国家就评选最受欢迎的旅游者,那么有的国家经常排在第一名,而我们中国的名次不太靠前,也就是说我们旅游者的表现,比如他是不是讲卫生,是不是喧闹,是不是一种文明的表现,结果呢?是影响国家的形象了,有正面的,有中性的,有负面的,也就是说你不做公共外交的人,但你在与外国人打交道当中最后可能构成影响公共外交的效果,我们希望这些效果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有的时候有些事情会有负面的公共外交的效果,这是急需避免和纠正的。

中国网:马上又到2011年的年底,您能在这里给我们回顾一下整个2011年我国公共外交取得的一些成绩吗?

赵启正:从我所参与的公共外交活动呢。我觉的在中国这个概念的普及以经有四五年了,特别是中央领导人对此做了更加全面和高屋建瓴的指示,外交部也成立了公共外交办公室,很多民间团体也自愿地把自己的宗旨调整了以公共外交为主的这样一种任务,所以说现在兴起可以说是开始了,也可以说是热情点燃了。

那么在理论方面呢,公共外交本身并没有太深的理论,你看今年的报告虽然很好,但是你觉得都能听得懂。那么特别是有几种学校,一个是有新闻传播专业的,国际关系专业的,传媒专业的,还有研究公共关系专业的这些都跟公共外交关系密切,所以,今后中国的大学,既然你培养的是时代的学生,是时代的未来的建设者,而在全球化背景下都应该有公共外交的基本知识,而更重的是在实践,而实践中更重的是公共外交的意识,你是一个传媒工作者或者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你在任何工作中想到我的表达,我的工作关系到我们外交。

外交是什么?是一种国际的沟通,是维护本国的利益。当然,中国的外交还有一个与人为善,并不像某些国家损人利己。有了一种公共外交的意识,你就是一个爱国情怀的表现,而不在于你在唱爱国歌曲的时候有一种激情,而在于你平常当中想到了,我也是一个公共外交的责任者吧,它会使你的命题你的使命更加崇高,使你的看法、想法更加长远,使你的责任感时刻不忘。

中国网:这次已经是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的研讨会了,您对于本届研讨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赵启正:我觉得绝大多数的发言深刻了,对于公共外交的意义的理解准确了,那么这些人都有这样新的能力了,就是在中国普及公共外交中,他们能够做讲师了。中国需要这样的讲师,我刚才说了,公共外交没有太深的理论,但不是没有理论,有理论的指导,我们公共外交会发展得更健康,实践得会更有成效,这也是这次研讨会所表现的一个大的进步,这些文章我都很认真地听了,我本人也很受启示,也觉得有些问题还可以继续深入地研究。

中国网:最近外媒对于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关注度非常高,其实这个事件以经涉及到公共外交的层面,那您对这个事情是怎么看的?

赵启正:“小悦悦事件”是令人悲伤的,的确是一个刺激国人乃至刺激世界的事件,国外媒体连续报道,到现在也没有停,这里面有两个内容,一个批判这件事情,一个就是说中国人愤怒了。那么这件事情本身当然是个负面效果,为什么在你们国家,在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城市的街头上发生这样的事情?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又报道了,中国的国民的愤怒,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良知还是更加有基础的,是更加广泛的。佛山的这个街道就这一百米的范围内经过的人他不能代表佛山的广大的民众,更不能代表中国广大民众,但由于这个事情是存在,是表达了,我们必须反思,必须反省,必须对这种行为表示愤怒,并且深思出现的原因。我们在文化建设当中,很重要的是建设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博爱精神要发扬,我们的感恩精神要发扬,要明白助人为乐的深刻意义,我觉得“小悦悦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国民是长久不会忘记的。我们从这里吸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